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1.69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讀後感15篇

八年級讀後感1

近幾日,因為學校的推薦,我去讀了一本名為《紅星照耀中國》的報道性文學作品,其作者是埃德加·斯諾,一位十分優秀的美國新聞作者,他來到了當時動盪的中國在報社工作,跟隨着紅軍共同生活,而這本書則描寫了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這本書一共有12章節,語言雖然樸實平和,沒有過於繁雜的辭藻堆積修飾,但確真實可信,字裏行間都透露着濃濃的情懷,刻畫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毛澤東、周恩來等;同時又敍述了一件件入木三分的故事,如蘇區教育、長征、西安事變。

在眾多事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本篇主要記述了他採訪毛澤東的情況,通過與毛澤東幾個晚上的.談話,他了解到毛澤東的生平,童年時期如何反抗他的父親,如何讀書,如何影響他一生的故事;如何從軍,如何進入長沙師範學校,投身政治活動,創立文化書社,反對軍閥,組織工人運動等等。尤其是他如何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及作為共產黨員毛澤東的輝煌事蹟。毛澤東是億萬農民的大救星,領導中華民族走向解放,而且文采斐然,詩詞字字豪放,有着“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壯志豪情,如今很多人的家裏還掛着毛澤東的畫像。就是這樣一位偉人,在做出大事業前,總也免不了刻苦學習,堅定信念,將來如若我們也要幹成一番大事業,必將這樣才好。

從本書一字一句中,我都能體味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革命大無畏主義精神。紅軍用火一樣的愛國情懷,燃起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熱情;用鐵一樣的堅定意志,帶領着中華民族走向解放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如一顆閃耀的紅星照耀着中國的西北,且必將照耀全中國”!

八年級讀後感2

一放學回家從書櫃裏拿出《綠山牆的安妮》書放在膝蓋上,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書。

這本書講了有一個孤兒,被馬修和瑪利拉兄妹從孤兒院領回。他們本想領回一個男孩幫助農場幹活兒,卻陰差陽錯地領回一個愛幻想、喋喋不休的紅髮女孩,一個小精靈。這個紅髮小精靈就是安妮。她差一點都要退回去,但是又憑她戴安娜的的豐富的'想象力把兄妹倆迷住了,留了下來。安妮給綠山牆的景點都取了名字。她和一個名叫戴安娜女孩的黑髮小姑娘成了知心朋友。安妮在朋友、老師、馬修和瑪麗拉的愛和關懷中幸福地生活着,直到馬修的悲慘死亡。但是她還是堅強地活了下去,成了一名老師。

在安妮第二天早晨,她困惑地凝望着窗口,快樂的陽光如潮水般湧入窗户。窗外,藍色的天際中歡騰着柔軟如羽毛的白色,有一會兒,她不記得自己在哪裏,先是一陣快樂的抖動,然後就是悲傷的回想。安妮跪在窗口凝望着六月的清晨,眼神跳動着喜悦。左面看出去是座馬棚,而再往遠處,緩緩的綠色田野之外,是跳躍着藍光的海洋。安妮可愛的眼睛四處飄蕩,她貪婪地享受一切美景。她就跪在那兒,迷落在美景之中,直到有一隻手放在她肩上瑪莉拉毫無動靜地來到了這個小夢家的身邊。

安妮的許多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學習。我就説吧,一遇到困難就愁眉苦臉要放棄,想要退縮,不願意思考,安妮 肯定不喜歡和這種人做朋友吧。我要像安妮一樣,不怕困難,戰勝這些攔路虎。

過了幾天我雙手攬着膝蓋,懶坐在沙發裏,思緒仍沉浸在《綠山牆的安妮》中。

八年級讀後感3

暑假不知不覺都過去一個月多了,很快就要投入到新的學習和生活中。不知怎麼搞的又想起了寫日記,我想這大多數原於舅舅送我的"禮物"———《我的叔叔》。這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還有我特別喜歡裏面的茱蒂(原名喬若沙。艾伯特)。

茱蒂是一個孤兒院的一個17歲的女孩兒,也是孤兒院裏最大的孩子,是羅比太太也就是院長破例收下的,就在茱蒂感覺自己不會有出去的機會,上完高中後就在孤兒院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就是最後的結果。可是“我的叔叔”的出現給茱蒂帶來了新的希望。(長腿叔叔是一位好心幫助孤兒院的理事,也是故事情節中第二個關鍵人物。)長腿叔叔決定送茱蒂去上大學,這讓對外面世界充滿好奇的茱蒂興奮不已。她很想知道這位“長腿叔叔”是誰?可是羅比太太也不知道,因為長腿叔叔這個人很怪,做好事從不留名。還有長羅比太太告訴茱蒂這位先生要的回抱知是每月一封信(描寫學習和生活的)還有每月給她25美元。茱蒂答應了,並且隔三差五就把她的`一些新鮮事兒告訴他。可長腿叔叔不給她回信,也不會告訴她他的姓名。為此茱蒂也和他有過爭論,不過4年時間很快過去了,茱蒂發表了她的一篇小説得到了1000美元,給了長腿叔叔,並且要見他,因為她很感激他,這種恩一輩子也還不完,而她的長腿叔叔竟是她的傑威少爺。她喜歡傑威少爺,最後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我很認真的讀完了這本書,茱蒂這個人物我很喜歡,不僅是她的幸運還有她的開朗。還有長腿叔叔他讓我學會了關愛獲得了一種品質。

願所有的可憐人都能獲得幸福,像主人公茱蒂一樣快樂!

八年級讀後感4

我讀了這本書,我就得高爾基的童年是悲慘,阿廖沙沒有父親的關愛,在他6歲的時候父親離開了他,即使這樣他自己很堅強。

《童年》一書講了高爾基的父親死後,高爾基與他的外祖母和母親來到外祖父家裏。在外祖父家裏。高爾基收到了外祖母的疼愛,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而吵鬧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自私與貪婪。後來,伴隨着母親的去世,高爾基走向人間。

我覺得,高爾基的家庭像一個小社會,充滿了善與惡。高爾基的童年不是像我們一樣歡樂的童年。而是充滿悲傷與痛苦的.童年。高爾基在這樣痛苦的童年中能夠成長為一位大文豪,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正是由於高爾基童年痛苦的生活激發了他寫作的靈感,才使他聞名世界。《童年》讓我知道了只有經歷磨難才能獲得成功。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生活和高爾基一樣,歷經了千辛萬苦,但他們最終獲得了成功。音樂家貝多芬遭受病痛,雙目失聰,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説幾乎是滅頂之災,然而,正是這樣的磨難讓貝多芬不甘向命運低頭,創作了向命運挑戰的《命運交響曲》。德國音樂家海頓,從小生活困苦,正是在這逆境的生活中,海頓勤奮努力,成為一代“交響樂之父”。他們的成功都是源自於苦難的經歷。都是不甘向命運屈服的結果。

我相信,你們要是讀了這一本書,可定也會像我這樣喜歡吧!

八年級讀後感5

在生活中,米飯是我的物質食糧,《魯濱遜漂流記》則是我的精神食糧。裏面的主人翁魯濱遜是一個機智勇敢而具有堅強毅力的人。他從小就想像冒險家一樣去一個荒無人煙地地方去冒險。

終於,他的夢想實現了。在一次航海中,因船觸礁。一件沉船事故發生了,船上的14個人其中13個人死亡了,就魯濱遜活了下來。就在這時他的歷險生涯開始了。他在船上找了一些有用的生活用品,在島上他找了一個合適的`大樹,在樹上睡了幾天後,又找了一個山洞便在裏面住了下來。 他在島上學會了做麪包 種水稻 小麥,他有一個寵物鸚鵡,名叫:波兒。我真佩服他的精神啊! 説他勇敢,是因為他在面對吃人的野人不害怕去勇敢的去對付並救下了一個野人,並將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僕人,還給他了一件衣服,教他説話 ; 説他堅強,是因為他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中堅強的生活下來,並且在艱苦的學會了做麪包 做葡萄酒等創造性勞動的小發明; 我想:魯濱遜都可以在那麼艱苦的壞境中,生活下來。我們怎麼不可以呢!何況我們的生活環境都比魯濱遜的生活壞境要好一千倍,甚至一萬倍一億倍。我們不能只依靠父母,要自己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才能長大以後更好的獨立。

這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女孩子也要讀)。這本書能讓我們學會勇於面對困難 戰勝困難 獨立生活和創造性勞動的精神,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丹尼爾.笛福。 啊!魯濱遜你真偉大!

八年級讀後感6

最近我讀了《白鯨》這本書,它主要講了主人公瑪利和他的朋友魁魁格與"裴廓德號"簽下契約。狡詐老練的船長亞哈再一次航行中被大白鯨莫比·迪克毀了一隻腳。大副試圖説服船長放下復仇,但失敗了。最終的交戰中,莫比因被激怒,將船撞沉,只有瑪利倖免。

“你們來吧,我什麼時候都不會害怕的。”——這句話讓我深有感觸,這句話寫出了莫比的心聲。雖然看起來結局悲慘,覺得船長是以為勇敢地人,但這是船長自我給自我挖一個坑,然後自我跳下去。若他不因貪婪先去招惹莫比,莫比又豈會反擊報復他。其實,這樣的例子,光在大自然裏就有很多。就比如説有些人在熱帶雨林中捕蛇,蛇本來對人是沒有敵意的`,但是我們人類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捕殺蛇,使它們對人類反感而不得不採取一些自我防護的措施,它們只是想保護自我而來抗擊人們,時間久了就會變成敵意,而人們卻當成了一種對自我的進攻,一種被受害的一方,所以就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的捕殺,這種捕殺帶着報復、仇視,最終還是導致了自我的受傷,或者是兩敗俱傷。所以説你沒事別惹事,把原先沒有的是變成一件大事。

《白鯨》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最後讓我明白了“沒事別惹事”的真正含義,就是:你不去招惹別人,別人更不會冒犯你的。對待什麼事物,能夠不要過分的認真,(指一些無好處的認真)也許就是那些你所認為的執着,然而他們會害了你自我。

八年級讀後感7

我最愛看的書是《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已經看過三遍了,但我還想多看幾次,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受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是三年級的一個意大利小孩—安利柯。這本書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安利柯所見所聞的感人故事。

書中倡導的是要教育兒童有愛心。例如《囚犯》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師生的感情。故事中講到,有位教師到監獄的禮堂給囚犯上課,78號囚犯是個年輕人,學習比誰都認真,課後不久教師就走了。六年後,教師又遇到了這位囚犯學生,令教師覺得意外的是,這位學生把一個刻着“78號奉贈先生,當作六年紀念”的.墨水瓶。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堂課,但囚犯學生銘記在心,不忘回報。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爸爸看護着》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鄉下少年去看望爸爸卻陰差陽錯認錯了爸爸,但在這個年輕人知道真相後還好心地照料這個“爸爸”,直到這個老人家去世。故事太感人了,年輕人的愛心真偉大。

這本書中我最崇拜的人是卡隆,他善解人意,還樂於幫助同學,充滿智慧和正義感。我以後也要向他那樣,他是我學習的榜樣。

假如我們從小就知道愛別人愛自己,給予和幫助別人的不圖回報,別人幫助我們的常懷感激之心,人們就會因富有愛心而善良,世界因充滿愛心而美好。

八年級讀後感8

魯迅一直是我所敬佩的作家,他是一名手握着筆作戰的勇士,他希望用文字來改變國民精神。

我記得我學過一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在前面一部分花大量的筆墨描寫百草園樂趣橫生的景象,油蛉在這裏低吟淺唱,蟋蟀也在彈琴奏樂,一派自然美好且輕鬆自在的景象,可見他的童年並不乏味,很天真爛漫熱愛自然。而這一切在三味書屋戛然而止。枯燥,嚴肅,無味,與百草園形成鮮明對比,為此魯迅不得不自己找樂子,偷偷跑到花園玩,當先生讀書入神時,便在地下畫畫……隱藏在這之中的,是對教育制度的不滿,對扼殺兒童天性的'批判。相比之下,我們如今的課程是如此豐富。

《父親的病》這一篇讓我印象尤為深刻。文中提到了幾位“名醫”,而我對他們的行為很是鄙夷。魯迅的父親患水腫,請兩位名“神醫”來看病,診金出奇的高,開了許多昂貴的藥,而他們看病時卻草草了事,甚至有些不屑一顧,就這樣,魯迅的父親最終走向了死亡。

醫生,是最神聖的職業,應該對人類起到的貢獻,而“神醫”在聽聞父親死之後,還天天坐着轎子,悠閒至極。我有些憤怒,這些永貴,拐騙別人錢財,卻沒有盡到職責,實在可惡,而在知道因為自己的昏庸導致一個生命終結時,還在貪圖享樂,四號不感到慚愧羞恥。

如此的社會,引發我們一些深思。魯迅用他的筆,拆穿假面,使生活在迷霧中的人們恍然大悟。

童年,本是美好的,而在那個腐朽的社會,卻是黑灰。

八年級讀後感9

今年暑假,我懷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氣把意大利作家寫的《愛的教育》讀完了。作者小寫的.是一個男孩的一個學期裏的事,其中當然有甜,有苦;有悲,也有歡。讀了《愛的教育》我知道學習是永遠沒有盡頭的。

《愛的教育》中有一個故事特別讓我感動;一個貧苦的家,老個很老,小的很小。丈夫又去世了老媽只好外出打工。她每個月都寄錢回家,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有一個月,老媽沒有寄錢回家,家裏人以為這個月她幹得不好,沒有理會。三個眼月過去了,老媽還是沒有寄錢回家,孩子們已經知道老媽去世了或生病了。孩子們不理家裏人反對,經過好心人的幫助,找到了老媽的家,經過貴人的幫助,老媽做了手術得救了。我們來設想一下;假如沒有孩子,老媽會得救嗎?

是呀! 假如沒有孩子,老媽會得救嗎?假如我遇到這樣的事我也會不假思索地去救老媽,因為:“世上只有老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記得我二年級的時候,老媽突然肚子痛,而且痛得很厲害,我立刻讓老媽吃了一些藥,可痛還是沒能止住,反到越來越痛了。我連忙叫鄰居張叔叔幫我把老媽送到醫院裏。醫生一檢查才知道老媽有結石。那一天,我陪在老媽身邊,沒有去上學,在病房裏,我和老媽又聽到那一首兒歌:“世上只有老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多少年以來,我一直記得這件事。《愛的教育》真不愧是世界經典呀!

八年級讀後感10

鋼鐵是在旺火的煅燒和驟冷中煉成的,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是在同階級敵人以及各種困難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書中生動·形象的塑造了一個具有自我獻身精神,堅定不移的信念,頑強堅韌的意志並且頑強、執着、刻苦、奉獻、勇敢、奮進的主人公保爾·柯擦金。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保爾從苦水中長大,早年喪父,母親替人洗衣,做飯,哥哥是一名工人。保爾12歲母親把他送去食堂當雜役,幹了兩年,受盡欺負。然而,路還十分坎坷。不久,保爾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他還堅持寫字,對自己毫不顧惜,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寫完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

讓我最感動的情節是保爾病癒後即將回基鋪,他來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戰士。一切困難在保爾眼裏都彷彿十分渺小,他們用革命者博大的胸懷和永不衰敗的革命情操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每當我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我會想起保爾。每當受挫落淚時,我會想起保爾,保爾時刻鞭策我,使我不懈努力,戰勝一切挫折與困難。鼓勵着我面對人生的任何挑戰決心要把自己練成一塊無堅不摧的.鋼鐵。正如保爾説的那樣‘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我們在黨、在人民的陽光雨露撫育下成長的少年兒童,應該始終把保爾精神作為自己的人生原則,在經歷困難和挫折後不屈不撓的成長。

八年級讀後感11

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在84天一無所獲後,決定獨自一人去遠海捕魚。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釣到了一條比船還長兩英尺的大馬林魚。這條魚力大無比,拖着小船漂流了兩天兩夜。老人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終於將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歸途中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歸航。《老人與海》篇幅不長,情節也很簡單,但它用獨有的那種迴歸自然的質樸、天高海闊的深遠,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話“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雖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魚被鯊魚吃得只剩了骨頭架子,但他戰勝了大馬林魚和許多鯊魚,體現了人類面對艱險無所畏懼的高貴品質,面對失敗有着“優雅的風度”,他贏得了生命的價值和人格的尊嚴,是個了不起的勝利者。

人類的極限,無人知曉。當一個人努力戰勝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魚還是一副骨架,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已在與那馬林魚的搏鬥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

作為一個強者,就不應該因為失敗而消沉悲觀,就不應該因為沮喪而停止追求!

老師點評:

這篇讀後感運用“引——議——聯——結”的結構,高度概括了《老人與海》的故事內容,聯繫實際談了感想。語言精煉,議論有力,引用原文名句,發人深思。

八年級讀後感12

《傷仲永》講的是一個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其目的是為了告誡我們是不是天才都要努力學習。

小的時候我的腦袋就被灌輸了諸如“天才來自勤奮”、“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的思想。所以,我對這個故事的主旨並不“感冒”,這與“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道理是一樣的。

真正令我感興趣的是仲永為什麼會心甘情願地被“不使學”,被選擇人生?僅僅是因為年幼不懂事?還是説懼怕父親的權威?仲永的才能是在五歲時被發現的,隨後這天分便被其父親當作搖錢樹,一搖就是十幾年。這麼多個無趣的年頭裏,仲永是怎麼想的.,是否反抗過,我們無從得知。但從最後仲永變成庸才這一事實中,我大致可以推測:仲永已經麻木了,對人生已經沒有追求,認為自己就是給父親謀取利益的存在,接受了這不公的命運,最終才會“泯然眾人矣”。

仲永父親固然是錯的,但這並不意味仲永就沒有可指責之處了。雖然,仲永並不熱愛吟詩作賦,不然怎麼會讓自己的詩被當作謀取錢財的工具?怎麼會在四處訪客的無趣生活裏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會去找一千個理由;人倘若想去做一件事,會去想一千個辦法。仲永如果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就不可能甘願淪為賺錢的傀儡,不可能讓父親的“陰謀”得逞。

人只會做夢是可怕的事;人不會做夢是更可怕的事。仲永是個不會做夢的人,他僅僅是空有天分罷了,所以他最終也不過是一個“眾人”而已。

現在的我們並不需要揹負太多太過於沉重的東西,為何不趁現在好好做一美夢,然後明晨迎着朝陽去追尋它,這樣活着不是很浪漫嗎?

八年級讀後感13

我曾經看過一本叫做《七心靈遊戲》的書,裏面闡述了七種遊戲,分別是:我的五樣,誰是你的重要的他人?我是一個怎樣的人?你的支持系統,再選你的父母,寫下你的墓誌銘,生命線這幾個,當我看到第一個遊戲時,我就不知所措了。我的五樣,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是什麼呢,我寫下了:雲和筆,其他三樣我沒有寫,至於要寫什麼,我也沒有去琢磨,其中的.道理,我想只有慢慢去體會了。

第二個遊戲。所謂重要的他人,當然是心中佔有極高地位的人,看到這裏,你們一定想到的就是父母,但是,我卻填上這樣一行字:如果説生命中的行人走過千千萬萬,我定會選擇最真摯的一個。是的,對自己最真摯的,不一定只有父母。

第三個遊戲。試問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説實話,其實我也不清楚,但是至今為止,我卻想做一個快樂豁達的人,不去為名利糾纏,相依白雲,與藍天共存。

第四個遊戲。你的支持系統,我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因此我沒有填。相信我,這不是敷衍,是慎重。

第五個遊戲。再選你得父母,這次我卻沒有猶豫,果斷的寫下了:自己的父母亦是最好,不換。我為什麼這麼寫,我相信會有人和我擁有着同樣的感受。

第六個遊戲。寫下你的墓銘志,這算是生前的記載麼,如果是這樣,我願意我的墓銘志是這樣書寫: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我看到滿世界都是你的笑聲與温暖。

第七個遊戲。生命線,什麼是生命線?如果超越生命線會怎樣,是死亡還是勝利?這些我都無從而知。我願意賭一把,無論會怎樣。

留心觀察,你會發現身邊還是有值得注意的事物。你可以帶給寂落的人們一絲安慰,讓他們的心靈得到一絲絲撫慰,不需要太多的水和陽光,一點足矣,然後默默離開,各自安好,不去打擾。

八年級讀後感14

“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閲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這是《閲讀改變人生》中我最喜歡,也是最難忘的一句話。僅是一句話,便激發了我閲讀的興趣。

沒錯,閲讀可以改變人生。古往今來,有哪些著名人物不曾大量閲讀書籍?有多少人不是因為大量閲讀書籍而一舉成名?古有光武皇帝、孫權、孔子,現在金波、陸天明、餘秋雨……顯而易見,有名無不用閲讀來充實自己。既然閲讀可以改變人生,何不嘗試?

我是個愛看書的女孩。每天,我在家裏都是眼不離書,爭分奪秒地閲讀。如今,我卻成了“四眼妹”,可我仍然一如既往地閲讀。只要手上有一本好書,我便如飢似渴地看起來。但我有個毛病,遇到不懂得地方,只是囫圇吞棗地看一遍算了。一本了書好不容易才讓我“攻讀”完,過一段時間,卻怎麼也記不起故事的詳細情節。怎樣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呢?噢《閲讀改變人生》裏不是介紹了許多名人的讀書方法嗎?翻開《閲讀改變人生》,我果然懂得了不少讀書方法:好書要細看,反覆看,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請教別人或自己查閲資料……哈哈,這次閲讀改掉了我讀書的'壞習慣。

到現在我讀過的書有《閲讀改變人生》、《哈利·波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愛的教育》、《吶喊》……

朋友,讀書吧!“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我們盡情地閲讀吧,潛心地閲讀吧,有效地閲讀吧!因為閲讀可改變人生!

八年級讀後感15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愛的教育。這本書風行全球,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到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到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

愛究竟是什麼?當我走入意大利的國小生安利柯的生活,我發現,其實愛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愛又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

安利柯的姐姐知道家裏沒錢了,急忙告訴安利柯。他們討論好,決定不買五月份需要的扇子,安利柯的顏料和今後的水果。母親聽到後,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還掛着幾滴淚珠。可是,第二天,安利柯心潮澎湃,他發現;他的餐巾下藏着顏料盒,姐姐的餐巾下藏着扇子。

“愛”是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有時候,我做過一些受到老媽表揚的事。可是更多的是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我無微不至的`愛,教師對我的循循善誘,朋友間的互相安慰……這些都被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仔細體會。現在我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這本書不光是給孩子讀,我覺得家長,教師也能看一看。讓家長和教師都跟安利柯的父母一樣,以寬容的態度教育孩子。書中敍述了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和社會之同情。我讀這本書時,幾乎要流出眼淚。

我喜歡這本書,它將伴我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