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説課稿模板集合10篇

來源:文書谷 2.64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説課稿模板集合10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最大的“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

五單元第十九課。本單元以“熱愛大自然,瞭解大自然“的主題來整合課文,學生在見識了《古詩兩首》美麗的自然景觀和《雷雨》變幻的自然現象之後,《最大的“書”》又帶着他們去發現大自然的祕密,因此本課處於一個重要的教學地位上。《最大的“書”》是一篇講讀課文,它以地質勘探隊員叔叔和川川的對話為主線,向小讀者們展示了巖石這本"書"的無窮魅力。從而使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慾望。

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閲讀能力等均有所發展,也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而且學生對自然科學類題材的課文很感興趣,但是他們的思維還以形象思維佔主導。

根據這樣的分析,我預設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聯繫上下文,結合圖片,理解“刨根問底、雨痕”等詞的意思。

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二、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充

滿興趣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基於以上的學習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文字所傳達的一些自然知識。教學難點是結合人物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激發學生探索身邊科學的興趣。

説教法

新大綱提倡:“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

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本節課主要採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合作解疑的教學方法。

説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讀一讀,説一説,問一問”的方法完成

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讀”文中“川川”和“地質勘探隊員”的重點對話,“説”自己理解地內容,“問”自己不懂的地方。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説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課件、學生蒐集有關化石和巖石的相關資料

説流程

本課文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寫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朗讀感悟,理解課文。這裏我單説第二課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課的教學,就以此為理念,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整合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因素,力求給學生創設生動的語言實踐情境,讓他們在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切實得到語文素養的提升。基於這樣的理念,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板塊的教學。

一、 導入,產生一種期待。

《最大的“書”》,這個課題特別吸引學生的眼球。讀了課題,請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我預設學生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最大的“書”為什麼要加上引號?最大的“書”到底是什麼?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書有什麼不一樣?是怎麼形成的?最大的“書”裏究竟有些什麼?告訴我們一些什麼知識???根據這樣的回答,我引導學生梳理問題,然後聚焦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

1、最大的“書”是什麼?

2、最大的“書”裏有些什麼?告訴我們什麼?

3、最大的“書”是怎麼來的?

圍繞課題,讓學生提問,巧妙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而且這種根據課題猜想文本主要內容,是面對龐雜信息的現代人很重要的閲讀品質。此環節的設計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引發了學生強烈的閲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初讀,感知一個故事。

記得有位專家曾説:在教學中,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此環節,我設計了兩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書。

第一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

第二次,請學生分小節輪讀課文,閲讀一般都要經歷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初讀以後,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説課文的大意,利於培養學生一種整體把握的能力,同時這種將厚書讀薄的能力必將讓學生受益終生。

三、研讀,感悟一個過程。這裏我將分三步,引領學生走進這本大“書”,探尋這本大“書”的神奇和奧祕。

(一)比較表達,探究“書”是什麼。

抓住文中勘探員叔叔的一句話:“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我請學生將文中的語言和“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進行比較,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肯定能夠感悟到文中的反問句比陳述句具有更強烈的感情和語氣,從而對反問句有了一個更深切的體悟。

(二)轉換句式,探究“書”的內容。

在這一步驟中,我首先讓學生自主讀文並思考:最大的“書”裏有什麼內容?然後再和夥伴一起合作在書上找一找“書”上都有些什麼?並用符號在書上作上標記,再讀一讀,和夥伴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問一問夥伴,最後在班上交流,教師據學生回答指導探究“書”的內容。

關於“書”上的字,課文中有這樣的語言:“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些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 我請學生讀這句話,找到一組近義詞:“足跡、腳印”,體會文本用詞的不重複和漢語的豐富性。“雨痕”、“波痕”是非常抽象的詞語,和學生的生活又有着較為遙遠的距離,我就出示形象直觀的圖片,將這些抽象的詞語賦予形象的內容。同時,我還利用逼真、形象的插圖,引導學生説説這是怎樣的波痕和雨痕,進行語言的補充練習。

關於“書”上的畫,課文中有這樣的句子:“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文中是運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來介紹“書”上的畫的,我引導學生在不改變意思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如:樹葉、貝殼、小魚都是“書”上的畫;“書”上的畫有樹葉、貝殼和小魚??再結合文後資料袋裏的內容,引導學生了解關於化石的有關知識不同的語言表達,卻傳遞着相同的信息,學生進行了語言的轉換,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是如此的富有變化,充滿神奇,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深處播撒了一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種子。

(三)體悟詞語,探究“書”的成因。

關於“書”的成因,課文是這樣寫的: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後來,陸地沉下去了,這裏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裏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 這段文字較為淺顯,卻藴涵着一個關於地殼運動的抽象的變化過程。我先讓學生找出這段文字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在很久很久以前、後來、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慢慢。在初步感受了形成時間的漫長後,我向學生播放課件,演示動態的變化過程:一大片長滿樹木的陸地,鬱鬱葱葱。有一天,陸地往下沉,往下沉,地下的水漫上來,淹沒了陸地,席捲了一切,這裏便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慢慢地,海底上升了,上升了,海水漸漸地退去,這裏又變成了高山。這樣一演示,學生肯定從直觀上明白了這裏曾經發生的一切,然後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變化的巨大和緩慢。

四、拓展,體悟一種情感。

文中的川川問了很多很多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也是一次次不斷地深入。因此,“刨根問底”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找找川川向叔叔提出了哪些疑問,引導學生讀出問的語氣,川川這種強烈的求知慾,體會這些疑問是層層深入的,不斷地直達事物本質的。也讓川川知道讀懂這本“書”的作用是可以為祖國找到更多的寶藏,這時他説了一句話:“等我長大了,也要讀懂這本最大的“書”!文中的小夥伴也有這樣的提示:“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嗎?”讓學生在猜想中體會川川對這本大“書”的濃厚興趣,對科學的探索慾望,也在不經意間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願望。

我還為學生提供課外蒐集關於地質方面相關知識的一些網站,請學生在課後繼續去關注,對學生提出期望,以激發學生課外學習的動力。

五、總結,昇華一種情感、

這一環節,教師進行總結後,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迴歸整體,更深入地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好奇,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和慾望。

説板書設計

雨痕 波痕 礦石 →字

最大的“書”→ 巖石 〈 〉

樹葉 貝殼 小魚 →畫 找寶藏

板書簡單明瞭地顯示了最大的書就是巖石。這樣的板書設計學生一目瞭然,對巖石有形象、直觀的認識。

説課稿 篇2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説課的歌曲就是剛剛這首帶有濃郁美國西部音樂風格的《哦,蘇珊娜》,它選自人音版三年級的歌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説課。

一、教材分析

《哦!蘇珊娜》是一首典型的美國西部音樂風格的歌曲。全曲共有六個樂句,旋律輕快流暢,曲調素材精練,易唱,易記,有着濃厚的生活氣息。歌曲不僅表達了對朋友真誠的情誼,也是對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種嚮往。通過這首歌曲的學習,可使孩子們從中感受到美國西部音樂的風格,學會珍惜朋友、珍惜友誼。

二、學情分析

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三年級的孩子們正處於好動階段,生活範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在音樂欣賞方面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他們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仍不是很感興趣。因此在本課中,我有意識加強學生律動節奏方面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於藝術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每個教材的編寫,意圖都是激發和發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豐富情感體驗。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情的把握,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以下三點:

1、能用歡快自然的聲音流暢地演唱歌曲《哦,蘇珊娜》。

2、能使學生懂得歌曲表達的主題是“學會珍惜朋友,珍惜友誼”,鼓勵學生勇於追求美好未來。

3、學會用肢體語言為歌曲伴奏(如跑跳來舞蹈),增加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表達出對友情珍惜的心情

我把教學重點設定為:表現出對朋友的友誼,表達出歌曲的歡快情緒。

教學難點為:唱準弱拍的附點節奏,為歌曲編伴奏和編織簡單的動作。

四、教法學法

在新的課標中提出:音樂課應以“學生髮展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加強音樂實踐與創造。同時還強調了課堂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相互融合與滲透。鑑於以上理念,我決定採用參與——體驗、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學模式,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使學生在輕鬆愉悦、和諧互動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音樂,從而促進學生髮展。教學過程我追求動靜結合、張馳有度,努力做到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再有,本課的編創等實踐活動我穿插於各個教學環節中,唱中有創,動唱結合;聽中有創,邊聽邊動,自始自終都鼓勵學生的創新與實踐。

學生可以通過整體感知、模仿、聽唱法、小組合作等方式學習,我會引導他們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

那麼到底要怎樣使我的音樂課堂成為學生享受音樂美的聖殿呢?我是這樣安排我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音樂課堂應該有一個美的開始,在這個環節中,我會邀請學生和我一同在《哦!蘇珊娜》的音樂聲中,手拉手,用跑跳步進入教室,共同律動至音樂結束,然後用音樂語言相互問好。(師生共同聽音樂做律動,能有效地將師生融合在一起,營造出寬鬆、和諧的氛圍。另一方

面,用跑跳步律動,為歌曲的編舞部分做了一定的鋪墊。)

二)節奏練習

1、課件演示:青蛙呱呱叫

2、屏幕上出示二組節奏型,請小青蛙們叫一叫:

青蛙媽媽是:呱 · 呱呱 —

青蛙娃娃是:呱呱 呱呱呱 呱呱 3、組合練習。請學生戴上頭飾,表演自己所屬的節奏型,教師一同參與叫一叫,學生自由組合練一練。

4、還有哪些青蛙娃娃想和青蛙一起來叫一叫呢?鼓勵學生創編節奏。

(我在這個環節中設計了“青蛙呱呱叫”的小遊戲,使枯燥的節奏練習變得生動有趣,更容易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也為學生學習歌曲,併為歌曲伴奏打下基礎。)

三)、創設情境,體會歌曲主題

1、把歌曲《蘇珊娜》編成一個西部牛仔朋友之間的故事,用歌曲做背景音樂,製作成課件演示出來,接着請同學説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明確本課的主題是“珍惜友情”!

2、引導學生去關注大量的背景圖片,及音樂説説從課件中,還知道了什麼?

3、學習課件中的西部牛仔的特色舞蹈動作。

(創設一個情境,讓孩子在故事中去感受歌曲的美,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主題。這樣,不僅能促使孩子積極展開想像,引發創作的靈感,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我在課件演示中運用大量的背景圖片,使孩子們從中體驗到不同風格的音樂形式及地方風土人情。“美國西部牛仔”的這個形象、及學習特色舞蹈動作,更能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為創編邀請物做了紮實的鋪墊。)

四)、學唱歌曲,表現自己

1、出示歌詞,指導孩子自由讀歌詞。再次強調歌曲的主題。

2、指導學生準確地誦讀歌詞,注意要突出“弱拍中的附點節奏”,運用對比的範讀,請學生聽辨,從而掌握這個節奏。

3、播放歌曲,請同學説説感受。在老師的引導下,明確歌曲的情緒、旋律特點及音樂風格。

4、通過聽錄音範唱、和老師一起學唱歌譜,跟琴正確地填唱歌詞等方法學會準確地演唱歌曲。

5、請學生照書上提示,自選伴奏樂器為歌曲伴奏。鼓勵孩子自編恰當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6、提示用學過的“跑跳步”為基本舞步,鼓勵學生創編舞蹈動作,為歌曲編舞。

7、 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在音樂聲中邀請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

(一堂音樂課會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愉悦的感受。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通過唱、舞、奏等創編活動,他們的興趣、創造裏、個性、社會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已完全沉醉在音樂本身的樂趣中,完全體現了“樂(音樂)既是樂(快樂)”的道理。)(板書)

五)、組織下課

師生用音樂語言互道再見。在《哦!蘇珊娜》的音樂聲中,手拉手邊舞邊離開教室。 (音樂教學的功能決不僅僅體現在一堂課上,我讓孩子們“手拉手”在音樂聲中離開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學生把課堂上所感悟到的,帶到教室外,帶進自己的生活,使音樂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對本課的一種設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課堂教學中去,我想還應該考慮孩子們學習的習慣、愛好等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樣,我認為,一堂音樂課能成為孩子們享受音樂美的聖殿,就是我們教師應該追求的境界!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我為你驕傲》是一篇富有童趣且藴含做人道理的記敍文。文章文句淺顯,用通俗的語言講述了:我因為在與小夥伴玩耍的過程中,於無意間不小心將一塊石頭砸碎了老奶奶的後窗玻璃。之後,我在擔心害怕中與老奶奶繼續交往。但良心卻驅使我要為自己做的錯事負責任。於是我通過自己的勞動攢足7美元,並用寄信的方式向老奶奶承認了錯誤。而寬容慈祥的老奶奶同樣以回信的方式將7美元歸還給我,並用“我為你驕傲”,這五個字來肯定並讚揚我是一個知錯能改、有責任心的誠實孩子。文章用一個生活故事告訴孩子們,做人要誠實、有責任感,並且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肯定、尊重與誇獎。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敍,語言樸實結構緊湊,讓讀者人隨文動,情隨文發,而且文中插圖形象鮮明,含義感人!新課標始終要求語文教學要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想《我為你驕傲》一文旨在通過一個生活小故事來教育學生應該怎樣做人。文章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來安排文本是別有深意的。

因此根據文章內容和學生的認識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認識“封、歉”等九個生字,會寫文後出示的“我會寫”中的生字新詞。

二、過程和方法: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並能回答老奶奶為什麼要寫“我為你驕傲”?這一問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一個人做人要誠實

讓學生從讀中獲得深刻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啟發學生自讀自悟和富有個性的表達。引導學生在體驗人物心理,評價人物表現中受到教育和影響。同時,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挖掘學生的個性體驗,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鼓勵學生拿出勇氣去面對錯誤,承認錯誤。同時也要學會寬容,學會感動。

二、説教法與學法

本文通過一個生活小故事來告訴孩子們一個做人的道理,所以我準備以朗讀體驗法、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教學方法來體現新課標“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三、説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一堂課的開頭是至關重要的,我在上課伊始即讓學生讀課題再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隨即引出:我是誰?你又是誰?驕傲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我為什麼要為你驕傲?這些問題,從課題進入,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讀文的.熱情,增強了讀書活動的目的性。從學生的提問中可以看出大家對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的關心度。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在這一環節,我把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交給學生:你想聽老師讀還是自己讀課文?不論是範讀還是自讀但目標是:讀了(聽了)課文,你知道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自學生字詞

1、自讀課文,標自然段,想辦法認識生字,並把帶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

2、出示小黑板:寫有這課的生字詞

光滑 玻璃 破碎 攢錢

信箱 頓時 信封 道歉

3、多種形式讀生字:點名讀,男女生讀,齊讀,隨機讀

4、哪個字你認為不好記,説説你的方法

(在讀書中,在生活中,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在與同學的相互交流中識字,記字,豐富了學生的識字經驗。多種形式的鞏固,促進了學生的識記,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礎。)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聽讀,理解“真情”

我非常想把這篇課文再讀給同學們聽一聽,同學們你們想聽麼?那麼在聽完以後你要告訴我,你聽完故事以後的體會是什麼?

教師示範讀課文。

師生交流聽讀後的感受。

2、自讀,理順脈絡,感悟“真情”

請你小聲自讀課文,把感動你的地方畫下來,再讀一讀。

小組交流:相互讀讀感動自己的地方,説説感動的原因。

師生交流:點名讀出課文中感動的地方,並引導學生説出感動的理由。

3、小組讀,體會“真情”

整個故事中,主人公“我”的情感變化過程是怎樣的?小組同學一起讀讀,説説:主人公“我”的情感變化過程

師生交流

高興——害怕——很不自在——一陣輕鬆

師生交流“我”情感變化的原因。

4、猜測老奶奶的情感變化:

“我”的情感變化是這樣的,那麼老奶奶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呢,課文中告訴我們了麼?那我們猜一猜好麼?

邊自由讀邊思考。

師生交流老奶奶的情感變化過程及原因,對應“我”的情感變化,猜測老奶奶的情感變化。

交流:

生氣——假裝不知道——耐心等待——為你驕傲

那麼你認為老奶奶為什麼要還這7美元?為什麼要寫這句話?(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一説)

在學生充分談出自己感受的基礎上,教師提示:在慈愛又善良教育後輩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錢,是孩子純真的情,悔過的心,是值得為孩子驕傲的美好品質——誠信、孩子的誠信。分頁標題#e#

(讀書是閲讀教學中最關鍵的環節,但是二年級的學生的閲讀能力和水平還有待於發展,這就要求教學設計中注意讀書的層次性、目的性、趣味性問題,引導學生保持探究讀書的熱情。從而通過讀書使學生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提高。)

小組討論編結尾:課文結尾“我”看到這四個字,會想些什麼,會對老奶奶説些什麼?會對小朋友們説些什麼呢?(任選一問先寫後説旨在以不同方式領悟中心這樣抓住文章內容上的特點,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習作和想像訓練,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習作過程中進一步受到文中人物優秀品質的薰陶和影響。)

5、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喜歡課文中的人麼?説説為什麼?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老奶奶和主人公“我”的話,你會怎樣説?

板書:

勇於認錯誠實做人

真誠鼓勵寬容待人

6、聯繫生活,領悟“真情”

在我們身邊,一定有象老奶奶這樣寬容的人,也一定有象主人公“我”這樣勇於承認錯誤的人,當然也會有正好和他們完全相反的人,那麼不論是哪種人,你都可以和我們大家講一講,説説你的體會。

(四)積累詞語,隨機運用:

我很喜歡這篇課文,除了他很讓我感動以外,就是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好詞好句。有你喜歡的好句子麼?找一找,畫一畫。

小黑板出示:

1、我們看着石頭像子彈一樣射出,又像流星一樣從天而降,覺得很開心,很有趣。

2、我們聽到玻璃破碎的聲音,就像兔子一樣飛快的逃走了。

説説這兩句的相似之處。

用“……像……”説一句話。

(五)總結全文,感悟中心: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體會,結合自己説一説。

2、你覺得"我"還可以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彌補這次過失?

3、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做錯了事,應當怎麼辦?

(課內外結合,啟發學生的思考,挖掘學生的心理體驗,訓練學生思維,在充分交流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認識,促進了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板書:

22、我為你驕傲

打碎玻璃—攢錢賠償—得到獎勵

勇於認錯誠實做人

真誠鼓勵寬容待人

(六)課外拓展,豐富教學

1、記一記名言:

誠實是一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英國喬叟)

寧可因為説真話而負罪,也不要説假話開脱。(波斯薩迪)

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前蘇聯高爾基)

寬容產生的道德上的震動比責罰產生的要強烈得多。(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儘量寬恕別人,而不要原諒自己。(古羅馬賀拉斯)

2、讀一讀故事:

誠實的故事

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蒙娜麗莎之約》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緻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祕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二、 説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讀讀記記“探訪、交涉、風采、赴約、淡雅、捉摸、襯托、幻覺、深遠、有朝一日、大樣彼岸”等詞語。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本文要點。

〈3〉理解文中意藴深刻的語言。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會簡單的自學方法。

〈2〉培養學生對美的鑑賞能力和藝術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瞭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

3、情感目標

〈1〉 領略藝術美和自然美,使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

三、 説教學重點、難點

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四、説學情分析

教材中剛學習了《月光曲》一文,學生對藝術美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但由於他們的理解能力和人生閲歷有限,要理解傅雷先生的這篇文章還是有一定難度。

五、説教學方法

本課文理解難度比較大,故以講解法,引導發現法為主。由於篇幅較長,課前預習和自學也是必需的。自學指導的要求是能課前疏通字詞,初步感知課文,能通過作者的語言直接去理解文章。在課堂上用誦讀比賽法初步檢測自學成果並通過設問推動學生思考,理解文章的內容,發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多媒體起到輔助教學作用。

六、説教學流程(簡案)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二、檢查預習;三、欣賞名畫,感受魅力;四、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六、總結昇華,激情朗讀;七、結語;八、作業;九、板書設計)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既看得出文章的寫作條理,又能體現出文章的中心。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課題內容與實際生活和生產有密切的聯繫,所以,教材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説明。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酸和鹼的一些性質,通過學生的活動與探究引入中和反應比較自然;同時,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還能增強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教材設計了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探究實驗來讓學生知道酸和鹼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為了説明中和反應的產物,簡單介紹了鹽的概念。而後再通過討論的方式瞭解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教學目標:

⑴知道酸和鹼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瞭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⑵學會藉助指示劑判斷酸鹼發生中和反應的探究方法,會用分析、歸納的方法對有關信息加工處理。

⑶培養理論聯繫實際,關注社會實際問題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酸鹼之間的中和反應。

4、教學難點:中和反應概念的理解及其應用。

二、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通過本單元課題1的學習,學生對常見的酸和鹼的性質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認識,課題2提出酸鹼之間會發生什麼反應,順應了學生深入學習的需要,會激發他們繼續探究的慾望。酸鹼溶液混合後沒有明顯的現象發生,學生對中和反應能否發生可能會產生疑惑,這正是探究活動的切入點。學生在本單元課題1中已經掌握了檢驗溶液酸鹼性的方法,這就為實驗探究該問題準備了條件。本單元課題1的學習還為學生從離子的角度認識酸鹼之間的反應作了鋪墊。但要較好地認識中和反應的實質,對於一些抽象能力欠佳的學生來説還是有一些困難。關於中和反應的概念,學生可能會錯誤的認為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教學方法:實驗引導探索法、歸納練習法。

3、難點突破:

⑴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體現的結論。

⑵採用對比法,將實驗所體現的結論進行歸納,提煉。

⑶將實驗得出的結論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

三、教學設計:

1、設計思路:從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中和反應——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中和反應及其實質——通過問題討論和交流,瞭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評價與反思。

2、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課件展示一起濃硫酸泄漏事故及當時的應急處理措施。

【提問】為什麼可以用熟石灰搶險?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課題的引入作鋪墊,引發學生提出酸與鹼能否反應的猜想。)

【過渡】酸和鹼之間是否會發生化學反應?如果發生化學反應,又會有什麼特點?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

【課件展示】熟石灰與濃硫酸反應的探究實驗方法。

【學生活動】學生四人一組按上述方法進行實驗。

【質疑】你看到了什麼現象?你能從中得出什麼結論?

(通過指示劑的指示作用和加入蒸餾水的對比實驗,讓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到熟石灰與濃硫酸之間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同時為下面探究氫氧化鈉和稀鹽酸能否反應做知識和方法的鋪墊。)

【過渡】其他的酸和鹼之間是否也能發生化學反應呢?

【演示】用滴管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觀察現象。

(兩溶液混合後看不到明顯的變化,形成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質疑】你認為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發生化學反應了嗎?怎樣用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交流,設計方案驗證猜想。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相互合作能力、觀察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得出正確的結論,加深對實驗探究新知識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愉悦感和自信心,讓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到酸鹼之間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

【引導歸納】什麼是中和反應

【課件展示】展示圖片,從微觀角度揭示中和反應的實質。

(通過課件展示,加深對中和反應的認識,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化學反應微粒觀。)

【課件展示】

①一塊土壤酸性太強,不利於作物的生長,怎樣降低土壤的酸性?

②做完實驗後剩餘的酸性或鹼性非也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應怎樣處理?

③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的主要成分是Al(OH)3,它的作用原理是什麼?

④被蚊蟲叮咬後,叮咬處很快腫成大包,這是因為蚊蟲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用什麼溶液塗抹可以減輕痛癢?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

(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生產、健康的密切聯繫,體會化學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環保意識。)

【評價與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麼感悟?

(使學生能對自己一節課的收穫、不足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業】教材P65 4、6、8。

(書面作業強化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四、板書設計:

課題2 酸和鹼之間會發生什麼反應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一枚金幣》是北師大版四上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金錢,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感知金錢金錢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懂得金錢所包含的勞動價值,不做金錢的奴隸。

《一枚金幣》講述了辛勤勞動、省吃儉用的老人把兒子養大成人,看到兒子長大後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痛心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與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着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來矇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後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裏,驗證這枚金幣確實是兒子掙來的故事。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及課標要求,確定第二課時目標為

1、閲讀課文,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使學生懂得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予以珍惜的道理。

2、 瞭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應體會兒子“受不了”時?心情。感悟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引導孩子去思索,為什麼有人花錢如流水。

四、説設計理念

1、教師、學生共同與文本對話。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想象,從而層層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2、關注學生的感受,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加強平日的積累與表達的訓練,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與文本對話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國小教學設計網更多説課]

五、説教法學法

鑑於以上分析,我打算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2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3讀寫結合,訓練表達能力

4運用多媒體課件,強化語言訓練

六、説教學流程及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三大板塊:1、體會老人和兒子的兩次受不了;2、體會老人要讓兒子明白的道理;3、引導學生説出感悟。

具體教學思路如下:

(一)體會父親“受不了”的心情。

(1)首先,抓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引導學生感悟父親和兒子的特點。

(2)父親把妻子叫來,會怎樣説呢?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

(二)着重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文中還有一處受不了,在哪裏?

讀到這裏,你最想知道什麼?引導學生質疑。兒子為什麼受不了呢?

(三)分角色朗讀,父親和兒子的三次對話。讓學生從“三扔、兩笑、一受不了”中體會父親和兒子的受不了及兒子對金錢態度的轉變。

課件展示:

第一次:

爸爸接過金幣,扔進火爐裏。

“這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笑了起來,走開了。

第二次:

爸爸接過金幣,又把它扔進火爐裏。

“別騙我了,孩子,這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又笑了起來,走開了。

第三次:

老人接過金幣,仍然把它扔進火爐裏。

“不,孩子,這也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裏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到:“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幹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到火爐裏去燒!”

這時,老人説:“現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説課稿 篇7

一、説設計思路:

該活動是主題活動“我愛我家”的經驗延伸。

在主題活動“我愛我家”中,我班的孩子有着強烈地模仿成人行為的慾望,他們在玩娃娃家遊戲時,會像模像樣地洗菜、切菜,當他們看到自己將玩具西瓜、蘋果、魚等切開後,臉上會露出成功的喜悦。因此,我從孩子的這個興趣點入手,選擇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讓孩子運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並嘗試使用常見的工具、用不同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孩子手部動作,滿足孩子動手操作的願望,同時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二、説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

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需要在操作探索、親身體驗中去發現事物的變化。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種食物的變小。

2、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體驗喂娃娃的快樂。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使各種食物變小。通過操作實驗,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用不同的方法將食物變小。主要通過探索操作獲得經驗,通過集體的評價使經驗得到整理。總之,我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使活動呈現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為此,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枱五張呈U字形擺佈在後面和側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瓶娃娃;各種蔬菜、水果、小吃;小刀、尺、剪刀湯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操作工具、材料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3、經驗準備:幼兒對喂娃娃有一定的經驗。(娃娃家、區角活動時玩過喂娃娃的遊戲)

三、説教學方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預測法、操作法、交流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預測法:幼兒都想喂娃娃,那怎樣讓瓶娃娃吃下這麼多好吃的食物呢?讓

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大膽預測。

操作法:我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交流法:操作之後,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讓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同時,老師也統整和提升幼兒的經驗。

遊戲法:本次活動,我以喂娃娃為主線,引起幼兒的操作、探索的慾望。

四、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想像預測→探索嘗試嘗試→交流分享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瓶娃娃的形象,為幼兒創設了“瓶娃娃肚子餓了,請我們小朋友寶寶想想辦法”的遊戲情景引起孩子操作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瓶娃娃作為情節發展的主線,從形式上深深地吸引了孩子。

(二)想象預測:

在請個別孩子來喂娃娃時,,引導孩子發現問題:好吃的東西大,瓶娃娃的嘴巴小,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怎麼讓瓶娃娃吃下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呢?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解決問題的願望。

(三)探索嘗試:

根據孩子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活動的第三環節,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嘗試。我為每組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及各種工具,讓孩子根據自己能力需要選擇材料、工具,進行大膽嘗試。在這一活動中,我是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當孩子碰到困難時,我會給予適當的幫助;當孩獲得成功時,我會及時地表揚,並鼓勵他想出多種方法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四)交流分享:

探索活動之後的交流分享,既能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提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的體現。最後的質疑“剛才你們在把好吃的東西變小時,碰到什麼困難嗎”,又緊緊圍繞了我園《幼兒問題意識培養的研究》的課題,能使孩子從小善於發現問題,並嘗試想辦法解決問題。

最後,讓孩子送娃娃回家,能使孩子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會積極地參與到使食物大變小的實驗中,常是用各種方法把食物變小,然後餵給瓶娃娃吃,能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由於有了自己親身操作的經驗。也為後面的交流分享提供了經驗基礎。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一定會樂意嘗試、探索,同時體驗喂娃娃的樂趣。能較好地完成活動預設的目標。

教案:喂娃娃

活動名稱:喂娃娃

活動目標:

1、通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種食物的變小。

2、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體驗喂娃娃的快樂。

設計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孩子有着強烈地模仿成人的行為的慾望,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參與各種各樣的手工活動。如:切菜、洗手帕、掃地等。為此,我根據孩子的學習特徵,選擇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孩子運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並嘗試使用常見的工具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孩子手部動作,滿足孩子動手操作的願望,同時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瓶娃娃每人一個。

2、各種食物:

蛋糕、餅乾、蛋、餅、火腿腸、豆腐乾、黃瓜、蘿蔔、藕、蘋果、桔子、香蕉、波力海苔、魚乾片等

3、各種工具:

湯匙、小刀、剪刀、尺

活動流程:

觀察→預測→嘗試→交流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娃娃,引起幼兒興趣:

師:寶寶,你們看,這是誰呀?(瓶娃娃)

師:瓶娃娃想和我們寶寶一起遊戲。可是,現在他們的肚子有點餓,我們有什麼好辦法,使瓶娃娃的肚子不餓呢?(幼兒回答)

二、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1、這裏有好多好吃的東西,哪個寶寶願意來試一試,來餵給瓶娃娃吃。

(發現問題:好吃的東西吃不進娃娃的肚子裏)

2、這麼多好吃的東西,為什麼瓶娃娃吃不進去呢?

(好吃的東西都大,瓶娃娃的嘴巴小)

3、我們怎麼讓瓶娃娃吃下這些好吃的食物呢?

三、進行“大變小”的試驗:

1、孩子嘗試運用各種工具、方法使食物變小,並把食物餵給瓶娃娃吃。

説課稿 篇8

《與朱元思書》,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一、説教材

本單元是文言文教學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其中《與朱元思書》是一篇描寫山水景物的精品,不僅讓我們體味到作者高雅的志趣,同時還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美的享受。新教材入選次文,意在繼續學習名家描繪山水景物的名篇,繼續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繼續欣賞山水遊記的優美意境,繼續提高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指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和閲讀文言文的要求,以及結合本課的內容和地位、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幾點:

1、瞭解吳均的作家作品常識,能正確有感情朗讀、誦讀課文,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疏通文意,進一步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體會文中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特點和駢散結合的寫法。

3、體會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4、品味優美的寫景語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大好河山的熱愛,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需重點介紹多層次、多角度描寫景物的寫法(入微的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熟讀成誦感受文中優美的意境確立為教學重點)。

由於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九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上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確立理解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為教學難點,同時也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依據新課標提出的“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以及學生以有的閲讀文言文的能力,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朗讀、誦讀教學法、資料收集信息整合法、師生立體交流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

又依據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理念,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學習,指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質疑,自主合作,發揮想象,養成自主勾畫圈點批註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手段

藉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彌補傳統教學設備的不足,達到快速信息整合。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伴隨着一曲〈高山流水〉,以多媒體展示一幅杭州富春江//一組充滿大自然魅力的山間圖片,讓學生就圖片談感受,初步審美之後設計如下導語進入:富春江的美景堪稱“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南朝吳均早有鑑賞,下面就讓我們一同閲覽吳均寫給朱元思的信。

2、熟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首先,教師範讀指導。然後學生反覆朗讀,達成誦讀的效果之後,再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自主參照註釋和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互相監督補充。然後歸結難以解決的問題,提交到課堂,師生再共同討論解決。這一設計實現師生平等對話。

3、研讀賞析,解決重點

我提出二道問題讓學生思考:(1)文章的結構美在哪?(2)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個字來寫水和山的?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

作以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鼓勵他們説出自己的理解,只要理由切近就加以肯定,重在讓學生掌握作者是如何通過動靜結合、聲色融合、詳略得當、遠近互補來寫景的。進而解決了教學重點。

4、通過質疑,突破難點

我設計這樣的問題:作者寫給朱元思信的目的是什麼?

引導學生辨疑,説出自己的體驗,這既訓練學生對課前收集到的信息資料進行整合,又需要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進行深入挖掘賞析,經過討論,教師點撥,最終達成學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志趣之美(主旨),得到了情感教育,突破了難點。

5、課堂隨機問答檢測可以是詞句釋義,也可以是背誦課文。

6、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

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作引導: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內容和掌握了哪些知識?

重在讓學生自我評價,自我總結,,以反饋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然後再教師強調重點。

7、佈置作業

以“給朱元思的一封信”為題,用現代書信的格式完成一篇習作。

讓學生在文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觀設計一段導遊詞。

(這樣的設計意在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雙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欣賞山水寫景的特點,一舉多得。)

六、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總(天下獨絕)分 {水異(水之清 水之急)

山奇(樹之奇 山之勢

説課稿 篇9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自選商場的特點,瞭解改革開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2、能讀準帶拼音的生字,理解有關的詞語意思。

3、能仿照例句,用“又……又……、“假如”造句。

4、能正確朗讀課文,説出課文第2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的意思從幾個方面把內容寫具體的。

二、教學重點

第二段總分句式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第2段要説出分述的三個方面,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

1、能讀準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詞語。

2、理解第2段是怎樣總起分述的。

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你們去自選商場買過東西嗎?那裏與一般商場有哪些不同?

2、學生自學

要求:⑴、拼讀生字,讀準字音。

⑵、劃詞理解。

⑶、讀通課文,想想自選商場有哪些特點?

檢查:

⑴、指名接讀課文,正音。

⑵、據詞定義,理解下列詞語(應有盡有、目不暇接、精美、新穎)

⑶、自選商場有哪些特點?

3、講讀第1段

⑴、指名讀

⑵、這一段交代了哪些情況?

4、講讀第2段

⑴、自由輕聲讀,劃出總起句,想想分述是叢哪幾方面寫的?

⑵、讀總起句,劃出中心詞“特別”

⑶、想想購物的過程,再讀讀課文,説説這一段是從哪幾方面分述具體表現自選商場的特別。

⑷、找出具體表現特別的句子,讀一讀,理解意思。

⑸、齊讀

説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二、本課程教學目的和任務

1、瞭解戲曲發展歷史和戲曲發展的基本規律。

2、瞭解中國戲曲的基本知識,鑑賞中國戲曲。

3、提高學生中國文化素質,樹立創造現代戲曲和中國現代文化的信心,為學生進行戲曲理論研究和創作作必要的準備。

三、教學基本要求

貫徹“古為今用”的原則,向學生系統地講授中國戲曲史的知識和重要作家作品。讓學生認識在這部歷史中,羣眾、演員、劇作家表現出的驚人創造力;發揚吸取精華、剔除糟粕的精神,對遺產進行鑑別,為繁榮社會主義的戲劇事業,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服務。

四、教學內容和要求

第一章 戲劇的起源與早期戲劇

戲曲藝術的主要特點為詩、歌、舞的結合,按“譜式”(一般稱為程式)規定進行創造,經過長期藴育,至宋代成熟。(6學時)

教學要點:宋代以前的戲劇稱古劇、百戲角抵戲、歌舞戲、參軍戲、宋雜劇,金院本等。宋南戲的出現標誌着戲曲的高度成熟。

第二章 元代雜劇

元代雜劇是中國戲曲的黃金時代,它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金元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思想風貌。(8學時)

教學要點:元雜劇的劇本體制和演出體制,關馬白鄭等元曲四大家,王實甫和《西廂記》,金元舞台和演出活動。

第三章 明代戲劇

明代前期戲劇舞台總的狀況是較為沉寂,劇本大多為改本戲文;創作數量少,倫理道德劇佔絕大多數。《寶劍記》的出現,是明代戲劇的轉折點,此後戲劇創作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8學時)

教學要點:明初四大改本戲文“荊劉拜殺”和《琵琶記》,《寶劍記》、《浣紗記》、《義俠記》、《玉簪記》、《紅梅記》等重要作品,湯顯祖和《玉茗堂四夢》,傳奇的體制,聲腔和舞台藝術,明代雜劇。

第四章 清代戲劇

明末清初的戲劇表現了社會複雜的鬥爭生活,傳奇作家比較注重聯繫舞台實踐,編劇技巧也有明顯提高。清代中葉以後傳奇時代已接近尾聲,花部的興起是中國戲劇走向近代化的一個預示。(6學時)

教學要點:李玉和《清忠譜》、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花

部的興起與“花”“雅”之爭,清代雜劇。

五章 京劇及晚清戲曲改良

京劇是徽戲的繼承和發展,又是花部諸腔結出的豐碩成果,隨着時代潮流的變化,以京劇為代表的傳統戲曲開始了改良,近代戲曲史論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4學時)

教學要點:京劇的形成和發展,晚清的戲曲改良運動,汪笑儂和京劇改良實踐,王國維和《宋元戲曲史》。

第六章 在“五四”新文化和新興話劇運動的影響下,現代戲曲在變革中發展。(4學時)

教學要點:梅蘭芳等“四大名旦”與京劇藝術的發展,周信芳和“海派”京劇,田漢、歐陽予倩的戲曲革新,新劇種的興起,當代戲曲面臨的新課題。

四、教學方法

以教師講授為主,分階段組織課堂討論,課堂中展示圖片資料及放送演出片斷,佈置課外閲讀歷代戲曲名著並觀看名劇演出錄像。

(課前要求學生學唱1-2首戲曲片段。為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華做充分的準備。)

五、考核方法

閉卷考試,知識性試題和分析性試題基本各佔一半。

六、本課程教學中應注意問題

第一,內容多,時間跨度長,教學中既要注意系統性又要突出重點。

第二,戲曲是舞台藝術,應積極利用錄像資料,使學生了解戲曲作品和舞台藝術。

七、參考書目:

《宋元戲曲史》 王國維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中國戲劇通史》 張庚 郭漢城主編 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 《中國曆代劇論選注》 陳多 葉長海選注 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年

為了完成課程的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我設置了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5分鐘)

一、導入

1、課前要求學生學唱1-2首戲曲片段。為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才華做充分的準備。

2、播放多媒體視頻,吸引學生關注,激發興趣,(激發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求知慾同樣是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

第二環節:(20分鐘)

一、提出問題

二、講授新課

三、播放視頻片段:戲曲

第三環節:知識遷移,拓展延伸(5分鐘)

回答問題(形式多樣)

第四環節:課堂小結:(5分鐘)

為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改變傳統的教師總結學生被動聽教學模式,為學生小結教師適時引導補充,這樣,既強化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歸納和概括能力。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5分鐘)

欣賞一段戲曲,記下它的戲曲名稱、主要人物及故事情節,並寫寫自己鑑賞體會。

教學體會:

總之,本節課我是在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前提下設計的。教學中採用(實驗探究法、、知識遷移法、建立模型法、分組討論法、問題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實驗、電教媒體等教學手段,把學生探索知識、培養學生興趣和能力、滲透學生學習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目的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