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來源:文書谷 6.64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説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説課稿 篇1

課文講述是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台*同胞冒着生命危險救助小錢這樣的一個感人的故事。課文用動情的語調,描繪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一家醫院的病牀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於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台*花蓮的慈濟醫院裏。李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台*青年的骨髓。因此,在教材的處理上,我就是以兩個兩景來切割,今天執教的是第二課時,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台*青年和李博士等醫護人員在餘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由此體會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基於以上認識,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台*青年一心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基本設計思路:

一、溝通課堂內外,拓展文本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於四年級的同學而言,在平時的生活中,對於地震沒有直接的生活體驗,缺乏具體直觀的感受。因此,教師就有意識地補充地震時房倒屋塌,人員傷亡的課外資料,旨在充分利用這些語文學習的資源,引導學生在大語文的背景下學習語文,那一幅幅悲慘的畫面,一個個具體可感的數據,激盪着學生的心靈,學生對台*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險救助傷員有更深刻的體會。又如:結合“李博士帶着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一句的理解,補充李博士當天的工作時間表,請同學們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將抽象的語言化為一連串具體的數據呈現的學生面前,學生對於李博士和醫護人員不辭辛勞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二、注重語言感悟,引導個性化閲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有專家説:國小語文歸根到底還是姓“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感悟文本語言,從具體的語言中體會在餘震中抽取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

課標也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着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閲讀文本,他們的閲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作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想法,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和發現。在本課學習過程中,同一樣的文本,學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同學感受到工作的緊張,有的`同學感受到情況的危急,有的同學則油然而生對台*青年和李博士的敬佩之情……不同的學生由於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的不同,他們感悟到的內容也各不相同,教師對於同學們的不同感悟都給以積極的肯定,並引導他們用朗讀表達自己感悟到的內容。教師不一刀切,不搞標準答案,不以教師對文本的理解替代學生的個性化閲讀,注重學生的獨立發揮,讀出每個同學鮮明的個性,讓學生做閲讀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三、挖掘文本空白,注重讀寫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基本理念。這就是説,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中,學生既要對語言材料有所感悟,產生感情的共鳴,受到情感的薰陶,也要加強語言的實踐,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學以致用才能真正達到語文學習的目的。在引導學生理解台*青年不顧家人的安危為小錢捐獻骨髓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導學生想象:台*青年靜靜地躺在病牀上,但他的內心卻極不平靜,此時此刻,他的心裏會想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動筆寫一寫。學生感動於青年博大的愛心,寫道:爸爸媽媽,不是我不擔心你們的安危,實在是我沒有辦法來看你們。如果我現在不給小錢捐骨髓,他就會有生命危險,等做好手術,我一定馬上回來,請你們保重!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蘇科版8年級物理第十章第一節《壓強》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我將從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定位、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教學程序的安排與意圖三個方面談談本節教學的構思。

一、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定位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壓強是力學中的重要內容,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對與壓強相關的物理現象較為熟悉,但壓強的概念學生還比較陌生。本節教材主要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基礎上,和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力的關係後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全章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因此,搞好壓強的教學是抓好本章教學的關鍵。

(二)學情分析

國中學生具有力的初步知識和受力分析能力,熟悉科學探究活動的環節,實驗探究積極性高,抽象思維不夠,通過實驗現象尋找規律的能力比較弱。

(三)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知識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壓力的概念;懂得壓力的方向垂直於受力面。

②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有關計算,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

③知道壓強增大和減小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採集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樂於探索、勇於探究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

壓強的概念統領全章、貫穿全章,因此壓強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

2、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建立。

國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得出壓強概念是本節的難點。

3、教學關鍵:實驗的成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探究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壓力效果的實驗就顯得特別重要。

二、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主要反映教學方法選擇與應用要點)。

(一)設計思路和理念

本節設計總體思路:從有關壓強的生活情景引入壓強課題,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感受壓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壓強概念,並用所學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有關壓強應用。充分體現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突出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法和學法

1、教法:根據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探究式學習的教育理念,本課主要採用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來發現自然規律。

2、學法:根據以上教法及學生年齡特點,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體驗,分析歸納,獲得對壓強概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學程序的安排與意圖(包括教學媒體和板書的使用步驟及其理由)

(一)教師課前準備

1、教學媒體準備:多媒體硬件和相關課件準備

採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使教學聲圖並茂視聽並舉,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實驗器材準備:海棉、橡皮泥、肥皂、氣球、磚兩塊、一隻削好的'鉛筆、自制壓力小桌、自制壓力演示器(銅圓柱體綁在鋼鋸片上)、鈎碼一盒、廢舊小礦泉水瓶、水、針、圖釘、細線等。(盆盆罐罐當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 、讓土器材成為實驗教學的生力軍)

(二)教學程序設計

為達到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本節教學程序設計採用以下幾個板塊進行:

第一個板塊:情境導入;第二個板塊:壓力概念;第三個板塊:感受壓力的效果;第四個板塊: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及計算;第五個板塊:增大與減小壓強的方法;第六個板塊:總結和反饋。

1、情境導入

學生觀看視頻,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啟發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入課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

2、壓力概念

通過視頻引入中“冰破裂”導出壓力概念。對壓力概念的教學不宜用太多時間,分兩步完成:

(1)建立概念

展示茶杯對桌面、圖釘對牆面、木塊對斜面等代表不同方向壓力的生活現象圖片,通過受力分析,組織學生討論壓力共同特徵,導出壓力概念並板書。

(板書一:壓力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2)深化理解

由於重力知識的干擾,學生以為壓力一定是重力產生的,會對壓力的正確理解造成困擾。為了突破壓力學習難點。我利用自制教具設計了一個實驗:將鋼鋸片平放、斜放、豎放,從形變大小引導學生形象直觀地認識壓力和重力大小,為理解壓力效果作好鋪墊。

3、感受壓力效果

讓學生感受壓力效果,探究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為壓強概念的建立做準備。

(1)提出問題猜想假設

我設計兩個體驗活動:

體驗一:用手指壓鉛筆兩端。

體驗二:用不同的力壓氣球,用針尖扎氣球。

意在通過體驗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的探究期望,並有所依據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設計實驗進行實驗

要求學生利用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進行分組自選器材對可行性方案自由探究,驗證猜想。

實驗探究中要求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老師巡迴指導。

學生實驗時不受器材的限制,大膽嘗試,根據自己實際選擇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分層次的教學,既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交流總結

學生分組彙報不同實驗探究方案,引導學生總結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實驗中,學生往往忙於動手,而忽略實驗的記錄和總結,老師及時讓學生填寫實驗單並展示實驗方案,有助於學生相互學習,得出結論,並體驗成功快樂。

分組實驗讓學生自主探究、盡情體驗,加深對壓力作用效果的理解,從而更好理解壓強的概念。充分體現出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這一理念。

4、壓強概念

在以上結論基礎上學生已經認識到壓力的效果不僅跟壓力有關,還跟受力面積有關,由此提出壓力的大小能否反映壓力的效果?引起學生思考,從而指出在物理學中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壓強來反映壓力的效果,揭示出壓強的物理意義。

然後引導學生找出比較壓力效果的兩種方法,通過兩種方法分析對比,啟發學生分析壓力大而作用效果不明顯是不是壓力被面積分散了,問學生能否找到一種計算壓力效果的方法呢?自然給出壓強的定義、定義式及單位。

⒉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⒊公式:p=F/S

⒋單位:Pa,1Pa =1N/m2,1Pa含義)

這種按照“物理意義 定義 定義式 單位”邏輯順序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在前面學習速度、密度時已有接觸,在這裏加以強化,體現了對方法的重視,同時也為後續功率等物理量的學習奠定基礎。

通過例題使學生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更進一步加深對壓強概念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先看書自學,在此基礎上交流討論獲得相關知識,教師分析例題,主要強調公式的應用和解題規範。深刻挖掘例題的隱含意義:一是單位要一致,二是正確理解受力面積和壓力的含義。三是進一步加深對壓強的理解。以磚塊為例分析壓力、接觸面積及壓強。同一塊磚怎樣放置壓強最大?那麼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呢?自然引入下一個問題-----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5、增大和減小壓強方法。

先引導學生根據壓強公式進行分析歸納增大和減小壓強的途徑。然後媒體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例子,感受物理知識的價值所在。並展示各種圖片,組織學生討論它們分別是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的。

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意在將壓強知識聯繫在生活中應用能加深學生對壓強意義的理解。突出新課程“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6、總結和反饋

通過師生共同小結,形成知識體系,既總結知識也總結方法。

解釋現象:在雜技表演時,氣功師躺在釘子上,人卻毫髮無損。

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引入新課時的問題,如果要設法營救落入冰窟窿的人,設計多種營救方案。

意圖:學以致用,前後呼應。使整個課堂渾然一體。

(三)板書設計

壓力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壓強1、意義:表示壓力的效果的物理量

2、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3、公式:p=F/S

總之,在這一節課的設計上,我根據新課標精神,以現代課堂教學觀為指導,以實驗活動為基礎,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同時力求突出課堂的實踐性和創新性。但課堂內容較多,講解時注意側重點,把握時間節點。

説課稿 篇3

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程標準,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本課以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為中心,以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為重點,培養學生討論、分析、合作、整合等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充分利用有效的時間進行自主鍛鍊,達到了學有所得的目的。

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學習迎面接力跑“立式傳接棒”的動作方法

2、發展學生的協調、靈敏、速度等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健康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參與運動的優良品質,能客觀地評價自己以及同伴

教材安排

迎面接力跑

遊戲:“我是快樂的小動物”

教學內容分析

“迎面接力跑”是水平二階段三年級教材中,“合作跑”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接力跑活動中,學生運用智慧和技巧與同伴團結協作,體驗配合的樂趣,增強了身體素質,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而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迎面接力跑”是一項發展速度與合作能力的綜合技能運動,在一定距離中自然快跑,通過“立式傳接棒”的方法進行接力,發展身體的速度、協調性等基本運動能力,培養創新能力與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採用學生自主學練的授課形式。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組織紀律性較強,情緒變化較大,運動能力有一定的發展,但運動系統發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協調性較差。想象力豐富,學習興趣易激發。課堂上應該努力培養學生主動進取的態度,掌握好學習方法,把握學習規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探討,去理解,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身心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合理的運動實踐,在不斷克服困難中體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培養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態度,通過從事適宜的運動,瞭解自己的身體變化,增強體質,培養堅強的意志。

教學設計分析

將課堂教給學生

“立式傳接棒”的學習過程,教師示範與講解“立式傳接棒”的動作方法,其餘時間則交給學生進行帶問題的自主練習,並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正確的握棒及傳接棒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分析、整合能力,使學生體會到了體育活動的樂趣。

採用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以學生的小組討論、自主練習、相互合作、互相評價、教學比賽等組織形式進行教學。以一個既能發展反應、靈敏又能活躍課堂氣氛的遊戲為開始,課堂中設計有質疑、討論,學練、解惑等環節,最後以輕鬆、快樂的小遊戲進行放鬆。整節課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儘量使每位學生感受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和獲得知識與成功的快樂。

注重學生身心協調發展

教學中不僅注重對學生跑的能力的訓練,更考慮到了學生上下肢的協調發展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的體現。還設計了遊戲:“我是快樂的小動物”發展了學生身體協調與靈敏、觀察模仿等能力。

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

新課標下的體育課除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之外,對於學生的安全教育也十分重視,本節課教師在幾個重要環節中都能對學生進行安全方面的提醒與教育。

説課稿 篇4

一、説課內容:

一年級下冊第92-94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開始學習簡單的分類整理,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本課繼續學習統計,以整理隨機出現的簡單數據為主要內容,並把經過整理的數據填進簡單的統計表。在統計過程中,讓學生學到一些比較容易的統計方法,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在簡單的統計表裏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裏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使學生在統計教學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快樂。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簡單的符號進行記錄的統計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説教法和學法

一、創設情境,誘發內需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線索。本節課的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誘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以遊戲的形式進行新課。

二、合作學習,研創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弗賴登塔爾説過:學生學習是知識的“再創造”過程。教師設計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研究知識,“創造”知識。引導學生產生教材上已有的和教材沒有的多種統計方法,並在研究和“創造”知識的過程中體會與比較。

三、活動體驗,運用知識

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認為,知識源於活動,沒有主體對客體的活動,就不可能產生反映和認識。教師還設計了“統計小組同學的鉛筆”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實踐和遊戲活動中,運用和鞏固知識、發展和深化知識,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今天有一些小動物想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大家看都有什麼?”(黑板上雜亂地貼出動物頭像)

“怎樣能很清楚地看出它們各有多少個?”(指名説)

“哪位小朋友願意上來分一分、排一排?”

“現在你能告訴大家,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2、分一分、數一數是我們上學期學習的統計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板書課題)

創設情境,複習分類統計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小動物頭像的場景中進入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研究探索,進行新課

1、收集整理數據

(1)每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個盒子,裏面有什麼呢?教師引導學生從盒子裏摸出一個看看,並告訴大家盒子裏有許多這樣的圖形。

現在小朋友想知道什麼呢?

(2)大家想知道這麼多的問題,我們怎樣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圓各有幾個?

可以用分一分、數一數的統計方法,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統計出它們的個數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

聽老師講一下游戲的要求:小組長從盒子裏拿出一個圖形,説出圖形的名稱,其他小朋友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上,組長再拿一個,你再記一個,一直把盒子裏的圖形拿完為止。

這一環節的設計,教者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實踐操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手、動腦,在整理數據的實踐中體會用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並啟發學生用其他一些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2、分組活動

3、小組彙報

4、引導學生比較記錄的方法,得出哪種方法更清楚,更簡便。

“通過剛才的比較,現在你喜歡哪種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歡的方法説給大家聽一聽?要説出為什麼喜歡這種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歡這種方法,如果讓你再來記一次,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

5、填寫統計表

“看着這張統計表,你知道了什麼?”

三、組織練習,統計文具

1、用先記錄的方法,統計一下小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歡的方法把每個人的文具數記錄在表格裏,再整理全組的文具數量。

填表,彙報方法

2、觀察統計結果,哪種文具用得多?哪種文具用得少?

如果我是文具店經理,你們想對我説什麼?

美國教育家布朗認為:“學習的環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讓學生充當生活的角色,統計小組裏的學習用品,寓知於樂,激發興趣,發展認識,使數學歸於生活實際。

四、課堂小結,課後延伸

“今天學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課後選一項內容進行統計。

評價是《數學課程標準》極為重視的一個方面,評價態度與情感的有機滲透,評價與統計的巧妙結合,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真正體現了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六年級上冊第一篇課文。本課是一則童話,寫於1845年,是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傳世之作。課文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為線索,重點寫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產生了美好的幻像,渴望得到温暖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愛的奶奶。

 二、説學生

從學生基本素質看,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課堂比較活躍,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相當部分男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學習能力較差。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對課文的深入理解不夠。在對一些問題的思考上,個別學生的思維特別寬廣、新穎。

 二、説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倡導學生的經歷、感受、體驗學生學習的過程,尊重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教師抓住情感線,步步深入,讓學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到社會制度的黑暗,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擬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句中的深刻含義和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基於現實合理想象進行片段練習。

三、説教學重、難點

《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高段閲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等環節,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根據以上理念,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小女孩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美好的幻像。

與此同時,基於六年級學生年齡段的特點,理解含義深的句子,體會作者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的強烈不滿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説學法分析

《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因此,教學中我準備讓學生採用以下幾種學法:

合作學習法——涉及到課文中關於重點、難點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共同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交流討論法——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學習他人的學習方法。

質疑探討法——通過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説教學策略

《課標》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學中採用情境教學法為主,輔以點撥引導法,以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交流的形式,運用“假設”讓學生在情境中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六、説教學過程

根據我在本課所採用的教學策略,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方面:一、温故、感知;二、理解、體會;三、運用、討論;四、交流、強化;五、對比、昇華;六、拓展延伸。

(一)温故、感知

閲讀教學中各個環節都要特別重視創設情境,激情激趣,因此,在開課時,運用“假設”創設課文情境,激發學生情感,以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你看到風雪中的小女孩,你覺得她怎樣?”引入新課,把學生極快地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然後讓學生談談“如果你遇到小女孩,會為她做些什麼?對她説些什麼?” 這樣的引入為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句子,體會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調。

(二)理解、體會

1、引導、授於學法

《課標》中提出: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六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因此,開課後,讓學生自由讀書,讀出自己的初步情感體驗。然後讓學生重點讀文中寫賣火柴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邊讀邊思考:小女孩是在什麼情況下擦燃火柴的,擦燃後看到了什麼?想一想小女孩為什麼會看到這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課文中寫小女孩第一次檫燃火柴的部分。

2、理解重點句子,體會感情。

在學生朗讀和了解了課文這一部分內容的基礎上,此時應抓住對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以突出教學重點,攻破教學難點。這時,抓住關鍵問題:“小女孩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為什麼一根也不敢擦呢?”“為什麼她又終於抽出了一根呢?”理解文中重點的詞句,然後讓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評議讀的情況。

3、小結學習方法

通過對文中寫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這部分的學習,老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出剛才的學習方法:一、默讀課文,瞭解小女孩是在什麼情況下擦燃火柴的,看到了什麼;二、接着輕聲讀課文,搞清楚小女孩擦燃火柴後為什麼會看到這些事物;三、最後感情朗讀課文,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後面的`課文起到指導作用。

(三)運用討論

《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提到:語文教學應注重能力的培養,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化學生自能讀書能力的培養。於是,我讓學生運用剛才總結的“默讀、瞭解內容;輕讀,體會含義;朗讀,情感表達。這樣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進行朗讀,寫出自身獨特感受,即作批註。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四)交流、強化

通過剛才學生的學習,讓學生把學習的收穫進行彙報。根據學生的彙報,抓住每一部分重點詞語、句子進行理解,體會小女孩感情的變化:擦燃火柴前是迫切之情,燃燒時是高興之情,熄滅後是失望之情。讓學生在幻象與現實的對比中,發現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沒有寒冷、飢餓、享受着快樂與疼愛。她是幸福的。當火柴熄滅時,她又會回到冷酷的現實,學生此時認識到小女孩這時的幸福是可憐的。

教師緊接着創設情境:讀到這裏,我彷彿聽到小女孩的聲音,你們聽到了什麼?學生從小女孩的角度説自己聽到了什麼,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對小女孩所處的社會冷酷有了初步的認識。

學生有了理解與情感的積澱,教師引導學生引深原問題:為什麼説小女孩凍死了也是“幸福”的,她真的走向自己的幸福了嗎?配着音樂,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幻燈片。學生靜靜的聆聽,細細的品味,注意看小女孩的表情。

幻燈片播放結束後,學生抒發自己的情感,教師引導學生:如果小女孩沒有被凍死,她活了下來,接下來她的命運會是什麼樣的?

學生各抒己見,在討論中最終發現:小女孩只有在幻象中才是幸福的,現實只會帶給她寒冷、飢餓和痛苦,也只有死亡才能讓她擺脱這一切。死對小女孩來説是幸福的,這個幸福是悲慘的。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接觸到問題的實質,理解句子中藴含的深厚情感,讓學生入情入境,激發學生情感,喚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對比、昇華

此時,學生的心靈已有所撞擊,並對小女孩的悲慘命運產生了深切的同情心,於是,教師接着創設情景:此刻你想對誰説些什麼?學生可以對小女孩説,可以對安徒生説,學生還可以對社會説。在學生多角度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時可以層層深入到對社會制度的認識: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像小女孩這樣的窮苦人完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六)拓展、延伸

閲讀教學與習作訓練的有機結合是當前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延伸訓練:以“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的生活中”為線索續編故事,這樣的設計,為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起到了畫龍點睛之效果。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從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來體現夾竹桃的可貴韌性,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閲讀課文的一至四自然段,在讀中感悟夾竹桃那 “可

貴的韌性”。

2、藉助畫面,感受意境,指導誦讀。

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想體現如下三個理念:

二、説教法學法:

1、熟讀:

閲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學會閲讀和發展語言,那麼,閲讀能力和語言能力獲得的根本憑藉和途徑是什麼呢?古人告訴我們:最佳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多讀、熟讀,反覆吟誦。也就是説,課文是憑藉,閲讀實踐是根本。以課文為憑藉,以讀書活動為根本的語文信息的加工內化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設情境,創造機會,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讀而不厭,讀中理解,達到古人説的“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2、精思:

不加咀嚼的朗讀不能讓學生感悟、理解、內化。不啟動思維,不用心體悟,在囫圇吞棗的朗讀中,精彩的詞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學生的大腦中閃過,“食而不知其味”,如此這般,不能消化,談何積澱?學生的語文素質又從何提高?因此“精思”,是多讀中的操作要求。有口無心,呆讀死念,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未必“自見”。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消極被動的“接受式閲讀”向質疑問難的“探究式閲讀”轉變,鼓勵積極探究,大膽質疑,讀出共性中的個性。

3、感悟:

我國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勸學》篇中早就認為語文學習的關鍵是感悟自得,教師是指導學生邊讀書邊進入角色,換位思考,設身處地,解讀課文裏的語言文字,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思路,然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課本中走出來,變成自己的經驗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探究主題

1、教者打破按課文自然段來教學,而是從第三自然段入手,先欣賞作者由複習以填空形式導入:夾竹桃不是 的花,也不是 的花,但是對我説來,它卻是最值得 最值得 的花。

我愛上了夾竹桃,因為它有 ,又能引起我 。

2、揭示探究主題: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為什麼對我説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呢?它有什麼樣的韌性,又能引起我哪些幻想呢?

(二)自主感悟夾竹桃的韌性

1、請同學們快速地看看課文,找找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夾竹桃的韌性?(4)

2、請同學們拿起筆,再細細地讀讀這一自然段,看看從哪些句子中能體會到夾竹桃的韌性,把它畫出來。

3、同學們的反應真快,一下子都畫好了,老師再給你們提個要求,因為每個同學畫的句子可能不一樣,你畫的他沒畫,他畫的你沒畫,我就要請同學們來進行一次“小老師挑戰大賽”,把你畫的句子解説給沒畫這句句子的同學聽,讓他聽了你的解説會覺得,誒!這句話確實也能體會到它的韌性。願意接受挑戰嗎?祝你們挑戰成功!

[每個國小生都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徵,都有成功的願望,希望自己比別人強,希望能得到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認可。這與人們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開的。許多情況下,正是由於學生的`爭強好勝,才不斷地取得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師要注意把競爭意識引進課堂,讓學生在競爭中獲得成功,有一種成就感。成功是兒童心理髮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因勢利導,誘發學生積極動腦,拓展思維。]

4、學生準備。

5、集體交流,隨機出示句子圈畫,朗讀表達對夾竹桃韌性的由衷讚美。

板書:無……不……

無不

穿插理解:一嘟嚕

造句訓練:無……不……

無不

6、齊讀這一自然段表達情感。

四、瞭解引起的幻想及其原因

1、請同學們快速地看看課文,找找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夾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5)哪位同學願意把這一自然段讀一讀?其他同學思考夾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2、交流板書:地圖、荇藻、墨竹

3、請同學們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幻想反覆地讀讀,在腦袋裏放放電影,然後把你喜歡的原因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意義建構是學習的目的,它要靠學生自覺、主動去完成。同時我們認為,沒有選擇性就沒有主體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的內容,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進行交流。]

4、學生自讀準備。

5、彙報展示朗讀。

引導評價:聽了他的朗讀,有何感受?

6、齊讀介紹三種幻想:我們連起來把三種幻想介紹給客人老師聽,好嗎?

7、想象訓練:聽了你們的介紹,老師們都陶醉了,沉浸在幻想之中,覺得還不過癮,想請你們也幻想幾種,讓他們過過癮。(板書:……)

[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英國詩人雪萊也説:“想象是創造力。”可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在學生領略了介紹的三種幻想後,不急於罷手,而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再説説其他的幻想,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8、作者的幻想是怎麼引起的交流句子:“我特別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

唉呀!作者的文學水平太高了,黃老師看不懂,誰願意結合自己曾看到的這種景象來介紹介紹。(意在理解:葉影參差、花影迷離)

你從中還體會到了些什麼?(香)你能把它的香讀出來嗎?

9、讓我們跟着作者,再一次到月光下的夾竹桃下,進入幻境,好嗎?

四、總結,激趣引導蒐集有關夾竹桃的資料

1、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同學們應該完全明白作者愛夾竹桃的原因了吧?誰願意來説説?

2、其實,夾竹桃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愛的原因呢!看,黃老師就找到了一些?老師還有呢,想看嗎?“有志者不食喈來之食。”意思是説,有志氣的人不吃別人送到嘴邊的食物,想吃自己去獲取。你們有志氣嗎?那還想看嗎?那咱們比比誰蒐集得多!

[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要努力把學生的注意力、求知慾,引向課外。]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説課稿 篇7

《跟蹤颱風的衞星》是國小語文國標本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第三代氣象衞星緊緊地跟蹤,監視颱風的動向,為人類預防颱風襲擊減少損失作出了貢獻,從而形象地向小讀者展現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本文情節生動,語言活潑、讀來情緒盎然,引人入勝,在形象的童話情境中傳播了科學知識,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對於颱風和衞星孩子們離孩子的實際生活比較遠,在理解課文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根據新課標對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語。理解他們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第三代氣象衞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為社會造福的志向趣。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氣象衞星和颱風的資料。為上好課做準備。

我預設用2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用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上課伊始,我板書跟蹤正音,體會讀好這個詞,(沒有感覺的可以演一演)今天我們只是誰跟蹤誰呀?板書颱風——衞星讀好課題,颱風和衞星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二、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第二個環節,自讀課文。在這個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要求做到1、劃出文中的生字新詞。2、標好自然段3、讀熟課文。在檢查自讀情況的`時候,注意指導學生讀好後鼻音:盯、瘋。前鼻音:監、懶。翹舌音:嘲、設。

三、在檢查朗讀情況的過程中,質疑討論掃除字詞障礙讀通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內容。最後讓學生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習字冊2、讀課文

下面我説説第二課時的設想,

我將安排複習導入、品讀感悟、拓展延伸這三個環節以期達到讓孩子瞭解第三代氣象衞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能夠生從小愛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為社會造福的志趣。

一、複習導入

上課伊始我出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認讀,然後回顧課文的內容。

接着進入第二個環節,我認為課文的3-7自然段是重點,我以“衞星是怎樣跟蹤颱風的”問題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我要求學生讀讀課文在文中圈圈畫畫,找出相關的詞句,進行討論。

我進行這樣的預設;

第一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閲讀讓他們對文本更多的瞭解。

第二步,學生找出有關衞星跟蹤颱風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抓住“緊緊、時刻”(板書)這些詞,體會衞星是這樣跟蹤颱風的。

第三步,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句中表現出的颱風和衞星的性格脾氣。大聲嚷、狂怒地嚷、狂暴、猛撲、暴跳如雷、瘋狂、泄氣(板書),從這些詞語你看出了什麼?

笑了笑、偏偏、沒門、嘲笑、自豪(板書)從這些詞你看出什麼呢?

第三步、在反覆品味詞句的基礎上聯繫感情朗讀,感受颱風的狂暴自傲,衞星的堅定自信。

第四步、分角色朗讀。注意讀的時候加上合適的神態、動作。體會兩人不同的個性。

第五步、體會衞星為什麼自豪?理解談笑風生,人們為什麼會談笑風生,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第六步、除了這些再讓學生找找可以感受到颱風和衞星不同的地方。以此感受颱風雖大卻外強中乾,衞星雖小卻威力無比。(比如文中寫颱風的大,衞星的小)

最後一段講台風和衞星較量的結果,在整篇課文中有點睛之妙,我預設這樣教學

1、讀這一段,充分地瞭解文本。

2、引導學生抓住泄氣、懶洋洋體會颱風失敗後的垂頭喪氣,感情朗讀。

3、抓住迅速轉身、又緊緊地跟蹤體會衞星堅定不驕傲。

4、整體再讀,回顧全文,充分感受新科技的力量,人類只要發展科學技術,就能逐步地戰勝大自然帶給人類的災害。

5、佈置作業:1、朗讀課文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

你還想知道哪些人造衞星?請課後收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再把結果跟同學們交流交流。

板書:跟蹤颱風的衞星

(緊緊、時刻)外強中乾堅定自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