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皮囊》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97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皮囊》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皮囊》讀後感

《皮囊》讀後感1

看書評裏有很多關於作者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話,其實看的過程中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越看到後面,就會越明白皮囊和現實的意義。我們都執着於追求表象,卻總是習慣性的忽略表象背後的真實。生命很短暫,短暫到我們都來不及細細體會已經流逝的生命階段,然後新的年齡階段又馬不停蹄的趕來,然後再匆忙的逝去,以至於讓人手足無措,手忙腳亂,然後周而復始的開始和結束每個生命階段,多可怕!生命又是漫長的,每一個抉擇都是不容易的,我們或許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上糾結一分鐘,一小時,一天乃至更長時間,選擇的過程太痛苦,痛苦到感覺時間像個壓力泵,行走太慢壓的我們喘不過來氣……但是,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認識自己的內心,傾聽別人的內心,慢下來去了解和體會,試着去理解別人,試着換位思考,試着換個心情去愛這個世界。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百裏挑一,做不了有趣的人,做一個認真的人也是可以的。(感覺有趣的靈魂除去靈魂兩個相似,就是幽默細胞的多寡了,奈何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段子手。我呢,也就做一個認真的人吧)

《皮囊》讀後感2

海邊長大的作者就彷佛在描寫一片海,開頭的時候是洶湧澎湃的大浪,父親的病痛,死亡,席捲過來撩的你熱淚盈眶,接下來是孩童時期關於整個世界的未知恐懼和迷惑,大浪漸漸平息下來,一點點褪下去,在描述大學的時候讓你看到這片海的平靜深邃,最後在他回家的時候把你帶到岸邊,銀色的沙灘,橘子一樣的太陽。他寫了人的一生,就像一片海,大浪退去,帶走了塑造我們的.一切,我們的珍惜和熱愛,夢想和成就。最後作者在海邊,孤寂一人,問一句,時光這趟列車為什麼開的這樣快?究竟什麼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所以這是一本寫人的書,寫一個人從童年到少年,青年到老年,獨自一人到為人父母,從出生到死亡所要經歷的一切痛苦迷茫,追求與失敗。寫的是人的一生,每一個年齡段的細細碎碎的敏感心思,每一個人生轉折點的選擇和決定。面對猛烈的人生和現實,怎樣的在暴風雨中保住自己這一艘搖擺的小船,堅定的,努力的向前行駛。最後作者問,我們的小船最終要開到哪?我們所有人都該捫心自問。

《皮囊》讀後感3

好看的皮囊到處都是,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這句在互聯網上極端熱潮的話成了眾多人的至理名言,很多人把它奉為自己找對象的原則,想要去找一個有趣的靈魂攜手走一生。

我不知道“皮囊”一詞如此之火是不是因為《皮囊》這本書,畢竟這本書確實好看,銷路也好,看過的人絕對不在少數。可無論這兩者之間有沒有關係,我都要説一句透過那份皮囊看到自己的靈魂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這是他應得的。

那麼小的時候就擔起了家裏的全部責任,生活讓他早早成了男子漢。如今他是業內挺有名的人物,看這本書有那麼多名人為其寫序,我就知道這個人不簡單。得是多優秀的人才能從那樣的.小鎮走出來,然後才能一步步爬到今天這樣的高度。哪怕我們外表漂浮疲憊不堪,但只要內心有所寄託靈魂可以安放,就足夠了。

皮囊之下,貫穿的是我們的靈魂。無論這副皮囊你是否喜歡,無論靈魂是否已找到出處,你都應該相信靈魂歸依了,一切才安穩。而那具皮囊只是偶爾保護我們的內心緩慢一點受傷害的東西。

《皮囊》讀後感4

零零散散用了兩個周的時間才讀完這本書,從阿小開始,我便有些拒絕繼續,或許我開始嫉妒作者可以把人看的那麼通透,有時會懷疑,蔡崇達筆下的那一個個努力生活的人是不是真如他想的那樣,那個年齡的“阿小們”會有那樣複雜的想法嗎?天才文展是否真的如他所説?他們的故事會讓人覺得沉重,用盡全部力氣想要改變,只是最後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寫到的'每一個人都會與自己形成對比,彷彿炫耀什麼一般……這讓我很厭惡。看到最後反而沒有反感了,可能是下面他的這段話:

“我應該看見更多的人。這是對路過生命的所有人最好的尊重,這也是和時間抗衡、試圖挽留住每個人唯一可行的努力。還是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路過我們生命的每個人,都參與了我們,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

很喜歡那個倔強的阿太,可愛的父親,還有痴情的母親。不可否認,被<重症病房裏的聖誕節>裏為父親放煙花的兒子模糊了雙眼,本能的喜歡一切能被感動的東西。

《皮囊》讀後感5

  看到這一章,書中母親就算沒有錢,為了面子,自己辛苦也要蓋房子。我就想到自己的父親。父親那一輩最看中的就是面子。記得08年的時候父親因為工作的原因傷了左眼,左眼保不住了。當時手術費把家中的積蓄用得所剩無幾。而母親相信算命,請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説家裏的房子不好,於是決定蓋房子!於是夫妻兩人四處借,最後蓋成了,但一屁股賬也是在10年還清的。期間日子也是過得清苦。

後來好不容易攢了一些錢,輪到了姐姐出嫁,因為愛面子,賠了一大筆嫁粧!結果姐姐沒兩年離婚了,帶着孩子的姐姐沒辦法工作,吃穿用都是家裏的,又是父母來承擔!好在父母工作還能開銷,最後也是攢下一些錢的!15年的時候輪到了我結婚,因為我們很多人家裏都陪嫁粧賠陪一輛車,所以好面子的父親非要給我陪一輛車,又把所有的`積蓄用完!

年頭姐姐也找到了男朋友,所以16年過年的時候辦酒席父母也是又花了一筆錢來辦酒席。父母這輩子就為了面子活。我們總是勸他們人活着只要自己高興就好,不要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可父母的好面子思想可能因為時代的影響根深蒂固。總是反駁我説:人活着不為了面子活着幹嘛?於是我總是啞口無言!

《皮囊》讀後感6

看見什麼?看見空曠的荒野上,一具乾癟的皮嚢。書名皮囊,不單指身體吧,我覺得更像是每個人掩蓋住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生活狀態,像阿太的身體,母親的房子,父親的左半邊身體,阿小對城市的追求,還有各種青春熱血,這些我們以為自己想追求的東西,像一具皮囊,包裹住了我們對自己的探問:我是誰?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我會怎樣地生活?也許像作者説的,我們的生活塑造了我們的皮囊。我最想問問我自己,我想怎樣的生活,我好像給出了答案,卻從來沒有人認真的實操過,我不知道,如果我實現了這個答案,我的慾望會不會又給出不一樣的答案,別人的內心,也許是各色煙花,我一直認為,自己是空蕩蕩的,沒有什麼想法,沒有深刻到骨的愛,對親近的人,我更習慣的'是責任,不是情感,我好像只愛我自己,經常想象,那些有信仰的人啊,心裏是不是沒有空的感覺。我好像按着周圍人的期望,努力活成一個過得去的狀態,可是我想要的狀態呢,問問心呢,總是空蕩蕩。我現有的皮囊下,是一具更乾癟的皮囊吧!

《皮囊》讀後感7

首先,文字很優美,讀起來很舒服,但有些地方總感覺有些刻意,不夠自然。

其次,故事很感人,尤其是寫親人的幾篇,阿太的人生哲學、父母的愛情故事都足以讓人深思和落淚;寫朋友的那幾篇讀起來感覺有點怪怪的,雖然説是揭示貧窮環境下個人理想的脆弱,但總能讀出作者的優越感(或許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所以不是很喜歡中間幾篇,包括“兩個阿小”、“天才文展”和“厚朴”;結尾的.幾篇都比較短,開始哲理性收尾了;最喜歡的一篇是“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特別是裏面那句直擊靈魂的“你根本不知道怎麼生活,也始終沒勇氣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敢面對現實,所以只好用所謂的“夢想”和“責任”來為自己開脱,不過,每個人最終要跟自己和解,回答怎麼生活的問題,説到底,家才是每個人的歸宿,感覺這也是作者繞了一大圈想表達的東西。

《皮囊》讀後感8

今天是在同學家裏看完了這本開篇很久的書,皮瓤,剛開始沒覺得自己能好好的看完這本書,沒想到自己越往後看自己越平靜,也越來越深沉,看着這本書,想想自己,想想周圍的人,想想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想想自己説要留在的地方,想想小時候的夢想,想想自己的現狀,不停的想,不停的想,其實我一直都覺的自己還是個孩子,可是自以為的這個孩子,如今也快年滿三十了,呵呵,有點害怕,沒了以前的`夢想,不知道自己還在追求什麼,能追求什麼,還一直在想.....要去去深山老林,去拜訪那些老藝人,去寺廟裏淨化下自己,去看看大好湖山,可是這一直在想想的層面,那個我卻被現在自己的束縛住了,上班養活自己,可是自己又沒能付出努力讓自己現在的生活變的更好,自己一直沒有努力過,自己明明知道,卻還不努力,哎,這種病得治啊,這種病挺嚴重,得治,必須治,慢慢的給自己列些計劃。

想想小時候的夢想,努力吧,不光是為了現在的自己,還為了那個能實現那些想法的我,充實自己,不斷學習努力,平常心,好好生活,也希望自己內心處能永遠保留着那點幼稚.....

《皮囊》讀後感9

在世俗的地方世俗的時間看着這本看似世俗之人寫出的世俗之書,多少對自己,對人生也有點感慨的,想到了之前超人介紹的一部電影《甜蜜蜜》,很老的一部電影,但是很好看,一生很短,留給自由的你只有幾十年,一生又很長,因為變數太多,而你又不得不一個一個去慢慢感受,我在高中的時候就曾經幻想過我過完一個普通甚至平庸的`一生,但是心中又有另一個念頭告訴我,還可以換種方式去生活。見的多了,想的多了,之前有一個30多歲的人和我一起面試同一個崗位,當時我們在一起聊天,後來聊到年齡的時候他就説了,他可能是年齡最大的了,可能他覺得我們會看不起或者不理解他的情況為何這麼多年還要和我們面試一個執行崗位,我看出來他準備要解釋的時候,我就説了,我理解,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雖然只是説了這一句話,但是我想到了很多,我想到了他可能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就像我也沒有多好,有的人可能一帆風順,但有的人一定要經歷些什麼。只要保持樂觀,開心,不放棄,積極向上就行了,畢竟不管是誰,也只是一個人。

《皮囊》讀後感10

一口氣看完了蔡崇達的《皮囊》,記不得是怎樣隨手在微信讀書裏翻到的。剛讀幾行,就被吸引住了。我義無反顧的一路閲讀,微信讀書記錄,一共花了五小時十分種。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他硬氣的、頗有見識的阿太。勤勞能幹、而帶點小倔強和小任性的可愛母親。愛交友,豁達卻又總受病痛困擾的父親。那些天才的,很有思想的阿小們。敢為人先卻不被世俗接納的陳美麗。活在理想幻象中不肯面對現實,最後被現實無情撕裂的大學同學。還有善於反思,細膩敏感的.阿達。他們都讓我感動。

在《我的神明朋友中》,母親一次次地去神明處,帶着點小任性地討要預言、討要説法,真是把我樂壞了,同時一個堅韌而又可愛的母親形象,噴薄而出。《厚朴》讓我再次審視青春與現實的鏈接。《海是藏不住》,讓我反思孩子的教育問題。《阿小與阿小》、《天才文展》,讓我瞭解了少年們成長時的迷茫與追求。

全書大部分都是描寫阿達的家庭瑣事,至親友人,讀來卻全無瑣碎煩悶之感。反倒覺得,人物性格立體,節奏有張有馳,剖析深刻真誠。我想這與阿達強悍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跟隨着阿達的描述,與他一起深入、思考、剖析,深深地被觸動。

《皮囊》讀後感11

大概是因為至情至性,所以能從這本書的很多地方看到自己的影子,如生病的父親,父親早年間經歷過一場巨大的災難,此後性情大變。執着的母親,母親執着於她的世界觀,苦難堆砌了她的人生。神明的超度,我時常想起那個安詳美麗的笑容。夢境的醒悟,那個午後夢到的歌謠使我明白一切都結束了,一切都往很好的地方結束了。

家人的命運,自己的命運,身邊朋友的命運,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每個人生命的奇妙。書中有一句是,只有從一個人經歷的所有事情來看,才能夠將這個人所呈現出來的一切徹底的理解。我慶幸看到這句話,它使我能夠更加理智,更加尊重的去看待每一個人。也許曾經我覺得他們有這樣那樣的不好,可能太苛刻,可能太隨意,可能太端着,可能太邋遢,可現在來看,他們所有的.經歷構成了他們的星系,雖然不完美,但是依然可愛。

書中的最後一句話是每一個讀者都能看到已然存在他內心的東西,書籍不過是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罷了。唯願此心光明,願一直善良的看待這個世界。

《皮囊》讀後感12

或許因為生活環境相似,或許因為作者文筆出彩心思細膩,這本書讓我產生了很多共鳴的同時帶來了感動。

人各有異,這是一種幸運:一個個風格迥異的人,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豐富的世界。但人本質上又那麼一致,這也是一種幸運:如果有心,便能通過這共通的部分,最終看見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

1.

在邊陲小鎮中,身邊也有很多像阿太這樣的長輩。他們會凌晨兩三點的時候去田間引水入田,七八十歲的老人揮着鋤頭挑着水,他們會去外公的雜貨店買菜籽的.時候互相調侃......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2.

自懂事起,特別在國小6年級至高一的這段時間裏,身邊有很多個像文中阿小這樣的人。出生地和原生家庭確實很大程度影響着我們這些生活在落後鄉村的孩子,我們渴望着那些新鮮的事物,廣州香港的高樓大廈車火通明。很多人渴望着,模仿着,不顧家裏的反對和排斥去追隨,意義在哪兒。

3.

文展,厚朴的故事給了我一點警醒。

4.

張美麗的故事讓我想起了那些被村子裏的人指手畫腳 品頭論足的年輕姑娘。

這本書就像是我很熟悉的雨後泥土味。

《皮囊》讀後感13

這是一本寫自己的書,寫自己的親人,寫自己的朋友,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我對當代作家的耳聞是相當閉塞的,這是我第一次知道蔡崇達,第一次讀他的故事,第一次感受他的文字。很真實,我指的是他這個人。

正像他自己所説的“……寫作不僅僅是種技能,是表達,而更是讓自己和他人“看見”更多人、看見“世界”的更多可能、讓每個人的人生體驗儘可能完整的路徑。”

我非常願意讀一些作者所寫的自已故事,不僅僅是因為真實,還能讓我瞭解不同人的性格和生活。世界很大,世界又很小。我們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中所接觸的`人和感受的情感都是有限的,唯有讀書才能為我們在各自的小世界裏開一道窗,讓我們有幸去望一下外面的世界,另一種真實的世界。我們不需參與,只是一個觀看者。

皮囊是一本很好的書,它適合你在清靜悠閒的時候,舒服地坐下來,認真地欣賞閲讀的。請不要急於把它讀完,如果你有事儘可以去忙,只要插支書籤就好,待你忙完後可以再慢慢地欣賞它。我相信,你一定會愛上它的。

《皮囊》讀後感14

打開《皮囊》,讀到祟達果然文如其人的真摯,坦蕩蕩的自然自白成長經歷,沒有掩飾,凡人難免的喜、怒、哀、樂、貪、嗔、痴,所以很真。

這本書樹立了很多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們個個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尊嚴。

就像第一課的阿太一樣,她活得通透,豁達,沒白活,死後對生活沒有任何遺憾。“別讓這肉體再折磨他的靈魂”這是阿太説的。“因為我捨得”這也是她説的。“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這還是她説的.。這表明了人活着的是靈魂,肉體只是讓靈魂拿來控制的。不要搞反了,它並不因為肉體而受控,而是我們的靈魂去好好利用,珍惜肉體。我們要拿它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讓生活更加絢麗多彩。

雖然我們不能控制生命的長短,也不能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但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讓活着更有價值。

《皮囊》讀後感15

看到開篇,有種莫名的熟悉感,阿太似乎看都了一切,十分絕情。她説:“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這對作者影響十分的深,也點了題---《皮囊》。

覺得這本書十分的有時代感,特別是《母親的房子》這一篇,生活十分緊迫,拿撿來的葉子當飯吃,也要傾家蕩產建房子,因為房子就是這家人的臉面。作者的.父親後來得了中風,變成了一個殘疾人,而母親在父親死後,甚至在拆遷通知已經下來的時候,還是堅持要拿出來一點一點省出來的積蓄建房子。她想讓父親體面點,房子就是臉面。

總之,《皮囊》這本書,寫出了作者經歷的印象比較刻骨事情。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但是總會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觀。為臉活還是怎樣,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需要被尊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