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內除法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來源:文書谷 2.58W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表內除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精選12篇)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1

國小數學人教版第四冊第四單元表內除法的主要內容是: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用除法計算的簡單的實際問題,綜合應用乘、除法計算的稍複雜的實際問題。重點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口訣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複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整個單元教學的難點是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係,轉化為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濠湧國小精品課程數學研究組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認為:計算的課堂一般相對沉悶,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可能會讓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要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情感放在第一位。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先研究教材,理出重難點,根據知識規律、學生學習規律做好教材分析;再根據學生對前一單元的掌握情況,精心設計教學鋪墊和課堂練習。綜合各類因素後,才設計教學方案和課時計劃,同時邊教邊調整,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有趣、有益。

單元教學結束,我們回頭總結經驗,課堂中有如下亮點:

一、“以生為本”,精心設計情境引入,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被吸引。

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注意力一般都在新奇的事情上,對重複而又枯燥的事情往往不屑一顧,所以,在教學中要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方法進行教學,給學生以新異感,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是一開始,要結合學生當前的興趣,精心設計情境,由具體情境引出的課題,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從一開始就被吸引,如:第一課時的7、8、9的乘法口訣求商,通過一幅學生熟悉的“歡樂的節日”主題情境引入;第二課時的練習,通過老師帶小朋友到童話世界去玩一玩情境引入,以及其它課題也都採故事、設問或複習舊知識引入新課,用電化教學、數學遊戲、練習形式多樣化……等方法,使學生不會產生厭煩感,從而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並保證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精心鋪墊,讓每一層面的學生都有收穫。

利用口訣求商,本身就帶有方程的思想,有一定的逆向思維性,第一單元過後,學生就已經產生了差異,有個別學生甚至會產生不自信的情況。老師在上課中能根據這種差異,精心鋪墊,不僅老師讓錯過第一次機會的學生得到複習,還能讓優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如第一課時中,求“56÷8”這道題時,讓學生回顧第二單元的求商方法,然後自己獨立去完成,最後師生交流學習方法。再由學生獨立嘗試計算“56÷7”。再由主題圖“歡樂的節日”中提供兩組素材,引出“49÷7”“27÷9”計算,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並形成用乘法口訣用商的計算技能。

在第三課時中,讓學生應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利用國小生對直觀、具體、形象和生動的實物感興趣的.特點,通過直觀觀察來理解、感悟,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注意引導優生進行觀察乘法與除法的特徵,分析後得出結論,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增強了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這樣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記憶深刻,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中下生而言,學生並不善於觀察,教師就引導,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入手,憑直覺去感受順、逆思維,感受用口訣解決問題的魁力,從而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巧妙設疑,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數的特徵,

低年級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但對自己喜歡的問題又會忘我地投入。根據這一特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回答,提高學生興趣,促進學生進入忘我的學習狀態之中。同時,對學生準確回答的問題加以肯定,對不懂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啟發引導並加以鼓勵,從而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如:第一課時中,學生能列出56÷8,並計算出商後,教師突然若有所思地問題,掛8行好象地方不夠寬,只能掛7行,那我們該怎麼辦呀?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在第三課時的練習中,有一個學生在組內分小棒時,兩名學生都拿了10根,老師向其中一名學生借了5根,兩名學生在比多少的時候,鬧起了矛盾,也吸引了其它學生的目光,老師藉機問少的那名學生:那他的小棒是你的幾倍?學生回答後,老師表揚了他,同學們也自動給了他掌聲,所有的同學都在這個事件中感受到了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的關係。

四、精講精練,在解決問題中形成能力

解決問題是本單元教學的重要內容,如果設計的題目過多,學生會覺得煩;如果量太少,又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學時,要圍繞“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精心設計題型,在設計題型上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程度的思考題。對優生來説要有意識地讓他們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經歷運用除法的含義確定算法的過程,使他們初步懂得應如何數學地思考問題,如何用數學的方法來處理有關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計算出結果。對中下生來説,要儘量引導向生活經驗方向靠,讓學生有興趣去探索。

如:在講課的過程中,讓優生用數學語言來説清楚,幾的幾倍就是幾個幾,培養學生的數感;而對中下生來説盡量先讓學生觀察直觀圖形,直接從結果入手,得到最終結果就給予表揚,可以多幾次提問,也可以一問請多個學生回答。在練習題中,優生的題,可以根據情境初步做有關行程問題、單價問題,並進行順逆引導,讓優生有優越感;中下生設計的題則多一點用買東西、用東西靠近,並在引導中從結果到過程慢慢過渡,學生也有成功感。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了不同的發展,並能在解決問題中形成數學能力。

五、“活而不亂”,讓學生享受數學,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

低年級學生的課堂教學設計要多一點考慮遊戲或小比賽,儘量發揮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有經驗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適時、適度、適當地組織一些競賽性的小遊戲,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增加教學效果。這裏的“適時、適度、適當”是有講究的。遊戲不合時間,過少或時間不充分,學生還沒來興趣就停了,學生玩的沒意思,過多會產生“表面熱鬧,實際無效”。我們研究組的老師和上課老師在設計的遊戲是單元教學成功的催化劑,讓學生學得生動而有收穫。如:在第一課時中的練習時,設計一個積分換禮品的遊戲,讓學生在安靜中暗自加油,成功突破計算中的難點;在第二課時練習的開始讓學生觀察兩幅圖的不同,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來了;在第四課時中,設計“默契配合”的遊戲,隔板説答案,讓學生在遊戲中培養數學的聽、讀、計能力,培養良好的數感。

六、教師大方得體,牽引着學生的視線。

課堂中教師大方得體是課堂一道不可缺少的風景線,包括:教師語調的抑揚頓挫、語言的幽默感、評價的寬容性、鼓勵性與嚴厲性的統一、身體的語言和課上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等。

我們上課的老師,每次上課都是面帶微笑走進教室,大部分學生也以同樣的微笑回報老師,師生之間的距離在瞬間拉近了,學生緊張的情緒減少了,課堂上學生都樂意和老師交流、研究和討論。從而削除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有的只是一個好朋友在和他們一塊學習,一塊交流,做他們的好好夥伴。

我們老師在上課時,能密切關注學生,包括每一個學生臉上的表情變化,特別是讓學生回答時,先用關切的眼光看着回答的那名學生,隨即用平和的眼光掃一下課堂,看看哪張小臉上還有“小感歎號”,一經發現,教師會在漫不經心中找機會撫摸一下學生,輕聲地問他存在的疑惑。所以師生關係非常地融洽,教師的舉手投足間都能感染學生,能使課堂氣氛輕鬆愉快,也可以使學生“愛屋及烏”,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2

《表內除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內容。這一單元是學生在一、二年級的學習中,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有了計算乘法的經驗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除法。它的重點是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決問題。因此,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緊緊依靠課程標準,緊扣教學目標,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我的體會是:

1、我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對於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做到了能夠及時給予指導、啟發,對每個知識點的處理,能做到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因地制宜的去創造一定的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我通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使情景教學融於課堂教學之中,藉助學生在商店購物的生活經歷來探討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增加生活閲歷,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3、我還根據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靈活的運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使課堂的學習氣氛輕鬆、有序、和諧。進而促進學生樂學、善學。

4、需要改進的問題:

(1)由於受學生年齡和實際生活體驗的限制,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為學生提供的素材較少,往往致使數學知識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得不夠好。因此我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基本素質。

(2)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對部分的學困生關注還不夠,中等生還應儘量挖掘他們的潛力,多給他們參與的機會。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3

這一單元是在學習了乘法口訣與表內除法

(一)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表內乘法,並認識了除法,會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表內除法

(二)在計算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是解決問題內容的學習有一定的困難。

1、除法計算練習:準確、快速

在學習表內除法(一)時,學生對除法的讀法、各部分名稱以及計算都比較熟練的掌握,所以在學習表內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時,不需過多的學習除法計算,重點放在理解主題圖圖意上,讓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説圖意,找到計算方法。在計算上,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可高一些:看到除法版式,馬上想到乘法口訣,報出商。再根據口訣想想還能不能有其它的除法算式。工練習時,可大多采用師生口答的形式:老師説一句乘法口訣,學生快速説出除法算式;老師説一個除法算式,學生立即説出乘法口訣,報出商,並列出另一個除法算式等。學生之間也可互相口述。對反應比較慢的同學,可先用2-6的乘法口訣引導練習,再用7-9的乘法口訣練習。經過多種形式、多次重複練習,學生基本的除法計算能力都能熟練掌握。

2、混合計算練習:審題、分步、仔細計算

學生對乘除、加減同級的兩步計算,沒有困難。但對加減乘除混合兩步計算接觸不多,在這類題目的'練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審題能力與計算習慣的培養。先練習同級計算,明確計算方法與計算順序。後進行混合計算練習:乘除優先,加減緊跟。一定要進行練習的強化,充分利用題,先審題,説出運算順序(一定要大聲説出來),後計算。最後再進行有小括號的計算練習(包括兩個一步算式合併成一個兩步算式)。

3、解決問題:創情境、觀主題圖,重表述、説思路,最後列式:分步-綜合

教材選用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生感興趣的素材,用主題圖的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從“觀察主題圖,看事情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從條件中明確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在這一環節中,一定要學生充分觀察,説明條件,學生的表述要準確,一定要學生自己説:説條件、提問題。再説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先計算什麼,後計算什麼?最後讓學生列式計算,分成兩步。分步計算掌握後再嘗試練習將兩個一步算式合併成一個兩步算式。多説精練,重交流與反饋。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4

《表內除法(二)》這一單元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有了計算乘法的經驗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除法。它的重點是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決問題。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選擇依靠課程標準,緊扣教學目標的授課視頻讓學生學習。通過視頻中老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我的體會是:

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掌握最基礎的運用乘法口訣求商。在家中視頻學習更能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能及時的讓學生進行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挑戰。對於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我們能夠及時給予指導、啟發,對每個知識點的處理,能做到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有針地性的.講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需要改進的問題:由於受網絡教學的限制一些拓展性的學習,學生並不能夠得到完整形象的解析。我們能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素材並不能完全的展示出來,對學生的瞭解也比較少,所以還需要積極教研,努力學習,從而讓學生得到更好地學習。對與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不能實時掌握,這一點是最需要改進的。希望草長鶯飛時,我們已經相聚。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5

講了這麼多年課,好象把複習課作為公開課來講是第一次,複習課應怎麼上呢?在新課程中,複習課還是對舊知識整理,使之更加邏輯和系統,僅僅是學生對一部分知識理解的深化和昇華嗎?突然間,好象有些找不到北了。請教了好多老師,好象別的地方也在搞這個,她們把複習課叫習題課,但是對於怎麼上都沒有一個定論。

“我們知道,複習課是最難上的一種課,是最能代表教師水平的課。我認為就知識整理知識,學生肯定收穫不大,也不能很好地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我認為設計的關鍵是要體現數學思想的一個高度,慣穿數學方法一條主線,構建數學知識的一個邏輯框架,具體操作可按下列步驟:

首先要確定好複習課的教學目的,其次要精心選擇練習,第三是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後再反思自己的設計是否能真正體現某種數學思想和方法,並進行修正。

確定教學目的因為內容總是為目的服務的,對一節課而言,我們把教學目的縮小為一個教學目標來實現。沒有明確目標的做題,學生是不會有什麼收穫的,只能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

精心選擇習題習題千千萬萬,有難有易,就象散落的珍珠,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的類型,以及生源情況,圍繞一個小主題,去精心篩選,然後再串成一條線,為主題服務。可以個個是簡單題,可以是由易到難,也可以只由一個難題而展開。因此,我們要求數學教師胸中要有無數題,而且對每道題的結構瞭如指掌,落實到課上只有幾道題的原因。

精心選擇教學方法複習課不只是為了提高解題能力而安排的,就題教題,永遠也不會成為好老師。就題教題只能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厭煩情緒,更不用説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了!因此,在複習課中,要讓學生自練、自得、自悟,教師只是不失時機的點評才是上策。要讓學生自悟出數學規律、數學思想方法,自得出解題技能。要實現上述目標,創造氛圍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總結就很重要了。”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6

《表內除法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內容。這一單元是學生在一、二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有了計算乘法的經驗的基礎上初步認識的除法。它的重點是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以及用除法去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因此,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緊緊依靠課程標準,緊扣教學目標,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我的反思如下:

1、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對於學困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做到了及時給予指導、啟發,對每個知識點的處理,能做到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因地制宜的去創造一定的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通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使情景教學融於課堂教學之中,藉助學生在本村小賣鋪購物的生活經歷來探討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既增加了生活閲歷,增長知識,又開闊了視野。從而促使課堂的學習氣氛輕鬆、有序、和諧。進而促進學生樂學、善學。

需要改進的地方:

(1)由於受學生年齡和實際生活體驗的限制,我在課堂教學設計上為學生提供的素材較少,往往致使數學知識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得還不夠好。因此,我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基本素質。

(2)我還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7

學生在學習7–9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學習了1-6的口訣,對口訣的結構及意義都有所瞭解,但7–9的乘法口訣句數較多,記憶不太容易。因此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我於是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重新的定位。讓學生自主參與編制乘法口訣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1、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充分利用教學插圖及教學課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口決的編制學習過程中。

2、小組合作,主動探究,編制口訣

學生已經學過了1到6的口訣,已經知道了口訣的一些特點,如小數在前面,大數在後面,還有積的一些變化規律。所以我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己編口訣。然後指名反饋。在檢驗學生的口訣時滲透兩個乘法算式、用加法計算等一些基本知識。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口訣,找一找口訣的規律。

3、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這單元教學,我認為還有一個閃光的地方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經歷合作的愉快,因此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合作意識也增強了。當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認為我的評價語言過於蒼白,針對性不強,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評價語言的運用,讓每一節課都能給學生帶來收穫。

4 、多種形式練習

對口訣的記憶如果單純的依靠讀、背,肯定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學得也比較累。所以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如送繞口令“數棗”、利用規律記憶,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8

我教學了《表內除法》窗口1的內容,課前也作了一些準備,包括認真分析教參和教材內容以及動手製作課件。但是一堂課下來我發現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課前準備的也還很不夠。以下是我的幾點教學反思:

首先,課前準備不夠充分,課前應適當準備一些教具供學生上課時使用,例如在讓學生動手擺學具時學生真正動手擺出來的並不多,準備一些適當的學具讓學生在投影儀下面擺一擺會更好一些,也會更加深學生的.印象。

其次,一些細節處理不好,如學生提出問題時沒有把問題分類板書在黑板上,課前如果能把一些有用的問題寫下來做成漂亮的彩條,上課學生提出來時就把它們貼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就會更清晰的看清楚問題。在分析問題時也存在很大不足:當問道“解決每人捉幾隻蝴蝶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什麼條件時”最好能把圖中的有用條件剪切出來放到問題旁邊,讓學生更清晰的理解條件。

第三,對學生的學識水平、理解能力還是理解不夠。有時還是會不自覺的用對待大孩子的方法去對待他們。比如在讓學生一起看情景圖時,我説的比較生硬,可以把“我們一起來看這幅圖”説成“我們一起去郊外遊玩”這樣可能對孩子更有吸引力。還有就是整節課練習太少,不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點反思,自己覺得還有很多很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多批評指正,多提寶貴的意見!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9

計算教學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首先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藉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再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的含義。然後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自主練習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説説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教學主要使學生能夠自覺地、正確地和迅速地進行整數運算,能夠用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去解答算術應用題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計算問題。數學教學必須有助於學生智慧的發展,以促進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的實現,數學的學習應該做到使數和量成為兒童認識周圍現實的工具。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10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説,除法很不容易被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識。教學語言富有童趣,能吸引低年級學生。在這節課裏,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多次給他們討論、交流的`機會。

做得好以及有待改進的是:

1、備課深入,準備充分,內容要求合理。

2、教學目的明確,重、難點突出。針對這一難點,教師先示範講解,再讓學生討論、交流,最後共同總結出規律,從而較好地突破了難點。

3、教學環節清晰,銜接緊湊,知識連貫,步步為營,層層推進,合理科學。

4、除了教材上安排的練習形式,能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更多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掌握知識。

5、教師的數學用語有待進一步提煉。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11

反思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之處在於做到了三個突出:突出主體性,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突出實踐性,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突出發展性,注重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關注學生今後的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活動化的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我讓學生變“看他人玩”為“自己玩”,先集體遊玩,再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分組遊玩,最後,還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分組競賽,學生成了遊玩的.主角,並在玩中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整堂課,學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參與熱情,師生、生生、羣體間都在互動,學生玩了,樂了,也學了。

(二)探究式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只有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因此,這節課,我本着“讓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貫穿於課的始終”的原則,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如在突破找中間問題這個難點時,我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可能會遇到的數學問題,小組討論應先解決什麼問題,再解決什麼問題,讓學生自主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鞏固新知時,讓三個人數不同的遊玩項目小組分別根據已有信息,探索並解決自己組的購票問題;在活動拓展時,又讓學生組內合作交流,根據已有信息提出兩步計算的乘除法問題。營造了一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氛圍,發展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並幫助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合作性學習的經驗與技巧。

(三)重視對學生進行一些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本節課最出彩的地方是在鞏固新知時,學生根據各自的愛好,隨機組合成三個遊玩小組,並小組合作,解決自己組的購票問題。因各組人數不一定都恰好能被每次遊玩人數整除,於是各組就出現了人數或多或少的問題,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處理,在處理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向學生滲透了餘數問題、移多補少、轉化等基本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具體問題應具體分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表內除法教學反思 篇12

二年級的表內除法是國小生第一次正式見到除法, 表內除法(一)主要是講清楚除法的含義,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兩種分法:一種是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另一種是把一個數按照幾個作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學生對這兩種分法容易發生混淆。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分好層次的教學:

1、教材首先引進了平均分的意義,在教學平均分的概念時,我先讓創設一個生活情景,讓學生自己分一分,然後評價分的是否公平,再次拿出分的同樣多的一組來講解平均分的概念。

2、教材引進第一種分法,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把自己的學具分一分,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分一分,並且通過交流知道怎樣分,而且原來一部分沒有平均分的同學也學會了平均分。

3、接着教材介紹第二種分法,把一個數按照幾個作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我運用了教材所創設的具體情景,讓學生自己來安排乘船的方法,最後同學們知道了,先確定每份多少個,通過一份一份的確定,等全部分完,那麼份數隨之知曉。

4、在已經明確理解了平均分和怎樣平均分的'條件下,教材引人了表內除法,表內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訣直接求出商。對口訣逆過來思考,低年級學生在初學這一方法時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們要引導學生注意溝通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繫。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依據是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因此,在初步認識除法後,可以經常進行看圖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的練習。我們還要引導學生掌握用口訣靈活試商的方法。例如,在計算除數大於商的題目時,要想口訣的第一個數,如12 ÷ 4,想“幾四十二”,因為(三)四十二,所以商3,這類題首先要想未知的那個數,有一定的難度,常常學生不知道用哪一句口訣。所以,這時要及時向學生説明,在用口訣求商時,如果想“四幾十二”得不出商時,就要想“幾四十二”,從而得出商是多少。

5、本章節最難的地方是兩步解決問題,我在突破此難點時候,是這樣做的,直接缺少已知條件,讓學生提出沒有條件,此題沒解的想法。例如,我直接給出了一個這樣的題目:小明要買5輛小汽車,要付多少錢?學生一看完就直接問我,多少錢一輛呀?這時我還裝作説不知道呀,學生這時候泄氣了,這怎麼求嗎!然後我隨之説,想要知道多少錢一輛可以,但我不會直接告訴你們,得你們自己算出來,學生很快的進入了我設的圈套,這時我再給出12元可以買3輛小汽車的條件。很快的,學生都能算出應付多少錢。之後,請學生自己編成一道兩步應用題,並説説怎樣解答!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知道了 第一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