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模板錦集10篇

來源:文書谷 7.26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説課稿模板錦集10篇

説課稿 篇1

基於課型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並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瞭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

2.繼續領悟並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3.激起學生閲讀相關作品的興趣。

現在我們五年級教略讀課文,基本教學流程是“自學——交流——拓展(積累)”。

第一板塊的自學是學生獨立閲讀的實踐機會,因為五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自學主要放在課前的預習中。就拿《刷子李》來説,自學主要分三步:第一步:讀通課文,自學字詞;第二步:藉助自學提示,自學課文;第三步:心靈對話,寫好批註。

第二板塊的交流,是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的相互交流並進行二度自學的過程。這個階段,重在交流自學的收穫,討論自學中遇到的某些問題,從中既可以展示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又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而教師則視學生交流情況作適當點撥與引導。今天的課主要以提示中的“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個技藝高超的人?作者又是怎樣寫出他的技藝高超的?”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同時也習到一些寫作方法。

第三板塊側重向課外擴展、延伸。側重什麼,應視文章內容和特點而定。今天我所教學的《刷子李》就是走進《俗世奇人》,領略更多俗世奇人的風采,感受馮驥才寫人的高超技藝,激起學生閲讀這本書的興趣、慾望。

通過這三個板塊的學習,使略讀課文的教學達到以下基本教學要求:

第一,概覽全文,瞭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有針對性地積累語言,或向課外擴展延伸。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這是國小美術第一冊的內容,本學期教學內容主要圍繞畫圖展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審美能力。本課是教材關於畫圖的初步教學,為後面畫圖教學奠定基礎,課文內容精簡,在畫圖的過程中,可給予學生極大的發揮空間。學生剛接觸色彩畫圖工具,興趣很高,在教師語言的嘗試鼓勵下,他們對這個知識點就會主動要學,而非被動地學習,因此在課堂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學習交流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幫助解決。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表現圓形物體,進一步瞭解大小物體的對比表現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激發求知慾,激發興趣,並變興趣為動力,在不斷的實踐中體驗成功。

三、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圓形觀察、表現圓形物體。

難點:畫出大氣球的“大”和“飛得高”的感覺。

四、説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要方法恰當,才會有效。我採用“創設情境法”、“ 啟發引導法”、“ 創作表現法”等教學方法。

利用“創設情境法” 引出“創作表現法”,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和生動豐富的教學方式(看、聽、做、説),調動國小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情感上樂於參與,產生樂學、愛學、主動去學的願望,使單調的學習內容變得豐富生動。接下來賞識學生的作品,肯定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最後把所學內容系統性地構建起來。

我在教學方法中滲透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使課堂教學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達到課堂教學素質化。

五、説學法:

我這節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魚,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於方法和能力的知識。首先,我創造一種美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在學會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實踐操作,從而達到發展思維能力,培養自學和動手能力的目的。積極營造信息技術課堂“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六、教學環境

一年紀教室。

七、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國小美術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二、啟發引導

三、作品欣賞

四、創作表現

五、賞識總結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展示熱氣球比賽場景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感受。

2.讓學生説説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3.設問:想一想,這麼大的氣球是怎樣飛上天空的?你還知道大氣球的哪些知識?瞭解學生課前查閲資料研究學習的情況,讓同學交流課前研究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利用觀看五顏六色的氣球,通過鮮豔色彩氣球比賽情景使學生對氣球有更大的吸引,調動他們積極參加學習的主動性,對接下去的課有激性作用。

二、假設情境,啟發想象。

1.設問:你想不想乘坐大氣球飛上藍天?如果你坐着大氣球飛上天空,會做些什麼事情?

2.獨立想象思考後,同桌或學習小組內相互交流、啟發。

3.請幾位同學介紹自己的想法,同學間進一步相互啟發

設計意圖:利用氣球的大小對比和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提示,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三、作欣賞,探究表現。

1.展示範作,瞭解、感受不同的表現方法和大氣球的花樣設計。

2.展示兩幅有對比的學生作品,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探究:怎樣畫出大氣球的“大”和“飛得高”?

3.學習小組彙報、交流小組探究成果。

4.教師小結,補充講解、板演。(提示:滲透圓形物的畫法。)

設計意圖:利用範作欣賞,提高學生的想像力,並通過欣賞學生的作品來探究如何表現氣球的“大”和“飛得高”,這為下面的創作提供了很好鋪墊。

四、學生練習,表現體驗。

1.明確練習主題:畫一張乘坐大氣球飛上天空的想象畫。

2.提示:大膽想象、設計大氣球的花樣,儘可能把大氣球的“大”和“飛 得高”的感覺表現出來,畫出自己坐上大氣球高興的樣子。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佈置學生練習任務,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鞏固以上所學。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1.將學生作品展示在電視屏幕上,在學生展示時,我給學生揚長性地表揚,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評價。(評價提示:大氣球的花紋和色彩表現是否大膽、漂亮;是否畫出了大氣球的“大”和“飛得高”的感覺。)

2.教師小結,進行課外延伸。引導學生課外進一步瞭解與表現大氣球,並畫一畫其他的圓形物。

設計意圖: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悦。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歸納總結,系統性地把本課知識構建起來。

八、 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2、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在注意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習外,同時注重語文素養、美術素養的培養,從而形成語文、美術等學科的整合,如觀察、傾聽、述説、演示等。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4、美術學科特點:“立足基本創作操作,滲透基礎知識”。

説課稿 篇3

跳皮筋是我國傳統的民間體育遊戲,把皮筋遊戲和民間童謠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正好符合了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春天來了,天氣變暖,正是活動開展的好時機。根據我園的健康教育特色,結合我班課題《民間體育遊戲的挖掘與創新》,設計了這節健康教育活動。

這節活動的目標是

1、激發幼兒對民間遊戲的興趣,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並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3、鍛鍊幼兒的腿部力量,提高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幼兒自由探索並能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以達到鍛鍊的目的,從中培養小朋友的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包括

1、經驗準備:熟悉一些簡單的民間童謠。

2、材料準備:短皮筋、長皮筋、音樂、小椅子、場地佈置等。

新《綱要》提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活動中我以自己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我用了適宜的教學方法巧妙地組織教學,運用遊戲法、操作法,在操作過程中教師的適時的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此外,我還適時的使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發展。整個教育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自由探索,本次活動採用了:嘗試法、遊戲法,讓孩子在遊戲中學到知識,身體素質得到發展。

下面,我説説活動過程:

(一)做民間遊戲《拉大鋸》、《炒黃豆》、《打拐》,熱身。在此,教師小結:這幾個有趣的遊戲是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民間遊戲,小朋友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侯都玩過,激起幼兒對民間遊戲的興趣。

(二)通過遊戲,引導幼兒自由探索並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1、幼兒嘗試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2、結合民間童謠《馬蓮開花》,練習單腳內外跳皮筋。

3、聽音樂,放鬆練習。

4、通過民間遊戲《跳格子》,引導幼兒自由探索並練習跳皮筋多種方法。

(1)引導幼兒自由探索皮筋的多種跳法。(如:單腳跳、雙腳跳、雙腳交替跳、叉花跳等)

(2)幼兒分隊遊戲。

(3)提高皮筋高度,幼兒練習並遊戲。在此過程中,讓幼兒自由探索並初步掌握了跳皮筋的方法,鍛鍊了孩子們的腿部力量,提高了孩子們身體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也讓孩子們從中體驗到了合作遊戲的快樂。

(三)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是啟發幼兒想一想皮筋除了用腳跳還可以怎麼玩?

教師翻花繩,引導孩子們回去和別人交流、學習,再次激起了孩子們對民間遊戲的興趣。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㈠教材分析

動物的行為是目前生物學研究中一個十分活躍的領域,動物行為的知識與人類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動物的行為有其遺傳基礎,對動物個體的生存和繁殖後代是十分重要的。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類。本節教材在講述這方面內容時沒有像以往教材那樣對動物的攻擊、防禦、貯食和繁殖等行為進行羅列,而是通過“資料分析”、“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行為”等活動,倡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認識動物行為形成的機理,理解行為形成的本質和意義。

㈡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瞭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

(3)明確先天性行為的侷限性及不同動物學習能力的差異.

(4)認識人類自身學習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資料(文字、影像資料)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語言表達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樹立學生在活動中的自信心.

(2)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對自身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建立辨證唯物主義觀,對動物行為的劃分不能絕對化.

(4)懂得生存的法則:通過不斷的學習去適應新的環境,免遭淘汰.

㈢教學重點:

(1)學會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瞭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

(3)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

㈣教學難點

(1)學會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使學生懂得學習行為的複雜性和遺傳性.

(3)探究動物行為成因的實驗及其組織教學.

二、説教法

本節課的導入可以從給學生展示生物的行為相關圖片入手,結合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動物行為的概念,區別動物的先天性和學習行為;也可以通過錄像片、VCD展示教師蒐集和整理的有關動物行為音像資料,引入課題。本節主要採用設置情景法,課件演示法,資料分析法,探究實驗法,分析比較法,討論交流法。

三、説學法

採用討論法,探究實驗法,思考法,資料分析法。重視對學生的探究方法的指導,注意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嚴謹的科學品質。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知道想象的魅力是無窮的。下面就請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任憑你的思緒遨遊在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之間,盡情地去遐想自然界中千姿百態、奧妙無窮的動物行為。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動物種類約150萬種,幾乎遍佈每一個角落。因此,通過CAI展示幾幅風景迥異的圖片,有助於引導學生充分的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去想象多種多樣的動物行為。學生描述自己所瞭解的動物行為,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動物的行為確實很多,為後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待學生介紹完,教師也舉例介紹動物的行為,營造師生共同切磋的氛圍。教師舉的例子就是家裏養的小狗的某些行為,詢問學生中養過寵物的人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大部分學生肯定深有感觸。此時,教師詢問學生狗會吃飯和睡覺、會在指定的地點大小便和會做簡單的加減法是不是一出生就具有的,引發學生思考為什麼有些行為天生就有,有些卻要後天的訓練。藉此引出課題:第二節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二)講授新課

1.先天性為和學習行為的概念

通過課題名稱,讓學生説説劃分兩種行為的依據,基本上學生都能理解兩者的主要區別,也就容易理解兩者劃分的依據是行為獲得的途徑不同。然後就讓學生把前面提及的狗的三種行為歸類,學生非常輕鬆就能完成此任務,學習興趣自然大增。

接着播放一段關於蜘蛛織網和黑猩猩摘香蕉的Flash,讓學生在愉悦的同時加深了對兩種行為的理解,進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試着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兩種行為的概念。在聽取了幾位同學的回答後,由教師總結,學生分成兩大組分別朗讀一種行為的概念,教師同時指出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1.學會正確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在對兩個概念初步掌握的基礎上,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對於每種行為分別舉兩個例子),教師巡視指導,看看學生舉的例子是否恰當。接着教師通過一張表格進一步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表格下方共有六幅圖片描述了六種動物的行為,讓學生通過拖動鼠標把每幅圖片移到相應的位置。由於學生與電腦間的互動性,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很願意去思考,去修改別人的觀點,在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此時教室中學生的氣氛高漲,非常想知道正確的答案。教師緊接着依次分析,可以從學生沒有爭議的圖片入手,一張張達成共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當補充關於狗的嗅覺靈敏的資料,擴展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興趣。

對於鳥類的遷徙行為,學生還存在不同的觀點,教師因勢利導,再出示一個關於鳥歌唱的例子,從此例中讓學生明白鳥歌唱曲調的不同的原因,深入分析得出對動物行為的劃分不能絕對化,尤其是成年動物的絕大多數行為都是兩者的結合。此時,再讓學生回答鳥類的遷徙屬於哪一類,他們頓時恍然大悟。

3.兩種行為的意義、侷限性

前面都是對兩種行為的初步理解,接着通過一些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和影象資料的分析,讓學生深入探討兩種行為。

(1)出示三種動物的行為的資料:小袋鼠爬向母袋鼠育兒袋、蚯蚓取食實驗、烏鴉設法吃堅果。先讓學生説出各屬於哪一類行為,再小組討論分析各自的意義。最後,全班交流彙報,明確先天性行為的意義是維持動物生存的基本保證,學習行為的意義是為了動物更好的適應外界的環境,更好的生存。由於兩種行為都有各自的意義,所以學生自然就會意識到兩者缺一不可。

(2)出示小鳥餵魚和大山雀喝牛奶的資料,在説出各屬於哪一類行為後,讓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得出先天性行為的侷限性。這點對於學生來説較難理解,教師可着重讓學生分析小鳥餵魚的例子,用具體的例子彌補抽象思維的不足,利於學生分析問題。由小鳥哺育後代的意義(為了延續自己的種族)談起,一步步引導學生分析其侷限性。

(3)在瞭解了先天性行為的侷限性後,學生肯定會產生疑問:學習行為有侷限性嗎?此時,出示大山雀與紅知更鳥偷喝牛奶的資料,通過對比分析之後,學生肯定會達成共識,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異。接着教師繼續提問: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學習能力有差異嗎?學生聯繫人類自身,不難得出結論,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的學習能力同樣是有差異的。學生深入思考為何學習能力會有差異。教師略做點撥,學生領會到學習能力的差異取決於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正是這兩種因素的制約,也透露出了學習行為的侷限性。

(4) 既然學習能力有差異,那麼一般來説存在什麼規律呢?出示四張黑猩猩學習行為的圖片,告訴學生黑猩猩屬於靈長類動物,比較高等。觀賞完圖片後,學生肯定產生這種感受:黑猩猩的學習能力真強。再聯繫人類自身的學習行為,學生意識到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多,對其生存越有意義。(學生舉例説明)

4.深入認識人類自身的學習

出示狼孩的資料,先讓學生分析狼孩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屬於哪一類。根據學生經驗的積累(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小孩的一些行為),他們認為狼孩的一些行為與狼相似,是從狼那裏學到的,因此屬於學習行為。教師在加以肯定之後,讓學生談談對人類學習存在的新的認識。這個問題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從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如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大腦不同發育階段學習的適時性等。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本堂課對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瞭解,聯繫實際,暢談自己今後的學習道路該如何邁下去。(情感的昇華)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第一場雪》是六年制小語課本第十一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瑞雪圖: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後的美景,以及作者聯想到“瑞雪兆豐年”這一喜人景象。文中字裏行間雖無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充分體現了作者由這場雪預見到明年糧食的豐收而無比喜悦之情。

本文處於本冊書的最後一個單元,而本單元的教學任務主要是對本學期學過的重點訓練項目加深理解,綜合運用,要根據課文的特點複習相應的讀寫訓練項目。本文層次清楚、條理明確、重點突出,採用了聯想、誇張的手法,語言生動優美、情景交融。正是複習舊知的好教材。因此,教學時,要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結合學過的讀寫項目體會本課在寫法上的特色。

據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要求:

1、理清作者思路,知道作者怎樣有條理地描寫下大雪的經過,同時展開聯想,來表達自己關心農業生產為來年的豐收而無比喜悦的心情。

2、複習鞏固讀寫訓練項目,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抓住事物的特點”、“事物和聯想”、“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等讀寫技能。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下列詞語:驟然、遼遠、紛紛揚揚、瑞雪兆豐年等。

4、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至6自然段。

這樣確定教學要求,符合本課特點,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雪後景色”和“聯想瑞雪兆豐年”這兩部分,因為“雪後景色”既表達了作者對這場大雪的喜悦和讚美之情,又突出了課文的中心。聯想部分既説明了“瑞雪兆豐年”的道理,表達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又是體現讀寫訓練項目的內容。再加之,《大綱》對六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是:能準確地把握文章裏的思想感情。因此,我把在感情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借雪景抒發自己的喜悦心情,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而作者對第一場雪的喜悦與讚美之情融進了“雪景”與“聯想”之中,因此這兩段就成了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因為孩子們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的,而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藴含的情感世界,這對孩子來説有困難。因此,我把理解作者是如何遺詞造句,在行文中抒發自己的情感的,作為本篇課文要解決的難點。

二、説教法:

《第一場雪》是一篇講讀課文,應該以講讀為主,憑藉講讀訓練學生的閲讀基本功。因此,在講讀中,我準備採用“感情朗讀法”來教學本課。

為什麼呢?因為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情溢言表,在流暢,動人的景物描寫中寄予情思,而這種情思,正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但這種情,文中並沒有直露地抒發,全部寄於字裏行間,那麼,要抓住這種情,只有讀,通過學生感情朗讀,讓他們在自己的朗讀中去領會,會勝過老師重三疊四地講解,同時還起到了訓練朗讀能力的作用。

另外,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準備改變以往的平鋪直敍,採用“變序教學法”,在學生理清了文章層次後,抓住文中描寫最美的雪中、雪後兩段來講,使學生興趣高漲。不僅如此,教學過程中,我還鋪之以生動、極富感染的語言表述,緊扣重點詞、句細嚼慢嚥,讓學生在緊張、極富感染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三、説學法: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和我的教法,以及《大綱》對六年級學生的閲讀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教學生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重點段、句、詞,體會文中的情感。這種方法,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依據課文內容和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全文。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字詞。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熟悉內容。

這裏我主要説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步:運用諺語,導入新課。

根據大綱對閲讀教學的要求:從整體入手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規律,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誰能接出老師所説的諺語的下半句:“冬天麥蓋三層被”。這裏的“被”是指什麼?“枕着饅頭”是什麼意思?這句諺語説的是誰與誰之間的關係?從學生的回答中我總結出:“這節課,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認識雪這種自然現象,認識雪與人的情感,雪與饅頭的關係。”這樣的設計,不但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且明確了學習任務。

第二步:問題引入,抓住要點。

要讓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裏的思想感情,必須先抓住文章的重點。所以,接下來一步我是這樣設計的:上節課大家已初讀課文,瞭解了課文大意,那麼誰能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一下課文內容?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按時間來分,文章可以分為幾段?在雪前、雪中、雪後和聯想這幾部分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些內容?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他們一定會指出是文中描寫的雪中和雪後這兩部分,而這兩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為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點,所以這樣以來,我用學生對文章的感性認識抓住了文章要點!

第三步:精講細讀,體會情感

這一環節,是教學重點,我準備用感情朗讀法,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對雪中和雪後的美景感興趣,我們就去看看雪是怎麼下的?”我指導學生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

1、指名讀了解內容。

2、思:這一段寫出了雪下得怎麼樣?文中哪一句話突出“下得大”這一特點,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下雪的?

3、議:根據上面問題,學生展開討論,解決問題。

4、讀: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見的,誰來讀一下,看能不能讀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種氣勢!這樣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讀後我指導總結,在讀中怎樣才能把雪下大,哪些字應重讀!而後再讀,要求讀出雪下的大的特點,以此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並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寫作特點。在此,我不忘強調:文中為什麼要強調“一會兒就白了?”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即時總結:可見作者在描寫中注意處處抓特點。教學雪中聽到的這一部分,我依然讓學生朗讀並要從中體會出:這場雪下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山村的夜晚應是什麼特點?如何才能讀出山村靜夜這一特點?指導朗讀技巧,要讀出文章的特色,而後指導學生自己總結出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你在寫作上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從而把學與用結合起來。

課文中“雪後美景”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點,是最能體會作者的情感所在。我依然用感情朗讀法教學這一部分,讓學生在朗讀中去體會:首先,我用這樣的導語引出:“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天晴了。大家憑自己的經驗説説,一夜大雪後,早上推開門一看,你是什麼感覺?那麼我們作者是怎麼給大家描述的呢?”

1、指名讀,“大家閉上眼聽,看看能不能把大家帶入畫中!”這一段要讀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接下來,老師範讀,並總結這一部分應如何來讀?進一步訓練朗讀能力。

2、思:作者都寫了些什麼內容?哪一句是概括地寫雪景?‘萬里江山變成粉粧玉砌的世界’!這句子用了什麼手法?句子是什麼意思?我們從這一部分中,聽出了作者的情緒如何?心情如何?你是從哪些地方聽出來的?

3:議:思考並討論以上問題。

4、再讀:“是啊!這些優美的語句字裏行間充分體現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讓我們再讀一下這些充滿感情的語句!”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我還讓學生動手勾畫出文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藉以複習舊知。最後總結:這一部分作者都用了些什麼手法?你有什麼收穫?從而達到學以致用。最後再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對於“雪後人歡笑”這一部分,我只抓住一個問題:孩子的笑真能把雪震下來嗎?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呢?根據上下文,學生自然明白:為了表達喜悦之情。這樣,老師講述不多,學生已從反覆朗讀中體會出了文中的情感!

以這樣的方法教學“雪中”“雪後”,充分體現了朗讀教學的優越性,不但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也發展了學生思維能力。

接下來,我用問題引入第一段的學習:“這場雪怎麼下下來的?作者是如何有條理地交待的?”這一部分表述非常清楚,條理性強,所以沒有必要更多的講解,我只需學生在自讀課文時,解決了上述問題就可以了。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文章的最後一部分是作者的聯想,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點,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但這一部分內容淺顯,情感易體會,所以我只需抓住中心句“瑞雪兆豐年”,引導學生來理解“瑞雪”是什麼意思?“兆”是什麼意思?“豐年”是指什麼?這句話是説什麼意思?為什麼?到此我再總結:此時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瑩剔透的世界,聽着耳畔孩子的歡聲笑語,聯想到明年的豐收,他的心當然會更加的歡喜!

這一環節,使學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並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展了能力,完成了教學重點。

第四步:揭示背景,總結昇華,領會內涵。

總結課文,我是這樣設計的:用揭示時代背景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我用問題引入:一場大雪使得作者如此興奮和激動,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嗎?接着講述:

這一環節,從部分迴歸整體,領會作者寫作意圖,加深學習印象,完成教學要求。

第五步:感情朗讀,整體回顧。

“讓我們帶着無比喜悦的心情再來朗讀一次全文!”此時此刻,學生已完全掌握本文的朗讀技巧,領會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信學生一定能讀出最好的水平!在朗讀過程中,試着背誦雪中,雪後兩部分。因為,教學中已反覆朗讀,所以背的任務也不難解決。

第六步: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根據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原則,我指導學生學習本課借景抒情的寫法,以《及時雨》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學以致用,以提高寫作能力。

到此全文結束。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黃河頌》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以愛國為主題。也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詩歌着眼於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它潛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讀來情緒慷慨激昂,是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好題材。

《黃河頌》還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詩歌語言凝練,表意深刻,運用了比喻、擬人、反覆等修辭方法,多角度地描繪了黃河的形貌,頌揚了黃河的精神。是七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掌握詩歌朗讀方法,提高詩歌朗讀水平的好材料。

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碰撞將使他們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這篇課文在這一學段這一單元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二、説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朗讀能力不強,對詩歌的節奏、重音、語氣把握不夠熟練,對詩歌的內容理解還沒達到一定的程度,學習詩歌的方法還在探索階段。但現在的他們的學習慾望強烈,有一定的表現慾望,還會在課堂暢所欲言,在老師的指導下會願意去接受學習詩歌的方法。

三、説目標

基於以上考慮,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2)培養對詩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抓住詩歌的節奏與感情反覆朗讀詩歌。(2)通過研討分析來深入理解詩歌。

(三)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

(2)體會詩歌藴含的濃烈的愛國熱情,培養愛國情懷。

(四)教學重難點

聯繫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內容,調動並強化學生的愛國熱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文本特點,我將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設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讚頌黃河、讚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運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質疑、討論、交流自己的閲讀見解。聯繫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內容,調動並強化學生的愛國熱情則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説方法

(一)説教法

(1)情境體驗法

(2)朗讀法

(3)合作討論法。這是一首詩歌,語言凝練、簡潔,重在抒情,又涉及到了歷史、地理、音樂等相關知識,所以,我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朗讀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二)説學法

(1)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2)嘗試課外通過網絡、報刊、書籍等收集各種信息資料的方法(如:黃河的古詩名句、黃河的傳説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做批註法

五、説教學設計

(一)欣賞:讓我們靜靜地聽

(1)欣賞《黃河頌》歌曲,自由想象音樂中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聽《黃河頌》的朗讀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字詞的讀音,朗讀的重音、節奏、語氣語調等。《黃河頌》本身是一首歌。我就先播放這首歌曲,讓學生首先從聲音上去感受黃河的氣魄,讓學生明白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們對於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於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了險峽急流、怒濤漩渦、激情澎湃,氣勢磅礴。學生邊聽邊想,這樣既感染了學生,也藉助音樂的力量讓學生體會到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新課標提出:教師的職責,是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情緒展開的場,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學生的自主性越強,積極性越高,其所獲就越多。這首詩,是一首現代抒情詩,關鍵是朗讀。所以,我側重引導學生靜靜地聽課文朗讀錄音,既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也讓學生初步瞭解字詞的讀音,朗讀的停頓、重音、語氣語調等。有了朗讀錄音的範讀引路,為學生創設了朗讀的氛圍,也有了展示朗讀的慾望,學生聽起來自然全神貫注,收穫多多。(聽了之後,就讓我們一起進入讀的環節吧。)

(二)誦讀:讓我們朗朗地讀

(1)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並討論如何讀得更好,讀得更有感情。

(2)學生總結交流朗讀方法,包括重音、節奏、語氣語調等。

(3)請兩到三名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

(4)分聲部男女生,合誦朗讀,讀出對黃河的讚美之情。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這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這一環節,就是我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討詩歌朗讀的方法。所以,我設計了以上這四個步驟。本詩歌語言淺顯,我沒有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重在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初讀、細讀、精讀、有感情的讀這些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由淺入深的進行朗讀。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詩歌的內容,掌握了朗讀的方法,也提高了朗讀詩歌的水平。(讀中生悟,以悟促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味詩歌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題。)

(三)品析:讓我們細細地品

(1)找出直接描繪黃河和讚美黃河的詩句?

(2)詩人從哪些方面讚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請選擇其中的一個方面,結合具體內容,説説詩歌藴含的情感。

(3)請你找出詩歌中最能體現黃河雄渾好豪邁的詞語,仔細品味並寫出批註。

(4)你認為這首詩歌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愛因斯坦説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朗讀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而有感情的朗讀又必須建立在真正地理解詩歌的內涵的基礎上。基於這個目的,我提出了上面這四個問題,讓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將課文的結構、內容、主題梳理明確,細細品析,以悟促讀,幫助學生更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在朗讀中抒發對黃河的讚頌之情。

(四)頌揚:讓我們樂樂地寫

學習黃河的偉大與堅強,號召中華兒女奮起抗爭,這確實是作者的心聲,下面讓我們以作者寫黃河,就是以此頌揚偉大的黃河吧!要求學生用“我欣賞這首詩,因為xxx的句式寫話。

學生暢談學詩的感受、體會,組內交流後,班內展示。此環節旨在幫助學生髮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圍繞着詩歌的內容、語言、思想、結構等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我欣賞這首詩的畫面,因為它為我們呈現了黃河立體的美,近遠結合,縱橫相接,全方位展現了黃河獨特的美(雄渾的美、壯闊的美、蜿蜒的美),使我們真切感受到黃河的磅礴氣勢、勇不可當的氣度和力量,這足以激發每一位華夏兒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五)拓展:讓我們美美地説

課前讓大家通過各種方式查閲有關黃河的知識,下面請同學們盡展才華,讓我們來説説黃河,説一説你對黃河知多少。

(1)歌頌黃河的古詩名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大漠孤煙直,長沙落日圓。(王維)

(2)與黃河有關的俗語、諺語、成語。

(3)與黃河有關的傳説。

最後一個環節是讓我們美美的説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新課標對老師的基本要求。這一環節我安排了三個説的內容,旨在利用現代網絡、報刊、書籍等多種形式,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克服以往以書本為中心進行學習的傾向,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實現課堂內外的交流。完成小語文向大語文的轉化。

六、説教學反思

總之,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詩歌教學貴在化抽象為形象。在這節課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播放《黃河頌》音樂和朗讀錄音,給學生以形象直觀的視、聽覺感受,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情感薰陶。

(2)注重朗讀。詩歌關鍵就是朗讀,我利用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朗讀,讀出黃河奔騰咆哮之聲,更讀出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3)教師始終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4)用六字教學設計,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特點,也讓學生在聽、説、讀、寫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斷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電話是現代家庭常見的通信工具,學生對其通信原理有着一定的瞭解。本節通過組合圖的方式對通信發展進行回顧,使學生們對現代通信的快捷和便利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鑑於學生對於電話的內部結構、連接電話的網絡不瞭解,教師可採用實物剖解、學生連圖、多媒體、電話示教板演示等手段,教授相關知識。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簡述電話是如何把聲音傳遞到遠方的。

2.説出電話交換機的用處。

3.説出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的基本區別。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看錄像、老師講解,瞭解電話是如何傳遞信息的,提高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2.通過討論和活動,説明電話交換機的作用和展示什麼是數字通信,增強運用物理知識的觀念和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貝爾發明電話的過程,激發不怕困難、積極探索的精神,瞭解技術改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着新課標,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電話是怎樣把信息傳遞到遠方的及電話交換機的用處。

2.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的基本區別。

難點:瞭解電話交換機的應用。

二、説教法

1、説教法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採用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洋思教學模式。

2、説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課堂討論、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三、説媒體應用

在本課中我主要採用多媒體課件和多媒體投影。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三)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探索性總結,教師更正並補充

詳細闡述: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請學生們看屏幕圖片引入課題利用這種設計引導學生去自主研讀教材。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學習任務,並且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這樣就可以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任務驅動,自學討論

在創設了情境,明確了學習任務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獲取新知。讓學生帶着問題,通過自己的學習、研目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點,在這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理解的難點,我主要設計三種方法進行突破:

1、研讀教材 2、同學間合作討論 3、教師巡迴指導。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讓學生明白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各種各樣,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

(三)、檢查自學效果

學生在明確了教學任務,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後,就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慾望,這時教師應把握時機讓學生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學生練習的同時教師巡迴指導,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可以讓那些自學能力差的同學及時的學到新知識,不至於掉隊。(分層教學)

(四)、學生探索性總結,教師糾正並補充

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用“這節課,我學會了……”、“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會做……了”這樣的形式來讓學生總結,學生一邊説教師一邊糾正或提示學生,並且顯示相應的內容以課件形式展示出來。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總結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使知識成為一個體系。

總之,新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

1、 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舒暢的學習。體現在自主學習,教師沒有把教學任務一一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

2、 協作學習,交流的方式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説課稿 篇8

一、説設計意圖

《綱要》明確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的視野”,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為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為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像我班小朋友午睡起牀,常有孩子把鞋子、襪子拿錯、穿反。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鞋子、襪子、鞋墊為活動材料的《找朋友》數學活動,引導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關注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進行配對。在遊戲中自然滲透數學的概念,達到“玩中學,玩中教”的目的。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對活動起着導向性作用,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體目標是:

1、認識目標:

(1)、初步形成“雙”的概念,知道一雙有兩隻。

(2)、能按鞋子、襪子、鞋墊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2、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驗與教師、同伴遊戲的快樂;初步感受改編兒歌的樂趣,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三、説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活動準備是服務於活動目標,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在幼兒操作的材料上,我選擇了孩子們熟悉的鞋子、襪子和鞋墊。這些物品讓小班孩子具有親切感,願意去動手操作,有信心配合老師共同探索。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鞋子、襪子、鞋墊各人手一份、鞋架一個、夾子若干、玩具小熊一隻。玩具小熊的用意是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有情節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積極參與,能自然而然的轉換活動場所,銜接下一個活動環節。知識準備是已學的兒歌《襪子歌》

 四、説教學方法、重點

(一)這是一次數學配對活動,其中有機整合了語言領域的兒歌改編活動,但教學仍以配對遊戲教育為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幼兒認識、形成“雙”的概念和正確為鞋子、襪子、鞋墊正確配對這一環節上。 由於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幼兒的注意力不宜持久、容易分散;對生活和周圍的事物感興趣等特點。我選擇了利用遊戲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在“找朋友”裏面,以幼兒為主體,我通過操作法、遊戲法和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找朋友的教案

活動目標

1、能用自然的聲音熟練地演唱歌曲。

2、能根據歌詞大膽地進行表演。

3、體驗與同伴遊戲地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歌曲-找朋友MP3下載

兒歌:找朋友MP3

找呀找呀 找呀找

找到一個朋友

敬個禮呀 鞠個躬

笑嘻嘻呀 握握手

大家一起 大家一做朋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熟悉音樂,引起學習興趣。

2、打招呼,相互認識。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都是好朋友是嗎?現在,給身邊的小夥伴互相打個招呼吧!

二、展開

1、出示動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看,這是誰?你們喜歡它嗎?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樣做呢?能不能用一個動作來表示一下?

2、啟發幼兒自編動作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對玩偶表示喜愛。)

3、播放-找朋友

幼兒初步嘗試自編動作表演。

4、教師引導示範,進一步帶領幼兒進行音樂遊戲的表演

(1)請幼兒做示範

(2)請幼兒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麼動作?

(3)教師表演示範,規範音樂遊戲的動作

(4)根據提示,幼兒自由表演,教師跟進指導。

(分組和集體進行表演。)

5、教師引導幼兒拉手轉一轉,一起成為好朋友。

小結: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鬧。

三、結束

教師帶領幼兒去院子裏做遊戲。

説課稿 篇9

一、活動內容的選擇

本次活動根據大班多元智能創意主題活動《冬日暖洋洋》中真温暖主題生成,在冬季選擇這樣一個活動,我覺得選材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季節特點。

二、具體活動目標的確定

冬天裏,圍巾是每天都能用到的,每個小朋友都有圍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長代勞,所以確立目標1:嘗試打圍巾結;另外,圍巾除了保暖外,還有打扮自己的作用,為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確立目標2:樂於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打扮自己;由於幼兒嘗試動手打圍巾結,所以必須人手一條圍巾,四十多條圍巾,很好的教育機會,所以確立目標3:觀察各種各樣的圍巾,這也是對幼兒觀察能力的一種培養。

三、教材分析及幼兒分析

本次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它涉及到了藝術領域、語言領域、科學領域三個方面,對於我們這個地區來講,圍巾在冬季比較常見,但是圍巾也包括冬季的保暖圍巾和秋冬的防風沙、打扮自己的紗巾,幼兒自備了各種各樣的圍巾進行系圍巾和觀察圍巾,教材的選擇適合大班幼兒的水平及特點。基於我班幼兒喜歡動手操作,所以這一活動很適合我班的幼兒。

四、重點和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觀察不同形狀的圍巾。通過與同伴選的圍巾的對比觀察,教師的細心引導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動的難點在於嘗試打圍巾結,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教師首先請小朋友想想媽媽平常怎樣系圍巾或媽媽怎樣給你係圍巾,再動手試一試,請個別幼兒展示圍巾的系法,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引導幼兒可以大膽想象,設計出自己認為更漂亮的圍巾系法,從而突破難點。

五、準備工作

根據活動的需要,在活動前發動了幼兒園和本班的幼兒帶了各種各樣的圍巾並展覽在班級前面,保證人手一條還有剩餘,便於幼兒選擇,為活動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準備。在幼兒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時,我為幼兒準備了關於圍巾系法的幻燈片及舒緩的音樂作為背景。我還選擇了比較有活力的音樂作為圍巾展示的音樂,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鼓勵幼兒的展示,我還準備了造型獎、表演獎、設計獎的獎狀,為了烘托頒獎時的熱烈氣氛,特意配了頒獎的音樂。

六、過程及相關策略

開始由班級前面展示的圍巾,直接引出舉辦圍巾展覽會,請幼兒參加。選擇自己滿意的圍巾進行觀察、與同伴的圍巾進行對比,幼兒通過對比就會發現圍巾的花紋、形狀、顏色、質地、款式、厚薄等方面的不同,既然有這麼多的圍巾,就給幼兒一個表述自己喜愛的機會説一説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圍巾及其原因,幼兒有説到暖和的,自然引到,圍巾的用途,幼兒有説到打扮自己,自然導入到幼兒練習打圍巾結,並請個別幼兒向大家展示打圍巾結的方法,再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打扮自己,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各種方法把圍巾系在頭上、脖子上、腰上等,為了使每一名幼兒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設計了一個圍巾展示的表演,請每一名幼兒都做小模特進行表演,並對幼兒進行了分組,我也融入到幼兒中間去進行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了對小朋友的表演進行肯定,我還準備了造型獎、表演獎、設計獎的最佳獎和優秀獎的獎狀,以幼兒提名,老師記錄的形式進行,為了保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還我準備了小組獎的獎狀,使獎勵既突出了個別,又面向了全體,最後利用幼兒園老師來聽課的寶貴機會,邀請園長為獲獎幼兒頒獎。

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美術課本第15冊第12課《美化生活的裝飾布》,本課內容1課時完成。

1、教材分析:《美化生活的裝飾布》與第九課《居室的色彩搭配》、第十課《佈置理想的家居》、第十一課《櫃架陳設的藝術》及第十三課《我的小天地》共同組成圍繞家居美化設計的一個綜合探索單元。這節課是屬於“設計.應用”領域,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對身邊熟悉的事物中包含的美感產生興趣,探究其中的審美因素,提高學生的生活品味,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本課的教學目標:(1)瞭解裝飾布是怎樣扮靚家居的。研究裝飾布的特點。掌握裝飾布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步驟,並完成一幅裝飾佈設計。(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富於聯想,大膽創新的精神和審美語言表達能力,提倡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精神。

3、我認為教學重、難點最能體現課題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教學重點:裝飾布的設計,包括紋樣設計,色彩設計。難點:使裝飾布的色彩搭配協調。

二、説教法、學法

學生分析:在紋樣的設計中,可能會出現學生不會設計單位紋樣的問題。教師可以以抽象形為例,在黑板上多畫幾幅範樣,以啟發、開闊學生的設計思路。對於不知如何將單位紋樣排列組合的學生,可啟發他想用裝飾布做什麼,並提一些參考意見。對學生來説,最難的是在設計中如何把握裝飾布的色調,使裝飾布的色彩協調。這個問題不是通過一兩次實踐就可以解決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設色,只要學生有設計意圖,或説出他希望達到某種色彩效果,而不是盲目的,教師就應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通過不斷地豐富學生的色彩知識,逐步提高學生的設色能力。

為了使學生激起更大的興趣與熱情,由被動變為主動,既鍛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腦),構成能力,創造能力;也可以鍛鍊學生的表現能力(手);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眼)。真正體現眼腦手的協調並用的原則。

根據學生情況,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教學法:

學生總是在一種情境氛圍中接受知識效果最好,通過創設與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輕鬆的掌握知識。在導課的時候利用錄像、圖片等欣賞精美的裝飾布,瞭解裝飾布,思考裝飾布是如何使自己的居室佈置得實用、觀、舒適,體現出一定的審美品位,如何表現出自己的個性。

2、觀察、發現法:

觀察、發現法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思維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是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體會象科學家那樣探索發現真理的滋味。讓學生觀察裝飾布的單獨紋樣是怎樣進行排列組合的,使學生髮現用不同的組合方式會產生不同圖案的裝飾布,激發學生進行創作設計的慾望。

3、演示、練習法:

這是在美術課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用單獨紋樣進行排列組合,教師演示只是讓學生掌握其中的組合的方法,而不是讓學生抄襲教師的想法,給學生建議,引導學生練習,根據教師指導,對所學的知識用實際,先選定要構成什麼紋樣,什麼樣的色調,最後拼合成預定的圖案和色調的紋樣。可以展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三、説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新課教授

(1)導入:課件快速展示居室中漂亮的窗簾、桌布和牀單等裝飾布照片,展示照片的同時提出問題:(引入課題集中學生注意力)這些裝飾布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常見的裝飾布有哪些樣式?

課件展示裝飾布(具象和抽象兩種紋樣)組成:讓學生看圖分析裝飾布的特點.並回答(分小組討論)。

根據學生的回答講解裝飾布特點並提問:裝飾布好看嗎?想知道它們是怎麼完成的嗎?(學生回答)同時板書課題

(2)仔細找找它們看有沒有規律?(分小組討論)

(課件展示)

二方連續紋樣四方連續紋樣單獨紋樣

(適合於裝飾邊緣)(適合於大型圖案)(適合於裝飾物中心)

講解裝飾布的構成規律:結合多媒體分析

裝飾布的色彩規律:結合多媒體課件分析

A冷暖色調:紅黃為暖色代表(適合於温馨的氣氛)藍色是冷色代表(適宜於清爽、寧靜的氣氛)

B補色對比:紅-綠黃-紫(適合於張揚個性)

c近似色:黃-綠粉紅-大紅紅-紫(適宜於柔和的氣氛)

(3)製作裝飾布:同學們學習了裝飾布的構成與色彩規律,想不想親自來設計與製作一幅好看的裝飾布呢?

現在老師就教你們製作裝飾布的小竅門。利用拷貝的方法制作(教師示範)

(4)作業:A、運用裝飾布的構成規律和色彩規律,設計一幅裝飾布。

B、尺寸要求:17cm×17cm。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