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後感精選15篇

來源:文書谷 1.62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蘭河傳》讀後感精選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自從學了《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後,我便開始對作者蕭紅的童年產生了無限的遐想與好奇。這個寒假我仔細地品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

整本書分為七大章和尾聲。七大章主要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那裏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社會……在那裏的人讓我感覺可悲,他們愚昧無知,使一場場悲劇發生。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

在作家蕭紅的筆下,他的爸爸對他很冷淡而媽媽對他很兇,祖母更是對她不好,她的童年裏最快樂的時光是與花園祖父在一起,因為在這花園裏,她很自由,想幹嘛就幹嘛,院子就像是她的一樣,而祖父很慈祥,永遠不會不耐煩,因此在我眼裏,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

相比之下,而那團圓媳婦的命運就沒有蕭紅那麼好了,她十二歲就送到在呼蘭河這座城市裏名聲很好的老胡家當童養媳,可誰知,這才十二歲的小姑娘,剛一送過來,天天拉車,晚上還得遭受婆婆的嚴刑打罵,不知身上有多少傷痕,最終年紀輕輕便去世了,而原本人丁興旺的老胡家從此慘遭滅門。

《呼蘭河傳》從多個方面給我們描述了作者蕭紅童年時代的人間冷暖。讀完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之中。這本書讓我們瞭解了過去,瞭解歷史,建議大家有時間也讀一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2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裏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花園裏面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這自由自在的語言讓人感覺她生長在一個温馨的家庭,可她的遭遇卻十分不幸。她是個女孩,在上世紀時,重男輕女還很嚴重,父親的毆打,母親的冷言冷語,祖母甚至拿針扎她的手,沉重的生活壓地她喘不過氣,而祖父卻給她晦暗的生活照進了一絲光亮,祖父讓蕭紅的生活感受到了光明,温暖。這是她後來創作靈感的源泉。

前四章蕭紅寫了自家園子裏的故事,後三章寫了三個人物,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她把人物形象描寫的栩栩如生。小團圓媳婦是個童養媳,她受盡了苦難,在婆婆家被婆婆用烙鐵烙、用針扎,有時還不停地打她,有時被折磨暈了就被水潑醒繼續折磨,這一切正因為婆婆要給她一個下馬威,最後她因為人們的迷信被活活燙死,那時,她才十三歲。但是周圍的人只是看熱鬧,直到她被燙死後就把她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談。在路邊有一個大水塘,時常有孩子掉進去淹死,卻無人施救,而且有人死後他們在茶餘飯後時討論葬禮時吃什麼下酒菜,他們冷漠、麻木不仁、在別人的.不幸中尋找快感、他們毫無同情和温暖、他們生活困苦,看到人死後的扎彩,又感歎起了人死後有多麼風光。

現在雖然重男輕女、封建迷信的事件少了很多,但冷漠依舊;屢見不鮮:老人摔倒了沒有人扶,路邊有人乞討卻沒有人在意,那些遭受了校園暴力的人卻被人辱罵……

朋友啊,請對這個世界多一點的關愛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感受深刻,令我難忘。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民國時期著名作家蕭紅。本書寫了作者對自己幼年的生活以及生活的地方進行回憶。《呼蘭河傳》共七章,並不連續,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一、二章為第一部分,主要講了小城的風光。第三、四章為第二部分,主要講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以及自己的家。五、六、七章為第三部分主要講了小城的三個故事。讀過之後,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城裏的人雖然善良,但非常無知、迷信,整天過着死水般的生活,小城裏一代又一代人,能挺的就在風霜雨雪中硬挺下去,挺不住的就默默的離開了世界。雖然那時的生活如此殘酷,但作者對自己的童年還是難以忘卻。

其中令我最感動的,是最後一章馮歪嘴子的故事。馮歪嘴子住在作者家裏多出的一間屋子裏,靠做黏糕來維持生活。沒過多久,馮歪嘴子有了孩子,當第二個孩子出生時,孩子的媽媽卻產後去世了。人們都以為馮歪嘴子完蛋了,而他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雖然落淚過,但決沒有放棄過,奇蹟般的活了下來。

這個奇蹟有三個因素。一個因素是馮歪嘴子的決心,他的.決心非常強烈,在別人一個勁兒瞎説之時,他心裏很堅決:我一定要把我的孩子照顧好!一個因素是愛,只有馮歪嘴子這個父親對兩個孩子深深的愛,才會使他產生強大的決心。還有一個是馮歪嘴子的樂觀,別人再怎麼瞎説他,可他還是和別人笑眯眯的;他的孩子七八個月了,只會拍拍手,可他見了還高興的笑起來。正因他做到了,他成功了,他成功養活了兩個孩子,他成功創造了一個奇蹟!

《呼蘭河傳》讀完了,可我的心卻久久還未平靜,那些人、那些事還在我心中迴盪,有感動、有傷心、有温暖、有幸福……

《呼蘭河傳》讀後感4

這本事蕭紅的童年回憶錄。語言很有樸實,充滿韻律,詳盡的講述了她的童年生活。蕭紅和爺爺在一起的日子十分快樂有趣,不知道為什麼很少提起她的父母,這段是唯一讓我感到幸福的文字。其他文字整體充滿了無奈蕭條,那時中國農村的人們努力的生存下去,卻僅僅是生存,活着就活着,死了也就死了。村子裏面的人愚昧,無知。我恨他們的愚昧,無知,卻又只能無可奈何的歎息。鄰居家的童養媳,可愛的小女孩子被一家人活活折騰死;對生活充滿希望的'磨官,妻子難產死了,艱難的拉扯着兩個小孩。一直住在危房不搬家的拉車人,經常偷摸拐騙的廚子。只有生存沒有生活的村民,耐苦耐勞的村民,八卦愚昧的村民,矛盾的村民,使我印象深刻。雖然文筆很好,但是不想再看一遍。

好句摘抄

1、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沒有什麼關係,眼花了,就不看,耳聾了,就不聽,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動了,就癱着。這有什麼辦法,誰老誰活該。

2、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的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着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的一聲不響的就拉着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

3、至於那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着。

4、月光在河水上邊並不像是在海水上邊閃着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裏去了。

5、可見温順也不是怎麼優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結果。甚或是招大的原由。

《呼蘭河傳》讀後感5

著名女作家蕭紅所寫的《呼蘭河傳》我已經看過很多次,每一次閲讀都讓我品嚐到二十世紀初期的苦味,書中所展露的各幅畫面,又讓我想起羅。勃朗寧説過的那句話——無知不是無辜,而是有罪。

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路上坑坑窪窪。二十世紀初期,人們似乎都很愚昧:路上有一個大坑,可是人們從沒想過去填平它,而是種樹、拆牆。在他們眼裏,要聽天由命,絕不隨意改變命運;人們生病了,他們也從不想辦法解決,不求醫不治病,而是跳大神、捉“妖”,這是多麼愚蠢的舉動啊!

“祖父總是以那一種方式抓掉孩子們的帽子,而每一次孩子和祖母總會笑得不得了,好像那戲還是第一次演的一樣。”書中的“祖父”似乎從來都很孤獨,“幸虧我三歲了,不然祖父該多寂寞。”“祖父”作為一家之主,書中的馮歪嘴子對他只有下等人對上等人的尊敬,老廚子對他只有吹捧,而二伯對他也只是敬畏,但他始終無法抹去人們之間隱形但隔閡,因此他只能寂寞着。看啊,這個時代是多麼無情又冷漠。

在當時的社會,人們實在令人同情,“我”家隔壁的'鄰居常常跳大神,那是因為小團圓媳婦生病了,既然生病,應該求醫治病才對,可當時的封建社會,卻要求神信鬼,幹抽貼的傻事兒來,真是愚蠢、可笑。與其説小説中的小團圓媳婦是病死的,還不如説她是被庸醫、封建迷信和所謂的“雲遊真人”給折磨死的!

《呼蘭河傳》諷刺了人們的無知、迷信,在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的善良似乎對許多事都無能為力。小説的開頭語調輕鬆,可越往下讀就越發感覺悲涼。尾聲中,作者説祖父去世了,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一片淒涼。這不僅是對親人離開的歎息,也是為了時代而悲傷。

《呼蘭河傳》是一首淒涼對歌,一段悲涼的詩,實在值得回味。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呼蘭河傳》是蕭紅所著的一本長篇小説,小説中具有詩化的語言。我們可以説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更是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中的人是寂寞的,生活是單調的。一些文章的開頭,往往提到“荒涼”二字——“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我家是荒涼的”。的.確,一個小女孩的生活十分單調。有人説:“如果童年是一杯茶,那它定是一杯回味無窮的上等白茶;如果童年是一幅畫,那它定是一幅美妙絕倫的風景畫;如果童年是一朵花,那它定是一朵美麗而驕豔的玫瑰。童年是每個人心中最美的部分。”

不錯,童年令人難忘,即使想忘記,卻又捨不得。蕭紅的童年卻有些與眾不同,在她天真爛漫的背後,隱隱地透露着一種寂寞。祖父是她童年唯一的玩伴。她的母親在她八歲時去世;父親對她十分冷淡;祖母對她毒惡;只有祖父,對她無限喜愛。因此,作者描寫童年一部分中,第一句話便是“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住着我的祖父。”

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時,十分快樂。比如祖父發現作者鏟的地留了一片狗尾草,祖父便問,作者則説是穀子,還拿來一個真的穀子,祖父被逗笑了。

作者卻只有兩個地方玩,園子和儲藏室。園子裏每年該種什麼,就種什麼,儲藏室裏翻來覆去也只有那麼幾樣。有時,祖父有事,也就沒人陪作者一起玩了。

然而作者認為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園裏植物是自由的,動物是自由的,自己也是自由的。我喜歡《呼蘭河傳》,寂寞是它的基調,然而《呼蘭河傳》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並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語言藝術美!

《呼蘭河傳》讀後感7

暑假期間,我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一開始,我只是粗略的讀了一遍,感覺跟我們此刻的生活環境,簡直是天壤之別,令我難以想象。慢慢的,我被她的故事吸引着,感動着,憤慨着,我又回過頭來仔細的品讀起來。

呼蘭河讓我感到温暖而冷淡:比如這個街中大坑,車伕和馬陷了進去,有一種穿長袍短褂的,在那裏喝彩,幫忙車伕的人,全是平民百姓。生活是需要温暖的,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互幫互助的,這樣,才會讓生活更完美;而我與老祖父這篇文章,講述着祖孫深情,僅有祖父喜歡“我”,祖母不喜歡“我”還用刺扎“我”的手。“我”在祖父的關愛下,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為“我”的童年留下了完美的`回憶。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十二歲的她花一般的年紀,原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卻成了胡家的童養媳,在照“規矩”被婆婆“調教”之後,日漸病倒。他們無視她為什麼會病倒?是什麼致使她成為了一個“黃瘦的病人”?此時最愚蠢的是病倒了不選擇去看醫生,而選擇了“跳大神”。

當眾強行脱光了小團圓媳婦的衣服,推到大缸裏用熱水,是滾燙的熱水,往她的頭上澆,到最終,頭髮都燙掉了,還説她是妖怪。含苞待放的花朵就這樣凋零了。我們想想看,別説是生病的人,就算是健康的人受這種折磨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呢?更讓我氣憤的是,她死後,她的家人並沒有所以而難過,還覺得花了那麼多的錢,虧本了。想想我們同她一樣的年紀,享受着父母百般寵愛,無憂無慮如小公主般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

《呼蘭河傳》讀完了,這個暑假中,聽着蕭紅講述着呼蘭河的故事,儘管憂鬱,但依然美麗動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8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的自傳,講了許許多多她兒時的趣事。

蕭紅在她祖父的園子裏面那叫一個快活。看見一個黃瓜熟了,抓起來就啃,這時又看見了蝴蝶,丟下黃瓜抓蝴蝶去了。要睡覺便睡覺,要玩便玩,好不快活。還有一個儲藏室,兩件黑呼呼的房間,裏面有無數個蜘蛛網和不計其數的老鼠,可那裏卻成了蕭紅的天地,她在裏面翻找出許多“寶貝”,她用小刀和墨汁在牆上刻着,畫着,也沒人教導她。她還幹了許多傻事:有一次她們家一隻鴨子落井了,祖父便把它用黃泥裹起來烤着吃了,蕭紅十分愛吃。有很長時間鴨子不落井了,她便把鴨子趕到井裏,這時祖父説,不用,直接考了就行了,但蕭紅不幹,説落井的鴨子好吃,

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就像粥一樣,下雨了這泥坑就變成了河,大坑裏淹死過許多的人,豬,狗,貓,馬......這個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沒有人説要把這個坑填平。

在那個年代,不管多麼善良,心裏也有一些舊思想,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越來越沉重,在結尾的時候,蕭紅寫到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真正的主人也不見了,這讓我讀了,覺得更加難過。

讀完了《呼蘭河傳》,我覺得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眼前的東西,快樂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在這個暑假,我閲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是蕭紅走到人生盡頭時創作的長篇小説。當時,蕭紅雖然還不到30歲,可是身體十分虛弱,戰爭的摧殘和感情的衝擊令她長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種疾病。與此同時,她的文學水平、創作觀念和技巧已經達到了頂峯。全書共分為七個章節,裏面的內容無關現在,也不關未來,只是蕭紅對自己童年時代的一個回憶。她既沒有美化它,也沒有醜化它,而是以一個現代主義作家的態度描繪了一個長長的舊夢。呼蘭河小城裏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醜惡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寫,使我領略到了呼蘭河小城的風土人情。

呼蘭河裏還有很多有趣和令人發笑的故事。特別是呼蘭河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發生的事情:娘娘廟大會那一天,女子和婦女參加的最多。如果是還沒有生小孩的婦女去的話,只要在子孫娘娘的雕像背後釘一個鈕釦,給她在腳上綁一條帶子,耳朵上掛一隻耳環,給她戴一副眼鏡,把她旁邊的'泥娃娃給偷着抱走一個。據説這樣做,來年都會生兒子的。還有賣帶子的也特別多,婦人們都爭着去買,她們相信,買了帶子,就會把兒子給帶來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兒,也誤買了這東西,那就會變成大家的笑料。

這本書雖然內容零零碎碎,不像是一本小説,但它記錄着蕭紅她童年往事的真實寫照,只是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她受到了日本人的限制,她是多麼想回到童年啊!這樣的一本真實的書籍,怎能不讓人為之動容呢?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暑假裏,我看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我禁不住被蕭紅的寫作手法所觸動,文章描寫細緻,而且還大量運用了比喻等各種修辭手法,彷彿讓我身臨其境。

我認為整本書可分成三大部分,稍微寫一寫的是呼蘭河的大泥坑子,我覺得這個大泥坑子,雖然是一個在呼蘭河裏最會鬧事情的大坑,但是卻就是因為只個大坑,給呼蘭河這個小村莊添加了許多熱鬧的成份,當馬掉進坑時,就會有許多人以飛快的速度擁過來,一部分是熱心的人,捲起袖子,打算下去大幹一場,把馬給救上來,當然另一部分就是那些衣帽整潔的“貴族”啦,在一旁袖手旁觀,但是經過人們的一番努力,最終這匹馬還是被救上來了。

還有就是講的是呼蘭河這個小村莊一天的流程和風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文章中講到的跳神,那些所謂的跳神很像一些巫師,裝神弄鬼,把一些不大的事情搞得沸沸揚揚,弄得整個村子的人都知道,但是文章中這些跳神唱的歌還既連貫又押韻呢,實在是太有趣了,簡直就好像是一首首小詩。

其中寫得最詳細的就要數作者蕭紅和祖父以及村裏發生的`一些事情,我覺得蕭紅的祖父真好呀,不但和自己的孫女一起幹活,一起談事,還會教自己孫女一些東西,其中我記憶最深的就是祖父和蕭紅一起唸詩了,唸詩時蕭紅的調皮可愛令我哈哈大笑,祖父的耐心教導,又令我驚歎不已。

假如你還想知道呼蘭河這個小村莊裏更多事情,那你就趕緊去看看《呼蘭河傳》這本書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這個暑假裏,我讀了中國著名女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説《呼蘭河傳》。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作者童年的時候身邊人的善良與愚蠢……

看了書的第一篇,我親眼看到了呼蘭河城。冬天嚴寒把大地凍裂了,東二道街的大泥坑子會淹死雞、鴨、豬、馬車……這裏有着各種人:有東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醫生,有被當地愚昧和無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團圓媳婦,有衚衕裏賣麻花、粉房裏掛粉條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有勤懇老實的'馮歪嘴子,有潔癖的祖母,更有古靈精怪的“我”跟着祖父學唐詩、學下地。

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幽默充滿童趣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留在了我的腦海裏,情不自禁地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相比。童年在作者的筆下是快樂的,同時也是寂寞的。在作者看來,這些故事並不美妙。可在我看來,讀了《呼蘭河傳》,更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樂與幸運,從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呼蘭河傳》給我看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一位女孩子每天的生活多麼簡單啊!天天種着小黃瓜、大倭瓜,天天有蝴蝶、螞蚱、蜻蜓的後花園,堆滿了古老破舊的東西,黑暗的後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又有童真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小夥伴;清早在牀上念這老祖父教你的唐詩,白天纏着老祖父講那些已經講了許多次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鄰右舍的古板生活,如果這樣平淡的生活中有什麼突然的事情,那也就是老胡家的團圓小媳婦病了,老胡家又在跳神了,小團圓媳婦死了;那也就是磨倌馮歪嘴子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而後來,老婆又忽然死了,剩下剛出世的第二個孩子。

作者的童年真是既有趣又有些悲哀啊!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你知道蕭紅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嗎?如果你讀過《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相信你一定會知道。

蕭紅是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也正是這本書的作者。她出生於黑龍江省,1933年發佈第一部作品《棄兒》,代表作有:《生死場》、《呼蘭河傳》、《馬伯樂》

《呼蘭河傳》寫的是一個名為呼蘭河的地方,在那裏,我看到了嘲笑、冷酷、無情、迷信、虛假的人。

最大的悲劇就要數小團圓媳婦,年僅12歲的她被賣到了胡家當童養媳,單單因為她不害羞,婆婆就要來給她下馬威,用嘴罵,用手掐,用鞭子抽接着團圓媳婦就被婆婆給虐待病了,更糟糕的是,婆婆為了治好病,聽了那些愚昧的人話,竟然讓團圓媳婦當眾洗澡,洗澡水更是燙的讓人無法想象,圍觀的.人到處都是,可是就沒人一個人上前阻攔,最後小團圓媳婦被無辜的折磨死了。兇手是那些迷信的人們,他們用自己的善意害死了團圓媳婦,每個人都是要她命的劊子手。不過現在的社會基本不會有這種行為了,人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來獲得幸福。

到了第七章,主角是一個窮苦的男人,叫馮歪嘴子。他有一個媳婦,兩個兒子。因為生二兒子,他的媳婦死了。作者沒有告訴我們他的結局如何。這給我們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可能結局十分悲慘,可能結局十分美好,也有可能結局平淡無奇。總之只要想象,他的故事就有一百個,一千個,無限個可能。

《呼蘭河傳》這本書沒有華麗的點綴,沒有美麗的裝飾,它靠着與眾不同的平凡,深入讀者的心坎。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這個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因為我覺得無聊的假期需要書本來充實!儘管作業很多,但就像魯迅説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一樣,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我只要一有時間,就會讀《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是張愛玲並稱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後來又改名為張廼瑩,1911年的端午節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的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42年病逝。她的代表作有《呼蘭河傳》《生死場》《馬伯樂》《小城三月》《三個無聊的人》等。

《呼蘭河傳》中的某一章節《祖父和我》。我對這一章節也特別感興趣。在蕭紅家的後花園裏,種滿了許多她與祖父的美好回憶。祖父和她似乎成了好朋友,在一起打打鬧鬧。這個畫面讓我感到十分温馨!讓我感受到作者兒時時光是因為祖父的陪伴而快樂有趣的!她在菜園裏幫祖父割草,結果把韭菜給割了;幫祖父澆水,結果把水往天上撒,還説:“下雨了,下雨了!”多麼可愛的小蕭紅啊!

在我的`鄉下,祖父母也有一塊小的田。每次我去鄉下,爺爺奶奶總在地裏忙活。我也總是屁顛屁顛地跑到地裏去玩。那塊地彷彿是我的好朋友一樣,給我的童年添上了一抹陽光與色彩!

《呼蘭河傳》裏有很多令人發笑的故事,我看得也是津津樂道。蕭紅還介紹了當地的有趣好玩的故事!讀完了這本書,還有一絲清甜留在我的嘴邊!讓我回味無窮!

《呼蘭河傳》讓我感受到一段真正的童年時光,因為有她的祖父的陪伴,她的童年才這樣的多姿多彩!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開學初,我利用學生課餘活動時間閲讀了關於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它的內容進行豐富,引人入勝。令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幾個小故事。

當時豆腐是一種奢侈品,如果你能在晚餐時吃一塊豆腐,它是非常美麗的。 一些買不起豆腐的窮人,他們孩子的夢想是開一家豆腐店,甚至一個寧願破產也不願買豆腐的人。 這表達了窮人的困境,他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節儉,連一塊豆腐都買不起。

在舊社會的婦女的生活,可以説是非常可悲的`。在寺廟,其中老爺廟人都很虔誠,但在娘娘廟,不尊重娘娘,為了人們討論她唯一的孩子,討論太陽只有一點點的祈禱和禮拜。這也反映了女人是多麼的不值一提。

書中還談到了寫一個小團圓妻子的故事。她本來是好的,但被折磨,毆打罵,虐待,她的心臟其實很委屈。她想回家,她説這是鬼驅魔的身體,而不是什麼偏方,最終被推到了熱水“洗澡”,或精神已經被折磨致死。筆者小女兒團圓的事情,以反映女人的不幸的命運在黑暗,落後,愚昧的社會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很深。這三個小故事發展只是通過書中的一個小縮影,但表達了這位女作者認為對於中國舊社會的愚昧、落後、黑暗的不滿和憤怒。蕭紅是當時經濟社會中難的一見的女性精英,但很多企業女性工作生活方式非常艱難。新舊對比,社會不斷進步了,生活環境條件可以大大提高改善,女孩子們也不受歧視了。我們要珍惜這個美好未來生活,女孩子們要自強,讓自己學習變得更強大。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後,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書中的兩種感情:一種是憂傷,一種是歡樂。

憂傷,大概是因為那個時候國家動亂,作者蕭紅被迫背井離鄉,只能在飄渺的回憶中感受家鄉。憂傷,作者的回憶裏並不是美好的。

比如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十二歲的她,嫁入胡家,本可以成為作者很好的玩伴,卻因為她的大方,而被胡家嫌棄,之後被她的婆婆百般地虐待,最終一病不起,離開了人世。而引發這一悲劇的,不僅僅是胡家自己,還有那些看似熱心,實則抱着事不關己的態度的圍觀者。小團圓媳婦的悲慘經歷在圍觀者的眼中,只是一種獲得樂趣、打發時間的鬧劇。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小團圓媳婦不幸離開人世。

還有作者和祖母之間的感情,作者從小就不喜歡祖母,因為小時候她用手指弄破了窗上的紙片,而祖母卻心狠手辣地將作者的手指用細針扎。這件事在作者長大後也還記憶猶新。

隨着童年的種種憂傷,唯有祖父帶來的包容和歡樂,能與之抗衡。

正因為如此,每當作者回憶起祖父時,色彩一下子就亮了起來,好像太陽從沉沉的烏雲中露出了半邊臉,整個世界明亮了起來,也變得温暖了。小孫女給祖父戴玫瑰花,祖父教小孫女唸詩,給她烤鴨子吃……這些情節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動,也喚起了我對我的祖父母的思念。

人生就像一艘小船,需要愛去推動它。如果這個世界充滿愛,那這個世界將是永遠和平自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