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語文説課稿範文十篇

來源:文書谷 8.37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語文説課稿範文十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單元目標:

通過對戲曲語言和藝術手法的欣賞,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戲曲的能力。

2、大綱要求:

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

3、教材特點:

語言優美動人,情景交融生輝。

4、學生特點:

對戲曲感興趣,具有詩詞鑑賞的經驗。

二,説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曲詞富於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2、能力目標:

(1)學習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學會運用修辭手法表現人物心理。

(3)學習化用或借用古代詩詞的語句,意境的方法。

(4)培養知識遷移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鑑賞曲詞的音韻美

(2)體會其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三、説教學重難點:

1、學習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2、培養知識遷移的能力

四、説教法

1、誦讀鑑賞法

2、合作探究法

3、同步遷移法

五、説學法

1、資料蒐集法

2、替換想象法

3、小組討論法

六、説教具

多媒體課件

七、説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全班分為四組,每組選擇最感興趣的一首曲詞,藉助資料蒐集,合作鑑賞。

1、初步感知:有感情朗誦。

2、深入探究:合作鑑賞。

3、同步遷移:搜尋具有相同表現手法的詩詞曲。

(二)導入新課:

展示《長亭送別》崑曲版,連環畫版,回憶課文內容,並營造惆悵哀傷的情境。

(三)曲詞鑑賞:

1、本組派代表完成:

(1)有感情朗讀曲詞。

(2)展現全組對曲詞的鑑賞感悟。

(3)針對本曲詞所用表現方法,在已學的詩詞中延伸遷移。

2、其他小組對鑑賞進行評價

3、教師指導鑑賞,引導遷移

【端正好】

碧雲天,

黃花地,

西風緊,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

同步遷移: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柳永《雨霖鈴》

(四)方法總結:

如何畫盡愁與恨:

1、藉助周圍的環境和事物淋漓盡致地表達感情(情景交融)

2、運用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人物心理

3、化用或借用古代詩詞的語句營造意境

(五)課堂結語:

清人楊芳燦曾説:"聲聲是淚《長亭》曲,道盡千古離人意。"張生與崔鶯鶯這份無邊無際的離愁別恨,宛如一首真摯的抒情詩,一幅淡雅的水墨畫,一支動人心絃的離情歌,感染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而且將在更加悠遠的歷史長河中長流不息。

(六)課後作業:

背誦最喜歡的一首曲詞,並寫下鑑賞感想。

(七)板書示例:

【端正好】

碧雲天,

黃花地,

西風緊,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

有深秋時令特徵的景物,點染

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

抑之情。

後兩句寫離人之情,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繫,

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凝重

的離愁,蒙上了沉鬱憂傷的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悽的心境

化而為一,營造了委婉深沉,

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同步遷移: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柳永《雨霖鈴》

如何畫盡愁與恨:

1、藉助周圍的環境和事物淋漓盡致地表達感情

2、運用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人物心理

3、化用或借用古代詩詞的語句營造意境

謝謝

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哀江南》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古戲曲單元的自讀課文,安排兩課時。

本文是著名的傳奇劇作《桃花扇》結尾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崑生在南明滅亡後重遊南京所見的淒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它由七支曲子組成,前六曲鋪寫景物,寓情於景;最後一曲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後,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崑生遊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描寫南明滅亡後南京各處的淒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藴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發,動人心魄。

整套曲子,語言準確、生動、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臣子拜見天子的莊嚴禮儀聯繫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想,表現了昔日神聖宮廷的今日極端衰敗景象;剩一樹柳彎腰的剩字,意味深長,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淒涼。

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兼用三個散句,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讀起來一氣貫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擊節。

二、教學目的與重難點

1、通過誦讀品味曲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

2、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

3、體會作品表現的興亡之感

品味語言和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是教學的重難點。

三、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朗讀曲詞,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

2、選取重點曲子作深入分析,並以此作為示範,引導學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賞。

3、通過與詩歌進行比較閲讀,瞭解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在戲曲和詩歌中的不同特點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劇情。

三、介紹傳奇與雜劇的'區別。

四、整體感知。

1、字詞正音。

2、指導學生集體朗讀和自由誦讀。

3、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主體內容。

(1)七支曲子可分幾部分,各寫什麼內容?

明確:三部分。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崑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後郊外的淒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濃郁、悲愴的基調。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崑生憑弔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抒發亡國之痛。第七支曲子是尾聲,為寫蘇崑生總吊南京,慨歎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之痛。

(2)蘇崑生憑弔了哪些地方?是按什麼順序進行的?

明確:重點突出了明孝陵、明故宮、秦淮河畔、長板橋和舊院。蘇崑生是按自己覽遊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描寫了南明滅亡後南京各處的淒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

(3)課文中哪些語句能點明全篇的主旨?

明確: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和田的維吾爾》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和田親身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以及維吾爾族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從而可以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的豁達樂觀的品質。

二、説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六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閲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教材編排和課文特點,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幾條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能夠讀記並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載歌載舞、鋪天蓋地、美不勝收、豁達樂觀”等詞語。

過程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章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生動形象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瞭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

三、説教學重難點: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和田維吾爾人勤勞質樸、豁達樂觀的特點以及民族風俗。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則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學時,我準備採用以下3種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體會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的品質。

情境教學法:用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出示維吾爾族民族風俗的圖片,拉近學生和文章的距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思維的碰撞,在討論中瞭解維吾爾民族風俗的獨特魅力。

五、課前準備

電視、展台、電腦。目的是通過採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設疑,導入新課:這幾天,我們通過課文了解了中國各地的民俗風情,讓我們領略到祖國廣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熱鬧的春節、古樸的藏戲、別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們耳目一新。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再去一處非常美麗的地方。大家猜,會是什麼地方?(播放視頻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

【教師創設情境,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讓學生對維吾爾風情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二)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2、在讀中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最能集中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特徵的是哪一句?學生帶着問題邊讀邊思考。

(三)重點研讀,感受民俗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文的結尾:“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2、學生再瀏覽課文,並結合課文中的具體描寫談談課文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和田維吾爾族民俗特點的?【通過再讀課文,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積極地思考、從而獲得結論。】

3、從學生回答的5個方面(豪氣與樂觀、熱愛土地、能歌善舞、愛美的'天性、聚餐多樣)教師選擇其中的一方面“豪氣與樂觀的維吾爾族”與學生共同學習,並提出學習要求:(1)找出能夠體現和田維吾爾人豪氣與樂觀的句子。(2)這段話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作用是什麼?(學生積極思考,得出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惡劣的天氣,反襯出維吾爾漢子的豪氣與樂觀)

4、學生根據第一部分的學習,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每個小組選擇一處感興趣的維吾爾族風俗的段落,進行學習交流。【關於積極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中提出,教師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這種學習有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每一節課的時間裏,學生都是積極存在的。】

5、小組隨機回答,教師相機進行點評,並把文中出現的有關維吾爾族風情的圖片進行展示。

(四)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1、質疑問難

明代學者陳敏章説:“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讓學生學習課文後再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回答,有利於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也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

2、總結全文

引導學生根據板書總結課文,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課外延伸,拓展練習

1、請同學們課外查閲有關維吾爾族的資料,加深對這一民族的瞭解。

2、選擇你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或語段抄寫下來。

【將作業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拓寬作業渠道,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感受到作業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七、板書設計:

豪氣與樂觀

熱愛土地

和田的維吾爾愛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聚餐多樣

語文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好:

我今天説課的是長春版教材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一板塊第二課《荊公改字》。

一、説教材分析

這一板塊的主題是推敲,包括三篇文言文,《賈島推敲》、《荊公改字》、《歐陽定稿》。表現的是古人嚴謹創作、反覆推敲的學習態度。《荊公改字》一文選自南宋洪邁的《容齋續筆詩詞改字》卷八,主要講的是《泊船瓜洲》一詩草稿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王安石改來改去,換了十多個字,最後才確定為“綠”字。課文雖然短小,所表現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煉字精神是足以讓人深受感動的`。課文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荊公的絕句《泊船瓜洲》,第二部分是“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的修改過程。

二、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頓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從課初的學生初讀,指名讀,教師指導讀、範讀,學生練讀,齊讀。到課中,邊理解邊讀,一直到理解後的背誦。可謂是把讀和誦貫穿始終。教育家波利亞曾説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繫。”本篇課文的學習完全是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手中的工具書自學完成的,特別是在體會王安石改字的精妙,我請同學們把王安石曾經用過的“到,過,穿,送,染”等字送回詩句中,通過讀自主地發現,體會。這也充分地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學習語文的特點。結合以上內容和我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制定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註釋疏通全文,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古人一絲不苟的創作態度,把文章改寫成小故事。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體會推敲煉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學重點:學生能理解課文,體會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學難點: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三、説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揭示目標

(二)、出示提示,探究目標

(三)、交流彙報,落實目標

(四)、當堂訓練,檢測目標

(五)、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六)板書設計

謝謝大家,我的説課完畢。

語文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小的船》它是 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兒童詩。這首詩描述的是在晴朗的夜晚一個小朋友仰望一彎明月所看到的情景,展現了孩子飛上月亮、遨遊太空的美好願望。全詩共二句,第一句生動地描繪了月兒"彎彎""尖尖"那種惹人喜愛的形象;第二句由"小小的船"展開想象,寫小朋友坐上月亮這條小船所看到的無邊的藍天和天空中閃爍的星星。全詩形象優美,韻律和諧,充滿了兒童礻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真正受到薰陶和感染。

2、再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可以自找學習夥伴,組成小組。告訴學生遇到不認葷他們走入情境學習,讓他們坐上"月亮船",面對"美麗的星空"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體驗,自由誦讀。

㈡教學目標

新課標明確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是學科課程目標的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根據這一基本理念,我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田字格內4個生字,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認不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3、圖文結合,體會詩句所描寫的夜晚的天空,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獲得閲讀的樂趣和美的薰陶。

㈢教學重點難點

以識字、朗讀、背誦為重點,以藉助畫面,通過想象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獲得閲讀的樂趣與美的薰陶為難點。

㈣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㈤課時處理

根據本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我安排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課文中9個生字,會認會讀;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圖文結合,體會詩文意境,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田字格內的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分析

根據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兒童詩的特點,教學時應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採用以情境教學法、激趣引讀法為主,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同學互評等合作形式,達到情景的統一與交融,使學生在互助中學習,在合作中發展。

三、學法分析

國小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明顯優勢,學習詩文有一定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交給學生一些學法:討論學習法、嘗試自學法、自主學習法、表演學習法等。

四、教學程序

下面我主要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交往、溝通合作、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這一新的理念,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有針對性地設計這節課的教學程序,安排以下四個學習步驟: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晴朗的夜空嗎?(學生可能會説喜歡)那你們知道夜空有什麼呢?(生自由説)你們喜歡月亮嗎?你們看,今天老師把月亮帶進了教室。(播放課件)有時候月亮是這樣的(出示圓月的夜空)有時候月亮又是這樣的(再出示新月的夜空)我趁機提問:這是什麼樣的月亮?彎彎的月兒像什麼?課文中小朋友為什麼覺得彎彎的月亮像小船?你們看着這彎彎的月兒,想不想上去呢?今天,我們就把它當成小小的船,一起來學習《小小的船》(板書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我與學生朋友般的交流,把天上的月亮搬進教室,藍藍的星空移到孩子們的面前,通過設置情境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將會看得認真,聽得專注,會帶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快地進入到詩文的意境。

第二步: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是閲讀主體,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地位。"因此,我設計以下閲讀環節。

1、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我先範讀課文。這樣,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熱情洋溢,學生就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真正受到薰陶和感染。

2、再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可以自找學習夥伴,組成小組。告訴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藉助漢語拼音、請教同學和老師等辦法讀準字音

3、多媒體出示帶漢語拼音的生字(船、彎、坐、只、看、見、閃、星、藍)學生認讀,教師及時糾正讀不準的字音。

4、多媒體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

5、教師打亂生字卡片排列順序,學生認讀。

這一環節由扶到放,符合認知規律,意在反覆強化認讀,鞏固識字,逐漸建立字形與字音之間的聯繫。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克服困難的信心,相信學生的認讀興趣會更加濃厚。

第三步:感情朗讀,體會感悟

㈠學習詩文,引讀激情

1、現在,誰再來説説彎彎的月兒像什麼?(簡筆畫板書月兒,板書彎彎、船)這條小小的船真特別。你們看它的兩頭(讓學生觀看課件理解"尖尖的",這時,學生可能會説小小的船兩頭尖。板書尖)哪位小朋友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教室裏的這個"月亮"?(學生自由説)再指導學生讀好第一句詩。

2、小朋友,誰想來坐一坐這小船呢?你坐上後會怎麼告訴大家已經坐上了小船?(引導學生自由表演説:"我在小小的船裏坐"板書:坐)那坐上小船要上哪兒去呀?(學生可能會説太空)好呀,小朋友坐穩了,我們現在就出發,可要注意看呀,你在航行中看見了什麼?(播放課件,學生興趣盎然,)我伺機指導説: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簡筆畫板書星星,板書閃閃、藍藍)指導學生讀好第二句詩。

這樣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現課文情景,指導學生朗讀,培養學生語感,學生將會受到情感薰陶。

3、接着,我啟發學生:彎彎的月兒除了像小船之外,它還像什麼?(學生小組討論,想象説話,創設更大的思維空間)我再啟發學生:你坐在船裏除了看見星星和藍天,還看到什麼?(學生可能説如果往下看會看到夜景中的城市和鄉村等)

這樣不會把學生的思維定位,誘發學生的.多向思維,大膽放飛學生的想象,從而使思維動起來,體驗真起來,語言活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㈡多形式朗讀,體會感悟

1、以讀為本,即興表演。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生活的基本方式。因此,我設計這樣的演讀方式:自由演讀、個別演讀、全體演讀。具體做法如下:

小朋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吧!大家可以站起來,先想象你就是文中的小朋友,再美美地讀一讀,最好能用上你喜歡的動作來演一演(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再請個別學生上台演讀,學生互評。最後全班一起模仿較優秀的學生邊讀邊演,教師也作為其中一分子,這樣,教師角色轉化為學習夥伴角色,師生互動來帶動生生互動,學生將會入情入境,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2、激趣演唱,情感昇華。

如果現在是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抬頭看天空,藍天上有星星、月亮,這彎彎的月亮多像一條小船呀!(放音樂)現在大家閉上眼睛,隨着音樂輕輕搖擺。想想你是不是好像飛上藍天,坐在月兒上了呢?(播放課件,讓學生睜開眼睛)我們好像已經飛上藍天,坐在小船裏了,讓我們輕輕唱起《小小的船》(放歌曲)伴隨歌聲,學生將會進入美妙的境界,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促發他們欲飛上月亮船的美好心願。

3、在太空中飛行的感覺真好,看到這樣的夜空,你想用什麼話來説説你的感受呢?(學生此刻將會產生不同的感受,體驗夜空的美麗和心情的愉快)是啊,大自然的美使我們心情這麼愉快,我們可得熱愛它,才會有更多美的享受。(這樣來滲透思想教育)

新課標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要以學生的充分閲讀為前提,因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嘗試讀好的基礎上對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體驗,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第四步:鼓勵質疑,拓展延伸

1、質疑:這節課裏,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還有哪些不懂?提出來在小組中討論,合作解決。(照顧中下層生)

2、小結:今天的收穫真不少,大家向課本、同學和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在生活中,到處藴藏着知識和智慧的寶藏;在大自然中,到處藴藏着科學的奧祕。我們應從小熱愛科學,長大後不斷髮現大自然中更多的奧祕。

3、拓展延伸:課後抓住"月兒""星星""藍天"這幾個詞用自己的話把你想象中的美景説給你的家人聽,或把它畫下來。

感悟體驗誠可貴,遷移運用價更高。這樣不失時機地總結和拓展知識,也拓展學生的思維,強調了新課標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體驗、感受、情感",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引路人。

五、教學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將自己定位於各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學生及其獨特體驗的基礎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得輕鬆、愉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達到教學目的。但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在備課和説課的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給予指正。

語文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選自國小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精讀課文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一個“情”字貫穿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令人佩服得作家史鐵生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時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六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薰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的給學生作一次愛的洗禮。同時六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並不難,關鍵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感動中滋潤心田。

二、説教法與學法

據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認為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閲讀與感悟。《新課程標準》對作品閲讀的要求是“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將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多種閲讀方式,咀嚼語言,感悟感情。在整體閲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教學目標

據以上分析和《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本課生字詞,熟讀並理解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由此確定本課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細節描寫描寫來表現偉大的母愛。教學難點為:讓學生感悟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五、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首先出示並齊讀課題《秋天的懷念》,懷念是思念的意思,寫的是一種感情。那麼作者在懷念誰?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呢?又有什麼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從課題提出這三個問題,意在讓學生產生好奇,激發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迫不及待的打開書本,尋找答案了。

<二>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a、作者懷念誰?b、有什麼事值得作者去懷念的呢?c、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

這三個問題的設定意在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抓住關鍵信息。

2、教師範讀課文,並配音樂《燭光裏的'媽媽》。

在讀的同時讓學生解決生字詞的問題。而配樂為了營造氣氛,逐步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激發學生進一步閲讀探究本文的慾望。

3、學生比賽讀。

比賽往往能激發學生表現自我的願望,也能有效的和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也有利於調節課堂有利的氣氛。教師引導學生從正確、流利和有感情三個等級對同學的朗讀作出評價。相信學生一定會積極參與,也為更深入的探究本文打下情感的基礎。

六、探究細節、真情感知。

提示學生看課文的插圖。(是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什麼人物,去幹了什麼。)學生很快能找到“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花了。”這個時候我應該抓住時機提問;“那麼最想推我去看花的人是誰?(母親)文中一共寫了幾次?(兩次)都是那兩次?由此讓學生再次迴歸文本。

1、母親第一次邀我去看花,我的表現如何?為什麼要拒絕?母親的表現又如何?從中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

這四個問題兩兩為一組,前一個問題的回答並不難,關鍵是後一個問題必須在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上細細品味才會有所感悟。比如,我為什麼要拒絕母親去看花呢?學生很可能抓住“癱瘓”二字。這時候我應該順勢介紹作者雙腿癱瘓時才21歲,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作者當時的無助與無奈,讓學生體會到:“21歲是人生中黃金時期,是那麼的年輕,那麼的有活力的一個年齡,可以施展抱負,創一番事業的階段。而作者只能站在輪椅上,面對四壁徒然悲傷。通過換位思考,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理解作者的暴怒無常和無理取鬧。“我活着有什麼意思”這句話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絕望和無助,正因如此,作者才封閉自己,拒絕去看花。

然而痛苦的也並非作者一人,還有母親比他更加的痛苦,因為兒女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由此我們轉向對母親的表現的分析與品味。如“如母親愛花,可自從我癱瘓後,她侍弄的花兒都死了”可見母親對兒女的愛遠遠大於愛花,也説明我癱瘓後母親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我的身上。本文字字是情,句句含情,字裏行間都體現着偉大的母愛,這樣值得品味的句子比比皆是。由於每個人的情感體驗都不盡相同,這裏不必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重在讓學生自己找出讓自己感動的句子,並説説為什麼即可。教師只需稍加點撥,最後很自然的得出這是一個……的母親。

第二次看花,重在讓學生品味母親的表現,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表情和神態的語句,體會母親愛子之情,“如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讓她喜出望外,她笑了坐在我的身邊絮絮叨叨地説着”“她突然不説話了,對於跑跳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等等。細微之處見真情,讓學生自己畫一畫,記一記,做標註等方式,品味母愛,然後小組討論,繼而全班交流。相信此時學生已經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

至此學生對本文已經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這時候我抓住時機提問:面對母親的請求,我的態度為什麼由拒絕變為答應呢?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從縱深思考。討論交流後,相信也能理解是“偉大無私的母愛在感染者作者,讓他一步步重拾生活的熱情。”

第三次作者和妹妹去看花了,課文最後説,我懂得了,妹妹也懂了,他們到底懂得了什麼?

教師可以提示:作者主動地去看花表明他已經走出了絕望。在母親去世後作者回味母親生前為他做的一切,終於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是母愛使他走出封閉的自己,是母愛讓他重拾生活的熱情。所以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是懂得了“兒女是否好好兒活,是母親最惦記的。只有好好兒活,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懷念。

七、作業

母愛是偉大的,同時也是平凡細碎的,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個動作有時是一個神態,我們總是理所當然的受之母愛而忽略了母愛,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應該用心去感受母愛,理解母愛,珍惜母愛,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現在就拿起你的筆,寫下母愛的點點滴滴。

語文説課稿 篇7

一、 教材分析:本課是湘教版三年級音樂上冊第十一課《小放牛》中的內容,

我將本課定為音樂綜合課。演唱歌曲為河北民歌《對十》,它是bE大調,2/4拍的歌曲。這是一首曲調新穎、旋律明快流暢的河北傳統兒歌。歌詞以對唱的形式、謎語的手法對生活中常見的花卉進行猜謎問答,歌詞朗朗上口,兒歌的韻味十足,生動的描述了兒童在猜謎的活動中的天真、浪漫的生活情趣。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重視音樂實踐的理念和我對教材的理解,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知識目標:能學會演唱《對十》,能表現歌曲歡樂的情緒;並能邊唱《對十》邊打霸王鞭

2 、能力目標:能隨音樂一邊打霸王鞭一邊演唱河北民歌《對十》;能與同學合作,為歌曲創編歌詞,並唱一唱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主動參與課堂音樂活動,充分感受河北的藝術文化特色,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和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本課的重、難點是:

1、指導學生用歡快、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對十》,初步瞭解和感受河北民歌的`特色

2、發揮想象力與同學合作,自己為歌曲創編歌詞,並唱一唱

四、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和結合重點、難點,我採用了談話法、聽唱法、合作學習等教學法綜合在一起來進行我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有一個小問題想問一問大家,有哪位同學去過河北的嗎?(1、沒去過;2、去過。那你知道河北的小朋友最喜歡的一個傳統節目是

什麼嗎?)。沒關係,今天這節課王老師將帶領大家去河北觀光旅遊,看!我們正好趕上他們的一台晚會,你們看那些小朋友在幹什麼?他們手裏拿着的又是什麼呢?

參與音樂活動

視頻導入:

生:在跳舞,手裏拿着霸王鞭。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説到霸王鞭,這是河北的小朋友最喜歡的一個傳統節目,每到過年過節他們都會聚在一起表演,他們手上拿的道具就叫霸王鞭。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朋友們是怎樣打霸王鞭的。(欣賞圖片)

師:你看他們手握霸王鞭的中間,用霸王鞭的兩端敲擊地面、肩頭、腿、腳等各個地方。現在王老師也禁不住想來做一做了!(師示範)

師:同學們,你們想學嗎?老師編了幾個簡單的霸王鞭的打法,讓我們一起來加入他們吧!現在每個同學的座位下都有一根大家自制的霸王鞭,請大家輕聲的拿起來,用右手握住霸王鞭的中間,老師是你們的鏡子,請跟我做同一個方向的動作。

(通過視頻和問題導入,提高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整個音樂教學當中)

二)、學打霸王鞭

(這樣是為了讓學生感受河北的藝術文化特色,通過聆聽音樂融入其中,通過自己的肢體親身體驗河北的傳統節目打霸王鞭是如何來做的)

三)、欣賞歌曲,感受特點

1、聆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

播放歌曲,提問:①請仔細聆聽河北民歌《對十》,然後請告訴我歌曲中提到了哪幾種花?(水仙、馬蓮)②那這些花分別開在什麼地方呢?(水裏、道邊)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樣的?(對唱)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聽覺入手帶着問題聆聽歌曲,)

四)、學唱歌曲,體驗實踐

1、有節奏的讀歌詞(師問生答)

2、用“la”模唱旋律

3、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教師、學生填詞合作,師問生答,解決歌曲難點;然後交換,生問師答

4、教師對演唱聲音提出要求:歡快、明亮的,然後合音樂完整演唱

5、比一比,分組演唱:①第一組問,第二組答;②女同學問,男同學答

(這樣讓學生在主動的、有興趣的過程中自主學習歌曲的演唱,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師生合作學習,增進師生間感情,並讓音樂始終保持在)

五、多種形式,表現歌曲

一)、創編歌詞

1、分組進行歌詞創編,一個同學問,一個同學答

2、一起演唱自己創編的歌詞

(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歌詞的創編,既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又培養他們的音樂創造能力,更從歌曲的演唱中進一步感受歌曲的特點)

二)、表現歌曲

師生共同用霸王鞭一邊打一邊唱河北民歌《對十》和大家自己創編的歌詞 (這樣既開拓了學生思維,又回顧了整個課堂)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間音樂、舞蹈藝術豐富多彩,今天這節課我們在歡快的歌舞中,瞭解了河北的藝術文化特色,以後的音樂課中我們還將領略更多的民族音樂文化,希望大家多多收集這方面的資料,走進精彩的民間文化大世界!讓我們相會在下一節美妙的音樂課上,同學們再見!

(情感昇華,培養學生熱愛民間音樂的情感)

語文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是一篇新選入的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像;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讓他們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這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

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優美。課文的插圖形象地反映了課文內容。課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部分,可以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詞語訓練。課後“我會認”中的12個生字是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我會寫”田字格中的6個範字是本課要求會寫的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練習的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悟的重視。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閲讀之後,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背誦全文。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帶來了歡樂,給小朋友也帶來了歡樂。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4、品德目標: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二、説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夥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説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三、説學法

1、學生分析

夏天是孩子們的,歡樂是孩子們的,夢想是孩子們的。孩子們對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夏天是炎熱的,知了在樹上唱歌;荷花展開了笑臉;小夥伴們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許多客觀事物,能説出他們的名字和一些現象,還能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但是,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為了使他們正確理解運用語言,在課堂上必須聯繫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語言。

我所執教的班級的學生喜歡閲讀,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學生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部分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稚嫩的見解。個別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為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願的表達較為模糊。

2、定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情況,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識水平,因此確定運用“自主讀——合作讀——練習説”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他們熟讀能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愛好,所以從看優美的畫面,聽老師激情導語的方式引入課,學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產生樂學的情緒。

先播放課件:配樂出現一池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的荷葉美景的動態畫面,讓學生欣賞,然後讓畫面定格在特寫的葉上,優美的音樂繼續,教師激情導入新課;荷葉圓圓的,荷葉綠綠的,荷葉是夏天裏一首清涼的'小詩,荷葉是陽光下跳動的綠色的音符。小水珠喜歡荷葉,小蜻蜓喜歡荷葉,小青蛙喜歡荷葉,小魚兒也喜歡荷葉,讓我們一起在這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裏去感受充滿童趣的夏天,去觸摸生機勃勃的荷葉,去體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們快樂的心情吧!

(二)閲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讀

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閲讀、敢於閲讀、樂於閲讀的願望,整體感知的教學設計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所以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一遍課文,把生字連成詞,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再將課文完整自由地讀一遍,把較長的句子多讀讀。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內容,並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將課文完整自由讀兩遍的基礎上,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再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個別讀,讀後評價(對讀得好、有進步的同學提出表揚和鼓勵),最後讀給同桌或好朋友聽。

(三)積累語言理解內容——合作讀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和昇華,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對課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情境,附之配樂朗讀,增強語感。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於分角色朗讀。我給學生創造了一種競賽氛圍,看哪一組同學讀得好,配合得好,(小組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形式: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一部分同學讀一部分同學表演等等)。小組間的比賽完以後進行評議,這樣的形式使學生朗讀水平不斷提高,並在熟讀的基礎上嘗試背誦。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後,培養了語感,感悟到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薰陶,又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

(四)拓展課文培養想像——練習説

愛因斯坦説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像力最佳時期,猶如農事的節氣,是不能錯過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時地給已經在閲讀課文中得到許多啟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引發學生想像:“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荷葉也一定給小朋友帶來快樂。請小朋友用‘是’説句子,説説荷葉是小朋友的什麼?”或者“你們要對荷葉説些什麼呢?做些什麼?”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和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培養了他們綜合應用的能力。

四、板書設計理清重點

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附板書:

14

荷葉圓圓

小水珠

搖藍

小蜻蜓

停機坪

小青蛙

歌台

小魚兒

涼傘

荷葉

語文説課稿 篇9

教學目的

1.通過學詞學句,懂得勞動與收穫和享受的關係,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積極主動地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

2.要求學生學會7個詞語,11個生字;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懂句子的意思。

教學重點

1.學會7個詞語,11個生字,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詞語意思。

2.通過讀理解兒歌的意思。

教學難點

生字柴、摘是翹舌音,學生不易讀準,摘挖學生不易寫對。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今天我們學習歸類識字第2課。

二、學習新課

1.讓學生觀察這課是由幾部分內容組成的。(這課是由兩部分內容組成的。第一部分內容是看圖歸類識字,第二部分內容是短文。)

2.提示預習方法。①先看看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幹什麼;②再看看下面的詞語藉助漢語拼音把生字的音讀準;③結合畫面理解詞語的意思;④想想用什麼方法記憶生字;⑤最後讀一讀短文。

3.檢查預習情況。(先指名讀詞語,再指名讀短文。)

4.學習本課生字,發散學生思維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

(1)讀生字卡片。

(2)師生共同學習重點字和難字。

挖字左邊是個提手旁,右邊上邊是個穴寶蓋,下邊是橫折彎鈎。

柴字上邊是此,下邊是木,強調柴字的讀音,看圖理解擔柴的意思。

拌字左邊是個提手旁,右邊是:個半字。藥字上邊是個草字頭,下邊是個約字。拌農藥:是指粉狀農藥,使用之前得在農藥中加入幾倍的水或溶劑進行攪拌,使之稀釋,濃度變小。

摘字用順口溜的方法記憶,摘字左邊是個提手旁,右邊是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下方,大口把嘴張,古字裏面藏。強調摘字的發音。

其它生字讓學生自己説説是用什麼方法學會的'。

(3)讀詞語卡片然後提問:①我們今天學習的這11個生字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字形的?(有的是熟字加偏旁;有的是換偏旁;還有的是用順口溜記憶的。)②指帶有提手旁的字問:這些字有什麼共同特點?為什麼這些字帶有提手旁?(挖、挑、擔、擠、拌、搭、摘這些字都帶有提手旁,而且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是表示動作的詞語,因為勞動離不開手,所以是提手旁的字。)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七個詞語有什麼特點?(這七個詞語代表了七種勞動,多指農活兒。)

5.學習短文。

(1)自由讀,藉助漢語拼音要讀正確。

(2)指名讀,檢查效果,發現問題給予訂正。

(3)提出問題思考,理解句子的意思。①農民天天勞動有什麼收穫?工人天天勞動有什麼收穫?②幸福的生活是怎麼來的?③國小生的勞動是什麼?我們怎樣做就會有收穫?

三、鞏固練習

1.讀書。

2.讀詞語卡片。

語文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1、教材在單元中所處的位置

《落日的幻覺》是國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中的略讀課文。本單元課文全是探索自然奧祕的事理性説明文。從學習的思想情感目標分析,要求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和嚴謹周密的科學思想方法。從學習語文的知識與技能的角度則要求學生掌握説明文的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鍛鍊學生的默讀能力以及篩選信息的能力。

2、教材在單元中的作用

本文是單元學習列車的最後一節車廂,有其特別的作用。可以將它當作對前四篇文章學習的一個知識性的總結和鞏固練習篇章,從説明文學習的四個重要環節對其進行回顧複習,檢驗學生是否能明確掌握一篇説明文的説明對象、説明順序、説明方法及説明語言。其中,根據單元學習目標又以能分析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為重。

3、教材學習存在的難點

《落日的幻覺》的説明對象是落日時容易引起人們幻覺的幾種現象,文章從物理學和天文學等角度對現象的原因進行了簡要的 説明。説理較抽象,對於剛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八年級學生而言,對這些現象的'理解存在知識性的難度。雖然這些常見卻不為大家所瞭解的現象能夠極大地引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但本文出現一些專業性詞彙,也會造成學生的閲讀 困難。因此,教師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對本文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就成為了能否上好這堂課的鑰匙。

二、説學情

參加今天示範教學的是阜陽市一個很優秀的班級,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對於藉此班上課的我來説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挑戰 。根據我對他 們的瞭解,該班學生的競爭意識強,主動學習的熱情高,語文基礎知識紮實,基本技能強,只要能激發起他們的爭強好勝之心,讓他們作好課前預習,我相信他們能很快地進入到自主學習的狀態。

三、説構思

根據以上分析, 我設計了一堂以知識競賽為大框架的教學,確定了整堂課的教學構思。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分析本文的文體特徵,瞭解落日的幻覺的成因。

(2)理解並分析本文的説明順序。

(3)分析本文的説明方法。

2.能力目標:以課文為導引,能夠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

3.情感目標:能夠用明辨的雙眸、思考的大腦觀察生活,分析問題。

(二)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的內容,能夠藉助文本説出人們所看到的美奐美崙的落日實際上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2.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分析本文的説明順序及方法。

3.從寫作的角度學習運用一定的説明順序來結構全文。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通過同學間的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並培養了學生自主、團結合作、勇於探索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

1.以課文為導引,能夠用掌握的科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

2.分析本文(事理性説明文)的順序

突破方法:由課文落日幻覺的原理,引申到曾學過的詩文,辯證地看問題,再引申到身邊的事物,水到渠成地解決問題。學生利用所學,自然地逐步深入地探索未知,收穫成功。

( 四)教學用具:多媒體設備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掌握生字詞。上網查閲資料瞭解課文相關知識。

2.教師:查找圖片,設計課件。

四、説教學方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閲讀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閲讀教材獲得文中的信息,從而理解課文的內容)、質疑釋疑法(師生通過共同質疑釋疑,探討和解決問題)、問題談論法(多角度,多思路,尋求多個答案,培養髮散思維)激發興趣法、形象聯繫法、指導歸納法、拓展思維法進行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形象聯繫法、指導歸納法、拓展思維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教學目標自主學習課文。

通過分組知識競答積極思考討論問題、回答問題;通過圖片聯想將課文當中的抽象説理轉化為形象思維;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複習梳理學習説明文的整體思路; 通過遷移聯繫把物理所學新知、語文舊課知識熔為一爐,體會語文作為工具性學科的特點;通過看圖寫文加深對説明順序在説明文中的重要性的理解,並反饋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深度。

2.採用多媒體教學平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平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擴大教學容量。從網絡下載了多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精美圖片,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有目的地到圖書館和網絡世界中去搜尋所需信息材料,豐富拓展文化知識,增 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3.教師發揮好知識競賽主持人的作用

因為整堂課以知識競賽為大背景,所以教師對課文的講解要儘量少,讓學生擔當課堂的主角,我只需要作好主持人的工作,時時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語言多一些鼓動性和煽動性,就能很好地營造出積極熱 烈而又公正有序的課堂氛圍。

五、説學法指導

這篇課文內容抽象生澀,語言雖有文采卻多專業術語,會妨礙學生的閲讀興趣。所以預習工作至關重要,上課之前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並查閲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聯繫新開設的物理學科,進行學科滲透學習,讓學生開闊視野,增加知識,激發起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學習的重點落腳在 對説明文文體知識的掌握上,重點突出在對説明順序和方法的分析運用上,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前後的遷移練習。指導學生採用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參與自主學習,從學習中收穫成功的喜悦,勝利的自豪感。

六、説教學程序

導入:出示落日圖片,學生漫談感受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以測試的形式進行)

2閲讀一二段,感受落日之美(引導學生列舉落日現象,挖掘描寫之妙)

3.表格填空,探究落日之謎(策略:自讀課文4—7段,勾畫圈點幻覺的原因的語句)

4.質疑問難,難點處理

教學策略:再次強調由現象到本質,有簡單到複雜的邏輯順序

5.學生活動,延伸思考

教學策略:圖片展示1:水中斜放的鉛筆;圖片2:三個1.80米以上的隊員與姚明的合影。

引導學生揭示原因,點明科學道理:物理學現象——折射、參照物

引出文章寫作目的——幻覺,眼見不一定為實,科學的學習態度

七、回饋積累

1.本文的體裁是什麼?

2.説明文知識點在本文中的體現:對象、特徵、方法、順序、分類、語言

光通過空氣時,速度每秒減慢87千米。

3.判斷下列句子各採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八、課後作業

1.落日變大了(續寫)

提示:對於太陽在日落時為什麼好像變大了,文中並沒有解釋。結合文章《落日變大了》,説説“落日變大”的原因。

2.日出觀察日出的景色,然後寫一段描寫文字。

提示:寫描寫文字時,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寫出特點。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觀察點,既要抓住太陽的靜態特點,也要注意日出時形狀、顏色、光線等方面的變化,同時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聯想和想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