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説課稿15篇

來源:文書谷 9.47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自然之道》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自然之道》説課稿15篇

《自然之道》説課稿1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記敍了作者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到南太平洋一個小島去旅遊。他們的目的是觀察幼龜怎樣離巢入海,在觀察中為救一隻幼龜,沒想到這是龜羣的“偵探兵”,成千上萬的龜羣也爬向大海,因來了許多食肉鳥,造成幼龜的傷害。描寫了眾人與嚮導對此事的後悔之情。

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這篇課文我準備了兩個講授,第一課時:導入,範讀課文,自學生字;理清脈絡,討論段落劃分。第二課時:複習生字,朗讀課文,讀後談感受;教學課文,理解詞語,總結全文。

我着重講第二課時,針對可是的安排和學生的認知實際,我確定以下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規律,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2.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體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情意;

3.基本技能目標: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教學要點

瞭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發是重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閲歷,本科選用了“細讀,精讀,默讀整體感知;討論體會”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什麼尋用這種方法呢?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精讀,品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默讀,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有利於思考問題。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説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可知導學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知導學生以朗讀來理解;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或句子。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説學生情況

中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六.説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

a.指名學生用標準的普通話拼讀生字;b.進行默寫填空

you( )龜 zhen( )察 tui( )喪 qi ( )圖

我用這個方法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a 默讀課文 帶着以下的問題:

*這個故事使你受到什麼啟發? * 一邊讀一邊動筆劃出成語,圈出不理解的字詞

b 再次朗讀課文,抓住重點段,精讀

我這裏要求學生再次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內容,在讀中把握理解字詞。

問題:*在朗讀中注意剛才不理解的字詞

*當嚮導救起那隻幼龜,發生了什麼事情?從中體會到什麼?

*讀兩遍嚮導的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體會嚮導的話,他為什麼這樣説?

*嚮導一邊走一邊悲歎,嚮導為什麼悲歎?從嚮導“悲歎”這個詞中可以知道嚮導當時怎樣的心情?(板書:後悔,慚愧)

我這裏採用分小組交流 / 指名回答討論結果 / 學生先評 / 教師補充評 。在這裏,我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通過朗讀,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然會弄巧成拙;讓學生當小老師來評,提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能力,最後教師再對學生的點評進行補充。

(三)換詞訓練,理解關鍵詞

a 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成羣的幼龜從巢口爬出來。

b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通過這個訓練,引導學生體會恰當的用詞方法,培養學生的用詞能力。

(四) 課外拓展 : 找出文中成語,用成語寫一段話

“爭先恐後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成百上千 氣喘吁吁 ”等

我用這個方法,讓學生感悟文本表達,文本語言,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略)

食肉鳥

沙灘

眾人

《自然之道》説課稿2

《自然之道》是S版國小語文六年級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科學與發現”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根據本單位訓練重點及本課編排意圖,我確定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方法,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能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瞭解大自然的神奇,產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難點是體會文章通過事實來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自然之道》説課稿3

一、説專題

我進行試驗的專題是:抓重點詞句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潛力,《語文課標》明確提出第二學期要陪養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好處,學會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斷,以及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理解詞句的潛力是閲讀中最重要的任務,務必在閲讀中落實,而孩子進入中段詞彙量大增,課文篇幅越來越長,這就需要我們教給孩子一些方法,幫忙孩子提高閲讀理解潛力,基於以上原因,我確立了自己的小專題《抓重點詞句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潛力》

二、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先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願望相反的結果。[]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資料,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説教法

1、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進行理解,並體會文中的.重點句子。

2、閲讀體會法,指導學生抓關鍵句子,在讀中感悟。

3、直觀教學,藉助多媒體展示畫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閲讀拓展,在閲讀文本的同時,補充課外資料,幫忙學生挖掘教材中豐富的人文內涵。

五、説學法

1、在朗讀中學習本文語言的用法,理解自然之道。

2、自讀自悟,讓讀貫穿課堂,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3、資料補充,瞭解綠龜。

六、説教學過程

1、引題,板書課題理解課題,讀了課題,你明白“道”是什麼意思?大自然的規律到底是怎樣的?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探究。

2、初讀課文感知資料(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2)檢查預習:認讀詞語、出示多音字、詞語積累、聽寫等。(3)讓學生説課文主要資料。

3、學習課文1、2自然段,瞭解此次旅行的目的是什麼?和了解綠龜。

4、學習課文3、4自然段,讓學生自讀課文,抓重點詞來理解文章的資料如: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述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等詞説説你明白了什麼?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情緒。範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樣想的?再分主角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透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請你説一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嚮導的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情緒。

看到嘲鶇“頹喪”飛走,我們的情緒怎樣?(自豪、高興······)

是啊,我們成功的解救了一隻幼龜而自豪,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卻令人極為震驚,結果怎樣?下節課繼續學習。

六、作業

1、摘抄四個字的詞語。

2、繼續熟讀課文。

3、蒐集關於自然之道的忽視讀一讀。

《自然之道》説課稿4

一.説教材

他們的目的是觀察幼龜怎樣離巢入海,在觀察中為救一隻幼龜,沒想到這是龜羣的“偵探兵”,成千上萬的龜羣也爬向大海,因來了許多食肉鳥,造成幼龜的傷害。描寫了眾人與嚮導對此事的後悔之情。

通過本篇的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使學生認識到要遵循自然規律,不能違背自然之道。

二、設計理念

比中明“理” 讀中悟“道”:根據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特點和課程標準“個性化閲讀”的教學建議,按照“感知、感悟、昇華”的流程,讓學生在比較、想象、朗讀等語文活動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領悟文本的內涵,培養學生初步的理性思考能力。

學習目標:1.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人物內心情感的。

2.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為註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重難點:體會文章説明的道理。

三.説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閲歷,本文選用板塊教學模式。

活動一:串聯一組詞語

活動二:品讀幾個句段

活動三:暢談一個收穫

1.從讀中感悟文本

本課是一篇豐富學生見識,使學生受到啟發的文章。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課文思想感情;我引導學生透徹地把課文讀熟,通過範讀、齊讀、分角色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課文讀得正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層層提高要求,階梯上升,循序漸進。

2.給學生自我提升的空間

根據課改的精神,鍛鍊學生的動手、蒐集資料的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展學生的.視野。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小組交流,並圍繞課文內容,共同分享資料。討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説學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這節課引導學生品讀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故事。在交流中明白説明的道理。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五.説學生情況

高年級的學生,有了自己的思想,對大自然,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好奇心,藉助本課的學習,對他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有很好的幫助。

《自然之道》説課稿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問道”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誰能説説題目中的“道”是什麼意思?(道理、規律) 那麼題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規律)。

二、統讀全文,回顧內容。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麼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又發生了什麼事呢?讀課文,

讀文後(選一個學生彙報作者一行人的目的)。

説得真好,你們願意看看可愛的海龜嗎?(師點幻燈片,邊看邊説)看完後,你最想説的一句話是什麼?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2、我們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面對我們的表現,嚮導又是怎樣説怎樣做的呢?

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的第三到第八自然節,邊讀邊畫邊思考,並標註你的.感受。

四、默讀課文,深入研讀。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掌握情況。(出示幻燈片)

思考:

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嚮導又是怎麼説,怎麼做的,對此你有什麼想法?

2、彙報交流:

⑴ 學習三-四自然節:

① 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聯嚮導説:“你得想想辦法啊!”

看見探頭小龜有危險,就焦急起來,讓嚮導想辦法。聯繫上文小龜遇險體會我們因愛護小龜,擔心它受到傷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規律。相機理解“欲出又止”“躊躇不前”“企圖”。

指導朗讀,讀出危險及焦急的心情。

② 面對着我們如此焦急的表現,嚮導是怎麼説、怎麼做的呢?

電腦出示: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嚮導為什麼這麼説?理解“若無其事”他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

(嚮導覺得這是正常的規律,幼龜防護天敵,自然有自我保護的辦法,不能人為去改變)

③ 第四自然節中還有哪些句子表明了他們情感的不同?引導學生理解“冷淡”“極不情願”等詞語。

④ 指導朗讀:

誰的想法正確呢?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呢?

⑵ 學習第五自然節:

① 學生彙報:相機理解“魚貫而出”。② 你明白了嗎:為什麼説我們乾的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過渡: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

⑶ 學習第六、七自然節:

① 自由讀6~7自然段思考: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

② 學生彙報。

③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

⑷ 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

“天啊!” “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4、朗讀第八自然段,體會中心: ⑴ 我們不顧自然規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龜,而導至海龜受到巨大傷害,令我們震驚,我們極力去救海龜,但我們內心仍是悔恨至極,讀第八自然段,從哪兒看出我的心情?

⑵ 我們的內心會想什麼?(無知,好心辦壞事,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只能把事辦糟,自然現象神祕莫測,不知道就不能亂加修改。)

⑶ (出示句子)嚮導由若無其事到不情願,現在心情又是什麼樣?(悲歎)把悲歎換成感歎行不行?悲(為小龜的慘死)歎(人類的無知,強行改變規律,應受責罰)

⑷ 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麼不制止,反而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⑸ 有感情地讀第八自然段。

四、感悟啟示

如果你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請把你的收穫告訴大家。

五、朗讀全文,明“道”。

自然萬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麼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請大家再次用心讀課文,細細體味吧!

六、作業。

找一找生活中違背自然規律行為

板書: 我們:無知之愚

自然之道{ } 愚不可及

嚮導:有知之愚

《自然之道》説課稿6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適當展開聯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啟示。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説教法:

採用多媒體直觀法、引導學生想象法、拓展學生思維法等。

五、説學法:

朗讀加聯想,自主品讀、畫重點句等。

六、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提出問題,什麼是“道”?引發探究興趣。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講的。)

2、感悟“道”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讀中想象加領悟的方式。把握文章中人物的心情變化開展。可愛的小海龜們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⑴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⑵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找關鍵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抓住“若無其事”,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體會“極不情願”。帶着問題讀書“為什麼嚮導這樣説?”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嚮導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飛走了。

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嚮導的心情和做法之間的矛盾與無奈,以及後文的故事發生。

救了小龜,我們的心情如何了?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生活當中有沒有類似的教訓,説説看。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七、説板書設計:

自然之道

焦急若無其事

震驚極不情願

悔恨發出悲歎

我們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可能還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的課文朗讀

人是自然之子,可是人類常常把自己當成了是自然的主宰者,悲天憫人地俯看着自然界的芸芸生靈。我們沉溺在“人為萬物之靈長”的美好感覺中已經太久太久了。《自然之道》這篇文章卻讓我們發現從這種幻覺中醒來是如此的痛苦。

《自然之道》説課稿7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拔苗助長。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課件: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2、感悟道 。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a。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台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範寫啄字。

b。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請看這是一隻被圈養的老虎,管理者讓它和一隻牛關在一起,居然能和牛和睦相處,可見這隻牛已失去了野性。南京著名生物專家吳琦老先生在會上直言抨擊了逐年興盛的商業類虎牛相爭、虎雞相鬥行為,建議政府部門儘快放虎歸山。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説課稿8

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課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自然之道》。

一、 説教材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 説教法

在教學時,我主要注重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內容,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本篇課文我準備用三個課時來完成,其三個課時目標大體是:第一個課時導入、生字教學及熟讀感知。第二個課時感情朗讀、教學課文及理解關鍵字詞句。第三個課時是總結全文,領悟道理及讀後感受。本次説課我着重講第二個課時。

三、 説課時教學目標

1、(在前一節課生字掌握及初讀感知到的前提下)讓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2、認識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之道,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將弄巧成拙。

3、感悟自然之道的藴意。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從課文中發生的事件悟出“自然之

道”

教學難點:理解嚮導説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 説教學過程

(1) 引入“道”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開始,我會先講一個人人曉知的故事《拔苗助長》,學生猜出故事的'題目。隨後提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引導學生説出了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 “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了使學生能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會讓學生進行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問題:課文的每一部分各講了什麼?(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語文閲讀要求就是能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精講課的開始我都會讓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2) 感悟“道”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引導找出關鍵句“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從而提出這是一件什麼樣的“蠢事”?找到課文三、四、五自然段。學習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理解 “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説説“嘲鶇”的動作,體會嘲鶇的心情。

(3)、而在接下來學習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感悟朗讀。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朗讀,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4)、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6、7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 在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練習加深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體會課文最後一段關鍵句嚮導的感歎,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5)、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昇華部分)

在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學生大膽想象,引導學生,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會大自然的規律,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總結: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一隻被圈養的老虎,在管理員的指揮下言聽計從,可見老虎已失去了野性。大自然有自己的發展的規律,有它本身的生存之道,各類的動植物在大千世界中都有它生存的道理,都有它生存的原則,更有它避難的本能,如果人為的去破壞它,阻礙它,就會違背自然規律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説課稿9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説學情

從四年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出發進行分析,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閲讀科普文章的能力,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究大自然的奧祕,對自然現象有着關注的熱情。所以對於這篇課文,學生是有學習慾望的。但是,學生的關注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要引導學生對話文本,在讀中感悟。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躊躇不前,愚不可及、頹喪”等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為註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我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設定為教學重點,將“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設定為教學難點。

四、説教學方法

我按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採取以講讀法、談話法為主的教學方法。我將通過講讀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並讓學生學會概括內容的方法。

通過談話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引領學生對課文進行探究質疑,在點撥之下學生主動思考,體悟課文情感。

為了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我還選擇了朗讀法和聯想法,自主品讀,體會情感,針對關鍵情節進行聯想。

五、説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實現課堂效果,我還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用來播放動畫、圖片,呈現重點字詞。

六、説教學過程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

在上課之前我會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故事動畫,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

學生們很容易能猜到是(拔苗助長)。藉此我會請同學來談一談這個成語的道理,自然的引出“自然之道”。

為什麼採用這樣的導入方式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我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生熟悉的.成語動畫,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將學生引入“自然之道”的情境中。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自主質疑。在這個環節,我首先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且想一想課文裏講了什麼人、什麼事情。

學生讀完後,我請同學概括主要內容,並教給大家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講出事件結果等要素來概括內容的方法。

緊接着,我會讓學生結合預習和讀文情況,提出質疑,針對重點問題,組織大家進行深入探究。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通過對概括方法的引導與提煉,學生學會用簡短的幾句話説清主要內容,掌握概括內容的一種方法。之後,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衝突,引發質疑,找出質疑點,以點突破。這樣設計旨在找準教學的起點,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疑促讀,探究體驗,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體驗感悟。

第三個環節是深入文本,體驗感悟,本環節緊緊圍繞有價值的問題,結合學生的質疑,一步步進行深入探究。

1、為什麼救幼龜。

我預設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救幼龜”。研究“救”的原因,體會我們救幼龜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內容。

(1)通過讀文章,找出我和同伴、嚮導的不同態度,抓住“探”和“若無其事”等有關詞句,理解我們和嚮導救幼龜的原因。

(2)結合詞語,讀懂嚮導口中“自然之道”的含義,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和體驗。

(3)此時,我會對該問題進行總結。之所以救幼龜,是源於我和同伴緊張、焦急的心情,以及幼龜的處境。嚮導其實是懂得自然之道的,但是迫於周圍人的壓力,還是不情願地救了幼龜。

【設計意圖:充分預設學生質疑點,藉助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學會通過藉助詞典、聯繫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詞語並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學段的特點;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情感。】

2、“愚不可及!”

此時,我會讓學生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我們的行為,學生能夠找出“愚不可及”。所以,下一個問題,是研究為什麼愚不可及,進而研究“害”的慘烈,突出對幼龜的“傷害”。

(1)先讓學生默讀5-8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幼龜受到的傷害及人們的愚不可及。

(2)結合有關重點句子理解體會、想象表達。教師指導配樂朗讀,讀中感悟。

想象當時的情景,進行寫話練習,通過“語言表達”豐富原文畫面,以寫促悟。

(3)感情朗讀,觸動學生情弦。

【設計意圖:本環節着重突出以讀促悟,讀中悟情,以寫促悟,寫中生情。學生在個性化閲讀中理解內容,受到震憾,觸動心靈,提高朗讀能力。利用寫話練習,實現寫中動情、感受“害”的慘烈場面,提高運用詞語的表達能力,也為深入探究原因、領悟道理做好鋪墊。】

3、為什麼這樣一片好心救了一隻幼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呢?

第三個問題,將探究“救”了一隻,卻“害”了更多隻的多重原因,反覆揣摩,觸動學生“心靈”。

(1)探究原因:引導學生關注全文,學生在文章關鍵處反覆揣摩,由淺入深地悟出“救一隻,害更多”的多重原因,體會出人們的愚不可及,領悟道理。

(2)引導學生抓住“悲歎”等,角色體驗朗讀。到底是為何而悲、為何而歎?體會愚蠢,得到啟迪。

4、教師小結

正如大家所言,人類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瞭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違背自然規律,否則,不瞭解、不尊重自然,堅持已見,違背自然規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詞句深層探究自然之道,引發思考。在表達交流中,解決疑問,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啟示,在入境體驗與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義,觸動心靈,受到啟示。】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探究寫作:觀察生活中的動、植物等,看有什麼新發現?把新發現寫下來。

【設計意圖:課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龜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們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啟迪;課後拓展,再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進行新的發現和探究。整個設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考慮進行了全面規劃和構思,注重了與生活的聯繫,體現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自然之道》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先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資料、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潛力。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資料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這是一項長期訓練的資料,不能要求過高,不能急於求成;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交流學生的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概括文章主要資料。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資料,適當展開聯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啟示。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資料,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説教法:

採用多媒體直觀法、引導學生想象法、拓展學生思維法等。

五、説學法:

朗讀加聯想,自主品讀、畫重點句等。

六、説教學過程:

1、引入“道”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提出問題,什麼是“道”?引發探究興趣。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資料。(《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資料,所以在此我設計了這一環節。)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資料後總結把握文章主要資料的一般方法。(概括文章主要資料的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講了什麼,然後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資料。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講的。)

2、感悟“道”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讀中想象加領悟的方式。把握文章中人物的情緒變化開展。可愛的小海龜們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⑴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述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體會嘲鶇的情緒。範寫“啄”字。

⑵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樣想的?找關鍵詞,教師引導學生透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抓住“若無其事”,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體會“極不情願”。帶着問題讀書“為什麼嚮導這樣説?”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嚮導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飛走了。

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透過比較,並聯系課禮貌確:嚮導的情緒和做法之間的矛盾與無奈,以及後文的故事發生。

救了小龜,我們的情緒如何了?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情緒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情緒:“天啊!”同伴_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潛力的同時,發展思維潛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必須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生活當中有沒有類似的教訓,説説看。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使“道”深入學生內心。教師相機出示課件並總結:大自然有必須的規律,比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以在魚缸中生活,温室也難育參天大樹,我們要尊重大自然,否則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讓我們共同遵循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説課稿11

為了能在實踐教學中突出新課標的理念,關注學生的發展,體現人文關愛和時代氣息,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我想把這次説課內容的主標題定為“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並以此作為理論基座和貫穿説課各環節的主線。從教材理解、學情分析、教法、學法設想、教學程序安排、教學設計特色幾個板塊進行一一説明和體現。

一、感悟教材:

<自然之道>主要講了我和我的同伴們在美麗的小島上發現一隻幼龜正面臨着被食肉鳥吃掉的危險,從而萌發救助之心,然而卻導致更多幼龜被食肉鳥吃掉的悲慘後果。從而説明了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性。。這篇課文圍繞”大自然的啟示”的主題取材,通過生動的事例説明道理,是説理性比較強的課文。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單元訓練目標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①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遊、偵察、愚蠢、爭先恐後、若無其事”等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③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雖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他們的思維和認知水平還處在待發展狀態,自我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比較低,學習主動性不是十分高,對文本的探究能力容易受老師的影響,或者僅僅停留在表面階段。因而,在課堂上就很難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與喚起學生的學習需要。但有一點很好,就是學生的好奇心強,探究慾望高,喜歡和他人交往,善於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合作。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教學時,我將針對學生的餓這些情況,有效的落實教學方法。

三、教法設想: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體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蒐集處理信息、認知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完美體驗,促進表達與發展的過程。所以,為了落實課改精神,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這節課,我將營造自主、合作、平等、和諧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並輔以問題情境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在剛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發現這篇課文的可以大體的分為兩段,一是我們好心救助那隻危險的小幼龜,二便是我們救了它卻發現我們做了一個多麼”愚不可及”的事情。兩段的情感有較大的起伏,對學生的情感衝擊較大。我發現這既是文本的難點重點同時也是一個突破點。學生能不能對這篇文章產生共鳴就看能不能有效地利用這個關卡。於是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便是將教材用分批呈現的方式來進行解讀。

用一羣同樣的主人公幹的同樣的一件事來串連兩個段落。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呈現那個小嶼上美麗的風光下,爬着一隻弱小而可憐的幼龜,然而在它的背後卻正盤旋着一隻可怕的食肉鳥,眼看這隻可憐的幼龜就要被這隻兇惡的食肉鳥當成美餐了,畫面就定格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這時我將拋出一個尖鋭的問題:這個時候如果是你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會怎麼做?一強一弱的強烈對比,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原有的情感積澱,正義感和一顆除強扶弱的心讓學生不能不對這個的畫面動容,救助小幼龜的強烈呼聲在他們的心底湧起。

這個時候,我將極力地肯定他們這份愛心,畢竟他和學生原有的情感思路十分相附,於是我再將故事講下去:那羣可愛的旅客們也是這樣做的,也許這個時候還有學生會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為那羣旅客也為那隻險被吞食的幼龜而慶幸。 就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勝利感充拆着他們的時候,我將呈現第二份的教材,同樣是這羣人,乾的'同樣的這件事,後來到底如何了呢。通過研讀學生才得知”我們幹了一件多麼愚不可及的事情。這個結論就猶如重型炸藥,為什麼我們除強扶弱反而卻害了別人呢?這個時候才是思維迸發的突破點,新的理念與原有道德觀念的衝擊會讓學生百思不得其解,這個時候教師只有適時地加以引導,讓學生暢所欲言,做到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閃光,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現自我的殿堂,最後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出: 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事與願違,好心辦壞事;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複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作決定或指揮;當人自作聰明時,就可能以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聰明反被聰明誤等等。

當然最後的時候教師還可以有個小結:強調自然之道的重要性。最後我的想法是利用一個”蛹化成蝶”動人故事,而告訴同學們在我們神奇的大自然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或是那樣奇妙的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究慾望。

四、教學設計特色:

1、緊緊把握語文課程改革的新走向。

新課標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閲讀教學必須擺脱以情節分析為主線,以提問應答為載體的低效模式。因此,我在預設的教學中,從整體着眼,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整體解讀課文,感悟課文,並從中獲得語言和思想的共鳴,達到了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有效對話,真正使語文課堂得到了開放。

2、抓住課堂閃光點,着重開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活動。

本篇課文藴涵着豐富的訓練學生想象力的因素,所以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主要抓住讓學生自由暢談這樣一個機會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潛能,鼓勵學生去創新,去大膽想象,並把它完整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訓練語感和提高創新思維。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人文關愛為出發點,以新課標精神為理論依據,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悦、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主動的學習,有效的學習,並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真正體現了“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的宗旨。

《自然之道》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自然之道》是語文S版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遊時,看到一隻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隻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隻幼龜是偵察兵,後面成羣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後悔和愧疚之中這麼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在進行精讀課文時,要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從中受到啟示: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然好事變成了壞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體會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

⑵ 初步瞭解概括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

⑶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⑵ 體會文中重點詞語,感受自然之道的含義。

⑶ 通過對文本空白處的想象,使自己的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得以提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

教學的重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的難點:理解嚮導的話,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

二、説教法

採用多媒體直觀法、引導學生想象法、拓展學生思維法等。

三、説學法

本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通過學生品讀、畫重點句、小組合作討論、課堂表演等方法。

四、説教學過程(兩課時)

1.引入“道”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抽象,所以,新課伊始,我先出示一個故事,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成語?同學們很快猜出這個成語是畫蛇添足。我隨後又問:“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生説出了“畫蛇添足”告訴我們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告訴我們不要虛構事實,無中生有的道理。從這我引出課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是講述這個道理。

為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又讓學生聽課文範讀。學生聽範讀後再進一步讀,邊讀邊思考文章每一部分講了什麼,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在學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後總結把握文章內容和思想的一般方法。

2.感悟“道”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運用了演中促讀,演中理解的方式。可愛的小海龜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這是一件什麼“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敍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⑴學習第三自然段。請一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出描寫幼龜動作的詞“探”“欲出又止”“躊躇”,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後評價,相機指出“欲出又止”、“躊躇不前”的意思。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體會嘲鶇的心情。

⑵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我和同伴”及“嚮導”感情或表情的詞語,“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願”,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想想兩者對話時的心理活動:他們説這句話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範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在學生

充分讀的基礎上指名上台表演,教師採訪“嚮導”扮演者:你説“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了那隻小龜,嘲鶇呢?並再次體會嘲鶇“頹喪”的心情。

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理解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我又設計了兩個比較句子的題。

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麼異同?

①我們幹了一件蠢事。

②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並聯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

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觀察課文插圖,説説圖意。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自由讀6~7自然段。

數十隻食肉鳥因為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而“我和同伴們”此時心情怎樣?

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地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我也_____地説:“_______。”

再比較句子,體會“悲歎”“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①嚮導一邊走一邊説:“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②嚮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嚮導由冷淡到不情願到補救到不得不發出悲歎,齊讀最後一句。

教師總結: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小海龜,違背自然之道只能傷害小海龜。

3.使“道”深入學生內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所以我讓學生想像,當海灘上最後一隻海龜艱難的爬進大海,看到那長長的沙灘足跡時,你最想説什麼?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麼,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説一説吧!根據學生髮言,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

五、説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力求簡潔、自然、明瞭。

23自然之道

遵循違背

保護傷害

海龜

六、説作業設計

第一課時: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給生字各找一個形近字並組詞。

第二課時:你還了解哪些“自然之道”,請簡單的寫下來。

《自然之道》説課稿13

一、複習課文

1、根據詞意説出詞語

(1)爭着向前,唯恐落後,形容十分積極。(爭先恐後)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特別後悔。(後悔不已)

(6)吃得特別飽。(飽餐一頓)

2、選擇練習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位生物學家嚮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嚮導勸阻,非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羣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 )地( ),結果讓食肉鳥( )。"我們"( )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 )。我們的行為真是( )呀!

3、我和七個同伴還有一位生物學家嚮導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的目的是什麼?(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

二、分析課文:

(1)當我們登上這個原始的海島時首先看到了怎樣的一幕呢?大家把書翻到第35頁。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其他人考慮: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

(2)(出示課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隻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答案一:這隻幼龜非常小心、謹慎、警惕。(找出相關的詞語體會,體會小心,指名讀,要讀出小心謹慎的語氣)答案二:面臨着危險(找出相關的詞語,再讀這句話,要讀出情況十分危急的語氣)

(3)教師:大家説的都很好,一個弱小的生命即將在我們眼前自己消失,善良的"我們"是什麼心情?帶着這樣的感受來讀文章的第4-8自然段!自由讀,劃出表現我們心情變化和情感態度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A、指名讀句子:"我和同伴緊張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嚮導説:‘你得想想辦法啊!’" (多麼的……緊張、揪心啊、焦急)

當我們為小幼龜焦急、緊張、揪心的時候,嚮導是怎樣的態度?

B、嚮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若無其事"是什麼意思呢?他為什麼會這麼説呢?

誰來試着讀一讀。要讀出嚮導的若無其事。

師:嚮導的心情是心平氣和波瀾不驚的,那嚮導又是怎樣做的呢?

C、課件出示: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誰來讀一下向導的做法。

師:極不情願是什麼意思?你有沒有遇到過極不情願的`事呢?

嚮導的極不情願是因為什麼原因?(我們的壓力)

我們沒有來過海島也沒有親眼見過食肉鳥吃小龜,看到這個場景必然要勸嚮導,現在老師來當嚮導,你們就是作者和作者的同伴,我們正在親眼看到小幼龜的生命正受到威脅。看看誰能説服我這個嚮導把小龜抱向大海。

同學們,你們説服了嚮導,你們真厲害,掌聲鼓勵一下!

師:由於嚮導把小幼龜抱到大海之中,那隻嘲鶇怎樣了?

D、課件出示: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頹喪是什麼意思?

(4)再讀這一段,教師過渡:在我們的努力下,小綠龜得救了,我們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使我們明白了什麼呢?

出示句子:"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們怎麼明白的?讀有關幼龜出巢的句子。"嚮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羣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那隻幼龜被嚮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於是爭先恐後地結伴而出。"

想象:幼龜此時會想些什麼?(學生想象:嚮往大海、嚮往外面的世界等)

教師:恩,很好,它們帶着一份嚮往,一份期待,它們想到蔚藍的大海里快樂地成長,它們多麼渴望能在那裏盡情地玩耍,但是,它們不知道,等待它們的居然是幾十只食肉鳥,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讓學生説句子)1、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對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2、這時,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3、不一會,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讀了這些句子,你想對小幼龜説些什麼呢?

(板書傷害,我們是因為什麼才使這些小海龜受到了傷害呢?板書:違反)

(5)1、隨着事態的發展,()作者和同伴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誰來説説。

2、課件出示:"天啊!"我聽見同伴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那我們就帶着一種後悔的心情來讀一讀這句話。"天啊!"我聽見同伴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3、誰來説説此時嚮導的心情呢?

4、生:我覺得嚮導也很後悔,還很着急,我是從這裏看出來的,我們的嚮導趕緊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幾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

5、從哪個詞看出他非常着急了,從趕緊,迅速這兩個詞中看出嚮導特別着急。

6、讀的時候應該怎麼讀呢,誰來讀一讀

7、誰來讀一讀嚮導的話。

(嚮導説的話:他一邊走,一邊發出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悲歎"的近義詞是什麼?換成"感歎"行不行?

3、如果去掉根本這個詞行不行?(根本加重了嚮導後悔,自責的語氣。)

4、誰能讀出他非常難過,自責的語氣。

三、總結全文

1、師:同學們想想,嚮導為什麼明明知道會有這樣的後果還把那個偵察兵抱向大海呢?

小結:同學們的猜想,都有可能正確,嚮導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他的目的都是想告訴人們:大自然是有規律的,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

(板書:遵循 只有遵循了自然之道才能保護幼龜。板書:保護)

3、我們瀏覽一下全文,結合作者和同伴以及嚮導的思想變化,現説一説你對自然之道的理解。

4、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會出現一些違背自然之道的事,誰知道,來説説。

5、作業:看看今天的作業:

走進大自然,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或其他自然現象,寫出你的發現,或受到什麼啟發。希望大家認真完成,下節課我們進行交流。

結束語: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自然之道"需要我們去了解, "學習之道""為人之道"都需要我們去探索啊,希望我們都在瞭解"道"的基礎上,遵循"道",不要做出愚不可及的事!

《自然之道》説課稿14

教學要求:

1.認識9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海鷗、爭先恐後、若無其事、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方法與過程:通過初讀、再讀、細讀這三個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學生體會逐步深入理解課文的閲讀方法。

教學準備:佈置預習任務、製作幻燈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 解釋課題:自然之道。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釋一下自然之道的意思。

2 檢查對課文內容瞭解了多少:説一説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誰?(生物學嚮導、我們、綠龜、嘲鷹和海鷗)學生答,老師板書。

3 檢查生字。請一名學生到黑板上來寫,注意思考,根據黑板上已經有的詞語,把生詞寫在恰當的位置上。(巢穴、偵察兵、食肉鳥、飽餐、若無其事、棒球帽、氣喘吁吁)

4 檢查對錯,然後請學生們説一説這些詞為什麼寫在這個位置。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旨在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即考察了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也瞭解了在初讀課文中學生是否瞭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理清文章脈絡。

1 師:現在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課文。要想學好課文,首先就要讀好課文。讀課文不能盲目的讀,每次讀了課文,我們都要有收穫才行。你們看昨天的預習大家就都有收穫,昨天的課文就讀的'有意義。通過初讀課文了解了主要內容,今天再讀課文,就要有更高的要求——理清文章脈絡。對於一個故事來説,就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等等。現在就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各是怎樣的。

學生讀課文,老師巡視。

2 全班交流,通過理順故事的過程進行分段。指名説説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麼,課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這些內容。

設計意圖:給學生們滲透閲讀方法,給敍事性的文章分層,可以按着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展開來進行。

3 引導理解第二自然段。

師:第二自然段屬於故事情節的內容嗎?那寫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讀一遍。看看寫了什麼內容。(學生讀課文,交流文章內容。)在這裏寫這一段有沒有用?

引導學生理解,在講故事中加入適當的補充説明,能讓讀者看得更明白。不但如此,這裏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出示最後一句,説説寫了什麼?跟後面有沒有聯繫?這裏給後面的故事打下了一個伏筆。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恰當的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設計意圖:寫作方法的滲透。

第二課時

一、學生默讀課文,獨立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1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細讀課文,體會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要説明的道理。要完成這個任務,在細讀的時候,就要有自己的感受(板書——有感受)什麼感受呢?我給舉個例子,比如你從課本中有什麼發現,發現字裏行間藏着什麼意思,還有你對課文上所説的事情有什麼體會,又如你有了什麼想法等等,都算感受。(板書:發現、體會、想法)要想在讀的時候有感受,就要一遍讀一遍想,哪裏有想法就應該畫出來,有什麼感受就簡單得寫下來,就是一邊讀一遍寫寫畫畫,也就是最簡單的讀書筆記。

2 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記錄感受。老師巡視指導。大約進行十分鐘。

設計意圖:先進行閲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知道在讀書時該做些什麼,應該怎樣去做。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時間和思考時間,使他們能真正的認真讀書,靜心思考,讀出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感受,深入理解課文。

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己的體會。老師注意結合學生的談話,引導學生們理解文章的重點段落和句子。

1 在交流中從三個方面進行引導:有感情的朗讀(結合四、八自然段進行)體會人物的心情、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2 理解文章所要説明的道理。重點理解嚮導的話。

3 再次感受文章的結構:發生、發展、高潮。

三、寫話練習。

根據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這是一個()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由於我們(),才使這些海龜受到了傷害。(學生寫,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實現讀寫結合,將學生理解的道理反饋外化。

四、拓展練習

還知道這樣的故事嗎?悲劇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五、總結。

咱們人類自稱是萬物之長,其實真正的萬物之長是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的規律做事,必將使我們受到懲罰。作為人類,該如何才能真正創設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空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

《自然之道》説課稿15

各位評委老師: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自然之道》。

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媒體設計五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本節課文《自然之道》主要講述了作者一行九人在南太平洋一個島上,從食肉鳥口中救了一隻幼龜,使得成羣的幼龜出巢而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人食的故事,使學生能從文中領悟自然之道,要遵循自然規律做事。

這篇課文是本組課文的第一篇講讀課文,對學習後面的課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等具有做鋪墊的作用。

根據新課標,我制定了以下三維課程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4個生字。

技能目標:能複述作品大意,瞭解、把握文章內容,學會使用多種方法學習、理解重點詞語,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

情感目標:從文中得到遵循大自然規律做事的啟示,能夠有感情朗讀課文。從課文內容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我將本課分為兩個課時。下面我來具體説一下教學要點:

第一課時:認識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4個生字是本課的重點,能夠通過閲讀初步簡單複述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理解爭先恐後、魚貫而出、愚不可及等詞語是本節的難點。

第二課時:帶領學生理解段落大意,能夠自己總結段意,掌握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的方法,理解嚮導是話是本節課的重點。能夠在複述課文的基礎上領悟自然的啟示,學會雙重否定的句式並在學習生活中運用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我按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採取以講讀法、談話法為主的'教學方法,並且以演示法等輔助教學。

我將通過講讀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並讓學生在多種方式閲讀下,理解

課文中的遣詞造句,以幫助學生老解決並鞏固難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採用談話法,引起學生注意,順着故事發展的順序講述課文,引領、點撥學生主動思考,體悟課文情感。對於文章第三段,我將採用演示法,讓學生在演與評價的過程中理解課文。

三、説學法

我主要是引導學生多角度朗讀,學生在朗讀中以讀悟感,學生之間通過交流自己的想法,開拓思維。同時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理解課文和感悟課文並獲得思想啟迪。在學生朗讀過程中學會聯繫上下文解決文中詞語的方法。

四.説教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將從導課、初讀課文、精讀課文、感知課文、結課五個環節來進行。下面我來具體説一下各個環節:

1.導課環節

我將採用單元導讀,導入新課9《自然之道》,提出疑問“大自然老師這次又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帶着這個問題開始下一環節。

2.初讀課文環節

通過學生的課前閲讀課文,讓學生試着講述自己理解的題目意思,讓學生試着講述自己理解的題目意思,在學生理解題目後,安排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並在同時佈置閲讀任務,標出7個認識的生字,在通過生字卡片進行鞏固,接着解決學生提出的較難書寫的字。為培養學生閲讀複述的能力,讓學生用細節的話講述課文的答題內容,簡單複述課文

3.精讀課文環節

在這個環節,我將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對課文分段講解,讓學生分讀各自然段並概括短意。在第二段點出詞語“爭先恐後”,為學生講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然後提出疑問:“幼龜在經過沙灘的那段不短的路會遇到什麼危險呢?”引起學生好奇心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第三段,在這裏我使用演示法,安排學生表演嘲鶇和幼龜,一位同學讀旁白。通過演示使同學理解本段,並讓學生評價表演的如何,來進一步分析、感悟此段的遣詞造句。學生在看到表演的驚險一幕後,我將安排學生一個小的説話,詢問學生“如果你就在現場,你

會怎麼做?”學生表達完自己想法後,引出作者一行人會怎麼做?讓學生自由度下一段,學生總結段意。下面通過分角色朗讀,運用談話法,讓學生總結他們感覺嚮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此老師並不作出評價,因為每個學生想法不同,但大體會分為兩種:一種是認為嚮導做得對,嚮導是一個好向導;一種則認為嚮導不好,人很冷淡等。老師把這問題讓學生留着,看看在學完整篇課文後大家還是原來想的這樣嗎?下面安排學生齊讀課文第五段,概括大意,讓學生自主學習,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老師在這裏只需要引導學生,使用圖片幫助學生直觀理解“魚貫而出”。在講解愚不可及是,先引導學會理解詞語,在理解基礎上再對比“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和“我們幹了一件蠢事”兩個句子哪個更好,原因是什麼?這件蠢事在文中具體是什麼事情,這件蠢事導致了什麼後果。通過學生的好奇心,找學生讀第六段,理解文中關鍵詞“無遮無攔”感受幼龜的處境。對於第七段,我將安排兩學生表演一位嚮導和一位同伴救幼龜的場景,以演來促使學生理解文意。對於文章最後一段,也是文章的關鍵段落,主要是使學生理解嚮導的悲歎和嚮導的話,在學生齊讀後引導學生分析食肉鳥飽食後的歡快與嚮導悲歎形成強烈對比愛幫助學生理解。對於嚮導的話,講述雙重否定句,並讓學生造句來鞏固新識。

4.感悟課文環節

回到課文第四段,讓學生總結嚮導是什麼樣的人,解決上面留下的疑問,加深對文章理解。安排學生默讀課文,簡單複述課文內容並談談從中受到什麼啟示。

5.結課環節

總結文意和學生受到的啟示,佈置課下作業,學完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對作者他們説的,寫在作文本上,明天請同學展示。

五.説媒體設計

我的主要板書設計是:

自然之道

幼龜、無遮無攔、嚮導:爭先恐後、氣喘吁吁、若無其事

欲出又止、響徹雲

霄、冷淡

魚貫而出、悲歎、極不情願

愚不可及、震驚、悲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