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論語的讀後感11篇

來源:文書谷 2.5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論語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11篇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1

今天學習了《論語十二章》,我認為論語對我們有着很大的影響。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傳不習乎?”“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話都在告訴我們要勤複習,外國的科學家們做過實驗,“遺忘曲線”反映了人當學習了一個知識後,前第一、二天遺忘的最快,到最後就只能記住不到四分之一的知識。複習就是不斷地,反覆地鞏固知識,使你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孔子的話,也就是古人的話,都對我們很有益。這些就是學習方法。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我很佩服顏回,在只有一竹桶、一瓢水的簡陋小巷中生活,不僅不感到優愁,還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怎能不使人佩服?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一個國家軍隊的主帥可以沒有,但人萬萬不可以沒有志向。如果一個人沒有志向,他的人生將是彷徨與迷茫的,他就像在黑暗中,沒有指南針,只能像只無頭蒼蠅一般到處亂撞。沒有志向,你整個人就是一副空殼。

短短几句話,卻能給予我們很多道理,這就是論語的魅力所在。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2

在這個假期裏,老師又上我們背誦了《論語》這本書,再次走進論語,給我的感受有很多···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智慧啟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後人稱他為“聖人”,這就是我們常説的孔聖人。

《論語》教會我如何學習,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温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論語》又教會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個人,卻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如何行走呢?

《論語》還教會我如何孝順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子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後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後沒有更改父母的為人行動,那就算是孝道了。

如果下次還能再讀到這本書,我一定會更加認真,更加仔細的閲讀!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3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的。通過讀《于丹〈論語〉心得》,我學會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並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狀態中,才能尋找到自己內心的那份安寧,也才能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人生之道。孔子説:“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軌跡,卻也成了後人的人生座標和價值體系。它就像一面鏡子,人們可以通過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軌跡。當然,人的年齡有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但如果我們能在二三十歲時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歲的境界,並在內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價值體系,做到淡定從容,那這樣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義的生命。從《于丹〈論語〉心得》中,我讀到了這份人生的價值體系。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4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論語十則》讀後感400字。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複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瞭“學”與“思”的辯證關係。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想修養。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5

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開始學習《三字經》、《弟子規》、《論語》……我現在是四年級的國小生,學的是《論語》。

剛開始,我覺得《論語》和其他書沒什麼兩樣,到現在,我知道我錯了。在現在,我覺得《論語》比我之前説得要好的多。它給我帶來了很多很多的知識和樂趣 。

比如説《温故而知新》吧!一開始我並不知道這句話的含義,不樂意學,有一次媽媽讓我去把功課在複習一遍,當時我以為只是讓我是再看看幾遍,但,我在復 習的時候卻有了意外發現:原來這道題還有一種有趣的做法。我才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原來把功課 重新複習幾遍,就會發現還有全新的做法在書中等着你去 思考。比如温習已經學習過的東西,可以由此獲得的新的認識和體會。新的知識的獲得與原有的知識是有關係的,温習舊的知識有助於獲得更高的道理。

看完了這本論語書,讓我知道了裏面的很多文章都有許多大道理,比如孝敬長輩、尊師愛友……等。我希望《論語》這本書能夠在全世界留傳。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6

《論語》中有一句話我甚為喜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話的原句是:“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在人與人關係中體現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在人與人關係中體現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我們遇見不會做的事情想做的時候,總會要求自己的父母去完成,然而當父母沒有辦好事情的時候,我們總是抱怨、責怪。總是責怪父母這個做的不好,那個做的不好。

再向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小男孩,脾氣很暴躁,整天都喜歡生氣,怨天尤人。後來有一天,父親對小男孩説,從今天開始,你每生一次氣就在牆上頂一顆釘子,只要保持一天不生氣,就拔下一顆釘。一開始,牆上釘了好多釘子,後來漸漸地,男孩開始剋制自己的情緒,每天拔一顆釘,一顆兩顆……,釘子終於拔光了,男孩也逐漸變得開朗了。

我想説的是:面對一切的事物,我們都應該學會寬容和體諒,而不是一味的責怪與抱怨。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7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並不是説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裏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一種禮儀、一種體現自身優雅高貴的表現形式。無法通徹地瞭解相互的生活習俗、知識結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8

《論語》當中闡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為核心的自然是“仁愛”思想,縱觀全書,一萬五千餘字的《論語》,“仁”這一個字就前後被提到有一百零九處。仁愛是儒家哲學裏的基石,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核心。

何謂仁,簡單二字—愛人。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去關懷別人。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愛的使命,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當面臨抉擇時,個人的性命已不重要,殺身成仁才是真正的使命。這是中國文人的一種精神,儒家的一種態度,是那些面臨國破家亡,興衰榮辱的士大夫所應當奉行的準則。然而,身處在當下的較為和平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所謂的仁已無需是那種拋頭顱、灑熱血的豪言壯舉,而是僅僅在生活中多去關心別人,用一種善意的心態去待人接物。孔子的學生問孔子如何為仁,孔子説:“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9

我今天讀《論語》的第九章——子罕與第十章——鄉覺,讓我最喜歡的一則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一句話的意思是這個消逝的時光啊 !像河水一樣,日日夜夜不停的,非常的流去。

讀了這一句話,我的感悟十分深刻,是啊,光明似水,日月如梭,一眨眼,如水般的時間已過去了十年多了,我也步入了中學的大門了,我們的時間會如急流、 瀑布一般的快,這讓我們更好的去珍惜時間。古代讀書人五灣筆下的《次北固山下》上寫道”海日生夜,江春入舊年“,不錯的舊的一年好似還沒去,而新的一年卻 已將要將舊年給推去了。

這真是一名至理名言啊,它寫得是多麼的正確,我們以後應該要更加的去珍惜時間,不讓它白白的流去,更應該以這一句話為自己的座右銘,時時刻刻的提醒自 己惜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以上的就是我對這一則《論語》的全部感受。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10

我正在學背《論語》。在《為政篇》裏有這樣一則:“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説,子游問怎樣才算孝敬父母,孔子説:“如今説的孝子,有人認為僅僅養活父母就算孝,可養狗和馬也要做到這些,如果不孝敬,那麼就和養犬馬沒有什麼兩樣。”我聽了奶奶的講解,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怎麼能把父母和犬馬放在一起比呢?可我細細一想,就笑不出來了。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今天看來,有的人已把它丟棄了。例如有些養小狗小貓的人,有的就不孝敬父母。他們對寵物關懷備至,人吃饅頭,貓狗吃火腿腸;人吃火腿腸,貓狗吃海鮮,寵物比人吃得還要好。有些貓狗的主人,無微不至地設法滿足貓狗的需要,卻全然不管自己的父母,常常是父母吃饅頭,貓狗在吃肉;父母在勞作,主人卻殷勤地陪貓狗遛街;更有甚者,居然打罵父母。這些人連父母都不愛,何談愛祖國、愛人民!想到這裏,我真想大喊一聲:“貓狗比父母還強嗎?”

道德建設,從小事做起,從孝敬父母做起。讓我們共同呼喚:中華美德快回來吧!

關於論語的讀後感11

《論語》就像一杯耐人尋味的香茶,越品讀就越能體會出文言文之間藴藏的知識。走進了《論語》這本書,我看到了萬人師表、學識淵博的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把他平日的言行給記錄下來,編成了《論語》。《論語》一共有20章,記載了孔子各方面的言論,圍繞着“仁 ”這個主題編制的。孔子是中國儒家學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都起着很大的進步意義。《論語》不僅是古代文學的典範,而且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是學習中國文化的開始。

《論語》的第一章就是學而第一,以學為主。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它的意思是説:“學習過後能按時複習,不是很愉快嗎?”現在的一些學生把 複習甚至於學習看做是一件很痛苦、浪費時間的事情。但是你如果把學習看做是一場遊戲,我和你之間的學業上的較量!

我讀完第一章,突然明白了:學習的過程應該取長補短,應該更好的完善自己不足之處,提高自己的修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