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總結

來源:文書谷 2.43W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本課程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校本課程總結

校本課程總結1

優美的古詩是我國遺傳下來的文化瑰寶。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增強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熱愛,培養他們對生活積極的態度,我們就把“古詩誦讀”定為我們一年級的校本課程。根據此課題,我們制定了詳細的方案,並認真實施,下面就對我們這個學期的實施進行總結。

一、整合古詩,統一教材內容。

由於以前古詩教材不統一,每個年級自選教材,不利於學生系統學習,也給期末的總結及彙報帶來了不便。為了使以後校本課程更好的開發和利用,現在我校根據學生特點選擇出適合我們學生背誦的古詩,確定了教學內容。

二、採用多種形式教學古詩

我們在進行古詩誦讀教學中,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老師教為主,第二階段以學生自學為主。在第一階段中我們主要採取“入境+吟誦”的方法:既指導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學生享受到古詩畫面的美,並讓學生粗略瞭解詩的大意,然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去學習吟誦古詩,從吟誦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我們在指導學生學古詩的時候,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教學生一些朗誦技巧,比如朗讀的節奏語音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以及朗讀的語感情變化和朗讀重音的把握等,不斷提高學生的吟讀的能力,強化記憶背誦。

在第一階段結束後我們還舉行了古詩誦讀比賽。我們本着人人蔘於的原則先進行小組比賽,小組優勝者參加班級比賽,每班再評選出5名同學參加年級比賽,評出一、二、三等獎,進行鼓勵。除了“優勝獎”,還有“智慧獎”……..學生學古詩的興趣日益高漲。

因此我們及時把課程進行到第二階段,開展《我做小老師》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查找喜歡的古詩,理解意思,並以生動有趣的形式教給其他學生。在這個階段候老師代表我們組上了一節校本課程的彙報課。課上新穎的活動形式深深吸引着每一個孩子,孩子們踴躍展現着自己的古詩才華。課下老師們又在我校論壇上進行了熱烈的研討,總結了經驗和不足。

但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古詩記錄本的設計不夠合理;學古詩時有的學生理解了詩的意思,頭腦中也能形成畫面,但卻畫不出來,這就需要學生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還有就是學過的古詩會背串……這些都是下一步我們急待解決的問題。總之,在這個學期的工作當中,我們有收穫也有不足。古詩誦讀作為一個新開發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存在很多困難。但我們會不斷探索、研究,並大膽創新,使這一課程更加完善,在下學期再上一個新台階。

校本課程總結2

通過器樂教學,不僅使學生大大提高了審美情操、審美意識,而且潛在的智力因素也不斷得到新的開掘。融樂理知識、演奏技能、音樂欣賞為一體的國小器樂教學,是從小提高學生審美意識的一個重要教育手段。這種寓樂於教的教學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因而將在學生整體素質的形成中起着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興趣是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在不至於成為沉重的負擔。課堂上能用生動的形式將所要學的知識技能裝扮起來,製造輕鬆的氛圍、創設富有情趣的音樂情境,就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帶着濃郁的求知慾走進課堂。

本學期三、四年級器樂班的同學,在演奏方面都有很大進步。特別是曹晨菲、牛欣瑤、梅洋等同學,能用揚琴彈奏金蛇狂舞,學古箏的王昕等同學也基本能演奏,但是吹笛子的同學進步不大,希望下學期能有更大進步。

合作學習的課堂組織的形式要合理化,器樂合奏首先要學會合作學習,小組學習與個人獨立學習是課堂的主要組織方式。根據器樂學科的具體特點,使成員間相互激勵與促進,形成競爭與合作並存的學習關係。

但這個學期的校本課時有限,學生的練習時間太少,希望下學期能讓學生有更大的提高。

校本課程總結3

我學區於11月7日起至11月12日對下面的三所學校的校本課程進行了檢查,下面對檢查情況作如下總結:

這三所學校具有的共同優點是:

1.校本開發方案制定清晰,新增的校本課程都有審批表。

2.各位教師的校本課程都能制定出綱要,同時能制定出相應的教學工作計劃。在這幾方面做得較好的教師有:東雙營國小的付少雷、宋君,王各莊國小的馬肖華,馬昌營國小的孫英浩、張長永,他們的校本課程綱要與審批表制定的詳細認真,有相應的備課,在備課中能體現出學生活動情況。

不足:

1.有的教師有校本課程綱要,但制定的與其它校本課程綱要雷同,不太符合自己的校本課程需求。

2.有的教師的校本課程審批表中的課程目標與課程綱要中的課程目標不一致。

3.在進行校本課程介紹時,大話套話很多,學生在理解為什麼開展這門課程上較難。

4.在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上大多數教師的評價可操作性欠佳。

整體改進意見:

1.學區加大對校本課程的輔導,讓每位教師理解到校本課程的重要性。

2.各科校本課程綱要中的課程目標(學生的學習目標,培養目標,並非教師的發展目標)與審批表中的目標要一致,在自己制定校本課程計劃時也要注意到教學目標與他們不要脱離。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體現三維目標,教學設計環節齊全、層次清楚,體現教法和學法,教學方式恰當,尤其要強調的是教學方法要突出以活動教學為主,教學過程詳細、實用。數量多少以該校本課程的課時安排及當時檢查的時間而定,至少提前備出一兩課時。

3.審批表中的課程實施計劃、方式與綱要中的實施計劃方式要一致,可以比綱要簡單些。

4.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要套話大話,要具有操作性。

5.各校審批表中的意見要填寫,具體的日期要寫好。

校本課程總結4

“學生的學習、學生的發現、學生的研究”同屬學習過程的三個層面,僅就在校學生來説,不管是傳統教育還是課程改革大背景下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獲得適合自己享受終身的學習方法應該是方向。我校的“國小生策略性學習研究”牢牢地把握住了這一方向,讓我們的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追求學生主體的個性和潛能的發展,培養他們的研究能力和發現敏感度,在學習中感悟學習,在學習中獲得發展。現將一階段來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作簡要總結。

一、在學習中提高,強化理論修養。

校本課程不是教學層面上的一種教學活動,而是課程層面上的一種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是最能體現學生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發展性課程。面對校本課程的挑戰,我們對教師進行了校本課程的培訓。因為我們感覺,教師真正的成長不在於崗前培訓和脱產培訓,主要是在教學實踐中培養起來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觀念必須也只有在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實驗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確立,教師專業能力的體現最初發生在課堂上,最終形成於研究之中。由此可見,把教師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培訓有機地融為一體,能促進教師持續發展,不斷提升教師素質,這也是我校校本教研所得出的深刻體會。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① 建立一個高水平的教學研究集體。教科室有校長親自領頭掛帥,各教研組制定切實可行的教科研計劃。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活動。 ② 開展師徒結對,促進青年教師儘快成長。 ③ 對教師進行計算機和現代媒體的使用培訓,使校本教研工作能夠藉助信息技術手段在全體教師中更好地開展。 ④ 我們要求教師自問、自省,找出自己的優缺點,確定現實狀況和未來發展目標,也就是要求每個老師定“自培規劃”。我們還要求教師每節課後寫課後筆記,找出不足之處,不斷總結和提高。師資培訓落實的具體活動有:

(1)編好校本課程教材

為了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進行,我們向全校老師徵集了學習指導課案例。學習指導課教材的編寫是一個全新的內容,除了組織老師學習外,為了方便老師,學校教科室下發了校本學習輔導課程教材的編寫提綱。其中編寫理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學習心態,促進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養成善於合作、交流的良好情操。編寫主題有調整學習狀態的學習心理開導,提高學習能力的學習方法指導,也有優化學習策略的學習思維以及與編寫理念有關的話題。編寫板塊有目標區、檔案館、諮詢台、自我報告、他山石、活動桌、練習場、情景聚焦、心理博士、指點迷津等等。學校還加強了對教學後記、教學實錄、教學故事等過程性研究成果的記錄和收集,開發了有助與校本課程研究的各種文字、資源庫,供教師隨時閲覽,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層次。這次案例徵集,共徵集到了40多篇案例,其中有不少內容精當,可操作性極強。

(2)搞好一次“我的學習生活”徵文

為了及時總結學習經驗,我們正在着手準備“我的學習生活”徵文競賽。這次徵文主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講述自己的學習故事,老師則對學生徵文中所體現的學習方法進行點評。

二、在實踐中感悟,提高校本課程課堂教學質量。

(1)加強校本課程的研討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以及市裏課程設置的要求,我們安排學習指導課每年級每個星期一節課。為了讓校本課程逐步走向成熟,我校充分利用週一下午的業務學習和週四的教研組活動時間,把研討校本課程提上議程,使廣大教師樹立“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進一步明確校本課程的目標和課程內容。在上學年,我校舉行了校本課程即學習指導課的研究課。我校馮小飛老師、袁小華老師上了研討課,全校老師觀摩這兩堂課。研討課的開展為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了研究對象,加強了同伴互助和合作,注重了老師之間以及在課程教學活動中交流、對話與溝通,受到了老師的一致歡迎。

(2) 注重校本課程的指導

學校行政領導為了及時瞭解掌握實施狀況,設立了行政與實驗老師的對話制度,即每兩週舉行一次校本課程沙龍。新的教育理念,在碰撞和交流中達到構建。而且在校本課程沙龍中,老師們也達成了共識。即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果是每一個上課老師追求的目標。沒有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果,學習指導課説得再好也只是紙上談兵。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常常是靠教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學生從中得不到收穫。而學習指導課本身所固有的特性,靠死記硬背、靠灌輸學生是根本無法接受的。因此我們要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精心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採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達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尤其更要創設生活化、問題化的課堂情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今天,我們的周老師上得多帶勁啊!無拘無束的課堂教學氛圍,精彩紛呈的多媒體畫面,孩子們哪是上課,根本是在進行一次饒有趣味的遊戲,個個上得欲罷不能。套用新課標中的一句話“教師就是平等中的首席。”老師就引領着孩子在學習的海洋中遨遊。不僅指導課可採取以上的形式,我們也嘗試着用活動課的形式來上。前兩年 ,我就上了這樣的一節活動課《給自己加油》。)

三、在評價中成長,創建校本課程特色

我校根據校本課程的特點,明確了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目標程度,更是為了對我們的教學情況進行反饋和分析,以利於改進教學,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1)評價內容突出全面性和綜合性

設計師生成長“報告單”和“檔案袋”。注重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考察和分析;從研究學生需要、設計課程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課程活動等方面對教師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評價。同時,嘗試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師生素質、全面反映師生髮展過程的教育評價制度。

(2)評價方式力求多樣性和靈活性

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口頭評價與書面評價、等級評價與評語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數據測量評價與成長記錄評價、階段評價與全程評價、寄語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等,是我校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不斷提高的積極、有效的激勵手段。

(3)評價設計講求藝術性與創新性

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創造性地開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師個性的、有班級及課程特色的、兒童喜聞樂見的評價方式、評價工具與評價方法的創新。嘗試“寄語型評語”、“心理健康建議”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時代特色的新型評價方式,以實現新課程評價的最大效益。

總之,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是目標,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條件,學校的特色形成是結果。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歷史背景、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學校的優勢和風格,進而通過校本課程開發形成特色。

社會在發展,課程在進步。我校雖然在校本課程開發上紮實地開展工作,但與先進學校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會不斷努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討,不斷提升我校校本課程的水平,使校本課程——學習指導課真正能成為童話中的點金術,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校本課程總結5

本學期,根據期初校本課程教學計劃,我們五年級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進行了進取的探索與實踐,經過一學期的校本課程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轉變觀念,與時俱進。

校本課程的開發順應了當今時代民主決策的潮流。校本課程開發的場所是學校,關注學校的課程自主,體現出民主參與課程決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時間,以多種形式開展學習和培訓,切實改變教師課程理念,重新塑造自我並界定主角職能,由課程規範的複製者變為新課程的創造者。使我對校本課程有了深入的瞭解,進一步樹立教學民主的思想,調動了主動參與的進取性,為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矗

二、關注學生的發展。

經過學習新的課程理念,我更加明確了教育者的職責,那就是盡最大可能為學生供給自主發展的條件。而學生的發展也應是多方面的。從學生實際情景出發,關注個體差異,供給發展的可能。所以,在確定校本課程開發項目及資料時,印製了教師、學生、家長調查表,瞭解學生和家長的要求,根據調查結果,確定了安全、健康、古詩詞誦讀、大閲讀、大棚西瓜技術等校本課程體系。真正實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三、實施資料及要求:

(1)確定校本課程結構。我們根據以下幾方面來確立學校校本課程。

①學生髮展的需求,尊重學生意願,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

②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規律。

③學校的實際情景,包括學校辦學特色目標,師資和設施條件等。

具體作法

1、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設節,不佔用及挪用校本課程的時間,保證開足課時。

2、校本課程科任教師應加強學習、刻苦鑽研、勇於探索,盡心盡力搞好校本課程的教育工作。

校本課程教研組及時對科任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進行檢查督促,保證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3、校本課程教研組按時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不斷探索開發校本課程規律,努力提高校本課程科任教師的理論與教學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動的同時,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學習、外出參觀考察等活動,下大力氣創立一支素質高、信心足、熱心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教師隊伍。

4、搞好校本課程的評估工作,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講求實效,不流於形式,搞好評估工作是開發校本課程的重要一環。

為此,擬在本期內完善好評估細則,每期末認真進行評估、獎優罰劣,並將評估結果進入教師年終目標管理評估中。

5、建立校本課程開發工作制度,使課程開發工作逐步走向正軌,做出成效。

6、在實施校本課程活動中,及時進行總結,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在總結中不斷開拓、提高、更新。

一是校本課程教研組每期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總結前段取得的成績,改善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後的工作任務;二是科任教師進行總結、反思,改善教學中的失誤,充實、開發校本課程資料。每期末,無論是教研組,還是教師個人,都要認真收集好有關資料,進行整理歸檔。

7、遵循校本課程開發適應學生興趣、愛好和社會需求的原則,在開發校本課程活動中,及時組織教師進行社會調查,廣泛徵求學生、家長及社區團體的意見,結合學校本身的實際,充分利用本地資源,不斷改善充實與完善校本課程資料,使我校校本課程資料真正開發成培養學生個性特長髮展,適應社會發展的特色課程。

回顧這一學期的校本課程工作,我們總結出不少經驗,這與學校領導和很多教師的支持都是分不開的,我們會取長補短,讓學生們成為富有文化底藴的一代。

校本課程總結6

一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已經結束了,現已進入期末複習,回顧一學期的探索與嘗試,酸甜苦辣樣樣都有。如何傳知、如何解惑、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貫穿讀這一主線。諸多思路,到了清理一下的時候了。

一、求新求異,讓學生愛上語文課。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如何引領學生在學習新知的基礎上討論、交流、探究學習心得已成為課題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興趣盎然,讓學生學有主見,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既享受學習的樂趣,又能發展原有的語文素養。

二、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三、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質疑,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然,懂得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倡導活躍的課堂氣氛,開放的課周舜欽

校本課程總結7

在全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推進與培訓工作會議上,李永成校長作了題為《積極進行課程建設,促進課改深入開展》的典型發言。發言的中心就是校本課程開發問題。

為了切實搞好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我校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方案》,並及時付諸實施、實驗。現將這一工作的進展情況做以簡要總結。

一.開發《髮色證書》教育課程。

《綠色證書》教育課程是寧安市的特色課程。我校從提高學生技術素質和創業能力出發,在“綠證”教育中突出了勞動教育和農業技術教育、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勞動觀念,磨鍊了意志品質,樹立了艱苦創業的精神,達到了以勞樹德,以勞增智的目的。

在“綠證”教育教材的使用上,我們除選學國家、省、市教材外,校綠證教育領導小組還結合本地實際自編了《甜葫蘆栽培技術》《西爪栽技術》、《蛋雞飼養管理》等教材,供學生選學。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了“教、學、做”合一。學校科研組把“綠證”教育研究作為“十五”科研課題,目前正在實驗研究之中。

二、開發傳統項目教育課程。

我校的傳統教育項目較多,並形成系列。如:清明節祭烈士墓,宣講當地英雄事蹟,並以《編懷先烈,立志成材》為內容進行演講比賽,五四青年節舉辦以“發奮讀書,報效祖國”為主題的朗誦會;“七一”以黨的偉大曆程為主題進行歌詠比賽;國慶節以“鉅變的祖國”為主題舉辦徵文比賽等等。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受到了極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並從中到了一定的知識。

三、開發特長教育課程。

我校從藝術、體育、技能三方面入手,開辦了13個特長班,4個專業班,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選學,每週三下午統一時間開課。在安排上做到了有教師、有教材、有場地、有課時、有作業。在管理上做到了有專人負責,有統一考核。這些特長課較好地激發了學生情趣,展示了學生個性,發揮了學生特長,培養了學生能力,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通過一個階段的校本開發與實施,使教師的觀念行為發生了變化,新課改的理念,全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在教師中形成共識並能轉變為自覺的教學行為,湧現出了一批新課改實施和課程建設創新型教師。

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變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社會調查能力,知識整合能力,審美能力,社會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課程開發使學校有了活力。校本課程開發給教師提供了開發創造課程的空間,給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礎。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現代教育,有利於學生髮展,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必要補充,我們有決心,有能力充分利用廣闊的農村資源和當地,本校的有效資源進行課程建設,化資源優勢為課程優勢,把校本課程建設,開發、實施推向一個新高度。

校本課程總結8

校本課程是一種充分體現學生選擇權利並努力培養學生選擇意願和能力的課程。結合我校整體建設與發展的目標,為了更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家長和學生的需要,本年級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開設了以遊戲為主,重在開發智力,培養興趣的“海洋地理”校本課程。下面就對本年的工作做以簡單的總結。

一、前期工作:

1、強化學習,打好基礎。

認真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及時更新觀念,通過學習喚起了我們的資源意識,不斷充電,促進了自身專業化發展。

2、利用現有資源,根據兒童的年齡(年級)狀況以及探究性學習的發展確定“海洋地理”課程的具體內容。

二、總課程目標的確定:

1、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創造性地發展,提高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

2、幫助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提供豐富的源泉,特別強調海洋知識的應用和提高一般程度的學生的海洋知識與能力水平。

3、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學會應用思想去觀察社會,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必須的經驗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三、具體工作:

1、圍繞生活現象,培養國小生綜合應用知識的習慣

2、利用生活場景,提高國小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針對現實問題,讓國小生學會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4、探究現實世界,為學生創造搭建舞台

校本課程總結9

11月27日到30日有幸參加了在石家莊舉行的河北省第二屆校本課程課堂教學展示評比活動。幾天的學習聽了三十一節各地的校本課程説課,內容基於各地各校特色,課堂上以學生的探索和體驗為學習方法,通過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的學習空間,都很值得學習。其中《遊戲和思維》《英語繪本故事》《避暑山莊湖濱漫步》等校本課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學習的是每位校本課程的説課教師都有一個説課的流程。基本環節是説課程產生的背景、校本教材分析、內容介紹、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分析、教學過程、課後反思。兩天多的時間聽了31節校本課程的説課,受益匪淺,感受頗豐。

校本課程它打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全新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校本課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

校本課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校本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課程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校本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總之,我們要努力開設本校校本課程,形成學校特色,構建學校文化,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校本課程總結10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我校全面開始了學校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收益頗豐。所開課程多次得到了中國教育學會、省市各級主管部門及專家的好評。我校編撰的《膠南三名》在中國教育學會舉行的地方校本課程評選中榮獲二等獎。現將我校課程開發與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經驗總結如下:

一、因地制宜,開發校本課程

(一)課程開發的理性思考

學校要發展就應該重視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應該重視校園精神的滋潤和文化底藴的積蓄與傳承,經過對學校現狀的全面分析,結合自身特點和周圍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確定了以“體驗社會,親近自然,瞭解膠南”為主題的研究內容。確定以“膠南三名”即“膠南名人知多少”“膠南名勝知多少”和“膠南名產知多少”的開發利用作為切入點,依託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培植學校特色,提升辦學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開發的原則

我校開發校本課程主要遵循了兩個原則: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膠南是我們的家鄉,這是一方古老而又美麗的土地,它不僅有靈秀的山水,豐饒的物產,還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藴。滄海桑田、歷史變遷,許多名勝古蹟令人矚目、許多名產令人神往、許多風流人物流傳史冊。因此,我們立足本地,讓孩子們從關注身邊的名勝、名人、名產開始,通過系列調查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的名勝、名人和名產,珍愛名人、關注名勝、保護和發展名產;關注家庭、社區、民族和人類的關係,以此激勵學生熱愛家鄉,從小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以動促學,發展學生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讓學生學會能蒐集相關資料,學會交流與分享、學會分工與合作,並在自己所調查研究的領域主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實踐中學會觀察、提問、調查、採訪、記錄、整理有關信息,在分析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途徑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

(三)課程開發過程

1、組織

在教師的指導下,首先由學生自主申報,每個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意願設計調查採訪方案,然後根據調查採訪方案的可適應性、價值性和代表性,對學生進行分組,並以民主投票方式確定組長。

2、規劃

每小組都要對活動的主題做一個初步的規劃:各活動小組都要制定出活動手冊,內容包括小組調查活動計劃;活動調查問題庫;問卷調查表;活動剪影照片集,調查活動日記等。對每個小組活動我們依據“分隊承包內容―――實地調查研究―――收集、分析、整理資料―――展示成果”這樣一條活動線索,採取由淺入深、由扶到放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大膽創新、各顯神通。

例如:在“膠南名勝知多少”活動中,我們分成了五個小隊,分別是:千年古蹟——琅琊台隊,歷史遺蹟——齊長城隊,天然花園——珠山秀谷隊,佛教聖地——石門寺隊,在水一方——靈山島隊。各小隊成員滿懷興趣,帶着對家鄉的熱愛,進行實地考察,採訪羣眾,上網查詢,廣泛收集資料,多方調查研究。學生對各風景名勝的地理位置、開發時間、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目前狀況及開發前景等自然和人文景觀有了初步的瞭解。在研究中,許多現狀也引起了孩子們深深的思考,他們將不同的意見和建議都反映給了相關部門,同時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好評。

3、總結

每次活動後,我們都要求每小組做到“五個一”:辦一份手抄報;寫一份專題調查報告;製作一塊活動展版;寫一篇活動感悟或觀察日記;召開一次成果展示會。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活動中更好地展現自我、發展自我。對有創新精神、活動表現出色的小組及個人,在活動評價時學校給予獎勵。經過多年實踐,學生們已將研究性學習成果編撰成《畫山秀水在膠南》、《展歷史畫卷,頌時代風流》、《廣袤的膠南大地,豐饒的膠南物產》系列叢書。

二、開發校本課程,提煉本土文化

學校加強對校本科課程開發工作的領導和組織,成立了校長任組長,以中層幹部和骨幹教師為主要成員,組成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教導處負責調研,確定了48個校本課題,組織教師選取課題,編寫教案,基礎年級學生全員參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學校根據報名人數編排班級,確定活動場所,全校統一活動時間為每週週四第三、四節,號稱“快樂星期四”。做到了教師固定、學生固定、場所固定、時間固定,保證了校本課程的計劃性和實效性。

選修課程主要採用學科拓展、藝術特長、實踐活動三種形式進行。

學科拓展課程有政治課的“禮儀在身邊”。物理課的“生活趣談”。語文課的“走近名著”。數學課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歷史課的、“歷史人物大家談”等。已經編輯成書的有:《新視點》、《博文學子必做的100個實驗》、《書香伴我行》、《博文學子必讀的100個修身故事》、《耕耘者的足跡》等。藝術特長課程有繪畫、舞蹈、書法(軟筆、硬筆)。生活技能課程有“陶藝”“攝影”“花樣編織”等。在基礎年級學生中施行“選課”走班。每週四下午三、四節課安排為走班制時間。正是由於成績斐然,我校被評為青島市藝術教育示範學校。我校活動課程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團隊活動。利用假期進行社會考察、社會實踐。

二是文學社活動,我校主要組織了“芳草文學社”社團活動,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博文》校刊,已編輯59期。我校文學社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文學社團。

三是信息技術,我校信息技術培訓開展的紮實有效。每學期開展的“信息技術小能手”評比活動為學校增添不少的亮色。

三、體驗收穫,彰顯課改成效

回顧我們走過的學校課程開發與實施之路,主要收穫在以下三個方面:

1、塑造了學生

親歷實踐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個性發展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蒐集處理信息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活動中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更是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鑽研的態度,學會了合作與分享,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各類課程的開設,讓學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學生不再侷限於課堂上認真聽講,被動接受,而是自然生成了主動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習慣。

2、成就了教師

我校尋求校本課程與教師發展的整合點,讓教師與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共同成長,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促進了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和課程建設能力。近幾年來,我校就有五名教師出示了青島市級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十多名教師獲省市實踐活動優質課一、二等獎。

3、促進了校園文化特色的形成

活動開展以來,我校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法上得到了不斷地更新和發展,一種彼此尊重、互相協助、追求創新的風氣已經形成。同時推動了學校的整體變革,為重塑新型的學校文化提供了契機。近年來,我校先後獲得山東省現代科技教育研究先進單位、山東省校本研究先進單位、青島市中國小生課外文體活動示範學校。我校也是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大課題“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重點實驗基地、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學校文化與特色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課題“基於素質教育的勞動技術教育實踐深化研究”實驗學校。

四、反思啟迪,堅持走校本之路

通過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要真正實現學校課程的順利實施,就必須做到以下三個“必須”:

1、必須正確定位校本課程在課程教學中的地位

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構建學習型的校園,就是讓學校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實力。而校本課程就是一個學校存在的重要的條件,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最大創新。

2、必須真正實現校本課程對教師角色的定位

課程的本質指向人的發展,校本課程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校本化”途徑,校本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營造的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教育環境。因此,老師必須學會引導,學會塑造,學會研究,學會學習,學會賞識,學會與學生一起成長。

3、必須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

學生不僅是教的對象,更是學習的主體。在新課程下,教師要消除權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轉變觀念,尊重學生個性,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而全面地接近學生並瞭解學生,重視學生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興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會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學校要持續發展,就必須走科研興校之路,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就是學校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會有力地促使學校管理理念的改進,會有力地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能為學校的發展提供動力。

校本課程總結11

在國家課程中英語是從國小一年級開始設置,根據孩子的最佳語言發展期,我校開設了《英語校本課》,每週安排一課時,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

雖然校本課程開發目前正處於初級階段。我卻感受到了它的生命力所在。一是它不僅增強了教師對課程改革的參與性、自覺性和責任感與創新性,改變了過去那種教師只管按照國家課程規定,使用統編教材的依賴性,缺少主動探索、發揮潛能的作用和空間。而且使教師積極投身於改革實踐中去探索,去體驗,去充實,去提高,去適應新世紀教育發展的需求。二是感到它對發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特長是有重要作用。由於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生的差異性和個體的獨特性,這就為他們特長的培養和發揮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因而為培養多種人才,滿足社會多校化需求提供了保證。課程的內容以課本為基礎,教材的編寫主要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小詩,第二部分為英語歌曲,第三部分為英語短劇。

我任教的英語校本課程主要是面對四年級的學生。對於小詩的學習一般為一課時,在課堂中學生就能夠解決小詩中出現的生詞並理解小詩的含義。能夠比較有韻律地讀出小詩。如果時間允許能夠讓學生進行配樂詩朗誦。英文歌曲的學習較容易些,學生能夠很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但有時對歌曲的連讀還有很大的缺欠,需要反覆訓練,進一步加強。英語短劇是學生最喜歡的課程內容,雖然英文短劇的內容最難,需要的課時也較多,但學生卻是爭先恐後地去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學生有着很高的積極性,學習效果也不錯。除此之外,每學期的英語手抄報也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內容,是孩子們最喜歡參與活動的學習方式。

我力爭通過英語校本課程,提高外語課堂效益,創設英語學習的氛圍,從日常用語開始,加強英語的實用性,讓英語走進各學科教學,拓展使用英語的時間和空間,從而使教學適應新形勢,促進新發展,使學生能聽懂課堂用語,能和教師進行簡單的問候交流,並學會唱文歌曲,讓英語成為最受歡迎的學科。本學期的教學中,我遵循以下的原則:

1、在英語教學中,注重生活情景的引領,善於抓住重難點。

2、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去發現和總結。

3、關注同學對知識的欠缺,對知識進行及時的反饋。

教學中的不足:

1、興趣小組的活動形式缺乏多樣性。

2、學生整體參與課堂活動面不夠廣。

改進: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

2、加強對教材的領悟,提高課堂教學的創新性。

3、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前的備課中,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

校本課程總結12

一、課程定位

“陶藝”即陶瓷藝術的簡稱,是融繪畫、雕刻、工藝美術於一體的一門綜合美術。陶藝教學可有效開發大腦潛能,對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創造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有效提升作用。通過學習可激發孩子對歷史、文學、數學、幾何、物理、化學、美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陶藝學習內容以立體造型表現為主,並結合繪畫、書法等進行綜合表現,全面提高學習者的二維造型能力和三維造型能力。本課程自開課以來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我校校本課程中的精品課程。

二、課程內容及目標

依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情、校情,我們制定了低、中、高三個學段的學習內容及目標(見課件)。

三、課程實施

在學習內容及目標的指引下,我們從普及和培優兩個層面開展、實施本課程。

(一)課堂普及層面。利用各班美術課時間,兼周開展一次陶藝課。低年級以超輕黏土為學習材料,在基本形體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變形,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中年級孩子以平面浮雕和簡單的立體造型為主,學習常用的手捏成型、泥條盤築、泥板成型方法,掌握基本的陶藝知識和製作方法。高年級孩子以立體造型為主,在中年級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拔高,深入學習陶藝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先引導孩子認識黏土、陶土的特性,孩子在看一看、玩一玩的過程中熟悉不同的學習材料。課程內容的設計由易到難,先是學生單獨創作單個物品,然後教師把孩子們的作品進行組合搭配形成故事場景,最後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結合自己熟悉的故事進行場景設計、製作。通過學習孩子們不僅學習了基礎的技能、技法,培養了自己合作能力,還豐富了情感體驗。

(二)特長培優層面。我們主要利用兩個活動進行培優:一是,每週二至週五下午的陶藝興趣小組活動;二是,每週五的創客夢想城活動。參與培優的孩子都是從我校三至六年級各班挑選出來的。他們除了學習常用成型技法之外,還學習了難度較大的拉坯成型。這學期還初步嘗試了上釉、燒製,完成了自己第一件陶藝作品——錶盤。在過去的一年中特長培優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我們不僅請來了專業的陶藝教師——鄭州市工業技術學院樑富強老師,而且為孩子們購買了充足的陶泥、釉料等學習材料,同時專業的陶藝教室也在裝修中。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是這樣做的:教師課前設計教案、課件、分配陶泥、工具、分組等;課堂教學中教師集中講授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給孩子預留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創作,同時教師巡視觀察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單個問題單個輔導,共性問題統一輔導;每次課程結束後要進行作品展示、評價終結,多鼓勵,培養孩子自信心;下課前預留10分鐘時間整理衞生,先是學生整理自己個人衞生,再由值日生進行整體打掃,保證陶藝教室衞生的整潔,給孩子創造整潔、舒適的學習環境。

四、課程評價

課程的實施離不開評價,好的課程評價能促進課程發展、激勵孩子進取,我們的課程評價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個方面組成。在進行過程性評價時我們主要關注孩子工具準備、課堂狀態、衞生整理、作業完成情況;終結性評價主要是期末測試。最終成績為兩項成績之和,依據分數高低劃分為優秀、優良、合格、需努力四個等級。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採用自評、他評、師評等多種評價主體,對孩子們的成長進行多角度的綜合評價,儘可能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真實性。

最後,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孩子們的作品吧!從當初的稚拙到現在的老練,從單個作品的製作到故事場景的設計……這一路走來,他們在慢慢成長、不斷進步,收穫了知識的同時更鍛鍊了自己的精神意志,他們變的更加有耐心、有毅力……

我的彙報到此結束,如果您對陶藝課程感興趣,請到我們陶藝室來做客吧!

校本課程總結13

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校本課程是課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中第六條中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在課時計劃中也明確規定:“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占課時總比例的10%-12%。”這些都足以見出國家對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視。同時,這也成為我們弘揚學校文化,發展學校特色的`新契機。在開發校本課程,辦好學校特色方面,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領導重視,機構健全

1、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由校長任春林同志擔任,副組長由教導處繩鐵傑老師和政教處馬榮成主任擔任,組員包括各科學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其主要職責是對校本課程的開發作出正確決策,予以全面部署,組織人力物力,協調各方關係。

2、組建了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

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由校長任春林、教師代表邢美麗、竇鬆海、賈國祥、學生及家長代表組成。其主要職能是審議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重大決策,形成《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制定相關管理條理,檢查督導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執行情況。

(二)深入調查,多方評估,前期論證

1、深入調查學校及社區課程資源狀況:

學校資源:

我校課程資源最具優勢的是:

我校課程資源最具特色的是有一支年青、充滿活力、敢於創新的實踐型教師隊伍,具有承擔課程開發的能力。同時,學校從建校起,就參加了省級課題《中國小教師心理能力的培養》的研究,積累了相關方面的經驗,在該課程方面有一定的資源優勢。教練邢美麗同志是武術世家,拜師學藝多年,又在滄州體校學習三年,業務熟練,素質很高。

2、多方評估是校本課程開發的立足之本

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從學校的培養目標、學生的發展、學校發展等多方面、多角度進行了評估。

(1)學校的培養日標:

全面發展、提高素質、發展個性、培養特長、服務社會、把學生培養成“有一顆美麗的心靈、有一份優異的成績、有一副強壯的身體、有一手過硬的本領。”

(2)學生的發展需要:

從研究學生的需要、興趣、個性特質等方面人手,我們對學生、家長、社區有關人員進行了訪談,並與相關專家共同診斷了學生、家長反饋的信息,發現存在的問題,最後得出結論,學生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2)身體素質的需要;

(3)自主探究、合作交往的需要。

(3)學校及社會發展的需要:

學校發展目標是爭創一流學校,培養一流師資、造就一流人才,把學校建成

“靜謐的學園,迷人的花園,學習的樂園,温馨的家園。”通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使學校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陣地,改善學校教育教學的軟硬件環境,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成為學生生活的樂園,成為學生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學校。

目前學校環境基礎設施差。政府已經明確其發展規劃,學校搞好基礎課程改

革、開發校本課程、造福一方老百姓,通過學校的發展幅射校區、帶動校區的精神文化的發展,提高校區的檔次。

3、利用現有資源,徵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學校充分利用校園現有資源,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組織全體教師召開會議,廣泛徵集教師意見,初步確定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素質訓練、長拳、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進行開發。

4、發放問卷調查,向學生及家長征求意見,爭取家長的支持

初步擬定了學校的校本課程體系之後,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向全體學生及廣大家長征求了意見,贏得了所有家長的大力支持。

5、專家諮詢引導,多方評估確定

我們通過對學生、家長、上級有關人員進行訪談、調查,並向縣體育局等相關專家進行了諮詢、論證,通過一系列的評估,最後統一認識,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從學校的現有資源出發,立足於學生髮展的需要、學校培養目標的需要、學校及校區發展的需要,因此,最終確定武術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

(三)開展校本師資培訓

校本課程開發,首先是課程的開發,而課程的開發離不開教師的參與,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共識。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只有開展以校為本、有的放矢、優質高效的師資培訓,才可能真正發揮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主體作用。我們的校本培訓以教師自主閲讀、同伴討論交流為基礎,採取了專家講座、集體研討、自主反思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對教師分別進行了校本課程相關理論的培訓,使教師明確了校本課程開發的重大意義,瞭解了校本課程的涵義和特點,領會了校本課程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強化了課程意識,樹立了明確的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通過系列培訓,教師掌握了相關理論、跆拳道專業知識,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優質高效的教學。

(四)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是課程管理、實施、評價的基礎,也是教學、評估、校本教材編寫的依據,是學校與教師所開發課程的核心內容。它包括以下內容:

1、總體目標:

(1)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為教育理念,關注並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機會,促使學生主動而全面的發展。

(2)進一步改進並完善“武術”校本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身體健康素質,努力形成校本特色。

(3)通過開發校本課程,學校、教師積累一定的課程開發經驗,由此帶動學校、教師的發展,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聲譽。

2、課程目標:

(1)改善和增強學生體質

(2)提高學生防身與自衞的能力,

(3)磨練意志,培養學生謙遜、寬容、禮讓的高尚品德和尊師重道、講禮守信、見義勇為的情操。

3、課程內容結構簡析

(1)武術發展史

(2)武術與武德

(3)現代武術的特點和作用

(4)武術技術

(5)武術品勢

(6)武術的教學理論和方法

4、課程實施:

本課程為普修必修課,3-6年級共144課時,每週一節排入課表,採用班級授課制,由本校體育教師負責實施教學。

(五)組織校本課程實施

教導處、政教處是學校校本課程管理的專門的行政機構,負責做好計劃、

執行、監控、測評等各項工作。參與聽課、評課的指導,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其具體措施如下: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處、政教處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案例,及時總結反思等。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六)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教導處、政教處通過聽課、查閲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二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三看學生及家長問卷調查的結果,四看教師的教學案例、教案等。

2、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方式的考試或考查,對學生評價主要是發展性評價:一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二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通過實踐操作、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內。

(七)取得的成效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與實踐,我校校本課程開發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1、編寫了郭橋國小武術普修課程教學大綱;

2、編寫了郭橋國小武術普修課程材

3、總結了一套武術教學理論與方法

4、學生素質明顯得到提高

通過武術的訓練,孩子們的學習進步了,變得更加懂事了。這是因為,跆拳道推尊的“禮始禮終”武德精神,能培養學生勇敢無畏、堅忍不拔的品質,養成謙遜、寬容、禮讓的品德和尊師重道、講禮守信、見義勇為的情操,這正是我校所追求的校園文化。

總之,我校校本課程武術的開發與實施,已經引起各級各類媒體的高度關注,為縣鄉藝術節及文藝晚會參加相關節目的排練、演出,受到社會各界、家長的一致好評。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校本課程開發也不是朝夕之事。隨着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我們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我們將不斷地學習、摸索,讓校本課程在我校煥發蓬勃生機。

校本課程總結14

跟着我國課程實踐研究的深刻開展,我國課程政策產生了重大改變;實施國家、處所和學校三級課程治理。校本課程開發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教師的課程職能也接踵發生了重大的變更,研究和開發課程將成為咱們教師必不可少的基礎功之一。因此,我校教師也聯合實際情況對校本課程進行了研究與開發。將對我校開發校本課程的有關情形作一些小結。

一、 高度器重,敢於摸索,勇敢實際

學校將開發校本課程納入本學期工作打算,並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開發校本課程的實施計劃。

二、校本研發的目的

校本課程的開發象徵着一種權利,更意味着一種義務,我校實施校本課程開發的最重要的目的能夠扼要地概括為三個方面。

1.讓所有的老師都“動起來”

校本課程開發把學校推到了課程改革的前沿,學校成了課程開發的主體。校本課程開發肯定了學校作為課程開發的責任單位的位置,讓每個教師都舉動起來。這樣既可以進步教師自身的實力,也可以增進學校的發展。

2.讓所有的教師都“站起來”

教師看待所教的科目及其內容始終是敬畏有餘的。科目對他們來説,是國家的劃定,教材對他們來説,是專家編寫的。他們被請求嚴厲忠誠於國度的所有課程文件,甚至連教養的詳細步驟都嚴格按照教學參考書指定的教學步驟跟課時數。教科書對他們來説是神聖不可侵略的,他們跪拜於教科書的神威之下。

然而,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親身參加到課程編制的整個過程。國家提供的課程尺度,成為他們自動學習研究的領導性綱領,國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們自主挑選的對象。他們站在國家課程標準這塊基石上,鳥瞰着校本課程及所有教科書。

三、校本研發的意思

1.有助於推進我校新課程改造。

校本課程開發強調課程要適應不同窗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輔助那些學習艱苦的學生取得充分的發展在基本教育階段,課程改革就是要知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論他們的性別、種族、智力水温和學習籌備如何。我國從前的“升學教導”只注意到少數考分高的學生的發展,而疏忽了那些低分和處於旁邊程度的大多數。當這些人畢業走向社會時,他們成了“失敗者”。學校將大量“失敗者”推向社會,而社會中的絕大多數工作又將由這些“失敗者”來承當,這樣必定會影響到全部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全民的總體素質水平。

2.有利於先生的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前提就是享有專業的自主權。校本課程開發給教師鬆綁,讓教師自主決議,這無疑為教師的專業發展供給了遼闊的空間。另外,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由各方面人士加入的配合和探索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可能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反思他們自己在教學中所碰到的問題,並找到問題的謎底。這樣的探究和協作十分有利於培育教師的專業精力,晉升教師的專業技巧。

3.有利於構成學校特點

校本課程開發強調學校應用本身的資源、自主計劃、自我負責。這非常有利於學校施展各自的上風,造成本人的特色。一些老師開發校本課程,形成了赫然的學校特色。

四、“校本”的體現方式

校本課程指的是學校依據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對學校學生的需求進行體系評估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通過自行研究、設計或與專業研究職員或其餘力氣合作等方法編制出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取捨的課程。他體當初:給學校以管理的自主權,針對學校實際進行管理工作是校本管理的根本主意。它不同於學區管理,不是由學區統一行使管理職權,對所轄學校進行標準性操作。它力主學校要認真剖析、甄別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立足於學校實際從事各種管理活動,既不能照搬它校的模式,也不能簡略地把學校作為個別政策、規矩等的“實驗田”或利用場地。管理當植根於本校的泥土,應答本校的問題有一定的決策自主權。

五、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

1、明白目的。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必須體現校本化,必須樹立在對學校環境與學生學習需求分析的基礎之上。目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地成長,讓每一個學生走向成功。

2、 落實教師。校本課程開發,要害在落實教師,需要一批存在翻新意識高素質的有專長的教師。然而,大多數教師長期習慣於一套教學規劃、教學綱要和教材,僅滿意於課程實施,視教材為聖經。因此,必需喚醒教師準確的課程意識,確破正確或公道的課程理念,踴躍投身於校本課程開發的高潮中去。

3、 斷定內容。校本課程開發是以學校為基地,以學生需要為導向的課程開發。在組織實行進程中,應充足斟酌抉擇支配常識或運動序列、班級範圍、時光部署、資源調配及須要留神的問題等事項。校本課程開發大多會攻破學科的界線,把多門學科通過事例有機地組合在一起。

4、 接洽社會。校本課程開發毫不能與當地的社會環境相脱離。當地的社會環境中藴含着校本課程開發的豐盛資源,並能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提供各種有效的道路。

5、 編寫教材。校本課程開發要求將成功的教訓積聚起來並形成較迷信的系統和實踐內容,以教材的情勢反應出來,為進一步開發和實施作參考或有利於推廣,遵守“開發──實施──察看──反思──再開發”這一螺旋迴升的過程。

6、 發展評估。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探索的實踐研討過程,勝利與失敗並存。評估既看重成果,更應重視過程。由於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自主進行的,目標各異,所以國家很難採取相似於同一測驗等評價手腕來評估校本課程開發的功效。因而,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自我批駁、自我鼓勵、自我改良,以保障校本課程開發的順利進行。

總之,經由多年來我們全部教師的努力,學校校本教材的開發已獲得了一定的結果,學生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也受益匪淺,然而,究竟還只是起步階段,良多事件還要我們自己去探索,去實踐,其中確定也會有必定的波折,但我們也信任,只有我們盡力去做,當真去做,我們學校的校本開發將會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校本課程總結15

舞蹈作為教育內容和手段,不僅可以培養教育對象具有健美的身體姿態,培養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而且可以抒發和表達感情,加強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為了上好舞蹈校本課程,我不斷地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業務素質。因為我知道只有不斷充電,才能維持教學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來我積極參加舞蹈排練,觀看各地的比賽和演出的舞蹈碟片,學習各種技法和亮點。另外,平時有時間欣賞各類舞蹈的排練和隊形等使自己在舞蹈教學方面不斷進步。通過這些學習活動,不斷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見識、為自己更好的教學實踐作好了準備。

在課程實施中,我對教學內容主要做了這樣的安排。首先從基本訓練入手。通過基本訓練的中間活動練習,使學生首先學會了使動作做的自然、協調。並同音樂和諧一致。在音樂伴奏下做各種練習,使學生身體得到較自然全面的活動。初步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動作姿態,力量的靈活和協調性和初步欣賞音樂的能力。

基本訓練的把上基本動作練習,克服了學生的自然體態,使學生舞蹈時具有正確的姿勢,初步體驗、掌握瞭解身體各部位舞蹈的基本動作要點,規範了動作,為以後對舞蹈的表現力以及民族民間舞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時,在身體柔韌性很強的同學中,我教授了一些高難度的技能技巧,如打前橋、側翻,轉等,滿足了優秀學生的求知慾,做到了根據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安排教學內容。

在訓練中,我讓學生對照鏡子反覆練習表情,這樣訓練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像照相一樣,怎樣做最美,而是根據舞蹈情節的需要作出適合表達主題的表情、神態和動作。演員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要為整個舞蹈服務。再次,教師講解非常關鍵。教師要在整個輔導過程中不斷去示範,去講解動作表情的要領。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舞蹈教師和語文、數學教師一樣,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現。另外,訓練時要嚴格要求。作為一個舞蹈教師,首先是隊員的“班主任”,比如説,哪些孩子的素質好,哪些孩子的素質較差,好的要積極培養成領舞或獨舞對象,差的要耐心輔導不歧視;哪些孩子比較開朗活潑,哪些孩子比較內向文靜;哪些孩子有小脾氣,比較嬌氣等等。教師都要了如指掌。

同時,我還給學生搭建平台,展示自我。叫舞蹈隊的學生參加舞蹈比賽和學校文藝演出,經過訓練與鍛鍊,舞蹈隊的學生都成了班級的文藝骨幹,老師的得力助手。

舞蹈校本課的實施,能滿足學生髮展的實際需要,有利於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充分發展。同時,通過舞蹈教育鍛鍊,培養了學生的羣體意識,培育學生的藝術美感,提高學生的欣賞力,增強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想象,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