有關説課稿集錦八篇

來源:文書谷 2.9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説課稿集錦八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朱自清的《背影》。我主要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五個方面加以闡述。

新課標對現代文閲讀教學的要求中強調“用普通話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 “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精讀課文”、“欣賞課文中優美精闢的語句” 等,這些要求是展開本課教學的依據。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敍事性散文。本文就是通過特定環境下,一個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特寫鏡頭,來表現父親對兒子的疼愛和兒子對父愛的感念。學習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緻描寫的寫法,為學生閲讀現代文尤其是散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為寫作中如何寫人記事進行必要的指導。

2、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該單元是以 “至愛親情”為中心話題,每篇文章都從不同角度去讚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選入第一課,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更有利於後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鑑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3、教學目標 :見教學設計

二、説教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決定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2、問題導學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朗讀法——本文的語言平實自然,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整體感知作品,獲得心靈上的溝通和共鳴。同時,在誦讀中理清文章的線索和行文脈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採用多媒體教學。

三、説學法

據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擬定以下學習方法。

1、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通過勾畫重點的詞語和語句,培養學生讀書的方法和習慣。

2、互動探究與學生展示法:以小組合作探究,突破重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藉助小組展示點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並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人們常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就顯得十分重要。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欣賞動畫歌曲《背影》,感受父子深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提煉、篩選信息的能力。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完成學習目標1的內容,為下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打好基礎。

(三)再讀課文,重點研討

設計意圖:此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選取適當切入點,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通過分析討論,促進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從而深入體會父子之間濃濃的深情,突破本課的難點,完成學習目標2、3。

(四)三讀課文,感受深情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配樂朗讀和評點,進一步領會字裏行間所藴含的濃濃的父子深情。

(五)達標檢測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回顧、梳理,同時也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提高。

(六)、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的能力,又培養訓練了思維的創造性。從課文到學生自身,通過分享親情故事昇華父與子之間的情誼,繼承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實現育人目標。

五、説教學效果

這樣,一堂課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快速的理清了文章的結構,研讀了重點語段,品味了飽含深情的語言,感受到了《背影》中的深沉的父愛,也喚醒了獨生子女漠然的情感世界,加深了語文課的人文內涵。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是現在的學生所缺乏的。

這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所有的教學任務,整堂課我始終注意學生的動態,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是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枴杖、學習過程的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不僅教會了學生知識,同時也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

説課稿 篇2

一、活動背景:

看着孩子們興奮得叫着、跑着,追逐着五顏六色的泡泡,我的心情也隨之跳躍起來。於是一場關於泡泡的活動方案悄悄醖釀起來。

二、活動目標:

1、瞭解泡泡的特性,學會製作泡泡水,知道無論什麼形狀的管子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泡泡,感知空氣與泡泡形成之間的關係。

2、培養幼兒對科學小實驗和科學探索的興趣,體驗同伴間交流、協作的快樂及創造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糖、鹽、洗衣粉、肥皂、洗潔精、一次性杯子、粗中細三種型號吸管、硬紙板製成的三角形管子、正方形管子、梯形管子、水等人手一份,筆、紙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遊戲《抓泡泡》導入,瞭解泡泡的特性

1、教師出示吹泡泡玩具,帶幼兒玩抓泡泡遊戲。

2、結束遊戲,師幼談話。

剛才抓泡泡時你們的心情怎樣?有什麼感受?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抓泡泡時發現泡泡有哪些變化?

二、制泡泡水

1、提問

(1)哪些材料可以製作成泡泡水呢?

幼:洗潔精、糖、鹽、肥皂、洗衣粉。

(2)這些材料是不是都能製成泡泡水呢?現在我們就來試一試看吧。

2、幼兒做實驗,並做好記錄,教師觀察引導。

材料結果

糖×

鹽×

洗衣粉√

肥皂√

洗潔精√

3、請幼兒説説實驗中的發現

⑴洗衣粉、肥皂、洗潔精這些洗滌用品可製成泡泡水

⑵洗衣粉等兑少了也吹不成泡泡。

⑶沾泡泡水時要充分,不能用太大力吹,不能吹得太快,否則也吹不起來。

三、用不同形狀的管子吹泡泡(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

1、出示各種形狀的管子,請幼兒説出各是什麼形狀。

2、教師拋出問題

△圓形管可以吹出圓泡泡,那三角形的管子會不會?

△吹出三角形的泡泡呢?正方形的管子會不會吹出正方形的泡泡呢?

△梯形的管子會不會吹出梯形的泡泡呢?

3、幼兒做實驗。

4、請小組代表説説實驗結果。

5、教師:無論什麼形狀的管子吹出的泡泡都是圓泡泡。

四、吹奇特泡泡

1、剛才大家吹的泡泡都是一個一個、單一的,現在請小朋友開動小腦筋,看看誰能吹出奇特的泡泡?

2、幼兒探索吹奇特泡泡

⑴兩根吸管合二為一吹泡泡。

⑵四根吸管合在一起吹葡萄串泡泡。

⑶細吸管外套粗吸管吹泡泡。

⑷在桌面上吹半球形泡泡。

⑸五名幼兒在桌面上合吹泡泡花。

五、説泡泡--不用嘴吹的泡泡

師:剛才我們都是用嘴巴在吹泡泡,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泡泡?

五、活動延伸:

畫泡泡

六、活動反思: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轉瞬即逝的泡泡,竟給孩子們帶來了如此多的樂趣!從一開始抓泡泡,到製作泡泡水,到用不同形狀的管子吹泡泡,再到吹奇特泡泡,孩子們的興趣越來越濃,想象創造像開了閘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吹奇特泡泡裏的種種奇思妙想怎是成人能預想到的!

七、延伸活動:

幼兒熱情依然不減,同時我也發現幼兒其實並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麼蒼白,他們的小眼睛就如攝像機一樣地把他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拍下來,並儲存在小腦瓜裏。他們記得生活中那麼多的不起眼的小現象:輸液的氣泡、輸氧時的氣泡、啤酒裏的氣泡等等。孩子們是因為喜歡才有興趣,因為有興趣才那樣投入,因為那樣投入才擁有了這麼多發現和歡樂!我願永遠與孩子相聚在這心心相通的世界,做他們成長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學目標

在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新課程如一股春風吹進了我們的校園,走進了每一位師生的生活。我校從去年秋季開始選用了人教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多來,我們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刻苦學習、大膽創新,探索了一些適合本地教學實際的有益途徑,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內容,在學生已經學習了8和9的加減法後進行教學的。學好本節課將為今後學習文字應用題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教材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動,根據優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了再加工,旨在因地制宜,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加減法的意義和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同時在教學中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按照新課標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所提出的要求,本節課制訂瞭如下的教學目標:1學生經歷提出並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能夠正確掌握算理,根據已知量和問號之間的關係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並計算。2: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3用同一幅情境圖反映兩個不同的數學問題,部分練習用什麼計算方法去解決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這樣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戰性。教學重點是掌握算理並正確計算,教學難點是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二、説教學設計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新課標提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在本節課的設計上,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特徵來設計的,選擇山區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以童話故事的形式貫穿於整節課的始終。因為學習的材料和學生的知識經驗相聯繫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説教學過程

教學本節課共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境,引新設疑。“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這一教學理念已被廣大教師接受和認可。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如果教師不想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活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因此,在教學的起始階段,我播放“森林的早晨”的錄音,問學生:“誰知道這是什麼地方?”“你聽過看過的大森林是什麼樣子的?”學生回答後我出示森林的畫面,學生看後發出由衷的感歎:“森林真美啊!”我趁機激發學生的情感,問:“你們有什麼感想?”他們紛紛發言:“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大森林。”這樣就引發他們新鮮、親近等情緒,使學習過程的起始階段對學生就有一種吸引力。

第二個環節是合作探究,體驗發現。認知心理學認為,兒童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能力,他們渴望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取得成功。在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大量的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參與知識的再創造過程,實現從不知到已知、從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轉化。具體過程是這樣安排的:

1,主動探究,體驗加法的含義。

出示“蘑菇”的情境圖,問:仔細觀察後,你知道了什麼?(左邊有6個蘑菇)你是怎麼知道的?(數出來的、左邊蘑菇上面寫了個6字)你還知道些什麼?(右邊有2個,小問號問我們一共有幾個蘑菇?)那誰來幫小蘑菇算一算?你是怎麼想的?(把左邊的和右邊的合起來,就是用加法,把2加6等於8,也可以是6加2等於8)國小教學,設計,網小朋友真聰明,小蘑菇為了感謝你們的幫助,邀請你們去看小鹿跳舞,引出下一個數學問題。

2,小組合作,體驗減法的含義。

(電腦出示小鹿圖,使9只和右邊跳舞的3只小鹿引起學生的注意),你看到些什麼?説給同桌聽一聽,(一共有9只小鹿、左邊的在看右邊的3只小鹿跳舞)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學生先自己想想,然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圖畫表示的意思,提出:(不跳舞的小鹿有幾隻?)怎樣列式計算,又怎樣算出得數的。彙報結果,嘗試小結後問:你能看算式再編題嗎?(跳舞的有幾隻?)這一設計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相互交流,充分運用想象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去嘗試創新。

3,教學“做一做”。

用童話故事的形式與第一步串聯,讓他們和鴨妹妹們作朋友,在故事中教師運用富有挑戰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嘗試慾望,用學過的“湊十法”讓學生在書上快速而正確地獨立填寫算式及得數,然後比一比誰最棒。

利用“小猴子”和大家賽一賽的情境引出下一數學問題,我在此將已知條件和問題全部刪掉,讓學生看圖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讓其他同學解決,我啟發學生先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仔細的觀察與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交流,在這一逆向思維的過程中,圖畫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感性材料,我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不斷的反饋交流,學生自己在腦海收集整理出了一些相關信息,經過取捨,提出了不同的數學問題。對稍有困難的學生我用愛心和信心去幫助他們,使他們樹立自信的風帆。從一圖二式過渡到一圖四式,體會一幅圖可以列出二道加法算式和二道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繫,感受知識結構的完整性。

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都是在學生自願的前提下自主完成的,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且學有所得,不僅學到了自己想學到的知識,而且還掌握了學習知識的方法,同時也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第三個環節是嘗試練習,加深理解。

因為國小生的學習大多是以無意識注意和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好奇、好勝,注意的穩定性與持久性較差。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富有情趣,要靈活多變,並富有挑戰性。我依然用童話故事形式,將練習設計成孩子們喜歡的遊戲,如:練習八第6題設計成小動物和小朋友做“對口令”遊戲;第1題設計成“鑽山遊戲”,第4題設計成“篝火晚會”的形式。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在遊戲中他們嚐到了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悦,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第四個環節是小結收穫。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己説一説: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本領?還明白了什麼道理?這樣讓學生參與本節課的總結,既便於瞭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又使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發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激勵他們熱愛自然、淨化環境、保護“地球”——因為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力求體現自主化、活動化、生活化、情感化的新課標理念,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説課稿 篇4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

教學目標為:

1。學習拉花的製作方法,體驗紙材的特性並能夠剪制一種以上的拉花。

2。通過欣賞和實踐活動,能用製作的拉花、彩練設計出多種用途並進行環境美化。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聯想、自主學習、與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多種紙材和剪制手段表現不同的拉花,並能用拉花美化環境。

難點:剪刀的使用與控制(薄紙剪時要細心,做到不剪斷),拉花的不同表現方法,以及在剪制彩練時對於紙張及色彩的選擇與排列。

在節日裏,我們經常用一些五彩的拉花來美化教室,佈置舞台。在剪制拉花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拉花的神奇與美妙,體驗到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神奇的藝術品——能夠伸縮的彩紙的快樂,並且通過聯想,進一步將拉花變化成更多的藝術品:如魚、圍巾、帽子等。

設計本課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紙材及剪制手段,圍繞如何運用多彩的拉花美化自身和環境這一目的進行設計及製作,並通過活動本身以及作品傳遞、信息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 本課教學設計建立在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從學生自己意圖剪拉,到發現探究問題的討論,再到尋求解決的方法,創造剪拉出自己喜愛的表現對象,均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不斷地交流,尋找規律,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説、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

我首先設計了“學劉謙變魔術”這一環節,正當學生情緒高漲,先用激勵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學習精神,讓學生探究更多的紙條變長的方法,為後面的教學設計做好鋪墊。

(二)揭示課題,欣賞範作

帶領孩子欣賞教室裏大量的教師範做及課件中的拉花作品,讓學生直觀的認識拉花,並瞭解拉花的用途,拓寬視野。

(三)選材取料,學剪拉花

用恰當的紙材表現拉花。讓學生觀察分析拉花做法,設疑:該怎麼剪?先摺疊?折一次剪出來的是什麼效果?二次?三次?使用什麼工具、採用什麼方法把紙連起來?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的製作設計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

(四)觀察拉花,啟發想象

通過欣賞拉花的形狀,啟發引導説説與其相似的物品(魚),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引出龍身的特點,為下個環節做鋪墊。

(五)集體創作,美化教室

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我們都是龍的傳人,設計“接龍大賽”,教師做龍頭,學生集體合作龍身,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製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六)展示欣賞,課後拓展

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悦。分組以舞龍表演來結束本節課,鼓勵學生繼續探究裁紙、連紙的方法,從而瞭解更多的製作拉花的方法,並用拉花製作各種裝飾物。

説課稿 篇5

《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新教材。這是一個反映對生命的思考,抒發對人生的感悟。藴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的課文。本課內涵深沉,四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陶靜老師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充分展示新課標理念:她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學生在課堂中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是一堂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課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抓住了文章的內涵,以安靜創造了奇蹟作為切入點。

課堂一開始,陶靜老師就提出問題:“安靜這位盲女孩,她創造了奇蹟,她創造了什麼奇蹟?”隨着學生與文本的不斷接觸,隨着教學的不斷深入,學生知道盲女孩安靜“走得那麼流暢,沒有一點點磕磕絆絆”是奇蹟;她能“極其準確”地攏住花是個奇蹟;她“竟然”能抓住“睜着眼睛的蝴蝶”那更是奇蹟。這個盲女孩眼睛雖然瞎了,但她心靈的窗户並沒有關閉,她是在用她是全部身心來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內心世界裏,同樣是一片明媚動人的景色。所以才有文章所説的“誰都有生活是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二、營造了輕鬆、和諧學習氛圍,提供了暢所欲言的互動空間。

整個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如陶靜在上課開始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文,讓學生去自瀆自悟,完全由學生自己做主,教師只是隨機點撥引導,課堂以“生成”新知而精彩,以學定教。老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而不是主宰者;師生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根本上解放了學生、解放了教師,也解放了課堂,讓語文教學更精!接着陶靜老師又拋出一個環節,她説:靈性指的是什麼?你能把這靈性讀出來嗎?然後才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想象畫面,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這一環節也體現了學生是真正的主人,不再只是教師的天地。

 三、注重情感體驗,培養朗讀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陶靜老師的課讓學生在讀中領悟中國文字的魅力。採用了多種方式的閲讀。如“盲女孩神奇的靈性”和“真是一個奇蹟”就是通過多讀來加深對詞句所藴含的情景的理解,體會字裏行間豐富的內涵,然後水到渠成地讓學生説感悟體驗的。學生理解了“生命的意義”從而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這就把語言文字的內涵挖掘出來了,學生的朗讀也才具有魅力和感染力。學生聆聽着來自安靜內心深處的春天的聲音,多元化地解讀了生命的價值,接受了一次心靈的盪滌。

我認為值得改進的地方:可以將聾啞演員的舞蹈《千手觀音》作為導入部分,這樣課堂一開始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加深對“春天”和“一道弧線”的理解, “春天”是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春天給人一種希望,能使人開心、放開心胸、樂觀面對人生。而“一道弧線”不僅是蝴蝶留下的痕跡,更是在安靜心靈上留下的震撼和感動!所以教師如能再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學生的情緒就會更高漲,精彩“生成”更不斷,那樣課堂就更會成為學生體驗成功的樂園。

總之,陶靜老師上的這堂課,讀思結合、讀導結合,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將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讓學生了解了安靜內心深處的那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明白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放飛了生命的歡歌。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教學目標。

《老人與海鷗》用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訴了老人與海鷗相依相隨、和諧幸福的時光,講訴了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連聲鳴叫,肅立不動送別老人的情景。文章條理清晰,平靜的敍述中掩不住真情和感動,讓人無限回味!

第七組課文的主題是“人與動物”,單元訓練重點是: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具體的。教學第七組的開篇課文,我把單元訓練的意識、文本表達的特點、學生的學習需求綜合起來考慮。擬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8個生字,積累好詞佳句。

2、練習用較快的速度讀文,並在腦海中形成畫面。

3、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感悟老人與海鷗之間濃厚的感情。

4、在品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寫法。

教學重點:

揣摩、品味語言,感受老人與海鷗的濃濃深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薰陶。

二、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本文語言明白曉暢,學生容易讀懂。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感悟文本,我準備在教學中採用朗讀理解法、引導點撥法、情境渲染法。

2、説學法:結合課文特點和六年級學生學習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動情誦讀、圈點批註、品詞品句、書寫感受。

三、説設計理念。

“語文”拆開來説就是語言文字的學習,語文教學的根本是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閲讀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而且要學習積累課文語言,領悟課文的寫作方法。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

四、説教學過程及教學設想。

(一)用音樂輕叩學生情感的大門,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丹頂鶴的故事》,學生説説聆聽歌曲的感受。接着出示資料,讓學生帶着滿懷的感動,認識吳慶恆老人,為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做準備:板書課題。

教學設想:“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情感是語文課堂魅力的元素。

(二)初讀課文,讀好重點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形成畫面。

讓學生帶着“認真讀文,畫出你感受深刻的詞語,並嘗試理解;認真讀文,説説你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的任務初讀課文。檢查學生對重點詞語的掌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文中的畫面:

板書:相依相隨 悲傷送別

教學設想:通過描述畫面既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又實現了學生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把握主要內容是整體感知課文的有效方法,是品讀句段、領悟寫法、學以致用的基礎。

(三)聚焦重點句段,品讀課文,用心感受。

請同學們把心放到文章中細讀課文,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哪些內容讓你感覺美好,心情舒暢;哪些內容讓你意想不到,心靈受到震撼。邊想邊畫出相應的句段,並寫下心中的感受。

預設品讀交流的內容:

A、初見老人。

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引導抓住“褪色、每天、二十餘里”體會這是一位勤儉的老人,是對海鷗無私付出的老人。

B、相依相隨。

1、文章第三自然段生動地描繪了老人喂海鷗的情景。我準備引導學生通過抓住老人喂海鷗的句子體會到了什麼?(老人無微不至地愛着海鷗)

揣摩描寫海鷗的詞語“應聲而來、掃、起起落落”體會老人與海鷗的和諧、默契;引導學生想象白鷗翻飛的美麗畫面,並動情美讀。

2、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

這裏那個詞暖暖地觸動了你的心坎?(親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海鷗就是老人的親人,老人的兒女。)並相機引導學生找一找文中還有那些內容讓你有這樣的感受。

C、悲傷送別。

1、“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從“翻飛盤旋”中你們體會到了海鷗們怎樣的心情?(焦躁不安、心如刀絞)

連聲鳴叫是海鷗們的聲聲呼喚,聲聲哭泣。他們會“連聲鳴叫”些什麼呢?請同學們想一想,寫一寫,替海鷗們説一説。

2、品讀16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品味、想象海鷗“瞻仰、肅立不動”情景,體會海鷗的心理活動。感受老人與海鷗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濃厚情感。

3、引讀:想到再也見不到老人了,再也聽不到他親暱的呼喚了,哪怕是一張照片,所以——學生讀

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脱出身來。

讓學生以讀感受海鷗們的悲痛欲絕。(抓住“撲”字體會用詞的形象。)

教學設想:學生融入文本,對語言文字揣摩品味,動情誦讀,一方面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另一方面課文語言成了學生情感抒發的載體。有效訓練了學生的語感。

(四)統觀課文,關注寫法。

讓學生交流作者寫人,表達的方法,教師隨機板書:通過老人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刻畫他勤儉的形象和美好的心靈。通過海鷗動作的形象而傳神的描寫體現了海鷗的充滿靈性,老人與海鷗感人至深的親情。

教學設想: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是閲讀教學通向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座橋樑。

(五)援引圖片資料總結,昇華情感。

今天在昆明的翠湖邊,你可以看到這樣一尊塑像,這就是可親可敬的海鷗老人,一個人只要能堅持內心美好的操守和至死不渝的付出,哪怕他再平凡再普通,也可以活成別人眼中的豐碑!

五、作業設計

1、 課外蒐集有關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並寫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設想:這樣的作業設計源於文本,又超於文本。學生完成作業的的過程中既擴大了閲讀面,又訓練了寫作能力。

六、説板書設計

依照課文的思路、情感的軌跡,我設計了詞語式板書,用以輔助教法的實施和學習的落實。

老人與海鷗

相依相隨悲傷送老人

濃濃親情

外貌、動作、語言、神態

形象、傳神

説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曾聽到很多老師都説,字理識字在低年級段比較容易實施,而相對於高年段來説則比較困難,怎樣因材施教,讓高年段的字理教學“活”起來呢,今天我就以蘇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青海高原一株柳》中生字“ 韌”的字理教學,説説我的一些做法。下面是我教學流程:

同學們請默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這株柳樹沒有抱怨命運,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終於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這段中的“韌勁”是一個生詞,你是怎樣識記和理解“韌”字的?是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記住它的字形,左邊一個“韋”,右邊一個“刃”。

可是同學們,你知道左邊的“韋” 原來表示的是什麼嗎? “韋”原來意思是經過去毛加工製成的柔皮,韋作偏旁時可表示皮革。 這是金文的韋字後來演變成小篆,為了書寫美觀方便,就簡化成了今天的楷體書韋。

右邊的“刃” 就是——刀刃,這是甲古文中的刃,它就像一把刀(課件刀)這上面就像刀柄,而這下面像刀背和刀鋒,後來演變成了小篆,這是今天的楷體書。

而刃表聲兼表意,跟“韋”合起來,表示皮革堅固,用刀刃都難以割斷,所以“韌”,它是會意兼形聲字。韌有柔軟堅固的意思。同學們,你還認識跟“韌”字形相近的其他字嗎?(有草字頭的紉,有心字底的忍還有單人旁的仞,車字旁的……)

同學們,韌它有柔軟堅固之意,讓你想到了跟韌有關的哪些詞呢?(柔韌、韌性、堅韌等)

如果單單從字面上理解,課文中的“韌勁”是什麼意思?(是一股用鋒利的刀刃都難以割斷的勁!這是一股柔韌堅固的狠勁!)

那這股韌勁是如何的難以割斷?請同學們聯繫上文中的句子説一説。(這是一股經歷過多少次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凍死過多少次又復甦過來的的勁;這是一股經歷過多少場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被劈斷了枝幹又重新抽出了新條的勁;它無疑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地起死回生的難以割斷的韌勁!)

這股韌勁又是如何的柔韌堅固?請大家再聯繫本段説一説。(它沒有抱怨命運,也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境抗爭的柔韌堅固的勁;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的狠勁。)

同學們,古今中外,像具有這樣用刀刃都難以割斷的,柔韌堅固的狠勁,現實中這樣的人有誰?(司馬遷他發憤寫《史記》,談遷他厄運打不垮,還有海倫凱勒,張海迪等等)

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不可能公平公正,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滿希望,憑藉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會產生奇蹟。面對命運,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那股用鋒利的刀刃也難以割斷的韌勁!

以上就是我對“韌勁”一詞的教學設計,我分三步走,先理解詞語的本義,再聯繫上下文去理解詞語,加深對詞語的感悟和認識,最後拓展到現實生活中去理解運用。生詞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才會體現它們的含義,只有放在相應的語言環境中,不孤立開來,不為單純的字理而字理,不為單純的識字而識字,這些詞的意義學生才能真正的去領悟、理解和運用。詞語教學,不是語文教學的點綴,而是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我們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語),和學生一起“在漢語中出生入死”(王堯 語),運用多種方法,走進詞語的世界,因材施教,讓高年段的字理教學活起來。

我的説課完畢,歡迎大家能給予指導,謝謝!

説課稿 篇8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體育與健康》二年級教材內容:立定跳遠——單腳跳。

一、 説教材

單腳跳是水平二的跳躍部分,一課時。它是立定跳遠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在今後的立定跳遠運動中起着至關重要的的作用。

二、教材處理:

根據我校現況和學生特點,我對現有教材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動:

1、取消了原有的熱身運動《墊上操》”,用自編的熱身操《北斗神拳》取而代之。

2、修改教材中原有的《單腳跳接力賽》遊戲並調整到教學版塊中來。

3、重新設定遊戲。使用新遊戲《踏圈》。

4、替換原有的放鬆操《兔子舞》,使用自編放鬆操《我真的很棒》。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知識目標:掌握單腳跳的概念及動作方法。

2、能力目標:發展下肢力量和彈跳的能力,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和節奏感以及勇敢頑強的心理品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快速反應與合作能力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相互觀察和交流的意識。

四、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單腳跳時,單腿屈膝腳及前掌用力蹬地的方法;難點是:屈膝腳後跟落地。

五、教法學法:

學法指導只有與教法相結合,與教材特點相結合,與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幫助學生找到最佳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我先用談話啟發法的趣味問答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轉入學習,然後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比一比等方式,把枯燥、單一的單腳跳轉換成趣味性強的一節體育課。最後用誘導法利用競賽的模式,引導學生好勝的心理,讓學生主動的將學到的知識利用起來,充分做到學為所用。

六、教學手段:

國小二年級的學生普遍存在好動,易引導,好勝心強、好奇心重等特點,對於説教過多,技術有要求的教學方式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所以我利用音樂和遊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誘發學習熱情,不讓學生感覺到在學,而是讓學生以為在玩兒。

七、教學程序:

1、激趣熱身。(8′)

在激趣熱身的環節,替換原有的“墊上操”,使用我自編的熱身操“北斗神拳”。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們的生理機能從相對較低的水平逐漸調整起來,有效地預防和減少了運動損傷的發生。

2、學習體驗:(18′)

第一個內容是導入新課:

通過趣味問答: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小動物是依靠跳躍的方式前進的嗎?那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跳躍嗎?使學生主動地去解決學習的重難點,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觀察和學習。

第二個內容是學習單腳跳。

首先是講解示範,在講解的過程中突出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對重點內容的重視程度,示範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看清楚技術,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接着是分解教學,通過分解動作降低其難度,使學生更清楚的瞭解身體各部位的聯繫性,最終完整掌握技術動作。然後是自主練習,教師只是監督孩學生們的學習過程,而不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法強迫學生學習。通過點撥讓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中輕鬆地學習。最後是競賽教學,增加競賽環節,設立獎勵機制。利用該年齡段學生的好勝心理,使用團體制模式進行競賽,增強團體意識並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3、拓展訓練:(10′)

遊戲“踏圈”,該遊戲在長度6米的賽道上以五人為一組蒙目行進直至到達圈內。遊戲過程中,參賽者不能變道或踏入別人的圈中否則被視為成績失效。

4、放鬆與講評:(4′)

(1)、放鬆:

使用自編的放鬆操“我真的很棒”。在這套放鬆操中,學生們不僅在舒緩柔美的音樂聲中能夠真正的放鬆下來還增強了學生們的自信心。

(2)、講評:

突出課堂中學生們積極向上的學習觀念,表揚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建立學習楷模,重視該年齡段學生心理防線脆弱等特點,不批評,多鼓勵。

八、教學反思:

學生對體育課有無興趣,關鍵在於教師的誘導和培養,而學生對體育活動直接的興趣來源於豐富多彩的遊戲與競賽活動,無論多大的學生都是一樣,教學時學生們進行遊戲競賽活動,情緒特別高漲,競爭非常激烈,即使活動結束了學生們還意猶未盡,如此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和享受運動的樂趣,也是讓教師從教學實踐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幹,獲得教學成功的喜悦。 我認為我個人的教學能力仍多有不足之處,一是對學生的心理情況掌握的不夠全面。二是不能充分的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使之學習進度不能夠很好的做到同步進行。作為一名教者,尤其是在教授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時,我認為教者本身應該具有一顆童心,持有一份童趣,保有一份童趣教者應該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處在教學的過程中揚長避短,才能很好的完成與學生的契合度,從而真正的上好每一節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