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的樂趣》説課稿範文

來源:文書谷 2.3W

我將從教材解讀、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五大板塊來進行説課。

《井上的樂趣》説課稿範文

* 教材解讀

首先是教材解讀:

《井上的樂趣》是我國著名版畫家郝力羣先生回憶童年生活所寫的一篇散文,收錄在《我的樂園》一書中。作者有條有理地寫了一個清涼的小天地——水井,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的畫面。條理清晰,語言質樸純真,充溢着作者對快樂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令人讀來不禁想要一同嬉戲這塊快樂的小天地。

*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學習抓住事物的特點,詳略結合等寫作方法。

4、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在探究中品讀古井帶給作者的樂趣、體會作者懷念美好童年及對故鄉真誠的愛。

第四點教學目標正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 説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由課題入手,直接揭題導入,從而明確的主要內容,而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緊扣關鍵字詞句,對文本進行富有個性化的閲讀,期間再付之相關的説話訓練、句式訓練等,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讀懂文意,體會文境。

* 説教學過程

一 揭題導入,檢查預習。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能正確掌握字詞、朗讀等是學好一篇課文的基礎,而經過較為系統的練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學方法,因此第一環節主要是揭題導入新課,並着(zhu)重檢查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

1揭題導入

配樂出示相關圖片,教師描述情景:這是一個古老的水井,在它的周圍生長着許多有趣的植物,不時還有可愛的小蜜蜂、小鳥等動物來這裏做客呢!這兒也是作者力羣先生小時特別喜歡的地方,為他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這口古井,感悟它的獨特樂趣。教師相機板書課題:請學生齊讀。

接着是檢查預習環節。

2 檢查預習

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彙報,互相提醒的形式來檢查預習情況。

重點關注字音:平翹舌音:桑葚 翹舌音:做巢 輕聲字:薄荷 後鼻音:耕地

易錯字音:懸崖 碾爛(nian) 哺餵(bu) 灌木 石臼(iu)

易錯字形:巢 螺 臼 (運用形象記憶法記憶)

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請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 以“趣”字為抓手,引領學生研讀文本。

版塊一 走入文本,靜思默想,感受“趣”。

本篇題目表述清晰,重點突出,因此我選擇把文題作為教學的突破口,以貫穿起全文的教學。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此處的“井”是指作者童年時代家鄉的一口老水井,接着請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樂趣”的詞義,即“使人感到快樂的情趣。”那麼家鄉的這口井究竟給作者帶了什麼樂趣,讓作者的童年如此快樂呢?引導學生以這個大問題為線索去通讀全文,尋找答案。

新課程標準積極提倡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在寬鬆的氛圍中實現資源的互補,使得學生的主體地方得以發揮。另外本篇課文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很適合學生自學。基於以上兩點思考,我主要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組織學生研讀文本。

此次小組合作要求主要有:

1 默讀課文,思考水井的哪些事物給作者帶來了樂趣?“趣”在哪裏?

2 圈畫出關鍵詞句,學習以寫關鍵詞的方式進行批註。

3 小組長組織組員交流,要求每個組員都要發言。

4 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彙報。

我深知這一環節對於整堂課的重要性,因此我會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交流時間。

版塊二 結合文本,暢所欲言,傾吐“趣”。

陶行知先生曾倡導過“六大解放”,而其核心是解放學生的大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讓學生靜思默想後,我將組織學生來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

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年段特點,對於交流環節我進行了以下的預設。

1 “趣”在生機勃勃的植物。

第三至五自然段向讀者描述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植物圖,這種趣味是顯而易見的,學生較易能找到,

另外在學生彙報時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植物的特點來講述,並學習作者這種準確的表述方法。

如甜杏是桔黃色的,紫桑葚是水汪汪的,薄荷草則是清香的,水井邊還會有什麼樣的植物呢?你能想一想,説一説嗎,引導學生抓住植物特點來進行言語實踐,在學生多樣的回答中也就理解了此處“……”的作用。此時可相機進行寫法小結,並副板書:抓特點來寫

再讓學生找找看作者詳寫了哪些植物呢?(有荊條、薄荷和酸棗樹)它們都有什麼特點?描寫荊條一句,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蜜蜂的嗡嗡叫説成是在哼着小曲子,此處可以進行仿寫練習,讓學生在實際練習中體會擬人句的用法及作用,感悟作者語言的生動。薄荷重在感受其清涼。而描寫酸棗樹的語段則重在啟發學生想象一羣小孩子撿紅酸棗吃的快樂情景,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番,進行讀説結合的言語實踐訓練。

水井邊的植物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其實有甜杏、紫桑葚、薄荷、灌木等七種植物呢,讓學生感悟水井邊植物之多,這麼多的植物作者卻只選了幾個最有代表性的來寫,使得重點更突出,指明在寫作時,學生也可以學習這種詳略結合的寫法,並副板書,進行寫法歸納。這一部分帶領學生感悟植物多與特色各異,體會這生機勃勃的植物們給作者帶來的不同的樂趣。

2 “趣”在活潑可愛的小動物。

古井邊不僅植物眾多,有趣的動物也不少呢。相信學生一定能找到這些有趣的小動物們的。叫作“倒”(第四聲)的小動物學生可能並不清楚,教師可以補充相關圖片資料,告訴學生這種小動物其實就是蟻獅,形狀像沙和尚的頭,有一對大顎,因為平常總是倒退着走,所以被稱作“倒”因其會在沙地上一面旋轉一面向下鑽,看起來就像在耕地一樣。這麼奇特的行走方式相信學生一定會覺得很有趣的。再如那“撲通撲通”跳進井裏的青蛙,“尾巴一翹一翹”的黃鸝,“在井上飛翔”的小蝴蝶……(ppt標註 體會省略號用法)總之小動物部分並不難懂,而且小動物的動作十分有趣,因此這一部分重在啟發學生想象小動物的動作,做一做動作,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小動物的活潑可愛,體會這份無邊的樂趣。

3“趣”在獨具特色的地形。

出示“我們的井,可不是一般的井,地形好極了,它在一個懸崖下。”一句,這種地形好在哪裏呢?原來這裏的“崖壁是凹進去的”“井的左右是高高的石壁”。這時老師可以相機進行板畫古井的地形,幫助學生理解這獨特的地形究竟是什麼樣的,從而讀懂這奇特的地形所形成的有趣之處,那就是作者所言的“下起雨來也下不到井裏”。“人家的井都是從井底往上冒,而我們的井卻是一股泉水從石壁的一條裂縫往下流。”在學生交流到泉水時,引導其感悟“叮咚叮咚”這一象聲詞的使用之形象,進行運用象聲詞的口語練説,並相機播放泉水叮咚作響的音樂,配以清泉細流,綠意盎然的圖片,引發學生感悟這天然泉水之清、之涼、之多。

4 “趣”在自由無拘的玩耍。

古井邊豐茂的植物、可愛的動物、獨特的地形為童年時代的作者提供了天然的玩耍空間,而這種自由無拘的玩耍自然讓孩提時的作者感到樂趣無窮。那還等什麼?趕緊去看看小時候的作者都玩什麼了?原來他們用小手摸出小螺或者小蝦,可惜卻從未摸到小魚。這裏可以播放相關圖片感受捕捉的樂趣。對於為曾摸到小魚的遺憾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符號來體會,“多麼希望井裏能夠出現小魚呵!”這裏用了一個感歎號,作者該是多麼的期盼啊!為什麼如此期待呢?一個破折號向我們解釋説明了原因:原來孩子們只在圖畫上看到那種小魚,而自己卻從未摸到過他們,一個省略號將孩子們滿心期待卻又落空的遺憾表現的淋漓盡致。然後請孩子試着用這樣的語氣來讀一讀,在讀中體會標點符號在表情達意上的重要作用。(此時,副板書關注標點)

版塊三 透過文本,觸摸人物,昇華“趣”。

文本字裏行間都透露出“趣”字,更多的是停留在感知層面。對於文字內隱的“趣”往往會忽視,因此在讓學生交流完自己的閲讀體會後,我會補充適當的作者背景資料,明白作者寫成此集子時已是七十多歲高齡了,並一生以自己出生於靈石,身為靈石人而感到自豪……這樣,這個“趣”字字不僅僅代表着有趣,也藴含着作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家鄉真誠的愛了。

在這三個大版塊的教學中,我還會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組織不同形式的朗讀,以讀促悟,以讀促講。另外我不僅引導學生理解的文字,更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了言語實踐的訓練。《國小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指出“在語文閲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藉,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薰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閲讀時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這裏説的載體便是語言文字,因此在教學中我還關注了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接受寫作方法上的薰陶,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三 拓展延伸、推薦閲讀。

推薦閲讀力羣回憶散文集《我的樂園》,走近作者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生活。

* 板書設計:

井上的樂趣

植物 抓住特色

樂趣 動物 懷念童年 有詳有略

地形 熱愛家鄉 關注標點

玩耍

總之,整堂課緊緊圍繞着“自主探究,自讀感悟”這一主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閲讀的樂趣,使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快樂歷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