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9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

在梯形的面積計算一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通過複習,讓學生明白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與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方法相似,都是把不熟悉的平面圖形轉化為熟悉的平面圖形來計算。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想辦法把它們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與平行四邊行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梯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這環節我是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的,通過交流,學生很容易得出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同平行四邊行的底相等,梯形的'高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性面積的一半。

最後是讓學生嘗試練習求出梯形的面積,並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去探索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但也有一些不足,學生在探索中,對個別學生輔導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加到探究的過程中,真正讓學生在動中學。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2

這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學生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因此,在呈現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必要性後,我創設了一個學生自主探索梯形面積的問題情境 老師準備不講,看一看誰能用學過的知識,自己找出梯形的面積公式,你們能找到嗎?學生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在小組中經過充分的討論和研究,通過動手剪、拼、貼,達成一致後,把小組的研究成果寫在黑板條貼在黑板上,進行展示,主要有六種方法:

①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②沿梯形的一條對角線剪開,把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

③沿梯形的中位線剪開後,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④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點,把梯形分割成三個三角形。

⑤沿着梯形的上底的兩個端點畫出兩條高,把梯形分割成一個長方形 和兩個三角形。

⑥沿梯形的中位線向下對摺,再沿兩腰中點向下作垂線,把兩個三角形向內折就變成兩個長方形。

在探索問題過程中得到啟示,從中悟出真知〔S梯形=(a+b)h2〕。

這充分説明,教學過程中只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索,學生的潛力是很大的。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3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國小生學習多邊形面積計算中的一節內容。它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起作為結束直線型面積的計算,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的基礎,成為本冊教學內容一個重點。五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由中向高年級過渡時期,其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亦正處於進一步發展和日趨成熟的時期,通過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可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強學生對圖形特徵及各種圖形之間內在聯繫的認識,同時可促使他們的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本節的設計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加強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實際操作,既發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了動手操作能力。

2、放手讓學生去發現、驗證、推導、小結,得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自主探索學習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培養轉化的數學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所研究的圖形與已學過的圖形之間有什麼樣的聯繫,如何把要學的圖形轉化為已學的圖形,從而使學生自己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理解更為深刻,思維能力亦得到發展。

4、滲透數學中的'變換思想,在轉化操作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平面圖形的旋轉和平移,認識瞭解旋轉和平移的含義及方法,以及其對圖形位置變化的影響,進一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但在這節課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只要是學生在與老師的配合上還有待改進,其中部分學生的討論不夠積極,有個別學生不會參與討論,不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氣氛也有待改提高,不過學生對動手操作、推導公式倒是很感興趣。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4

星期五,我們幾位年輕老師有幸得到教育局高老師的指點,對我們的課堂教學進行指導。

我講的是梯形的面積一節。第一部分是認識梯形,第二部分是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得出公式,第三部分是面積公式的實際應。

這節課,高老師提出了非常深刻的`問題。在剛開始由平行四邊形引入梯形時,畫成了等腰梯形,太具有特殊性,因此一下子跳到了後面的學習,這裏應該畫一個一般的梯形,體現一般性。其次是數學語言的描述不準確,“梯形的高和平行四邊形的高一樣”應該描述為“梯形的高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還有是知識的缺漏,梯形的高有無數條沒有向學生們討論,另外在“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一個平行四邊形”時,沒有説好前提是“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雖然在後面的練習中提到,但是學生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就有點盲羊補牢,要重視學生的第一印象,此處學具也少,應該讓學生再拿兩個不相同的梯形進行拼湊,讓學生充分體驗“完全一樣”。在學生上前展示的過程中,可以把梯形貼在黑板上,這樣更容易觀察。在這節課中我講的內容很多,高老師提意量可少,但內容要精,要全面。對於數學的學習,高老師提到了數學思想“轉化思想”,知識有變化,思想卻不會變解決問題的方法卻不會變,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青年教師的成長,高老師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悟”。對於教學除了多看、多聽、多學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多思考、多反思,思考可以把別人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也可以對某一件事恍然大悟。因此在教學中要多“悟”。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5

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來説 , 上好每一堂課,要對教材進行加工,還要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反思。因為數學教育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 , 更為關注結果是如何發生 , 發展的 . 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從教學目標來看 , 每節課都有一個最為重要的 , 關鍵的 , 處於核心地位的目標 . 高中數學不少教學內容適合於開展研究性學習;二是從學習的角度來看 , 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設計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 如果能充分挖掘支撐這一核心目標的背景知識 , 通過選擇 , 利用這些背景知識組成指向本節課知識核心的 , 極富穿透力和啟發性的學習材料 , 提煉出本節課的研究主題 , 就會達到理想的效果。這也需要自己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 . 以下是我對本次課教學的一些反思 . 。

一、對知識點教學的反思 —— 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説 , 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 , 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 . 而對於教師來説 , 他還要從 " 教 " 的角度去看數學 , 他不僅要能 " 做 ", 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 " 做 ", 因此我覺得反思應當從邏輯的 , 歷史的 , 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 : 本節課內容較為單一,目標也比較明確,就是用“以直代曲,無限逼近”的思想求曲邊梯形的`面積。然而,這種思想方法給學生帶來的理解上的難度卻不小,因為要真正理解這種方法必須對極限的思想要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不過,新課程似乎為了避免增加學生的負擔,而不要求深入介紹極限的概念,其旨在用最易於讓學生接受的手段,使學生獲得最有價值的數學知識。這節課亦是如此。基於以上原因,備課時我認為本節課有兩大難點:一是如何使學生獲得“無限分割,以直代曲”的思路;二是對“極限”“無限逼近”的理解,即理解為什麼將近似值取極限正好是面積的精確值。

二、對學數學的反思

對於在數學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來説,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 —— 對數學有着自己的認識和感受。不應把他們看着 “ 空的容器 ” ,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 “ 空的容器 ” 裏 “ 灌輸數學 ” 。這樣常會進入誤區,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 , 常常説要因材施教 . 可實際教學中 , 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 , 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所講知識 . 這也許是自己一直以來教學的困惑與障礙。讓學生多多思考 , 在本節課中未能達到預設目標 ,仍有“滿堂灌”之嫌 。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6

一、加強探索方法的指導,避免假操作。

在今天學生進行操作時,我要求學生先想好操作的順序。特別是在計算梯形面積的時候,用數一數或分一分,移一移的方式算出梯形的面積,避免在操作過程中使用梯形的面積公式來計算。這樣一來,學生得出的操作結果是真實的,對於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每個梯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這一知識點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儘管學生在交流時有個別學生數梯形的面積出現了一點的小錯誤,但是這是個過程是真實的,有效的。

二、規範學生的語言。

因為在完成三角形練習時有這麼一道判斷題: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我們班居然有大部分學生毫不猶豫地認為這是正確的。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我在上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時出現了一點問題。所以,本節課我特別注意他們的表述語言,的確,是有很多學生的語言並不完備,常常會出現:梯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這種並不完備的語言。當學生出現這種語言時,及時地予以修正和改正,當即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樣的效果比後面糾正要好很多。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7

《梯形的面積》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面積公式的推導,利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主要考慮體現以下這樣幾個方面: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關鍵在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猜想”、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一、動手操作,培養探索能力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並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繫,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首先讓學生猜想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什麼圖形?再通過“拼、剪、割”的動手操作活動,看一看能轉化成什麼圖形,然後學生思考討論:想想轉化的圖形與原梯形有什麼關係?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

二、發散驗證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説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説一説,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説”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散,在活動中發展,學得主動、紮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老師應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緊密聯繫生活。讓數學源於生活,歸於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那麼我就從生活中入手設計了一個情境,為了給防洪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我們需要知道堤壩的橫截面的面積。讓學生產生疑問,如何去求橫截面的面積呢?使學生產生興趣,有好奇心去探索。

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學習。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這堂課在設計時,至始至終體現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基本理念。讓學生學會以舊引新,掌握運用知識遷移,學法遷移進行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直觀演示進行觀察、比較、推理等探索過程,得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另外,在獨立思考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提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五、着重體現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

本節課的內容重點注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將新知轉化為舊知,來解決問題。本課安排了幾個環節。一提出問題:如何求堤壩的橫截面面積?(求梯形的面積)。二複習: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並讓學生操作。三嘗試:試着將兩個一樣的.的梯形拼一拼能拼成什麼圖形(平行四邊形)嘗試利用平行四邊形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四探索:利用所學知識,通過拼移、割補、旋轉等方法將梯形轉化為已學圖形,推導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五小結: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六解決問題:利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求出堤壩橫截面面積。

在這節課中學生親身經歷了實踐探究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索和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充分運用割補,平移和旋轉等的數學思想,掌握平面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得出公式推導的多種方法,為學生個性的發揮提供了很大空間,從而使學生獲得一種莫大的成就感,因此養成自覺觀察、學習和思考的良好習慣,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因此學生是朝着預定的目標發展的。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8

一、教學內容:五年級上冊第88頁《梯形的面積》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用多種方法探索並掌握梯形面積公式,能解決相關的問題,綜合瞭解平面圖形的內在聯繫。

2.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推理、歸納的能力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體會轉化思想的價值。

3. 情感態度價值: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新圖形面積研究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自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梯形面積是本節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本課的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出示(點)展開想象引到(線段)又通過想象引到互相垂直的兩條線段

同學們看這個圖形,你會想到什麼?(平面圖形的底和高)想象這是什麼圖形的底和高,用工具在作業紙上將想象圖形的另一部分補充完整,並在圖下寫出你所知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字母表達式。

學生彙報時板書所學圖形的圖片及面積公式,回憶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過程,引出轉化的數學思想。在學生彙報梯形引出課題,並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由點開始學生就展開想象,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中打開了思維,輕鬆自然的引出各種已學平面圖形的面積,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即複習了舊知,又引出了新知,而且培養了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數學,逐步建構自己知識體系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聯繫已學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猜一猜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能是怎樣的。基於平行四邊形面積和三角形面積都與底和高有關,學生可以大膽猜測,然後探究驗證。桌上的學具超市裏放有直角梯形、一般梯形等若干個,有完全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然後分組探究。具體做法:

⑴自選學具。(每個小組發如下梯形圖片和探究表各一份)

形狀個數拼成的形狀結論

……

⑵提出要求:

①做一做:利用手中的學具,選擇你所需要的梯形,或拼、或剪…轉化成一個以前我們所學的圖形。

②想一想:可以轉化成什麼圖形?所轉化成的圖形與原來梯形有什麼聯繫?

③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並嘗試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⑶小組合作,操作、觀察、交流、填表,教師參與討論。

【設計意圖:此環節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廣闊的天空,順其天性,自然調動已有的數學策略,突破教材以導為主的限制,以學生活動為主。凡是學生能想到、做到、説到的教師不限制、不替代、不暗示,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發揮才智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思維空間,在這裏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剪拼一個梯形,擺拼兩個梯形,使學生通過嘗試——失敗——成功的親身體驗,主動發現公式,注重了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從而有效地突出本節的重點,突破本節的難點。】

⑷全班交流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藉助演示)

a、學生可能從以上梯形中選擇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一個長方形。他們可能得出以下結論: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高等於梯形的高。每個梯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學生還可能會有以下做法。

b、沿梯形的對角線剪開分成兩個三角形

c、把一個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d、沿等腰梯形的一個頂點做高,剪拼成一個長方形

e、沿梯形中位線的兩端點分別向下做高,剪拼成一個長方形

f、從梯形的兩腰中點的連線將梯形剪開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對學生以上的做法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只要學生能把以上意思基本説出來,再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互補,使結論更加完善

(其中第一種方法重點解決,其他方法學生彙報幾種算幾種不做一一詳解。)

⑸歸納公式。根據探究表的結論,讓學生自己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積,用a和b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用h表示高,那麼上面的公式用字母表示:

S=(a+b)h÷2

【設計意圖:對多種方法各抒己見,在交流的過程中互補知識缺陷,學生在猜想—操作—爭辯—演示—叛變—互補的過程中深刻的理解梯形面積的推導,糾正學生的錯誤猜想,鞏固正確的推導思路。】

(五)深化鞏固

1、嘗試計算

a、計算一個一般梯形的面積。

b、梯形面積計算幫我們完成很多偉大的壯舉,介紹三峽水電站和南水北調工程。出示例題:

(1)我國三峽水電站大壩的橫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如下圖),求它的面積。

(2)一條新挖的水渠,橫截面是梯形(如圖)。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它的橫截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藉助模型和讓學生了解橫截面、渠底、渠高等詞義。在兩道題中任選一道解答。

【設計意圖:運用公式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過程,這一環節通過練習既能鞏固公式,又有利於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同時感受祖國偉大的壯舉,從而產生愛國主義情懷。】

2、學生觀察圖形,解決以下問題:梯形的上底縮小到一點時,梯形轉化成什麼圖形?這是面積公式怎麼變化?當梯形的上底增大到與下底相等時,梯形轉化成什麼圖形?這時面積公式怎麼變化?當梯形的上底增大到與下底相等,並且兩腰與下底垂直時,梯形就變成什麼圖形?面積公式怎麼變化?從這幾個公式的聯繫,可發現什麼規律?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為了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次推向高潮,通過運用梯形面積公式計算其他圖形,讓學生體會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繫,從中培養了學生構建知識系統的能力和知識遷移及綜合整理的能力。】

3、總結,反思體驗

回想這節課所學,説説自己有哪些得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是再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回憶過程中更清晰地認識到這節課到底學了什麼,通過談感想,談收穫,學生間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教後反思】:

五年級下冊88頁《梯形的面積》是多邊形面積計算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梯形的特徵,並且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通過出示學具超市—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公式—應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構建知識體系完成教學目標。梯形的面積計算的推導方法是對前面所學的幾種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方法的拓展和延伸。通過本課時的學習,能加深學生對圖形特徵以及各種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的認識,領會轉化的數學思想,為今後學好幾何圖形打下堅實的基礎。由於學生已經經歷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他們完全有能力利用的所學的方法進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因此,我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完成這一探索過程。對於個別學困生,我則通過參與他們的討論,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給學生幾種不同形狀的梯形去探究,目的是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有了操作和討論作鋪墊,公式的推導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讓他們自己歸納公式。在“操作、觀察、分析、討論、概括、歸納”這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學生親歷了一個知識再創造的過程,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具體操作時,因我理念不到位,素質有待提高,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環節。分析如下:

突出體現了兩個亮點:

1、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允許學生在學具超市中任意選擇不同的梯形,或拼擺、或割補成已學圖形,讓學生自己在操作的過程中去觀察、探索、發現、領悟轉化的數學思想,獲取數學知識。

2、設計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想、説、拼、議、評、等過程中複習舊知,學習新知。這些都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在上課時也顯示出幾點缺陷,

(1)、學生彙報時我沒有注意讓學生對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行作重點理解,因而在引導公式時學生理解有難度,我才又在投影下重合兩個梯形,讓學生體會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造成學生失敗後再補救的局面。

(2)、公式的推導形式單一,造成這一現象源於學具準備不科學。或教師引導不到位。

(3)、學生用字母代數推導公式時,我不注意先設定圖形的那一部分分別用哪個字母表示,而是直接讓學生生硬的套用,顯示出教師上課的隨意性。以上種種説明我的教學理念還很滯後,有待於更新、學習。)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9

新課標不僅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提出了要求,同時也對學生學習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也提出了要求。新理念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如果我們將數學公式的教學僅僅看成是一般數學知識的傳授,那麼它就是一個僵死的教條,只有發現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實質,才能演繹出生動結論。這節課,我將知識目標定位為: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深刻體驗和感悟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能力目標定位為: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歸納、推理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情感和意志目標定位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並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整節課是圍繞着“通過學生髮現梯形與已知圖形的'聯繫,自主探究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體驗和感悟學習數學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這個教學重點展開。並注意從每一個細微之處着手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孩子,比如揭示課題後,我便對學生進行調查:哪些同學知道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哪些同學不但知道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還知道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從而幫助他更好地完成學習的過程,並鼓勵每一個孩子要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都能有新的收穫。

這節課學生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活動中是自主的、是開放的,讓學生體驗了“再創造”。本節課的最後一道擴展題意在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0

經過上一節課對於三角形面積的探索,本節課筆者對於教學有了延伸和改進。

在準備學具方面,筆者用到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普通梯形三種,在教學過程中分別發給學生,有一張的,也有兩張形狀大小都一樣的,這樣可以更全面地去進行驗證。其中在製作學具時,在剪裁方面也有了一些思考:如何才能減少邊角料的損失?第一次的剪裁方式如下圖,將一個長方形剪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普通梯形和直角梯形,其中直角三角形在本次課中是用不到的,於是在第二次剪的時候做了調整,使得兩邊都剪出直角梯形,這樣學具就不會浪費了。

相比於上次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次筆者放手讓學生去嘗試,不僅要有剪拼的方法分享,還要有公式的推導過程,也曾考慮過,這種設計對他們來講有一定的難度,但還是想鍛鍊一下,於是有了以下的成果:

相對來講學生的表現還是比較不錯的,聯繫上節課的驗證方法,學生還進行了折,但是對於這裏並不是很好進行,因此方法多是“拼”“剪拼”等,同時學生在推導過程中還不能做到有十分縝密的邏輯思維,但如果能逐漸去培養,是不是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也會有增強。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比較喜歡滲透一些隱性的內容,例如讓他們學會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需要先將新問題轉化為學過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會培養學生的積極思考,勇於發問的學習習慣,但是卻缺乏了對於解題答題的規範步驟,最近發現學生出現了書寫亂,答題不規範,多步混合運算直接寫結果的情況,因此在本節課的最後筆者針對課後第2和5題,給學生進行了板演,要求解決問題要寫“解”,在計算面積時,要把面積公式寫出來,然後再帶入數據求解,並進行詳細的答題。

但針對教材中最後一題的講解並不是很詳細,至於如何挖掘這道題的本質需要再進行進一步的推敲。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1

《梯形的面積》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案例分析及反思“梯形的面積”是在學生認識了梯形特徵,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並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沒有安排用數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積,而直接給出一個梯形,引導學生想,怎樣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讓學生在自主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並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讓學生在數學的再創造過程中實現對新知的意義建構,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展。

這節課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出發,一開始我就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梯形面積計算的必要性,從而引發學生探究梯形面積的學習慾望。在這種強烈的學習慾望下,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究出了很多種方法,自己解決了數學問題,體驗到了收穫的快樂,既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又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當然,由於學生在探索中出現多種方法,因此,整節課就顯得十分地緊張,有些推導的'方法也不夠讓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的教學應該説較好地落實了這一理念。具體體現在:

1.學習方式的變化是本節課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如:在“探索新知”這一環節中,改變了過去由教師講解、代替學生操作的傳統教學方式。通過“動手實踐—小組內交流—選擇可行的方法”這樣三個步驟,完成了轉化和歸納的全過程。突出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新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使學生在不斷地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與發展的全過程,並從中體會到了探究所帶來的樂趣。

2.第二個突出的特點是把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如練習題的設計就突出體現了這一點。通過計算學生比較熟悉的籃球場中的罰球區圖形的面積,某些汽車側面的玻璃面積等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眼光認識事物,應用數學的意識,從而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不足之處:學生手中的梯形學具應具有多樣性(大小不同;大小相同;形狀不同;形狀相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轉化的過程中去體會:“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這一條件的重要性。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2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這節課的教學,緊緊抓住“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整理。通過學生的剪拼,轉化,利用等積變形把梯形面積轉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圖形,進而歸納、概括出梯形的計算方法。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繫,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這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本節課要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即在求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主動手剪拼,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然後研究兩者之間的聯繫,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説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説一説,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説”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散,在活動中發展,學得主動、紮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節課中我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猜想-驗證”來展開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活動,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3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明白要利用轉化法將梯形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求面積。

在學習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之初,先讓學生做兩個一樣的梯形;在做的過程中,學生便明白了梯形的特徵: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然後讓學生回憶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説説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什麼圖形?並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在這個環節上,有不少學生畫出來了,但不知道要怎麼推導。這也反映出了學生水平的差異性。在梯形面積的推導上,我讓學生採用一個梯形和兩個梯形來求。

用一個梯形來求時,學生大部分能將其分割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但在推導過程中由於有些知識他們沒學導致推不到底。當分割成兩個三角形時學生都能理解。用一個梯形來推導公式理解之後,我又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麼圖形,然後學生思考討論:想想轉化的圖形與原梯形有什麼關係?(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設計導學提綱來實行的)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

學生公式是推導出來了,但由於我沒敢完全放手,在有些環節上是我領着學生做的,(比如説用兩個梯形拼圖形,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用兩個什麼樣的.梯形,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在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生自己得出是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所以在後面的練習中,還是有些孩子總是忘除以2。雖然問他梯形的面積公式時可以答的很好,但做題時就出現了情況。這還需要讓學生多練,多動手操作,從真正意義上明白多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部分內容對於培養學生識別圖形,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都有重要意義,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

這節課我圍繞着“通過學生髮現梯形與已知圖形的聯繫,自主探究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體驗和感悟學習數學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這個教學重點展開的。並注意從每一個細微之處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孩子,比如揭示課題後,先了解哪些同學知道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哪些同學不但知道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還知道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從而幫助他更好地完成學習的過程,並鼓勵每一個孩子要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都能有新的收穫。

不足之處:

1、學生活動不多,講的有點多

2、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沒有真正提高,還處於理想階段

3、總感覺有點費力,駕馭課堂能力不夠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5

我上了《梯形面積計算》一課,下面結合自己上課的感受以及學生作業的反饋情況,談談對這節課的認識。

在這節課中我主要運用了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來探索、研究新知識,並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魅力。

第一、注重知識間的緊密聯繫

。在學習《梯形面積》之前,學生已經系統地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和《三角形面積》兩節課的內容,並掌握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因此,梯形面積的學習雖然是一個新的內容,但是在方法上是有法可依的,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據此為學生搭建學習的腳手架,密切聯繫之前的學習內容;而在研究過程中,又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開展研究,表述結論,從而經歷比較完整的研究過程。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本節課上也設計了相應的複習,主要是對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複習。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複習公式的同時,將推導的有關過程進行一些整理,那麼對學生研究梯形的面積計算無疑具有較強的正確遷移。

第二、強化對知識形成過程的體驗

從這部分內容的'教材編排來看,突出體現了重研究過程的特點,但這並不意味着結論不重要。在上課前,我讓每個學生準備好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在研究過程中,我有意引導學生由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去探索梯形面積公式,學生很容易想到這一點

。當學生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時,再進一步啟發學生觀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底、高有什麼關係,面積有什麼關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觀察,我對教材上提供的實驗素材和內容進行了處理和利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出示了教材中的討論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分析實驗數據,並進行實驗結論的總結性概括。最後在探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關係的基礎上,再進行公式的推導和相關計算練習。

第三、從練習反饋中全面反思本節課的有效性

從練習題反饋上看,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比較紮實,能夠運用梯形面積公式計算面積。但是在練習第2題時,同學們讀題後都是通過計算出面積判斷哪些梯形的面積是相等的,從表面上看這道題的作用僅限於此。

但是如果我能進一步引導觀察,學生還會發現這些梯形的高都是相等的,得出了在高相等的情況下,如果梯形的上下底的和也相等,那面積也是相等的結論。另外通過這道題學生還領悟到了面積相等的兩個梯形,形狀是不一定相同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