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27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

核心提示: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首先講述於課文有關的故事。之後出事南北兩座城市圖,教師描述情景。學生立即豎起兩耳傾聽,然後各抒己見,但是由於學生閲歷淺,沒有説出解決的辦法,教師立即引入課文。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學生自由...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首先講述於課文有關的`故事。之後出事南北兩座城市圖,教師描述情景。學生立即豎起兩耳傾聽,然後各抒己見,但是由於學生閲歷淺,沒有説出解決的辦法,教師立即引入課文。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學生自由讀讀課文然後彙報。教師引導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又通過討論,找出描寫工人們不想砍掉橡樹心情的句子並加以理解,學生知道橡樹是有很強的的生命力和美結合在一起的,不能破壞。常言説: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今天的橡樹和公路都要,並且很完美,這是工程師和工人們的心願。工人們既要把道路修好又要保留橡樹。孩子們知道人和自然能和諧相處,保護一草一木,讚美工人們有一顆高尚的心等。不足之處,部分學生課文讀得很差,句子理解有難度。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2

《路旁的橡樹》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情節簡單,通過尋常小事,不尋常的處理方法,感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以下是我教授此課後的幾點感受:

一、留足空間實現多元解讀。

一開始,讓學生質疑,他們對“高尚”一詞不太理解,通過研讀課文,體會工程師內心複雜的思想鬥爭,特別是理解他如果選擇砍去橡樹,也一樣可以得到讚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讚美,但最後卻作出了這樣的選擇,讓學生懂得,在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掙扎中,能讓好的思想佔上風就是一種高尚。在教學過程中,反覆地讓學生朗讀課文的最後一段,讓“高尚”一詞在學生的.心靈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這種環保意識落實到自己的行為中去。

二、人文性與工具性並舉

在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美好的行為時,除了讓學生感受他們品格的高尚,還不失時機地安排一些語言訓練。看着這個彎曲的馬蹄形進行説話練習,讓學生想象風中的橡樹在跟人們説些什麼,這樣的練習既讓學生體會到這像箭一樣筆直的公路上,這唯一的馬蹄形的彎,昭示了築路工人高尚的心靈,又讓學生在説話練習中,錘鍊了文字的準確性,提高了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三、聯繫生活拓展語文外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把學生的視線引向廣闊的生活課堂,讓學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在學完課文之後,我讓學生了解身邊保護環境或破壞環境的事例,把學生的視線從語文之河引向廣闊的生活之海。

雖然自己很努力,想離完美更近一些,但回頭審視自己的課堂,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理解課文時,過於注重了對文本的解讀,卻忽略了朗讀的訓練,如工程師與築路工人沉默不語時的場面,如果能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體會,效果可能會更好。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自感放手不夠,老師扶得還較多。對於略讀課文,應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3

本篇課文是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築路工人們在修建一條公路,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樹。幾年過去了,這條筆直的公路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人們都讚歎築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從築路工人與工程師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們保護橡樹的行為完全是自發自覺的,換句話説,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經成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意識。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是讓學生運用學過的閲讀方法,獨立閲讀,培養閲讀能力。根據這一目標,我從以下兩方面着手進行學法指導:

一、採用提問填空法,培養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閲讀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於三年級學生,就要逐步培養學生概括主要內容能力。本文是一篇寫事文章,而且對話比較多,沒有明顯的中心句,所以要把主內容説清楚又簡潔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採用了“提問法”和“填空法”,引導學生把課文內容説清楚。在實際教學中,我覺得這一學法指導比較有效,既減低了學習難度,又進行了學法指導。

二、抓住重點詞,培養學生閲讀感悟的能力

閲讀本文,重點要體會人們在保護橡樹的過程中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從他們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圍繞這一重點,我從抓中心詞“高尚”入手,通過對“高尚”詞義的理解,提出質疑:人們為什麼僅僅通過路旁的一棵橡樹這樣一件小樹,要不約而同地讚歎築路工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呢?然後抓住“橡樹”、“工人們”和“路”三方面進行體會。

首先,通過抓住描寫橡樹的句子,體會到這是一棵美麗的橡樹。在此基礎上,我補充了橡樹的生長資料及舒婷的《致橡樹》選句,讓學生體會到這更是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橡樹。這一環節的教學比較成功,尤其是資料的補充,更加深化了文本,使學生深切體會到人們保護的`不僅僅是一棵樹,更是一個生命!為提煉文章的主旨起了鋪墊作用。

然後,通過抓住工人們的言行,體會高尚的心。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兩個“歎氣”體會人們的內心想法,通過想象人們的內心世界,感受人們對橡樹的愛。

最後,抓住馬蹄形路進行體會。這一環節主要抓“筆直”和“彎曲”的對比,體會人們為了保護橡樹而不惜代價的高尚品質。

這篇課文曾也有老師上過研究課,但都覺得比較難上,感覺內容淺顯,沒有什麼可挖掘之處,上出來的課比較貧淡。所以,我就繼續挑戰這一課,通過嘗試,總體感覺還可以,學生學習興趣也比較高,理解也比較到位。但我覺得教學設計還可簡化,學生自主學習還不夠多,老師引得還是偏多,語言文字的訓練還可挖掘。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4

《路旁的橡樹》是一篇略讀課文,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娒林斯基寫的。《路旁的橡樹》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在修築公路的過程中,工人們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橡樹,築路工人與工程師經過精心設計,在不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住了這棵橡樹,又圓滿的完成了築路計劃。課文語言質樸,情節簡單,通過尋常小事,不尋常的處理方法,感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

課上,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完成兩個學習目標。1、同桌互讀課文,小組合作解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和疑惑的問題。小組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解決。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讓學生根據事情發展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梳理文章的線索,最後讓學生説課文講了什麼事,總結出全文的主要內容。並告之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可以根據描寫順序,特別是寫事的文章,可以抓住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學生掌握情況不理想應該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效果會好一些。

對於略讀課文,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探索實踐。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5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為了保護一棵橡樹,築路工人與工程師經過精心的設計,在不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住了這棵橡樹,又圓滿地完成了築路計劃的故事。在本課的學習中,主要指導學生在自主讀文中感悟環保主題,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讓同學們與《一個小村莊》這篇課文中的人們作對比,讓同學們自己感受築路工人和工程師的高尚品質,在他們樸實的語言和動作中,感受他們保護環境的美好情懷。從教學效果看,基本的教學目標是達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深挖教材,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工人和工程師的心理活動。同時,在本課,我着重在於引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訓練上,我讓孩子們找出主要人物,事件與結果,在交流討論中讓孩子們盡情發揮,在引導孩子們用簡單的語句組合歸納,儘管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但學生的.進一步瞭解了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但我在教學時沒有充分利用文本特點,讓學生在本文的矛盾對比中感悟工程師和工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就是讓學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體會主題,此外,在教學本課時我還是未能讓學生真正地做到自讀理解,對於這一點我還學要更進一步思考,該如何做會更好。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6

《路旁的橡樹》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築路工人們在修建一條公路,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樹。幾年過去了,這條筆直的公路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人們都讚歎築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我班學生已基本學會了自己閲讀的方式,因為有了前一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鋪墊,我覺得我班學生對這課的學習應該是很輕鬆,所以我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閲讀方法,獨立閲讀,交流合作,讀懂課文。本課重點在於理解“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並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所以學習課文時,選用了自讀——選讀——質疑——解疑等方式,促使學生生生互動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培養了學生愛護樹木、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思想情感。

我通過提問前一課的知識導入了新課,再通過播放課件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像樹,通過尋找課文中描寫橡樹的句子:“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啟發學生自己想象這棵橡樹的形狀,説説這棵橡樹的特點,請一位同學上台畫出他心目中的這棵挺拔、高大的橡樹,全班同學再加以改進和補充。至此一棵散發着勃勃生機的橡樹聳立在同學們的眼前,大家對橡樹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通過過往人們的評價:“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讓孩子們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什麼是“高尚”的基礎上,思考:過路人為什麼説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能感受到築路人那顆高尚的心?讓學生在築路人如此珍愛一棵樹這種不平常的行為中,在對生命的尊重中,在對環境的保護中,深深感受和體會築路人那顆高尚的心!整堂我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讀,提出問題,大家解疑課堂非常的活躍,課堂上把質疑——尋疑——解疑的主動權都交給了學生。使學生很快的理解了“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學生通過尋找高尚的行為和高尚的心靈,深入學習課文的語言,從語言中體會、感悟,獲得和作者一樣的情感。同時通過對文本的個性解讀,實現與文本的交流、對話。而適時加進對修路工程的瞭解,從新的視角感受,加深對築路人為保護橡樹而做出的各種努力和犧牲的瞭解。最後通過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進行對比,更加突出工程師和築路工人強烈的環保意識。

最後由《路旁的橡樹》引發學生對隨意毀壞森林的思考,由毀壞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的問題引發對環保問題的關注;再結合我市開展的三創一辦的活動讓學生進行了課外延伸很好的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7

《路旁的橡樹》是本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從《翠鳥》《燕子專列》《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到本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建立學生的環保意識,幾天的教學效果是十分明顯的。今天講了《路》的第二課時,雖是自讀課文,但我還是着重了注意引導學生對文中人物心理活動的體會,重點放在體會主人公高尚的人格和強烈的環保意識上。

今天上《路旁的橡樹》,感覺有點散,碎片多了點。説實話,我不太喜歡這篇課文,我覺得好象有點過,那麼一條路為了一棵橡樹,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這隱藏了不少交通隱患呀。也許有了這種想法,沒有和課文的意圖合拍,情未動,上起課來,沒味道。

這是一棵怎樣的橡樹?默讀課文,找到相關的句子,請學生讀,你讀得可真有氣勢。彷彿看見了一棵高大的橡樹,比六層樓還高呢!朗讀評價語的確能起一定作用,學生在我的評價下,讀得挺不錯,再請學生動筆圈圈,句中的'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了橡樹的高大?學生説到了挺立、粗壯、結實,像哨兵一樣。最後齊讀: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接着,就引導學生去看路了。圈詞體會,反覆誦讀,學生對這句話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只停留在:橡樹的外在美,美在它的高大,挺拔。難道這棵橡樹的作用僅僅是美化環境嗎?如果只是這樣,為這棵橡樹而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似乎不太值。可以在像草原的哨兵處,挖掘更深的內涵。為什麼把橡樹當作草原的哨兵?狂風怒吼着,橡樹除了狂風,還可以説説噪音,黃沙。

接下來,我請學生思考:工程師和工人們面對這棵橡樹,心裏在想些什麼?朗讀4、5、6三段後,學生説這棵樹很美,砍掉了多可惜。工程師和工人們的心情學生就是一個捨不得。如果通過上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認識到橡樹的作用,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工程師和工人們面對這棵橡樹,心裏在想些什麼?學生還可能想象到沒有了樹,空氣不再那麼清新,風沙迎面撲來,人們睜不開眼來,鳥兒無家可歸。想到這,他們的心情將會多麼難過,多麼沉重。

最後,我請學生討論工程師的決定,工人們的做法,你怎麼看?學生説到的都是:這棵橡樹太美了,他們真善良,雖然學生説到了要保護樹木,保護環境,但是感覺有點牽強。如果學生認識到橡樹的作用,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問問學生:工人們和工程師保護的只是這一棵橡樹嗎?學生聯繫到生態環境的保護,理解高尚的心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8

本篇課文的作者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課文主要講築路工人們在修建一條公路,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樹。幾年過去了,這條筆直的公路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人們都讚歎築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本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從北方到南方的兩座城市之間,人們打算修建一條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講在築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樹。工程師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講幾年過去了,這條筆直的公路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坐車的人讚歎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1.讀課文,想想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麼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2.體會築路工人保護橡樹、保護植物的高尚的心。

3.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築路工人們正在修建一條公路。突然,他們停了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2.板書課題:路旁的橡樹。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提出自己的疑問。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瀆錯的字音。

寬闊()

挺拔()

楔()子

2.理解詞語。

延伸:延長,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聳。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責備:批評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語:不説話。

3.提出自己的疑問。

(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麼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工程師和工人們都不説話,他們心裏想什麼?文中出現兩次歎氣,各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人們讚歎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四、再讀課文,思考同學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人新課

這節課,我們按照順序來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二、指導閲讀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麼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2.畫出描寫橡樹的句子,讀一讀。

(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3.看到這樣一棵高高的橡樹,築路人有什麼反應呢?

(①工人們停了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説。工人們也沉默不語。)

4.對上面的第二句話進行提問:工程師心裏在想什麼?工人們心裏又在想什麼?學生分組討論。

(這麼一棵粗壯、挺拔的橡樹,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師為——歎了口氣。

工人們為——歎着氣。

6.體會工程師的話: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的意思。

(我們不會因為完成不了築路任務而受到上級領導的責備,也不會因為砍伐了橡樹受到路人的責備。)

三、指導閲讀第八、九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們讚歎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説明了什麼?(讚歎築路人保護橡樹、保護植物的愛心。)

四、再讀課文,説説你讀後的想法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9

《路旁的橡樹》是一篇略讀課文,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課文語言質樸,通過尋常小事,不尋常的處理方法,感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為此設計瞭如下活動:

一、結合生活實際,引入新課教學。

1.師板書“路”,引導學生説説身邊有哪些不同類型的路。

2.師現場調查:既然生活有這麼多路,那想一想,當人們在修築公路的時候,如果前面遇到了一塊巨石或一棵大樹,人們通常是怎麼做的?生根據現實説,相機引入。板題:路旁的橡樹

二、明確學習目標

指生讀閲讀提示

三、活動方案

活動一: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思考:本文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活動二:再讀課文 讓高尚的愛陶冶孩子的心

討論交流:過路人為什麼説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能感受到築路人那顆高尚的心?

一開始,學生對“高尚”一詞不太理解,通過研讀課文,體會工程師內心複雜的思想鬥爭。在教學過程中,反覆地讓學生朗讀課文的最後一段,讓“高尚”一詞在學生的心靈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這種環保意識落實到自己的行為中去。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的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讓學生感受他們品格的高尚。此外還不失時機地安排一些語言訓練,看着這個彎曲的馬蹄形進行説話練習,讓學生想象風中的橡樹在跟人們説些什麼。

活動三:聯繫生活 拓展延伸

將《路旁的橡樹》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進行比較,引發學生對隨意毀壞森林的思考,由毀壞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的問題引發對環保問題的關注;由一個小村莊聯想到許多小村莊,由鄉村聯想到城市,由中國聯想到世界,聯想到地球——我們的家園,學生的思維隨着感情的'指揮棒自然流淌。在學完課文之後,我讓學生了解身邊保護環境或破壞環境的事例,把學生的視線從語文之河引向廣闊的生活之海。

雖然自己很努力,但回頭審視自己的課堂,還存在着一些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放手不夠。對於略讀課文,應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時間的把握上小組合作交流時間過長,在今後的調控中會更好的把握時間節奏,想課堂要效率爭取更有效地進行教學。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0

《路旁的橡樹》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在修築公路的過程中,工人們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的橡樹,為了保護這棵橡樹,築路工人與工程師經過精心設計,在不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兒,既保住了這棵橡樹,又圓滿的完成了築路計劃。課文語言質樸,情節簡單,通過尋常小事,不尋常的處理方法,感染學生,增強環保意識。

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時,我有意引導學生對工人與工程師語言進行感悟,但學生們誕生了另一個精彩。一個學生説課文主要講工程師和工人們為了不砍橡樹,就把公路修成了馬蹄形。這時另一個學生表示反對,他認為工程師想砍樹,是在工人們的影響下才改變主意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契機,於是我向學生了解他們的看法。有七八個孩子同意後者。於是我讓孩子們仔細讀課文,找到自己的根據。孩子們找的很認真,不一會,他們就迫不及待地舉起來了。認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據是"工程師説:"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説明他認為計劃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樹。馬上就有孩子反駁:“請讀這一句:他長久地看着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歎了口氣。如果他想砍掉橡樹,還會長久地看橡樹嗎?説得多好。我馬上對孩子們説:“讀讀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麼?”一個孩子説:"他在想計劃是不能修改的."另一個孩子説:"他在猶豫."一個孩子説:"他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一個孩子站起來説:"他不想砍掉橡樹,也不想修改計劃,正在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工人們的話讓他做了決定."於是我們又一起讀了這兩段.孩子們肯定了這種想法.於是我們看他們這樣做得到了怎樣的結果,一個孩子提出什麼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動舉手回答了他的問題.然後我們再回到課文中,讓孩子們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現他們的高尚,孩子們很快找到了,並且談到了自己的體會.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情朗讀了句子.孩子們熱烈地討論着,我微笑地聽着他們的見解。一個個重要的句子就在他們的辯論下輕鬆地解決了,最後孩子們達成了共識:工程師也有一顆善良的心。這篇課文就在孩子們的朗讀感悟中學完了,大家都感覺很輕鬆。字詞也沒有象原來那樣查資料的方式來理解,而是溶入了每個人的心中。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1

本次教研,我所選的是一篇略讀課文《路旁的橡樹》。教學中我緊緊圍繞略讀課文教學的原則“略其所略,重其所重”來展開教學。圍繞課文的閲讀提示來確定本節課學習目標,讓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並發表對這件事的看法,感受到築路人對橡樹的愛護和對環境的保護。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學生通過讀課文導語找出本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從感受橡樹的美麗入手,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以“橡樹應該把獎章頒給誰”為突破口,讓學生研讀課文中描寫工程師和工人們的動作、神態、語言等語句來感受到築路人對橡樹的愛護、對環境的'保護這顆高尚的心;最後,讓學生通過小練筆傾訴來結束本堂課。

在備課時感覺自己的這個設計還是很不錯的,沒想到在實際的教學中落實的卻不是很好,教學內容沒有完成。反思原因如下:

一、這節課的重點就是通過朗讀關鍵句子來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可是學生連最基本的正確、流利都做不到,談何感情朗讀?學生課前的預習不到位,學生沒有把這項口頭作業放在心上,當然就不去做了。因此,教學初讀這一關一定要做紮實了,否則影響深入研讀的質量。

二、“獎章應該頒給誰?”這個問題設計的不恰當。在保護這棵橡樹中,工程師和工人都是功不可沒的,他們的功勞也是不可分割的。學生在為自己的看法找理由時,由於對文本理解還不透徹,對此還有很有困難的,在這浪費了很多時間。

三、指導朗讀不到位,在教設教學時,我是抓住“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這句話去指導學生的朗讀的,但做的還不到位,學生在朗讀方面仍很欠缺,我想此時老師的範讀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能範讀一下,學生的朗讀效果會比較好的。

反思這節課上的真的很失敗,再接再勵吧!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2

《路旁的橡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8課內容。此文是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工人們在修建公路時,發現一顆粗壯、結實、挺拔的大橡樹挺立在路基的中央。為了保護橡樹,工人們與工程師經過精心設計,在不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樹邊拐了一個馬蹄形的彎,既保護了橡樹,又圓滿的完成了築路計劃”的故事。表現了人們對草木的珍惜,讚揚了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環境保護意識強。

本文語言質樸,情節簡單,所反映的人們的行為非常高尚。選編的意圖是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閲讀方法,獨立閲讀,交流合作,讀懂課文。本課重點在於理解”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並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所以學習課文時,選用了練讀——選讀——質疑——議讀等方式,促使學生生生互動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培養了學生愛護樹木、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思想情感。

整堂課我引導着學生自己將課文讀懂、讀活,儘量避免分析教材,課堂上把質疑——尋疑——解疑的主動權都交給了學生。圍繞課文的重點和中心句”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讓他們反覆去讀,去體會。學生通過尋找高尚的行為和高尚的心靈,深入學習課文的語言,從語言中體會、感悟,獲得和作者一樣的情感。同時通過對文本的個性解讀,實現與文本的交流、對話。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3

今天講《路旁的橡樹》。

先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説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説得都很詳細,像是在複述課文,我對學生説:“最聰明的孩子是把文章能讀成一句話。”很多學生再次思考,一次次的簡練,終於我們一起把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了出來。

接下來,我們抓住課文的最後一句話“修築這條路的`路一定都有一顆高尚的心。”來理解課文內容。我提示同學們從文中找到理由來説明這句話,同學們理解得比較好。很多同學找到了文中工程師和工人的對話。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師説。

“橡樹葉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説。

講到這裏時,我想起了王鬆周老師處理的一課,運用對話對內容進行深思考。我問同學們:我當工程師,誰來當工人們?咱們來表演一下這句話。同學們躍躍欲試,小宏站起來了。下面是我們的對話。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樹也不可以砍。”

“路一定要繼續修下去。”

小宏不知如何回答了,吃驚的看着我,我懂她的意思,老師,書中沒有這樣的話呀。

我笑了起來。問誰能繼續和我對話。小雨站了起來。我們又進行了下面的對話。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樹也不可以砍。”

“路一定要繼續修下去。”“橡樹也一定要保護。”

“路一定要修通。”“橡樹決不能砍。”

“怎麼辦呢?”“可以轉彎呀”

説到這裏時,我明白同學們是根據後面的內容來説的,但工人們一般不會拿出方案,因為起決定作用的是工程師,我這樣引導,你這樣説“相信你會有辦法的。”這樣説更合理。

在我們兩人對話時,同學們的興趣非常高漲,有人幫着小雨説,有人為小雨加油。我觀察了一下,所有的同學都參與了進來。

課堂的預設非常關鍵,課堂上的生成更令人興奮。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4

1、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資料。

2、本課生字不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認讀,可在檢查學生朗讀時糾正讀音。

3、教學這篇略讀課文,可以通過學生自主閲讀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就自己讀後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

對於主要內容的把握,學生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但要注意體會人們在處理這棵橡樹與路時的心情和開始時不同的態度。

⑴ “突然,工人們停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為什麼停下來,他們看到了什麼,又是在想什麼呢?原來,“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這棵橡樹“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同時與環境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個“美”的象徵。面對這個結合着生命與美感的高大的橡樹,他們或者是為橡樹的生命力與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願砍伐橡樹埋上排水管,總之工人們停了下來。學生閲讀時要注意讀好“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這句話,聲音要響亮、有氣勢。

⑵ “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説。工人們也沉默不語。”為什麼工程師和工人們都沉默不語呢?工程師“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説”,表明他在此時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徵着生命的活力與美感的`橡樹,內心深處同樣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沒有命令工人將其砍倒,但該怎樣做呢?他也還不是很清楚,於是工程師沉默不語;工人們不想砍掉這棵橡樹,但又必須得到工程師的同意,他們沉默不語是在等待工程師考慮清楚以後作出安排。學生們讀這兩句話,語速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以便表達出人們當時肅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⑶ “工程師長久地看着築路計劃,然後把目光轉向橡樹,歎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歎着氣。”“工程師長久地看着築路計劃”,一個“長久地”説明了工程師在內心深處經歷了比較複雜的心理鬥爭,他“把目光轉向橡樹,歎了口氣”,那麼,工程師是為什麼歎氣呢?聯繫上下文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樹應該得到保護,另一方面“(要修築公路的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使公路繞過橡樹,但這樣一來,公路就不會像箭一樣筆直了,因此,這聲歎息含蓄地傳達出工程師為了保護橡樹,在沒有改變築路計劃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無奈的選擇。“工人們也沉重地歎着氣”,表明工人們在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之前,看到工程師在歎氣,內心非常擔心、沉重。這兩句話語速也要舒緩、語調同樣要略顯低沉。

⑷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師説。‘橡樹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説。”工程師的話是陳述了一個客觀的事實,因此,他的語氣應該比較平靜。工人們的話則是出於對橡樹的愛護,因此他們的話應該含有一定的激動的情緒,讀出來應該略顯激動。

⑸ “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裏。‘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他輕聲地説。”工程師的行動給了工人們一個最好的答覆,也使整個事件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決;“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表明了工程師在解決問題之後的一種輕鬆心態。因此,這段話讀起來要輕快,但一連串的動作名詞“拿出、走到、打進”,語速稍緩、語氣略重。

⑹ “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筆直”與“彎曲”在這句話裏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公路來講,自然是“寬闊、平坦、漂亮、筆直”為好,但人們為保護橡樹卻將其築成“彎曲”的,顯示了人們愛護樹木、注意環保的高尚品質;“只在一個地方”則突出地強調了人們的良苦用心,只有一個彎兒,這個彎兒還是為橡樹特別設置的。因此,這句話中的“筆直、只有一個地方、彎曲”需要注意重讀。

⑺ “坐車過往這裏的人不約而同地讚歎道:‘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不約而同地讚歎”,表明人們都很認同、讚賞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決定、行為 (正應了上文工程師的那句話“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因此,他們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高尚的心”則是對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非常準確的、也是最好的評價。學生閲讀時要注意這兩處的詞語。在準確把握主要內容和領會人物心情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或全班為單位,圍繞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到的“交流一下對這件事的看法”進行討論交流。

4、引導學生積累詞句。如果學生有興趣,可以把自己認為優美的詞句摘抄下來。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5

《路旁的橡樹》是人教版第六冊略讀課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娒林斯基。課文寫人們在兩座大城市間要修一條路。一棵橡樹擋住了計劃中的路,為了保住大樹,修路的人把路彎曲成馬蹄形。過往的行人不約而同地讚歎築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本文內容簡潔,行文時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師和工人們心裏想的話。因此本課的教學以自學為主,利用教材,激發想象,填補空白,激發學生熱愛綠色熱愛生命的感情。在教學中我自認為比較滿意的有以下幾點:

1、以舊導新,激發興趣

複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既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又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2、自學質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本堂課我採用多種方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拋棄一切無效的活動,讓他們讀、思,讓他們交流,使課堂展現生命的靈動。

3、拓展延伸,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學生完全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提了一個問題:假如你參加了這次修路,你還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嗎?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同學們想出了不少的辦法。其中一個男孩的方法還不錯:以橡樹為中心修圓形路,既美觀又醒目。

4、以讀促悟,昇華情感

教學中我始終將一個“讀”字貫穿課堂始終:讀通——讀懂——讀活,步步落實,層層提升。

但由於我在備課時比較注重備教材,因此在學生質疑時很多問題超出我的預設,幸好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才沒在課堂上出現被學生難倒的尷尬局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