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美術説課稿模板集錦七篇

來源:文書谷 1.42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高中美術説課稿模板集錦七篇

高中美術説課稿 篇1

一、課題:《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

二、教學分析

學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關於陶器和瓷器的性質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藝技法等方面的特點便於理解,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有利條件;但學生對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師需要針對這一情況廣泛地蒐集相關材料,幫助他們加強認識與理解。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量大,知識的專業性強。要在短短的一節課裏帶領學生了解我國古代陶器與瓷器的藝術成就很困難。教師要抓住不同時期的重點作品展開教學,注重向學生滲透鑑賞的點,使學生學會方法,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分析其他相關作品。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瞭解中國原始社會陶器的產生、藝術成就及中國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2.技能目標:學會從造型與裝飾結合的方面欣賞工藝美術作品。

3.情感目標:感受我國陶瓷藝術的'燦爛輝煌及其對人類的偉大的貢獻。

四、教學重點:

古代陶器藝術特點及其與當時生活的聯繫;瓷器的幾個重要的種類及其藝術特色。

五、教學難點:

陶瓷雖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品,但古代陶瓷對於學生來講,又是陌生的,本課的教學直觀性較差。

六、教學設計思路:

從生活當中我們對陶與瓷的感受入手,導入本課。按照陶器與瓷器產生的先後順序分別介紹我國古代陶器與瓷器。全課把握住陶與瓷的區別,用對比的方法和展示相關視覺材料的方法輔助教學,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七、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仔細蒐集相關材料,有視覺圖片,有視頻資料,又有現代陶瓷的實物教具,從各個角度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

八、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

(二)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生活中陶器、瓷器各一件

這兩件作品給你帶來哪些不同感受?

那麼陶和瓷有又有什麼聯繫呢?有什麼共同點呢?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

(三)講授新課:

1.關於陶器:

a.產生

b.材料

c.燒製温度

d.特質

e.古代陶器的藝術成就

重點了解馬家窯--半山--馬廠文化的彩陶藝術。(藉助圖片瞭解彩陶的圖案,分析它們的藝術特色以及與當時生產、生活的聯繫)

從造型、裝飾結合的方面重點了解《舞蹈紋彩陶盆》等作品。

白陶和黑陶的介紹。

2.關於瓷器:

a.產生

b.材料

c.燒製温度

d.特質

e.瓷器相關知識的介紹:

藉助現代瓷器的教學實物,瞭解其品類及不同特點,增強感性認識。

f.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重點了解宋代瓷器的名窯、景德鎮瓷器等。(關看視頻:現代人模擬的官窯和景德鎮民窯,以瞭解我國瓷器藝術輝煌燦爛面貌的形成的主要原因)

官、哥、鈞、汝、定窯的地理位置,藝術成就;元代青花瓷的瞭解。

從造型、裝飾結合的方面,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貫耳瓷瓶》、《玫瑰紫海棠式花盆》、《青花海水龍紋瓷扁瓶》。

(四)課堂總結:

陶瓷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創造,是對人類的偉大貢獻。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優秀作品浩如煙海。希望今天的課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激起大家瞭解陶瓷藝術、走進陶瓷藝術的興趣與願望!

(五)課後作業與拓展:

選擇一些瓷片或陶片,觀察其胎、釉的差異;從觸摸中體會兩者的質感,從瓷器與陶器叩擊的聲音中比較兩者的不同。

宋元以來有哪些重要的瓷窯,其產品各有什麼特色?

高中美術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材選用的是湘版高中美術鑑賞下篇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第8課《不同的歌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認識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創造出了優秀的文化與藝術,我們要學會尊重並認識這些文化與藝術。同時結合本地區的文化藝術的探究展示,加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夠為本民族的藝術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與發展空間。

2.教材的處理

我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但不侷限於書本教材,對教材做了適當的調整,根據學生的實際和一課時的教學容量從教材中刪去墨西哥壁畫運動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補充進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學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關係。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瞭解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時代形象與民族形象;認識中國民族文化傳統與藝術的多樣性,瞭解藏族美術惠女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通過模仿體驗、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學生對藝術與文化關係的理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民族文化是如何影響美術創作的? 通過分析作品產生的特定時代背景突出重點

(2)難點:美術創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通過體驗與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難點

(3) 關鍵:民族文化的豐富性.通過課前學習探究來體現本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藴

5、資源分析

學生資源:充分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親身體驗參與課堂教學。

課程資源: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和拓展內容組織教學。

學校資源: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圖書館等資源。

教師資源:教師通過網上和課外圖書收集大量的圖片與文字資料,擴大教學容量。

二、説教法

本課旨在通過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引導學生深入地瞭解我國優秀的地方文化。引導學生通過包括網絡在內的多種途徑收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文字、圖像等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1)樂曲渲染法:利用相關民族樂曲做渲染是使學生的心情得以放鬆,既能克服欣賞過程中的視覺疲勞,又能擴充整合學科間的知識。

2)講述啟發法:通過教師對美術作品的介紹啟發同學對作品的分析和鑑別,從而達到鑑賞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導學生體驗、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學習成果的活動能力。

三、説學情學法

(1)説學情

我校高一年的.學生在學習積極方面是明顯的,整體素質較高,思辨能力強,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已接近於成熟狀態,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探究,敢於否定;但消極也存在,由於國中學習方法的單一性,忽略了學科特徵,所以我就針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與美術作品間的聯繫進行鑑賞,領會民族文化的性質、特徵和美術作品藝術表現手法,瞭解美術作品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狀況等,來促進學生美術作品鑑賞能力的生成與提高。

(2)説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1、篩選學習法:引導學生學會篩選有用的資料信息的學習方法,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

2、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的見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整體協調能力,既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在團隊合作中突顯個體創造能力。

湘版高中美術鑑賞第三單元第8課(不同的歌聲)説課稿,標籤:美術説課稿,美術説課教案,

3、體驗學習法:學生在鑑賞作品過程中體驗、感悟大師對民族形象的表現。體驗藝術創作的多樣性。

四、説程序

(一) 體驗與感悟 (二) 暢談與交流(三) 理解與探究(四) 歸納與總結

導入:聆聽樂曲《伏爾加船伕曲》(音樂家)。説説你的聽覺感受;

(一) 體驗與感悟

內容:鑑賞俄羅斯現實主義畫家列賓作品《伏爾加縴夫》與“巡迴展覽畫派”

1.觀賞作品《伏爾加縴夫》(畫家) 説説你的視覺感受;

2.吟誦詩句《伏爾加河上》(詩人) 説説你的心靈感想;

3.模仿作品《伏爾加縴夫》中的人物動作動態,積極體悟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活動。

説説你的肢體感受.

[設問一]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藝術家都在表現同一內容的作品呢?

[設問二]在你們體驗後能就當時縴夫們的形象、內心世界所想進行闡述嗎?

[設問三]你認為這件作品體現了藝術家什麼樣的情感與作品的藝術特徵?

閲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從它的誕生、發展、當時社會環境、藝術品風格、代表畫家等方面簡要描述.

知識拓展:介紹巡迴展覽畫派代表畫家有別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薩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學生活動:靜聽細觀暢吟體驗並談感受;

教師活動:提示啟發學生大膽表達和描述並要參與體驗討論,並引導學生閲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並做知識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聽、觀、吟、驗”等形式去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從中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形式以及社會學鑑賞法,分別從作品的表現主題、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對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來進行觀察分析。並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

(二) 暢談與交流

內容:藏族文化與美術-----建築與藏族服飾

學生活動:對收集到資料進行小組篩選,歸納後交流

教師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 鼓動其他小組的同學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要參與討論,進行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現探究歸納後藏族民族文化,即體現學習探究的成果,又有利於學生關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資源,並懂得傳承與保護的良好意識。同時也是師生共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即是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重點之一

(三) 理解與探究

內容:探究惠女服飾文化從他們的起源、發展、生活習俗、藝術品風格等方面簡要描述

學生活動:對收集圖片進行小組篩選, 登台展示並説明其相關特徵;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協助學生操作多媒體,進行實物展示;教師也要參與討論,並引導學生把藏飾與惠女服飾相比較

設計意圖:利用比較式鑑賞方法有助於學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徵,也是要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反映一個民族文化,同時對我國仍至世界美術發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 歸納與總結:

本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等多種形式,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學設計

本教學設計依據是新課標“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的精神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整個程序都圍繞着學生自主探究來展開, 教學設計中有動有靜,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練的空間,有交流互動的平台,能夠充分體現高中新課程的理念精神。

高中美術説課稿 篇3

1、開場白:

各位好!今天我來説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不缺單位,另一個是因為我參加了全市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教學比武研討會,回來後我就寫了一個總結報告向學校教導處匯了報,在這裏我準備把外面學習的經驗和收穫結合相關內容把我對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認識説出來,請領導、評委和同志們批評指正。

2、説教材: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是根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編寫的,供高中學生選用,共有《美術鑑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和《現代媒體藝術》五個系列共計9本書,我校選發的教材是《美術鑑賞》,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美術鑑賞》上篇第二單元第七課《新的實驗》,也是上篇的最後一課。它既是第二單元的收尾之篇,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3、説教學目標:

① 引導學生了解20世紀中後期出現和形成的一些新的藝術表現形態,並瞭解他們新的藝術創作理念和特點。

② 通過認知——討論探究——再認知的欣賞過程,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探究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和創新能力。

③ 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藝術審美觀和價值觀,逐步樹立寬廣包容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創新精神。

4、説教學重點、難點:

先説教學重點:瞭解20世紀中期以來的'藝術家的多種藝術“新實驗”(現代實驗性藝術),以及他們獨特的藝術創作理念和表現手法。

再説難點:大膽發表自己對“新實驗”的感受和見解,通過討論探究獲得對新藝術的再認知。

5、説教學方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我準備採用如下一些教法和學法。

教法:引導法,演示法

學法:討論探究法,辨析法

教法和學法分別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與傳統教學的角色來了一個互換,教師始終是課程結構的建構者、組織者、開發者、設計者,而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承載者、探索者、實踐者、創造者,學生才是教學的核心和教學的意義所在。

6、説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採用多媒體設備和相關的ppt課件,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鑑賞》教材,教材,參考圖片和相關網頁。

學生準備: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鑑賞》教材、筆記本等。

7、説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流程 學生活動及目標定位

一、課題導入 用多媒體出示波洛克“滴淌畫”的圖片,然後請同學們發言,波洛克在幹什麼?他的作畫方式與你以前所見的方式有什麼不同?你能從他的畫中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板書課題:《新的實驗》

從波洛克作“滴淌畫”中引起學生的好奇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和感受畫家的“新實驗”的與眾不同。

二、觀察、感受、探究 第一節:學生自讀全文,自賞每一幅圖片。 第一節:學生通過閲讀欣賞圖文,對20世紀中期以來藝術家的“新實驗”有一個粗略的瞭解和感受。

第二節:學生圍繞如下幾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並以小組為單位總結髮言。

1、你對現代藝術的看法如何?

2、你同意P51“思考與交流”裏的一些評論嗎?

3、P50—52頁這麼多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最不喜歡哪一件作品?説出你的理由。 第二節:學生通過討論和總結交流 感受的同時,探究現代實驗性藝術的特點:

1、強調藝術的非理性和無意識,從而否定了藝術創作對客觀世界的理性把握;

2、主張藝術的本質在於製造新奇,追求所謂的原創性;

3、嘗試以現成品和自然物來代替藝術品的製作過程,從而取消了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

4、企圖打破藝術博物館體系以及收藏制度,主張藝術向自然靠攏,以此來對抗現代資本主義商品社會對藝術的佔有和消費。

第三節:老師引導學生將P50-52的每幅作品按現代實驗藝術的特點分類,可列出分類表。 第三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對現代實驗藝術作品的重新評價,再認知。

三、拓展探究 學生欣賞現代興起的一些新美術形式:沙畫和地畫 讓學生通過欣賞進一步瞭解現代新實驗性的藝術表現形式、表現手法、風格特點,提高鑑賞能力。

四、總結 正如德國藝術家博伊斯所説:“在這個多元的時代裏,藝術是一個不斷擴張的概念,它與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斷地模糊”。的確,在當代似乎什麼都可以成為藝術。果真如此嗎?也許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能夠留下來的“真金”並不多。

高中美術説課稿 篇4

我説課的內容是高一年級美術鑑賞中的《中國古代雕塑欣賞》。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説是比較陌生的,且知識內容對學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課卻是知識傳授與欣賞融為一體的綜合課,教學內容是按雕塑發展的時代背景來編排的,對影響較大的典型作品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主要是對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作較為系統的介紹。使學生在對雕塑時代背景的瞭解下,重點突出雕塑藝術的知識。本課將以雕塑圖片/錄相和學生的分析回答為主線,教書的引導講解為輔,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瞭解到雕塑的發展及其獨特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辨別能力,使學生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路,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的重要成就和藝術特點,從而豐富學生的雕塑藝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2.瞭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國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並掌握其發展的歷程

3.中國古代雕塑是個藝術寶庫及其背景,是各個朝代勞動人民創造的產物,在歷史上曾經被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產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懂得珍惜祖國文化遺產。

三.教學方法

1.任務型教學法

這篇文章內容較難理解,我設計了一些有關雕塑生動的故事讓學生對此課內容感興趣。再通過講解與比較大概瞭解各時期雕塑,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2.多媒體教學法

這一課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影片相關圖片和錄相,讓學生直觀和形象生動地瞭解有關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印象。

3. 問答式教學法

提出有關問題,然後通過觀看圖片回答問題。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目的的去觀看,效果更佳。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2、要點:①知道中國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現形式。

②瞭解中國古代雕塑發展歷程。

③對其代表作品欣賞,瞭解其藝術特點。

3、教學重難點:古代雕塑呈現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賞。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導入:提問

你在什麼地方看到過雕塑?

它們是什麼樣的?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它們都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頭、金屬、泥土、木頭等。

雕塑和繪畫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麼不同?

雕塑是有實在體積的形象,我們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直接入題)平時所説的“雕塑”,指的是什麼?

1、涵義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在實在的三維空間內佔據一定的.空間位置塑造可視的靜態藝術形象的一個藝術門類。作為雕塑作品而言,三維空間的體積是其藝術語言最根本的東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進、凸現、間隔、斷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儘管雕塑也可以實現由三維到二維空間的轉換,但是立體空間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2、種類

下面兩件雕塑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

從表現形式可分為圓雕、浮雕

(這裏將浮雕和圓雕以概念結合實例的形式讓學生理解)

3、想一想:

怎樣欣賞雕塑作品?

瞭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通過感受、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理解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藝術特點。

(形象美、材質美、藝術性)

師言:瞭解了雕塑的表現形式,那讓我們看看中國古代雕塑。

⑴教師板書:概術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

⑵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探究

教學活動(一)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產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會裏,帝王、貴族為了鞏固他們的統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而盛行厚葬。在他們的陵墓區裏,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製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水平,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成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最重要的部分。

欣賞:中國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賞任務: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師提出問題:

①説 一説:

霍去病墓石雕的藝術特點

②學生討論,回顧教師提出的問題並作回答。

形體單純、古樸,構思獨特,氣魄雄偉,力量沉厚。作者通過巖石

的自然形態,產生聯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鑿一錘,極富藝術創造力。

教學活動(二)中國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產生的原因

在我國曆史上有一段長期分裂割據的時期,人民生活極端困苦,自然地會嚮往有一個能解放他們的救星出現統治者也需要一種法寶來證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當然的,使人民甘願受宰割。佛教就這樣出現了。因此當時的統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開鑿石窟雕造佛像。

欣賞任務:我國四大石窟簡介

在我國,自魏晉、十六國和南北朝開始鑿的石窟有15處,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個石窟羣:

甘肅敦煌石窟

甘肅天水城東麥積山石窟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市南郊的龍門石窟

六、教師課後總述:

1、陵墓雕刻產生的社會原因:是帝王貴族為鞏固他們

統治地位,炫耀其顯赫聲勢,盛行厚葬而產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產生的原因:

在戰亂的年代,人民要尋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統治者要尋求鞏固政治的理論根據。佛教恰恰提供了這樣包治百病的精神藥方。隨着佛教的傳播,石窟雕刻得以產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發展歷程和藝術特點。

時代特點:在什麼樣的特定社會環境裏,就有什麼樣與之相適應的作品的出現。沒有遊離於時代背景之外的藝術。如陵墓雕刻與佛教造像。

民族風格:古樸莊重、深沉雄大、氣魄宏偉、想象神氣、富於審美理想,是中國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點。

4、課後探究作業(網上查閲)

查閲《擊鼓説唱》《昭陵六陵》的相關資料,概其藝術特點。

高中美術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內容、地位和作用

中國民間美術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的高中美術欣賞,本課由民間美術的界定、民間美術的特點和民間美術主要種類介紹三部分構成,羅列了年畫、刺繡、風箏、玩具、編織、剪紙等民間美術。本課結合蘇州地區的特色,重點介紹年畫和刺繡。通過欣賞中國民間美術,使學生了解什麼是民間美術和民間美術的特點,對我們偉大民族燦爛豐富的民間美術有所瞭解,增加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對民間美術的審美能力,培養熱愛民間美術的情感。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民間美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以及它獨特的形式語言。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對民間藝術的鑑賞能力,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3)情感目標:培養熱愛民間美術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民間美術與我們生活的聯繫;繼承民間藝術傳統,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傳統的引導,增強民族自豪感。

(2)難點: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的理解以及其中的寓意。

二、説學情

高一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欣賞水平,對美術作品也有了自己的瞭解和偏好。對於民間美術,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有了一些接觸,但大部分學生對民間美術這一主題缺乏深刻的認識,甚至有學生認為民間美術就是簡單粗糙的代名詞,又或者認為在現代社會中,已經不需要民間美術等等的狹隘想法。因為有了這些想法,有的學生在學習時可能還會有牴觸的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內容不宜講得過於理論化,而應當多結合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讓他們在體驗中意識到民間美術的重要價

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對圖片更感興趣,所以本課注意從圖片本身出發,便於學生得出較為直觀的結論,而不傾向於簡單知識的傳授。

三、説教法學法

1、教法指導

根據本課性質及學生狀況,主要採取“激發啟發--引導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實物教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提問與組織討論,培養學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啟發學生的思維。

2、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採用欣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等方法學習。通過視頻或實物的展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親手創作,瞭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討論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四、説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1分鐘)

利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民間美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瞭解中國的民間美術”作為開場。播放視頻《中國民間美術》,運用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對民間美術有直接的感受。

請各組根據課前預習,從預先放置的盒子中,集體討論後選出屬於民間美術作品。小組討論後結合書本知識,推薦一位評委上台講評。

(三)講授新課

1.設置問題,引領學生欣賞

講解民間美術的定義,並提問:民間美術有哪些特點?民間美術大體有哪些種類?加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理解。學生回答問題後,對答案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後提問:同學們知道自己家鄉有些什麼民間美術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講解

選取年畫、刺繡、風箏、玩具、編織、剪紙作為素材,介紹相關藝術作品的產生背景、發展歷史和目前的發展狀況。同時解析不同民間藝術形式的所表示的深刻含義。

(1)年畫(12分鐘)

我國曆史名城蘇州,物產豐富,文化茂盛,手工藝美冠天下,名家備出,曾有過文徵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傑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藴、積澱深厚,年畫深受其影響,追溯起來千年歷史。明代時,出現了木刻年畫,清,雍,乾裏,山塘街及桃花塢一帶作坊達50多家,盛極一時。作品不但遠播海內外,還對日本“浮世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太平天國時,山塘街一帶毀於戰火,年畫鋪紛紛遷至唐伯虎居桃花塢一帶,遂以桃花塢年畫命名之,[師邊介紹桃花塢年畫,邊放桃花塢年畫從古至今的社址變遷片斷],隨着國外石印年畫向我國的傾銷,桃花塢年畫深受威脅,歷經坎坷,幾起幾落,解放後,桃花塢年畫重獲新生,成立了年畫社,新社址在蘇州觀前街宮巷藝石齋內。桃花塢年畫的文化內涵及獨特的製作方法獨樹一幟。年畫作品多次到日、美、意、盧森堡等地展出,被譽為“東方百藝之花”。

引領學生欣賞桃花塢年畫的製作過程,展示作品。《一團和氣》是桃花塢年畫中影響極深,流傳很廣的傳統代表作畫面呈圓型。中央是頭戴紅花,扎羊角髮髻,活潑天真,憨態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嫗的笑臉,身穿錦團服飾,頸佩長命富貴銀鎖,手棒《各氣吉祥》卷軸,給人喜氣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覺。在構圖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圓型,寓意“團圓”“圓滿”,表達了人們在新春佳節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諸事順道的良好的願望。請學生看完後談自己的感想。

桃花塢年畫題材內容相當豐富,除了一些吉祥喜慶之作外,還有小説戲劇類、祈福避災類、風俗時事類,比如這一幅《上海火車站》就是反映當時新事物的一幅風俗畫。同學們看完後,通過解釋和互相提問等方法上講台介紹作品

(2)刺繡(9分鐘)

分別介紹中國的四大名繡: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廣東的粵繡。

蘇繡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歷史了,如果把蘇繡比作皇冠,雙面繡可稱是皇冠上的明珠。什麼是雙面繡呢?

[播放一段介紹蘇繡的片子] [同學們互相交流感受]老師示範刺繡的製作。

(3)風箏(1分鐘)

放風箏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集運動、娛樂於一體的活動。同學們介紹自己看過的風箏及放風箏的感受。

(4)玩具(2分鐘)

每個人的童年幾乎都是由各種玩具隨着成長的,民間玩具充滿了人們對兒童深沉的愛和美好的祝願,我國的民間玩具歷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過加工製作,使之成為精美的民間藝術品。請學生生回憶兒時的玩具,並介紹以前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為什麼?

(5)編織(1分鐘)

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各種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勞動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質,巧妙編織出造型優美的盤、籃、鞋、席等實用美觀的工藝品,在我國南方的竹編,勞動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澤,竹、冪的寬和窄,編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製品,造型美觀,而耐用的整體形態達到靜中有色,粗中有細,硬中有柔的藝術效果。[邊介紹邊看各地編織品的錄像]

(6)剪紙(2分鐘)

[放背景音樂《喜洋洋》]

[通過表演剪、貼、看的一系列動作,請同學們猜含義。]

僅僅靠一把剪刀在紙上剪刻,就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生活(老師邊剪邊展示)。

3.賞析比較

教師展示一幅中國文人畫作品和一幅剪紙作品,請同學們比較二者之間的不同。思考:二者的題材內容是怎麼來的?形式方面有什麼不同?(注意:教師引導學生從作品的材料、形式以及創作者和作品的服務對象等方面進行比較。)學生分組討論後請代表講評。

教師總結:剛剛大家分析得很好,文人畫重視主觀意趣和筆墨情趣,以筆墨直抒胸中的自我成為文人畫家的主旨,而民間美術是一種自發性的美術形式,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積累中,為了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願望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美術門類。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審美趣味。

教師:民間美術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帶來一些風格獨特的藝術品,它豐富了我們的視覺藝術,是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好好保護,繼承和發揚等。學生相互探討民間美術與生活究竟有哪些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畫面的比較,使學生初步認識民間美術與其他美術作品的不同,直接感受民間美術特有的美。通過學生對民間美術與生活關係的探討,讓學生體會到民間美術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總結(1分鐘)

本節課,我們通過學習,瞭解了民間美術是人民羣眾在生產、生活中創造的,用以美化環境、豐富民俗活動美術。它遍及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有其獨特的藝術語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代傳承與創造的珍貴財富,藴含了中華民族最深層的文化內涵。我們既要自覺保護它,更應結合現代社會的需求有選擇地將其繼承、發揚廣大。最後同學們觀看了創意剪紙作品及視頻,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習後,學生進行了課堂練習,在剛剛完成的作品中,有很多同學都有自己的創意,很不錯。

課後活動建議:

①調查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哪些民俗,嘗試用文字或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②收集你最喜歡的民間美術作品,嘗試用它們來佈置你的房間,談談從中有什麼體會並與同學交流。

五、板書設計

比較人文畫作品和剪紙作品的區別

高中美術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託物寄情》選自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選修模塊《美術鑑賞》第三單元第三課,屬於高中美術鑑賞模塊,主要內容是涉及美術與自我的關係,即藝術家個人經歷造成的內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術作品中體現的。主要包括“言”志與“抒”情,通過對傳統繪畫作品的賞析,理解中國畫託物寄情的特點,通過本課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説學情

高中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瞭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對於中國畫託物寄情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是並不全面。所以在教學中我要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知中國畫託物寄情的特點並且能夠理解作品中所傳達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描述、分析、評價等,認識美術作品與生活以及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託物寄情,提高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好習慣並且增強熱愛生活的意識,感悟美術作品所滲透的情感,從而陶冶情操,提高美術素養。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藝術家的個人情感。

難點:美術作品中滲透出的藝術家個人情感的審美價值。

五、説教法、學法

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所以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與學法:教法為情境法、展示法、實踐練習指導法,而學法則用自主探究法、比較分析法。

六、説教學準備

採用PPT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

七、説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大部分學生學習以感性認識為主,而感性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生動性、直觀性和具體性,根據學生的這種規律,為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的教學我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具體的教學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環節一:激趣導入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引導學生朗誦描寫植物的詩詞,進而總結出古人運用繪畫的方式傳情達意,揭示課題《託物寄情》。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學習狀態,並進入本課的學習。

環節二:描述分析

接下來我會直接提出問題:誰知道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四君子”?為什麼稱它們為“君子”?學生結合已有的認知水平能夠快速的回答出四君子,即梅、蘭、竹、菊,並且講解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定的氣節的呈現,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題材。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展示《墨梅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問題:作品給你什麼感覺?表現了畫傢什麼情感?學生回答後,我會予以肯定並總結出作品傳達了畫家孤芳自賞的性格。緊接着我會展示《墨梅圖》上的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並再次引導學生思考畫家傳達的情感,從而師生共同總結出畫家還傳達了對異族統治的不滿。在此時結合作品的筆墨特點我會拋出問題:畫家為什麼要畫成“墨梅”?請學生交流探討進而引導學生認識水墨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王冕是借用傳統的表現方法,但在這裏又賦予了新的含義:“不要人誇好顏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

託物寄情並不僅限於具有固定情感象徵意義的植物,還有畫家筆下特定的情感,為此我將展示徐渭《墨葡萄圖》提出問題:結合題款思考徐渭傳達了什麼情感?怎麼傳達的?在學生回答後我會講解徐渭的生平經歷並總結出徐渭透過作品,表現了徐渭狂放灑脱、憤世嫉俗的性格,表現了一個落魄悵然的文人形象。

此環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學生能夠更容易的掌握美術作品的特點和藝術規律,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辨識能力。

環節三:總結解釋

通過作品的賞析,學生已經熟知了託物寄情在植物上的表現,進而我會引導學生總結出中國傳統繪畫通過對植物的人格化,寄託自己的精神情感,表達更深層次的自我。

這樣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重點知識的理解,為後面的課堂活動做鋪墊工作。

環節四:欣賞評價

最後,我設置了“欣賞評價”的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理解本課的精髓,説出自己的收穫。故此我將展示《墨蘭圖》《墨竹圖》《菊花小鳥》等作品,並且設置小組討論:作品傳達了畫家怎樣的情感?師生總結,共同感受。

通過對多個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各種藝術風格,世界多元化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環節五: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回顧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中國畫託物寄情的表現特點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

為了加深學生對於託物寄情的認識,我佈置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思考四君子在其他的美術門類中的運用。

這一環節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為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學段的教學方法。

八、説板書設計

為了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瞭,重難點突出:

高中美術説課稿 篇7

各位專家、老師:

您們好!我是xx號選手,今天我要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美術鑑賞》第一課《學些美術鑑賞知識》。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首先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學些美術鑑賞知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的第一課。作為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模塊之一,美術鑑賞課程要重在幫助學生學會欣賞、鑑別與評價中外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其藝術鑑賞力,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熱愛中華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場。

(1)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美術的範圍、性質,各門類的特點及中外美術發展的大體脈絡。

(2)幫助學生掌握美術鑑賞的基本方法,通過對具體作品的典型分析,以點帶面,觸類旁通,儘量做到每課教學能使學生了解相關的美術觀點、美術規律。重在理解、貫通,養成獨立分析能力,而不在於記住個別結論。

(3)讓學生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美術現象,結合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資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繫

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概略地瞭解美術是什麼,包括哪些主要的門類,懂得進行美術鑑賞應具備哪些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受到審美教育。

學情分析:

大部分同學在國中時根本沒上過美術課,對美術課早已麻木,失去興趣。不瞭解其對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個人素質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經典繪畫直觀的形象和藴涵的豐富哲理會影響人的一生。教學目的分析:

通過這堂課,我力求使學生了解美術範疇,建立“大美術” 觀念。

在能力和情感上達到以下目標:

能力目標:使學生了解美術鑑賞的基本方法,並能初步應用該方法進行鑑賞練習。 情感目標: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學習美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我認為本節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鑑賞的基本方法。難點是應用該方法進行練習。

教學過程:

我對教學過程的處理分為以下四步:

首先第一步是導入

同學們在國小和國中都學習了美術,我讓學生暢所欲言,説説都喜歡哪些美術作品,並談談自己喜歡的原因。學生此時回答可能有:中國有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奔馬》、張大千的《春水歸舟》等,外國有凡高的《向日葵》、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不管啥樣的回答,都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主。

接着我讓學生欣賞課本插圖《向日葵》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畫。

我設計了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看書:1、鑑賞僅僅是欣賞嗎? 接着講述什麼是美術?它和藝術的關係是什麼?並板書: 美術的定義: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塑造可觀的靜止的,佔據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象的藝術。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美術、藝術:源於古羅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藝術,即通過手工製作的一種藝術。包括文學、音樂和戲劇等等。之後中國文藝界、教育界才把“美術”和“藝術”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藝術包含美術,美術只是藝術的一個門類,藝術還包括音樂、戲曲、影視、文學、雜技等。

第二步、新授部分

首先通過對比的方式引出美術的真正定義。

接着講述美術的範疇並板書:

繪畫 ﹙壁畫、中國畫、油畫、水彩、水粉畫、版畫等美術雕塑 ﹙圓雕、浮雕﹚ 建築工藝 ﹙編織、染織、刺繡等﹚書法、篆刻

我對於美術的各種類型讓學生舉例,然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⑴歷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這些著名的畫派在藝術特徵和風格上有何差異?

學生簡單表述後,我結合圖例,採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第一幅:《放牧》

第一是藝術形式:雕刻巖畫:巖石,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從遠古時代起,它就不斷地被人類使用着,作為勞動工具,作為日常用品,也所為生的和死的住所。巖石,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畫布,先民們在巖石上刻劃和塗繪,來描繪人類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們的想象和願望,這就是巖畫。

第二是年代:古代

第三是畫面內容:對動物的各種基本形狀和人手掌的描寫,表達出當時人類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樂採桑狩獵交戰紋壺》

戰國時期的雕刻作品描繪了宴請賓客、歌舞聲樂、採桑、狩獵、交戰(水戰、陸戰)等場景,請在圖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御龍帛畫》

此處我設置了三個問題:a你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麼?b構圖上有何特點?c根據男子的動作猜測他想做什麼? d 該帛畫用什麼造型手法?

分析的第四幅是《奔馬》

我首先介紹該作品的歷史背景、構圖用筆特點。

承上啟下,我接着講美術理論的基本知識。

我首先簡單介紹“六法”理論,氣韻生動、應物象形、骨法用筆、

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摹寫.

接着講解美術鑑賞基本方法

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研究:縱向和橫向比較(並進行板書)

然後讓學生自己觀察,選擇一副插圖進行鑑賞,2分鐘後,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強調他們個性。

第三步是小結

美術鑑賞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鑑賞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質,為了更好鑑賞必須掌握美術史、美術理論的基本知識,它的方法一般為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研究。

第四步是給學生布置作業一個課後練習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