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1.6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哈利·波特》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哈利·波特》讀後感15篇

《哈利·波特》讀後感1

當最後一頁紙從我手中翻過,我輕輕地鬆了一口氣,一切都落下了帷幕,一個完美的結局,儘管過程並不完美。

七年的魔法歷程,隨着一個謎團的解開,那個有着一頭凌亂的黑髮,鼻樑上架着一副寬邊大眼鏡,額上有一道神祕的閃電形傷疤的男孩——哈利波特,從一個懵懂的孩子成長為一個懂得承擔責任,勇氣與智慧並存的男子漢。在軟弱與堅強中,他選擇了堅強地拿起魔杖去與那個很多人連名字都不敢説的人(伏地魔)抗衡;在認輸與堅持中,他選擇肩負困難而偉大的使命去與伏地魔較量;在被愛中懂得了如何去愛。

在書中,偉大的巫師鄧布利多一直堅信征服死亡,戰勝一切的法寶就是——愛。十六年前,因為愛,哈利奇蹟般地逃脱了伏地魔的魔抓,成為了人人皆知的男孩兒,可惜他的父母為了保護他雙雙去世,他的母親用單薄的身軀守護着他。十六年來,哈利在親人,朋友,老師的愛的天空下成長,勇敢與伏地魔戰鬥,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一夜之間成了整個魔法界的英雄。或許,愛一直是JK羅琳所強調的,甚至可以説是貫穿全文的必不可少的元素。

書中有春天般温暖的愛。我喜歡把鄧布利多叫做“慈祥的老爺爺”,他對哈利猶如對孫子一樣愛護。是他,教會了哈利如何正確的面對仇恨。他的逝去是一個很大的遺憾,讓我不止一次催然淚下,他的愛至始至終,一刻也沒停止過。他對哈利的鼓勵與殷切希望,一直陪伴着哈利。

書中有夏天般熾熱的愛。機靈的赫敏,勇敢的羅恩,堅定的金妮,憨厚的納威他們都是哈利在魔法學校的摯友。在哈利最困難得時候,他們一直守候在哈利身旁與他並肩作戰。他們雖然不像哈利那麼耀眼,但他們都是擁有最純潔靈魂的天使。

書中有如秋天般純淨的愛。可愛的家養小精靈多比有着銅鈴般的大眼睛,它抓着大耳朵叫着:“壞多比”的樣子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我會為它的釋放而開心,會為它驕傲地説“多比要工錢了”而自豪,會為它倒在哈利懷中而心痛。多比,以一個家養小精靈的方式,支持着哈利,把他當成信仰並付出了生命。但在我心中多比並不是一個信徒,而是一個願為哈利獻出生命的朋友。

書中也有冬天般隱藏的愛。就像西弗勒斯·斯內普。開始他是一個令人厭惡的人,在他“虐待”哈利時,殺死鄧布利多的`那一刻,我真恨不得衝進書裏殺了他。但在最後的最後,一切都釋然了,原來他的愛才是最辛苦的。他的愛從在灌木叢後看見莉莉就開始,一直延續到哈利身上。他艱難的保護着哈利,在人們面前偽裝,在伏地魔面前演戲,他忍受着人們的誤解而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也許他是裏面最可憐的人,但他是一位真正的勇士。

還有和哈利在一起的善良的人們:默默守護着哈利的盧平,哈利永遠的港灣維斯萊家庭,勇敢的瘋眼漢穆迪,率性的小天狼星布萊克,還有霍格沃茨的教授和同學,他們一直在哈利身邊。因為相信而相信,因為愛而愛。

最終,邪惡倒下了,戰鬥結束了,流血負傷也結束了。而沒有結束的,是愛,是信念,是勇氣,一直陪伴着哈利,一直伴隨着我。

原來愛,一直都在。

《哈利·波特》讀後感2

靜靜靠在柔軟的椅背上,翹起腳,身邊暖暖的杯裏縷縷散發着甜中雜苦的咖啡醇香,手裏捧着厚厚的書,寧靜的空氣裏醖釀着想象與智慧,讀《哈利·波特》有感1000字。愜意之至,此刻,書是我必要的精神糧食。

"冬青木,鳳凰羽毛,十一英寸長"的木棒高舉過頭,颼的一聲向下一揮,劃過塵土飛揚的空氣,只見一道紅光,木棒頭上像煙花一樣金星四射,跳動的光斑投到四壁上。這是一根千千萬萬人夢寐以求的魔杖,它四溢地揮舞,牢牢地勾住了我的靈魂。翻開七本厚重的大書,從《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到《哈利·波特與死亡神器》,每一次都引領我進入一個又一個驚險刺激的魔法世界。古老悠久的密室,神奇多樣的咒語,神祕風趣的課程,還有那緊張激烈的魁地奇球賽,無不令人拍案叫絕。它如同一把嶄新的掃帚,托起我的身體,隨着紙頁的翻動,翱翔在跌宕起伏的故事藍天中,和一羣小巫師們勇敢地與死神搏鬥。

《哈利》是一套有趣的書。"大禮堂的'天花板閃爍着耀眼的星星,白色的幽靈在學生們的頭頂上飄蕩,寬大的餐桌上憑空出現美味佳餚……"一切有趣的事兒讓我推開了想象的大門。"金色飛賊""鬼飛球""遊走球",這組成一場魔法世界裏騎在掃帚上的球賽——魁地奇。攥緊,跨上,俯身,兩腳一蹬,十五隻飛天掃帚便凌空而起,球員們靈活操控着,趣味橫生。與眾不同的比賽使我的腦海中不斷縈繞着一串串的好奇,給予了我視覺和精神上巨大的享受,每當手指一觸碰到光滑的書皮,就愛不釋手,有着讀通宵的興趣和力氣,讀後感《讀《哈利·波特》有感1000字》。

《哈利》又是一套有情的書。一副破舊的黑框眼鏡,凌亂的髮絲隱隱約約遮蓋着閃電形傷疤,這個平凡而又眾所皆知的小説形象傾倒了一片哈迷,還有小説中形形色色的老師同學:慈祥和藹的鄧布利多教授,嚴厲正直的麥格教授,忠厚善良的羅恩,聰明伶俐的赫敏及趾高氣揚的馬爾福……魔法般的詞彙並不華麗,卻生動形象地將人物性格特點及情感世界刻畫的鮮明真實、栩栩如生,令人記憶猶新,使我認識到世間的善惡美醜及真正的最珍貴的友情和師生情。

《哈利》還是一套有智的書。哈利和夥伴們是智慧的象徵。神奇的"魔法石"乃是長生不老之藥,赫敏細心破解偉大的巫師都難以解決的邏輯問題,羅恩步步謹慎地完成世上最危險的象棋,哈利用智慧和勇氣與邪惡勢力搏鬥,他們共同破壞了"伏地魔"企圖奪取魔法石,統治魔法世界的陰謀。這書教會了我勇敢,堅強無畏地面對艱難困苦,這不僅是人的精神品質,更是為人的智慧。

《哈利》更是一套有義的書。在最後一部中,哈利和夥伴們在紛亂的被黑暗勢力籠罩的世界裏尋匿着生存與正義,尋找到了死亡神器——復活石、老魔杖及隱身衣,他們在神器的幫助下進行着殊死搏鬥,贏得了最終的勝利。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鬥爭,書中無不融入着人物勇敢不屈、機智正義的偉大精神,反映了人性善良的閃光一面。當魔杖最後一次揮舞,邪惡膽怯地倒下時,我為它而歡呼,為正義的存在並勝利而歡呼。

再一次悠閒地攤開書,那份趣、智、情、義,讓心得以思索,得以昇華。我思故我在,得之心而寓之書也。

《哈利·波特》讀後感3

有這樣一個名字,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裏——哈利波特。

從國小二三年級接觸到《哈利波特》的小説,從此暗暗相信自我也是個魔法師,直到上國中前,我都認為自我的那封信必須是被中國海關攔截了……

哈利波特,那個帶着眼鏡的瘦弱魔法師。他的出生是場杯具,卻又帶來了期望。事情的起源只是一個預言,將他和伏地魔聯繫在了一齊,導致他的父母被殺害,而他從此也被貼上了“救世主”的標籤。童年的他住在姨媽家狹小的碗櫥中,僅有灰塵和蜘蛛與他做伴。瘦小的哈利被表哥一夥人當作練習拳擊的對象,被姨父姨媽當作僕人一樣使喚,受盡欺負。他經常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奇異事件被關在碗櫥中,不能出來。能夠説,他的童年是黑暗的,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

可是,十一歲的生日那天,一封霍格沃茨的入學邀請函從此結束了他的黑暗童年。

在霍格沃茨學院,哈利波特感受到了愛。羅恩、赫敏,他們是哈利最好的朋友,被稱為“夢之隊”,他們也會吵鬧,也會爭執,但總能化解一切的矛盾,戰勝所有的困難。多比,巫師界中卑微渺小的神奇生物,但他弱小的身軀中卻折射了一種堅韌的渴望。為了自由,它奮力地掙脱束縛。它雖然卑微,可是活得有尊嚴,在邪惡面前絕不低下高昂的'頭顱。它讓我看到,小人物身上有堅定的信念,執着的追求。我彷彿看到,透過襤褸的衣衫。它的胸膛中有一顆鑽石般潔淨閃亮的心靈,充滿愛和完美的期望。可是杯具接連的發生,小天狼星和鄧布利多院長的死亡訊息相繼而來,讓霍格沃茨陷入了黑暗之下。

直到此刻再次讀起《哈利波特》,我都不由讚歎作者羅琳的絕妙的思維,竟能創造出斯內普這樣一個忍辱負重的偉大主角。斯內普的一生是一部杯具,也是一場鬥爭。他一次次遊走在死亡的邊緣,拯救了巫師的生命,卻從來得不到感激,僅有刺耳的謾罵、污衊。他是來自斯萊特林的英雄,用生命證明了自我存在的價值,用生命譜寫了這久久迴盪的絕唱!在臨死前,斯內普把這段塵封已久的記憶交給了莉莉的兒子哈利。他凝視着哈利和他母親一樣綠色的眼睛,彷彿又看到了當年的莉莉笑顏如花。他就這樣沉醉地看着,看着,直到死去……

在故事的最終,哈利選擇了迎戰伏地魔,他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已經不再是那個額頭上有閃電型傷疤,帶着圓眼鏡的瘦弱男孩,而是一個勇敢的領袖,他用格蘭芬多的寶劍為正義而戰,撥開了籠罩着天空的迷霧,讓陽光灑滿大地,為巫師和神奇生物帶來了光明與期望。

七年,一段魔法界的興衰史;七年,一個男孩的成長史……哈利波特的故事成就了羅琳,也讓我們相信,這樣的一個魔法世界真實地存在。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巫師們依舊揮舞着魔杖,用他們神奇的力量改變着這個我們共同存在的世界。羅琳為這個故事寫下了結尾。可是在故事中許多勇敢的人,仍然讓我們感動,他們為了這場無法避免的戰鬥,為了保護那些無辜的人,竭盡所能,甚至犧牲了性命。他們像流星般隕落,卻用短暫的生命綻放出最燦爛的美,在黑暗的天幕中留下閃亮的痕跡。點點的星光匯聚成一條燦爛的星河,照亮了魔法世界的未來,也照亮了我們的心房。

《哈利·波特》讀後感4

機智勇敢和完善的判斷能力只是一個人才的最開始!

——題記

《哈利波特》全集講述了一個男孩讀國小,並堅持消滅壞人“神祕人”的事情。《魔法石》講的就是剛入學的哈利在學校學習魔法,與同學相處和與“神祕人”的第一次戰鬥。書中的幾個主人公有哈利積極向上的同學赫敏,憨厚的羅恩,自高自傲的馬尓福,霍格沃茲的校長鄧不利多,管理員海格,“神祕人”伏地魔,機智勇敢的哈利波特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琳的創作靈感於她24歲那年在火車上見到一個穿着黑色長袍的小巫師。羅琳把一些神奇的,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東西加入了書中。如去霍格沃茲的9 又3/4站台,飛天掃帚,可以傳送人的火焰杯。生長於英國的她也將一些英國,歐美地區的.思想、風俗編入了書中。就比如英國人非常注重花語,也就是花的含義。當植物老師斯內普第一次見到哈利時,問他“如果把水仙根粉末加入艾草浸液會怎樣?”這看似只是個學術問題,只是斯內普的一個刁難,但其實從不同花語來看,這是一句道歉——水仙是百合的一種,英文為Lil,它的花語是“我的悔恨追隨你至墳墓。”而艾草的意思是“缺席”。斯內普的這句話實際是“我對Lil的死非常悔恨。”Lil就是哈利波特的母親,她在對戰伏地魔時不幸去世。不僅這一處,羅琳還將黑貓、女巫、數字13、黑色星期五等傳説,俗記都加入了書中。

書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是一個機智勇敢的男孩。由於父母都被伏地魔殺死,他從小生長於姨媽家。姨媽一家並不友善,這段生活使哈利學會了堅強、獨立、堅持自我。在霍格沃茲偶然發現可以看到自己慾望的厄里斯魔鏡,在沉湎於其中,不能自拔時,在校長勸阻下遠離了魔鏡,迴歸了現實生活使他明白了“沉湎於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是毫無益處的。”字穿越了活門板,為了魔法石與奇洛和伏地魔大戰時,他發現真正替黑魔法效忠的不是對他十分苛刻的斯內普教授,而是看似可憐的洛奇。這使我明白了評定一個人不應該僅從外表來決斷。像好人的不一定善良,有時只是一種掩蓋。而看似壞人的,有時只是不善於表達而被誤會。哈利在經歷過此事後大概會提高判斷能力了吧!哈利之所以敢大膽懷疑斯內普教授,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敢於面對一切危險以及別人根本不敢想的災難。在霍格沃茲只有哈利、赫敏與鄧不利多三人敢於直呼伏地魔。其他人只要一聽到這個名字便會不寒而慄。如果惡魔伏地魔捲土重來,那的確是一場災難,哈利也意識到了嚴重性。但無論我們稱他為“神祕人”或“伏地魔”,有朝一日,他都會為奪回政權而回來。所以哈利敢於挑戰一切危險的勇氣很值得讚揚。

不僅是勇氣成就了他的判斷力。判斷力取決於你對一件事的觀察與思考,還有自己平時的做事經驗,有時參考一下別人的意見也會使自己的決斷更準確。哈利曾經就對斯內普的看法與大人朋友海格討論過,但海格憑多年的經驗否定了他。哈利用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從一個小孩的角度作出了對一個人好與壞的判斷。我認為如果是我,我會先考慮海格的提議,再加入自己的思考。當然,對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盲目聽從。

《魔法石》僅僅是一個開始,是一個人才的開始。馬上,我們也將經歷一段新的生活的開始——國中生活。哈利用“一年級”鋪墊着通向未來的路。我們用國小時光書寫成長的篇章。過去是拿來使用的,我們用它吸取經驗,致用與未來!

《哈利·波特》讀後感5

《哈利·波特》,短短的書名就這樣刻在我記憶裏。我一度沉浸在裏面了。事實上,一直都是。我想着是否會有一個男孩,在某一天突然得知自己擁有魔力,在霍格沃茨漸漸成長,漸漸成熟,從懵懂無知到戰勝伏地魔,從最初的魯莽到勇敢且不畏懼死亡。他從樓梯下的碗櫥走來。我想着是否會有一個女孩,從麻瓜界撩開魔法世界的面紗,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冷靜不停解決着兩個莽撞男孩闖下的禍。

從對魔法界的好奇無知,到立足於此並擁有自己的家庭;從一個自尊心強的女孩,到一位充滿智慧的女性。她從麻瓜牙醫家走來。我想着是否會有一位女性,她一直都只是一個反派配角,但在最後關頭為了確認兒子的安全,用生命下賭注,義無反顧地背叛了黑魔王,讓哈利擁有打敗他的機會。她從永遠純粹的布萊克家走來。我想着是否有一個古老的城堡,裏面有着四個不同的學院。如獅鷲般勇猛而不顧一切,那是如火的格蘭芬多;如狗獾般忠誠而不畏艱辛,那是如土的赫奇帕奇;如青鷹般公正而睿智博學,那是如風的拉文克勞;如銀蛇般聰明而擁有野心,那是如水的斯萊特林。

……

我可以説上一整天。也許有人説我太過狂熱了。是,也不是。我渴望於原版原著、各種周邊,也曾相信,或者説是安慰自己,11歲那年找我的貓頭鷹一定是迷了路。但很快,我學會冷靜,學會去尋找書中更深層的含義。有很多人説我幼稚,依舊抱着一本童話書不放。可你知道什麼是童話麼?那都是顯而易見的東西:艱辛的過程,美好的結局。也許第一部是,但越到後面,便只能稱之為科幻與魔幻結合的小説。實際上,它無法擁有準確的分類。《哈利·波特》不僅充斥着人性的交雜,還滲入了哲學的東西。隨着哈利的成長,一部比一部現實,讓我們在迷霧裏看清了很多東西。這不是我們心底能有的童話,這是另一個世界。我承認,羅琳所給予的結局太過童話。鐵三角籠罩在主角光環之下,幾乎每個結局都是他們的勝利。略微牽強的同枚芯魔杖,讓哈利用“除你武器”就能對抗“阿瓦達索命”咒。他從戰爭中走來,最終所獲得的勝利,是以許許多多人的犧牲為代價。

但我一直以為,讓他和伏地魔同歸於盡是最好的結局。我也認為,羅琳所給予的描寫太過偏心。格蘭芬多是所謂的正義的代表,而斯萊特林就代表邪惡。我想既然這樣,斯萊特林這個學院就不會存在千年了。斯萊特林不等於食死徒,他們有他們存在的理由,有得以存在的實力。也許由於一羣活力無限的莽撞學生,格蘭芬多並沒有顯出比其他學院強的跡象。這不是洗白,也不是抹黑。他們都有存在的理由和驕傲。不過,也許這是羅琳的'經歷所致吧。但這種種,都不能成為我不熱愛的理由——這太渺小了。它帶給我更多的是她有意無意間透露出來的東西。學校教給我們的是課本上的知識,推薦的是文學的經典;而哈利·波特給我的,是成長。是她真正以文字的形式告訴我什麼是愛、親情、友情,什麼是朋友、信任、信念,什麼是戰爭,什麼是人所恐懼的死亡。是她帶領我從虛幻中讀出現實的味道,她告訴我不僅有黑色與白色,還有更多的是世間紛紛擾擾的灰色。

《哈利·波特》讀後感6

中國很多孩子沒有看過哈利·波特。我是説小孩子,但是在説英語的國家,很多很小的孩子就象我一樣迷戀着哈利。我給自己的文章起了一篇生硬的名字,是因為我不想用夢幻的方式去扭曲它,它就是我花了許多年讀哈利波特之後的感覺。因為,我終於把它讀完了。

隨着今天哈7的完成,哈利·波特系列畫上了句點。是否完美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各自的認同,我卻認為它不夠完美,但是卻更像一個故事。符合《哈》的特徵,明知道是一個故事,卻在讀的時候相信它是存在的。

我要説,不要去看《哈》系列的電影,至少在真正讀過書之前不要去看那電影。它會誤導你,那些被眾多特級包裹的畫面會讓你認為哈利是一個神奇、或者魔幻故事中的人物。事實上,他是我們身邊的某一個靈魂,甚至就是我們自己。這才是他吸引人的所在。

在字裏行間當中,你能夠看到羅琳的初衷,她想向人們講述的道理是那麼明顯,可方式卻那樣美妙。伏地魔是一切醜惡的化身,兇殘,自私,冷酷,怯懦,沒有愛。然而,在最初,他也是一個可憐的生命,被拋棄過,被冷落過。而且,他在醜陋之前也曾英俊過。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總有一些緣由讓它們相互轉化。在哈利的身上有伏地魔的靈魂,在伏地魔的身上有哈利的血,然而他們卻走向了不同的終點,是什麼力量?是堅定的對於自我的選擇,哈利在鄧不利多的指引下頓悟:被人拖進決鬥場和自己昂首挺胸的走進去是不一樣的!

通過伏地魔的一生,羅琳想傳達給人們一種信念,任何一種惡行都會損害到自己的靈魂,從而使它不再完整。伏地魔最後那張人不象人蛇不象蛇的醜臉是對醜陋靈魂的表象化刻畫。再罪惡的人也不可能變成那副嘴臉,可是故事裏可以,人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描寫警戒自己。

而哈利,只是同一個生命在另一種選擇下的另一種結果。他也是孤獨的靈魂,卻沒有放棄過信念,沒有怯懦於自己的命運,他被分在象徵勇氣的格蘭分多,是這種信念贏得了自己的命運。當然,不難看出這裏面的宗教色彩,就像納尼亞傳奇裏的獅王一樣,在備受屈辱而死之後重生,哈利也死過,去了一個及其乾淨的地方,然後去掉身上的.污垢,重新活過來,這是對耶穌死而復生的一種變相演繹。哈利是‘大難不死’的男孩,是拯救魔法世界的救世主,他在整個故事中充當了耶穌的影子。

而鄧不利多,羅琳透過他告訴世人,世界上是不存在完美的。在前五部中,鄧不利多都以完美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眼前,他智慧,智慧到像一個先知。他強大,強大到無所畏懼。他對朋友温和,對敵人寬容。他不可戰勝,他像一個極限一樣矗立在那裏。而第六部中,他那樣簡單的死去,死的一點都部光輝,甚至毫無意義。在最後一部裏,羅琳用別人的嘴巴揭露了他並不光彩的過去,人們心裏可能會痛,無法接受這種缺陷,可是,羅琳的用意大概就是我們所能體會的這種痛,世界就是這樣,我們並不生存在童話裏。

而斯內普,是羅琳筆下埋伏已久的一棵浪漫的種子。在之前的所有故事中,他都被埋在地下,不見陽光,就像他那間不透亮的魔藥教室,黑暗,陰冷。然而,在最後一個故事裏,羅琳用並不寬裕的空間,並不奢侈的文字描寫了這顆種子從發芽到絢麗的盛開以至奪目的結束的全過程,到了這會人們才明瞭,他曾經多麼的美麗,這隻枯萎的玫瑰曾經多麼的美麗。哀傷由此而起,連綿不絕,甚至比故事更長久。

《哈利·波特》讀後感7

熊熊的戰火正劇烈地燃燒着,黑暗與光明的激烈交鋒正進入高潮。

黑暗漸漸籠罩大地,伏地魔東山再起已成為不可挽回的局面,他的實力無比強大。那位“大難不死的男孩”——哈利波特正率領着鳳凰社,與伏地魔、食死徒進行着殊死搏鬥。

黑暗似乎佔據了上風,它咆哮着,想要肆掠整個世界。戰火紛飛,正直勇敢的英雄在戰爭中倒下,為光明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黑暗在狂笑,世界即將被吞沒。但愛的洪流終於得到了迴應,一名勇敢的少年哈利·波特挺身而出。他的力量似乎並沒有黑暗那麼強大,但他身上有一個無敵的武器——黑暗所不曾擁有的——那就是愛!

想要真正將伏地魔置於死地就必須找到他保存靈魂的死亡聖器。為此,哈利揹負着人的希望,踏上了尋找並催毀魂器的艱難征程。終於,魂器全部被摧毀,哈利站到了伏地魔的面前。伏地魔向哈利使用了這世界上比較狠毒的殺人於無形的阿瓦達索命咒。但奇蹟發生了,哈利像鳳凰一樣涅槃重生。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哈利心中有着伏地魔所沒有的、被伏地魔輕視的力量——那就是愛!正是愛的力量,讓伏地魔暴斃身亡,讓光明重新揮灑人間。

我認為《哈利波特》系列比較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它告訴了世界上千千萬萬的讀者——愛讓正義永遠存在。有時我們為了正義不得不付出慘痛的代價,流汗流血甚至付出生命。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當我們身處黑暗之中,更應該心中有愛、自強不息、勇於鬥爭。

書中那一句貫穿了整個系列的話,也是讓我感觸比較深的話,就是鄧布利多對哈利説的:“你有,哈利。它是伏地魔所沒有的,也是他所忽略的,那就是——愛!只有愛才能戰勝靈魂破碎的他。”

這裏的愛,是一種廣義的愛。

有哈利對父母的愛——親情。在得知了父母被害的真相後,哈利立志要殺掉仇人伏地魔。在父母給予他的愛和自己堅強意志下,經歷多次失敗後,哈利比較終戰勝了伏地魔。

有哈利對師長的愛——恩情。鄧布利多、斯內普、海格、小天狼星、盧平……,這些在哈利成長的'道路上給予他許多教誨和幫助的師長們,讓哈利懂得了愛的力量,讓哈利逐漸成長為真正的戰士。

有哈利對朋友的愛——友情。哈利比較好的朋友赫敏和羅恩,他們一起長大。每當遇到危險時,他們總是會為朋友奮不顧身,拼盡全力地相互拯救對方於水深火熱之中,才能屢次化險為夷。

有哈利對金妮的愛——愛情。在與伏地魔戰鬥前,他確定了金妮才是他比較合適的伴侶;在戰鬥期間,他們並肩作戰;戰勝伏地魔後,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享受勝利的喜悦。

還有哈利對蒼生的愛——博愛。儘管之前巫師們和麻瓜們處處針對他,非常不友好,但在比較後的大戰中哈利拯救了他們,拯救了蒼生大眾,給了他們一片光明的美好世界。

正是這許許多多的愛,讓哈利擁有了無比強大的力量,讓哈利打敗了伏地魔,贏得了正義之戰的勝利!雖然這一切都是虛構的故事,但J·K·羅琳用她無以倫比的想象力和精彩的文筆,帶給了我們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懂得——愛讓正義永遠存在!

《哈利·波特》讀後感8

早就聽説《哈利·波特》享有盛名,我便總想拜讀一番。這不,爸爸抱來了七本厚厚的書:“給,你朝思暮想的《哈利·波特》,我已經為你買好了!”我高興極了,連忙拿起一本,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故事非常引人入勝:哈利·波特是一個戴着眼鏡的普通少年。原本他的一生中沒有魔法,他與脾氣火爆的佩妮姨媽、弗農姨夫和他們的兒子達力住在一起。可是,當一封來自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邀請函從貓頭鷹口中掉到哈利頭上時,一切都改變了。信中,讓哈利到國王十字車站的9又3/4站台乘霍格沃茨特快列車。到了學院,哈利遇見了獵物看守海格、校長阿不思·鄧布利多和一生中最好的兩個朋友——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並發現了一塊魔法石。為了守護它,哈利他們用他們之間的團結和友誼與伏地魔的替身——奇洛展開了一場搏鬥。很可惜,魔法石還是被毀了,但令人慶幸的是伏地魔也找不到合適的替身了。

讀完故事,我很激動。是啊,我們也要學習哈利在困難面前不放棄,在邪惡勢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善良正直並富有力量的人。奇洛是一個反面教材,他向伏地魔屈服並想出了自己的`身體。這樣,對自己沒有益處,反而毀了自己。做任何事也是如此,一定要站在正義的一邊,相信團結的力量,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戰勝的!

這本書還讓我學會了犧牲精神,在麥格教授的考驗中,哈利三人變成了棋子,羅恩發現了一個機會,可以贏得這一盤棋,但必須犧牲自己。為了整個團隊,他毫不猶豫地選擇犧牲自己,贏了這一盤棋。最後,他們三人靠着團結和智慧通過了考驗。讀到這裏,我又感動又快樂,心潮久久不能平靜。

《哈利·波特》這本書帶給了我無窮的啟示和無窮的力量,讓我在新鮮的閲讀體驗中受益良多。

精彩點評:早聞盛名,近日一讀,便能洋洋灑灑、清清楚楚地寫出長篇故事的梗概,果真不負期待初心!小作者的概括能力相當不錯,感悟中也抓住了“堅守正義,團結合作,勇於犧牲”幾個感點,算是有比較好的閲讀領悟力!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有感

讀《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有感

一歲的哈利波特失去父母后,神祕地出現在姨夫姨媽的門前。哈利在姨父家飽受欺凌,度過十年極其痛苦的日子。終於在他十一歲生日那天一隻貓頭鷹給他送來了一封神祕的信,上有面請哈利去霍格沃茨魔法學院。在那裏哈利波特發現這裏的一切都充滿了魔力,它不僅交到了朋友,學到了魔法。而且還得到了一間隱身

衣但是魔法石出現了,他與哈利波特的命運息息相

魔法石會給哈利波特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就讓我們一起祝願哈利波特能夠度過這一個難關吧。

這一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羅琳寫的。這部作品的內容非常的生動彷彿自己就是文中的一個人物,而且文中還負有很大的想象力把不可能發生的事合理發生了出來。真是堪稱完美!文中的哈利波特勇敢、謙虛、負有很大的正能量。有一次馬爾福搶了羅恩的東西,然後騎上飛天掃把飛走了,哈利波特發現後不假思索的騎上飛天掃把再不會飛行的情況下追馬爾福去了最終幫羅恩奪回了東西。真是值得我們敬佩。在最後的時候伏地魔來奪魔法石了哈利波特為了不讓伏地魔拿到魔法石用盡全力保護它。最後沒有讓伏地魔得逞。這種不怕犧牲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

以後我要向哈利波特學習,做一個勇敢、謙虛、負有很大的正能量的人。

《哈利·波特》讀後感9

瘦小的男孩哈利·波特從小生活在弗農姨夫家,在那裏,他受盡了折磨,終於在十歲那年,半巨人魯伯·海格闖進弗農一家暫避的海島小屋,帶走了他,於是,哈利上了一所名叫霍格沃茨的魔法學校。

哈利被分到了格蘭芬多學院,結識了兩個知心好友——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誰知,平靜的魔法學校隱藏着一個又一個驚天的大陰謀,多次引起軒然大波:從能夠讓人長生不老的魔法石;到神祕莫測的斯萊特林密室、湯姆·裏德爾(即伏地魔)的日記本;他們的朋友海格的心愛寵物巴克比克面臨被處死的災難,三人冒險營救;火焰杯中躍出哈利的名字,誰知,誘人的獎盃下,竟是一把通向死亡的鑰匙,迎接他的,將是他和伏地魔第一次的正面對決……這一切都與這個大難不死的男孩息息相關,但是危險並沒有結束——伏地魔的力量逐漸強大起來,同時,當年的預言再次浮出水面,為此,還犧牲了哈利認識不到兩年卻關係親密的教父——小天狼星西里斯·布萊克。西弗勒斯·斯內普是混血王子,寧願揹負着所有的祕密,遊走在黑白之間,為了他心中的那朵唯一的百合花,拼盡全力保護哈利·波特,哪怕最後的結局是死亡。七個魂器,一次又一次使哈利陷入險境......最後,哈利打敗了伏地魔。十九年後,一切太平,只是那些最偉大的人,卻不復存在。

讀完全書,我感悟頗深。我欽佩哈利的勇敢,羅恩的靈活,赫敏的'機智,又喜歡斯內普那偉大而深沉的愛,我多麼希望我也生活在那個時代,同那些偉大的人物共呼吸,同命運。《哈利·波特》中的情節環環緊扣,動人心絃,最後的結局令人感動,同時也讓我深深地震撼了,掩卷深思:人世間朋友的情義還重要不重要,為什麼小矮星彼得會違背誓言、背叛朋友,究竟是什麼會讓伏地魔走上錯路,心靈極度扭曲,所以,理解和信任是最重要的,如果鄧布利多校長當時對伏地魔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懷,就不會釀成今天的惡果。而我們也是一樣,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就因為不及時溝通,而錯失良機。對人報以善心,別人也同樣回報你。朋友就是要互相幫助,如果一方背信棄義,還談何友情,談何情誼?現實生活中,我們和朋友也要互相信任,不輕易退縮,哈利正是因為有了朋友的不離不棄的鼓勵與陪伴,才能懷着一顆勇敢堅定的心,打敗邪惡力量,一路勇往直前,沖沖衝!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西弗勒斯·斯內普,一個偉大的男人。他對莉莉堅貞不移的愛情是他做了許多年的間諜,為了那雙清澈迷人的綠眼睛,他甘願付出所有,直至臨死前的最後一刻,把自己的全部記憶交給哈利,寧願被人誤會一生,做那個惹人厭的教授,也要誓死保護最愛的人,哪怕哈利波特的爸爸是斯內普的仇敵。在最後一部中,面對親人與朋友的一個個離開喪生,哈利得知只有自己去送死,才能保護大家,於是他孤身一人與伏地魔決鬥,也做好了隨時死亡的準備,這種大義凜然的精神,在真正的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呢?為了朋友們,哈利一直在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着,我們也應該學會扛起生活中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用心對待,拼盡全力,為那些支持你的人,認真一次。

《哈利·波特》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腦子中對書本里的滿足與求知慾,更多的是心靈上的巨大強烈震撼,我欽佩於作者J.K.羅琳高超的寫作能力,虛幻與現實巧妙的合二為一,正義與邪惡的激烈對抗,令人折服,令人驚歎,令人回味無窮。

《哈利·波特》,永恆的文學經典,文學史上的一部曠世之作!

《哈利·波特》讀後感10

《哈利·波特》是英國作家J·K羅琳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説,全系列共7部,是世界上最暢銷的小説系列之一。該系列主要描寫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茲魔法學校7年學習生活中的冒險故事。整個故事圍繞着哈利與伏地魔的鬥爭展開,為讀者展現了一個瑰麗的魔法世界。

在沒有真正閲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世界是有魔法的”這一言論有些許荒謬,而那些含有大量魔法的動畫片、電影、書籍不過是給小孩子看的。可是《哈利·波特》卻改變了我的看法,讓我完全沉浸在魔法世界裏。

《哈利·波特》中的主角在沒有深切閲讀這本書的人看來是哈利·波特,但是當你縱觀整個魔法世界,仔細品讀一段又一段奇妙的魔法之旅後,你會發現這本書中每一個巫師,無論好壞,都是主角,甚至將自己放在偌大的霍格沃茲中,自己也是主角。

就在這萬千主角里,我最喜歡的角色,不是哈利·波特,而是在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才正式與哈利·波特有交集的盧娜·洛夫古德。盧娜和哈利的初次見面是在第五學年通往霍格沃茲的車廂裏,坐在窗邊的盧娜有着一頭亂蓬蓬髒兮兮的金色長髮,眉毛很淺,眼神中透着吃驚與誇張,仔細看,又覺得有些寧靜和深邃。她將她的魔杖插在左耳朵後面,脖子上戴着一串用黃色啤酒軟木塞串成的項鍊,做工極為粗糙。結合作者對盧娜的描寫以及後文她的表現來看,盧娜·洛夫古德就是一個“瘋姑娘”,常常有異於常人的行為舉止,可是看起來古靈精怪、傻乎乎、瘋子一般的她,卻分在了霍格沃茲最具有智慧氣息的院校---拉文克勞,説明這個女孩不瘋也不傻,甚至聰明過人,冷靜睿智。

但是更吸引我的.,不是盧娜特別的外貌,而是她的內心。盧娜與哈利、赫敏等人一同坐在車廂裏,偶然的談話中,赫敏提出《唱唱反調》就是一本“廢品書”,這個時候,盧娜卻坦言道:“我的父親就是這本書的主編。”看到這裏,我不禁有些吃驚,按常人的腦回路,此時她應該沉默才對。盧娜坦然説出自己的父親就是主編,這句話她接得很自然,卻讓整節車廂的人都陷入尷尬中。我當時覺得盧娜情商極低,説這種話讓大家都下不了台,還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可是繼續看下去,我又改變了看法。

在第六學年的返校列車上,馬爾福抓到了穿隱形衣的哈利,並狠狠踩了哈利一腳。盧娜在車廂外面看到了這一切,可她只是靜靜地走進來,用魔杖修復了哈利的眼鏡,治療了哈利的傷口,全程不緊不慢,面帶微笑。我本以為這個瘋姑娘會直接上去和馬爾福較真,可是,盧娜隨時隨地彷彿都是那樣不緊不慢,不拖泥帶水,把每件事情做得細緻周到,她的人格形象完全不符合人們對她的形容。也就是因為這樣一件又一件靠盧娜機智化解的事,讓我喜歡上了這個角色,我也有理由認為她之前的尷尬舉動,有它的妙處,正體現了她寬容,冷靜,不看他人眼色,敢於展現真我的一面。

相比於《哈利·波特》中的男性角色,我認為女性角色更能體現這本書中“愛”的主題。盧娜·洛夫古德(Luna Lovegood)的取名也細緻入微,“盧娜Luna”,是月亮的意思,寓意盧娜如月亮一般單純、冷靜、睿智,而“洛夫古德Lovegood”由love(愛) + good(美好)組成,指向她內在的美好品質。

《哈利·波特》讀後感11

很多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小巫師,他鼻樑上有一架黑框眼鏡,他總是騎着飛天掃帚在空中飛,在他亂蓬蓬的黑髮下面,還有一道神祕的傷疤。這個男孩的名字叫哈利波特。

哈利一歲時便失去了父母,一直在姨夫姨媽的欺凌下生活。在哈利十一歲時,他突然得知自己是一名巫師,於是他開始了自己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習生涯,並且認識了兩個好朋友,羅恩和赫敏。

可是殺死哈利父母的伏地魔卻一直對霍格沃茨虎視眈眈,原本在哈利身上喪失能力的他打破了哈利剛開始的平靜生活……

看完這套書之後,我很難想象,竟然有這樣的隨時要面臨着死亡的孩子,哈利承擔連很多成年巫師都擔當不了的責任!有這樣勇氣的孩子,在現實社會中又會有幾人能做到?他所吃的苦,又有幾人能承受?

雖然有那麼多的考驗等着哈利,可是奇蹟一次又一次出現,哈利總是逃脱危險。這些,全都是因為愛。

哈利的母親為了救哈利而死,她對哈利強烈的愛,在哈利的身上留下了印跡。被一個深深地愛過,儘管愛他的那個人已經死了,也會給哈利留下一個永久的護身符。這就是伏地魔殺不死他的原因。

伏地魔不懂得愛,他也是早年喪失了父母,他生活在孤兒院,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他性格很孤僻,獨來獨往,他也不需要朋友……一個不懂得愛也沒有愛的.人,會做出無數喪心病狂的可怕的事情來。

這也許就是這套書要告訴我們的,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愛是連最深的魔法,也無法達到的境界。即使在最絕望的時候,也不要放棄愛與希望,它們可以超越死亡,照亮黑暗,因為愛與希望比命運更加強大!

哈利波特讀後感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小巫師,他鼻樑上架着一副黑邊框眼鏡,總是愛騎在飛天掃帚上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在他那亂蓬蓬的黑色頭髮下面有一道神祕的閃電形傷疤,他就是哈利。波特。

哈利在一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姨夫姨媽、達利的欺負下長大,一直到11歲時,他突然得知自己是一名巫師。於是他就開始了在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學習生涯,並且認識兩個好朋友,羅思和赫敏。

可是,殺死哈利父母的伏地魔,卻一直對霍格沃茨虎視眈眈,原本在哈利身上失去一切的他打破了哈利剛剛開始的平靜生活……

看完這一整套書,我很難想象,竟然有這樣一個隨時都要面臨死亡的孩子!哈利,他承擔着許多成年巫師都擔當不了的責任,像這樣勇敢的孩子,現實的社會中有幾個呢?他吃過的苦,又有幾個人能承受的住呢?

雖然有那麼多的考驗等着哈利,但奇蹟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哈利總能逃脱危險,這些,全都是因為一個字——愛!

校長鄧布利多説過一句話“不管在哪,愛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伏地魔有什麼事情弄不明白,那就是愛,壞人是感受不到她的”。確實,在整本書中,我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愛。

哈利的母親為了救哈利而死,她對哈利強烈的愛,在哈利身上留下了印記,被一個人深深的愛過,儘管愛他的那個人已經死了,也會給哈利留下永久的護身符,這就是伏地魔殺不死哈利的原因。

伏地魔,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壞人,他不懂得愛,他早年喪父母,在孤兒院裏生活,他沒有朋友,性格孤僻,總是獨來獨往,在他的心裏只有貪婪的慾望。

這也許就是本書告訴我們的道理: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是連最高深的魔法也達不到的境界,既使在最絕望的時候也不要放棄愛和希望,她們可以超越死亡,照亮黑暗,因為愛與希望可以改變命運!

看完哈利波特的讀後感個人收穫你有什麼收穫嗎?歡迎分享給您的師友及同學!

《哈利·波特》讀後感12

在《哈利波特》這本書中,作者把我們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變成了事實。以“哈利波特”為主人公,有巫師、精靈、鬼魂、怪獸、龍、邪惡、正義。從這幾部書來看,可以體現出對朋友的友情、老師的尊敬、面對困難和邪惡永不退縮勇敢面對的精神。擁有了這些,他們就一次又一次的逃過難關。

一切都是那麼的神奇!在那個魔法世界裏住滿了巫師,有老有少。貓頭鷹當信差。杯子、帽子、信刊都自己開口説話。飛天掃帚是他們的交通工具,多的都可以和天上的鳥相比,騎着它可以快速飛行,不到幾分鐘就可以到達你想去的地方。西洋棋會聽從主人的話,主人讓它到哪它就會到哪。命令—G,自己就會挪動。畫像裏的人是活的,他們可以談話、還可以跳出自己的像框到別的像框裏。城堡裏有許多的鬼魂,他們可以遊動、可以談話、可以挪動城堡裏的任何東西、還可以穿透任何物體、有時還搞惡作劇(皮皮鬼)。還有許多都是那麼的神奇!怪不得我們的哈利波特小魔法師會風靡整個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一個不尋常的孩子,一出生,他們已與壞蛋伏地魔的閃電形疤痕符號鬥爭。這是一個死亡的詛咒剩餘標誌,因為她母親去世的犧牲成為這條道路疤痕減少。他的叔叔已經採取了非常委屈的童年,表上一直依賴哥達元首的權力大欺負他,如果11歲。在他11歲生日,舉行了一個特別的事,改變了他的生命。一個非常柔軟的表面,真正的恐怖看守海格寫信給他的魔法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以證明他是從一出生的命運嚮導。他高興地加入了學校,也知道了直角里,以及東西巫師的世界大賽。上學也認識到這兩位朋友,一個是愚蠢的大腦內部羅恩愚蠢的,有一個類似哈里當孩子的母親。一個是赫敏品學兼優,有兩個普通的麻瓜父母。(非魔術人),他們一起拯救魔法石,和伏地魔頑強拼搏,終於摧毀了伏地魔的夢想,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我很羨慕他,可以收到通知,但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友誼是無意中建立起來的,也明白這是偉大的,所謂的'輕視,許多雙手,只有一同努力,克服任何困難。前面也佩服哈里伏地魔在沒有絲毫的恐懼面對可怕的,即使父母不身側,但他仍然活着是很寶貴的,在天上的父母可以放心。

我最佩服的就是哈利波特和他的夥伴們(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他們面對邪惡和困難永不退縮的精神讓我始終難忘。他們始終有一個信念:“我們要戰勝一切,戰勝邪惡,用我們學到、懂得、知道的魔法和常識來戰勝我們的敵人,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可以戰勝邪惡,正義永遠戰勝邪惡”。有了這個信念,他們總會勝利,因為邪惡總是鬥不過正義的。我也很佩服作者JK羅琳,她運用魔幻小説寫出生動的“哈利波特”,又運用哈利波特的朋友、老師和這個魔法世界,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

讓我感動得流淚的就是《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這本書。在這本書裏才真正表露出了哈利波特與羅恩和赫敏的真實的友情。當他們在一起戰勝了一切的難關時,又發生了一些事......最後哈利波特已決定他要去找他的姑媽一家人,接着再去找魂器。羅恩和赫敏知道以後,他們就決定陪同哈利波特一起戰鬥。從這段中我讀出了真正的友誼,那就是“為了朋友、為了拯救這個魔法世界,不惜一切代價。”這才叫真正的友誼。

《哈利·波特》讀後感13

夜幕降臨,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上,狂風呼嘯,凜冽的寒風吹在一個男孩子的身上。長袍包裹着他那瘦弱的身體,他正坐在一把掃帚上,他戴着一副眼鏡,額頭在凌亂的頭髮的遮掩下,若隱若現的出現了一個閃電的符號。忽然,他飛向了遠方,那裏,閃現出綠色的熒光……

這個男孩就是J。K。羅琳筆下的魔法師主人公哈利·波特。哈利在一歲的時候父母被害雙亡,而殺人兇手就是讓魔法界聞風喪膽的大魔頭——伏地魔。十一歲的他才知道了自己悽慘的身世,這個被人稱為“大難不死的男孩”,開始了與伏地魔作鬥爭的道路……哈利最終取得勝利,打敗了不可一世的伏地魔。

這部魔幻系列小説令我着迷,因為它自始至終反映着一個永恆的主題——愛!

小時候,哈利的父母為了救他,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在他十五歲的時候,自己的教父也離他而去;校長為了保護他,失去保護自己的.最後一次的機會;在戰鬥中,失去許許多多的好朋友……甚至一個被世人以為是間諜的人,竟一直在保護着哈利,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只因為,他愛他的母親。

當我看完了這部系列小説,我心中感慨萬分。

記得那還是兩歲的我,拉着一個與我同齡的朋友,在沒有大人的陪同下就跑到了大商場去。並且在去的途中,我還十分興奮地告訴她:“妹妹,我有錢了,我們去買好多東西。”可我,卻全然忘卻自己的父母,忘卻與他們説一聲。

當我們到商場後,立即裝滿了一小車喜歡的東西。當我們推着車子準備離開時,卻被工作人員阻攔,説要收錢。我便摸摸口袋,卻發現,什麼都沒有。我們立即傻了眼,並且哭了起來,那些工作人員看我們沒錢,還打算報警處理。

幸好這時,隔壁的奶奶正好過來買菜,發現了我們。趕緊叫我的父母過來,並且與工作人員説這是誤會。

當我父母來後,我便立即奔向了他們的懷抱,哭泣不已,也害怕不已。他們看到我時,立即鬆了一口氣,面露喜色,但眉頭卻還是緊鎖着,整個人似乎一夜沒睡,蒼老了不知多少所以他們開心之餘,卻又邊哭邊狠狠地把我批評了一頓:“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都不跟我説一聲,就跑來這裏,你知道我們有多擔心嗎?”但他們卻還是緊緊地抱住了我,不肯鬆手,似乎在害怕一鬆手,我就會離他們而去。

這之後這件事雖然一直被當成了茶餘飯後的笑柄,但是在我卻是一個美好的回憶,也讓我感受到了鄰居對我的關愛、父母對我的愛。

又有一次,我去逛街,看到了琳琅滿目的物品,突然想買一些給家人。便挑選了許多物品。當我給他們的時候,他們立即開心不已,並興奮地説:“女兒長大了,懂得買東西給父母了。”聽後,我的鼻子立即酸了起來,眼淚也在眼眶裏打轉。我實在想不到,和父母付出的相比較,自己根本算不了什麼,自己只是買了一些不知多少錢就能買到的東西送給父母,他們卻會開心這麼久。為什麼小時候的自己這麼不懂事,什麼都想不到自己的父母,卻總是想着別人。也突然間,發現自己父母的臉上滿是歲月滄桑的痕跡。

當我細細思考這些問題,我懂了。這都是因為他們愛你啊,因為愛你,所以無怨無悔;因為愛你,所以默默無聞的風險一輩子;因為愛你,所以收到一點點的回報,也開心不已,

愛,是多麼偉大而又心酸。哈利·波特因為別人對他的愛,才能健康成長;而我,也在別人愛的沐浴下,漸漸長大。

《哈利·波特》讀後感14

慢慢走進禁進的邊緣,面對着死神臨近的步伐,好在,哈利還有家人的愛相伴

“兩個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個生存下來,我們中的一個將要永遠離開”。這句話,像詛咒一般縈繞於哈利心中,兩個人都得死,自己則是伏地魔最後的魂器,這時,對於一個剛滿十七歲的男孩來説,死神的降臨,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但比起魔法界的安危;比起家人的安全;比起別人的為他而死去。只要能解決一切,自己的一條命,又算得上什麼?

從容赴死,與家人的記憶相伴,哈利在面對死亡前,有了人生感受的一點温暖,周圍的寒意也已經消失不見,面對伏地魔,哈利無動於衷,只是緊閉雙眼,等待死神把自己帶走。

只聽一聲“阿瓦達索命”,哈利沒了知覺,只看見綠光閃現,耳邊隱隱約約傳來伏地魔撕心裂肺的喊叫,在朦朧中,鄧布利多的影子在腦海裏閃過

該來的總歸會來,一旦來了,就要勇敢去面對,即使哈利·波特是傳説中“大難不死的男孩”也沒有一點用處,當伏地魔的最後一個魂器,在人間灰飛煙滅時,哈利總算歎了一口氣,他完成了鄧布利多的遺願。

其實哈利大可以不用管這所有人的安危,自己去投降伏地魔,以自己是他最後一個魂器的身份,便可以保證自己一生衣食無憂。但他沒有這麼做,在逃避和責任當中,但選擇了肩負起自己的責任,拯救魔法界的責任,與伏地魔抗戰到底,不到最後,絕不輕言放棄,那怕只有微弱的一線生機,也要頑強抵抗。

對於我們來説,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正義與黑暗,戰鬥過程的科幻小説,這定是一個關於擔當,勇氣與友情的故事

這本《哈利·波特》之所以受到廣大青少年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情節一波三折,更是因為作者用他高超的筆法,把哈利·波特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跟我們並沒有什麼兩樣,他同樣怕死,同樣有軟弱的一面,同樣有着強硬的一面,這本書,對於不同階段的人,或許有着不同的啟示。這不僅是一本科幻小説,更是對現實社會的思考,當這,轉化為另一種方式,澆灌我們的心田,在無形中,我們的心中已經種下了社會的種子

哈里·波特的堅持與勇敢,的確令我們敬佩,但小説太多來源於生活。在我們的身旁,不也正是有很多這樣的人嗎?同樣為自己的理想而堅持;同樣在別人面前裝裝做堅強的自己;同樣有着軟弱的一面。在我們的身旁,不都有一個“哈里·波特”嗎?也許,正是有我們身邊的這些朋友的陪伴,才能使我們更加堅強。

在別人眼中,“哈利·波特”是那個肩負着拯救魔法界大難不死的男孩,其實,他只不過是一個需要別人幫助的無助男孩。他憑藉着他的堅持,他的努力和他的勇氣,走到了現在

也許,他並不是最完美的,甚至有些愚笨,但他有一種信念,卻可以使我們感慨“不達到目標,就一定要堅持下去”他是“大難不死的男孩,更是一個永不言敗的男孩,如果,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信念,堅信自己一定會成功,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成果的話,那麼祖國,何必擔心沒有未來的橋樑,社會何必擔心沒有湧進的人才;學校何必擔心,沒有奮進的學生?只要有這一點信念,足矣。

現實,是你總要面對的,與其逃避,不如面對,像哈利波特一樣,也許,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別人眼中,那個“大難不死的男孩。”

《哈利·波特》讀後感15

你可以想象當年的四人組,無意中發現朋友的祕密,花好大力氣變成Animagus。每個月圓之夜在破舊的屋棚裏陪着盧平熬過每一個灰暗的時刻。可是他們沒有離開我,而是想了一個辦法,讓我在變形時期不僅好受一些,而且成了我一生中最好的時光。他們學會了阿尼馬格斯。沒有人比他們更瞭解學校和霍村,沒有人比他們更懂打人柳,所以我們就畫了那張活點地圖,署上了自己的外號。小天狼星是大腳板,彼得是蟲尾巴,詹姆是尖頭叉子。

Sirius 天狼星,天空裏最亮的一顆星。在他二十歲的年紀裏,他英俊瀟灑,聰明絕頂,愛惡作劇,叛逆,卻為了朋友萬死不辭。但你也會看到他的陰暗。他把斯內普引到尖叫棚屋害他差點喪命,他的草率魯莽,他自負驕傲又衝動。甚至十二年的阿茲卡班之後,這個被純粹的痛苦折磨了十二年的人,活在痛苦的自責裏,堅信是自己害死了詹姆莉莉。如果不是有找peter復仇的執念,大概他會選擇在阿茲卡班度過剩下的日子。你沒法去想象他看到詹姆夫婦屍體時的心情——你可以猜到海格是如何拿着帕子嚎啕大哭,可以猜到鄧布利多麥格鳳凰社的其他人是多麼悲痛與不敢置信。那小天狼星呢?那小子臉色蒼白,渾身發抖。當我看到他們房子的廢墟,看到他們的屍體……我意識到彼得做了什麼……我做了什麼……布萊克的聲音哽咽了,他背過臉去。小天狼星被趕出家門時是詹姆收留了他,兩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幾乎同吃同睡度過了上學的那幾年。後來他讓他當伴郎,當教父,當可以託付性命的人。而他卻因為錯信了他人讓他慘死。當時的小天狼星是伸出手,對海格説他是哈利的教父,應該盡起父親的責任。後來十二年後,他卻只敢猶猶豫豫的問,你願意和我,一個逃犯,生活在一起嗎?當然啦,如果你想跟你的姨媽和姨父住在一起,我可以理解,布萊克説,但是……嗯……考慮一下吧。一旦我洗刷了罪名……如果你想要一個……一個不一樣的家……哈利的心膨脹起來。什麼——跟你一起生活?他説,一不留神腦袋撞到了地道頂部一塊突出的石頭上,離開德思禮家?當然,我想你不會願意的,布萊克馬上説,我能理解,我只是覺得我——你糊塗了嗎?哈利説,聲音幾乎和布萊克的一樣嘶啞,我當然願意離開德思禮家!你有房子嗎?我什麼時候可以搬進去?布萊克迅速轉身看着他,斯內普的腦袋擦着了地道頂部,但布萊克似乎毫不在意。你願意?他問,真的?是啊,我真的'願意!哈利説。布萊克憔悴的臉上第一次綻出真正的笑容,它帶來的變化令人吃驚,好像一個比他年輕十歲的人從那枯瘦的面具後面閃露出來。一瞬間,人們可以看出他就是在哈利父母婚禮上歡笑的那個人了。

幸好,還有機會講出真相,還可以輕聲説“我是你父親最好的朋友”,也還有機會補出一份愛給尚且年幼的哈利。本人小天狼星布萊克,哈利·波特的教父,同意他週末去霍格莫德。瞬間淚目。

最後你認為我們愛過的人會真正離開我們嗎?你不認為在困難的時候,我們會更清晰地想起他們嗎?你父親活在你的心裏,哈利,在你需要他的時候他就會格外清晰地顯現出來。否則你怎麼會召來那樣一個特別的守護神呢?昨晚尖頭叉子再度馳騁。尖頭叉子。他輕聲説。愛過的人永遠不會離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