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説課稿範文8篇

來源:文書谷 4.74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説課稿範文8篇

説課稿 篇1

第一方面説教材

《鴻門宴》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1第二單元第6課,節選自《史記》。所選情節描寫的是劉邦、項羽在推翻秦王朝後,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鬥爭。鴻門宴名為宴會,實則是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作者以嫻熟的藝術技巧,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繪了眾多富有戲劇性的令人難忘的場面,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教學這篇課文計劃安排3課時,我今天説的是第一課時。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根據課文特點,結合大綱要求,我確立瞭如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作家作品及相關文言基礎知識,學習創造性閲讀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劉邦、項羽等人物性格,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司馬遷隱忍發憤的著書精神,從容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本課的教學重點為:積累文言詞句知識並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本課的教學難點為:學習創造性閲讀,進行創新思維訓練。

第二方面説教法和學法

第三方面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

提起項羽劉邦,提起楚漢相爭,人們總是有説不完的話題。但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同樣的兩個英雄人物,卻有着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梟雄末路,而另一個卻能成就千秋霸業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鴻門宴》,去尋找答案。

環節2整體感知

藉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結合文中課下注釋,通讀全文,把握大意。讓學生採用講故事的方法複述課文,並以六字短語形式來概括從開端至結局的情節,短語的主語一定要是文中出現的人物。這樣,時刻突出人物形象、情節進程和性格衝突。最後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感知文言文語言的凝練之美。

環節3譯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疏通文句,翻譯課文

2、以小組為單位,就難詞難句討論交流,力求通暢地翻譯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1.合作學習:二人合作,參考註解,疏通全文大意。沒有註解的語句,憑藉學過的文言常識解決或查閲工具書解決;解決不了的,畫下來,待全班集體討論解決。(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書上註解和工具書獨立學習,這也是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設立二人小組來討論全文大意,是為了互相啟發,並利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集體解難:各小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問題,集體討論,教師適時點撥或給予解答。旨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詞語小結。(用多媒體課件歸納總結,並要求學生落實記在課本上,聽寫結合,加深學生印象,避免了課上熱熱鬧鬧,課下迷迷糊糊的情況。)

環節4思讀課文

學生齊讀課文。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理解文意。學生在經過反

復的聽讀與朗讀之後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思考問題讀完後,師:“大家説,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宴會麼?”這絕對不是一次愉快的宴會,項羽和劉邦在宴會上劍拔弩張,勾心鬥角,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沒有硝煙的戰爭,戰爭以劉邦勝出為結局。後來“鴻門宴”也成為了一個特定的詞語,用來比喻那些“不懷好意,設計陷害別人的宴會”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及熟知的文言知識理解文意。下面給同學們3分鐘思考時間,然後請一位同學用現代漢語複述課文的故事梗概。

題1.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

題2.項羽、劉邦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環節5質疑問難

環節6課堂小結

説課稿 篇2

今天我上課的內容是《夸父追日》,作為神話故事,課文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是課文的精髓,閲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加之三年級處於略讀課文學習的初級階段,對於主要內容的概括一直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這節課我確立了以下2個目標:

1、 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

2、 細讀課文,感受神話的最大特點——神奇。

為把握主要內容,我從“教方法、練概括”入手。這節課中我教學生抓住題眼進行提問,再將答案連成通順的話,加大概括能力訓練的力度,重方法指導,以求進步。

為感受神奇,我從感受題目的不可思議出發,到古今文的對比,感受課文語言的誇張和想象豐富,以把握神奇。抓住最具有代表性、最能體現神奇的三個句子,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找出能體現神奇的關鍵點,並通過誇張地讀、帶表情讀、帶動作讀等方式在讀的過程中再次感受語言的“神奇”。 一堂好的略讀課,還應該起到構建課內外橋樑的作用,所以在最後的知識鏈接中,帶學生繼續去感受其它神話故事神奇的語言,以激發學生課外去閲讀神話故事、探究神話故事的興趣。

反思: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略讀課文講究“簡”和“略”,但並不是説就不需要“精”和“細”,我希望在教學中做到點面結合,粗中有細。但這個度很難把握。於是我放棄了傳統教法,而是緊緊圍繞“神奇”二字展開,把古文利用起來,在古今對比中來體現語言的神奇,想象的豐富,這是一種新的嘗試。

由於只有三十分鐘,所以未能放手讓學生去説,而是找到課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個句子,帶着學生品讀,今後可以讓課堂更大膽、更開放。課堂需要激情,我雖已很投入,但教師的語言感染力、課堂機智方面仍需不斷加強。

精彩評課:

田老師放棄了一般略讀課文教學方法,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去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的神奇上,通過對重點語句的品讀,感受神話故事語言的魅力,點燃了一盞讓孩子親近神話故事的明燈。整堂課有扶有放,粗中有細,重點突出,一氣呵成。做得好的主要有三點:1、直奔主題,以趣導趣真神奇:善於抓住學生興趣點,處處以神奇引人入勝。2、古今對比,精略交融品神奇:對於略讀課文的學習,我們不能面面俱到,與其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篇課文五百多字,田老師只抓住最神奇的三句話,長文短讀,引導學生反覆品讀感悟,使略讀與精讀融為一體。3、巧建橋樑,架構內外顯神奇:拓展環節親近神話,激發學生對神話的興趣。

精彩評課:

田老師這堂課上有兩個最大的亮點:1、採取古今對比欣賞的教學手段,在對比品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神話故事語言神奇、想象神奇的特點,教法新穎。2、課堂把握好了略讀課文“略”的尺度,精略結合,綜合運用,激發學生興趣,並收到良好效果。

鄭力紅老師的精彩發言:

課後有三點感受:1、長江後浪推前浪,再不充電就會被淘汰在沙灘上;2、眾人拾柴火焰高,導演再好還得演員捨得花工夫搞;3、衣帶漸寬終不悔,只為對得起講台下嗷嗷待哺的毛頭小鬼。為此,我們一直在努力做到“潛心教研,共同成長!”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和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説明。《爬山虎的腳》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觀察與發現為主題,為我們編選了4篇課文,意在使學生在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説明文,課文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使學生也產生探究的願望,激起他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興趣。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細緻、連續地觀察事物的,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二是學習作者是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他們願意學,喜歡學也想要學,但對課文中關鍵句和關鍵詞的還不能完全理解。同時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國小生處在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四年級的學生基本上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理解文中關於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特點的句子上會存在一定困難,需要藉助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畫一畫,演一演的方式來進一步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和它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過程,同時,教師要提供大量的直觀材料幫助學生形成感性認識。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

4、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重點: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難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三、説教法、學法

葉聖陶老先生曾説過“教是為了不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格外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新課標也指出閲讀應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閲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所以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創設情境、以讀代講、讀想結合、讀議結合”在與文本充分的對話中突破重難點,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情景誦讀、展開想象、質疑問難等方式充分感知文本,走進文本,學會學習,得到發展。

四、説教學流程

這篇課文的課時安排為兩課時,課前安排了預習環節,也就是自學,要求學生查閲相關資料,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爬山虎的“腳”的特點;第二課時重點學習研究“葉子”的特點。下面説明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導質疑

我會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你能從這個課題中感受到什麼?這樣的設計從課題入手,引導質疑,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閲讀慾望,形成閲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會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特點,同時在這一環節,我會在學生自己認讀、相互交流的基礎上,相機點撥生字詞的學習,本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在自主、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把閲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寬鬆的閲讀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走進文本,理清課文脈絡。

(三)重點研讀,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語文新課標也指出閲讀應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閲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所以在本環節,我主要通過出示圖片,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特點的關鍵詞句,反覆品讀,然後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畫一畫爬山虎,這樣一系列的環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使學生真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體會作者觀察的仔細。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重體驗、重感悟,課外必要的延伸可以使學生把課內所學的知識更好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本環節中,出示作業,讓學生向爸爸媽媽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從而使教材延伸到生活,增加了學生的體驗,強化學生情感。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説的課題是《莫泊桑拜師》,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説説這堂課的設計:

一、 教材分析

《莫泊桑拜師》這篇課文敍述了法國作家莫泊桑青年時請福樓拜指導寫作,經過老師的細心指導,莫泊桑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積累了許多素材,寫出了不少有世界影響的名著。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的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3、 懂得仔細觀察、勤奮練習、不斷積累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 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點撥法,高年級的段的學生,有了較強的閲讀感悟能力,所以對於文本,我又採取了這種教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批註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三、 説教學過程

(一) 第一課時教學設想

第一教時的教學我從題眼入手,抓住3個問號展開。上課一開始,板書好題目,請學生讀一讀,思考下:讀了題目有些什麼思考?由這個引發3個思考:

1、莫泊桑是怎樣的人?

2、請教什麼?

3、“師”指誰,怎麼教?

學生帶着疑問初讀課文,並自學生字詞語。然後,交流收穫,解決前面的3個疑問。在引導學生交流時,注意課文內容挖掘的深淺:只要能讀流利課文,對課文條理有個清楚認識。為下課時學習作鋪墊。

(二) 第二課時教學設想

1、 在回顧舊知中切入

複習回顧第一教時內容:請學生簡單介紹莫泊桑是怎樣的人?福樓拜是怎樣的人?教師小結過渡: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説巨匠”的莫泊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再三請教作品被喻為法語典範的福樓拜的?而福樓拜又是怎樣指點的呢?這個切入點是順着第一教時遺留問題展開的,由於第一課時已經作了內容疏通的鋪墊,再次提出能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重點段落,明確本課的主要學習內容。

2、 自主學習中悟重點段,引導在批註中學習。

莫泊桑第二次請教是本課時教學的難點所在。如何進行細緻的、有效的觀察是現在的孩子所欠缺的,這裏一連串的問話也體現了福樓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導。在幫助學生理解“怎麼會沒有什麼好寫的呢?這一主題時,我設計了三個層次:首先是讀文中的問句説一説自己有哪些發現、哪些疑問,這是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引發思考;然後引導學生再讀思考,你還能懂得什麼?這是對文本內容的一個挖掘,教會學生學會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真正的意圖,讓學生明白學會觀察、不斷積累是寫作的必由之路,同時進一步瞭解福樓拜的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第三步再次提出疑問:福樓拜還會問什麼?這是讓學生融入角色,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高年級段學生,有了較強的閲讀感悟能力,所以對於本文,我引導學生採用邊自學,邊寫批註的方法。

學生自己默讀課文,找出寫莫泊桑的句子,找出寫福樓拜説的話。邊讀邊找,邊找邊寫上自己的閲讀感悟。例如:説的話中感悟到什麼?通過某個字,某句話,讀懂了什麼?

3、適度拓展

課文內容結束後,我向學生簡單介紹了莫泊桑的作品,一段關於馬車的描寫,引導學生閲讀評析。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閲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

A、賞析《項鍊》片段。

B、仔細觀察放學時的校門口,寫意小片段。

以上,是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方面對文本進行的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提供寶貴意見,謝謝各位老師!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黃河的主人》。

《黃河的主人》是國小語文國標本第八冊的一篇課文,它描寫了波浪洶湧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讚揚了艄公憑着勇敢、智慧、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並以“黃河的主人”的美譽來讚美他。課文語言生動形象,行文跌宕起伏,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

對我們這兒的學生來説,離黃河實在太遙遠,對羊皮筏子的瞭解又近乎零,因此,要讓學生感受並想象到滾滾黃河的壯觀和驚險,感知羊皮筏子在洶湧的激流裏鼓浪前進的驚心動魄的景象,是有一定困難的。另外,要使學生弄清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間的有機聯繫也是一個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2個多音字及3個綠線內的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藉課文語言材料,理解中心句,感受黃河波濤洶湧的氣勢,領悟“黃河主人”的機智勇敢及勇於與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學重難點:感受黃河波濤洶湧的氣勢,領悟“黃河主人”的機智勇敢及勇於與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指生説説你心中的黃河?並評價,繼而屏幕出示

2.大詩人李白讚美黃河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讓學生去讀一讀。

3.再者,屏幕出示描寫黃河及艄公的詞語,讓學生讀讀,有感情的讀,讀中體會黃河的壯美。

4.繼而讓學生運用這幾個詞説説文中的大意?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是學生再次感知課文內容,並喚起學生想對艄公的理解,為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二、感受黃河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黃河氣勢之磅礴,艄公之勇敢。屏幕出示

描寫黃河的詞語,讓學生再去讀一讀,及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讓他們思考: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小組討論、交流。

2.黃河一瀉千里,驚濤拍岸。作者第一次看到黃河,作者用了“膽戰心驚”這個詞,膽戰心驚什麼意思啊?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啊?

旨在讓學生讀中體會。

3.繼而我播放黃河視頻,引領學生到黃河邊走一走。播放結束後追問學生: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會怎麼讀這一自然段?

4.可是在滾滾的黃河中,作者被什麼東西吸引?它又是什麼樣子的?讓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小組交流,並説説,後指生讀。

我旨在讓學生感受黃河之險,多媒體出示黃河畫面,讓學生能直觀感受黃河的氣勢磅礴,並通過讓學生説説想用什麼詞和語句來形容你此時此刻看到的黃河,以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

三、認識羊皮筏子

1.那像那像強磁力一樣吸引着我們的是在驚濤駭浪中自由地穿行的羊皮筏子。

屏幕出現

(3-5自然段)描寫羊皮筏子的語句及段落。讓學生去讀。品味。

2.屏幕出示羊皮筏子圖片,讓學生欣賞後思考:黃河上的羊皮筏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小組交流,説一説。繼而我來小結:羊皮筏子那麼小,都看不清楚;那麼輕,好像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

3.屏幕出示文中第五自然段,再讀,説説你的感受?

4.指引學生再讀文中3-5節,描寫筏子的語句,男生讀第三節,女生讀第5節,最後齊讀。

讀中體悟,品讀羊皮筏子。

小結:驚訝、擔心、害怕如果我在作者袁鷹旁邊,我可能根本不敢上,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竿,雙眼緊閉,不敢看一眼,因為腳上就是滾滾的黃河。可是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卻能如履平地,乘客卻能談笑風生,這是黃河上一道奇特的風景!引領學生一起去欣賞一番。

我旨在以激起學生情感的體驗,以圖對文,讓學生直觀感受,並交流述説自己的感受及感想,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讚頌艄公

1.我讓學生默讀課文的6—8小節,畫出乘客、艄公在羊皮筏子上具體表現的語句。小組合作交流。指生説。

2.屏幕出示第六節,想想看羊皮筏子的乘客會談些什麼?大家交流一下。

3.乘客向岸上指指點點,談笑風生,可是腳下卻是滾滾黃河水,再次屏幕出示描寫黃河的詞語,引導學生思考:乘客為什麼能在羊皮筏子上那麼的從容?

思考,指生交流。

4.後屏幕出示第六節,小結:他專心致志地撐着篙,小心地注視着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

我追問學生們:你們的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情景呢?學生交流。

繼而,屏幕出示問題行駛在滔滔的黃河上,遇到不好的情況,比如,遇到風浪、礁石等艄公會怎麼辦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選一兩種情況説一説。

5.儘管黃河滾滾艄公還是那麼沉着因此作家袁鷹稱讚羊皮筏子上艄公是“黃河的主人”。下面是作家對艄公的“頒獎詞”——

(屏幕出示第八節,學生齊讀)

指導學生回答,你們覺得這段“頒獎詞”用在艄公身上合適嗎?為什麼説艄公是黃河的主人?交流回答。

6.繼續追問:如果你是“黃河的主人”

頒獎會上的主持人,該怎樣來宣讀這段頒獎詞呢?指生讀。其次,讓孩子們讚美一下艄公,並寫下來。

這個環節:旨在培養孩子的讀,説,寫的能力,因為孩子已經感受黃河磅礴

的氣勢,領略黃河主人的機智、勇敢,一定會有很多話要説。

7.總結:學到這裏,黃河的'主人——艄公那勇敢、智慧、鎮靜、機敏的形象已矗立在大家心中!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艄公一定會給我們勇氣,給我們力量,給我們智慧,我們也就會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大自然的主人!

五、佈置作業

黃河的主人是誰?為什麼説他是黃河的主人?

(能讓學生起到鞏固、複習的作用)

板書設計

黃河的主人 艄公

説課稿 篇6

説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教材第一冊第45—46頁。

一、説教材

(一)、本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6、7的加減法,是在學習5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由以前的一副圖表示一個算式過渡到一幅圖表示兩個算式,這樣的編排便於學生根據算式之間的聯繫,利用聯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數,同時也有力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材一開始就安排了擺小木棒和擺圖片的兩幅直觀圖,讓兩個小朋友從左邊和右邊兩個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很自然地得出5+1=6,1+5=6和7-1=6,7-6=1兩個算式,從而引出用一幅圖表示兩個算式。緊接着教材安排了一副情境圖,並配合情境圖安排了擺一擺的例題,一方面通過情境圖向學生説明可以通過擺學具去計算有關6、7的加減法,另一方面鞏固用一副圖表示兩個算式的知識。教材還注意用同樣的學具擺加法算式和相應的減法算式,如第一組都用6朵花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這樣安排是為了學生由“一圖兩式”的學習向“一圖四式”的學習做準備。教材還安排了有關算式書寫方法的內容,開始要求學生在練習格里寫加、減法算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的確定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得數是6、7的加法和6、7的減法。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和比較,使學生初步知道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

教學關鍵:教學中注意聯繫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靈活掌握6、7的加減法。

二、教學目標分析

1、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圖意,正確列式,理解加、減法算式的含義。

2、掌握6、7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相應的口算。

3、利用“一圖兩式”的學習,培養學生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三、説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靈活採用動手操作,觀察的教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求新知識,組織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思考和討論,給學生創造思維想象的空間。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輕鬆地獲取知識。

四、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看算式,説得數。

3+1 4+1 3+2 5-0 2+2 4-3

4+0 3-3 5-2 3-2 5-4 3+3

2、複習6和7的組成。

1和( )組成6,4和( )組成6,6分成( )和( ),6和( )組成7,7分成( )和( ),7分成( )和( )。

(教學設想:複習舊知識目的是為學習新知識 做好鋪墊)

二、新授課

1、教師談話。

同學們都會計算得數是2、3、4、5的加法和5、4、3、2減幾的減法了,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6、7的加減法,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學好?

2、板書課題:6、7的加減法。

三、學習新知識

1、教學5+1和1+5.

(1)、出示小朋友數小棒圖。

觀察:圖上有幾個小朋友在數小棒?他們坐的位置是怎樣的?桌上有幾根小棒?小棒放在什麼地方?

(2)、指導學生擺小棒列算式。

①、每一個同學拿出6根小棒,左邊擺5根小棒右邊擺1根,誰能説一説這一副圖的意思?從左往右看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

列式:5+1=6

為什麼5+1等於6?誰能説説你是怎樣想的?(可以這樣想:5和1組成6,所以5+1=6)

②、請大家從右往左看,想一想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

列式:1+5=6

為什麼1+5等於6?誰能説説你是怎樣想的?(可以這樣想:因為1和5組成6,所以1+5=6)

③、比較:看的是同一幅圖,為什麼卻能列出兩個不同的加法算式呢?(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然後教師進行總結)

小結:由於同學們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據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算式。

問:這兩個算式哪個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引導學生説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結: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兩個數交換了位置,得數不變。

2、教學4+2和2+4

(1)、讓學生用小花操作:左邊擺4朵小紅花,右邊2朵小黃花。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看自己擺的小花。從左往又看,先是幾朵小紅花?後是幾朵小黃花?一共是幾朵花?怎樣列算式?

算式:4+2=6

教師:現在請同學們從右往左看,先是幾朵小黃花?後是幾朵小紅花?一共是幾朵花?

算式:2+4=6

(2)、比較4+2=6和2+4=6。

問:如果不看圖,怎樣想4+2等於幾呢?(想:4和2組成6,所以4+2=6)

怎樣想:2+4得幾呢?(4+2得6,因為調換4和2的位置,得數不變,所以2加4也等於6)(教學設想: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操作,通過不同的角度的觀察,得到一幅圖,可以寫出兩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3、教學7-1和7-6。

(1)、指導學生擺圓片列算式:

學生動手擺7個圓片,然後用小棒分出6和1.

提問:這幅圖是什麼意思?用什麼計算?怎樣列式?

列式:7-1=6

(2)、提問:計算7-1時怎樣想算得快?

(3)、討論:為什麼同一幅圖可以列出兩道不同的減法算式?

小結:從小圓片圖中,我們知道從總數裏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兩道減法算式;從總數裏去掉左邊的部分,就得到右邊的數;從總數裏去掉右邊的部分,就得到左邊的數。

4、教學6-2和6-4.

(1)、讓學生用小花操作:左邊擺4朵小紅花,右邊擺2朵小黃花。去掉2朵黃花,還剩下幾朵小紅花?怎樣列算式?

列式:6-2=4

教師:現在老師去掉左邊的4朵小紅花,還剩下幾朵小黃花?怎樣列式?

列式:6-4=2

(2)、比較6-2=4和6-4=2.

問:如果不看圖,怎樣想6-2等於幾?6-4等於幾?(想:6可以分成4和2所以6-2=4)(通過操作使學生從感知中樹立“一圖兩式的概念)

三、鞏固練習

1、讓學生拿7根小棒自由擺圖形,説圖意。

( )+( )=7 7-( )=( )

2、再讓學生拿6個三角形自由擺圖形,説圖意。

( )+( )=6 6-( )=( )

3、指導學生寫加、減法算式。

4、完成46頁的“做一做”。(指名學生上台板演)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學會了嗎?

五、板書設計

6、7的加減法

5+1=6 4+2=6 5+2=7

1+5=6 2+4=6 2+5=7

7-1=6 6-2=4 7-2=5

7-6=1 6-4=2 7-5=2

3+( )=6 6-( )=( )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圓明園的毀滅》的第二課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以淺近的語言,描述了圓明園當年的繁華,講述了圓明園毀滅的過程,作者想讓學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國過去的貧病飢弱而忍受的恥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生在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基本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對文章進行了初步解讀,對這段歷史有一定了解,但對愛和恨交織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準,尤其是把這份情感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更需要老師的引導。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充分挖掘“愛恨變化”的情感主線,不斷激發學生的情感,帶着他們在愛的情感中走進圓明園,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圓明園。

根據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認知基礎,我將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⑵訓練學生在讀中認真思考,體會,從而獲得真實的感受,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⑴重視讀文,讀中自悟。

⑵電教媒體,從旁輔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外資料和對課內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產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通過閲讀,瞭解圓明園被毀滅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輝煌壯觀。

【教學方法】

我們知道,“教是為學服務的”,一節課選擇了較為恰當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我準備在“目標調控法”大前提下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⑴以讀促進,激發情感。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字裏行間飽含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過讀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教學中設計多種形式的讀:引讀、個人讀、對比讀、自讀、默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⑵電教媒體,從旁輔助。

對於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難想象的。多媒體的引入,幫助學生解決了語言文字想象艱難的問題。

【教學過程】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是本節課的關鍵。

我設計了以下5個環節。

1.名言引題,激趣導入(2分鐘)

2.走進圓明園,字裏行間悟真情(20分鐘)

3.走出圓明園,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鐘)

4.總結全文,提升情感。(2分鐘)

5.佈置作業,拓展延伸(1分鐘)

環節一、名言引題,激趣導入

出示法國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説的一句話:“在世界東方的中國,有着人類的一大奇蹟,這一奇蹟,就是圓明園。” 通過這一導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自然而然地隨着老師一同走進這個舉世聞名的圓明園。

環節二、走進圓明園,字裏行間悟真情

在“走進圓明園,字裏行間悟真情”環節中,總體上是分兩部分進行的。

1.讓學生細讀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過讀、悟課文語句,發揮想象感受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激發他們的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無限熱愛之情。在這部分中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圓明園中有什麼?沒有了什麼?”這一矛盾的變化,讓學生細讀探究五自然段,瞭解圓明園毀滅的過程,激發他們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在這部分中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環節三、走出圓明園,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結尾情感表達的空白點——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一片灰燼。此時,學生不得不接受這個慘痛的歷史事實,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讀,説,寫,此時我安排自由創作空間,給學生一個表達心聲的平台,讓學生抒發內心的真實感受,把這份情感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

環節四、總結全文,提升情感。

這一節課的總結,我主要抓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一點來總結。我是這樣設計的:這把火,燒燬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但是,這把火,燒不毀英法聯軍的滔天罪行,燒不燬炎黃子孫的刻骨仇恨,更燒不毀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讓我們時刻記住——(課件出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生齊讀。這樣,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

環節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我本着作業設計以學生髮展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特點,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挖掘學生內在潛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空間,拓展知識面的觀點,因此我佈置這樣一道作業題“有人建議在圓明園的舊址上重建圓明園,恢復它的原貌,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板書的內容是課文內容的“綱”,是課文內容的縮影,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愛國情感。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圓明園的毀滅

有……也有……

有……也有……

……還有……

不僅有……還有……

不但……還……

上自……下至……

圓明園的毀滅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歌聲》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四冊的一篇記敍文。講述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個夜晚,一艘輪船不幸觸礁沉沒,一位不滿十歲的小姑娘用歌聲喚起自己和遇險人們求生的勇氣,引來救生艇終於獲救的動人故事。讓人們感受到了一位面對困難,樂觀、鎮定、不屈服的小英雄形象。本文處於第十二單元,本單元主題為“小英雄”,本文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旨在進一步樹立學生的英雄品質,激勵學生向小英雄學習,在實際生活中培養自己,鍛鍊自己。

二、依據課標説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在思想、知識、能力等方面已有的基礎,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閲讀中學會本課的十個生字,積累描寫歌聲的詞語。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斷斷續續”和描寫歌聲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讀課文了解“歌聲是怎麼救了大家”的,感受小姑娘鎮定、樂觀,不向命運屈服的小英雄形象。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受小姑娘面對困難時樂觀、鎮定,不向命運屈服的英雄氣概。

本文的教學難點就是在於幫助學生理解歌聲是怎麼救落水的人們的。學生年齡小,知識、閲歷淺,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大海,對落水人的境遇很難想象,理解起小姑娘用歌聲救了大家就有一定難度。

三、結合實際説策略

根據課標精神,結合教材特點,採取“以讀為主,多法相輔”的教學策略,優化結合。採用的教法、學法如下:

1、直觀教學的方法

2、悟讀法。“言簡意濃”是本文最大的特點。因此,“張揚情感,讓課堂噴湧真情”是本文教學追求的目標,要讓學生在主動地進行朗讀、品悟、表達等諸多訓練中,獲得思想情感的薰陶、洗禮和昇華,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3、情景教學法。俄國作家贊可夫説:“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課件、語言為學生創造一種氣氛、條件和場合,使學生入情入境,與文本產生共鳴,昇華感情。

4、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5、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依據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將探究點確定為“歌聲是怎樣救大家的。”讓學生在積極參與閲讀、研討中學會交流合作,提高語文素養。

四、情感互動説流程

(一)樂曲欣賞做鋪墊

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節奏的樂曲,並談談傾聽時的心裏感受,然後根據題目猜想課文會介紹與歌聲有關的什麼故事。這一環節,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用聽一聽、談一談、猜一猜的方式,使學生對歌聲有了初步瞭解,即引出課題,又激發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為學習課文做好情感的鋪墊。

(二)在初讀感知中生情

進入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然後藉助多媒體課件學習字詞,重點強調“清脆,筋疲力盡,隱隱約約”的讀音,再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説一説這是怎樣的歌聲?怎樣的一個小女孩?你喜歡她嗎?為什麼?在初讀感知中使學生萌生對小女孩的敬佩之感。

三)在自讀自悟中動情

這一環節是突破重難點,形成能力的重要環節,設計時我遵循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注重讓學生自讀自悟、積累運用,強調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

1、品讀感悟,體會歌聲的特點。

根據本單元的目標“理解詞句”,教會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歌聲為什麼會“斷斷續續”“隱隱約約”。在教學過程中,我從課文入手,讓學生圈畫出描寫歌聲的詞語,句子。這裏滲透了學習習慣的培養。美讀句子理解“斷斷續續”“隱隱約約”的意思,又通過讀這些句子感受小姑娘的樂觀,鎮定,並引導學生積累語言。這部分教師以簡潔的語言概括歌聲的特點,同時輔以多媒體課件引起學生深層思索:歌聲是怎麼救了大家的,挖掘文章內涵。

2、邊讀邊思,深入體會,感受歌聲是怎樣救人的

本文的教學難點就是在於幫助學生理解歌聲是怎麼救落水的人們的。我利用學生以往學習的經驗,如《海上救援》《海上飛機》等,讓學生思考通常人們是怎麼進行救援的,同時又提出課文為什麼説是歌聲救了大家,引發了文本和生活經驗的衝突,使學生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也許,學生在初讀課文的時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們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這“歌聲”到底在落水的人們心中激起了怎樣的情感,它是怎樣給他們增添勇氣和力量的,教師必須帶領孩子再次深入課文。教學時,我注意引讀重點句子,理解關鍵的詞語,創設情景展開想象説話,層層深入,解決難點。

(四)、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文章藴含的情感

閲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學習母語尤其要重視對語文材料的積累、感悟。在本文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讀: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引讀、範讀,選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讀,齊讀等等。教師通過引讀,滲透情感;通過範讀,激發情感;通過媒體,提升情感;創設情境,層層深入,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同時積累語言,還能再現語境,培養學生良好語感,更好的理解課文。

(五)、由讀到説,體悟情感精

想想得救的人們,在面對小女孩時,會説些什麼?語文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課標中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我用課文結尾的最後一句話的主幹,作為練習説話的句式。旨在激發學生髮揮想象,表情達意中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六)總結昇華

英雄不分年齡大小,不分國界。所有在災難面前能夠做到堅強勇敢,並努力去戰勝災難的人都是英雄。課下,小朋友們可以蒐集關於小英雄的故事,下次的閲讀課上我們一起來舉行一個頌英雄、贊英雄的故

事會,好嗎?

五、板書設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年齡的什麼特點),圖文並茂的板書易於引起學生的注意,激活學生的思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