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總結(15篇)

來源:文書谷 2.35W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改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改總結(15篇)

新課改總結1

隨着《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佈實施,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全國中國小起始年級轟轟烈烈的推開了。我校雖然新課程只進行實驗了三年,但是,這三年,給我們學校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師素質有了極大提高,學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課堂教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進一步提高,總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帶給了我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

一、新課改,轉變了教師的觀念,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

新課程的改革不僅是一種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種文化的改革,一種觀念的改革,作為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要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新課程一起成長,以適應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強培訓,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①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實施意見》,提高認識,明確新課程觀念,把握新教材特點,立足課堂,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除積極參加市教育局的新課改培訓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種講座、學習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教師在開學之初就對新課程有了足夠的認識,對新課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在如何對待新課程上,如何對待新課改上,統一了認識,轉變了教師的觀念。

②實施學校教師的"校本培訓"。

學校要求教師自覺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實現"六個解放":

一是要"解放眼睛"看形勢。隨着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師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越來越與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作為當今教師要積極投身到創新教育的時代潮流中去。

二是要"解放頭腦"敢為先。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動腦,才能有新思路,素質教育期待着教師更大程度的思維創新。三是要"解放雙手"去開闢。教育創新之路靠教師用雙手去開闢,教育新觀念、新創意、新事物靠教師自己用雙手去創造;

四是要"解放嘴巴"多質疑。教師要談天論地話創新,促進問題意識的發展。五是要"解放空間"覓食糧。"問渠哪得請如許,為有源頭話水來"。教師要超越習慣和經驗的束縛,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入社會,走向大自然,吸取先進的創新理論和創新經驗,豐富自己。

六是要"解放時間"尋樂趣。教師要從繁忙的業務圈子裏跳出來,讀讀書刊、想想點子,練練技能,鑑賞藝術,活動筋骨,只有教師樂教,學生才能樂學。2、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①通過"傳、幫、帶"以及學科帶頭人的指導培養、教研、集備活動、教師課堂比武、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等活動的開展,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把教科研作為一個載體,讓教師在教育科研中,通過"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確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增長教育教學能力。②學習、培訓、科研多投入,讓更多的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有外出學習、考察提高的機會。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對教師的培養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師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讓教師儘快提高自身素質,開學兩個月來,我校已派出教師赴太原、桂林、貴陽、上海等地參加新課改的培訓和學習,同時,又派出兩名教師參加省骨幹培訓班的學習,大大提高了教師的自身素質,為新課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新課改為我校教師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身素質的舞台,為我校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隊伍。三年來,新課改的教師外出課已近二十節,這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師的自身素質,為我校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隊伍。

二、新課改,使我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

我校的教學研究有着優良的傳統,教學研究蔚然成風,教研活動、集體備課早已成為學校的常規工作,新課改以來,我校的教學研究更加活躍,老師們在進行常規教研活動以外,又進行了更多的嘗試,使我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為新課程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加強集體備課,發揮羣體效應,重視研究教法學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勵創新,加強不同學科間的交流與溝通。

改革課堂教學,備課是主要環節,集體備課更是教師之間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藝術的一項重要措施。①集體備課要突出研究風氣,增強實效性。

集體備課要研教研學,尤其要研課堂之教,學生之學,實現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轉變,每週各組的集備務必達到實效,切忌形式主義。

②發揮教研組作用,集集體之智慧,按教材內容(尤其是新教材)將重點備課任務合理分解,落實到人,排出一學期的分工一覽表,便於教師明確任務,提前準備,確定中心發言人,每位教師集備中都應積極參與討論,發表獨到見解。③鼓勵倡導教師解放思想敢於創新

集體備課意義在於教師之間通過探討與交流,取長補短,提高認識,更好地發揮每個人的教學特色。但不能機械地強調絕對統一,照搬照教,要發展教師個性,創造性,使課堂充滿活力,鼓勵教師在課堂教學探討中敢為先,爭創先。在加強同學科教師交流的同時,特別倡導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溝通,文、理相通,相互借鑑。

④加大集體備課的管理力度。

每週定期進行集備,每週教研做到"三定""五統一"即定時、定點、定中心發言人,統一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法學法及思考題、作業和答案。為把握好新教材,教師備課更加註重探討新教材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特點,研究出合適的教法、學法及教學手段,老師們共同合作、探討、交流,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每次課後,針對課堂反饋的實際情況,老師再一起研究、反思,相互交流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進一步調整教學設計、方案,力爭使教案更符合學生學習實際,達到最好效果。

2、加強了教師間的教研交流和教師間的團結協作。

在實施新課改後,老師們感觸最深的就是教師之間毫無保留的精誠合作。這不僅體現在每週固定的教研活動中,更體現在每節課的課前和課後。每節課前都要共同商討教學策略和教學措施、教學技巧等,每節課後,都要對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不少教師在業餘時間,還經常通過電話、上網等方式探討教學中的有關問題。以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新課改,使我校的課堂教學煥發了新的活力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本着以學生為本,以學生髮展為宗旨,現在就要倡導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校的課堂教學煥發了新的活力,呈現出新的氣象。

1、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求教師進行角色的換位轉變

教師從傳統教學的傳授者轉向現代教學的促進者、學習者、發現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建構,使教學過程由教向學轉化,使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斷提升。

2、在培養學生學習方式、方法上,我們也做大量的嘗試工作

1、首先,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培養學習的責任感,養成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2、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理科教學中,我們重視培養學生收集收集圖片資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嘗試收集和分析資料的科學探究方法。

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作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並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重視探究報告的撰寫和交流,提倡報告形式的創新。

在文科教學中我們加強了學生課堂閲讀的主動參與性,只有學生投入的參與課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課。所以老師們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老師們採用激情導入、鼓勵質疑、討論合作等辦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並充分利用課外學習資源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3、賞識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總結問題,培養尋求不同途徑獲取知識的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

5、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新課改,初步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方式

過去我們對學生評價是不夠全面,只重考試結果,不注重學生平日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教師對學生要進行全面的評價。因此,在進行新課改的時候,我們改變了過去的評價方式,嘗試運用活動法、學生課堂情況紀錄法、學生學習檔案收集法、與考試測查相結合,各個方面都佔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後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

我們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了"學習檔案袋",將學生參加的課內、課外活動,如課堂三分鐘演講、課堂小品劇表演、課堂討論、發言、課下完成作業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報告、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查閲的資料、收集的圖片、剪報等,與學生課堂教學相結合,每次活動教師及負責的學生都進行詳細記錄並將學生活動情況和成果收集進學生學習檔案袋中,作為綜合測評的依據。

我們將考試測查平時與期末結合,既注重知識的學習又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和思想的教育。這樣的評價對學生來説較全面、客觀,注重了學生學習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對教師來説,可以從多個方位、角度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因材施教;同時,通過學生參與的積極程度觀察出整體學生的學習水平。

五、新課改,帶給我們新的問題和困惑:

1、新教材在實施、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處理的地方,如課堂上針對某一有興趣的問題,學生們積極參與討論,搶着發言陳述自己的觀點、主張,以至為維護自己的觀點與他人進行臉紅脖子粗的辯論,甚至到了下課時間還意猶未盡,看着孩子們情緒這麼高漲,精神這麼投入,教師是不忍心打斷他們的,教師在充分保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賞識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總結問題的同時,有時教學任務難以如期完成,成了老師感到困惑的問題。

2、關於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討,到底該怎樣更好的對教師、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學生的評價應該有怎樣的標準,我們還是感到很困惑。

走近新課改,我們發現,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要轉變觀念的任務還很重,課堂教學的改革力度還要加大,教學研究還要更加深入。但是,我們肩上的擔子顯得沉甸甸的,我們將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踐,為新課改闖出一條新路,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我們育才人應有的貢獻!

新課改總結2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國古代教育家對反思問題最簡潔的表達。新課程標準的頒佈,既為新一輪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也為教師今後的教學方法方式提供了參考的依據。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現代教學教育理論,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並上升到理性思考,儘快跟上時代的步伐。

一、教學觀念

課改,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師,作為新課程推行的主體,長期以來已經習慣於“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傳道”作用,在思想上把學生消極地看做知識容器,以“填鴨式”的方法傳授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其結果往往事倍功半。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師生互動以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在猜測、嘗試、探索中體會成功的喜悦,達到真正的寓教於樂!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嘗試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觀察,“適時”地點撥思維受阻的學生,“適度”地為不同心理特點及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適法”地針對不同類型知識選擇恰當的引導方法與技巧。

二、關注初高中銜接問題

和國中數學教材相比,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識的廣度、深度較之都有較大的變化。這種巨大的差異,往往容易使剛剛從國中升到高中的學生無所適從。由於學生並沒有為這種反差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依然按照國中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來學習高中數學,因而容易與高中數學教學脱節,進而導致學習情緒驟降,出現成績分化。

此時,教師應該特別關注這種現象,充分了解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習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在高中階段還要繼續學習等等,注意初高中數學學習方式的銜接與轉變。就方法而言,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習經驗,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老師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適應性能力。

三、教學中的反思

教學中的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對自己進行評價與定位。課堂教學既是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又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教學是師生之間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

波利亞曾説:“教師講了什麼並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萬倍的是學生想了些什麼。”學生的思路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產生,教師的作用在於“系統地給學生髮現事物的機會”。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反思“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從而順着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着最佳的軌道運行,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時,也應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課堂教學秩序有利於教師“教”和學生的“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並加強學生合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訓練。

四、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數學存在巨大差異,高中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難度和廣度,還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飛躍。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是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的極其重要的因素。當前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存在問題較多。如學習懶散,不肯動腦;不訂計劃,慣性運轉;忽視預習,坐等上課,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諸如此類。

因此,教師需多花時間瞭解學生具體情況、學習狀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憑藉着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五、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目前已經成為新課標理念下的一項重要教學組織形式,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實施存在着誤區。

1.小組合作活動流於形式,缺乏實質的合作。教師為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2.合作人員搭配不合理,責任擴散和"搭車"現象時有發生,不利於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3.學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間缺乏溝通和深層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結果是優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襯。

4.教師課前對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認真設計,也有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只是按照預定的設計,把學生往教學框架裏趕。

5.合作時間給予不足。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呈現問題後,未留給學生片刻思考時間就宣佈“開始”,不到幾分鐘就叫“停止”。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

6.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課堂秩序混亂,學生髮言七嘴八舌,教師對小組學習缺乏必要的計劃與調控.當學生和小組面臨問題時,教師無法對一些問題進行辨別分析,為學生提供有效幫助。

7.評價體系沒有跟上,三重三輕突出,小組合作名存實亡。小組代表或個別優等生的發言,多數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合作學習結果變為:重個體評價輕小組評價;重學習成果評價輕合作意識、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評價;重課堂隨機評價輕定期評價等。

我們應明確,合作學習這只是有效學習方式中的一種,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合理的選擇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要避免“將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學習之盤”。教師需關注學情,提前建立評價體系,挖掘合作點,順學而導,使學生掌握技能會合作,同時應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激活內因真正促發展。

六、習題、試卷評講

習題、試卷評講不能僅停留於指出不足、改正錯誤及講解方法階段,而應當着眼於數學能力的培養。要結合示例挖掘、歸納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與典型錯誤,找“通法”與典型思路,加深學生對思想方法的認識,使其領悟思想方法實質,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糾錯、防錯能力。數學教學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沒有反思,專業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的學識和身心修養,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改總結3

新課程的推廣實施,使語文的教學改革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但由於種種原因,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幾個老問題仍未改觀。

一、語文教學目標即大學聯考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其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而在我們的教學中,大學聯考卻成了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指揮下,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不考的就不教不學”,語文教學變成了無盡無休的大學聯考習題訓練課。

大學聯考是一種選拔性的考試,從某種意義上説也是對教學的一種評價和檢測。因而大學聯考對我們的教學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我們平時的教學關注這種導向也是必要的,畢竟我們的培養目標中有“為高等學校輸送素質良好的普通高中畢業生”的要求。但不要忘了,普通高中的任務並不只有一個“升學”,還要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人才。如果我們急功近利,僅僅盯住大學聯考,就會使我們的語文教學之路越走越窄。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的就是應用文,而大學聯考卻很少考。如果只是按照“考什麼就教什麼,不考就不教”的思路去教,那麼這部分內容誰來教?如果這部分語文教學內容不完成,豈不是語文教學的失職?

所以説,大學聯考是我們的一個目標,但決不能是我們的全部目標。

大學聯考的目標要求畢竟不能面面俱到,而我們進行的是基礎教育。如果不改變這種片面的做法,那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只能是一句空話。雖然現在的語文教學改革進行得很“熱鬧”,但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底線,那就是決不能影響大學聯考。這樣,語文教學改革就放不開手腳,所以有人稱現在的語文教學改革是“帶着鐐銬的舞蹈”。

二、語文考試的分數等於語文水平

新的課程改革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教學評價方面,由於難於掌控,還沒有大的改變。具體表現為,仍用一張考卷的分數來評定學生的語文水平,幾乎沒有其他的評價方式。教師評價學生時是看成績,領導評價教師時往往也是憑藉教學成績,社會評價學校時也是看成績。這樣就把語文教學引向唯考試是重,而無暇顧及其它。

這種只重分數的評價是我們一直沿用的評價方式,其優點在於它一目瞭然,便於比較,便於操作。但在現實教學中,這種評定方式不完善的一面正日益顯露出來,尤其是在進行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

這些現象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單憑語文考試的分數並不能完全反映出學生的語文水平。長此以往,就會給學生一個錯誤的概念:語文學不學都一樣,努力學不一定能得高分,而不用功未必分數就能低多少。這樣,學生對待語文就不重視,從而導致我們的語文教學徒勞無功。

這就需要我們在改革中摸索、探討更為完善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好在《語文課程標準》在這方面已經提供了一些思路,但重要的是它需要我們轉變觀念,並能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補充、完善。

三、語文教學即文學教學

具體表現為:認為語文教學就是文學教學,把語文課上成了單純的文學欣賞課,忽視了高中語文課程的基礎性。課堂上表面熱鬧非凡,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這種理解因學生的文學積累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而顯得膚淺甚至可笑,課堂上的笑聲往往虛假而空洞),但課後卻覺得不真實,抓不住什麼實質的東西。

因而語文改革進行得很熱鬧,學生的閲讀和寫作能力卻沒有真正得到提高。以我們現在高一的學生為例,他們的作文水平實在不敢恭維,別説議論文寫得不成樣子,就是記敍文也寫得四不象。這不能不説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失職。

語文教學決不能僅僅侷限於文學教學。《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定:“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語文課的基礎性和應用性不應被弱化,而是應該與審美和探究方面協調發展,不能強化一方,偏廢一方。

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0世紀末,全國就語文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展開了一場大討論,在這次大討論中有人提出:幾十年語文教學的失誤就在於科學主義氾濫,人文主義消遁。福建師大的孫紹振認為:語文課上科學理性的解剖越深入就越背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語文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這次大討論之後,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進入全面啟動時期。

在改革過程中針對以前過度注重語文的工具性、忽視其人文性的問題,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的性質有明確的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表述説明語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

四、語文教法就是課堂熱鬧

現在的語文課堂很熱鬧。按理説這應該是一件好事,可以改變語文課枯燥難上的現象。但這種活躍和熱鬧的背後卻隱藏着空洞和膚淺,形體上的熱鬧決不等於思維上的活躍。這是把課改的要求庸俗化。

例如新課程提出合作學習,有些地方就把桌椅的位置變化一下,讓學生圍一個圈,討論幾句,以為這就是合作學習;再比如自主學習,有的語文課堂就規定教師只能講15分鐘,剩下半小時讓學生討論和發表意見,學生在討論中出現錯誤也不糾正;有些教師在課堂中脱離知識與技能,機械地注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曾經聽過一堂公開課,課的內容已經記不起來了,能夠想起的只是這堂課有歌聲、有美術欣賞、有音樂欣賞、有電影片段,而對文本的深層次閲讀分析和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卻在語文課堂嚴重缺失了。課堂的熱鬧是有了,而語文卻沒了,這就導致了語文課堂內容沒有深度,知識性、科學性不夠,語文教學收效甚微。教師只有更新觀念,主動適應、參與教學改革,才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更好地幫助學生、指導學生,才能在課內外銜接閲讀實踐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各項能力。

新課改總結4

新課改實施幾年來,我們學校,在上級教育部門的親切關懷和全力指導下,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活動。經過幾年的辛勤工作,大家對此次新課改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現把我們實施新課改的具體工作做一總結匯報。

此次新課改與以往任何一次的課程改革有着本質的區別。所以,為了讓全體教師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新課改的精神實質,正確地開展新課程的工作,我們要求廣大教師不斷認真學習有關新課改的知識,理解新課改的具體內容。我們結合校本培訓的工作,要求廣大教師抓緊一切時間自學,正確把握新課改的意圖,為進一步開展課堂教學作好準備。其次是組織教師開展形式各異的活動,相互討論交流經驗,或同校內商討,或某一科的`課任教師聚集在一起切磋。我們要求每一位教師,每一學期上好一堂能體現新課改精神的公開課,寫好一篇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對於有特色的經驗和心得體會,我們還在全校的教師會議上進行演講推廣。此外學校每學期都結合新課改進行一些教育論壇,每位任課教師和班主任都要交流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得與失,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開展教學公開課和研究課。大部分教師上了公開課,主要是探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貫徹課改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和對學生的情感、合作學習精神的培養。少數教師上了教學研究課,由各教研組承擔,集體籌劃、備課,課後評議。就課堂教學結構,知識的傳授和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等方面進行探討,重點是指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怎樣上好一堂課,廣大教師各抒己見,這對今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一個促進。

開展活動課,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促進學生特長髮展。每週開展一節活動課,國小部全體學生參加,目的是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的專長得到一定的發展,也使學校的教育資源得到開掘和利用,充分挖掘課程外的教材。

經過這幾年新課改的實踐,我們逐步認識到我們的教學與新課改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認識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我們由於學習不夠深入,對新課改的精神實質瞭解不透,所以對許多新的觀點模糊不清,這樣一旦實施起來有時難免會走向岔道。另外,教師間的相互交流時間還是少了些,範圍還是窄了些。如果我們的腳步不能邁向山外,不能走進優秀教師的課堂,我們的新課改工作也就只能是原地打轉。還有,如何把新課改的工作持之以恆地貫穿於我們的每一天每一節課中去,而不是公開課上的做秀,這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現實難題。這不僅是第一線的教師要思考的問題,也是考核教師的有關部門需要思考的問題(如試題的走向、教師考核的標準等)。

以上是我們對開展新課改工作幾年來的情況的總結和反思。今後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新課改的內容,積極開展各項活動,總結教訓,積累經驗,使我們學校新課改工作順利進行,也使得我們的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績。

新課改總結5

一、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和困惑

我校的實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實驗的進程中,我們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惑,主要有:

1、我們認為課改專家在課程的編寫上在課程的容量、易難度上本意是想讓學生加大閲讀量,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但是與課時的安排,不同地區學生的學習程度有較大的差異,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時感覺授課時間不夠。如:每次培訓專家的授課時間均超出課時的安排時間,如果我們平時的教學也象專家這樣講實、講透是不可能的。再如:有的內容是安排背誦有興趣的一段,但考試又存在不確定性,老師沒辦法只好要求通篇背誦,無形中加重了師生負擔。

2、課程改革中教輔資料是否應該一律否定,比如蘇教版數學教材,配有較好的配套教輔資料,不但可以減輕師生負擔,而且可以更好的拓展學生視野,但是停止使用教輔之後,教師必須把相應的練習及作業抄寫在黑板上,反倒增加教師和學生的負擔。

3、課程的編排還有待改進。如:數學的編排顯得很零散,數學的方程學習編排有些值得探討的問題。語文教材容量過大,要求“三會”的字雖然不多,但是考試的時候要求會認的字也在考試範圍內要求學生會寫,教師無法準確的把握,而且要求會認的字量太大,每課都有幾個或十幾個要認的字,二年級上冊語文容量太大,集中識字8個,課文34篇,6篇閲讀,8個語文園地,教師教學時間不足,基本每天都在趕課,覺得學生學得不紮實。

4、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的形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評價改革的力度不是很大,只是在考核學生的過程中發生了形式上的變化,但家長仍然注重分數,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也同樣十分注重分數。

5、由於課改工作的系統性和複雜性,“如何更加有效的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和發展”成為制約課改前進的瓶頸因素。教師經常遇到很多的困難、疑惑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缺乏專家引領。雖然學校一直在搞校本培訓,但是這畢竟是在同一所學校,由於承擔校本培訓的師資主要還是本校的老師,哪怕他們是教學業務水平較高的教師,終因理論功底、學識學歷都欠寬厚,而難以承擔高層次的師資培訓,因此校本培訓必須和更高層次的外出培訓,尤其是脱產培訓相結合,才能培養出更高層次的優秀老師、名老師。否則最後校本培訓就會成為“蘿蔔燉蘿蔔”不會有更高層次的提高。

6、存在課堂教學形式化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流於形式。在大班額的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無法實現,制約了師生交流互動。而且大班的情況不利於教師進行過程性評價,容易造成流於形式。

 二、課改過程中幾點不成熟的思考

 思考一:言行隨意≠知識引領

教師在教育中起着主導的作用已經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識。古話常説:“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師是學生知識的引領者。且在孩子面前教師是一面鏡子,孩子從教師身上得到知識的啟蒙的同時,也折射出自我的行為的優劣。教師言行舉止就是學生模仿的樣板,不管是課堂中還是生活裏,教師都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模子。因此,言行的隨意只有壞處,並無多大的可取之處。許多專家都提到了課堂的和諧和自由,但如何把握自由度的發揮,卻並非易事。如果將言行隨意等同於知識的引領,那有可能出現雜亂無章的場面或勢得其反的學習效果。

思考二:資料蒐集≠知識內化

事物或現象總有它利與弊的兩性,隨着課改步伐的加快,也相繼出現了許多與課改相“匹配”的形式化的教學,蒐集資料是常見的一種。蒐集資料對於彙集知識點,歸納與學習有關的理論來説,是很快捷的方式。現代的信息化社會,網絡使用的方便更令許多教師對“蒐集資料”這種方式倍加青睞。但是,如只是單純“蒐集”,學生回家電腦“嗒嗒……”一打、打印機“刷刷……”一印、課堂上“吧吧……”一讀,就在教師的一片讚揚聲中結束了。可想而知學生過後一定將“資料”毀之一炬,那不是太可悲了嗎?“資料”變成了獲取讚揚的工具。

公開課大多數老師可能都會這樣做:蒐集資料--小組交流--代表發言。學生有沒有將資料上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經驗,有沒有與新知識相結合,教師卻一概不理,如此“蒐集資料”成了一種美麗的擺設。更有甚者“蒐集資料”只是曇花一現,課堂上只用了一兩分鐘讓學生討論,有的學生連看都還沒有看完就結束了,把對知識的理解、對理論的深化轉化為敷衍課堂環節的一種手段。

重視讓學生互相幫助,卻忽視了師生交流。

當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經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着本子追着人家問答案,卻想不到來請教老師,為了發揮學生的互幫互助作用,我們經常説:“請同桌幫他。”“請學習夥伴幫幫他。”卻很少提到:“歡迎大家來問老師。”這很可能在學生心中形成了這樣的`意識:不會做肯定是我沒學懂,可以問同學,不要問老師。其實,新教材的內容對很多學生來説是有不同程度的難度,非常需要他人,特別是老師的點撥。

 思考三:小組討論≠學習合作

課堂是動態的,偶然性與突發性是必然的,特別是在和諧的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積極興趣時,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會不斷碰撞出許多智慧的火花。班級相對社會來説它是個小集體,學生在班級中的成長,就好似在一個小社會中鍛鍊。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生活與學習是融為一體的,學即是玩,玩即是學,玩中學更能促使學生將知識轉變為自己的經驗。合作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在這個小家庭中能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單一的小組集合,只有表面的功夫,沒有實際的操作意義。

尊重了學生的合作需求,卻輕視了合作習慣和合作能力的養成與提高。

當學生興高采烈地合作後進行彙報時,小組中經常有人似乎靜靜地聽着,請他彙報卻不知道組員都説了些什麼,他們組形成了什麼意見。很多學生關心着傾訴,卻忘記了傾聽,更缺少對他人説法提出反對與補充的習慣與能力。回頭去想,當初學生剛學習合作時,我看到他們很高興地湊在一起沒完沒了,就以為尋求合作是人的天性,不用怎麼培訓。今天看來,如果當時多教一些合作的基本方法,如在組裏要多傾聽,多交流,多質疑,多補充,讓學生形成“小組合作,人人有責”的自覺意識,小組學習就不會是現在“我已經説完了,不關我的事了”的情況了。

新課改總結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課程改革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堅戰,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部分舊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發生激烈地碰撞與摩擦。為了及時讓教師轉變觀念,更好地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增強教師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能力。我們學區通過學習“洋思”“杜郎口”教學模式,然後通過學區組織的“同上一堂課”、聽課、評課等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教學能手和教學新秀。經過長時間的課改實驗,我們感到:老師們的教育理念在發生變化,教育教學評價在發生變化,教師“教”的行為在變化,學生“學”的方式在變化。

1、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要明確

首先,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體現學科特點,遵循發展性原則,分步驟、分階段對學生提出適當的要求,使學生的學習目標處於能夠達到,但又必須經過努力才能達到的狀態,也就是説目標不能擴大,也不能縮小。其次,正確認識和處理教與學的關係,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善於充當“指揮”和“導演”的角色,讓學生成為每堂課的主要角色,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體會到主動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喜悦。由於國小生天性活潑好動,因此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教師注意結合兒童好動、善於模仿、愛説愛唱愛表演的特點,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養成敢説、愛説的良好習慣;並不斷髮展其求知慾,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長久不衰。

2、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

新課標倡導“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把“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作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由於國小英語的目標是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們為了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課前認真備課,課上採取形式多樣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加每個學生口語練習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課堂教學過程高密度、快節奏,增大課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後負擔。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也能夠從學生的個體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特點,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訓練內容,採用不同的手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點”“面”關係,給每個學生以均等的學習機會,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在其天賦允許的範圍內有所發展和提高。

3、營造平等、民主、寬鬆的課堂氛圍,同時關注情感、策略、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平等、民主、寬鬆的課堂氛圍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教態自然大方,課堂氣氛融洽,教師不批評、諷刺、挖苦不會的學生,而是鼓勵學生大膽地開口説英語,上課時能夠創設獎勵激志,以一個微笑、一個眼神或是一朵小紅花鼓勵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自信,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今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積極態度。同時,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統一結合。除紙筆測驗外,增加了綜合素質測評,注重口語測評。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注重發展和變化的過程。注重對學生素質的綜合考查,強調評價指標的多元化,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改變單純通過書面測驗、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倡導運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進步與變化。不僅要反映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應採用多種評價手段和評價工具,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

4、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改實施以來給學生帶來的最大的變化是,開始嘗試自主

合作與主動探究所帶來的愉悦和成功感。學生的學習行為開始由“被動”轉向“主動”。學生開始動眼、動腦、動口、動手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各有所得。

5、教育改革的不足

面對現在的教育現實,經常有一種“行不通”的困惑。有的老師乾脆説:新課改“改”到今天,我們只是知道了許多新鮮詞兒,如“自主”、“探究”、“合作”、“創新”等,具體到實踐,矛盾很多,很難把握。也有許多教師説,我們教了十幾年、幾十年書,越教越不知道怎樣教了。在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十餘年改革歷程,理念有了,思路有了,目標有了,策略有了,模式有了,各種研究成果、典型經驗。但實際情況卻令人擔憂,相當多的中國小僅是用素質教育包裝了一個華美的外殼,其“內核”仍然是應試教育,生硬灌輸、機械訓練、書山題海等傾向,屢見不鮮。如今的新課改已推行了十年,一整套設想頗為完善,但實行起來難度很大,蓋在於實施新課改的大環境遠未優化。我們最擔心的是把一場深刻的課程革命變成單純換一遍教材。課程改革迫切呼喚教師培訓。我們現有的教師雖參加了省、地、縣級培訓,但事實上絕大多數教師都只接受了短期培訓。儘管在實施過程中各級課改領導小組千方百計組織相關培訓與活動,但與教師學習的需要相距甚遠,教師普遍反映雖然培訓多、活動多,但內容、方法、形式沒有很好關注階段與不同使用水平,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差,只能摸着石頭過河,胸中無數。校本培訓這一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訓形式更顯薄弱,從學校領導到教師還沒有真正認識到校本培訓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教師與課程共生、共建的關係,唯上、唯書的等靠思想具有普遍性。只有校本培訓真正落到實處,才能為新課改的真正全面展開奠定基石。

總之,新課改勢在必行,意義重大,對我國的教育事業,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必須嚴肅對待,認真思考,接受考驗,迎接挑戰,以高度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以百倍的熱情和激昂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課程改革中去。x

新課改總結7

讓“課程適應每個學生的發展”是“多彩課程”建設的基本訴求。“尊重生命、以生為本、基於生活、生態發展”為核心理念的“多彩課堂文化”以及我們漢川街國小自主、安全、開放、生態的“博雅教育”都需要我們立足學校實際,整合課程資源,創生多元特色的課程,研發適合自己學校的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挖掘藴涵在課程之中的無限生機和活力,把課堂營造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樂園,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自然、有序地學習。如教學《8和9的組成》,在新課引入時,我創設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從數數就開始思考,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並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節課老師帶來了好多同學們喜歡的小紅花,並將全部獎給表現好的小朋友;想知道有幾朵嗎?讓我告訴你:比9朵少,比7朵多。”學生猜中後,故意先出示7朵小紅花,讓學生數一數有幾朵?7朵再添上1朵是幾朵?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8和9的組成。學生看到小紅花,情緒立即高漲起來,爭先恐後地回答,齊聲數數,對要學習的內容充滿了好奇。

接着我把8朵小紅花分別抓在兩隻手中,讓學生猜猜左右手各有幾個?猜中後亮出雙手再來。幾次下來,學生的情緒高漲,人人都想參與到這一遊戲中來。為滿足學生的強烈慾望,我讓學生2人一組用學具玩這“猜數”遊戲。猜中後,猜的同學及時記錄下猜中的結果,然後交換再來。就這樣,每位學生都在“玩”中多次體驗着8的`組成。並適時把猜中的結果記錄下來(即8的組成),然後展示各種不同的記錄結果,引導整理得出8的組成,並引導發現規律、幫助記憶。

學生對這個猜的遊戲很感興趣,課堂氣氛非常好。學生自己也覺得很好玩,躍躍欲試。同桌2個人猜的很起勁,還不忘記記錄數據,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如此,很快就能夠説出8的組成來並記下來。

通過老師帶着研究出了8的組成,對於9的組成學生很快能夠探究出來。

這樣教學,我覺得不僅引入、過渡自然,且學生個個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興趣高昂,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玩耍中就體驗和掌握了數的組成,提高了教學質量。

新課改總結8

在教材的安排上,體現出新課程的理念:

1、重視口算和簡便運算。如在一個數乘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中,先學習因數及被除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時的簡便方法計算。學了乘法運算定律和商不變性質後,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便運算,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計算方法。

2、加強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運用遷移規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中,讓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基礎,把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推廣到多位數;也能夠加深對對位數的認識。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本事培養。在多位數的加減法中,引導學生在積累很多加減計算和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概括,對加減法進行定義,闡明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加減法的關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本事,發展學生的思維。

4、重視知識的構成過程,注意多讓學生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

滲透教學思想方法。本冊教學資料是學習整數的最終階段,在學生積累了很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經過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得出整數的計數法和讀寫法、四則計算的關係、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商不變性質等,在運用中加深了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本事。

5、要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要注意聯繫學生的實際,重視引導學生經過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本事,提高探究本事。

6、突出開放性,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計算方法、試商方法上,允許學生選用自我認為適宜的方法,靈活運用,不做硬性規定,應用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帶某號的練習題和思考題,作為學有餘力學生的練習補充,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本事,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增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改善教學工作的措施:

(教學資料、教學方法、教學思想、轉差、減輕過重的學業負擔)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教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探究,教師給營造一個寬鬆、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悦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教師作好參謀,當好後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實例,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本事。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供給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根據條件補充問題、根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經常訓練,它對於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本事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一樣特點,不一樣的理解本事,採取不一樣的方法,佈置不一樣的作業,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興趣濃厚,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發展。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信息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構成聲、像、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我計劃在教學中以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本事指導。常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給他們供給廣闊的參與空間,讓他們學得主動進取,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

6、作業設計力求準確、簡潔、規範、方便教學。

一、一期來高中新課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及全體高一年級任課教師分別參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市教育局組織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

2、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以及評價小組、選課指導小組,分別召開了專題研討會,確定了學校新課改實施方案。

3、學校已經制定了四個方案,分別是評價方案、教師培訓方案、選課指導方案、新課程編排方案。

4、學校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並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設,每週1課時,由專任教師任課。

5、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上宣講新課改的目的、意義、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組作為專題研討新課程學科實施方法;三是教導處出了兩期新課改知識專題教學簡報;四是召開高一年級學生會,向學生宣傳新課改的意義;五是向高一學生家長印發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和社會了解新課改知識,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週學校在高一年級組織了一次新課改教學調研活動,進行了學生問卷調查、聽課、查教案、作業等。

7、學校製作了《學生綜合評價手冊》和學生成長檔案袋,其內容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區活動,模塊成績等內容。

8、學校開發了《湘潭地理》及《傳統體育活動》兩種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舉行了新課改現場觀摩會,實驗教師上了公開示範課,進行了新課改研討會,做了經驗交流。

二、20xx年上學期新課改工作要點

(1)繼續學習新課程、新課標、研究新課程、新課標,找出新舊教材、課標的區別,以備課組為單位形成書面材料報教導處。

(2)以備課組為單位,分學科組織教師觀看新教材培訓資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課程。

(3)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模式。要求由主備教師提前一週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確定教學內容,每人都是主備教師,每人設計一節課,交備課組審核,審核後提前兩天交給全體組內成員,然後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意見修改審核後形成文本,任課教師對文本再次進行理解和補充,教師共用,課後教師記下課堂後記,下次教研時再討論交流.通過上述設計、研討、交流、修改、上課、課後反思、總結等幾個環節,使我們的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同時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礎上安排高一學年骨幹教師模塊教學研討課賽,實現研究新課改。

(4)為豐富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打造名師品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和學科的學術講座,講座內容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時事、社會科技、學科專題等。採取教師申報和學校確認相結合的形式確定講學內容和講座教師。準備成熟後下發選課申請單,根據選課人數的多少,排出講課時間、地點。

(5)若條件成熟,在舉辦骨幹教師模塊教學研討課賽的基礎上,本着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擬邀請市教科院來校進行聽評課的業務指導,時間安排在期會考試後進行.

(6)面對新課改,進行校本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要加強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切實將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於我們的教育教學之中,切實解決教育教學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每位教師本學期至少寫一篇課題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學經驗,也可以是教學案例等報教導處,從中評選出優秀論文發表在學校的專刊上或推薦到上級教研部門,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共享。

(7)在課題研究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學科模塊教學典型經驗介紹,實現總結新課程,創新新課程。

(8)在實踐中逐步修改完善課改的各項制度等,以彰顯十一中特色,同時各處、辦、高一各備課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動時都要有活動材料,整理完後交教導處。建立課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課改的困惑

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我們面臨着四大困惑:

(1)教育經費短缺

學校財力緊張,因為學校所收取的學雜費充其量只能保證學校正常運轉。可是,新課改工作的展開確實又需要相當數量的經費支持,比如教師培訓、必要的教育教學軟硬件添置等,無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費,這部分錢從何而來呢?

(2)師資力量短缺

“走班教學。”是課改體現成效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數班級都在五十人以上,師資怎麼解決?而新開的課程教師更始鳳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術”,目前沒有配套的師資。同時,課改後將加強學生實驗課程,缺少實驗設備和教師。

(3)教師培訓與“實”相違

對於新課改,很多一線老師感到最困惑的是,課改的理念瞭解了不少,但太虛,而老師做的是具體而細微的工作,要研究一個個章節怎麼上,要面對一個個不同的學生;個別老師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課。怎樣培訓教師也是一個新課題。

(4)學生管理難以操作

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後,教學模式應怎麼確定?實行走班制後,如何管理學生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選課制帶來的最大問題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對學生的監管。在選修課增加的過程中,教學班的形式越發顯著,甚至超過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學班與行政班的銜接,顯得至關重要。

四、建議

1、上級主管部門組織學校教導處外出考察課改搞得好的學校,以獲得好的經驗。

2、統一建立新課改管理軟件的平台,以減少學校教導處的工作量。

3、對課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勵機制。

新課改總結9

彈指一揮間,一學期很快就過去了。期初,帶着幾分迷茫、幾分困惑,也帶着一分的興奮,我“光榮”成為一名課改戰線的“新兵”,回首短短數個月,有苦有甜、有喜有憂,更多的是一種彷彿看到黎明曙光來臨的那種無以名狀的喜悦心情!現將一學期以來教學方面的體會和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聽課,認真備課,善於反思

站到講台上並不難,但要稟着新課改的理念站穩、站好,卻不容易。積極聽課,開闊思路,博採眾長;認真備課,點滴之處,不容忽略;善於反思,所到之處,必有收穫。

記得開學初的第一堂課改實驗課,我將培訓時領略到的新理念,討論交流得到的新方法:分組討論,組內交流,組間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只要能用的都用上了。一會兒是“小老師”組織學習,一會兒是錄音阿姨朗讀,一會兒是丁丁帶來的小故事……學生的興趣之高漲,氣氛之活躍是我所料不及的,我才突地領悟到課改的要義——還學生主動權,讓學生一個愉快的學習!

為了上好每一堂課,我主動放慢一課時。一個教案往往要修改兩三遍。其他老師的課,不管是哪位老師的課,只要有時間,就主動去聽。每一位老師都以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影響着我,啟發着我。聽課,成了我的一大樂事。每學期20節課時的聽課任務不僅按時、而且超額完成。

聽課,不僅開闊了思路,也為備課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各種鮮活生動的事例,各種教學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細節之處的精彩處理,幫助我及時發現和改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使我在反思中不斷總結經驗,在反思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如今,在我的課堂上沒有了死氣沉沉的寂靜,而經常傳出的是孩子們舒心的歡笑。

二、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挖掘,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的預測和處理,都使得一週的教學工作有條不紊,有張有弛。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週六研討日”活動中與老師們探討、交流時,我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我才真正體會到了“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句話的含義。課改,令我失去了寶貴的雙休日,然而,我感覺收穫遠比失去的多,這無形中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滿足於“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如果“笨鳥”還不先飛的話,那麼只能最先被社會淘汰。

四、多種渠道學習課改新理念。

到圖書館博覽羣書,到網絡上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模式。

當然,萬里長征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我還存在着許多問題,我要做的和能做的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學習、學習、再學習,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爭取更大的進步,儘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國小教師。

在未來的日子裏,快樂的課堂裏依然會有我快樂的身影,課改,你依舊如火如荼地進行着,而我,會緊跟你的節拍,堅定地走好每一步!與你一路同行!

新課改總結10

在思政課改的前沿陣地在歷史教學的嘗試與實踐中,我切實感受到我們與老師都在不由自主地發生着微妙的變化:從教授到教練的角色轉變;從講堂到學堂的空間轉變;從灌輸到探究的教學方法的轉變;從接受到合作的師生關係的轉變。這種變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教師在課堂中做一個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

要做好這些角色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師在課前、課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背課、背學生。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設計每一個環節,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要了解學生,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新的問題,既要做好可以預測的應對2、關注學生和學生學習過程

教學中,教師真正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在做什麼,需要什麼,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靈活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機械地執行課前的課程設計。同時,還特別關注全體學生,注意學生間的學習差異,通過不斷調整教學進程,使盡可能多的學生捲入到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來。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3、充分開發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學起來也就覺得輕鬆愉悦。歷史教師要充分開發課程資源,突出歷史知識的趣味性、生動性,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對學生永遠都有一種魅力,感受課堂生活的快樂。具體説來,教師是從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①設計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②利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和豐富多彩的學生參與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③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思維的積極性。

④注意學科間的結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確運用詩詞、俗語、典故、成語等進行教學

⑤努力挖掘、充分發揮教材所藴含的興趣教學因素,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願望和動力

(二)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麼,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讓學生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説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系統等探索活動,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這一切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在思政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着學習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渴望瞭解更多課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

新課改總結11

一、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二、認真鑽研課標,研究教材,積極參加市區教研。

研究新課標,並與教學大綱相結合,利用假期將所教的教材通備,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教學內容,

三、教學方式的轉變。

1、重視課前準備。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以便在課堂上能根據學生接受程度和實際教學活動靈活的調整教學方法。在上新課之前,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分析學生達到這個目標的難點是什麼,反覆鑽研教材,確定本節課重難點,設計可行的教學方法。每節課進行復習和強化口語訓練。這種做法豐富了教學內容,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隨着教學觀念的更新,英語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的教學方式。

(1)堅持課前熱身活動。

(2)課堂上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3)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4)用運多媒體進行教學。

(5)大作業的'設置。

(6)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以上是我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尤其是學生的聽力、口語交際和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尖子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新課改總結12

傳統教學觀的核心是“倉庫理論”,它以教師為圓心,把學校當成單純傳授知識的場所,把書本當作主要教學內容,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工具,把分數看成是評估學校教育、教師教學和學生成績的惟一標準。其結果,嚴重的妨礙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忽視了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高分低能,不利於現代新人的成長。而現代教學觀念完全摒棄了這些落後的想法和方式,試圖用嶄新的教學觀來改變這種現象,因此在現代教學觀念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現代教學改革。下面對現代教學觀念的基本主張進行簡要的闡述。

1、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學科教學作為教育的基本活動形式,其目標應全面體現教育的培養目標,體現教育功能的前瞻性,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總之,學科教學的終極目標,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形成健康的個性品質。即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1)教學的基本價值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2)教學的基本作用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3)教學的基本任務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綜上所述,教學的基本價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務都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育人。全面育人既是教學的終極目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目標。在這方面。許多有識之士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江蘇南通李吉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誘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出發點,滲透“教育性”,着眼“創造性”,貫穿“實踐性”,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中受到教育、發展能力等教學的根本目的。

2.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為“以學習者為中心”

(1)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兩個基本要素。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都以確定的對方為前提。只強調某一方,取消或忽視另一方,都不可能構成或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教與學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彼此以對方的存在為依據。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正確認識以下問題:

①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在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與指導,即幫助學生實現認識過程的轉化,從不知到知,並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學生是學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即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學習任務的承擔者,是認識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通過學生實施和落實。

首先,教師是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起主導作用。教師的責任決定了他在教學過程中的導向和組織作用。這種導向、組織作用表現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都是由教師設計、組織和實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並對教學質量與效果全面負責。

其次,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和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自身的主觀努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學,教的目的在於學生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體現在學的方面,體現在學生認識的轉化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上。如果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學協調有效地進行。因此,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過程。

②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

現代教學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單向活動方式。而是強調教學是一種多邊活動,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教學的多邊活動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過程的本質特點,與傳統教學相比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傳統教學,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對學生如何學論及很少,因而是一種由教師和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這種單向交流模式不能反映教學活動的複雜性。現代教學認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項互動,形成了一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因此教與學的關係是相互作用的互動關係,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向互動的過程。如果教學過程實現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那麼教學過程就不再是簡單的傳輸過程,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參與過程。這對於開充分開發與利用教學系統中的人力資源,減輕師生的負面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要實現教學過程的多邊互動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主主體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根本,要認識到教學過程是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習主人作用結合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③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

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是也不應該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而應是積極主動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實施簡單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不但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承擔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能夠表現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要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與完善,而且有利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僅把學生作為認知你來看待,更重要的是把學生作為完整的生命來看待。要認識到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器”,而是知識的主人;學生不僅是認知的主體,更重要的是具有生命的人。

(2)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人的創造性活動。現代教學決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內在創造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就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體系,更充分地發揮教學的多方面功能,以實現人的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要建立全新的教學方法體系,轉變教學觀念是最基礎的一環。具體地説,要實現四方面教學觀念的轉變。

①從注重學生外在變化轉向注重學生內在變化。傳統教學追求的目標是知識的掌握,也就是使學生從不知到知,從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因此,教學的'注意點放在學生外在的活動與變化上,主要是注意的集中,記憶的牢固,答題的準確。這些雖然也是必需的,但卻不是最重要的。現代教學論把教學的注意點轉向了學生內在的變化上。

②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的過程。現代信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從知識型轉向能力型。為適應這種情況,教學相應發生了重大轉變,這個轉變涉及到如何看待知識?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這句話極為深刻地揭示了現代教學觀的一個重大轉變,就是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學習的過程。學生思維方法的形成較之具體知識點的掌握是更重要的目標。因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應用,更多的是在新的情況和條件下去尋求未知的東西,這就需要思維能力。長期以來,由於強調學習的結果,在學習解答問題時,只要求做出一個惟一正確的標準答案,而這個問題的情境往往與書本上的情境相同。因此,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記憶和背誦上。強調學習的過程,主要目標不是要求學生提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要求學生尋求解答的思路,它引導學生重視思維的方法,經過長期訓練,達到發展智能的結果。

③從單純教師的教轉向師生共同活動。傳統的教學,以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知識為特徵,勢必導致教師中心論,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忽視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師生之間的合作。其教學方法是單純教師教的方法,講授幾乎佔據全部課堂教學的時間,教學過程中信息是按照師——生的形式單向傳遞,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所以為改變這種狀況,陶行之提出“教學合一”,並在教育實踐中具體實施。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教學合一”的觀點越來越為教育界所接受,併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布魯納認為,現代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的方法。前蘇聯合作教育派的教育家們指出,教育教學過程應該是“人際合作關係”,認為“在今天,正是師生關係的問題已被提到了學校工作的首要地位。”把傳統的認為教學法只是教師教的方法轉變為師生共同活動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學成為合作的過程,這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的。因為教育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單一的講授法難以勝任。學生智力和技能地培養,需要親自參與,才能得到提高與發展。

④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傳統教學那種單一的、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適合傳授知識的要求。素質教育要求建立一種開放性、綜合性的教學形式,它在空間形態上、綜合運用集體教學、個別教學與分組教學等多種形式,在時間流程上,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教學環節與結構。素質教育是一種更科學、更高層次的教育,它要求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觀念更新的前提下,這個教學方法應特別注意學生信息加工處理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並有利於促進學生個性健康而和諧的發展。

3.從“教學生學”到“教學生自己學”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都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處於被動的情景,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有“灌輸”一詞。而現在,隨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日益加快,科學愈來愈呈現出高度分化由高度綜合的格局,人們的智能急劇增長,環境惡化,只是陳舊、更新等問題都撲面而來。如果學生在學校學習使自己什麼也不會創造,那麼它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學生的創造性屬於創造性學習一樣,是使個人和社會做好準備。為了在行動上與新情況相協調的一種讀書模式,它能使學生在理解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使用預測、模擬、模型和情景描述等方法技巧,來考慮趨勢,制定計劃,評估目前決策的未來後果。同時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創造性的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抽出大量的實踐來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這是現代教學觀念的最重要之處。

新課改總結13

這次新課程的改革,使高中數學從內容結構上,打破了學科的本位主義框框,刪除了很多舊的學生不易懂的內容,改變了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狀況。使學生體會到,不是為了數學而學數學。更加註重學生的學習方法、手段和思維的培養。從教材所選例題及所編習題可以看到,數學中有物理、化學、政治、經濟、地理及現代科技等各行各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在於應用,而不是在於考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自然與社會的各個領域。增強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來的自覺性。是學生在學習中明確目標,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的能力和數學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改變了過去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課程的改革既是基礎教育的改革,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我們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目的,把學生從觀察現象改變為探索現象的觀念上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一個探索性的學習空間,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下面就這兩天的學習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我認為要想更快更好的進入新課改,首先得從思想上進行轉變。只有從思想上完全接受了新課改,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新課改當中。剛開始,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好多老師對這次新課改還持有一點牴觸情緒,但隨着這兩天培訓的不斷進行,我開始慢慢的接受了新課改,思想上進行了一個非常大的轉變。我們學習了怎樣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新高中數學課程在結構和內容方面也有比較大的調整,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功能,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服務。整體的把握高中數學課程是我們打好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函數思想、幾何思想、算法思想、運算思想等都是高中數學課程的主線,它們彼此之間又有着密切的聯繫,是貫穿整個高中數學課程最基本最重要的數學思想,這些主線可以把高中數學知識編織在一起,構成知識網絡。新舊教材的變化要求我們整體把握高中數學課程,瞭解一些模塊的設置涵義,這有助於發現數學課程的內在聯繫,使整體的數學素養得到提升。

新課改總結14

一、組織機構健全合理整體規劃切合實際

1、加強領導,校長是學校課程改革實驗的第一責任人,是學校推進課程改革工作的身體力行者。學校在課改實施前就成立了課改實施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教導主任和全體教師為成員的課改領導小組,組織機構健全,結構合理,職責明確。並對全校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備課、上課、評價、課題研究、教研活動和學校課程開發等提出指導性意見,有效組織學科指導小組、課題研究小組和各學科教研組的工作,定期組織開展不同範圍的學科專業培訓和教學研究活動。深入新課程實驗第一線,在新課程實驗的過程中,及時總結推廣實驗成果,發現、培養實驗骨幹教師,為實施教師提供工作平台,以點帶面、為學校和教師開展新課程實施提供有效的指導和服務。

2、學校根據《義務教育課程計劃》來設置課程和安排課時,開全科目,開足課時,安排符合課改實驗標準,既不壓宿某些課的課時,也不隨意增加課時,課程結構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基本性質、遵循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3、為使新課程實施工作的順利進行,經學校行政會議研究,加強各年級的師資配備。根據學校教師情況和課程改革的需要,選派富有經驗的骨幹教師從事課改工作

二、狠抓培訓,以研促教

教師是課程的主要實施和課程設計的參與者,新的教學裏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只有通過教師的教學工作才能貫徹落實,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1、抓好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活動。教學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重要過程。為此,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新課程研討活動。

(1)抓好聽課與評課制度的落實。課改實驗領導成員深入課堂聽課,重視對新課程實驗年級指導與調研,實驗年級的教師進行互相聽、評課,交流教法與心得,取長補短,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共同提高教學水平。

(2)開展學科教學專題研討活動,把課改工作不侷限於實驗年級,而是以課改為契機,讓課改之風吹遍全校,使我校教師在教研活動中感受課改的氣息,深受典範、優秀的課堂教學藝術的正確導引,提高了教材處理能力,培養課堂管理能力和反思評價能力,提高全校教師的整體水平。

2、狠抓備課工作,要求教師在熟悉課標和教材的基礎上,按教材的內容和要求來備課,同時要求教師充分研究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教案和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法靈活。同時,我校堅持備課時認真做到“五備一反思”。

3、教師在認真備課、上課的基礎上,能積極撰寫教學後記、教學反思、經驗總結、案例研究和教學論文。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學年至少寫一篇論文等,全校進行教育教學科研論文評選,將優秀作品打印裝訂成冊供學校教師共同研討。

4、加強課題研究工作,把課題研究落實到實際教學中。本校結合實際進行的課題研究與實驗,以課題為載體,深化我校教育科研的縱深發展。

5、重視學生的評價考核。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程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以口頭評價為主,堅持正面評價,多用肯定指導式。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作業、單元練習、定向評比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評價。

6、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我校在嚴格執行課程計劃的基礎上,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並重視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年齡的特點,在不同年級開設了舞蹈、心理輔導、書畫、籃球、乒乓球、電腦、科技等校本課程,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1、學生綜合素質的差異,使得課堂成為素質較高的學生的表演舞台,部分學生成為無言的觀眾,共同參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遭遇阻力,對學生的分層推進方法和效果還不太明顯。

2、根據學科的特點和素質教育新課表理念,要認真鑽研教材,提高自身素質,探索教學方法,重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實際出發,用愛改變學生的命運,使學生從愛中得到快樂的學習,讓每位學生既要成才,也要成人。

新課改總結15

新教法不僅僅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什麼是學習方式?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策略與方法,而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不是指學習的具體小策略,而是指學習的大趨向。因此,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學生總是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我的總結如下:

一、業務學習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

堅持每週的業務學習,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教法與構建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新的方法,認識到新的教學方法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二、通過學習使自己逐步領會到“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

樹立了學生主體觀,貫徹了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了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使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條件的理念落到實處。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

與發揮,營造自主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嘗試。創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的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並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富於創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設計情景創造機會,鼓勵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於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學研究.教學工作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

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在:

(一)發揮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1、教學前,深入地鑽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實質的基礎上,能創造性的設計教學,彌補教材的某些不足,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通過精心備課,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方式的教案。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以課本為主體,在教學中加入生活化的小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發現面對同一難題,有的學生採取獨立探索的方式,有的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最終都很好的解決了問題,可見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完全可以達到很好效果。

3、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經常向課改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並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聽公開課多次,自己執教一節公開課,學校領導和教師們給我提出了不少寶貴的建議,使我明確了今後講課的方向和以後數學課該怎麼教和怎麼講。

4、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靈活,不能吸引學生學習,對學生的引導、啟發不足。

3、新的教法學習不深入。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缺乏理論指導.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加強學習,學習新的教學思想。

2、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

3、多聽課,學習同科目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的教學理念。

4、加強教學反思,加大教學投入。

時代在改變,社會在進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作為教師也不希望自己的課堂規規矩矩、死氣沉沉.而是希望還課堂一派生機與活力,那麼努力改變我們自己,積極探索適合我們學生的教學模式,使學生

喜歡的教學方式、學生有效地學習方式進入我們的課堂,使所有教師應當努力去做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