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説課稿模板合集8篇

來源:文書谷 3.06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説課稿模板合集8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春江花月夜》是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第一篇。這個單元學習重點是要求“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即通過把握意象、發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作為首篇,最能體現詩歌意境美的特點。詩人通過對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寫以及豐富的想象,將讀者引入一個情思濃郁的詩境,引領讀者感受遊子、思婦兩地相望、相思之情。全詩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繪了一幅月夜的美麗畫面,又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情韻悠長而又不乏深刻。

説學情

學生對詩歌是不陌生的,對學詩也有一定的經驗體會,但對詩歌鑑賞方法並不能系統的掌握。本詩作為選修內容,重在讓學生通過學習積累詩歌鑑賞的經驗方法,所以教學過程要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全程參與。

本詩內藴豐厚,學生難以輕易把握,教學時我將及時點撥,引導學生探究,鼓勵學生想象和大膽質疑。

説教學目標(根據前面的分析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張若虛,在誦讀中初步感受詩歌。

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和聯想,感受意境,體驗詩情,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主要就是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發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本課也不例外,要求學生隨着詩篇的進度,循着月光的擴散,展開豐富、奇妙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一幅幅美麗的月下風景變幻圖,同時還要細細品味畫境中縹緲、朦朧的情思,感覺詩人感情節奏的變化和詩歌跌宕起伏的音樂美。因此設置以下重點和難點:

重點: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難點: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説教學方法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這就是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情境是個很好的引子,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能夠深刻體驗情感、閃現思維火花、發現疑難問題、交流心得體會、激發創新思想,實現主體性的角色本位。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依據以上分析,預設本課的教學方法主要為:

情境導入法、自主探究法

説課前準備

本詩意藴豐富,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算是長詩了,學生必須要課前預習才能一節課完成教學計劃,根據教師的預設問題學生預習,學生能在上課前初步讀懂詩歌。

預習任務:瞭解作者,初讀詩歌,根據註釋疏通詩歌瞭解大意,閲讀課文後面的賞析示例,要求學生在欣賞時,展開想象,把語言文字還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繪又帶有學生自己審美情趣的畫面。

初步感受寫了何景?藴含了何理?抒發了何情?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的詩句,(學生回憶有關“月”的明詩,教師投引收集的名句。學生品味詩句,思考這些詩句通過寫月表達什麼情懷。學生基本能答出是思鄉、相思之情。教師因勢利導,導出本節課學習內容。)月是古典詩歌的經典意象,詩人們或在月中寄託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發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張若虛,這首詩就是《春江花月夜》。 (從古詩切入,引出月這一詩歌意象,創設情境,自然親切。向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鑑賞熱情)

二、整體感知:(10分鐘)(投影展示問題) (學生自主探究,把握詩歌主要內容。)

1、一讀 播放朗誦。(播放,展示圖片和配樂)

學生傾聽範讀,體會感情和節奏。哪一種意象貫穿全篇?

明確:月。寫月的詩句最多。月是一條生命紐帶貫穿全詩,將景物和情感聯繫起來,春、江、花、夜都只是作為月的陪襯。

2、找出寫有月的詩句,品讀這些詩句,思考全詩寫了月的幾種狀態?

明確:寫了月的四種狀態,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懸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輪)——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復西斜)——落月(落月搖情滿江樹)

從月生到月落,這是一條時間線索。

3、隨着月的變化,作者寫了哪些內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樣的?

明確:全詩圍繞月的變化這樣一條時間線索,寫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婦懷人、遊子夢鄉、夢醒後的情韻幾方面內容。詩情從高亢逐漸平緩,又走向低迴、哀怨,最後是夢醒後的孤寂。結尾情韻悠長,讓人回味無窮。這首詩雖然帶着些許感傷和淒涼,但總的看來並不頹廢。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現了對青春年華的珍異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那種對於宇宙和人生的真摯的探索,也有着深長的意味。

作者簡介(教材註釋①)

知人論世,主要是瞭解作者生活在盛唐時期,從而深刻感受詩歌的感情旋律,詩人的情緒哀而不傷,我們聽到的不是哀怨和絕望,而是青春、熱情的盛唐之音在詩人心中的迴響

“孤篇壓倒全唐”

“詩中之詩,頂峯上的頂峯”(聞一多)

問題的設置主要涉及對詩作內容的理解。教師預設的問題具有連貫性:

問題1的“月”意象是本詩的主要意象,一切夜景正是因為有了月才能看得見;

問題2主要是明確本詩中月的幾種變化狀態,景物也在月的變化後發生變化;

問題3是月景變化後作者的感情也隨之變化。

由“月”的導入直接進入本詩主要意象更有思路上的連貫性,文本解讀是基本的,學生自主解讀、自主把握,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為後面的賞析作基礎。

三、合作探究:(22分鐘)

二讀學生齊聲朗讀

教師向學生明確誦讀要求:進一步感受詩歌內容和感情旋律,因聲求氣,涵詠詩韻。學生在錄音範讀後展開誦讀,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所要賞析的內容,並在誦讀中感受詩篇的音韻美。

學法指導:總結詩歌鑑賞方法。

學生自主總結學習詩歌的方法。學生自主總結,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也利於學生的學習經驗積累。同時符合新課程理念。

明確:朗讀、想象和聯想、意象分析等。

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共九韻,每韻構成一個小的段落。請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聯想力,深刻感受和創造性地體味詩歌意境,分九組探究“春江花月夜”風景圖,用散文般的筆觸,優美的語言表述出來。從而更好的領會詩人的情感和意圖。

成果展示:

1、 學生自主思考,把詩歌內容用優美的語言表現出來。

2、 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遴選出比較優秀的篇章。

3、 教師主持,請每小組的代表朗讀優秀的改寫片段。

4、 提示學生從片段中領悟藴含的哲理,體會作者的情感。

5、 教師總結歸納,收集學生的思維成果。

此環節要求學生置身詩境,進行聯想和想象,再現畫面,談美在哪裏(注意語言的優美性),學生可能只描繪畫面內容,此時我將引導學生緣景明情,體會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還可提醒學生從語言、表現手法、結構等角度賞析詩歌。賞析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賞析,調動學生積極體驗和感受詩歌字裏行間滲透出來的情感。想象和聯想是賞析詩詞的一種方法。學生描述有助於其對內容的把握和理解,並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學生賞析的基礎上,我提供下面賞析示例,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學會鑑賞方法,形成鑑賞能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詩一開頭先點出題目中春、江、月三字,但詩人的視野並不侷限於此,第一句“春江潮水連海平”,就已把大海包括進來了。第二句“海上明月共潮生”,告訴我們那一輪明月乃是伴隨着海潮一同生長的。詩人在這裏不用升起的“升”字,而用生長的“生”字,一字之別,另有一番意味。明月共潮升,不過是平時習見的景色,比較平淡。“明月共潮生”,就滲入詩人主觀的想象,彷彿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她們像一對姊妹,共同生長,共同嬉戲。這個“生”字使整個詩句變活了。三四句:“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灩灩是水波溢滿的樣子。江海相通,春潮渙渙,月光隨着海潮湧進江來,潮水走到哪裏,月光跟隨到哪裏,哪一處春江沒有月光的閃耀呢?

四、教師引導學生總結:(5分鐘)

詩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詩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這個環節是對全詩內容的整理,利於學生對詩作的整體把握。理解了情景理的融合,也就理解了本詩的精髓。經過前面的學習,我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來完成這個難點。)

(一)寫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絢麗景觀,為下面對景抒情打下基礎。 景物美

(二)由寫景轉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以明月長照對照人生短暫,抒寫心中的感歎。 哲理美

(三)由感歎人生進而抒寫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和對幸福的憧憬. 情感美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完美融合

相思愁情(情)

五、拓展練習:(1分鐘)(作業)(學生課後自主完成。教師檢查)

①學生蒐集詩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詩歌意象。

②背誦全詩。

(拓展鑑賞重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並積累鑑賞方法。)

六、三讀 師生共同誦讀 (3分鐘)

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誦讀全詩,在含蓄、雋永的美妙旋律中結束這節課(僅僅一節課,不一定能領略這首流傳千年的經典之作的意藴。師生共同誦讀,加強理解。在誦讀聲中結束本課,令人回味。)

板書設計

春江花月夜

唐 張若虛

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完美融合

相思愁情(情)

説課稿 篇2

《二泉映月》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敍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對於《二泉映月》這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藴藏的內涵和意境,並通過朗讀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披文入情入境。同時,學生的觀點與想法能在網上發表、交流,可以激發他們對話交流的渴望,更能激起他們的成就感。從學生自身的特徵來看,他們是跨世紀的一代新人,對阿炳的生平、《二泉映月》這首樂曲的內涵不十分了解,課文呈現給學生的只是文字符號。對於學生有限的生活經驗,在理解前有必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性材料,《二泉映月》專題站從網絡中尋找有關的圖像資料、文字資料,經過剪輯、編輯,製成教學專題,在課上讓學生瀏覽,讓他們在腦中建立與課文中語言文字相對應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維,一方面利於學生更好地將書面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表述的思路,豐富敍述的內容,開啟學生的語言儲備。網站設有“走近阿炳”、“課文朗讀”、“樂曲欣賞”、“課外拓展”、“學學議議”五個欄目。

一、上網瞭解生平,體會內心情懷 文中“他想起了師傅説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漸漸的,漸漸的,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奮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這段話學生難以理解,在通過聯繫課文了解了阿炳生活中一些悽苦後,“其實,阿炳的坎坷經歷還有許多許多,下面就讓我們藉助網上資料,走近阿炳。”讓學生瀏覽專題站中“走近阿炳”這個欄目中的《不幸的人生》《阿炳賣藝的一天》《阿炳的四季》三篇文章,學生了解了阿炳“母親被逼而死”、“父子不能相認”、“兄弟無情”、“社會不公”、“生活悽慘”等不幸的遭遇,就自然的體悟了阿炳的“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奮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二、媒體展示音像,理解樂曲內涵 點擊“樂曲欣賞”欄目中的“完整欣賞”,欣賞《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欣賞的時候閉上眼睛,邊聽邊用心去感受。談完感受後,接着讓學生配樂朗讀第五自然段樂曲變化的句子。學生隨着曲調的變化,讀出了課文感情的變化。最後再讓學生欣賞《二泉映月》的動畫,學生就將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情景深深地刻在了腦海裏,而阿炳的人生遭遇也讓學生同樣感到悲憤、同情。

三、課外拓展,激活學生思維 最後讓學生瀏覽專題網站上其它許多關於阿炳的資料和欣賞其它一些音樂作品,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留下你此時此刻心中最想説的話。

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國小低年級語文課本里收集了不少有趣的童話故事,今天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童年,一起走進人教課標版第二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烏鴉喝水》。本課針對農村學校的特點,利用一台DVD和一台電視機,使用遠程教育的模式一進行教學。本單元主題思想是讓孩子懂得“只要開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的辦法”。這是一篇經典的童話,語言簡潔,生動有趣,展現了小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在突出本單元的主題上極具代表性。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語文教學應注重識字、朗讀。同時還要“讓孩子有主動識字的願望,並喜愛閲讀,享受閲讀的樂趣。”根據此要求,結合本班孩子的認知水平,在本課教學中,我力爭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目標:認識“烏、鴉”等九個生字;

2、能力目標:通過孩子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他們的閲讀興趣;

3、情感目標:引導孩子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圍繞這三個教學目標,根據低年級兒童語言和思維正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特點。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孩子區分“喝”和“渴”這兩個形近字也是難點。

教法設計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在教法設計方面,我將主要採用多種形式的讀,憑藉媒體資源,將學生帶入情景中理解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閲讀的樂趣,並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孩子對生動的情景、有趣的遊戲和色彩豐富的畫面最感興趣。遠程教育網上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將憑藉遠教資源的巨大優勢,根據教學需要將遠教網上與本課相關的課程資源下載,進行選擇和整合,刻製成光盤。教學時將充分運用遠教資源豐富的形、光、聲、色等信息功能,激發孩子們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

在教學中,我將藉助遠程教育資源的輔助作用,採用以讀代講、品讀感悟、角色體驗等教學方法,讓琅琅的讀書聲溢滿課堂。

學法指導: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在學生的學法指導方面,這節課我將引導孩子們用自主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學習。

為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俗話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本課的導入我將充分運用遠教資源吸引孩子的眼球。以形象直觀的烏鴉圖片引出,炎炎的夏日裏一隻烏鴉口渴了找水的動畫,提問:我們的新朋友遇到了什麼麻煩了?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把孩子們帶到烏鴉的身旁,然後水到渠成地揭示課題: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烏鴉喝水》吧!

抓住了孩子對動畫感興趣的心理,充分利用資源進行形象直觀的演示,拉近了孩子與烏鴉的距離,激發了閲讀興趣,調動了孩子學習本課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本環節我先播放範讀引導孩子質疑,然後自己帶着問題初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梳理問題。

找出文中的生字進行自學,憑藉媒體資源突破識字難關。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主要任務。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將引導孩子自主交流識字方法,同伴互助自學生字,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創設有趣的遊戲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於是,我將用遠教網上的銜石子游戲來考查孩子們的識字效果。這樣以遊戲鞏固認字,積累了語言,強化了記憶。所達到的識字效果是傳統的粉筆和黑板不能比擬的。

在比較“喝”和“渴”字時,我將引導孩子自己發現異同,啟發從不同的偏旁部首去區分,孩子們就可能編出: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三、合作探究,品讀感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的作用。本環節我將引導孩子們通過品讀感悟全文,體驗烏鴉心情的變化,並藉助遠教資源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首先,我將引導孩子朗讀第一段,在讀中感悟,思考:烏鴉為什麼一開始喝不着水?此時,結合動畫演示,生動有趣的動畫過程一定會讓孩子們自己觀察發現到“瓶子水不多瓶口小”。然後,以讀代講,通過範讀、引讀、自由讀、比賽讀等方式,指導孩子在讀中感悟,入情入境,激發孩子體驗烏鴉喝不着水焦急難耐的心情。

通過對課文的初讀孩子們對烏鴉的辦法已有了初步瞭解,但“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仍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突破這個難點我是這樣做的:先引導孩子從“想出辦法”的“想”字入手,讓同伴合作探究:現在口乾舌燥的烏鴉會想到些什麼辦法呢?孩子們可能會想到推倒瓶子、裝石子、砸破瓶子等辦法。孩子對生動有趣的動畫尤感興趣,然後播放動畫,展示烏鴉想到的辦法。生動的演示,有趣的聲音會讓孩子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到水漸漸升高的過程。這樣,憑藉遠教資源的優勢,直觀形象的展示,將平面的文字化靜為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思維,讓孩子懂得烏鴉是動腦筋才想出了辦法,輕鬆突破了重難點。

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指導朗讀2、3段,注重學生自我評價,讀中感悟烏鴉心情由焦急到高興的變化。

四、課本劇表演

剛才,學生通過動畫輕輕鬆鬆地理解了課文,在創設的情景中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現在在《烏鴉喝水》的樂曲聲中,釋放孩子們的學習激情。在歡樂、和諧、民主的氛圍中積累知識,樹立自信!

五、揭示主題,昇華情感

你們喜歡這隻烏鴉嗎?用一句話誇誇它吧!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困難嗎?你是怎麼解決的?

學習的終點是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讓孩子懂得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這也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

六、啟發想象

生動有趣的故事畫面極易引起孩子們的遐想。看到文中烏鴉的辦法,也會引發孩子們積極地思考: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又會怎麼辦呢?新課標主張語文閲讀應向生活開放,孩子是天生的想象家,我們應該不斷開啟他們想象的空間。這時孩子們有可能會想到用麥管吸、請別的動物幫忙、加泥土、到小河邊喝水、吃果子解渴等方法。

結合孩子的想象,我將播放烏鴉用吸管喝到水的動畫,讓孩子再次感悟到烏鴉的聰明機靈。

七、拓展延伸

讀一讀有關動腦筋想辦法的故事。

遠程教育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形象直觀、趣味十足的課程資源深深吸引了孩子們,將孩子們帶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憑藉遠教資源輔助教學,更易於突破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孩子對文本的感悟。課堂上,我們感覺引導得輕鬆,孩子們學得更有趣了。“同在一片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在現代教育技術不段更新,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的今天,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農村的孩子將會迎來燦爛和輝煌的明天!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該課呈現給學生的材料只有兩幅圖畫,一幅是幾個小男孩在草地上踢球,一位大姐姐在旁邊勸他們不要在草地上踢足球,另一幅是一位阿姨在洗蘿蔔,水龍頭開着,盆裏的水嘩嘩地往外流,一位小朋友看見了,勸説阿姨要節約用水。要讓學生藉着這兩幅圖,討論這樣做為什麼不好,應該怎樣勸説,從而提高他們的言語表達能力。在全冊教材編排的六個口語交際課題中,它是唯一一例讓學生明辯是非、對錯、勸説他人的課例,因而對於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念,指導學生的行為習慣有很深的社會實踐意義。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及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我從三個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認識到破壞綠地,浪費水資源的行為是不對的,學會用禮貌語言勸説別人,能比較完整地用普通話説二到三個句子。

2、過程和方法:使學生養成自主、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發現、關心身邊事情、勇於表明自己的態度,懂得維護公共利益人人有責的道理,培養學生之間的協作精神。

本次説話課題主要以圖畫為憑藉,因此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理解圖意是把握説話方向的關鍵,而讓學生弄明白“在草地上踢球”和“浪費自來水”這兩件事的做法為什麼不對,該怎樣勸説就成為了本課的重點,在農村國小,受學生的語言交流環境和習慣的制約,讓學生大膽地在集體場合説普通話,成了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目標的要求,考慮學齡初期兒童富於想象,但缺理性思維的心理特點,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運用談話引導法。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話題,以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深入話題,以教師的談話總結深化主題。在談話中,還適時運用反饋調節的方法,可以及時糾正學生中間一些不正確的看法。

本着“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在本節課中,我引導學生綜合採用自主探究、合作討論、表演等學習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體味學習的快樂。把教師的引導與學生自主學、合作學結合起來,形成合力,營造開放創新的新課堂。

教具準備:除了若干小獎品外,還有兩幅掛圖,考慮到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便於學生一幅幅的觀察。

三、説教學過程

1、以題激趣

在教學中,導入課題往往成為一節課成敗的關鍵。在本課中,既要緊扣課題,又要讓學生憑着兩幅圖畫,打開話匣子,暢所欲言,就要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讓學生勤于思考,樂於表達。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

發問:“同學們,有的學生上課坐得不端正,這樣做好不好?”學生回答後適時表揚坐得端正的學生。追問:“今天教師要讓大家大膽地説話,如果有些同學不敢説,這樣做好不好?”

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很快就能回答這個“好與不好”的問題,還要進一步提問:“既然這樣做不好,那應該怎樣做?”學生很自然就能回答“應該大膽地説”,一下子就把他們的情緒調動起來了,主要為下一步的口語交際打下伏筆。教師趁機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兩件不好的事。(板書:這樣做不好)

2、自主探究圖畫

我是這樣引導學生探究圖畫。

⑴出示第一幅掛圖,問:“第一幅上那幾個男孩在幹什麼?旁邊的那位大姐姐在幹什麼?誰做了不好的事?”讓學生帶着問題自主探究圖畫的意義。

⑵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第二幅圖畫。

⑶反饋點撥。學生經自主探究圖畫後,基本上能認識到那幾個小男孩的做法不對,我就順勢點撥旁邊那位大姐姐在講道理不讓他們這樣做。(板書:勸説)

3、合作討論

在引導學生初步看懂圖畫的基礎,繼續提出問題。你知道在草地上踢球和開着水龍頭洗菜這樣做為什麼不好?如果你是旁邊的那個人,你會怎麼勸説呢?再次提醒學生“勸説”是用講道理的方法使別人不要這樣做。激趣:我們現在分兩個組來討論,呆會兒還要讓每個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看哪個組做得最好。

⑴自由分組。基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在合作討論時採取自由搭配,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個組。

⑵組內交流

為有效地完成本階段任務,保證每位同學都參與交流和表現。我準備做好以下幾點:

①教師參與到小組中,以師生互動帶動學生互動,引導學生之間對共同活動進行加工完善和評估,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

②教師起到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適時地規範交流行為,善於發現火花,排除障礙,引導深化。

③給予足夠的時間。

4、全班交流

緊張的組內討論後讓學生自己推選一名中心發言人(非教師指定),先讓他在組內試講,其它同學幫他完善講話的語氣和語句,然後再在全班交流。

5、教師總結評估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本質功能在於促進發展,為呵護孩子的自信心,我以激勵性評價為主,重在評價全體參與者的學習態度和合作意識,對錶現好的學生讓同學們相互表揚,教師發放獎品,並適時總結:破壞綠地,浪費水資源等行為都是損害公共利益的事情,我們每個同學看到這些不好的事,都應該像今天這樣,用講道理的方法勸説他不要這樣做。

6、情景表演(作為機動調節的內容)

各組選一幅圖演一演,加上被勸説人的語氣動作。

四、説板書

我設計的板書,主要體現了啟示性、目的性、簡練性的特點,讓學生從中明確事物間的聯繫。

五、説教學特色

1、要求適中,適合農村國小開展口語交際課的需要。

2、關注個性,觸發情感。

3、收放得體,實行調控下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本課的特點。

《荷葉母親》選自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本單元的幾篇文章講述了在各種狀態下發生的與親情有關的故事,表現出的都是一種濃濃的親情。《荷葉母親》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愛為主題的文章,文章借景寫人,以花喻人,讚頌母親的愛,母女的情。形式新穎,思路清晰,內容淺顯易懂,易於學生理解和接受。本文又是一首散文詩,朗讀是學生感受課文的最好方法,所以在教學時應該在朗讀上多下功夫,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學會用心靈去跟作者進行交流、對話,去分享那真摯美好的親情。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鑑賞詩歌的能力;學習簡單的詩歌創作及鑑賞。

(2)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用自己的語言去歌頌母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教學重點 】

體味課文的思想感情,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嘗試用不同的意象或事物去寫歌頌母愛的小詩。

二、説教法

1.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散文詩的知識瞭解不是很多,學生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但感情運用不準,有分析簡單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學習。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對美的事物有自然地親近感,加上前幾課的學習已經感受文學的魅力,逐步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的年齡尚小,閲歷淺,在進入感悟、欣賞的層次較低,口語表達能力有待提高。

2. 教學方法

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教學法 2、討論法 3、欣賞與體驗。

三、説學法

學法上我始終堅持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的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

1. 圈點勾畫法 2. 品讀法 3.合作探究法

四、説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新課

母愛,是文學作品一個永恆的主題,自古至今吟詠母親的作品如天上的星星繁多璀璨,今天我們將和散發着奇異光芒的一顆進行一次零距離的親密接觸,去共同接受一次愛的洗禮!今天我們要再一次去感受《荷葉 母親》這篇課文。

[説明]: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情感,營造學習氛圍。

(二)出示學習目標,分組自主學習。

A、學習目標。

1.複習冰心的生平簡介。

2.談談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及疑惑

3.再一次地有感情朗讀課文,説説本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樣的場景?

4.跳讀課文,找出文中作者寫自己心情的詞語,並體會作者心情發生變化的原因。

5.品讀文中能解釋説明標題《荷葉母親》的一句話,體會文章主旨的含義。

B、在小組長的帶領互相欣賞課前自創的小詩,下分組自主學習。

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課堂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邊欣賞邊思考問題,理清思路,從而對課文的理解有一個很好的補充,鍛鍊了學生寫作能力及交流能力的能力,解決教學重難點。

(三)交流展示。

此環節學生依據課堂上提出的需要交流展示的內容,由組長領頭分配任務,儘量讓所有同學參與交流,老師在課堂上真正起到導演的作用,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賞識學生。

(四)詩歌展示

1.各個小組推評一篇質量較好的小詩,書寫在黑板上,然後由創作者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互相地欣賞點評。

2.創作者寫好後,自己先誦讀一遍,簡單地介紹自己創作詩歌的靈感與動力。

3.各個小組對自創的小詩經行欣賞與點評,學生的感悟理解欣賞還不能做到深入、到位,需要老師恰到好處的點撥指導。

4.教師對詩歌的特點作必要的解釋與講解。

(五)拓展延伸。

課後繼續閲讀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寄小讀者》、《繁星》、《春水》,感受作者的創作風格及渲染的主題思想:即母愛、童真、自然。

(六)小結:

當我們心中的風雨來時,母親的懷抱總是我們靈魂最温暖、最可靠的安頓:她吻幹我們臉上的淚花,温暖我們幼小的心,有了她,我們才能活得像塊寶。讓我們敞開心扉,大膽的向母親表達我們發自內心的感激,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去報答母親對我們無私偉大的愛意吧!

(七)作業佈置

1.背誦最後一段。

2.把自己創作的小詩神情地朗誦給母親聽。

(八)板書設計

荷葉.母親

冰心

雨打紅蓮

借物喻人 荷葉護蓮 讚頌母愛

母親愛我

説課稿 篇6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18課《她是我的朋友》,我將從教材理解(説教材)、教學策略(説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這四大版快來闡述。

一、 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她是我的朋友》是國小語文第六冊的一篇含蓄雋永的佳作,是圍繞本組專題“可貴的親情、友情”而選編的。這篇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為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説“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恆獻血過程中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從而樹立正確的友誼。

2、説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⑴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⑵過程與方法:抓住描寫阮恆獻血時表情、動作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朋友真摯的友情,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大意,體會阮恆獻血過程中的神情、動作的詞句,瞭解他當時複雜的心情。

難點: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來體會阮恆對小女孩真摯的友情,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二、 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關係,閲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理解,觀察,欣賞,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本堂課主要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在教法上:

1、情境法。本課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師的語言,課文中的插圖,課件中的音樂,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2、談話法。在談話中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活躍思維,發揮主動性。

在學法上:

1、讀書方法的指導: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2、思維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由表及裏地深入領會語言文字的內在意藴。

3、遷移方法的指導:在指導學習第五自然段後,引導學生小結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用這種辦法學習第九、十自然段。

三、説教學流程

本堂課分四個板塊設計: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三,研讀1-4自然段,感受情況“迫在眉睫”;四,研研讀5-10自然段,體會獻血心情。

第一板塊: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第一步,談朋友:你覺得怎樣的人才算得上是朋友?

第二步,板書課題,齊讀。

[環節設計意圖:通過談朋友,使學生對朋友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同時也是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創造“末有曲調先有情”的氛圍。]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一步,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努力把課文讀通讀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步,反饋。

1、學習生字詞

第一組:顫抖 啜泣 嗚咽 竭力制止

第二組:多音字:血

2、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環節設計意圖:從學生實際出發,認讀字詞,區分“血”字的讀音,反覆練習鞏固,掃除字詞障礙,紮實課堂教學。]

第三板塊,研讀1-4自然段,感受情況“迫在眉睫”。

第一步,師配樂範讀1、2自然段,創設故事情景。

第二步,生自由讀3、4自然段,找出體現小姑娘急需輸血的句子。

學生交流:1、抓關鍵詞“迫在眉睫”, 聯繫上下文猜猜“迫在眉睫”的意思了。

2、指導朗讀句子,讀出情況危急。

這一環節,抓住關鍵的三句話:A、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B、如果他們不能補足這個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C、輸血迫在眉睫。關注詞語“就會、一定、迫在眉睫”。引導學生領悟當時情況的緊急,給小姑娘輸血是救命的關鍵。在結合朗讀,加深體會,指導學生讀出緊張危急的氣氛。語速要稍快。

[環節設計意圖:憂傷的音樂,動情的引述,能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喚起學生的閲讀期待。通過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激發學生對作品中人物命運的關心,與作品中的人物產生共鳴。]

第四板塊,研讀5-10自然段,體會獻血心情

第一步,學習第5自然段,體會獻血前的矛盾心理。

1、自由讀,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2、交流,關注動作:舉——放——舉

3、學生學會質疑句子:為什麼小手舉起來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

4、學習方法指導:通過人物動作走進人物內心世界。

5、想像説話:出示:一陣沉默之後,阮恆顫抖動舉起手來,他想:( )。忽然把手放下去,他想:( )。然後又舉起來,他又想到:( )。

6、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透過舉、放、舉這三個動詞,利用“空白”,引導學生想象這三種情景下阮恆在想什麼,使學生真正走進了阮恆的內心。]

第二步,學法遷移,通過表情走近人物的內心世界,學習8—10自然段,感受獻血時害怕、痛苦的心情。

1、生接讀8—10自然段,劃出從文中找出表示“哭”的詞。

2、引導學生比較“啜泣”、“嗚咽”、 “哭泣”“抽泣”這幾個詞的意思。

3、讀四個詞語所在的句子,生談感受,體會阮恆獻血時害怕、痛苦的心情。

4、看圖寫話:此時阮恆在想什麼呢?

5、討論:內心如此痛苦的阮恆,為什麼還要竭力掩飾,堅持獻血?

6、指導朗讀:男女生合作讀句子。師生合作讀9—10段。

[設計意圖:抓住了啜泣、嗚咽、抽泣、哭泣這幾個重點詞語,把握了文本,感受阮恆的內心情感變化。通過看圖寫話,合理利用插圖,圖文結合想像寫話,努力使情感體驗水到渠成。]

第三步,表達心聲,昇華情感。

1、看着這感人的一幕,此時你有什麼話想阮恆説。(我想對阮恆説……)

2、創設情景説話:小女孩康復了,她來到阮恆身邊,對阮恆説……

3、師結:以朋友結束。

[設計意圖:進入文本走出文本,用心靈感動心靈,通過表達昇華情感,使學生對友誼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環節設計意圖:通過抓住描寫阮恆獻血過程中表情、動作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使複雜的心理變得簡單,使簡單的文字富有深厚的情感,在聽、説、讀、寫中努力促使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四、説板書設計

她是我的朋友

矛盾 動作

害怕 神情

痛苦

[板書設計意圖:題目,文章的中心;矛盾、害怕、痛苦:阮恆的心理;動作、神情:學習方法。努力使板書成為教學內容的濃縮,課堂教學的點晴之筆。]

説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説的是浙美版第七冊第6課《龍的傳人》。根據説課的要求,我將從下面五大板塊進行今天的説課。

首先我來説説第一個板塊:對教材的理解。

看到這個課題,我的耳邊猶如響起了那首家喻户曉的歌《龍的傳人》,愛國之情立上心頭。龍是華夏先民的圖騰,龍的文化,上下八千年,源遠而流長。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個角落,龍的精神鼓舞着龍的傳人不斷、進取,奮發開拓。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彩多姿。《龍的傳人》一課是以“綜合探索”為主,融“欣賞.評述”於一體的一節美術課。它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激勵學生創造,表現的良好契機。《彩燈輝映》《喜氣洋洋》等課已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這一課是繼續帶學生走進傳統民族文化的長廊。根據課程標準和我校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我對本科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課安排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要讓學生了解龍的特徵,瞭解龍的文化,體會龍的精神,再根據理解和想象,創編自己心目中的龍,第二課時通過紙接龍舟,詳細介紹了龍舟構成的基本元件的製作方法。

基於以上的解讀,根據教材特點,結合我們農村四年級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課安排為1課時完成。根據新課標對國小美術教學提出的“既重知識與技能,又重過程與方法,更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既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又主張合作與探究”等方面的要求,並且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為本節課的教學制定了以下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瞭解龍的文化、歷史,以及在中華民族傳統中龍的特殊地位,知道龍的各部位的動物原型與象徵意義。

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小組探究學習的能力。通過塑造一個龍的新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體會龍的精神,樹立自己的民族精神,以我們是龍的傳人為榮。通過集體完成一件美術作品,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對龍的故事、文化進行探索和了解,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和自豪感,使學生對龍象徵着中華民族的`寓意有初步的瞭解和感受。教學難點確定為:設計啟發學生想象,畫一幅龍或與龍相關聯的圖畫。

下面,我來説説第二大板塊:教學策略。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美術課標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針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本堂課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1、觀察法:我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具,展示了精心挑選的各式以龍為形狀和圖案的裝飾品、書法與物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對象,激發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後能利用學習的知識,進行本課的創作。

2、合作交流法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啟發學生結合自己帶過來的圖片進行對比分析,在分析研究中去發現龍的各部位的特徵,找找龍的各部位各自分別具有由哪幾種動物的特徵,在第三個環節,我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龍身上還可有哪些動物的特徵。小組合作能給學生之間提供不同的學習對象,聽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經驗,拓寬學生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運用了自主探究發、啟發法、練習法、評價激勵法等等方法進行教學。

第三大板是説説教學準備:

塊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課能否順利地實施教學,完成教學任務,課前準備十分重要。我在課前應根據本堂課的教學過程製作好配套的多媒體課件。並且在上課之前讓學生五至六人為一小組坐在一塊兒。學生應在課前收集有關龍的圖片資料、身邊動物的圖片、水彩筆或油畫棒。。

接下來,我來説説第四大板塊:教學程序。我分為4個環節來説明。

第一個環節:flash歌曲導入,引出《龍的傳人》。

我先播放多媒體課件裏的flash歌曲《龍的傳人》。學生們被歌曲裏卡通人物的變化,龍的形象所吸引,並跟着歌曲的節奏哼唱,感受其旋律特點,在音樂的烘托中讓學生了解龍,學習興致一下子就提高了,緊接着揭示課題。

第二個環節:學習龍的文化、歷史.

這時,我請學生説説關於‘龍’的話題他們知道多少。

學生可能會説説一些動畫片中和關於龍的成語,接着讓學生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談談龍在世界上是否存在。

然後利用課件展示各式以龍為形狀和圖案的裝飾品、書法與物品,如:恐龍—霸王龍、中國畫(人物御龍)、九龍壁、龍的蠟染畫、剪紙、陶瓷、書法、雕塑、郵票、龍頭風箏、龍舟等。一邊播放一邊解説……通過欣賞中國龍的文化藝術,讓學生感受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藴。

然後啟發學生結合圖片進行對比分析,在分析研究中去發現龍的各部位的特徵,找找龍的各部位各自分別具有由哪幾種動物的特徵,。教師引導學生從資料中獲知:龍是中國的吉祥物。龍的角是鹿的角;龍的嘴巴是鱷魚的嘴巴;龍的身體是蛇的身體;龍的爪子是老鷹的爪子;龍的鱗片是魚的鱗片。這一環節通過豐富的圖片介紹,讓學生了解龍的來歷與造型特點,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和積極參與文化傳承的意識,並在欣賞中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激發愛國熱情,同時提高了學習興趣,引發動手創作的慾望,為上好這一課做好了前期的準備,也為學生下一步畫一條心目中的龍這一教學難點做好鋪墊。

第三個環節:引導啟發,明確創作方向。

學生已通過欣賞如此多的龍的形象,對龍形象已有一定的印象,這時我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龍身上還可有哪些動物的特徵。再每組派一位學生説説自己設計的龍的形象。

第四個環節:學生作業,展示評價。

學生已説了自己心中龍的形象,就利用課件出示作業要求:繪畫有整體美的龍圖案。學生完成作品後,讓學生把龍剪下來的龍貼在我事先準備好的以海和天為背景的展示板上,給學生美好愉悦的視覺感受。緊接着讓學生對作業互相進行評價交流,這樣,不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評價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分享勞動成果中獲得成就感。

最後,我來説説第五大板塊:板書。

我這課的板書是這樣的:這個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可以使人賞心悦目,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從而在頭腦中形成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有助於學生把握教材的重點,理解教材的難點, 便於學生記憶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板書:

《龍的傳人》

馬頭 鹿角 蛇身 魚鱗 鷹爪 魚尾 學生作品

説課稿 篇8

一、聯繫學生説教材。

《氓》是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先民們用他們的歌,唱他們的苦,唱他們的悲,開我國現實主義先河的《詩經》,真切地傳遞着他們的心聲。在學習時,要引導學生感受這些聲音,引導他們進入先民們的情感世界。

學生在國中已經學過《關雎》和《蒹葭》,對於詩經及“賦比興”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高中所要做的,是通過誦讀、品味、探究等多種方法,深入領會詩經的手法及其中的濃濃的詩情。

二、根據教學理念確定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詩詞要“具有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性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瞭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課程標準的相關表述和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為依據,確定本課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瞭解關於《詩經》的基本文學常識;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體會“賦、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的基礎上,培養和提高把握情節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瞭解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品位詩歌的語言,體會“賦、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合作探究:通過分析比興手法,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三、根據以上分析確定教學時數為1課時

四、教學方法和學法。

課前學生蒐集有關《詩經》的資料必不可少。另外,時隔數千年,年代久遠,文字的障礙很大,然而,過分糾纏於文字的疏通會破壞詩歌的“氣”,喪失詩歌的“神”,所以在學習時,應捨去條分縷析的理論評價,指導學生結合註釋疏通文字,然後引領他們經由文字再現形象和事件,經由形象和事件領略情感,感受其中濃濃的詩情。誦讀的環節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獨奏《長相思》,營造意境,學生沉浸在音樂營造的意境中反覆吟詠,讀出節奏,讀出音調,讀出感情,細細體味,讓或優或喜的情愫縈繞心間,我們就觸到了先民的靈魂。比興手法為《詩經》獨創,重章疊句同樣別緻而新鮮,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語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並進行討論,不搞枯燥的知識傳授。還引入講故事、改寫兩種活潑的學習形式,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五、教學程序及內容設計

課前播放鄧麗君演唱的《蒹葭》,營造氛圍。

第一部分.導入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自古有關愛情的詩句不勝枚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枉然”、“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些都是同學們耳熟能詳的詩句。我們知道在古代,男女的婚嫁是有講究的,什麼“門當户對”(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那他們有沒有婚姻自由?(生:沒有)我們現在的婚姻也是有講究的,戀愛自由,婚姻自主。這些都是古代沒有的。那麼,老師的問題來了:是不是自由戀愛的婚姻就是幸福美滿的呢?(生:不一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衞風氓》就是一個戀愛自由、悲劇結局的典型。(板書 詩經氓)

第二部分.瞭解《詩經》 1.學生自由發言:我所瞭解的《詩經》。教師適時點撥,補充。

2.強調重點:《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有305篇,因而,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叫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歌謠,這是《詩經》的精華,他和屈原的《離騷》被後人合稱為“風騷”。

“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106篇,是宮廷樂曲歌詞,多為周王室貴族文人所創,被奉為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商頌和魯頌,共40篇,是祭祀的樂歌舞曲。

《詩經》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創作的源頭,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對我國文學,尤其是詩歌創作的影響深遠。詩歌的形式多以四言為主,其常用的表現手法分賦、比、興三類。此外,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和反覆詠唱的特點。

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以彼物比此物;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第三部分.誦讀課文

1.教師範背課文,配樂:二胡曲《長相思》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點撥:四言詩的朗讀節奏一般為二二式。

正音:匪 愆 將 於 説 徂 湯 漸 裳 糜 隰

3.學生配樂朗誦,配樂:二胡曲《長相思》

第四部分.整體感知: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歷程。

討論分析,達成共識:

第1、2章,相戀,甜蜜和幸福。

第3、4、5章,婚後生活,痛苦、悲傷和無奈。

第6章,分手,決絕。

第五部分.再一次朗讀課文,注意語調,讀出感情。

六、【合作探究】

從課文中找出使用比興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達效果。

同位交流,然後自由發言。

明確:1.“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是興,先説桑樹,繼而講述和氓的故事;同時又是比,前一句用桑樹的枝繁葉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華,後者既讓我們感覺季節由仲夏而晚秋,時光在流逝,又以葉枯葉落,比喻女子紅顏已老,青春不再。

2.“于嗟鳩兮,無食桑葚!”這句用了比。桑葚甜美,吃多了就會上火,斑鳩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愛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難免傷神。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用比,用河水和窪地有岸和邊來反襯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不知回頭。

七、課堂小結

《氓》的思想內容:通過女子的自述,訴説了一個愛情悲劇,訴説了自己內心的傷痛。

手法:以賦為主,兼用比興。

【板書設計】

戀愛 甜蜜 幸福

婚後 悲傷 無奈

決絕 清醒 剛烈

 八、佈置作業

必做題:回憶國中所學知識併到閲覽室查閲有關資料,積累古代詩歌中運用“賦比興”手法的詩句,至少10句。

選做題:嘗試用文學性的語言,講述“氓”的故事,可自己另擬題目。

以上就是語文網小編分享的《氓》説課稿的全部內容,更多語文資料請到語文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