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兒的信説課稿(精選8篇)

來源:文書谷 8.69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致女兒的信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女兒的信説課稿(精選8篇)

致女兒的信説課稿 篇1

我本次説課的課題是《致女兒的信》。我的説課有八個內容: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致女兒的信》一文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的自讀課文,作者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面對正值花季的女兒,一個對愛情充滿好奇與遐想的少女,針對“愛情”這一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身為父親的作者沒有迴避,沒有敷衍,更沒有説教,而是用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故事,闡釋了愛情的真諦。信中主要談了人的“精神性”與“生物性”的聯繫,強調人類高尚的愛情應該遠遠超越“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從而啟發和培養了女兒正確的愛情觀,這篇課文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來説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學生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話題“愛情”對於中學生來説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中學生正值青春期,異性之間會產生微妙的感覺,但還未必真正懂得愛情。學生如果處理不當,思想認識不足,就容易踏上早戀的航船。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可由於中學生“涉世未深”,缺乏相關的生活經驗,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上現實生活中對待早戀的觀念。一方面使得情感內斂的學生不太願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另一方面他們又希望有人指點迷津。而教書育人是語文教育應盡的責任,因此,要對學生多加引導和鼓勵,讓他們放下包袱,輕鬆參與到討論中來。

三、教學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體,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和.在教學中發揮多媒體的優勢,調動最適宜的教學資源,增大教學的容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運用對話教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提出閲讀的要求,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再與組內同學交流思考結果,對於疑難之處教師要加以點撥引導。同時圍繞本文涉及的話題“愛情”,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早戀”這一討論的話題,通過討論,使學生的思想、觀點在對話中迸濺出“火花”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有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積累“忐忑、繁衍”等詞語和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②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解這個民間故事的巧妙構思,體會故事背後的寓意。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①學習聯繫西方文化背景在語境中領會語句含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②通過蒐集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警句和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受到啟發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①體會故事背後的寓意和運用故事闡述道理的寫法的好處。

②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③瞭解愛情的真諦,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教學難點:

①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②瞭解愛情的真諦,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六、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蘇霍姆林斯基的資料,同時蒐集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警句及感人的故事。

2、掌握本課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3、讀課文,思考:上帝在創造了人後,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這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作者為什麼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4、讀文時,找出含義深刻的語句或自己不理解的語句。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莎士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們想知道的。當你遇到這樣的疑惑時,你會問你的父母嗎?(不會)可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代我們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她的父親是如何回答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她寫給女兒的這封信。(板書課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關於作者,你知道哪些?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在這裏,將學生蒐集到的有關文學常識進行交流,實現資料共享。)

2、利用屏幕顯示本文的生字、詞,找學生讀並要求在練習本上寫出加點字的讀音,然後對正,再交流釋義遇見困難的生詞。

3、讀文反饋:(用屏幕顯示思考題,找生回答)

(1)故事中的上帝在在創造了人後,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2)你認為這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為什麼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利用這一環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長此以往促使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對於這裏的第二個思考題,學生回答起來可能困難,由此導入下一環節。)

(三)讀文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邊讀邊完成下列要求:

1、“我”為什麼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説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你能為大家概述這個充滿詩意的故事嗎?

(提示:複述時應抓住關鍵詞語:上帝、三次、人間、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佇立離去)

3、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去表現呢?在這五十多年裏是什麼維繫了他們的愛情?

4、現在你明白“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的聯繫了嗎?

5、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先拋出這些要求,然後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文思考,堅持以讀為本的策略,讓學生在自讀自思中感知內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故事的寓意,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

(四)讀後交流,合作探究:

1、學生組內交流思考結果。

2、班內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點撥疑難之處。

(鼓勵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自己的心得,並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體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間的對話及教師與學生的對話,真正實現師生的互動。)

(五)品味語言:

學生齊讀最後的兩段。

師:這幾句話道出了愛情的真諦,其實文中還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值得品味。請再讀課文,找出這樣的語句並揣摩其含義,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與組內的同學交流。然後班內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提示:結合“研討與練習二”進行。)

(通過品味關鍵語句的含義,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對愛情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六)拓展延伸:

1、交流學生蒐集到的歌詠愛情的詩詞和名言警句。

(通過這一環節,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加深對愛情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愛情是如此的美好,那麼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我們能收穫甜美嗎?請大家就早戀現象談談自己的認識。

(在此引入對“早戀”的探討,引導學生走好青春的第一步,別走入“早戀”的誤區,從而形成正確的愛情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七)小結:

師:愛情是美好的,可中學生不是戀愛的季節,過早的摘取戀愛的果實,品嚐到的不是愛情的甜蜜,而是酸澀。正象文中所説的: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送給大家一句話:把握應有的愛是幸福的,放棄不應有的愛是輕鬆的。(屏幕顯示)

課程進行到此,你應該對愛情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那你認為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愛情呢?請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利用這一環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對愛情的認識。)

(八)佈置作業:

1、積累有關愛情的詩詞、名言和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把自己對愛情的認識寫在日記中。

(為了讓學生將課堂的學習熱情保留到課後,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設計此作業。)

八、板書設計:

(本着簡潔、直觀、醒目的原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致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友情

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時間的考驗)(死亡的考驗)

(利用這一等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愛情的真諦;利用這一不等式引導學生走出早戀的誤區。)

致女兒的信説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的自讀課文。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一封信,面對正值花季的女兒,一個對愛情充滿好奇與遐想的少女,針對愛情這一個既深奧又簡單的問題,身為父親的作者並沒有選擇迴避,也沒有教條式的説教,而是採用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故事去闡釋愛情的真諦。信中主要談了人的“精神性”與“生物性”的關係,強調人類高尚的愛情應該遠遠超越“傳宗接代”的生理需要。從中啟發和培養了女兒正確的愛情觀,這篇課文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來説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

學生分析:

中學生正值青春期,異性之間會產生微妙的感覺。對於愛情這個既神祕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學生如處理不當,思想認識不足,就會產生早戀等的不良現象。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引。“如何面對愛情?愛情的真諦是什麼?”這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由於學生對愛情這個話題比較好奇、興趣較大,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討論,但學生可能有羞於發言或不敢發言的現象,因此,要多加引導和鼓勵,讓學生放下包袱,輕鬆參與到討論當中。同時,相對於中學生而言,由於中學生“涉世未深”,缺乏豐富的相關的生活經驗,對於愛情的本質的理解會有些困難。另外,學生對於課文中一些含義較深較抽象的語句,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

設計思想:

1.課前準備好課件,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多感官的刺激來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創設情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

2.教師明確討論的要求,通過討論去交流對愛情的不同看法,從中探討愛情的真諦,另外,教師還要注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3. 結合一些有關愛情的資料,讓學生深化與拓展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複習書信的格式和特點。

2.學習本文用故事去闡釋道理的方法,體會故事背後的寓意。

3.瞭解愛情的真正含義,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過程與方法:

1.本文由於採用故事的形式去闡釋道理,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同時由於青少年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對愛情等問題比較好奇和敏感,因而比較感興趣。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去教學,讓學生積極大膽地開展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進一步養成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習慣,提高其朗讀感知能力。

3.繼續學習在語境中領會語句含義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4.配合優美動人的背景音樂,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愛情故事,讓學生進一步受到啟發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確的愛情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注意從正面去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和討論,培養其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同時也要體會文中作者作為父親對女兒的深深的愛,通過學習使學生能以積極的態度去生活和學習。

2.引導學生理解愛情的本質,適當進行青春期教育。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故事闡述抽象道理的寫法的好處。

2.通過討論去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理解愛情的真正含義,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難點:

1.對一些含義較深的抽象的語句,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這需要教師及時去引導,將問題分解變細。

2.學生正處於生理和心理轉變的特殊階段,由於缺乏充分的生活經驗,對於愛情本質的理解會有些困難。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蘇霍姆林斯基的資料,讓學生了解;蒐集一些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及感人的愛情故事。

2.學生課外解決本文的生字詞,並思考對愛情的看法。

3.學生針對預習中存在的疑問,準備好討論交流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語(多媒體播放“泰坦尼克號”主題曲):

人類自有史以來,愛情一直被傳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這是關於愛情的成語;牛郎織女、天仙配,這是關於愛情的傳説;“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關於愛情的詩句;還有愛情的俗語: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 …同學們,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擾着你,那些令人魂牽夢縈的情思正等着你長大,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到底什麼是愛情?大家也許能從蘇霍姆林斯基<<致女兒的信>>中得到啟示。

二、自讀感知其 整體把握

1.字詞積累

繁衍yǎn   忐忑tǎntè  一抔黃土póu  無與倫比lún

怒不可遏è   佇立zhù    幢zhuàng   麥穗suì

忐忑:心神不定。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化為烏有:變得什麼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無與倫比:沒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憤怒之極,不可抵制。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2.走進蘇霍姆林斯基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不滿52歲,但他卻持之以恆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寫作,奇蹟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並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為出版,如眾所周知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給兒子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3.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1)大聲將課文讀一遍

問題1、讀完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為什麼?

問題2、大屏幕出示:上帝在創造了人後,3次來到人間,每次都分別看到了什麼?每次看到的變與沒變的又分別是什麼?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1~4段:女兒提出問題及“我”(父親)對此的態度;5—24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麼的答案;25段:告訴女兒該如何對待愛情。

(3)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麼?

提示:學生給出的答案一定會涉及父母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從而引出下面的問題:

A、文中的.“我”對此的態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兒提出的問題看成是女兒長大的標誌,同時“我”對女兒的成長表示高興並給予充分的尊重。

B、“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説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提示:“我”用自己成長的經歷告訴一個正確的引導帶給“我”的巨大收穫,希望女兒重視。同時運用故事揭示這個抽象的概念,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三、合作交流 解讀推究

閲讀課文第5—25段:

(一)請同學複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討論以下問題: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提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促使那一對男女(後來的老頭和老太婆)生活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的基礎是什麼?

提示:是他們之間相濡以沫的愛情。(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説明了什麼?

提示: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五十多年裏是什麼維繫了他們的愛情?

提示:是忠誠、心靈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為何多次寫到上帝的態度?

提示:表明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提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後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品味語言:

1.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2.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着。隨後深沉地思索着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愛情,它高於上帝。這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壞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4.本身來説,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

(三)品讀上帝

問題1、上帝在前兩次看到愛情時是什麼樣的表現?課文中分別用了一個成語來形容。試着把這種語氣讀出來。

問題2、第一次勃然大怒,第二次怒不可遏,照如此推理,第三次應暴跳如雷,可是上帝是什麼樣的表現?讀一讀,分析一下原因。

總結:上帝是被震撼了,他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都阻止不了人類的愛情,而且人死了,愛情沒有死。更重要的是感動,他覺的是他創造了人類,可是卻主宰不了人類的愛情,那就讓人類自己主宰自己吧。因為人的思想、感情、尊嚴是任何力量艘阻擋不了的,於是人就成了大帝上的上帝。

齊讀最後一段,談感悟。

四、 拓展訓練

大屏幕展示:霍姆林斯基在給他女兒的另一封信中這樣寫道:人的愛情應當不僅是美好、誠實、堅貞的,同時也應該是理智和慎重的、機警和嚴肅的,只有那樣的愛情才能帶來歡樂和幸福。

霍姆林斯基的女兒的年齡和我們差不多大,他其實是在暗示女兒應當如何善待愛情,結合中學生早戀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總結:愛情很美,可中學生不是戀愛的季節,過早的摘取戀愛的果實,品嚐到的不是愛情的甜蜜,而是酸澀。就象文中所説: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送給大家一句話,大屏幕展示:把握應有的愛是幸福的,放棄不應有的愛是輕鬆的。

課程進行到此,你應該對愛情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那你認為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呢?用一句話總結出來。

結尾:

有首歌每次我聽了都很感動,就象文章中的這對老人,愛一個人就應該和他一起慢慢變老,直到老的哪裏也去不了,依舊把他當作手心裏的寶。欣賞歌曲《最浪漫的事》我想再過若干年,等你們學有所成時,也一定能夠收穫 甜蜜的愛情。這樣的人生多麼浪漫,多麼富有詩意,但是,只有真正懂得愛情的人,才能夠擁有詩意的人生!

致女兒的信説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文用優美的童話來闡釋道理的方法,學會分析童話中的思想內涵。

2、瞭解愛情的本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3、通過閲讀,整體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過程與方法

1、青少年學生正處於成長髮育期,對愛情等問題比較敏感,也比較感興趣。教師應注意引導,讓學生積極地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受到正確愛情觀的薰陶和感染。

2、教師可以蒐集一些優美動人而又藴含深刻哲理的愛情名言或詩句,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注意培養學生愛情觀和人生觀,引導學生的豐富情感,感受作者作為父親對女兒深深的愛,學會理智地生活,善於生活,熱愛生活,感受生活和愛情的真諦。

2、理解愛情是賦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人類世代相傳的紐帶;愛情是人類所特有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的寫法的好處。

2、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語言,瞭解愛情的本質,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3、理解、把握生活的本質和內涵,學會懂得愛,珍惜生活,成為真正的人。

難點

1、準確把握童話中的深刻含義,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2、生處於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且無生活經歷,理解愛情的本質有些困難,加之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待早戀的方式,使得學生不太願意就這一敏感話題發表看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學習生字詞。

2、課前閲讀課文,思考:

① 在給女兒的信中,蘇霍姆林斯基和女兒討論了什麼話題?他以什麼方式和女兒討論這一話題的?有什麼好處?

②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什麼東西?

③ 蘇霍姆林斯基寫這封信想告訴女兒什麼?

④ 怎樣理解“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這句話的含義?

二、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歌曲《最浪漫的事》。

2、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 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多媒體展示)

這個問題是每個青少年在成長中會遇到的問題。你們想過這個問題嗎?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説過什麼是“愛情”嗎?(問過父母嗎?) 其他同學也想過愛情為什麼沒有問過你們爸爸媽媽呢?其實,在文學作品中就有很多對愛情的描寫。(多媒體展示: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甚至我們漢語中的很多成語也是在寫愛情。(多媒體展示)在我國古代,人們還賦予許多物品一定的含義,讓它們作為愛情的象徵。(多媒體展示)所以,只要有了正確的認識,是不用迴避這個問題的。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一封信,看看他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三、簡介作者。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教育學家。出生於烏克蘭一個農民家庭。17歲當國小教師,從1948年直至逝世,他一直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的校長。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他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他主張教育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和諧的個性,強調德育、體育、智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廢。一生寫的教育著作有40多種,600多篇論文。主要代表作有:《和青年校長的談話》、《帕夫雷什中學》、《學生的精神世界》、《公民的誕生》、《把整個心靈獻給兒童》、《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等。

四、學習字詞。

繁衍 ( ) 剎那間( ) 麥穗( )( ) 忐忑( )( )

一抔( ) 佇立( ) 勃然大怒( ) 迷惑不解( )

怒不可遏( ) 無與倫比 ( )

五、整體把握。

1、在給女兒的信中,蘇霍姆林斯基和女兒討論了什麼話題?他以什麼方式和女兒討論這一話題的?

2、朗讀課文7—24節。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什麼東西?

第一次是什麼?‘上帝從那目光中發現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美與一種從未見過的力量。’看到的是什麼?”(美和力量!)

第二次看到的呢?(還是美和力量,第三次是同樣的東西。)

3、但是三次同樣的美在他的眼裏是有沒有區別呢?或者説三次有什麼不同?

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為什麼呢?因為這種美在人類看來是很常見的,但在上帝看來是‘不可理解’的,因為他從未見過。上帝一想,他是無所不能的呀,為什麼他沒看到過這東西呢?作者這裏説,上帝發怒了。為什麼要發怒呢?因為人類未經許可就發明了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用書上的話説,就是‘因為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

第二次是“無與倫比的美”。(為什麼説無與倫比呢?因為五十年過去了,愛情並沒有退色。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愛情更美了,無與倫比。這就叫“忠誠”。 忠誠就是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改變這份感情!時間過得越長,經受的考驗越多,愛情越美!無與倫比的美!這是上帝第二次所見。)

第三次上帝來了以後只有一個人了,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所未愛情好像似乎應該黯淡一些。但是上帝仍然看到了一種美——不可思議的美。

4、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是‘無與倫比的美’,這第三次還是‘不可理解的美’。請大家思考一下,然後舉手回答,這兩個‘不可理解’有什麼不同?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類相愛,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男的女的相愛,他感到很美,無與倫比。但第三次只有一個人,女的死了,似乎不應該感到愛情之美的,但他還是感到很美,他覺得愛情的力量不可思議。

這種力量就是心靈的追念的力量,雖然老伴去世了,但是心是相通的。

5、那麼再看前兩次上帝看到愛情後是怎樣的表情?

(第一次書上怎麼寫的.?)上帝勃然大怒。

(第二次呢?)上帝怒不可遏。

6、第三次呢?照前兩次的推論,應該是暴跳如雷了。但你看第三次怎麼樣?

“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着。隨後深沉地思索着離去了。看着他們,然後深深地沉思着走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齊讀這一句)

7、討論:為什麼上帝沒有繼續發怒而是思索?他又思索了什麼?為什麼他後來離去了?為什麼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示例:上帝在這兒在思索,是在想,我無論採取什麼辦法都不能征服人類的愛情,而且連人都死了,愛情居然還存在。因此他很無奈地離去了。不過,上帝除了無奈之外,還有感動。這樣的愛情,我不能主宰,還是讓人類自己主宰自己吧!於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為了精神可以獻出生命,包括信仰,包括理想,當然更包括愛情!因為人的感情,人的思想,人的尊嚴,是不可戰勝的。

8、蘇霍姆林斯基寫這封信,講述這個故事想告訴女兒什麼?他用這種講故事的方式來和女兒探討愛情有什麼好處?

一是告訴女兒要善待愛情,要以人的方式去愛;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怎樣善待愛情?什麼叫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與萬物不同,它不僅僅是繁衍的需要,也不僅僅是生理的需要,它更包含着忠誠,心靈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輝,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

二是告訴女兒要明智地對待愛情。這樣寫更容易讓女兒理解,而且效果也比給她講大道理要好得多。深入淺出,容易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者告訴女兒,要明智地的對待愛情。他説:“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還説:“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才是高尚的。”“愛情,是一種熾烈的感情,一定要讓理智做心靈的主宰。”(多媒體展示)那麼你人為,作為青少年學生,怎樣對待愛情才是明智的?

(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嚮往愛情。然而過早摘取愛情的果實,並不能收穫甜美。這時,收穫的往往是愛情的苦果。

只有當一個人的思想成熟,認識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後,懂得了什麼是愛,並且有能力去愛,這時候,他得到的愛情才是幸福的。)

七、小結。

“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我們正處於青春的花季,而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的責任。所以,還是讓我們把青春的情愫暫時藏在心裏醖釀,到適當的時候,再來品嚐愛情的甘甜吧。

八、作業。

1、愛情是美好的,是人類歷久常新的話題,對於愛情,你是怎樣理解的?請你用優美的語言把你的理解寫下來。

2、課課練。

致女兒的信説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書信的寫法,積累重點詞語和名言警句。

2、體會文章採用故事闡明愛情真諦這一構思的巧妙。

能力目標:

體會用對話的方式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瞭解愛情的特徵,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對愛情的詮釋,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能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難點:

對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學方法:

鑑賞發現法

學法指導:

小組合作

課型:

新授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語:

曾有一位哲人説過,在孩子沒學會勞動前,先教會他勞動;在孩子沒有涉及愛情前,先告訴他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孩子只有瞭解了愛情,知道愛是理性與智慧的選擇,他們才不會為了好奇,過早地盲目追尋愛情。這或許就是編者選擇這篇課文的用意:給正處於十四五歲的你們一點情感的理性指導。

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然而愛情究竟是什麼樣子?我想,正值花季的你們,或許也曾經有過憧憬和困惑,然而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説,對嗎?

今天我們不妨拋開所有的顧慮,敞開心扉來真誠地面對愛情這個話題。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一封信,看看我們的教育家是如何告訴女兒,什麼是愛情的。(板書課題)

一、聽讀課文,疏通字詞,瞭解作者,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請同學們聽老師把課文朗讀一遍,並拿上筆做這樣幾項工作:

①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②畫出你原來不認識但通過老師的朗讀你知道了讀音的生字。

③畫出你原來讀的和老師不一樣的字。

④你還可以認真聽一聽,老師有沒有那個字讀錯了?

繁衍(yǎn)忐忑(tǎntè) 一抔黃土(póu)無與倫比(lún)

剎那間(chà)怒不可遏(è) 佇立(zhù) 幢(zhuàng) 麥穗(suì)

2、聽了這封書信,你覺得蘇霍姆林斯基是個什麼樣的人?(好爸爸)有誰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的相關資料?(見註釋,學生一起讀一遍)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蘇聯教育家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的勛章和稱號。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他寫有教育專著和小冊子40餘本。

蘇霍姆林斯基從心靈深處特別愛孩子。他寫過一本書,題目就叫《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每年暑假和寒假他都與孩子一起郊遊,他擔任校長,同時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堅持上課。他後來是工作崗位上心臟病突發,被抬上擔架,就再也沒有醒過來回來。我特別感動他的一些細節。他每天早晨都來到學校大門口,用非常慈祥的目光看着孩子們一個一個走進校門。無論蘇霍姆林斯基出現在什麼地方,總有孩子圍上前去,每當這時候,蘇霍姆林斯基的臉上就露出了孩子般純真的笑!

3、蘇霍姆林斯基在這封信裏和女兒談論了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什麼是愛情?)

我們的教育家在這封信裏是採用什麼方式告訴女兒什麼是愛情的?

(作者沒有直接回答女兒的問題,而是轉述了自己的少年時代祖母瑪利亞所講的一個童話故事)

導入:老師第一次讀這封信最吸引我的就是這個童話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轉述的這個童話故事。

二、再讀課文,感知課文具體內容和精彩的語言特色。

請幾位同學分角(jué)色朗讀童話故事部分,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需要幾個角色?(奶奶、上帝、大天使、我),那幾個同學願意自告奮勇站起來朗讀這則童話?

其餘同學邊聽邊思考:上帝幾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睛裏看到了什麼?他的態度如何?用筆將相關的句子在書上用橫線畫出來。

(三次,一次次引導學生邊説邊板書重點詞句)

1、第一次上帝所見的東西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在上帝眼裏是“美”的呢?

(1)那麼這份“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麼?(愛情)

為什麼不可理解?(因為他從未見過)

(2)他的態度如何?(勃然大怒)

(3)為什麼會勃然大怒?

(因為人類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

師明確:對呀,在上帝的眼裏,人類只是他創造出來的一種生物,傳宗接代、繁衍子孫,與其他生物是一樣的。

2、那麼,上帝在五十年之後看見的東西變了嗎?(沒有)

(1)請一名學生把描寫上帝看到的內容的文段朗讀一遍“從這次他看到……還有一種新的東西”其餘學生思考,這次上帝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自己看到的東西?(無與倫比的美)

(2)請一名學生解釋“無與倫比”是什麼意思?然後問:為什麼上帝眼裏見到的美會是無與倫比的呢?

(五十年相濡以沐、同甘共苦,永不褪色)

(3)我們請所有的女同學把這段文字聲情並茂的再讀一遍,請所有男同學思考上帝眼裏看到的這種“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是什麼?(忠誠)這次上帝又是什麼樣的態度?(怒不可遏)

師明確:愛情就是忠誠!忠誠是不因歲月的流逝而改變這份感情!時間過得越長,經受的考驗越多,愛情越美!哪怕過了五十年!

3、三年以後上帝又來了,這時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只剩下老爺爺一個人了,在上帝看來,什麼樣的愛情好像都應該黯淡一些,他看到的東西如他所願發生改變了嗎?(沒有)

(1)這次他仍然看到了什麼?(請一名學生回答)

(2)為什麼第三次上帝看到的還是“不可理解的美”,這裏的“不可理解”與第一次的“不可理解”意思相同嗎?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類相愛,因為他從來沒有見過,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經過五十年歲月的消磨,男的女的還是這麼相愛,他感到很美,無與倫比。第三次早只有一個人,女的死了,似乎不應該感到愛情之美的,但他還是感到很美,他覺得愛情的力量不可思議。

(3)上帝除了看到老爺爺目光裏的那種不可理解的美和力量之外,還看到了什麼?(請所有學生將23自然段朗讀一遍)

思考討論:作者在這裏安排上帝在老奶奶死後看到青年男女們眼裏的愛情,用意是什麼?(告訴上帝人類的愛情會一代代傳承下去,不管他願不願意,喜不喜歡人類都會將這種美好的情感傳承下去)

(4)面對這一現象,上帝並沒有象上兩次一樣發怒,那麼上帝的態度是怎樣的呢?(久久地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

(5)學生討論:上帝為什麼沒有繼續發怒而是“佇立凝視”“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麼?為什麼他離去後,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愛的無法毀滅,意味着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佇立凝視”中終於意識到人與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識到人必須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的最後的離去,就是對人性力量的認可和屈服,當然也有感動。連君臨宇宙的上帝都無可奈何了,都被感動了,正説明了“愛情,它高於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第二課時

一、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繼續上節課的討論:

1、在上帝的眼裏愛情是如此的完美,在作者筆下愛情更是被描寫的美輪美奐,在上面的這三個片段描寫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個片段?那句話?或者哪個詞語?,請你找出來大聲的有感情的朗讀,並説説你喜歡的理由是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三個片段中反覆描寫的那個場景“一會兒……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作者這樣寫是在告訴我們愛情其實很簡單、很平淡,有時候甚至不需要語言,就是一個眼神就足夠了!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卿卿我我、海誓山盟)

2、作者安排的三個場景基本相同,那麼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的呢?

(用對話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人們對愛情的認識是通過上帝和大天使的對話層層深入)

3、奶奶告訴“我”説“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抔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在奶奶眼裏愛情是什麼樣的?

4、文章最後作者告訴女兒什麼是愛情?我們大家一起把最後一段朗讀一遍。師生一起討論,在作者的眼裏愛情是什麼樣的?

5、老師讀過很多愛情小説,我一直以為愛情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山盟海誓、是梁山泊與祝英台的生死不渝、是瓊瑤筆下男女主人公的卿卿我我,今天學習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封信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愛情是我們最容易忽視其實也是最偉大的。

現在在我的眼裏的愛情是這樣的:

每天清晨和傍晚,我那60多歲的老母親牽着我70多歲的老父親的手,在江邊的樹蔭下一邊走一邊小聲説着話,母親不時還停下來幫我的老父親扯平褶皺的衣服,眼睛裏露出一種柔情,我想這就是愛情;

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炙烤着大地,一個女人左手提着涼茶右手提着可口的飯菜,來到勞動着的男人身邊,心疼的為他遞上毛巾擦把汗,看到男人大口大口的吃着飯菜,女人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我想這也是愛情……

你眼裏的愛情是什麼樣的呢?哪位同學能幫助老師再續説一段,和剛才我説的這兩個片段組成排比段。

教師明確:

是啊,愛情不是情人節的那朵玫瑰花,不是生日時的一份精美禮品,不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語,就像一首歌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着搖椅慢慢聊,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裏的寶。”老師不會唱這首歌,但每次聽到這首歌都會被深深感動,因為我知道這就是我們這些平常人眼裏的愛情。

三、深入探究文章主題,拓展延伸。

作者在給女兒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的時候”,我們一起來把這句話大聲的朗讀一遍。

思考討論:

(1)你認為什麼樣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什麼樣的人是一個智慧的人呢?(……)

(2)在我們中學的校園裏或者大街上,經常會看到一些14、5歲的男孩女孩,在同學和老師面前毫不顧忌的做出一些親熱的動作,在高中校園裏甚至還有男孩子為了給女孩子過生日不顧校規校級,在晚自習後在操場上燃放煙花炮竹,完全聽不進去老師和家長的勸告,寧願耽誤學習影響自己的前途也要去追求他們心目中的所謂的愛情,你們認為他們是有智慧的人嗎?(……)那麼他們能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呢?(……)

(3)那麼我們來想想作者説這句話的用意何在?作者在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什麼時候才能追求愛情的幸福?才能體會到愛情的幸福?

結束語:

“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青春不是愛情的季節,這時的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愛情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短短的一節課怎能説得明白愛情,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力量,你可以讀一讀白朗寧夫人至善至美的愛情情書;如果你想知道愛情的忠誠,你可以聽一聽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愛情的高貴,你一定要讀一讀《簡愛》……你還要讀一讀《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台》、《羅密歐與朱麗葉》、《飄》……你就會更深刻地瞭解愛情!

板書設計:

致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

第一次不可理解的美和某種從未見過的力量(愛情)勃然大怒

第二次無以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忠誠)怒不可遏

第三次不可理解的美和同過去一樣的力量(心靈的追念)佇立凝視

深沉的思索離去

致女兒的信説課稿 篇5

〖創意説明〗

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説、讀、唱、背、品、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蒐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和互相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升學生對愛情的崇高的審美認知。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

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按以下要求積累:

1、中外著名愛情詩──會朗誦。

2、中外著名愛情歌曲──會唱。

3、經典愛情名言──會背誦。

4、至善至美的愛情情書──會朗誦精美片段。

5、歷史上真實動人的愛情故事──會講述。

6、關於愛情的經典小説──會品味。

二、閲讀文本,説理解的話

1、由作者簡介導入課文: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於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畢業後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並獲兩枚列寧勛章和1枚紅星勛章等。

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等教育專著。

2、閲讀課文,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蘇霍姆林斯基在寫給女兒的信中回答女兒提出的“什麼是愛情”的問題)

3、重點讀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的情節,説説上帝從人的眼神裏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想一想,這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

上帝三次來到人間,先後從人的眼神裏讀到了“愛情”“忠誠”和“心靈的追念”。這三者有着緊密的聯繫:真正的愛情必然伴隨着忠誠,是愛人之間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厭倦;真正的愛情也必然是心靈的交融與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們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

4、結合課文,説理解的話:愛情是什麼?(真正的愛情不僅僅是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性愛,更主要是超越性愛的“忠誠”和“心靈的追念”──這才是真愛)

三、交流、展示積累的成果

1、每個小組選派兩名代表,準備展示成果。以愛情詩歌示例,一個學生動情的朗誦,完畢,另一個學生結合歌曲説理解的話:愛情是什麼?

2、代表激展示,教師點評。

四、敏感話題大討論

話題:早戀是中學生很敏感的話題。有人説,早戀就像那蘋果枝頭青澀的果實,不是果實成熟的季節,千萬不要急於摘取。如何看待中學生早戀現象?請暢所欲言。

五、寫寫父母的愛情

話題:通過細小的情節,展現你眼中的父母的愛情。

致女兒的信説課稿 篇6

〖創意説明〗

創設多種情境,理解愛情含義;通過理性思維,領悟愛情真諦。

〖教學步驟〗

一、激導入課文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最神祕、最温馨、最浪漫的一種情感。可以説,正是有了愛情的滋潤,人類才得以延續,生命才富有色彩。少男少女,情竇初開,更是對愛情充滿了最浪漫的想象和憧憬。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呢?請聽一位父親對他十四歲的女兒的講述吧,聽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二、聽故事,理解愛情的`含義

將上帝三次來到人間的語段劃分為三個層次,分三次進行朗讀錄音播放,每聽完一層後,讓學生結合所聽的,説説愛情的含義是什麼。

三、尋難句,悟句子的含義

1、怎樣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主宰”?

2、為什麼説“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3、怎樣理解“從人本身來説,只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

四、觀看影片《泰坦尼克號》精彩片斷,説説愛情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致女兒的信説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閲讀課文,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

2、瞭解愛情的真諦,感受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情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泰坦尼克號”主題曲)

無論哪個時代,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新鮮的話題。歌德曾説過:“哪個少男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正處花季年齡的你真正懂得愛情的真諦嗎?到底什麼是愛情?當我們遇到這個疑惑時,我們卻不一定敢向我們的父母發問,而有一個14歲的小姑娘向她的父親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她的父親也在一封信中給了她一個詩意的回答。或許我們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中得到些啟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封《致女兒的信》。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積累詞語:

繁衍忐忑迷惑不解無與倫比怒不可遏

曙光剎那間勃然大怒佇立凝視化為烏有

2、用一個詞語説出讀完課文後的感受。

學生交流:感動、震撼等。

師:如果細讀課文的話,相信大家會有更多的收穫。

三、再讀課文,思考體驗

1、文中的“我”(父親)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問題,而是説到了祖母瑪麗婭給少年的“我”講的故事。跳讀這部分內容,思考: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後,三次來到人間,他都看到了什麼?(學生讀出主要信息)

2、五十多年間,那一對男女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提示:人-住宅-田地

3、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這句話在文中三次出現,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那麼上帝從人的眼神中先後讀到了哪三種不同的東西?

明確: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

4、五十多年中不變的是什麼?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這説明了什麼?

提示:美和力量,真正的愛情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5、上帝面對人的愛情有何表現?用文中的四字詞語概括。

明確:勃然大怒-怒不可遏(模仿朗讀)-佇立凝視。

6、齊讀:上帝第三次反映的語句,討論:上帝為什麼沒有繼續發怒,而是“深沉地思索着離去了”呢?

提示:愛情高於上帝,愛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只有人才能夠愛。

7、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

提示:善待愛情:以人的方式去愛。(人類的愛情不是僅僅為了繁衍後代,還要給對方以幸福……因為愛情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是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品味語言:課後練習二或點評自己欣賞的語句。

四、遷移探究,情感昇華

作者在另一封給女兒的信中談到自己對愛情的認識:“人的愛情應當不僅是美好、誠實、堅貞的,同時也應該是理智和慎重的、機警和嚴肅的,只有那樣的愛情才能帶來歡樂幸福。”教師出示一份案例,請同學們談談打算怎樣度過這段情感萌動的青春時期?

案例分析:這是真正的愛情嗎。

某中學一女生在宿舍告訴舍友,她特別喜歡一同班男同學,這次是真的.喜歡,和前幾次説的那幾個截然不同。因為她總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學習就是想要見到他。後來她主動給他寫紙條,他倆常常單獨出現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為此,她成績下降,上課神情恍惚,和同學相處情緒也很不穩定。老師家長也從不同的角度給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後來,家長讓她轉學了。他們再沒聯繫。

學生針對案例暢所欲言,談對中學生早戀的認識,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懂得現在不是戀愛的季節,品嚐的只有苦澀。追求應有的愛,那是一種理智;放棄不應有的愛,那是一種輕鬆。

師:什麼是真正的愛情?現在請用簡練的語言寫出你對愛情的理解。

小結:老師今天從同學們中瞭解了許多愛情的箴言,最後我想把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成熟的愛情並不輕易表現出來,它的聲音是低的,它是謙遜的、退讓的、潛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五、佈置作業

A類:積累有關愛情的古詩句或名言警句,積累佳句。

B類:寫一篇讀後感。

【板書設計】

致女兒的信

蘇霍姆林斯基

愛情

忠誠

心靈的追念

美—力量

致女兒的信説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整體把握文章的意思,品味含義深刻的語句。

2、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3、瞭解愛情的真諦,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體會運用小故事闡述抽象道理這一寫法的好處。

2、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情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2、藉助工具書查學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有關愛情的故事,大家聽了可能不少,有關愛情的詩同學可能也會背誦,但什麼是愛情,大家也許不知道,至於什麼是愛情的真諦,大家更是一無所知。今天我們也許能從蘇霍姆林斯基的'侄女兒的信中得到啟示。

2、簡介作者及其作品:

瓦西里·亞利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 — 1970)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

作品有:《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等。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注意揣摩寫信人的心裏和語氣。

2、瀏覽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1至4自然段: 女兒提出問題及我對此的態度。

第5至24自然段:回憶從前祖母給“我”講過的故事,得出愛情是什麼的答案。

第25 自然段:告訴女兒如何對待愛情。

三、問題探究。

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閲讀中遇到的難題或值得思考的問題,集體展開討論。

1、你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2、如果你拿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麼?

3、文中的“我”對愛情的態度如何?

4、“我”如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説到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麗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5、複述第7至24自然段中的故事,並談談你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談談你對青少年異性交往問題的理解。

五、小結:

愛情是什麼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問題,作者用充滿詩意的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彼此忠誠、永遠思念,這就是愛情,是人類才有的愛情。愛情 只有是理智的、聰明的、審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會使人感受到幸福。對於青少年來説現在不是愛情的季節,這使得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好好學習對我們來説才是最重要的。

六、佈置作業 :

結合課後“研討與練習”三,對照文章,談一談你對愛情的理解並寫成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