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説課稿範文8篇

來源:文書谷 2.58W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説課稿範文8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使用的教材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國小美術教科書第五冊第8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重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他們從小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本課內容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能讓學生在利用各種材料進行機器人制作時感受到創新的樂趣,通過了解機器人的知識,機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啟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發展的關注,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本課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與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啟發、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剩餘資源,因材施教,變廢為寶,提升學生髮現美、表現美的能力。

2、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機器人的有關知識,知道機器人對人類所起的作用。能運用多種材料製作機器人,在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作業時,鍛鍊寫作能力和互助精神,提高藝術創造力。

過程與方法:瞭解機器人制作的步驟和方法,分析機器人的功能及外形,掌握製作機器人的常用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機器人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培養兒童從小熱愛科學,誘發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

教學重點

瞭解機器人的相關知識,能按自己的想法,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製作出各種類型的機器人。

教學難點

掌握機器人的設計需要符合它的功能以及製作的基本技巧:粘貼、挖洞、卡接、打針等。

二、説教學方法

本次教學活動我採用感知欣賞法、情感薰陶法、遊戲法,在幼兒在欣賞、想象、操作、評價等活動中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準備

若干機器人,各種類型機器人的圖片、課件等。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有關機器人的圖片資料或相應課件 、有關智能機器人的影視資料。

四、説教學過程

本課我採用“欣賞—暢想—操作—展示”這四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環節:教師放一段“寶萊塢機器人”的錄像,以引起幼兒設計的興趣和願望,蘇霍姆林斯基説:“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動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觸及人的精神世界。”然後播放各種機器人的圖片,此時,學生就會與錄像中的機器人共鳴,教師順勢便問:“機器人有哪些?你最喜歡哪一種機器人。你們想不想設計自己的機器人啊?你想讓自己設計的機器人幫助人們做些什麼事?”從而激發幼兒設計自己的機器人的願望,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已就順利達成。

第二環節:學生暢想並用語言描述自己想要發明的機器人,引導學生説出其構造和用途。著名教育家盧梭説過這樣的一句話:“問題不在於教它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們有愛好學習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們研究學習的方法。”教師在幼兒回答後肯定他們的設想,並提醒他們設計得更好,既要考慮構造上的美觀,又要考慮它的用途。

第三個環節:學生分組討論、操作,完成自己的設計作品。列寧曾説:“實踐高於知識,因為實踐不僅具有普遍性的優勢,並且有直接的現實性的優點。”

第四環節:欣賞學生作品,並進行評價。在作品完成後,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各類作品進行評價,從而促進學生評價能力的提高,教師小結時肯定學生的所有設計,並提出好的建議:如果怎樣設計就更好了。從而把學生創造活動引到更好的高度。

五、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教師給了學生充分想象和創造的空間;提供足夠的可操作的材料,並且在適當的時候起到示範和引領的作用,在學生操作後給予一定的評價,充分肯定他們的創造力,採用感知欣賞、情感薰陶等方法,為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奠定了基礎。

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本課取材於廣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六章6.1奇妙的金屬性質第二課時,該版教材設計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且與社會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化學課題為主線,構築教材的學習單元。本章是繼空氣、氧氣、水、燃料之後,對金屬資源的學習,本課時通過對金屬單質化學性質及實驗現象的討論得出金屬活動性順序,對金屬的化學性質及金屬活動性深入的理解不但有利於學生對金屬本身的認識,也是為後期學習金屬的冶煉方法打下基礎。

教學對象分析:本課教授對象是九年級學生,學生通過廣教版化學上冊的學習,對於物質的學習已經建立了基本的學習思路,為本課的學習做了學習方法的鋪墊,同時學生對於化學實驗有着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以此引導學生將表面短暫的興趣上升到對化學學科探究思維及方法的內在穩定的興趣。

教學目標分析:知識與技能:瞭解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知道鎂、鐵、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及金屬化合物溶液的置換反應。熟記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表,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並對有關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過程與方法:通過具體的實驗,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發展的密切關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對於物質的學習,性質是重點,性質中化學性質是重中之重,因此本課將重點設置在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及實驗現象得出金屬化學性質的差異性,並得到金屬活動性的概念。學生從實驗中比較出金屬性質的差異性並不困難,將差異性上升到理論層次,並學會應用於解釋或解決實際問題對於國中學生來講知識上、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因此本課的難點設置於:理解金屬活動性的內涵及意義,應用金屬活動性的意義解釋實驗現象及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教學方法、教學設計與策略:本課主要以實驗探究、對比分析、提出問題、歸納總結等方法為主。本課的設計從生活中金屬呈現的物理性質無法解釋的差異性引入到對金屬化學性質的研究。本課總體設計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實驗比較總結金屬的三條化學性質並提出疑問,引導學生回憶已有的有關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原理及現象的分析,總結出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性質,並預留問題一:並不是所有的金屬都會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然後以活動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反應原理,得出金屬與某些稀酸的反應,以及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並且預留問題二、三:並不是所有的金屬都能與稀酸或金屬化合物溶液發生反應;第二部分通過對金屬的化學通性中實驗現象的對比分析及三條預留問題的綜合思考,引導學生充分討論得出金屬化學性質的差異性,初步形成金屬活動性的概念,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解釋對應的三個預留問題,並且通過有難易梯度的課堂練習強化學生對金屬活動性的理解;第三部分總結金屬的化學性質,得出置換反應的概念和特徵,總結本課主要內容。最後,課後作業查一查金屬活動性在生活中的應用的設置,使學生通過課外的拓展進一步加深對金屬活動性的理解。

説課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雕蘿蔔》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常欣賞和表現使學生感受雕刻藝術的獨特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自主探索掌握蘿蔔的基本雕刻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髮現美、表現美的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初步掌握蘿蔔的雕刻方法。(如刻、翻折、嵌等)。

教學難點是:能運用掌握的雕刻方法完成一件蘿蔔雕刻作品,並進行創編活動。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五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説、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情境我首先設計了“創設情景——欣賞動畫”這一環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動畫片段,把學生帶入蘿蔔的世界中,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蘿蔔雕刻,為後面設計雕刻做好鋪墊,引出本課課題—雕蘿蔔。

(二)引導啟發 走近雕蘿蔔。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設計了“引導啟發走近雕蘿蔔”一環節。先出示一組蘿蔔,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瞭解。接着進行示範,讓學生觀察分析:設疑引路,歸納總結,突破難點,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的雕刻了一個坡度,減低了難度。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自主探究 大膽創作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大膽創作”一環節,因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鼓勵他們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製作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步驟,並大膽地創作一個設計與眾不同的蘿蔔作品。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小組中合作、在小組中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創作同時,並播放兒童歌曲,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四)展示評價

我接着設計了“作品交流,欣賞評價”的環節,木偶劇的展示方式,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悦。

1.自評:讓學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説説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互評:學生之間相互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相機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擴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這一環節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四.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兩部分。 即:你要做什麼和應該注意什麼。

A、選 選蘿蔔

B、想 構想小動物的特徵

C、畫 簡單畫出要雕的形象

D、雕 注意用刀安全

E、拼 組合

總之本節課通過這幾個方面強調了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

一句話: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説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珍珠泉》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了家鄉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寫出了泉水的清、深、綠以及冒不完的水泡,抒發了對大自然景觀的讚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熱愛的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語言優美,作者描寫珍珠泉由靜態着筆,抓住了“清、深、綠”的特點,接着以“最有趣的,當然是……”筆鋒一轉,由靜而動“搖晃、升、綻開、撲哧”等動詞把珍珠泉活潑、調皮的靈性展現得淋漓盡致。陽光一照,其越發色彩斑斕,嫵媚動人。不知不覺中,作者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描摹,把我們帶入一個美的世界。因此,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課文所描寫的情景,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出美感,體會出作者表達的感情。

2、説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理解及編排意圖,我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緯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瞭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

(3) 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

(4) 積累課文優美語言。

3、説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

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而體會作者怎樣抓住特點將珍珠泉描繪得細膩生動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説教法——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品悟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讀”也是語文實踐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讀進去,想開去,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來理解和體會語言。本課教學我以讀為本,採用多種方式朗讀,讀悟交融,在平等對話中獲得啟迪,讓學生實現與文本的融合,並與自己的閲讀實踐期待相結合,形成新的感知。

2、課件演示法。課件演示起着使教學直觀化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在本課教學中,我將利用課件,呈現一組泉水的畫面,用這優美的畫面來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相關語言信息,為走進文本搭橋鋪路。

説學法——對於我們的學生而言,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的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我十分注重以下兩點:

1、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指導學生自讀自悟。

2、 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教材中特有的語言現象(如:第二段中對泉水清、

綠的描寫),進行相關的閲讀鏈接,幫助學生儲存寫作範例。

三、説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因為本課是略讀課文,因此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本課時共分4個板塊:一、課件演示,導入新課,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三、品讀珍珠泉,感受美,感悟情,四、閲讀鏈接,積累寫作方法。

第一板塊——課件演示,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泉水嗎?看——多媒體課件播放一組泉水的畫面。當學生情不自禁地發出聲聲讚歎時,定格畫面,老師引導:泉水美嗎?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看到的泉水嗎?

預設學生會説:一泓清泉,涓涓細流,泉水叮咚……

大家積累的詞語可真多。今天,老師要帶着大家去欣賞另一處大自然的傑作——珍珠泉。(板書課題)

【形象直觀的泉水畫面,帶給學生美的享受,架起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樑,也喚起了學生頭腦中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帶着這種情緒走進新課,能讓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一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先聽老師把課文讀一遍,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什麼?

三年級的學生可能一下子無法準確地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我會多叫幾個學生來説,讓大家在比較與討論中明確課文主要講了珍珠泉周圍的景物和泉水湧動的景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是三年級學生所必須養成的學習習慣之一。

2、再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

快速默讀課文,思考並交流:

課文共有( )個自然段,第( )自然段交代了珍珠泉的位置,第( )自然段描寫了泉水四周的景物和泉水的特點,第( )自然段寫潭底冒出的泡泡,第( )自然段直接表達了“我”對家鄉珍珠泉的喜愛、讚美之情。

以上內容由課件出示,待學生獨立默讀後討論完成。

3、三讀課文,切入主替

請同學們捧起書,輕輕地讀課文,你覺得作者筆下的珍珠泉給了你什麼樣的感覺?它由哪些特點呢?請你根據自己的感受,給課題《珍珠泉》加一個修飾詞——( 的)珍珠泉。

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學生把想到的詞語寫到黑板上。預計學生會想到:

美麗的珍珠泉

彩色的珍珠泉

又清又綠的珍珠泉

調皮的珍珠泉……

當一個詞語被寫到黑板上之後,都要引導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應的段落,再聽這位同學讀一讀,感受珍珠泉的特點,並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朗讀永遠是語文課上的主旋律。但枯燥的朗讀訓練不但毫無效果可言,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在本環節,我設計了3個階梯式的朗讀訓練——讀出主要內容,讀出敍述順序,讀出珍珠泉的特點,層層遞進,讓學生每一次親近文本都有所收穫。而範讀,默讀,輕聲讀,指名讀,不同形式的讀書,恰恰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輕輕鬆鬆地穿梭於文本之間。同時,這3次讀書,也是教給學生一種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教材的方法,這在他們今後的課外閲讀中是非常實用的。】

第三板塊——品讀珍珠泉,感受美,感悟情

1、品讀第2自然段,感受又清又綠的珍珠泉(出示第2自然段)

(1)用……標出表示顏色的詞語,用——畫出珍珠泉四周的景物,然後多讀幾次,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2)課件出示,反覆引讀:這是一潭( )的泉水,……石頭上長着一層( )的青苔。……那綠得沒有( )的蕨草,那( )着的花朵,給珍珠泉編了個( )的花環。水是那樣綠,綠得( )。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 )。

在反覆的師生引讀,小組引讀,男女生引讀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通過指點三個“那樣”的朗讀,讀出珍珠泉四周的景物的優美,讀出泉水的又清又綠。

2、品讀第3自然段,感受動感活潑的珍珠泉

這一段話寫的是泉水湧動的奇觀。細細品之,本段話有一定的內在邏輯,不宜分解。為了在學生心中保留這一幅完整的畫面,我繼續採用多次引讀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完成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在讀中引領學生與文本進行層層深入的對話。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次引讀——着重強調本段話的敍述順序:最有趣的……開始……最後……有時候……

第二次引讀——着重強調水泡的有趣:最有趣的,當然是那( )、( )、( )、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開始,( ),最後,( )。

第三次引讀——着重強調水泡的色彩:透過密密的樹葉,太陽篩下( ),照在( ),一直照到( )。水面和潭底( );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 )……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3、通過這三次的讀,我想,珍珠泉已經深深地印入你的腦海。現在,請你拿起筆來,把印在你腦海裏的美麗的如珍珠般的水泡畫出來。

指一名學生到黑板上畫,其餘在紙上畫。

4、小結過渡:指着學生剛才板書的詞語,小結——這就是彩色的珍珠泉,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又清又綠的珍珠泉,這就是活潑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珍珠泉!作者把對家鄉的熱愛,融入到對家鄉珍珠泉的讚美之中,透過字裏行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

拿起書,讓我們再次走進珍珠泉,用我們的心靈去感受作者的那一顆心,用作者的情感來感染我們的情感。

學生齊讀2、3自然段。

【教師的有效引領,會使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層層深入。品讀與聯想的結合,會使學生的體驗不斷豐富。重點句段的反覆誦讀,會使師生與文本與作者的對話更加融合。而“把印在你腦海裏的美麗的如珍珠般的水泡畫出來”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於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學生人人動手,在畫圖中理解課文,有情有趣,興味盎然,有助於促進其投入創造性學習。】

第四板塊——閲讀鏈接,積累寫作方法

1、 山水美景一直是作家們樂於描繪的對象。同樣是寫水,請大家仔細發

現,本文中寫水的句子和資料上的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課件出示:

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黑的樹葉。(《珍珠泉》)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2、待學生充分朗讀後,引導討論,説異同。預計討論結果是:

(1)兩段話所寫的水的特點差不多,都寫到了水的綠與清;

(2)兩段話都採用了排比的手法,句式上也差不多;

(3)同樣寫綠,具體綠成怎麼樣,不同。寫水清的差不多……

3、總結方法:如果讓你寫一寫家鄉小河的水或小溪的水,你打算寫哪些方面呢?你準備用上面的哪些方法呢?有了上一環節的鋪墊,相信此時的學生一定會有很多想法。比如可以寫水的清、深、綠、涼、甜等,可以用上排比,比喻等。

4、運用剛才總結的方法,動筆寫一寫家鄉小河的水,或家鄉小溪的水。

【語文教學最終的落腳點應在“讀寫結合” 上。“教材只是個例子”,讀是為了寫,也就是必須讓學生從教材中學到的寫作知識和方法在實踐中進行利用。以上環節,充分地詮釋了這一理念。】

四、説板書設計

珍珠泉 泉水 清、深、綠 愛泉水

水泡 晶瑩閃亮 更愛家鄉

【該板書,簡單精練,抓住了關鍵詞,能清晰顯示文章結構,也準確表達出作者對珍珠泉的那一份情感,凸現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説課稿 篇5

一、教學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來啟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中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所以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形象性,提高教學效果,我採用電教手段直觀演示、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看(感性認識)動腦想(進行理性飛躍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解決問題,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重點理解爬山虎的腳是怎麼樣一腳一腳爬上牆的。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語表達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結合觀察發展學生的審美情操。

三、教學重點

(一)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二)明白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

四、教學難點

明白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爬山虎

下面是我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從以下四個方面介紹:

六、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審美欣賞

1、一開始上課,我通過提問來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課文中關於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過程,學生往往觀察不到,於是我利用課件演示這一過程,讓學生體會作者觀察多麼仔細。

2、之後播放課文所描寫有關爬山虎葉子的圖片,理解“均勻” 、“空隙”等詞語。

3、通過視頻資料展示爬山虎的葉子,體會“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了波紋,好看得很。”的動態藝術。

{這一設計是因為對於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以及鮮嫩、茂盛。滿牆的葉子在微風的吹拂下漾起層層的波紋,這樣一幅優美的情景,則是靜止的插圖和單純的文字難以描述的。所以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欣賞、觀察和思維能力。學生就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到文中的美景,對作者的感情有了自己的體驗。朗讀課文時,學生就能讀出情感,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細緻觀察,建構新知

本環節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部位,顏色和形狀。由於我班學生對爬山虎缺乏認識,對隱藏在葉子後面的爬山虎的腳更是缺乏瞭解。所以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性,提高教學效果,我採用電教手段直觀演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實物來觀察爬山虎:

a、腳的位置;

b、腳的形狀;

c、腳的顏色 這是課堂上學生觀察爬山虎的情景。

2、讓他們對爬山虎的腳有個大致瞭解。

3、【課件展示】我藉助課件讓學生更進一步觀察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部位、顏色、形狀,並通過朗讀描寫腳的句子,來想象爬山虎的腳生長的動態效果。由於它的生長過程比較慢,學生如果沒有長時間的認真觀察,不會發現爬山虎腳的生長情況,所以我利用動畫演示讓學生對爬山虎的腳的生長過程有更直觀更深刻的印象。

4、在這一部分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抓住觀察事物的方法。

一是細心觀察(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

二是連續觀察(所以才會發現原先直的細絲,後來變彎了。藉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段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動口能力及自主發現探索能力。在學習爬山虎的腳的生長情況一段時,學生若不仔細讀書,難以準確地弄清楚腳的位置和形狀,利用多媒體的演示,使課文內容變得更加形象、直觀。既使學生牢固掌握課文內容,深化了對教材的認識,又有利於激發他們參與探究的興趣。為更好地理解爬山虎是怎樣用腳爬的打下基礎。}

(三)形成評價,自我完善

在這一部分我重點解決爬山虎的腳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這一教學難點。

1、首先讓學生劃出描寫爬山虎的腳爬牆的動詞(觸變巴拉彎貼)。相互交流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在交流時學生往往把爬山虎的腳爬的過程和動物爬牆混在一起,所以

2、我利用【播放爬山虎爬的動畫】讓學生完整地觀看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腳先是“觸”着牆,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並由直變“彎”,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所以葉聖陶爺爺説,“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加上老師適當的引導和講解。學生明白:爬山虎並不像其它動物那樣用腳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長一隻腳就巴住牆;再爬,必須再長一隻新腳。本課的重點、難點便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迎刃而解了。}

{這個簡略的教學方案強調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將抽象的不易觀察到的爬山虎腳的爬牆過程用多媒體演示,可以從微觀上對爬山虎的爬牆過程建立準確的認知,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對事物的印象,並在創設生動的語言環境中,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過渡: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會怎麼樣呢?播放課件讓學生明白沒有觸着牆的腳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痕跡也沒有了。

4、之後請同學來談談採爬山虎時的感覺。因為能夠採到爬山虎的同學很少,還有多數同學體會不到爬山虎的腳到底在牆上巴的多麼牢固。

5、我通過【播放視頻學生便很清楚的明白(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巴在牆上相當牢固。)

6、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之後。便自然而然的體會爬山虎的腳多麼具有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

(四)鞏固練習,歸納總結

1、出示練習,按課文內容填空。

2、結合平日實際談談從中能受到什麼啟發?

爬山虎的腳長_____的地方,反面伸出______。每根細絲象_______。細絲的顏色是_____。觸着牆的時候,細絲頭上就變成______,顏色也逐漸變成______。它的腳_______在牆上相當牢固。作者是從_______和_______兩個方面來介紹爬山虎的腳的。

{設計意圖: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練習,鞏固本課教學成果,加深對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圍繞一個意思寫具體的方法,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留心和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後指定的段落。

2、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觀察一種植物,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注意觀察植物的葉、莖、花、果等。

{設計意圖:鞏固課文重點內容,培養學生默記課文的能力,讀寫結合,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於實際。}

六)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爬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山 特點 形狀:像……像……(細絲)

虎 顏色:嫩紅(灰色)

腳 爬 觸→巴→拉、貼(牢固)

(七)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採用信息技術與課文相整合,通過動畫向同學們展示了爬山虎的葉子從嫩紅到嫩綠以及腳的生長過程爬牆過程,渲染了課堂氣氛。將抽象的事物,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變得鮮活、直觀,同學們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看見同學們個個學習勁頭高漲,讓我感受到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優勢。這是學生們課下自己仿照課文觀察植物寫的小片段。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夢圓飛天》一課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首篇課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生動詳盡地記敍了“神州”5號飛船載着航天員楊利偉首次飛行太空的過程,表現了中國人民實現飛天夢想的無比喜悦與自豪。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主題是“科技之光”,《夢圓飛天》就是圍繞這一主題來安排的。“神州”五號是20xx年發射的,在時間上比較接近學生,在選材方面較好地激發學生探索宇宙的奧妙。

(二)、本篇課文我用三課時來完成,針對這篇課文較有感情的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生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閲讀之後,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4點:

1、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精讀感悟。

2、 語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男女同學輪流朗讀課文,師生朗讀課文,學生體會“神州”5號發射時人們無比喜悦與自豪的思想感情。

3、 能力目標: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

4、 品德目標: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妙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懷。

(三)、設重難點為: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通讀熟,體會中國人民實現飛天夢想的無比喜悦與自豪。

(四)、教具準備:拷有圖片和視頻錄象的U盤、《歌唱祖國》的光盤,重點句子的紙張。

二、説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為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感情較豐富的課文,只有讓學生多讀才能悟其真情。所以,這節課我基本選用“羣體合作”的教學方法。以師生、生生及組際之間的多邊活動為載體,充分開發和利用教學系統中的人力資源提高學習效率的立體化、多層次的學習方式。體現了開發性教學的優點,有利於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實現了學生主體的人人蔘與,個個投入,共同探討,合作解決,互相激勵以及信息共享的目標。

三、説學法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我在注重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為學生是個體,是充滿情感,充滿靈性的人。

在教學中,我儘可能地讓學生自主地思考,暢所欲言,為他們創設一個相對寬鬆的課堂氛圍。學生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昇華,展開想象的翅膀,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縮短與本文的距離,從而對課文內容產生真切感,並能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妙的興趣和崇尚科學的態度。

四、説課堂教學行為策略的具體運用

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

(一)、看錄象,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二)、重點讀,以讀促解,理解課文。

(三)、看錄象,激發想象,加深理解。

(四)、課堂演,豐富課堂,加深體會。

(五)、感情讀,大膽質疑,談談收穫。

(六)、創情境,課外延伸,資源共享。

下面我就逐項來説。

(一)、看錄象,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得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看錄象是學生最愛的事兒,開始讓學生看送行場面錄象片段,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縮短了,使學生樂學、愛學。通過觀看錄象片段,學生的興趣盎然,更好地進入角色,進入文本的學習。

(二)、重點讀,以讀促解,理解課文。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各個學段的閲讀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1、師簡述: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知道課文描寫了送行、發射和問候的場面,下面我們就一一來感受激動人心的場面。

2、 錄象片段再次把大家帶到送行、發射和問候的現場。

這裏分為五個環節來進行,上課的時候靈活來安排,可以根據課後第三道思考練習題:在“神舟”5號飛船發射的過程中,哪些場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比較節省時間,學生找出來哪裏我們就一塊學習哪裏。

我這樣做的意圖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比如下面這些比較重要的地方和重點句子:

(1) 感受人們為“神州”5號送行場面的熱烈。在送行的人中,有“與宇航員朝夕相處的教練、專家”,有“手舉鮮花的少先隊員”,他們“人人臉上寫滿了喜悦與自豪”。

配樂《歌唱祖國》朗讀,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朗讀把當時的氣氛表達出來。師生朗讀,體會喜悦心情。

(2) 通過“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紅旗肅然佇立”等語句來體會楊利偉嚴肅莊重的神情。

(3) 指導學生讀好“總指揮同志,我奉命執行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準備完畢,待命出征,請指示!”這句話,體會楊利偉同志出征前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心。

(4) 指導朗讀感悟“發射”情節。

指導讀好“隨着發射時間一秒一秒地逼近,人們的心絃都繃得緊緊的,似乎可以聽到自己急促的呼吸聲”一句,想象當時的緊張氣氛。

在這裏,我先範讀,然後讓學生反覆演練“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點火、起飛”。讀出現場特有的氣氛。還可以點名讀,分角色讀。

在此,還播發發射錄象片段,激發學生想象力。抓住“烈焰升騰”、“大漠震顫”等關鍵詞語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火箭升空時的壯觀景象。朗讀時我注意讓學生展開想象,讀出氣勢來。

(5) 指導朗讀楊利偉的話。

如果説前面讀來讓人緊張的話,那麼朗讀第三部分則是比較輕鬆和讓人嚮往的。因為讀好楊利偉的話是學習這部分的關鍵。楊利偉的話有兩處。第一處是當飛船運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時,楊利偉深情地向地球發回的問候,教這部分時我讓學生朗讀時要努力作到語調激揚、聲音響亮、充滿自豪。第二處則是楊利偉與家人通話時興奮地對兒子描繪自己眼中的太空,眼中的地球。我讓學生朗讀時既要表達楊利偉首次登上太空的興奮之情,又要表達對兒子的疼愛之情。

以上幾個環節,通過教師範讀、全班齊讀、師生讀、生生讀、組際讀、分角色讀、搶讀、個別讀。學生讀得較好的給予鼓勵,給予信心,學生拍着自己的胸脯説:“我真棒!”通過角色體驗,在讀中感悟。指導學生品賞重點詞句,促使學生“視文、發聲、領悟、生情”。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最終有效地達成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

(三)看錄象,激發想象,加深理解。

和學生一起有感情地學完了課文的內容後,我和大家説:“咱們這麼投入,這麼有感情地學完了這篇課文,大家想不想從頭到尾地看‘神州’5號昇天的情景呢?”學生這個時候肯定是興致勃勃地説“想”。於是,接下來的環節是讓學生完整地看“神州”5號昇天的情景。

(四)課堂演,豐富課堂,加深體會。

看完整段錄象後,我趁熱打鐵,説:“看完‘神州’5號昇天的熱鬧場面,大家想不想演一下呢?”讓學生課堂表演“神州”5號飛船發射成功後酒泉大地上人們歡慶的熱烈場面。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課堂即生活。在這個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通過表演,切身體會到課堂就是生活,自己就是課文中的人物,並能設身處地地體會當時熱鬧的場面。

(五)感情讀,大膽質疑,談談收穫。

讓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後,進行小結收穫,如讓學生説説學到什麼,有什麼收穫,最後讓學生提出學習中的疑惑之處。通過談收穫,檢測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讓學生提出問題,及時補救反饋,以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和能力。

(六)創情境,課外延伸,資源共享。

師:“這篇課文我們感情讀了,我們深情演了。那大家在課外時間都蒐集哪些科技方面的消息呢?説出來大家一塊分享,好嗎?”在這,我簡單地把“神六”在費俊龍和聶海勝兩位宇航員合作下成功發射的情景講給學生聽,並且告訴學生我國現在的科學技術發展神速,中國將於20xx年4月發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這樣,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科技的嚮往和探索的慾望。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和蒐集、篩選、加工信息的能力,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綜合性學習,讓學生的探究成為有米之炊。

五、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課文的重點內容和中心思想,使人一目瞭然。因此,我抓住的重點,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5、 夢圓飛天

送行——發射——問候——夢圓

説課稿 篇7

【教材簡析】

《月亮的心願》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為線索,藉助小女孩珍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郊遊的事,讚揚了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既有童趣,有極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體貼長輩的教育於生動感人的故事之中。

【教學對象分析】

經過一學期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識字能力,他們學會了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去認識生字,同學間能互相交流、合作,運用方法自主識字。但對於那些字形複雜、不規則的字,學生就容易出現困難,需要老師加以指導。學生基本能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在情感方面還需多加引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 認識14個生字。會寫6個字。

⑵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 在讀文中產生關心父母的願望,指導自己的行為。

⑷ 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質疑導入,放手讓學生自學、合作、探究、運用方法自主識字;在課中合作探究,朗讀感悟課文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愛父母,愛家裏每一個人的情感,在行動上學會體貼、照顧父母。

【教學重點】

1、認字寫字。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藴含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其中的3個。

2、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詞語“心願”(讀準字音)。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願,能説説你的心願是什麼嗎?

補充課題“月亮的心願”(哪個生字讀輕聲?讀準字音)

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

我們都是第一次讀這篇課文,你能給大家提提要求嗎?

(要讀正確)

2、課文裏有很多生字,我們先跟它們見見面,認識認識:

⑴ 學生自由拼讀生字。

⑵ 生生互相提醒難讀字音

⑶ 去掉拼音帽子,你還認識它們嗎?請讀給同桌的同學聽。

⑷ 老師把生字詞藏在句子裏,你能找出來讀好嗎?

① 月亮透過窗簾,看見小女孩睡在牀上。

② 揹包裏面裝着水果和點心。

⑺ 珍珍正在照顧生病的媽媽:

理解“照顧”。

⑻ 月亮悄悄地離開了窗户:

理解“悄悄地”。

3、你已經記住了哪些字,是怎樣記住的?

跟同桌同學説説。難記的生字,互相想想方法,如:

加一加:

背(北+月) 另(口+力) 太(大+、) 裝(壯+衣)

減一減:

耍──女 護──户 汽──氣

換一換:

梢──悄 紫──累 柄──病

猜一猜:

掛在洞口的大毛巾。

4、指導書寫生字。

三、指名分段讀課文

要求:

讀正確流利。

四、再讀感知,形成表象

1、自由讀課文:

找一找,劃一劃月亮的心願是什麼。

2、根據學生的彙報出示句子:

“明天孩子們去郊遊,得去跟太陽公公商量商量,讓明天有個好天氣”。

“我去跟雷公公説説,明天還是下雨吧”!

五、問題延伸

為什麼月亮開始説得去跟太陽公公商量商量,讓明天有個好天氣,可是後來月亮卻想讓明天下雨?下節課我們再去讀文探究。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一) 教材簡析

《給予是快樂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記敍文主要寫了保羅在聖誕節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段(1-5)寫保羅以為小男孩想得到新車,結果錯了。第二段(6-11)寫保羅以為小男孩想坐車炫耀自己,又錯了。第三段(12-13)寫保羅與小男孩度過難忘的夜晚,並懂得“給予是快樂的”道理。

本課語言文字比較樸實,內容比較淺顯,揭示的道理比較明顯。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理解“獲得”與“給予”的矛盾化解、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昇華人物品質,從而受到助人為樂、樂於奉獻的思想教育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目標

鑑於《語文課程標準》,按照三維立體的設計理念,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讀課文,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1)會用“炫耀”、“懂得”造句; (2)理解感悟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憑藉課文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體驗,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共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條理。今天,我主要來談第二課時的教學。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分四個環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學習兩次誤解,品讀重點詞句,體會文章主題;體會三人難忘原因,讀寫結合受到教育;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提問: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整個的故事是由哪一個事物引起的? 板書:保羅 小男孩 一輛新車

2、出示句子:__________給予是快樂的。

提問:不看課文,你能將這句話補充完整嗎?(鼓勵學生靈活答題,如“保羅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小男孩使保羅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等。)

出示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給予是快樂的。

提問:你能將這句話補充完整嗎?(讓學生為這句話加上表示時間的詞。)

(二)學習兩次誤解,品讀重點詞句,體會文章主題

1、過渡:聖誕節前夜,保羅和一個小男孩偶然相遇。起初,他並沒有在意那個孩子,以至多次誤解了他。我們一起來快速讀讀課文,找找保羅錯了幾次?錯哪兒了呢?在書上劃出有關的語句。

2、討論後,針對重點語句加以分析。

(1) “保羅當然知道他希望什麼,他會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

(引導學生體會“當然”一詞中包含的肯定意味;弄懂“這樣的”指送他小汽車的哥哥。並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

(引導學生領會原句中隱含着的意思:像你哥哥那樣為弟弟買一輛新車。)

(3)讀這部分課文中描寫小男孩的句子。

小男孩吃驚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説這車是你哥哥白白送給你的?天哪,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

(指導學生讀出吃驚的語氣。)

(4)讀保羅驚訝的句子。

(引導學生想一想,保羅為什麼吃驚,初步認識小男孩高尚的思想境界。)

3、過渡:保羅開始覺得小男孩有點不同尋常了,於是邀他乘車兜風,不過,保羅又錯了。

(1) 讀有關的句子,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炫耀”。

(2) 討論:小男孩為什麼要保羅將車開到家門口呢?

(學生自由作答,體會小男孩是要弟弟相信,他長大後一定能得到一輛新車。指導朗讀)

(3) 進行拓展練習:你覺得小男孩向弟弟描述的新車是怎樣的?他會將怎樣美好的希望種進弟弟的心裏?(同桌間相互練説,表達自己的美好心願。)

(4) 組織討論:你認為那時最快樂的人是誰?為什麼?(讓學生在辯論中明白給予才是真正的快樂,從而概括出本文的中心。)

(5) 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有沒有和小男孩一樣的經歷,無私的援助有沒有給你帶來快樂。

(三)體會三人難忘原因,讀寫結合受到教育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12、13節。

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為什麼這個夜晚對他們三個人來説都是難忘的?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理解:小弟弟也許是第一次這樣歡度聖誕之夜而“難忘”;小男孩則為讓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歡樂而“難忘”;保羅的“難忘”是由於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體會到了“給予”帶來的歡樂。)

3、寫話訓練(寫出自己獨到的理解)

出示:學習了這篇課文,我真正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1、把《給予是快樂的》故事給朋友聽。

2、喜歡寫作的同學寫生活中“給予是快樂的”故事。

2、蒐集“給予是快樂的”故事閲讀。

板書設計:

給予是快樂的

一輛新車

保羅 小男孩

驚訝 不是獲取而是給予

又錯了 不是炫耀而是關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