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82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説課稿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本節內容既是20以內數的加法和10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的進一步發展,也是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基礎。探索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科書通過“圖書館”這一生活情境,提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問題,並且先借助直觀模型,呈現了三種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後是豎式的算法。對於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第一次接觸進位加法,理解起來會有一定難度,這就需要在課堂中通過動手操作、實物演示加強理解,但豎式的計算方法始終是計算的重要方法,因此本課中優化算法的同時要強化豎式計算方法。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數學思考: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算理。

問題解決: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數的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鼓勵交流、學會傾聽,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出多種計算方法並掌握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對多樣化算法進行優化,理解“滿十進一”的算理,正確完成計算。

四:説設計理念:

新《課標》對運算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培養運算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基於此,本課教學中我努力運用實物建構算理、運用算理溝通算法,突出豎式算法這種簡潔的運算途徑,同時凸顯計算課教學中以練習為本的特色,力爭通過多樣的練習達到提升學生運算能力的作用。

五、説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其分為六個環節:

1、完成習題,複習鋪墊;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3、建構算理,探究算法;

4、算法優化,小結提升;

5、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6、全課小結,課外延伸。

下面我就以教學過程當中這六個環節為主線,來講解本節課的具體實踐。

首先是第一個環節完成習題,複習鋪墊。

在這一環節,我準備出示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的豎式計算兩類習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回顧“湊十法”的.計算方法和豎式計算的格式,為後面的新知學習做足鋪墊。

第二個環節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是藉助教材主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説説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這個過程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不同的問題,我將從中選擇出適合本課解決的進位加法問題出示,指名列示。

第三個環節是建構算理、探究算法。

在這個環節中,第一步:我讓同學們獨立思考算法,試算28+4=(),第二步:組織學生組內交流算法,對每種算法進行評價。第三步再全班同學交流算法。學生可能用直觀模型操作:比如擺小棒、擺方塊、撥計數器,也可能口算,也可能列豎式等。不管彙報的是哪種算法,一定要讓他們説出算理。如果説到列豎式這種算法,結合學生的口答及時板書,並強調“滿十進一”的計算法則。這個環節的設計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讓他們進行自主的探索性學習,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動腦、自己發現、自己描述,並通過小組討論、彙報等形式相互補充,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這一環節後完成“練一練”第1題,幫助學生鞏固“圈一圈”的方法,強化“滿十進一”的認識。

第四個環節是算法優化、小結提升。

在學生交流各種算法後,再讓學生比較一下:“這些方法中有沒有相同的地方?”這裏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將擺小棒、撥計數器和豎式計算聯繫起來,加強對算理的理解。接着再提出問題:“你喜歡哪種計算方法,為什麼?”引導學生髮現豎式算法的簡潔方便。這樣做是為了關注學生的情感,既尊重了學生自主的選擇,又增強學生的優化計算方法的意識,同時還強化了豎式計算的算法。這一環節後完成“練一練”第2題,及時鞏固豎式算法。

第五個環節是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首先出示的是教材68頁在圖書館這一主情境圖下的第二個問題。鼓勵學生運用剛學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指名板書,集體訂正,再次鞏固豎式算法中“相同數位對齊、滿十進一”的要點。然後請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三題。這裏是在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並通過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最後一個環節是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想法?你自己這節課表現得怎麼樣?學了本節課後,請你試着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生的自評,既關注學到了什麼,又關注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的學習,以及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還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培養學生自覺運用數學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意識。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我所執教的內容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P76—77“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在本節課中,通過生活情境圖,引入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並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加強動手操作,探索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會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學會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會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並能有序的表述計算過程。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自覺估算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成功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以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以及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

本課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並且能有條理地表述計算的過程。

本課教學難點:

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二、説教法學法: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規律出發,設計了遊戲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習興趣,同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提出數學問題,並自己當小老師找同伴列式解答,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在學生自己解決已經學過的問題時,讓他們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注重算法的多樣化。在教學活動中,對於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教師沒有束縛學生的手腳,而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性學習,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動腦、自己發現、自己描述,並通過小組討論、彙報等形式相互補充,尊重學生的個性,體現算法多樣化,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在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的同時,引導學生的優化計算方法,增強優化算法的意識。

3、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學中的每一環節,我都力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擔任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如在討論算法多樣化時,我充分讓學生説出自己的觀點,只是在他們表達不清時幫助他們理清思路、説明算法,完成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三、説教學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1)複習,談話導入。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3)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層:複習,導入新課

1、複習學習過的加法。

2、出示主題圖,提出加法的問題。用算式表示,從而引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第二層: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動手操作,討論算法。

2、理解算理。

(1)直觀演示,説明算理。

擺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來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來是33根。

撥計數器:

(2)抽象方法。

師:如果沒有小棒和計數器來幫忙,看到這些算式該怎樣想呢?教師引導學生講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師:誰能把剛才的口算過程説一説?

3、討論:以上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個位相加都滿十)

4、教師小結:兩位數加一位數個位相加滿十時,不論兩位數在前還是一位數在前,都先把個位上的數相加,再加整十數。(揭題:進位加法)

第三層: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説説打算怎樣圈。學生獨立填寫。反饋學生作業、總結。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計算第一組題後提問:觀察這4道題,你有什麼發現?

出示最後兩組題的部分題。談話:那你能用剛才的發現迅速地完成後面兩組算式嗎?

第四層: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1、小朋友今天學會了新本領,老師帶來了兩道題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麼題目嗎?(出示算式)

26+□=2□26+□=3□

提問: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在□裏填上合適的數嗎?

這樣的練習不僅僅對今天什麼是進位加法學生有了明確的理解,同時也有了一定量的練習;而且這一環節還有着另一個目標,關注溝通—計算與探索規律相結合‘規律為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這一環節的目標不顯得單一,且加以整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