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師》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8.02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是教師》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是教師》讀後感

《我是教師》讀後感1

拿到這本書時,就立馬被書名震驚了,覺得李炳亭先生的看法似乎有點太過於偏激!翻開書第一頁看到了李老師“隻言片語”的文字時,立馬就被折服,這些凝聚着李老師多年從教智慧的文字,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久久不能平靜。全書共分“我的教育主張”、“教育即解放”、“教師即開發”、“學校即成長”四部分。作者在對傳統課堂進行了辛辣的批判,提倡迴歸教育“本源”,創造性地建構了“高效課堂”的思想體系。

全書有破有立,理念與方法兼具,觀點切中時弊,語言辛辣老道而不失風趣。我喜歡書,喜歡書的味道。剛開始並不認為這本書會給我帶來什麼收穫,但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喜不自禁,愛不釋手!內容酣暢淋漓,大快我心!這本書對傳統教育有着批判性的認識,教會我看清教育現狀,教會我思考,教會我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教會我要堅持教育理想,教會我在“烏煙瘴氣”的混沌中敢於挺直腰板,教會我敢於堅持自己……李老師不僅讓我看清了現狀,還在啟發我怎麼做!

李老師在追根溯源,在找問題,在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記得書中第一段是這樣寫的:“當愛被一種成人化的公利私慾所佔領時,愛就明目張膽地轉化成為另一種光天化日之下的施暴。正確地愛,可能比任何教育智慧更有功德。遺憾地是,我們至今仍有那麼多的‘胡作非為’,都在‘冒用’着愛的名義。”

隨着閲讀地不斷深入,我才發現李先生的用心良苦。其實,李先生並沒有否定傳統課堂,而是基於傳統課堂的一種最深刻、最沉重的反思。正如他所説:“前輩們皓首窮經,所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真理:任何模式所呈現出來的創新和突破,都遵循和恪守着教育的‘真經’。”李炳亭先生把傳統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剖析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給了我一個重新認識課堂的'平台,讓我認識到傳統的課堂的確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現在到了每一個第一線教師革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的時候了,也到了傳統的教師重新定位自己的時候。讓我認識到了“教師即開發”,要作好自己的職業定位,開發自己的最大能量,真正發揮“學生為主體”,讓教室成為學生成長的空間;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讓教室成為職業成功與幸福的場所。“學生即創造”,只有教師的真正開發,才能保證學生的真正創造,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探究者、體驗者、合作者、表演者”,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真正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創造中自覺體驗到人生的快樂和學習的幸福。”另外,在觀念上,我們還要樹立“教育即解放”,解放學生的手,讓他自己去嘗試、探索;解放他的眼睛,讓他自己去觀察;解放他的嘴,讓他自己去探討、表達;解放他的腦,讓他自己去思考、總結。

《我是教師》讀後感2

中秋小長假,本人有幸認真拜讀了葉聖陶老先生所寫的《如果我當教師》!

本文寫於1941年,時隔七十多年,今天讀來仍是振聾發聵、引人思考。葉先生此文從“我如果當國小老師”“我如果當中學老師”“我如果當大學老師”三個方面對如何當老師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從中我們不難領悟葉先生“為人生”的教育本質觀,也就是“學校教育應當使受教育者一輩子受用”。

雖然沒有提及幼兒園老師該怎麼做,但我想“如何做老師”都是相通的。作為終生教育的基礎階段“學前教育”,恰恰是最需要以“為人生”的教育觀來指導我們的教育的。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從自身角度認真閲讀《如果我當教師》,並思考其帶給我的啟示:

一、愛的教育

幼兒園裏有很多我們所謂的“頑皮”的小孩子,有的時候我們在不知覺中或是言語或是眼神,給了孩子無形的壓力和傷害。

讀了葉老的《如果我當教師》,讓我感受頗深。葉老認為應該真心認學生作朋友。是的,真正的朋友是無話不説,肆無忌憚的。記得在幼兒師範讀書時我的老師曾對我們説過這樣一句話:“站着給孩子上課和蹲下來給孩子上課效果是不一樣的。”其實這句話就是在説拉近和孩子的距離,你的課堂會更精彩。所以,老師和學生之間只有建立了朋友關係,才能更好的溝通和交流。放下架子,蹲下身來,真正做到民主和尊重,為與學生成為真正的朋友而努力!對於特殊的孩子,切記不能衝動,找出原因對症下藥,用心去和他們交流。在孩子們的眼裏,老師就是愛的化身,孩子們需要愛的陽光普照,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

二、習慣養成

好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響,因此,平時我們要注重學生各方面習慣的培養,從點滴小事做起。葉老曾斷言:“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由此可知,葉老是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作教學的終極目標來看待的。“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象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要有歷練的過程。“聽取人家的話,評判人家的話,用不多不少的話表白自己的意見,用平心靜氣的態度比堪自己的與人家的意見,這些都要歷練的。”習慣歸根到底是一種行為傾向,它可通過長期的訓練而形成之。葉老在談及習慣的.養成時,曾説:“説到習慣,就決不是聽聽訓話可以了事的事。第一,必須實踐,第二,必須持之以恆,不能實踐了一回兩回就丟掉。”

這與我們幼兒園現在推行的“行為習慣養成”活動恰好符合。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下去,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對孩子們以後的發展也會產生深遠影響。還要特別注意養成孩子語言的好習慣,也就是思想的好習慣,發展他們的意識,培養他們的情緒。

葉老所處的時代逐漸遠去,但他的教育思想永遠新潮,永遠適用,需要自己不斷虛心學習,不驕不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向着優秀教師的方向前行!

《我是教師》讀後感3

每次在圖書館裏像蜜蜂一樣尋尋覓覓,總能在萬花叢中找到一抹綠。有一次無意之中發現一本《我是教師》的書,看到書名便有一股想即刻閲讀的衝動,因為平時很少見到真正描寫教師工作生活的書。我花了一下午的時間將它讀完,它以敍述故事的形式展開講述了一位青年教師如何堅守崗位和如何真誠的對待自己學生的事。

位紅燕是芙蓉中學的語文老師,又是一名軍嫂,她以對學生滿腔熱忱的愛驅逐者夫妻兩地分居的寂寞;她收留了遭受家庭不幸、無家可歸的學生宣曉曉,並幫他找回了媽媽;他創造性地以筆談的方式和"問題學生"白琳溝通,使白林痛改前非;在汶川地震中,她不顧危險把心存芥蒂的楊柳老師從廢墟中拉出來,兩人冰釋前嫌;她工資收入不高,但從不發牢騷、説怪話,且經常資助經濟上有困難的學生;他淡泊名利從不與老師爭名奪利,且多次主動讓位於名利;她為人誠信,從不議論別人長短,且能長時間的包容個別老師對她的誤解而冰釋前嫌;她倡導愛心教育、尊重學生,因勢利導贏得了全校師生的敬重和愛戴。

當位老師得知自己的丈夫在抗震救災中失去了生命,青梅竹馬的他們因工作原因不能在一起,思念之情只能埋在心底,孩子還沒出生就失去了丈夫這種悲痛之情難以言表,儘管如此她還是堅持回到了自己的崗位和孩子們在一起,他自己説﹕"我放不下孩子們啊"!面對這樣一位自信、陽光、包容、儒雅、大氣、大愛的優秀老師,我感到汗顏而自歎不如。反思位老師的點點滴滴,我們該如何向她學習呢?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愛是教育中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師職業道德最集中地體現,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師只有像對待自己的子女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

其次要有一顆高度的責任心,比爾·蓋茨説過這樣一句話,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責任心,是一種使命感。對教師而言,責任心不是在紅轟轟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細微甚至瑣碎中體現。我們倡導教師把教育當做一種事業來追求,把職業的'責任昇華為博大的愛心,於細微中發現豐富;於瑣碎中尋找歡樂;於平凡中創造奇蹟。

最後要有一顆堅持到底的恆心,做老師最難的就是堅持,而位紅燕老師卻平靜地做到了,因而受到大家的認同,其實一個人的事業能否成功或能做到多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堅持程度,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毅力。恆信從哪裏來呢?唯有從愛心中來;唯有從責任心中來。

希望有更多的人讀到這本書,從而關注教育,關注教師。更希望廣大教師都能讀讀它,反思自己,改進自己,既學習位老師那種敬業奉獻精神,更學習位老師對學生的那顆痴心、愛心。

《我是教師》讀後感4

寒假期間,手捧魏書生先生寫的《我是這樣做教師的》細細品讀。這位樸實做教育的人總會給我們這帶來温暖與感動,讓我深刻反思與靜心追問。行走在教育的途中已經21年,不止一次聽到別人説,教師是蠟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我想:如果一個教師以犧牲自己來成全學生,那他的教育是不會成功的,這是社會對教師職業的道德綁架。其實,我從未想過要成為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也並不想把自己置於高大上的位置。正如湖南師範大學的周敏教授説:教育就是迷戀學生成長的藝術。我其實只想成為一個迷戀我的事業,温暖我的學生的那種人。

這本是帶有魏書生自傳色彩的成長之書,通過一百五十多次申請才從工人轉到教師行業的魏書生老師,剛開始的時候,上帝並沒有因為他熱愛教育而對他稍加青睞,他的教學成績很不理想。魏書生後來在一次訪談中講到:“我那時候只有一個信念,就是不能輸,一定要將這些孩子帶好……”。是啊!人生的路上沒有捷徑。如今是競爭的時代,家長挑選學校,孩子選擇老師。可以説一個學校創辦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師的數量與質量卻是學校真正的生命線。所以,作為教師,我們需要足夠的進取之心。如果停滯不前,那麼站在教育的潮頭,你怎樣迎風破浪,怎樣揚帆起航?在眾多的行業中,教師無疑是最無私的“師傅”,恨不得將一身看家本領傾囊相授。以前,我總認為只要花足時間,耐得性子,就一定能讓學生學懂學會,就能取得預期的效果,雖然身心疲憊,仍然堅持不懈。可是,這樣的付出,得到的是學生的厭學,家長的怨聲載道。通過解讀魏書生的教育理念,通過許許多多優秀教師的經驗,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開始深深思考:教育的真諦是什麼?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時刻明確自己的職責,蹲下來與學生對話,瞭解學生所思所想,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喜歡數學課堂,喜歡數學。親其師而善其道,怎樣的老師,就會成就什麼樣的學生。那麼,作為教師,你的`所思所感,你喜歡的書籍,你的業餘愛好,你的氣質,你的素養都是吸引學生模仿的地方。所以,我們要把每一段歲月都當成最好的時節,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相反的,如果我們把教學工作看成是幹鐘點工,來學校一天就工作一天,離開學校就什麼也不想,結果會是怎樣呢?我更喜歡把教師比喻成園丁,那樣才凸顯出教師的藝術。學校像地,學生像種子,而老師就是藝術家也是園丁。教師應該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外面觀望,更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發牢騷與歎息,而是站在這個世界耕耘、播種、培育、採摘、流連忘返,這樣的老師會生活在幸福之中。

讓我們用心詮釋教育,解讀教育,演繹教育,用温暖的情懷催開滿園的桃李芬芳!

《我是教師》讀後感5

每次在圖書館裏像蜜蜂一樣尋尋覓覓,總能在萬花叢中找到一抹綠。有一次無意之中發現一本《我是教師》的書,看到書名便有一股想即刻閲讀的衝動,因為平時很少見到真正描寫教師工作生活的書。我花了一下午的時間將它讀完,它以敍述故事的形式展開講述了一位青年教師如何堅守崗位和如何真誠的對待自己學生的事。

位紅燕是芙蓉中學的語老師,又是一名軍嫂,她以對學生滿腔熱忱的愛驅逐者夫妻兩地分居的寂寞;她收留了遭受家庭不幸、無家可歸的學生宣曉曉,並幫他找回了媽媽;他創造性地以筆談的方式和"問題學生"白琳溝通,使白林痛改前非;在汶川地震中,她不顧危險把心存芥蒂的楊柳老師從廢墟中拉出,兩人冰釋前嫌;她工資收入不高,但從不發牢騷、説怪話,且經常資助經濟上有困難的學生;他淡泊名利從不與老師爭名奪利,且多次主動讓位於名利;她為人誠信,從不議論別人長短,且能長時間的包容個別老師對她的誤解而冰釋前嫌;她倡導愛心教育、尊重學生,因勢利導贏得了全校師生的敬重和愛戴。

當位老師得知自己的丈夫在抗震救災中失去了生命,青梅竹馬的他們因工作原因不能在一起,思念之情只能埋在心底,孩子還沒出生就失去了丈夫這種悲痛之情難以言表,儘管如此她還是堅持回到了自己的崗位和孩子們在一起,他自己説﹕"我放不下孩子們啊"!面對這樣一位自信、陽光、包容、儒雅、大氣、大愛的優秀老師,我感到汗顏而自歎不如。反思位老師的點點滴滴,我們該如何向她學習呢?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愛是教育中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fsir)愛是教師職業道德最集中地體現,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容易的事,教師只有像對待自己的子女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

其次要有一顆高度的責任心,比爾·蓋茨説過這樣一句話,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責任心,是一種使命感。對教師而言,責任心不是在紅轟轟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細微甚至瑣碎中體現。我們倡導教師把教育當做一種事業追求,把職業的責任昇華為博大的愛心,於細微中發現豐富;於瑣碎中尋找歡樂;於平凡中創造奇蹟。

最後要有一顆堅持到底的恆心,做老師最難的就是堅持,而位紅燕老師卻平靜地做到了,因而受到大家的認同,其實一個人的事業能否成功或能做到多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堅持程度,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毅力。恆信從哪裏呢?唯有從愛心中;唯有從責任心中。

希望有更多的人讀到這本書,從而關注教育,關注教師。更希望廣大教師都能讀讀它,反思自己,改進自己,既學習位老師那種敬業奉獻精神,更學習位老師對學生的那顆痴心、愛心。

《我是教師》讀後感6

葉聖陶先生在這篇文章中分別假設了自己作為國小、中學、大學教師時應該怎樣面對學生。讀完之後,心緒難平,感慨頗多。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應當這樣做:

一、真心與學生做朋友

在這一點上,我現在當然沒有做到像葉老先生那般對學生勝似親人,或者説對全部學生做到。

來到XX已經五年多了,每帶一個班,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很喜歡小孩子,喜歡和他們在一起玩耍,加之自己年紀不大,所以很能和小孩子們打成一片,同時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弟弟妹妹。

現在的三年級有一名學生特別喜歡我(自信),每次見到我都會和我打招呼向我問她,我當然非常開心,其實這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我當時恰好代她寫字課,到現在她仍然稱呼我“寫字老師”。上學期她過生日,專門留了一塊蛋糕,一直等到我下晚自習,把蛋糕交給我之後就跑了。

像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你對我好,我便對你好。老師與學生之間也是如此。與學生作朋友要出於衷誠,真心認他們作朋友,具體怎麼做?以心換心。

二、培養學生各種好的習慣

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我們總愛只掛在口頭説説,最缺乏的就是做。比如,我們經常教育學生要懂得孝順,而且總是“你們的父母為了你們顧不上吃飯,捨不得穿衣,所以你們一定要孝敬父母……”之類,可是學生並不能很理解,或者説只是聽聽而已。而且作為教師,你要是天天這樣苦口婆心地説並且自以為很有用的話,結果可能會令你失望的。因為他嫌你太囉嗦,我覺得可以這樣: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工地去看一看那裏的人是怎樣幹活的;到敬老院去看看那些孤寡老人,學生到那裏親身感受一下,可能要勝過你的一卡車諄諄教導。

再比如,我們教育學生要珍惜糧食。我們總在宣傳,但學生根本不買你的帳。怎麼辦呢?讓學生勞動。學校的菜地就是非常好的訓練場。不過遺憾的是,老師和學生似乎有點反感。

習慣的.培養要具體在一件一件事情上,做總比説要更具有説服力而且效果好。

三、讓自己和學生同時愛上閲讀

閲讀的重要性,相信每一個老師都再清楚不過。但我們還總抱怨學生不會閲讀,不喜歡閲讀。其實這病根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我自己都不喜歡閲讀,我的學生怎麼愛閲讀呢?所以第一得是老師喜歡閲讀,第二我們還要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讀書只求記憶,沒有研究的方法,沒有實驗的機會,絲毫沒有用處。”

四、不打罵、體罰學生

打學生犯法!——這一點不用解釋了吧?

閲讀文章之後個人的一點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時刻提醒自己,不敢與人共勉,文中有涉及誰人利益之不當言語,並非本人有意為之,請諒解。

《我是教師》讀後感7

本月,拜讀了魏書生寫的《我是這樣做教師的》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心靈震撼,讓我重新認識到了應該怎樣做一名教師。

一、自我方面

1、正確認識自我。

眾多紛繁的社會現實中,人往往會迷失自我。找不準自己的位置,每天被周圍的事情牽着走,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這是典型的迷失自我的表現。這時,最關鍵的就是先找準自我的位置,認清自己是誰,明確自己接下來的一步應該怎樣幹?而不是“人云亦云”,整天效仿別人,活在別人的陰影下。人真的'得為自己而活。

2、懷有一顆積極的心態。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短短的幾十年,如果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不停的抱怨、埋怨中度過,那還不如把這些時間省出來幹些對自己有益的事。每天保持一種積極、快樂的心態去對待生活、對待工作,遇到困難解決困難,解決了困難,還能獲得一份成就感,人生多麼有意義。人應該用理想主義的態度去激勵自己發展,凡事往好處想,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3、不斷提高自我

魏書生老師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我想應該和他豐厚的知識積澱有很大關係的。人應該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我的素質,這樣自己知道得越來越多,有了很深的積澱,哲學原理“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有質變”,精神境界也就不斷地得到提高,自己不斷地在進步,思想也就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良性循環,隨着知識的增加,精神境界上去了,個人能力也就在不斷地提高。當然這種學習,有書本上的學習,也有現實生活中的學習。

4、從多個方面考慮問題。

當自己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應該從不同的角度看失誤,多從幾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使本來就很不幸的自己更加不幸,而是把問題看開,然後爭取更多的腦細胞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

總之,一個人把自己經營好了,也就有更多的精力、更多地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二、工作方面

1、對待工作的態度

對待工作,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把平凡的工作當成一項偉大的事業來幹,穩下心來,一心一意地來幹好這份工作,把它當成一項偉大的事業,來潛心研究。

2、處理好與學生的關係

對待學生,應該是以一種平和、正確的態度來對待,不對他們提出太高的要求,也不對他們有敵對的情緒,應該是和他們保持一種互助的關係。時刻想着是為他們服務的,在他們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在他們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充分發揮自己的愛心,用正確的方法來幫助他們得到更大的提高。

3、注意工作方法

在工作中,多思考,多埋頭幹實事,不斷地在工作中提高效率,使得自己不斷地輕鬆起來就是找準方法,多摸索經驗,不斷地創新。當然這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去創新。我國古代的教育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如魏書生老師提到的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寓教於樂,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等教學規律,都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從自我出發,以自我為實際,消化理解外來的方法,才不會失去自我。不斷思考,不斷學習!學思結合。

《我是教師》讀後感8

高爾基説過,語言不是蜜,卻能夠粘住一切東西。《教師人文讀本》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剛捧起這本書時,就被錢理羣教授的序《我的教師夢》所深深吸引,也許是同行的緣故吧,有一種特有的親切感。我覺得錢理羣教授的教師夢是執著成就的夢想。在他那個年代在中國做一位教師,竟有多麼難!然而,1960年的大饑荒年代,人人都岌岌可危,錢教授卻作出了精彩的人生設計。首先是客觀條件已經具備,只要主觀努力就可以實現的夢想。錢教授根據自己的現狀,確定首先要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他努力了,也真的做到了。第二個目標,就是現實條件不具備,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具備,需要等待的,要準備的一個更大的理想。真的是有夢想誰都了不起,18年後,面對只有一個月準備時間就要考研的現實,錢教授考上了。18年孜孜不倦的學習,心中那盞明燈一隻照耀着他前進。無論在什麼條件下,只要有夢想就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看着看着,我的內心漸漸地產生出一種力量,一種上進的力量,很想把這本書一口氣讀完。

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不僅是因為這些文章出自名家之手,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編排、組合切到好處,具有很大的價值。他是我們這些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該怎樣做。讀書可以啟智,從這本書中,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 要敬畏生命。

史懷哲是法國人,天資聰穎,多才多藝。28歲獲得巴黎大學哲學和科學兩個博士頭一生共獲得9個博士學位。1905年,30歲的他放棄了神學院院長的職務,奔赴非洲叢林當一名鄉村醫生。他選擇去非洲工作、生活,有着非同尋常的勇氣和深思熟慮,鼓舞人心的理想主義和清醒的理智組合,追求神祕的浪漫主義和領巾思考的一切組合。他敬畏每一個生命,克服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為千百萬處於病痛中的黑人和熱帶病展開了長期的鬥爭,被譽為非洲之父。他在道德上的光芒太強烈,以致淹沒了他在醫學上的貢獻。

作為一名教師更易該區敬畏生命。敬畏自己的生命,敬畏學生的生命,敬畏我們所遇到的生命體,尤其要敬畏孩子的生命。孩子在小,也是生命的存在,是神聖的。作為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儘量不當眾批評孩子,尊重學生的人格。這又讓我想起了書中啟功的老師陳垣先生的提醒:

1、千萬不可偏愛偏誤,千萬不要譏誚學生。

2、以鼓勵誇獎為主。不好的學生,包括淘氣的成績不好的,都要盡力找一點他們的好處,加以誇獎。

3、不要發脾氣。你發一次,即使有效,以後再有更壞的事情發生,又怎麼發更大的脾氣?萬一發了脾氣之後無效,又怎麼收場?平時的教學中這些現象都會經常出現,讀到這些名篇後,我才猛然覺悟,原來這樣就是簡單粗暴,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記不清了,也許是隨波逐流吧!但是現在我決定改變,説得太好了,我要努力去嘗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