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18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

《路旁的橡樹》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情節簡單,通過尋常小事,不尋常的處理方法,感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以下是我教授此課後的幾點感受:

一、留足空間實現多元解讀。

一開始,讓學生質疑,他們對“高尚”一詞不太理解,通過研讀課文,體會工程師內心複雜的思想鬥爭,特別是理解他如果選擇砍去橡樹,也一樣可以得到讚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讚美,但最後卻作出了這樣的選擇,讓學生懂得,在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掙扎中,能讓好的思想佔上風就是一種高尚。在教學過程中,反覆地讓學生朗讀課文的最後一段,讓“高尚”一詞在學生的心靈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這種環保意識落實到自己的行為中去。

二、人文性與工具性並舉

在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美好的行為時,除了讓學生感受他們品格的高尚,還不失時機地安排一些語言訓練。看着這個彎曲的馬蹄形進行説話練習,讓學生想象風中的橡樹在跟人們説些什麼,這樣的練習既讓學生體會到這像箭一樣筆直的公路上,這唯一的馬蹄形的彎,昭示了築路工人高尚的心靈,又讓學生在説話練習中,錘鍊了文字的準確性,提高了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三、聯繫生活拓展語文外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把學生的視線引向廣闊的生活課堂,讓學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在學完課文之後,我讓學生了解身邊保護環境或破壞環境的事例,把學生的視線從語文之河引向廣闊的生活之海。

雖然自己很努力,想離完美更近一些,但回頭審視自己的課堂,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理解課文時,過於注重了對文本的解讀,卻忽略了朗讀的訓練,如工程師與築路工人沉默不語時的場面,如果能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體會,效果可能會更好。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自感放手不夠,老師扶得還較多。對於略讀課文,應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2

1、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資料。

2、本課生字不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認讀,可在檢查學生朗讀時糾正讀音。

3、教學這篇略讀課文,可以通過學生自主閲讀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就自己讀後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

對於主要內容的把握,學生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但要注意體會人們在處理這棵橡樹與路時的心情和開始時不同的態度。

⑴ “突然,工人們停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為什麼停下來,他們看到了什麼,又是在想什麼呢?原來,“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這棵橡樹“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同時與環境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個“美”的象徵。面對這個結合着生命與美感的高大的橡樹,他們或者是為橡樹的生命力與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願砍伐橡樹埋上排水管,總之工人們停了下來。學生閲讀時要注意讀好“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這句話,聲音要響亮、有氣勢。

⑵ “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説。工人們也沉默不語。”為什麼工程師和工人們都沉默不語呢?工程師“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説”,表明他在此時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徵着生命的活力與美感的橡樹,內心深處同樣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沒有命令工人將其砍倒,但該怎樣做呢?他也還不是很清楚,於是工程師沉默不語;工人們不想砍掉這棵橡樹,但又必須得到工程師的同意,他們沉默不語是在等待工程師考慮清楚以後作出安排。學生們讀這兩句話,語速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以便表達出人們當時肅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⑶ “工程師長久地看着築路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歎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歎着氣。”“工程師長久地看着築路計劃”,一個“長久地”説明了工程師在內心深處經歷了比較複雜的心理鬥爭,他“把目光轉向橡樹,歎了口氣”,那麼,工程師是為什麼歎氣呢?聯繫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樹應該得到保護,另一方面“(要修築公路的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使公路繞過橡樹,但這樣一來,公路就不會像箭一樣筆直了,因此,這聲歎息含蓄地傳達出工程師為了保護橡樹,在沒有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無奈的選擇。“工人們也沉重地歎着氣”,表明工人們在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之前,看到工程師在歎氣,內心非常擔心、沉重。這兩句話語速也要舒緩、語調同樣要略顯低沉。

⑷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師説。‘橡樹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説。”工程師的話是陳述了一個客觀的事實,因此,他的語氣應該比較平靜。工人們的話則是出於對橡樹的愛護,因此他們的話應該含有一定的激動的情緒,讀出來應該略顯激動。

⑸ “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裏。‘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他輕聲地説。”工程師的行動給了工人們一個最好的答覆,也使整個事件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決;“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表明了工程師在解決問題之後的一種輕鬆心態。因此,這段話讀起來要輕快,但一連串的動作名詞“拿出、走到、打進”,語速稍緩、語氣略重。

⑹ “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筆直”與“彎曲”在這句話裏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公路來講,自然是“寬闊、平坦、漂亮、筆直”為好,但人們為保護橡樹卻將其築成“彎曲”的.,顯示了人們愛護樹木、注意環保的高尚品質;“只在一個地方”則突出地強調了人們的良苦用心,只有一個彎兒,這個彎兒還是為橡樹特別設置的。因此,這句話中的“筆直、只有一個地方、彎曲”需要注意重讀。

⑺ “坐車過往這裏的人不約而同地讚歎道:‘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不約而同地讚歎”,表明人們都很認同、讚賞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決定、行為 (正應了上文工程師的那句話“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因此,他們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高尚的心”則是對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非常準確的、也是最好的評價。學生閲讀時要注意這兩處的詞語。在準確把握主要內容和領會人物心情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或全班為單位,圍繞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到的“交流一下對這件事的看法”進行討論交流。

4、引導學生積累詞句。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把自己認為優美的詞句摘抄下來。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3

本篇課文的作者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課文主要講築路工人們在修建一條公路,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樹。幾年過去了,這條筆直的公路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人們都讚歎築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從北方到南方的兩座城市之間,人們打算修建一條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講在築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樹。工程師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講幾年過去了,這條筆直的公路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坐車的人讚歎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1.讀課文,想想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麼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2.體會築路工人保護橡樹、保護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築路工人們正在修建一條公路。突然,他們停了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2.板書課題:路旁的橡樹。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提出自己的疑問。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瀆錯的字音。

寬闊()

挺拔()

楔()子

2.理解詞語。

延伸:延長,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聳。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責備:批評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語:不説話。

3.提出自己的'疑問。

(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麼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工程師和工人們都不説話,他們心裏想什麼?文中出現兩次歎氣,各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人們讚歎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四、再讀課文,思考同學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人新課

這節課,我們按照順序來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二、指導閲讀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麼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2.畫出描寫橡樹的句子,讀一讀。

(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3.看到這樣一棵高高的橡樹,築路人有什麼反應呢?

(①工人們停了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説。工人們也沉默不語。)

4.對上面的第二句話進行提問:工程師心裏在想什麼?工人們心裏又在想什麼?學生分組討論。

(這麼一棵粗壯、挺拔的橡樹,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師為——歎了口氣。

工人們為——歎着氣。

6.體會工程師的話: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的意思。

(我們不會因為完成不了築路任務而受到上級領導的責備,也不會因為砍伐了橡樹受到路人的責備。)

三、指導閲讀第八、九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們讚歎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説明了什麼?(讚歎築路人保護橡樹、保護植物的愛心。)

四、再讀課文,説説你讀後的想法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4

今天上午上《路旁的橡樹》一課時,我想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後再講課文內容,這樣上的課堂不會太冷清,因為在這之前,我曾經自己把課備好了,忘記讓學生熟讀課文了,以至於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的寥寥無幾,所以,我這節課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當我走到班級裏學習最差的王少峯同學的跟前時,發現他只是嘴脣動但是沒聲音,我感到很奇怪,就俯下身子對他説:“你能給我讀一遍嗎?”迫於老師的威嚴,他膽戰心驚的`讀着,當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時候就跳過去。一個生字還好説,可是一句話裏好幾個不認識的字,他就不説話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只是嘴脣動而沒聲音。從他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他想學,但是自己卻不會,於是我就見機讓他當全班的老師,我當他的老師,我讀一遍,他讀一遍,然後學生跟他讀一遍,讓他找到自信。

在板書的時候,我以簡筆畫的形式來講課文,這樣學生容易理解,當我畫出高大的橡樹的時候,有個學生説老師畫的像棉花糖,當時我心裏想湊合看吧,只要知道是什麼就行了,可當我問到“什麼樣的橡樹”時候,那個學生卻真的説“棉花糖的橡樹”當時全班哈的一聲全笑了,我的臉一下子紅了,現在想想簡筆畫對老師來説也是非常重要的。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5

本次教研,我所選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路旁的橡樹》。教學中我緊緊圍繞略讀課文教學的原則“略其所略,重其所重”來展開教學。圍繞課文的閲讀提示來確定本節課學習目標,讓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並發表對這件事的看法,感受到築路人對橡樹的愛護和對環境的保護。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學生通過讀課文導語找出本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從感受橡樹的美麗入手,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以“橡樹應該把獎章頒給誰”為突破口,讓學生研讀課文中描寫工程師和工人們的動作、神態、語言等語句來感受到築路人對橡樹的愛護、對環境的保護這顆高尚的心;最後,讓學生通過小練筆傾訴來結束本堂課。

在備課時感覺自己的這個設計還是很不錯的,沒想到在實際的教學中落實的卻不是很好,教學內容沒有完成。反思原因如下:

一、這節課的重點就是通過朗讀關鍵句子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可是學生連最基本的正確、流利都做不到,談何感情朗讀?學生課前的預習不到位,學生沒有把這項口頭作業放在心上,當然就不去做了。因此,教學初讀這一關一定要做紮實了,否則影響深入研讀的質量。

二、“獎章應該頒給誰?”這個問題設計的不恰當。在保護這棵橡樹中,工程師和工人都是功不可沒的,他們的功勞也是不可分割的。學生在為自己的看法找理由時,由於對文本理解還不透徹,對此還有很有困難的,在這浪費了很多時間。

三、指導朗讀不到位,在教設教學時,我是抓住“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這句話去指導學生的朗讀的,但做的還不到位,學生在朗讀方面仍很欠缺,我想此時老師的範讀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能範讀一下,學生的朗讀效果會比較好的。

反思這節課上的真的很失敗,再接再勵吧!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6

《路旁的橡樹》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築路工人們在修建一條公路,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樹。幾年過去了,這條筆直的公路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人們都讚歎築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我班學生已基本學會了自己閲讀的方式,因為有了前一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鋪墊,我覺得我班學生對這課的學習應該是很輕鬆,所以我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閲讀方法,獨立閲讀,交流合作,讀懂課文。本課重點在於理解“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並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所以學習課文時,選用了自讀——選讀——質疑——解疑等方式,促使學生生生互動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培養了學生愛護樹木、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思想情感。

我通過提問前一課的知識導入了新課,再通過播放課件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像樹,通過尋找課文中描寫橡樹的句子:“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啟發學生自己想象這棵橡樹的形狀,説説這棵橡樹的特點,請一位同學上台畫出他心目中的這棵挺拔、高大的橡樹,全班同學再加以改進和補充。至此一棵散發着勃勃生機的橡樹聳立在同學們的眼前,大家對橡樹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通過過往人們的評價:“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讓孩子們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什麼是“高尚”的基礎上,思考:過路人為什麼説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能感受到築路人那顆高尚的心?讓學生在築路人如此珍愛一棵樹這種不平常的行為中,在對生命的尊重中,在對環境的保護中,深深感受和體會築路人那顆高尚的心!整堂我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讀,提出問題,大家解疑課堂非常的活躍,課堂上把質疑——尋疑——解疑的主動權都交給了學生。使學生很快的理解了“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學生通過尋找高尚的行為和高尚的心靈,深入學習課文的語言,從語言中體會、感悟,獲得和作者一樣的情感。同時通過對文本的個性解讀,實現與文本的交流、對話。而適時加進對修路工程的瞭解,從新的.視角感受,加深對築路人為保護橡樹而做出的各種努力和犧牲的瞭解。最後通過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進行對比,更加突出工程師和築路工人強烈的環保意識。

最後由《路旁的橡樹》引發學生對隨意毀壞森林的思考,由毀壞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的問題引發對環保問題的關注;再結合我市開展的三創一辦的活動讓學生進行了課外延伸很好的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7

今天講《路旁的橡樹》。

先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説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説得都很詳細,像是在複述課文,我對學生説:“最聰明的孩子是把文章能讀成一句話。”很多學生再次思考,一次次的簡練,終於我們一起把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了出來。

接下來,我們抓住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修築這條路的路一定都有一顆高尚的心。”來理解課文內容。我提示同學們從文中找到理由來説明這句話,同學們理解得比較好。很多同學找到了文中工程師和工人的對話。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師説。

“橡樹葉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説。

講到這裏時,我想起了王鬆周老師處理的一課,運用對話對內容進行深思考。我問同學們:我當工程師,誰來當工人們?咱們來表演一下這句話。同學們躍躍欲試,小宏站起來了。下面是我們的對話。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樹也不可以砍。”

“路一定要繼續修下去。”

小宏不知如何回答了,吃驚的看着我,我懂她的意思,老師,書中沒有這樣的話呀。

我笑了起來。問誰能繼續和我對話。小雨站了起來。我們又進行了下面的對話。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樹也不可以砍。”

“路一定要繼續修下去。”“橡樹也一定要保護。”

“路一定要修通。”“橡樹決不能砍。”

“怎麼辦呢?”“可以轉彎呀”

説到這裏時,我明白同學們是根據後面的內容來説的',但工人們一般不會拿出方案,因為起決定作用的是工程師,我這樣引導,你這樣説“相信你會有辦法的。”這樣説更合理。

在我們兩人對話時,同學們的興趣非常高漲,有人幫着小雨説,有人為小雨加油。我觀察了一下,所有的同學都參與了進來。

課堂的預設非常關鍵,課堂上的生成更令人興奮。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8

《路旁的橡樹》課文語言質樸,情節簡單,通過尋常小事,不尋常的處理方法,感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以下是我聽了譚玲老師的授課後的幾點感受。

一、留足空間實現多元解讀

一開始,讓學生質疑,他們對高尚一詞不太理解,通過研讀課文,體會工程師內心複雜的思想鬥爭,特別是理解他如果選擇砍去橡樹,也一樣可以得到讚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讚美,但最後卻作出了這樣的選擇,讓學生懂得,在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掙扎中,能讓好的思想佔上風就是一種高尚。在教學過程中,反覆地出現課文的最後一段,讓“高尚”一詞在學生的心靈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這種環保意識落實到自己的行為中去。

二、人文性與工具性並舉

在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美好的行為時,除了讓學生感受他們品格的高尚,還不失時機地安排一些語言訓練。看着這個彎曲的馬蹄形進行説話練習,讓學生想象風中的橡樹在跟人們説些什麼,這樣的練習既讓學生體會到這像箭一樣筆直的公路上,這唯一的馬蹄形的彎,昭示了築路工人高尚的心靈,又讓學生在説話練習中,錘鍊了文字的準確性,提高了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三、聯繫生活拓展語文外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把學生的`視線引向廣闊的生活課堂,讓學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在學完課文之後,要讓學生了解身邊保護環境或破壞環境的事例,把學生的視線從語文之河引向廣闊的生活之海。

還存在着的不足:

1、在理解課文時,過於注重了對文本的解讀,卻忽略了朗讀的訓練,如工程師與築路工人沉默不語時的場面,如果能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體會,效果可能會更好。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自感放手不夠,老師扶得還較多。對於略讀課文,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探索實踐。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9

《路旁的橡樹》是一篇略讀課文,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娒林斯基寫的。《路旁的橡樹》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在修築公路的過程中,工人們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橡樹,築路工人與工程師經過精心設計,在不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住了這棵橡樹,又圓滿的完成了築路計劃。課文語言質樸,情節簡單,通過尋常小事,不尋常的處理方法,感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

課上,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完成兩個學習目標。1、同桌互讀課文,小組合作解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和疑惑的問題。小組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解決。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讓學生根據事情發展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梳理文章的線索,最後讓學生説課文講了什麼事,總結出全文的主要內容。並告之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可以根據描寫順序,特別是寫事的.文章,可以抓住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學生掌握情況不理想應該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效果會好一些。

對於略讀課文,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探索實踐。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0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為了保護一棵橡樹,築路工人與工程師經過精心的設計,在不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住了這棵橡樹,又圓滿地完成了築路計劃的故事。在本課的學習中,主要指導學生在自主讀文中感悟環保主題,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讓同學們與《一個小村莊》這篇課文中的人們作對比,讓同學們自己感受築路工人和工程師的`高尚品質,在他們樸實的語言和動作中,感受他們保護環境的美好情懷。從教學效果看,基本的教學目標是達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深挖教材,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工人和工程師的心理活動。同時,在本課,我着重在於引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訓練上,我讓孩子們找出主要人物,事件與結果,在交流討論中讓孩子們盡情發揮,在引導孩子們用簡單的語句組合歸納,儘管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但學生的進一步瞭解了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但我在教學時沒有充分利用文本特點,讓學生在本文的矛盾對比中感悟工程師和工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就是讓學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體會主題,此外,在教學本課時我還是未能讓學生真正地做到自讀理解,對於這一點我還學要更進一步思考,該如何做會更好。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1

我們都知道《課標》中對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教參》中也明確強調,略讀課文,在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即使有些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也可以留着今後解決。

在教學中我也清楚這些,但對其精髓可能還是沒領會明白,當學生困惑的時候總想幫忙,上着上着也就把略讀課上成了精讀課。就在前幾天第一次試教中也出現了這種情況,於是我們校長和主任就給我支了一招,説你可以根據導讀中的問題設計一張測試卷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下讓學生獨立完成,這樣既做到放手,又真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確實有道理,但能行嗎?抱着試試看的態度我又進行了第二次試教,沒想到真的可以,給我最明顯的、有別於精讀課的感覺是我可以放手了。

在今天的課堂上大家也能看到,完全是學生在交流自己的內心感受,在認真地對待這張卷。而且經過幾次試教後,讓我體驗到了這張卷有他獨特的優勢,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在評價的.介入下,我們能夠摸清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還有那些個同學不行;學生對前幾課精讀課文中學習方法的掌握運用情況也能有個準確的瞭解,同時能檢測出我們在前幾課精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當然在教學中一定還有許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夠多提寶貴意見。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能抓住重點句子來體會路人高尚的心。

3、能從築路工人和工程師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一顆高尚的心,為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翻閲詞語手冊。蒐集五個描寫樹木的成語和詞語。

2、教師課件製作。

教學課時:略讀課文1課時

教學預設:

前置練習

(投影)這是一棵橡樹,你看到了怎樣一棵橡樹?你能用昨天蒐集的詞語來説一句嗎?

學生蒐集少時可以出示老師蒐集的描寫樹木的詞語。

一、詞語介入,感受生機

1、你知道文中是怎樣描寫這棵橡樹的嗎?(投影出示)

2、情境導入:這麼美的橡樹啊,可惜它長的不是地方——長在了馬路旁邊。現在要在這兒修公路,這棵樹擋住了去路,這棵橡樹的命運如何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路旁的橡樹》。(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2遍,讀準字音。(出示重點詞語自讀)

2、指名讀,師生一起正音。

3、説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4、找找文章的中心句。

三、抓住重點,討論交流

齊讀最後一段,提問:這裏高尚的心指的是什麼呢?課文哪些語句體現人們有一顆高尚的心呢?邊讀書邊找依據,從人物的語言、行為、神態等入手。全班討論交流。

1、情節1:遇到橡樹,停止埋排水管。

A交流:在想什麼呢?(樹美有生機)體會心情——震撼。B指導句子朗讀響亮。

2、情節2:他們沉默,工程師長久地看着築路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都歎氣。

A交流:他們沉默各是什麼原因呢?體會心情——猶豫、糾結。B、指導語速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

3、情節3:一組對話。計劃不能修改——橡樹也不可以砍。

A交流。猜猜他們説話時的語氣,為什麼?體會心情——平靜對激動。B指導朗讀。

4、情節4:工程師想辦法,繞開橡樹修路,最終路呈馬蹄形。

A從語言、動作和事情結果來體會,抓住輕聲體會心情——放鬆。B指導朗讀。

總結:對一棵樹,如此珍愛,這不是平常的行為,這是對環境的保護,對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説築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他們保護橡樹的行為完全是自覺的,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意識。

四、圍繞主題,提升意識

1、學了課文,大家對於環境保護,珍愛樹木肯定有很多話要説。老師選擇了主題,你試着把你的想法融入到小練筆中去。

投影出示:

A橡樹就這樣被保住了,如果你是橡樹,會對築路人説些什麼?從橡樹的角度來講這個故事,注意心理的描寫。參考題目《橡樹的自述》。150字

B聯繫《小村莊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這棵路旁的橡樹,他們會想什麼,説什麼,做什麼。參考題目《重建新村莊》、《山又綠了》。120字

C幾年後,工程師或工人們路過會為此感到欣慰而自豪嗎?參考題目《不悔的抉擇》。80字

2、交流。

3、課外積累本課好句段,並背誦。

板書設計:路旁的橡樹

表現:停工——沉默歎氣——反對——行動

心情:震撼——糾結——堅定——輕鬆

真愛樹木、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課後反思

今天上課,經過李老師的講評,覺得在課堂教學中尚有很多不足。針對這堂課,理清思路,做以下反思——

1、朗讀水平需要在老師的注重下提高。學生朗讀課文不流利,問題不僅出在學生本身朗讀習慣差,主要還是老師針對學生在課堂的朗讀沒有很好的`糾正,好的應該表揚,指出好在哪裏,讓全班跟讀學習;讀的不好的,指出問題所在,讓這個學生再讀,是共性的可以全班糾正朗讀。

2、概括主要內容需要在老師的點撥下形成。在教給學生基本的概括方法後,(比如一件事就用起因、經過和結果)請幾位學生説,老師在説完後要加以評價,哪一點説的好,哪一點還沒有説好,哪一點還嫌囉嗦。然後再請下一位來修正,一直到初具規模,大致正確,老師不必一定要按照自己規定的説法。在要求上適當降低,可以縮短課堂時間。

3、突出重點需要老師引導學生抓住細節。在交流高尚的心時,等學生説完句子後,老師加一個問題,問個為什麼,抓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來體會他們的想法,從而體會心情。直接問心情顯得比較突兀。

4、練習的設置需要老師整合和取捨。把課外練筆和課堂練筆結合起來,儘量在課內完成保證質量。題目可有難易之分,讓學生可以有所選擇。

5、環節的過渡需要老師錘鍊語言。各個環節的引入不能很突兀,不能直接把任務呈現。老師需要用精煉而指向明確的語言來陳述下一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很自然、合理、舒服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3

核心提示: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首先講述於課文有關的故事。之後出事南北兩座城市圖,教師描述情景。學生立即豎起兩耳傾聽,然後各抒己見,但是由於學生閲歷淺,沒有説出解決的辦法,教師立即引入課文。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學生自由...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首先講述於課文有關的故事。之後出事南北兩座城市圖,教師描述情景。學生立即豎起兩耳傾聽,然後各抒己見,但是由於學生閲歷淺,沒有説出解決的辦法,教師立即引入課文。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學生自由讀讀課文然後彙報。教師引導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又通過討論,找出描寫工人們不想砍掉橡樹心情的句子並加以理解,學生知道橡樹是有很強的的生命力和美結合在一起的',不能破壞。常言説: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今天的橡樹和公路都要,並且很完美,這是工程師和工人們的心願。工人們既要把道路修好又要保留橡樹。孩子們知道人和自然能和諧相處,保護一草一木,讚美工人們有一顆高尚的心等。不足之處,部分學生課文讀得很差,句子理解有難度。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4

本課重點在於理解“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並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所以學習課文時,選用了自由讀――默讀等方式,使學生互動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培養了學生愛護樹木、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思想教育。

在教學中,一開始我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像樹,介紹瞭解橡樹的外形特徵、生長環境和價值作用。讓學生在課文裏找出有關描寫橡樹的外形特徵、生長環境和價值作用。再尋找課文中描寫橡樹的句子:“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啟發學生自己想象這棵橡樹的形狀,説説這棵橡樹的特點,接着在黑板上畫這棵挺拔、高大的橡樹,至此一棵散發着勃勃生機的橡樹聳立在同學們的眼前,大家對橡樹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通過過往人們的評價:“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讓孩子們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什麼是“高尚”的基礎上,思考:過路人為什麼説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能感受到築路人那顆高尚的心?讓學生在築路人如此珍愛一棵樹這種不平常的行為中,在對生命的尊重中,在對環境的保護中,深深感受和體會築路人那顆高尚的心。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5

剛讀到這篇文章,就覺得學生憑藉已有的生活經驗,是無法理解課文的。文章中工程師為了是否砍樹而猶豫,工人們不想砍樹但只能聽從命令的那種無奈,這兩者的心理過程其實很複雜,老師要幫助學生去體會。

在教學時我利用了課文插畫,讓學生通過想象來感悟課文。一開始當學生讀到“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這句描寫橡樹外形的句子時,並沒有多少感情。“哨兵”他們沒見過,“粗壯、結實、挺拔”的樹也比比皆是。這時我指導學生看課文插畫,畫中橡樹邊有幾輛汽車,畫得很小,這就襯托出了橡樹的高大。同學們一看到在橡樹邊顯得那麼小的汽車時,都發出了驚歎,這聲驚歎其實就是工人們和工程師為砍樹而猶豫的原因。在不需要我多加描述、解釋的情況下,一幅畫就幫助他們理解了。

課文的難點是理解工程師和工人的心理變化。學生之所以難理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工程師和工人在築路時有哪些權利,什麼又是不可以做的。學生很天真,他們認為改設計方案很簡單,這樣就無法理解工程師和工人們的沉默不語和那沉重的歎氣聲。所以接下來我就為他們講解築路工人和工程師的工作及權利,以及違反規定之後可能會有的後果。學生聽了老師的講解後,理解起課文內容更容易了,這時我又和學生一起將整個故事重現,用老師的述説、動作、語言,將學生帶到施工現場,進一步體會。並讓學生將工程師和工人的想法説出來,培養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也許學生説的`和教參中的標準答案不一致,但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肯定。

我們經常説讀中悟,但只有理解課文內容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讀,連最基本的意思都不明白,讀再多也是徒勞。其實現在很多課文中都出現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不符的情況。這時更重要的就不是朗讀,而是瞭解時代背景、那時人們生活習慣等有助於感悟課文的細節。比如:《燕子專列》中政府包車之舉為什麼讓人欽佩?那就要向學生介紹當時的生活環境,以及包一列火車政府所要付出的物資多少,適當的瞭解這些對理解文章是非常有效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