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傅雷家書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04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優)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兒行千里父母憂,憂到何時是盡頭。寒假伴隨女兒粗略讀了《傅雷家書》,剛開始就被感動了,家書裏,“車一開動,大家都變了淚人兒,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宂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兒子遠行,看着漸行漸遠的身影,傅雷夫婦會失落,會哭泣,他們像極了普通的父母,臨別前依依不捨,一轉身已是淚滿衣襟。他們會為着兒子難得的短期歸國開心很久,並加倍珍惜這難得的親人團聚之幸福。“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邊,做個監護的好天使,隨時勉勵你,安慰你,勸告你,幫你鋪平將來的路,準備將來的學業和人格。”呵護孩子的成長,這是父母的真切心聲啊!“我們歷來問你討家信,就像討情一般。”父母對於孩子的來信是多麼的渴盼!

我不由得感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不管他是普通百姓,還是著名翻譯家;不論他的孩子馳名中外,還是露宿街頭。這份濃濃的愛,都是一樣的.兒行千里母擔憂,這份擔憂沒盡頭。

作為母親的我,想到兒子上學時的不捨。兒子剛上大學時,第一次上學走,特別暈車的我執意要去送,在送的路上,竟然沒暈,回來就難受一路。臨走前幾天就開始,千叮嚀萬囑咐:多打電話多發短信,保證最少一週一次,衣服要勤洗,有病了不要撐要及時看醫生,沒錢了就説.....我絮絮地千叮嚀萬囑咐,從安全、生活、學習、交際等等,事無鉅細地叮囑。説的兒子都嫌我囉嗦。我希望,能夠對他有一些幫助。從兒子走,就開始盼望着短信電話。剛開始一週總能接到電話收到幾次微信,後來就成了一個月兩次,一個月一次......問其原因,總説學習太忙。還説高中老師説考上大學就不緊張了之類的話都是騙人的,只不過沒早自習晚自習課,但要去圖書館查資料。我只好説學習要緊,沒事就不用打電話發短信了,其實心裏還是很渴望有電話和短信的。他爸開玩笑勸我説,要想孩子有成就,你就得忍受冷清,孩子上學工作不在家,過節時候,就簡單吃兩口飯菜,看看電視節目,出去轉轉的了,別羨慕人家一到過年過節就帶着孩子們來,一家人吃着家常飯菜,熱熱鬧鬧的,非常開心的場景。説的我心裏不是滋味。既盼着孩子有出息,又想着孩子不要飛得太遠。唉,這份糾結,很難輕鬆解開的啊。

現在想開了,不論兒子還是女兒,終有一天,他們都會因為求學、工作、生活,漸行漸遠,只留給我一個背影,幾條短信,再有的就是無盡的思念了,只要孩子一切都好好的,自己就欣慰了。

看到傅雷先生與遠在異國的兒子談音樂,談美術,談戲劇,談建築,並且是自己親自查資料提供參考。我在想:我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嗎?我能這樣去引領我的孩子嗎?想想兒子的成長過程,我給他的幫助又有多少,兒子一到三年級時,晚上陪他看書學習,把他書上的字詞提寫,背的課文檢查,我認為重要的題抄在本上讓他重寫,當天任務當天清,當時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學習不費力輕鬆在前就可以,也許是我的`要求低吧,兒子的閒暇時間很充分,在村裏瘋跑,玩男孩子玩的:彈玻璃球,扇四角,拍畫片,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細想我給他的幫助有多少?就是好的習慣,自覺上進,自律,堅持不懈。(喜歡上哪種遊戲哪類運動,我非學會不可、小時候玩拍畫片,手掌能腫了)

他九年級時我來到這裏工作,現在想起,在孩子關鍵時候不能陪伴,不能時刻關注,很覺得愧疚。一次回家他奶奶告訴我,孩子晚上回家吃過飯就走了,(我和我婆婆不在一個院)到我家一看,不像往常一樣玩電腦了,在學習。問後得知月考成績下降,心裏不甘。電腦不再碰了,潛心學習。若果當時我多問問,多幫助,多鼓勵,情況也許會更好。

兒子高中時,就給他説,你沒有有錢的家庭,你沒關係沒靠山,要想改變,只能靠自己,捷徑就是好好上學,高中時他的確成了我的驕傲,成績一直保持全校前幾,在大學聯考前兩個月,班主任打電話約談,我趕緊去呀,老師問,你兒子談戀愛了,我説沒有,老師笑了笑,我就知道有問題,當時感覺()我對孩子的關心少了,他有些事不再説了,當時我怕,説多了怕影響他心情,不説吧影響他學習,只能説路靠自己走。現在大三了,寒假裏説要接着考研,改專業。説實話我幫不上忙,我相信以他的學習力,只要認定的事一定能成功。再説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他隨口説,你該多看看,多學習學習了,你out了。確實,該多讀書、多學習了!對於我們,讀書真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問題了。再不讀書就不知道該和孩子怎樣交流了。所以,我覺得自己要一直在學習與成長的路上奔跑。

我想,他將來一定能夠懂我的心情。我希望他能成為優秀的人,越是優秀的人,越能夠明白親人的苦心,越能夠自律。

子女遠行,猶如一個風箏,隨風飄搖,漸行漸遠,終會消失在父母的視線裏。儘管父母手中捏着一根思念的線,可是線那頭的風箏已經飄搖在九霄雲外了。父母望眼欲穿,卻又能如何?只盼望孩子好就行。兒行千里,夢想在更遠處;父母擔憂,永遠在原地守候。這份擔憂無盡頭。

將來,我也會像傅雷夫婦一樣,不論孩子走得多遠,牽掛的線永遠纏繞我心。只希望孩子能夠越來越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讀過了傅雷家書,我收穫的彷彿是整個世界。

有人説三國時期就有《家訓》,南北朝有《顏氏家訓》,清朝有《曾國藩家書》,現代有《傅雷家書》。可見《傅雷家書》產生的影響之深遠。即使迄今為止我並未讀完,但單是我讀到的,就夠我細細品味了。與其説它是一本書,一部父子心靈的對話史,倒不如説是一個人所必須經歷的人生,跌跌宕宕,逐步成熟的人生。同時也是一曲質樸而高貴、淌進心底的生命之歌。

由書中可知,傅聰從小就受到藝術的薰陶,學習的條件也比同時代的青年人好了不知多少,當然還有傅雷先生極其嚴苛的教育——所以,傅聰的出國留學似乎成為了必然。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就連傅聰這樣受萬人景仰、當之無愧的天才,有時也會悵惘,也會不知所措,甚至於生活也是有瑕疵!這與我平常所認為的無所不能的“天才”這一概念相悖。其實仔細一想,也合情合理。所謂天才,只不過是我們眼中所見、耳畔所聽的別人光鮮亮麗的代言罷了。在另一面,他們也是人,也是兩個肩膀頂着一顆腦袋,也要生活也要吃喝拉撒。惟一不同的是,普通人努一倍的力,他們會努兩倍、三倍、十倍!傅聰每日練琴十二小時,假設早晨六點就開始,那他得練到下午六點!當東方的太陽還惺忪着睡眼,搖擺着頭爬上天穹時,他早已靜坐在鋼琴前。每個白晝的盡頭,又是一曲,餘音繞樑。伴着西邊的日落,像是發下邀請函:明日不見不散。所以魯迅先生有句話説得特別深刻:“世界上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了。”可歎,可歎!至此,我的思想不知泛起多少洶湧的潮汛,只覺一種偉大,一種無與倫比的昇華的氣質。

九年級即臨,最近作業也繁雜無序。所以我近乎無暇讀書,精神上的養料也便告罄。悲歡情緒在心裏亂成了麻,故即使偶爾閲讀,心卻難靜。文學素養,準確來説是精神昇華,不單靠一本好書,更重要的還是要心平氣和,所以難以靜心是個大麻煩事。我原以為事情已發展到無可轉圜的地步,可直到我開始讀《傅雷家書》,我竟尋到了久違的寧靜,那種閲讀的歡愉。好似清涼的溪澗汩汩撫過心間,不覺寒氣,但覺質樸與典雅。這本書的每一頁,每一句話都是人間至理呀!一字一珠,發人深省。特別是其中有一段,傅雷先生拿歐洲古典文化的對比,作為一個門外漢,我雖沒有基礎,但仍能從睿智的文字中文化與藝術的深邃,哪怕就那麼一絲一毫,也足以讓我的精神泡在暖陽裏好好享受一番!

書中不止一次提到蕭邦的半浪漫半古典式寫作風格,而在波蘭留學期間,傅聰對蕭邦的理解也是妙極。因此,我特意找了傅聰彈的《瑪祖卡》來聽。事實上,我對音樂簡直一竅不通,故對於彈奏技巧來説我是一莽夫,那就作一個普通的聽眾來感受傅聰彈曲所注入的情感吧!自小至大,每次聽鋼琴的聲音,我都會想到倆字:高貴。那是一種可遠遠瞻仰卻不可靠近的高貴。不僅僅因為鋼琴本身就價值不菲,貴重無比。那種感覺是一種帶有宮廷氣息的輕踮着腳似的厚重。好比一位西洋貴婦,慵懶而端莊。可這曲《瑪祖卡》(當然不知道是哪一首“瑪祖卡”)截然不同,就像貴婦退去了一切華麗的裝飾,少了不敢企及的威壓,沉澱出一種純淨的,令人欽佩的聖潔。如同那個“雨巷裏的丁香姑娘”,輕盈地,慢慢地,越來越近,然後又漸行漸遠。少了愁怨,多了一份初逢的歡喜。傅聰真的很能把握情感,像被那曼妙飄舞着的一個個音符給攝了魂,與他的演奏融合在一起,昇華,再昇華,到了一個恰到好處的極點,隨即向下,向下。連接自然,跌宕起伏,情感真摯而細膩。難怪傅聰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或許,聊《傅雷家書》就不得不提及傅雷先生與傅聰跨越無數山河的'父子情深。但,我不會談——我的閲歷尚淺,還沒有足夠飽滿的感情去談。我並沒有受到傅聰那樣的從小即有的藝術薰陶,也沒有經歷過痛苦的生死離別,更未曾有那種思國思鄉的悲愴。他們的那種感情是有專利的,是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產物。在此,我只能用一句話摸摸皮毛。

兩人相隔天涯。這個父親什麼都給不了兒子,卻什麼都給了兒子……

他們的時代或許已湮沒在浩渺的歷史長河中,但這本《傅雷家書》卻承載了那個時代的蹤跡,哪怕只有一絲一毫,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無價之寶。它就像是孤寂在歷史裏的一座沾了塵的豐碑,質樸而高貴,昭示着那裏曾經的時代光輝,教誨着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踏實步伐,為遙遠卻又越來越近的未來點亮燈火。

即使碑上沾了塵,也會有無數人為它執守。

真的,讀《傅雷家書》,我收穫的彷彿是整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父母,永遠是我們最親近的人。細細品味起來,那一句句看似是斥責的話語,無一不藴含着父母對我們的愛;那一句句提醒,無一不藴含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從《傅雷家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父母對孩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的愛。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孩子們的精選書信,最長一封信長達7000餘言。這本書是中國現代最經典的家教版本,裏面的每一封家書都充滿傅雷先生的“拳拳父愛”之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一個博學且具有豐富情感的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細心引導和健康成長的期待。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頗深。傅雷是一個翻譯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正因為如此,他對兒子的要求也更為嚴苛。他對兒子做人方面,生活方面,藝術方面都提出了許多建議。傅雷與兒子無話不談,談生活、談藝術,他向朋友一般給予兒子平等的意見,全方面為兒子着想,即使生病了也不忘堅持寫信,為的就是給異國的兒子謀取幸福的生活。這份望子成龍、細膩,為兒子苦心造詣的父愛令人動容。

這又不免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我的父親與傅雷不同,他既不是一個教育家,也不是一個文學家,跟我也不是無話不談,但是我知道,他對兒女的關心絕對不比傅雷的少。是的,天下的父親,有哪個不是愛自己的兒女的呢?説實話,其實我是很少關注父親的,從小到大,寫感謝信、説什麼親暱的話,似乎都是給母親的`。我現在才發現,自己讚頌母愛的同時卻忘了父愛的偉大。仔細想想,父愛就像一座山,默默地奉獻着。父親説的話也許沒有所謂的“我愛你”,也沒有體貼的温馨的話語,但那一句句普通的話是那麼的樸實無華卻又令人受益匪淺。父親雖然看起來嚴厲,但他一直默默地關心我,呵護我,做我最堅強的後盾,這難道對我來説就不是深沉的父愛嗎?父愛難道就一定比母愛的少嗎?不是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母愛像水,無縫不入的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父愛像山,在我們無助時是我們的堅實後盾。他們對我們的愛只是表現形式的不同,但他們都是最愛我們的人,最關心我們的人。所以,我們是否只記得母愛,而忘了這如山的父愛?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一直都忽略了父親的愛,那從現在起,我一定要拾起這份虧欠了,千萬不要等父親老了,才想起他的那份愛孤獨了太久太久……

這本《傅雷家書》令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了父母無私的愛的同時,重新體會到父愛的深沉與偉大。

x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傅雷家書讀後感:《傅雷家書》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説了。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説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説,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説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後感:《傅雷家書》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大多數的父愛,都以父親的寡言少語,顯得沉重如山。當傅雷用家書的方式與遠在國外的兒子交流,將心底深深的父愛得以表達。讓人感受到如山的父愛,竟是如此的真切、細膩,也不乏辛酸。

我覺得文字的交流要比語言的交流更加深刻、細緻,也避開了面對面會有的難為情。在那個時代(1954年-1966年),網絡不發達,電話、微信、QQ、視頻都不流行。因此,書信是相隔遠方的親人和朋友往來最多和最流行的聯繫方式。並且家書在那個時代也有着某種特別的意義,它承載着親情和家風教誨。

通過傅雷給兒子的信,看到一個父親傾其所有的教誨,教導兒子。這就是一個做父親的根深蒂固的責任,恨不得將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經驗的教導,如血液一樣注入到兒子身體裏。

對於現在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正確的説教是有必要的,但要掌握好方式方法,讓子女接受並能聽得進,是關鍵。當今時代渲染和倡導個性,獨立,自立的環境下,父母如何把握分寸,與孩子做好溝通和交流,起到引導和教育的作用,是父母需要思考的。

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有時並沒有直接表達對兒子在藝術道路上應追求什麼樣的品質,給以義正言辭的要求。而是借用對他人的評價,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向兒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委婉的教導和影響兒子。

傅雷在提醒兒子,取得大的成績,不要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時。表明自己的處事性格以告誡兒子。如“但我始終是中國儒家的門徒,在遇到極盛的事,必定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格外鄭重、危懼、戒備的感覺。”這也是國之家風的傳承。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切身和推心置腹的,不流於形式和表面。父母都是以自己切身的感受,像鑽進孩子的身體裏一樣去疼愛自己的孩子。比如傅雷在兒子參賽前期的信中,並不是讓兒子加緊練琴,努力備戰之類的言語。而是從身體、心理方面去關愛自己的孩子。傅雷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傳授兒子在大賽前應從身體、心理的細節上調整自己。透過現象看本質,由內而外的關愛。像有一句流行語:當別人關心你飛得高不高時,只有父母關心你飛得累不累。

讀傅雷家書,傅雷父子的關係是接地氣的。在1955.4.3信中,當從馬先生來信得知兒子要從波蘭轉到蘇聯學琴時,兒子在之前並未和他這個父親有過半字的透露,更談不上徵詢意見,這讓傅雷感到大大的挫敗感。但傅雷在對此做了一番分析後,仍自我嘲解。“臉皮厚”的詳盡的給兒子出主意,最後以“聽不聽在你,説不説由我”的口吻拋給兒子。在現實的家庭中,這是普遍常見的情形,父母總以自己的經驗自居,諄諄教導孩子,而孩子卻覺得自己的父母嘮叨、愚朽、落後,而聽不進,更有些事不跟父母交流。但做為父母,總覺一種根深蒂固的`責任感,固執的必須得説出來。當看到,這麼牛的父子之間,也有同樣的境遇時,非常理解一位父親的心裏感受,不免同情起傅雷來。

讀傅雷在寫給兒子的1957.3.18信,傅雷對中國當時的狀況、問題(自我改造、教條主義、官僚主義)的分析,對毛主席的肯定評價,完全是處於個人的真切感受而談,是從人的特性出發去分析,讓人覺得客觀、切中要害,能正確的看待中國的動盪與發展。

傅雷身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家庭的家長制作風,在子女的事情上都要發表自己的主張和意見,一脈相承的觀念。比如對於傅聰的戀愛、結婚、生子,都給以意見。但好在傅雷並無專制跋扈,而是用老知識分子的自嘲與委婉,識大體顧大局,教導和影響兒子。

對大多數的家庭來説,子女都牴觸家長的意見。但在我看來,聰明的子女應對父母的意見多些耐心,不能全盤抗拒,要加以借鑑採納,會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彎路。俗話説,“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而家長也要想開一些,學會放手,讓子女多些主見,多實踐,多感悟。俗話也説“不撞南牆不回頭。”以及“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傅雷認為他對自己兒子的教育是失敗的。在傅雷看來,兒子並沒有成為他期望的樣子。而就傅聰而言,他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造詣與成就,是不是因為有傅雷這樣父親呢?

讀傅雷家書。我覺得,父母永遠不能放棄對子女的關愛和諄諄教誨,但要因材施教,摸索方法,適時適當,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在此書中,我們先不論傅雷的家書對他兒子起到的作用如何。但對於我們讀者,作為旁觀者而言,我們從中去體味傅雷的思想、經驗、考慮問題的方法、對問題如何分析、對事物的觀點、人生觀念,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比如傅雷從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根源、西方宗教、中國的歷史文化等方面,分析東西方人性的差別,對我們瞭解他人與自己都有所啟發。傅雷在信中也對為人處世、音樂、藝術、文學寫作、愛情、婚姻等方面都發表了切實的見解,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鑑。

傅雷承接了中國從舊時代向新時代的轉變,成為在新中國下的老一派知識分子。在他身上藴含着中華民族優秀底藴的光芒。在如今錯綜複雜,繽紛多彩,物慾橫流,追求互聯互通的大時代,大背景下,我們很容易迷茫、迷失,人云亦云,不知所措。

當我們耐心傾讀傅雷家書。瞭解傅雷,感受父親對兒子雖有些嘮叨,但推心置腹,沒有套路與形式的教誨。會讓我們在這個躁動的世界上,多一份豁然與淡定。避免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初知傅雷,是5年前買的蘇立羣所著的《傅雷別傳》,許是泛泛所讀,對他並沒有太深的印象。

前幾日,偶然買了一本《傅雷家書》,只看了一半,便為其所折服了,急不可待地把這本書推薦給了幾個朋友。

喜歡這本書,首先是驚詫於傅雷先生對藝術的執着和獨到的見解。傅雷先生是翻譯大家,也是藝術鑑賞的大家,他對藝術是如痴如醉,卻又一絲不苟。談及藝術,他可以嘲諷參加全國美展的幾位老輩畫家一味取巧,騙人眼目;也可以當着劉海粟校長和劉海粟請來的教授本人的面,斥責該教授的畫沒有思想性。在他的意識裏,永遠是學問第一,藝術第一,“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在給他的長子、著名鋼琴家傅聰的書信中,他更多的是把兒子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來給予指導和評論。在傅雷先生的藝術觀裏,追求的、欣賞的永遠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提及藝術的創造,他強調的是自然和感情。他認為:“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一切藝術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於自然,好像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理想的藝術總是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風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須有的也是勢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鑿的痕跡,就變為庸俗的工藝品而不是出肺腑,發自內心的藝術了”;“藝術如果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開花的樹木”;“真正的藝術家,名副其實的藝術家,多半是在回想中和想象中過他的感情生活的。惟其能把感情生活昇華才給人類留下這許多傑作。真正的藝術是歷久彌新的,因為這種藝術對每一時代的人都有感染力。”

論及對藝術品的理解, 傅雷先生認為就是與藝術家思想的溝通。“一切偉大的藝術家,必然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我們只要能發掘自己心中的人間性,就找到了與藝術家溝通的橋樑。再若能細心揣摩,把他獨特的'個性也體味出來,那就能把一件藝術品整個兒瞭解了”;“感性認識固然是初步印象,理性認識是深入一步,瞭解到本質。但是藝術的領會,還不能以此為限。必須再深入進去,把理性所認識的,用心靈去體會,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歡喜怒化為自己的悲歡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經的震顫都在你的神經上引起反響。……藝術不但不能限於感性認識,還不能限於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換言之,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

同樣的,在談及兒子鋼琴演奏的時候,他仍是看重感情的昇華,境界的超越。他説:“在一切藝術中,音樂的流動性最為突出,一則是時間的藝術,二則是刺激感官與情緒最劇烈的藝術,故與個人的MOOD關係特別密切”;“彈琴不能徒恃感覺,感受。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變。從這兩方面得來的,必要經過理性的整理,歸納,才能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靈,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音樂主要是用你的腦子,把你朦朦朧朧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明確了,然後你的技巧自會跟蹤而來的”;“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

傅雷先生也是文化的大家,青年時代,他在西方的經歷,使他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和歷史,更讓他了解了蕭邦、莫扎特、赫斯特的思想和風格。同時,他又是一個東方人,喜歡和了解東方的傳統文化。他不停地給兒子推薦中國的古代著作,如:《人間詞話》、《元朝散曲選》、《古詩源解讀》、《唐五代宋詞》、《世説新語》等等,希望能從這些著作中,開發性靈,培養氣節、胸襟。傅雷先生更能從文化的高度,解析民族的特性,去探尋藝術的發展。他説,中國人既沒有歐洲的浪漫狂潮,民族性又有希臘的OLYMPIC(希臘藝術的最高理想)精神,同時據有不太過分的浪漫底克精神,較之西方人,極含蓄又講究TASTE(品味、鑑賞力),所以我們中國人,先天的具備表達蕭邦(按傅雷先生的意見,蕭邦是半古典半浪漫的人)相當優越的條件。反之,由於缺少了雍容華貴與宮廷氣味,與歐洲真正的古典,有時反倒隔離得遠一些。他希望傅聰能用東方人的思想感情去表達西方音樂,而仍舊能為西方最嚴格的衞道者所接受,就表示的確對西方音樂有了一些新的貢獻。

不僅如此,在書中,傅雷先生還對文化傳統、新舊藝術、舊體詩詞、一些哲學觀點以及繪畫等提出了自己的非常直率的意見。其中的多數,更令我歎為觀止,佩服不已。

書只有300多頁,可我越看越入迷,越看感想越多,彷彿正在聆聽一位長者的諄諄教誨一般,心馳神往,如痴如醉。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信矣!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傅雷,作為一位著名的學者、藝術評論家和文學翻譯家,為人類作出了卓著貢獻,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傅雷家書》,收錄的多數信件是傅雷1954年——1966年間寫給遠在國外的兒子傅聰的。通信12年,信的數量達180多封。這些信不僅使傅聰與家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紐帶,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就《傅雷家書》給人的感覺而言,我覺得他更是一個成功、偉大的父親,是一個出色的家庭教育家。

傅雷作為人父的成功和偉大,集中體現在他達到了一種難能可貴的境界,那就是——父子如朋友。他在其中一封書信中寫道:“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呢?”的確,傅雷在家書中展現給我們的父親形象,完全是一個嚴而不厲,能夠心靈相通、思想相托的朋友式父親形象。他對兒子沒有普通父親的高高在上和橫加訓斥,更沒在教條式的訓誡。他對子女充滿父愛,熱情、真摯而坦誠,父子之間在感情乃至精神上均可互相理解,互為慰藉。他能夠在兒子需要幫助時及時伸出充滿父愛的神奇之手,給兒子以温暖、鼓勵,讓兒子重拾自信,走出陰霾,沐浴陽光與雨露。傅雷經常以十分平等的語氣向兒子傅聰提出人生忠告和人生哲理,細細品味,讓人如沐春風,如遇甘霖,給人深深的啟迪,受益良多。能夠在工作之餘長期互通書信,實則難能可貴,能夠志同道合地進行朋友式的溝通,則更不失為我們作為人父或人子的典範。

我們不妨掩卷沉思,捫心自問,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間是否能經常進行溝通、交流;是否能平等相待,互訴衷腸;又是否能像傅雷父子那樣,既是父子,又為朋友。作為父母,我們不妨放下架子,嘗試做孩子的朋友、知己,從真正意義上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作為子女,我們也要充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接受他們的諄諄教誨,清楚父母對我們所傾注的心血。正所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要知道,父母對子女情比海深,德比天高。構建和諧温馨的學習型家庭是我們高質素的生活目標,傅雷父子則恰好成為了我們很好的學習榜樣。

我之所以認為傅雷是一個出色的家庭教育家,是感動於他對子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傅雷對兒子的最高期望,就是希望兒子在人生旅途中能夠學會“堅強”。傅雷在家書中對兒子説:“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他教會了傅聰也啟迪了我們這些讀者應該如何堅強地去面對成功與失敗,去面對挫折、打擊與鮮花和掌聲。他説:“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從中告訴人們,凡事要學會達觀,保持一顆平常心,並要冷靜、客觀,要勇於正視現實。“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們要“不怕失敗,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要知道,人生“沒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惟其如此,才需要我們日以繼夜,終生的追求、苦練”。面對成功,面對鮮花和掌聲,我們要有“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要永遠保持一種“謙卑”。是的,學海無涯,藝無止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每一次的終點又都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要在每一次的鮮花與掌聲當中保持清醒的頭腦,隨時整裝待發,邁向新的征途,迎接新的朝陽。

愛國,是貫穿《傅雷家書》的又一主線。自從兒子傅聰出國後,父親傅雷在給兒子的每一封家書中除了藴含着父母對兒子深深的愛和思念外,還滲透了愛國主義的教育。當獲悉傅聰在音樂會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時,傅雷異常激動,除了對兒子的祝賀、鼓勵和告誡外,還格外為祖國而感到無上光榮,因兒子為祖國爭光而倍感驕傲。他説:“中國正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願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他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華文明,激勵兒子“應該有氣吞鬥牛的表現才對”,洋溢着對新中國的熱情,對中華文化的信心。他的愛國激情,潛移默化地影響着遠隔萬里之外的兒子,讓傅聰能時刻想着為祖國爭光。作為中國著名鋼琴家的傅聰,他愛祖國、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河山、愛祖國的人民,因為在父親的教育影響下,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國。從《傅雷家書》中,讓我更深層次地感悟到,作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從何職業,都要心懷祖國,情繫華夏,竭盡所能,為國爭光。

閲讀《傅雷家書》,讓我領略了傅雷這一成功父親的典範,學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還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從中得到了昇華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這本書是傅雷的家人將傅雷夫婦與傅雷的兒子的來往書信輯錄而成的。收錄了從1954年到1966年間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兩個兒子(尤其是長子傅聰)的家信100多封。

樓適夷説過“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這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在傅聰成長過程中,雖然與父母分隔兩地,卻一直聯繫着,彼此牽掛着。他們以書信的方式進行交流與溝通。傅雷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關注着他們的成長,也在一封封來信中教會了他們許多。

在傅雷與他的兩個孩子們的家信當中,他首先強調的就是做人的問題。在1959年3月12日的信裏只有短短的四行字,其中三行分別寫到“一、對外只談藝術,言多必失,防人利用。”“二、行動慎重,有事多和老輩商量,三思而行。”“三、生活節約,用錢要計算。”這三點雖然字數不多,卻包含了許多做人道理,“謹慎、三思、節約”。想必這三點也是父母經過挫折以後總結出來的或是別人得出來的結論,這也許是他們自己認為非常正確,也深受啟發的句子。他們這樣教導孩子是為了讓孩子以後少走彎路。雖然語言嚴肅,但也體現出父母對孩子濃濃的愛。

看到這一段,就突然聯想到了我自己。許多時候有些問題沒有與父母進行討論,甚至沒有與他們進行交流,就自己盲目的做了決定。結果到最後才發現,自己的決定不正確,或者説有更簡單的處理方法。如果當時能和他們進行討論和想法的交換,也許就能省下很多時間,也能少遇到一些麻煩。所以,漸漸的,不管大事或小事,我都與他們交流和探討,也學會了許多。而在節約用錢的問題上我認為傅雷先生教育的很好。不管你多有錢,也不管這些錢來源渠道是什麼,都需要去珍惜,每花一筆錢都需要去記錄。我就是一個例子。盲目的花錢讓我發現自己的皮夾永遠是空的。如果每一次自己的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都進行記錄,就能有效避免盲目花錢或者浪費錢的種種行為,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每一筆支出和收入的來源。

傅雷和他的孩子的書信中不僅僅強調了做人的問題,還強調了傅聰的生活和成長的問題。在7月15日的書信中母親寫道:“我有句話,已久在心裏嘀咕:我覺得你的愛情不專,一個接着一個,在你現在的年齡,不算少了。我是一個女子,對這方面很瞭解女人的心理,要是碰到你這樣善變,見了真有些寒心。”這句話是母親以女性視角告訴傅聰自己作為一個女人,希望他愛情要專一,感情太多,對他終生是個累。想必這個觀點很多人也有所共鳴。對於愛情來説,專一是很重要的'。如果對於愛情都能不能專一,那你還能對什麼事情專一呢?

母親不僅僅在愛情方面給了傅聰很多教導,在其他方面也給了他很多建議。在7月4日的來信中,母親寫道“像你這樣的鋼琴家,每月至多兩三次(演出),那麼才有充分的時間學習其他東西,須知不進則退,於你是不利的。你應該有個打算,好好的安排,也可以和經紀人商量,總以演出不妨礙學習和休息為主。”這一段文字寫的是母親認為傅聰練演出太辛苦,沒有時間休息而擔心不已,怕演出耽誤了他的生活,使他沒有時間休息。

想到在我日常生活中,也許學習花費了我很長的時間,讓我沒有時間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父母總是很諒解我,他們總是鼓勵我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也經常帶我出去玩,感受外面的世界。但在他們的看法中,我雖然可以出去玩,但是學習成績不能落下。

傅雷夫婦和傅聰之間生活和成長的問題的對話,不僅僅講到了愛情和休息,還講到了理財,不要做經紀人的搖錢樹等等,都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照顧。

在藝術方面傅雷常常給傅聰灌輸藝術方面的知識,也告訴他一些彈琴的技巧,還與他一起討論知名的鋼琴家和一些前輩。都體現出了父親對孩子藝術的培養和重視。

當年我在學琴的時候,我的父母也常學習老師教我時説的話,並把老師教的東西一遍一遍的給我講,告訴我怎麼彈琴,他們不僅僅每天督促我彈琴,還不厭其煩的告訴我要慢慢彈,不要着急,如果着急反而會出錯,影響效果。在他們的督促和老師的精心教導下,我的鋼琴技巧在一天天的成長,逐漸能談出高難度的曲子。每次一個音符都不錯的彈完一首高難度的曲子,我就會覺得很開心,因為那是我、父母和老師一起努力的結果。直到現在我都很享受這種感受。

家書的內容也不僅僅是這幾個方面,來信中無時無刻不體現出了傅雷對於收到來信的喜悦。他寫到“這麼長久沒有接到你信,怕你太用功,疲勞過度,不知身體好了嗎?”“能夠起牀了,就想到給你寫信。”“你來的信我們總要反覆看三四遍。”……字裏行間流露出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想念。在回信中,父母一度稱彌拉為“親愛的彌拉”,甚至“最親愛的彌拉”,也表現了他們的友善、愛孩子、親近孩子。和孩子書信往來沒有擺架子。

我的外婆經常會給我打來電話,我也時常會給她打電話。她每次接到我的電話,總是非常的開心。雖然他沒有表現出自己內心的喜悦,但是我感受得到,每次我跟她説話的時候總是能感覺到她在電話那頭笑。

親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即使分隔千里,這種親情並沒有受到距離的限制,甚至更加強烈。愛,一直存在。傅雷和他的夫人時時刻刻想着孩子,把人生中遇到過的挫折困難都告訴孩子,讓他們少走彎路。這也能體現出父母對孩子們的關心。

《後來的我們》中林見清的父親説:“我只希望你們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日子,過得踏實過得快活,健健康康的。”這想必也是所有父母的心願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閒來無事多讀書”是我一直追求的境界,但我卻很少真正做到。最近看了《傅雷家書》,真的受益匪淺,所以,拿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而傅雷先生寫信的目的也在書中記載的也很清楚:“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本書,不僅僅對於傅聰,對我們也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總體而言,我從這本書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教育孩子,應該先和孩子成為好朋友。

其實,傅聰兒時,傅雷對他的教育是很嚴厲的,甚至可以説是不近人情的,可是他後來改進的教育方式,我認為是父母們都可以借鑑,學習的。現在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懷着當初傅雷先生對傅聰那種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所以就有了各種各樣揠苗助長的措施,對待孩子的心態也扭曲了,這樣只會使孩子們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如果能夠和孩子建立朋友間的友誼,我們這些孩子不但對家長的話更聽得進去,而且我們也更能理解“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緒呢?”這種矛盾的情緒。

第二,要處理好學業與愛情的關係。

現在早戀的現象層出不窮,許多中學生,甚至大學生都錯過了學習的大好機會和時光。所以傅雷先生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勸告少年得志的傅聰道:“就是我一生任何時期,腦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這樣類似的話,傅雷先生不知道在信中重複了多少,強調了多少,可見這對我們青少年是何其重要啊!而且,不早戀,是對自己,對別人負責。試想啊,我們現在還年輕,眼光、嗜好、趣味不知道還要經過多少的變化呢!現在喜歡的,不擔保一輩子都是這個口味,而且,萬一以後遇到更好的,更適合自己的呢?愛情,如果沒有上升為一種“親情”,真的不可能一輩子!説出來的話,就意味着要一步步地去實現,不然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別給太多的承諾,因為你真的不一定做得到。除非你真的想歌裏唱的“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不然,勸告你,還是不要早戀,這也是於人有益,對人負責的事。

第三,成功者,必是能夠忍受孤獨的`人。

忍受孤獨,是一件十分讓人痛苦的事了吧?現在很多人,都玩起了什麼qq農場,qq牧場的,就是為了打發時間的吧?可是“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了所發的感情都是真心實意。你所賞識的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辛稼軒等各大詩人了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樂也,等到你有什麼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可以為你遣興解憂,給你温暖。”所以,為什麼不選擇在孤獨,無聊的時候聽聽音樂,看看書,寫寫信,跑跑步,甚至打電話給朋友嘮嘮嗑,也是很不錯的,起碼還可以聯絡一下朋友間的感情。時間過得很快的,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

第四,養成寫東西的良好習慣,也是讓我們一生受益的。

通訊工具越來越發達了,所以,很少人會寫信。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什麼都解決了,什麼事情都交代清楚了,可是信帶給人的那種感覺,是這些都無法代替的!不然,現在怎麼還常常有人寫情書?傅雷先生也説了:“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在會有系統,日子久了,也就放過去了,甚至於忘了,豈不可惜,就為這個緣故,我常常逼你多寫信,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認識的訓練。我屢次要你生活正規化,學習規範化,不正規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績?如何能鞏固已有的成績?而且作品的瞭解與掌握,就需要長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所以啊,如果你不愛寫東西,起碼在表白的時候,把用短信、電話的方式,改成寫情書吧,因為情書更能把你心中的愛慕之意表達的淋漓盡致!

當然,不能忘了傅老先生的“赤子之心”,這是強調最多的了。

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傅雷家書》真的是很值得我們去看的一本書,如果我的文字能引起您閲讀原著的興趣當然是最好了。因為“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篇文章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穫。本來讀書筆記、讀後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並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後目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所有傅雷家書讀後感600字。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疑問。

傅雷用個人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疑問,全部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意見。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能不能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辦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能不能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辦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瞅出傅雷是一位對個人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個人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讀後感《所有傅雷家書讀後感600字》。是啊,由於寫下的一切文字全部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便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並且是他敢於剖析個人,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便是傅雷個人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便是凡事多從"為啥"的角度思考疑問,從而瞅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瞅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全部很有成便。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説:"人類的命運,操縱在個人的手裏。"我們全部渴望成功,期望做一番大事業,這便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便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給我説您全部邁向成功的辦法和技巧,幫助您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您輝煌的人生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能不能説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便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曉得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能不能通過這本書瞭解個人的父母,父母能不能通過這本書瞭解個人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並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全部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個人的頭髮全部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能不能説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能不能健康的成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於傅聰的音樂事業也非常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懂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一口氣,看完了《傅雷家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傅雷作為一名敬業的翻譯家,工作忙碌,自不必説。可工作就是再忙,也不能擠佔對兒子的愛,更不能動搖他做父親的責任。

1、傅雷對孩子的關愛很細、很柔,一如慈祥的母親。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面對即將奔赴波蘭深造的兒子傅聰,作為父親的他自然千般不捨,“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朵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緒呢?”,分別讓他“胸口抽痛,胃裏難過”。透過信,我們彷彿看到了火車站裏擠滿了人,列車呼嘯而過,一位滿臉滄桑、老淚橫流的父親,邊飛快地奔跑,邊用力揮舞着他那寬大的手掌,口中不住唸叨着:兒子,保重!兒子,保重!

“看照片你並不胖,是太用功,睡眠不足?還是室內拍的照片,對比之下,你顯得消瘦?”因傅聰有大量的演出,傅雷擔心兒子身體吃不消,便諄諄教導兒子要注意營養與休息,“每天的工作與休息時間都要安排妥當,避免一切突擊性的工作……事後又極好筋疲力盡,彷彿人要癱下來似的。”

傅聰戀愛時,傅雷又告誡兒子:婚姻非同小可,一定要冷靜,戀人不可求完美,但要看清她的優點與缺點,哪些缺點不影響人品,哪些缺點可以不斷改正。婚後,傅聰又教誨兒子要學會反省自己,多與愛人交流,以共同進步。

小到日常備用品,傅雷也會在信中時時提醒。儼然慈母!

2、傅雷對孩子的坦率、真誠,一如讓人一輩子都難以忘記的知己。

傅聰意志消沉時,傅雷總能設身處境地為他着想。他説:“孩子,我們是過來人,你的苦悶我們理解。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裏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去哪裏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又向誰訴苦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有誰來安慰你?”爾後真誠告訴孩子,人生有高潮與低谷,是正常現象,要學會勇敢面對,並引導傅聰多想想約翰克里斯朵夫,從中汲取抵抗消沉的營養液,他説“一個人唯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所侵蝕。”就這樣一步步鼓勵傅聰做一個堅強的人!

還和傅聰推心置腹地談論自己對音樂、對藝術的看法。“(1)兩手的線條不夠突出,對比不夠,沒有華彩;(2)沒有貝多芬早期那種清閒、可愛的陽剛之氣”對傅聰每次的演奏,他總是認真聆聽,然後坦誠地與之交流,以便兒子取長補短,更上一層樓!自己在生活中看的戲劇,或者有趣的新聞什麼的,也真誠告訴兒子“林伯伯在北京寫信來,頗有些好現場採訪的新聞,告訴你聽聽”,虔誠地談自己對藝術的看法,爾後,又問兒子“我這意見,不知你覺得怎麼樣?”

孩子取得成績時,不忘送上自己真誠的祝福,“現在你到了這個地步,樣樣自己都能把握得住,我當然不再顧忌,要跟你説:我真高興,真驕傲!中國人氣質,中國人靈魂,在你和我身上一樣強,我也大為高興。”

為孩子着想,和孩子一起真誠地談人生、談理想,祝福孩子,儼然朋友!

3、傅雷對孩子的`教育比較嚴格,一如出高徒之嚴師。

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中,進了屋子,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是褲袋裏。這兩點都不合西洋人的禮貌。圍巾必須和大衣脱在衣帽間裏,不穿大衣時,也要除掉圍巾。手插在上衣袋裏比插在褲袋裏更無禮貌,切忌!切忌!”傅雷很注重生活習慣的培養,日常交往,小到書寫的清潔,詞語的運用,乃至字的橫撇豎捺,都細細指導。

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傅聰在演奏期間,傅雷提醒他要多注意學習方法,如舉一反三,多到自然中去尋找靈感,多到大國博物館去欣賞欣賞名畫、名作什麼的,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堅持寫心得等。“譬如巴赫,你一定要選出幾個典型的作品,代表他健盤樂曲的各個不同面目的。這樣以後對於每一類曲子,可以舉一反三,自動找出的路子就來了。”“你究竟決定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哪些作品作為主要的學習,哪些作為將要與輔助性的”“我勸你千萬不要為了技巧而心煩,主要是常常靜下心來,細細思考,發掘自己的毛病,尋找毛病的根源,然後對症下藥,或者向別的師友討教。”

注重德育的培養。傅雷總是把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説“如今,你每次登台都與國家面子有關;個人的榮辱得失是小,國家的榮辱是大。”他告誡兒子,“對政府的感激,只要用行動表現才能算是真正的感激。”傅雷希望兒子是一個真誠的人,他説“人唯有了真誠,方能拋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唯有真誠,才能丟下自己,去了解自己。”傅雷注重做人培養,“我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有成為某某家之前,先要學會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良好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證,傅雷在信中叮囑:“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

如何做人?如何交往?如何説話?傅雷都做了細緻的指導。儼然嚴師!

同為父母的我,每每閲讀《傅雷家書》,總會情不自禁地被傅雷感動着。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傅聰遠在海外求學,傅雷夫婦不顧工作上的辛苦,身體上的疲憊,依然堅持給孩子寫信。

諄諄教誨,可見其望子成龍之心;深深關懷,可見其眷眷愛子之意。

他們嘔心瀝血的付出,終於得到成功的喜悦。傅聰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大師,傅敏也做了英語特級教師。傅雷夫婦因此成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的家書更是成為教育子女的經典之作。

信中,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傅雷用自己的學識、經驗和教訓教育子女(主要是兒子)如何做人、做事、對待生活及藝術等問題,包含着一個父親對子女無私的愛。在為人坦蕩、稟性剛毅的父親的教育下,傅聰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並最終成為鋼琴大師。

從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深厚的親情。傅雷夫婦平實的語言道出的是一片濃濃親情,讀後讓人感動不已。“你的信我們看得多寶貴,我們雖然分離了,可是心永遠在一起,這是你給我們的唯一的安慰。”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勝過一切。“只有你的一切真能使我們的心開放,想到你我就覺得幸福了,沒什麼抱怨的了。”

兒女是那麼容易讓父母滿足和幸福。“我們做父母的人,為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辛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總儘量的給;希望你也能多告訴我們,你的憂、你的樂,就是我們的,讓我們永遠連接在一起。”

更讓我折服的是,傅雷夫婦對子女的愛不是固執己見的,而是互相尊重的。“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

他們與兒子以朋友的身份相處,並沒有要求兒子必須如何去做,而是以朋友的口吻向兒子提起,讓兒子容易接受。“年紀大的人總是往更遠的前途看,許多事你們一時覺得我看的不對,日子久了,現實卻給你證明我並沒有大錯。”

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學習也是互相的。傅聰學習父親的為人處世,傅雷在與兒子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

父親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如同涓涓溪流,純真質樸,令人動容。母親的愛猶如她聖潔而慈愛的眼淚,清澈無私。

其次,信中親情背後的.教子之道讓我受益匪淺,深得啟發。傅雷在信中告訴兒子,一個年輕人在做人和對待生活問題上尤為重視。

他以自己的生活經歷為例子,教育兒子注重自己的穿衣着裝、姿態舉動和禮儀態度,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教育兒子待人要謙虛,“才氣越高,越要提防”;做事嚴謹,“大小事要對人家有個交待”;遇到困境不氣不餒,獲大獎不驕不躁,“你別把‘比賽’太放在心上,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要熱愛國家和人民,牢記國家的榮辱和人民的安危,“要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同胞的事發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持續不斷地檢查自己”,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生活上,注意勞逸結合,還要正確理財,這些,對今天的莘莘學子也是受益無窮的。

其次,令我較有感觸的是:傅雷夫婦直言不諱地提出對於年輕人戀愛、婚姻與做學問的關係的看法。

他説:“就是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

青年時期,正是情竇初開,對愛情充滿無限嚮往的時候。但傅雷以他個人自身經驗告訴兒子,還有比愛情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學問。“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儘量控制你的感情,把它移到藝術中去。”這些傅雷當初在心中説過的話,讓我深思不已。

另外,對於傅雷夫婦的愛,我還有第三種理解。

傅雷夫婦的愛子之情是深沉的,是長遠的,是偉大的!

天下愛自己兒女的父母比比皆是,愛子之情更是人之常情,為什麼説傅雷夫婦的愛是深沉的呢?因為傅雷的愛已不是普通的父愛了,他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這份愛是深沉的,在傅雷心中,兒子先是一個好的藝術家,其次才是一個好兒子。

傅雷夫婦的愛子之情也是長遠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傅雷對兒女的教育是一輩子都用不完的,“無論如何要剋制,以前途為重,以健康為重”。大多數父母都能做到為孩子的未來考慮,但真正合乎孩子口味並且走向成功的是少之又少。

或者,一味的追求孩子的美好未來而忽略了孩子對親情的渴望。傅雷夫婦用正確的教導思想、淵博的知識和親身經歷,既幫助了兒女的成人成才,又讓子女感受到深切的父母之愛。可謂是用心良苦。

傅雷夫婦的愛更是偉大的,“我對你的希望和前途是樂觀的。就是有這麼一點母子之情割捨不得”。

但為了兒子的希望和前途,他們情願割捨這份情意。傅聰不止是他們的兒子,還是祖國人民的兒子。“你得抓住時間,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起同胞”。

他們希望兒子能夠為了祖國人民更加努力,而不僅是為了他們。正所謂大愛無疆,傅雷夫婦的愛子之情已上升到愛祖國愛人民的層次,這是一般父母所不及的。

閲完此書,深有感觸......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強烈感受,便是“愛”之一字。父母是怎樣愛着我們的,夫妻之間應當怎麼相處為宜,究竟怎樣愛對方,怎樣愛你自己,怎樣跟外人相處,在寄予其子傅聰的書信中,傅雷先生髮於肺腑,吐盡心血,娓娓道來,仿如潺潺流水,漫過我的心田。

傅雷先生當初與朱梅馥女士結婚,或許是是因為門當户對,或許是因為青梅竹馬,或許是知根知底,總之不是因為愛情,所以婚後幾年,傅雷由於年輕的心太過飛揚,做了不少荒唐之事,不僅傷害了夫人的情感,也沒有盡到多少照顧孩子的責任——最初,他不是一個好丈夫,也不是一個好父親。

傅雷先生最初不是好丈夫、好父親,但是到了他寫《傅雷家書》這些信件時,他跟夫人關係和睦,相敬如賓,對傅聰滿懷愧疚,關懷備至,這時的他,傳達出的那種“愛”之力量,震撼人心,不能不讓人為之感動。

我讀到一些傅雷先生“囉裏囉嗦”,彷彿和尚唸經一般的追問,“看照片,你並不胖,是否太用功,睡眠不足?還是室內拍的照片,光暗對比之下顯得瘦?又是誰拍的?在什麼地方拍的,怎麼室內有兩架琴?有些背後有競賽會的廣告,是怎麼回事呢?通常總該在照片反面寫印日期、地方,以他他日查看。”——這般密不透風的關愛,一般人能受得了?如是我,簡直要瘋了。

然而在每月一兩封充滿音樂和藝術相關知識點的.囉嗦語言中,卻又能夠讀出一位老父親的竭盡心力,使人愣怔良久,長歎一聲。在閲讀過程中,我常常想起我的父親母親,雖然他們與傅雷先生文化程度相差巨大,其關愛子女、為子女擔憂之心卻無差別,都是一般唯恐受傷害,都是一般小心翼翼,都是一般愛子更勝愛自己——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母是怎樣愛你的,父母究竟有多麼愛你,讀一讀《傅雷家書》,當有一番體會,進而能夠對父母少一分不耐煩,少一分對抗,多一份理解,多一些主動溝通的意願,我想這也是這本書被選為國中必讀課外書的最大原因。

傅聰出國留學學習,受到極多國家支持,可以説是國家財力和國家關係培養了他。但他學成之後,懼怕國家當時的政治混亂,不顧父母的殷切呼喚和安危,沒有選擇歸國,而是輾轉跑到英國發展,其愛國之熱忱與盡孝之義誠,跟同時代的那些大師相去甚遠,讓人佩服不起來。而傅聰三段婚姻皆為不幸,也讓人懷疑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值得借鑑。

我覺得我們不要直接去學習傅雷先生教育傅聰的手段,本就不可學,傅雷先生自己字裏行間都在檢討呢,而是應該去體會傅雷先生表現出來的價值觀與為人處事之道。

在自我批判精神和自我意識方面,其表達了幾個觀點。一是時時警惕,天下事有利必有弊,有長必有短,面對新感受,當以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仔細分析;二是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寫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什麼,對自己也印象深刻;三是對於過去的事和人生起落,要明白“人一輩子都在高潮與低潮中浮沉“,應當在高潮中不至於過分緊張,在低潮中不過分頹廢,正視現實與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並做將來的借鑑。

在工作與休息上,傅雷先生提倡經常體會藝術,每月要郊遊幾次,接近大自然,認為這是調節身心、保持敏鋭、保證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你離開琴,沉浸到大自然中去,多沉思默想,反而對你的音樂理解和感受好處多。人需要不時跳出自我的牢籠,才能有新的感覺、新的看法,也可有更正確的自我批評。”“多和大自然與造型藝術接觸,無形中能使人恬靜、曠達,維持精神與心理的健康。”

在教育目的方面,傅雷先生認為“人的偉大在於幫助別人,受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和積聚更大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絕對不是盲目的自我擴張”。

在經濟上,傅雷先生強調:“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想要保持藝術的尊嚴、人格的獨立,控制物質更是最迫切、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唯有經濟有確實保障,才能維持人格的獨立。凡不長於理財的人,少有不吃銀錢之苦的。肖邦跟經理人談起利益,也是寸步不讓的。

在婚姻上,傅雷先生寫到:“成功的婚姻不僅對當事人是莫大的幸福,而且温暖的光芒和無窮的詩意一直照射到、滲入透雙方的家庭。”他強調雙方應當互相理解,共同修煉。“共同的理想、感情,需要長期不斷地灌溉栽培,不是光靠興奮時説幾句空話所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經地説大道理,遠不如日常生活中瑣瑣碎碎的一言半語來得有效。”只有平靜、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

最後,借用傅雷先生的一段話送給青年人:“這是你一生中的黃金時代,希望你好好享受、體驗,給你一輩子做個最精彩的回憶的底子。眼看自己一天天地長大成熟、進步,瞭解的東西一天天地加多,精神領域一天天開闊,胸襟一天天的寬大,感情一天天的豐滿深刻:這不是人生最美滿的幸福是什麼!這不是最雋永最迷人的詩歌是什麼!孩子,你好福氣!”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們,他們時刻關懷着我們,在身邊教導着我們。同樣是父母,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着我們,打動着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温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媽媽在我讀四年級時就為我買了這本書,便沒有去好好品味。這當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讓人怎樣兼顧事務與學業。有了它,我便確定了路該如何取走,事該如何處理,人要怎樣去做。

《傅雷家書》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兒子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温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兒子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該書由於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書中我也讀懂了自己面對以後的生活不是手忙腳亂地去過。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讓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條不紊,不去因為瑣事而放寬自己的事業要求。不因為自己要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而影響了自己分內的學習任務。做好自己,老師的作業認真完成,同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父母多溝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讓他們理解你,懂你。

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説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