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功》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9.32K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功》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電功》教學反思

《電功》教學反思1

《電能電功》這節課的內容,表面看簡單,學生學習也不會有什麼困難,但在教學中發現在定性實驗後直接給出電功公式,不能用知識拓展的辦法來解決,這對學生接受新知識來講有一定的困難,這需要從現象的分析人手加深學生的印象,拓展知識的外延。這一點本課做得不夠。至於更本質的屬性,學生將來到了高中大學將會繼續學習,這裏不必講得過多過深。

在探究電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過分地強調了過程,由於時間有限而忽略了結論的得出,這樣的探究有些變成一種形式主義的表演了。課後我覺得探究前應做好兩個工作,首先通過實驗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猜想,不至於他們雜亂無章,沒有邊際的亂猜,起不到一定的實際效果。創設情景時,我可以通過兩個燈泡的亮度使學生體驗到電流做功的大小不同,從而猜想電功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其次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並通過設計實驗表格,使學生注意實驗記錄,得出結論,避免了他們實驗時不知道做什麼,達不到實驗的目的。如果這樣的引導,同學就能通過實驗成功地測出一些有效的數據,並能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用精練的物理語言進行歸納和概括出實驗結論,可以説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參與過程,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知識的達成度也很高,注意了課堂的時效性。課堂應該是有控制的`開放,探究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初步探究,所以根據我們的學生特點怎樣做好引導,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達成一定的知識目標,又能體現學生的參與過程。這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探索。

《電功》教學反思2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作為一門科學的物理,電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為教學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猜想,實驗、討論等方法,儘可能再現知識的發展過程,在先物理思維,使學生受到科學的嚴謹性的教育。

2、這節課的.內容,表面上看較簡單,學生學習也不會有什麼困難,但在備課時我發現了兩個疑點:一個是從力學的功過渡到電功;另一個是在定性實驗後直接給出電功公式,這兩點都不能用擴展知識的辦法來解決,所以我便着重從現象的分析中加深學生的印象,擴展知識的外延,至於其更本質的屬性,學生將來到了高中和大學將會繼續學習,這裏不必講得過細、過深。

3、教師的課堂提問是把知識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從引入新課到課後小結,我都盡力設計適當的問題,創造物理情境,並通過自己有意識地引導、點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

《電功》教學反思3

 一、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反思

本課文分兩部分,難點是電能表的相關參數的計算,歸根結底還是單位的換算問題。第一部分:主要講述是電能的來源及電能的轉化問題。由於此部分內容與生活聯繫非常緊密,所舉實例大部分是學生常見的'生活現象所以學生還是容易理解的。第二部分:主要是電能的單位和電能表的使用讀數問題。電能的單位及國際單位與常用單位之間的換算、電能表的讀數是重點,電能表相關參數的計算是難點。對於此部分理解掌握應要求學生打好基礎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而且從去年升會考試的情況來看,教師在過去忽視的電能表參數計算問題上要補充適當的練習進行鞏固。同時對於電功的問題及電功的物理量符號本節並沒有提到,這與以往的教材是有所不同的,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應該適當的補充,否則對於電功率的理解方面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困惑。

二、應該注意的問題:

1、對於電加熱器的能量轉化問題,因為八年級還沒有學習內能,在講電能轉化時是不能説熱能的,而是電能轉化為熱。

2、學生對焦耳和千瓦時的單位換算總是搞不清楚,可以先記憶,等待學習完電功率的時候再讓學生加以理解。

3、強化W代表物理量的時候是指消耗的電能或者電功。否則容易與電功率的單位相混淆。

4、對於利用錶盤轉動圈數來求消耗電能情況的一類題型要加以練習和鞏固。

《電功》教學反思4

1、本節課有兩個重點內容:

一、電功、電能的概念;

二、電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根據教材的安排,首先引入電功概念,然後通過演示實驗通過自己的嘗試,總結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恰當的教學方式體現了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具有創新的物理實驗突出了本節課的亮點;作為一門科學的物理,電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為教學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猜想、實驗、討論等方法,儘可能的再現了知識的發展過程。

首先引入電功概念,然後通過演示實驗總結出電功的大小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有關,並得出電功的計算公式,最後是鞏固和聯繫。這樣的安排可能最大的優點就是流暢,但缺乏的就是創新和課改所倡導的對學生髮展的關注。考慮到以上的因素,我對這節課進行了這樣的重新設計:在講電功、電能的概念分析到電功的實質時我引導學生就生活中的實例思考電流通過用電器時可引起哪些變化:或牽引物體運動;或發光、發熱;或發生化學變化等等,讓學生知道電流做功的多種表現形式。這樣做學生雖然沒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內涵,卻掌握了電功的大部分外延,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研究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採用先猜想、再實驗、最後總結的探究式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強調開放性和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採用對比機械功,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引導他們思考、分析、討論,自然而然引出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強調了知識形成的過程和學生的理解。

2、在電能表的教學中,由於實物太小,一兩句話很難講清楚,所以我用電腦設計了一個小動畫,使電能表的.數字跳動和旋轉都一目瞭然,直觀而有效。

本堂課不足之處:

1、由於課堂多次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板書設計過於簡單,這種失誤,往往只注意了課件的精美,而忽略了板書。這也是以後我應該注意的問題。

2、梳理學生的猜想時顯得經驗不足,我想這也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問題,它可能是一種經驗和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靈活處理的問題,所以我應該把這種教學方式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增強課堂應變能力。

3、這節課的內容,表面看簡單,學生學習也不會有什麼困難,但在教學中發現在定性實驗後直接給出電功公式,不能用知識拓展的辦法來解決,這對學生接受新知識來講有一定的困難,這需要從現象的分析人手加深學生的印象,拓展知識的外延。這一點本課做得不夠。至於更本質的屬性,學生將來到了高中和大學將會繼續學習,這裏不必講得過多過深。

4、在探究電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過分地強調了過程,由於時間有限而忽略了結論的得出,這樣的探究有些變成一種形式主義的表演了。課後我覺得探究前應做好兩個工作,首先通過實驗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猜想,不至於他們雜亂無章,沒有邊際的亂猜,起不到一定的實際效果。創設情景時,我可以通過兩個燈泡的亮度使學生體驗到電流做功的大小不同,從而猜想電功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其次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並通過設計實驗表格,使學生注意實驗記錄,得出結論,避免了他們實驗時不知道做什麼,達不到實驗的目的。如果這樣的引導,同學就能通過實驗成功地測出一些有效的數據,並能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用精練的物理語言進行歸納和概括出實驗結論,可以説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參與過程,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知識的達成度也很高,注意了課堂的時效性。課堂應該是有控制的開放,探究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初步探究,所以根據我們的學生特點怎樣做好引導,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達成一定的知識目標,又能體現學生的參與過程。這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探索。

《電功》教學反思5

電功和電功率教學反思本節的重點是從電功率的各種來源和應用學習電功率。它不像以往的物理課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實驗,在獲得成功的喜悦中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有實驗的課堂學生的激情都很高漲。本節課由於沒有試驗操作,要想吸引學生注意力就必須在其他地方下功夫。針對這種情況劉老師把精力放到了課件上,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對生中一張電費繳費單據的討論、交流的方式引出電功率的教學,並就電功率的來源及能量轉化關係、電功率表銘牌上參數的含義、電功率表正確讀數等重、難點藉助圖片做以重點講解;針對單位換算這一難點進行課堂訓練,從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掌握的情況來看效果是良好的。可以説本節課把握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首先,發現該教學設計安排得較緊湊,留有的機動時間較少,因此一節課內的節奏就比較快,學生的'知識準備、探究、思考、鞏固就不太充分,要全部完成教學目標也會很緊張。學生在一節課內完成任務有些難度。其次,從電功率的單位到電功率表使用講解環節過度不太自然,對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夠等這都説明自己的專業素養還有待加強,需要通過各種途徑進一步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同時也為了使教學內容具有形象性、生動性、直觀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有效的節省教師講解、板書時間,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可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而自制了PPT課件,雖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它限制了教師的發揮,桎梏了課堂的活躍氣氛,這節課我深有感觸。因此,設計時可以充分了解學情,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大膽進行科學的詳略處理,還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提高效率,這樣教學效果應更好。

《電功》教學反思6

剛才我上了《電能、電功》一課,課堂上與學生配合得較好。從引入、設問、演示實驗、啟發學生等環節來看,全班同學學習積極性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目標也得到了體現,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下面是我個人對這節課反思:

一、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備課時我做到認真研究教材,查找與《電能、電功》相關的教學資料,確定了這節課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我也從中感受到以後每次備課都要把握好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找準教學的方向,引導學生積極學習

二、將抽象的知識生活化,體現從“生活走向科學”的教學理念

電能、電功這兩個概念比較抽象,雖然生活中常用到,但學生並不瞭解,所以我們把這節課的內容拉近學生的生活。在認識電能時,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事例入手,在課堂上讓學生説出日常生活中各種用電器所發生的能量轉化。並通過家裏交電費的多少,引導學生學習電能表。從課堂上呈現的學生學習的狀態來看,我覺得在今後的講課要將物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現象緊密相連,讓孩子覺得生活總處處有物理,從生活中的現象現體驗物理,並學會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三、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師親自動手演示用電器的能量轉化的實驗,從而激發同學的探究興趣,滿足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在這個試驗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從學生回答問題的踴躍性來看,學生的興趣始終在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實驗,思維和動手能力得以發展,知識掌握更為牢固,讓孩子真正動手,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下面説一下這節課不足的地方:

1.在講解電能表的使用時,講解的不夠詳細。雖然運用了跳繩計數器讓學生理解電能表的轉數意義,但由於沒有佈置每個人帶一個到課堂,及我講解的不到位,導致實驗時個別同學觀察不到,理解不了。

2.在講解電功時,只讓了一部分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存在有些同學還不懂。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克服以上反思中的不足,多學習課改理念、大膽創新、靈活的運用教材、多發現利用自己周圍的科學課程資源。

《電功》教學反思7

上完這節研討課,總結一下得與失。1、本節課有兩個重點內容:一、電功、電能的概念;二、電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根據教材的安排,首先引入電功概念,然後通過演示實驗通過自己的嘗試,總結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恰當的教學方式體現了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具有創新的物理實驗突出了本節課的亮點;作為一門科學的物理,電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但作為教學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猜想、實驗、討論等方法,儘可能的再現了知識的發展過程。

首先引入電功概念,然後通過演示實驗總結出電功的大小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有關,並得出電功的計算公式,最後是鞏固和聯繫。這樣的安排可能最大的優點就是流暢,但缺乏的就是創新和課改所倡導的對學生髮展的關注。考慮到以上的.因素,我對這節課進行了這樣的重新設計:在講電功、電能的概念分析到電功的實質時我引導學生就生活中的實例思考電流通過用電器時可引起哪些變化:或牽引物體運動;或發光、發熱;或發生化學變化等等,讓學生知道電流做功的多種表現形式。這樣做學生雖然沒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內涵,卻掌握了電功的大部分外延,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研究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採用先猜想、再實驗、最後總結的探究式教學模式。這樣的教

學模式強調開放性和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採用對比機械功,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引導他們思考、分析、討論,自然而然引出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強調了知識形成的過程和學生的理解。

2、在電能表的教學中,由於實物太小,一兩句話很難講清楚,所以我用電腦設計了一個小動畫,使電能表的數字跳動和旋轉都一目瞭然,直觀而有效。

本堂課不足之處:

1、由於課堂多次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板書設計過於簡單,這種失誤,往往只注意了課件的精美,而忽略了板書。這 是以後我應該注意的問題。

2、梳理學生的猜想時顯得經驗不足,我想這也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問題,它可能是一種經驗和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靈活處理的問題,所以我應該把這種教學方式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增強課堂應變能力。

3、這節課的內容,表面看簡單,學生學習也不會有什麼困難,但在教學中發現在定性實驗後直接給出電功公式,不能用知識拓展的辦法來解決,這對學生接受新知識來講有一定的困難,這需要從現象的分析人手加深學生的印象,拓展知識的外延。這一點本課做得不夠。至於更本質的屬性,學生將來到了高中和大學將會繼續學習,這裏不必講得過多過深。

4、在探究電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過分地強調了過程,由於時間有限而忽略了結論的得出,這樣的探究有些變成一種形式主義的表演了。課後我覺得探究前應做好兩個工作,首先通過實驗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猜想,不至於他們雜亂無章,沒有邊際的亂猜,起不到一定的實際效果。創設情景時,我可以通過兩個燈泡的亮度使學生體驗到電流做功的大小不同,從而猜想電功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其次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並通過設計實驗表格,使學生注意實驗記錄,得出結論,避免了他們實驗時不知道做什麼,達不到實驗的目的。如果這樣的引導,同學就能通過實驗成功地測出一些有效的數據,並能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用精練的物理語言進行歸納和概括出實驗結論,可以説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參與過程,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動手能力,知識的達成度也很高,注意了課堂的時效性。課堂應該是有控制的開放,探究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初步探究,所以根據我們的學生特點怎樣做好引導,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達成一定的知識目標,又能體現學生的參與過程。這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探索。

《電功》教學反思8

本節課有兩個重點內容:一、電功、電能的概念;二、電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根據教材的安排,首先引入電功概念,然後通過演示實驗通過自己的嘗試,總結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恰當的教學方式體現了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具有創新的物理實驗突出了本節課的亮點;作為一門科學的物理,電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為教學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猜想、實驗、討論等方法,儘可能的再現了知識的發展過程。

首先引入電功概念,然後通過演示實驗總結出電功的大小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有關,並得出電功的計算公式,最後是鞏固和聯繫。這樣的安排可能最大的優點就是流暢,但缺乏的就是創新和課改所倡導的對學生髮展的關注。考慮到以上的因素,我對這節課進行了這樣的`重新設計:在講電功、電能的概念分析到電功的實質時我引導學生就生活中的實例思考電流通過用電器時可引起哪些變化:或牽引物體運動;或發光、發熱;或發生化學變化等等,讓學生知道電流做功的多種表現形式。這樣做學生雖然沒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內涵,卻掌握了電功的大部分外延,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研究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採用先猜想、再實驗、最後總結的探究式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強調開放性和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採用對比機械功,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通過引導他們思考、分析、討論,自然而然引出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強調了知識形成的過程和學生的理解。

在電能表的教學中,由於實物太小,一兩句話很難講清楚,所以我用電腦設計了一個小動畫,使電能表的數字跳動和旋轉都一目瞭然,直觀而有效。

《電功》教學反思9

今天上了一節校內課題研究展示課,講的是九年級總複習第八章電功率的單元複習。電功率是國中物理重難點章節之一,由於本章內容較多,共由六節內容組成,所以我今天的複習內容側重電能和電功率的複習。教學中重視理論聯繫實際,突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學習方法的及時總結。

課前給學生髮了複習指導案,以知識結構的形式呈現,包含一些填空,公式等,讓學生自己看書複習基本知識。但從上課學生的表現來看,自主複習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些概念、物理意義、公式等還是不能準確熟練的表達出來。所以上課時,在重難點解析時佔用的時間較長,對學生的薄弱之處又進行了強調和梳理。由此,在後面的做題時間就相對的少了些,沒有完成預設的習題。

本節課的優點在於:

一、整節課始終與學生處於平等地位來複習討論問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所有的`知識點和練習都由學生獨立完成,並及時給與點評,讓學生明白自己解題的對錯,問題出在哪裏。

三、練習題大都集中了這幾年的會考題的題型,讓學生明白會考的考試方向。

四、本節課始終貫徹“先學”、“後教”、“做中學”的有效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理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