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説課稿七篇

來源:文書谷 1.74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説課稿七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20xx級教育技術學本科生付曉超,很高興能夠有機會參加這次説課比賽。我説課的題目是“理財我能行”—— 《初識Excel20xx》,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法與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理念分析這五個分析來闡明本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泰山版國中信息技術第四章第一節的內容。從內容來看,很瑣碎,它是個基礎性章節;從本書的前後聯繫來看,它是繼WORD系列軟件後的又一同類軟件。它是Excel的入門篇章,學生對它的興趣直接影響到對其它小節的學習,基於這種重要性,我着重在本節中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認識Excel20xx的工作環境,為學生以後的成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

根據本課的內容和性質,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 能夠説出Excel的功能和特點

b.學會Excel的啟動和退出

c.學會單元格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d.區分Excel中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有關概念

e.學會使用Excel菜單欄和工具欄中的各種工具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敢於嘗試,自主探究的能力;

b.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3)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

b.培養學生形成互幫互助、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

3.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Excel的基礎是認識和熟悉它的工作界面,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A.工作簿與工作表的概念和相互關係。

B.認識單元格的概念和操作。

2)教學難點:

A.單元格的命名和操作;

B.學會利用軟件中的“幫助”來解決認知障礙。

二、學生分析

現今(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互聯網時代,每個人的電腦水平高低不一,參差不齊。在國中生的羣體中已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教師,我必須思考“怎樣讓基礎薄弱的學生能學、讓基礎較好和很好的學生想學、能夠堅持學,並使兩者在此基礎上會學”,所以我必須一方面加強對基礎知識的回顧、總結,另一方面又必須設置更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學習、參與實踐的熱情,進而使學生對本節的內容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和理解、深化和鞏固。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信息技術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而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獲取知識不是通過教師教育,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中,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學習資料,能通過自我建構重組的方式獲得知識。因此,為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

方法集自學法、範例教學法、比較學習法、遊戲法、師生合作法於一體,學生則通過嘗試操作、互幫互助、自主探究法來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四、教學過程分析

第一步:激趣、導入:

本節課是在多媒體網絡教室中進行的,我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和素材作品等展開教學。

為了激發、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原有認知結構,我首先向學生出示了利用Word編輯的小報、Powerpoint編輯的多媒體作品、Frontpage設計的簡單網頁,讓學生了解他們是屬於一個系列的辦公軟件,它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側重點(它們都在和最基本的文字和圖形等打交道),今天我讓學生認識它們另一位兄弟——Excel,它有何特殊的本領呢。從而激發學生的探求慾望,在此我讓學生根據發音在計算機上尋找這位兄弟,並嘗試利用以前打開這些辦公軟件的方法來打開它,學生通過知識的回顧和遷移得出不同的打開方式,同時我可讓學生進行講述和示範。

第二步:自學教材,自主探索

在所有的.學生打開Excel的基礎上,我導入了“找茬”遊戲,出示了Word和Excel的窗口,讓學生説出它們之間有哪些異同之處,這也

是對窗口組成的複習,當學生找出這些不同之後,我讓學生參考課本瞭解這些額外的工具按鈕叫什麼,學生通過自學課本,並根據字面意思很快得出了Excel中添加的工具都和數據有關,這樣學生在我的引導下經過自己的自學探究得出了認知規律,這種認知不是我強加給學生的,所以知識的價值也得以提升。在此基礎上,我繼續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按鈕的作用,能不能讓Excel中的幫助來告訴我們,引發了學生更深層次的探究。

第三步:教師質疑,引出問題

1.在學生得出Excel更側重於數據處理後,我使用範例法向學生展示了他們最熟悉的考試成績統計表,讓學生嘗試統計成績,因為數據較多,學生很是無奈,在這樣的問題產生後,我對學生説“老師可以在一眨眼的工夫計算完畢,學生的疑問繼續加強,對於新知識的探究慾望也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學生有了這些鋪墊後,逐步做到了能學、想學、利用幫助達到會學。)

2.繼續引導學生思考PowerPoint中幻燈片和演示文稿的關係,從而導入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區別和意義。在此基礎上,我引發學生思考工作表怎樣選擇、工作表窗口怎樣移動,與Windows中的窗口操作是否一樣,學生通過嘗試,試錯反思,並通過相互幫助得出答案,然後我可以讓學生進行示範教學和步驟講授,這樣既鍛鍊了他們

説課稿 篇2

【設計背景】:

本次活動是為我們正在開展的語言課題<利用語言遊戲,培養小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而進行的一次研討活動,通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發現小班下學期的幼兒對重複的簡短句式比較容易掌握,為使動態的教學過程更加有效,我們設計了相關的多媒體課件並創設了遊戲環境,因此:本次活動的關鍵詞就是語言遊戲和人機互動。鑑於以上認識,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如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完整的句式"我是xxxxx"來創編動物的特徵或本領。

2、遵守遊戲規則,注意傾聽別人的話。

3、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大膽表達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在遊戲情境中,運用句式"我是XX怎麼樣"來介紹小動物的本領或特徵,並能運用一些修飾性的詞彙。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思考從哪些方面作為切入點來概括的作介紹。

【教學準備】:

1、 課件

2、頭飾若干(動物:蝴蝶、烏龜、青蛙、蝸牛、兔子、小鳥等)

3、雨傘實物或頭飾三個(紅、黃、綠)地面標記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T:今天天氣真好,綠綠的草地上開滿了鮮花,小動物們也出來做遊戲了,瞧!誰來了?(小鳥)小鳥是怎麼來的?一起學一學(依次模仿兔子和烏龜)

(評議: 教師通過和幼兒互相介紹這樣一個互動環節,不但一下子拉近和平行班幼兒之間的距離,而且巧妙地滲透"介紹"這個詞的含義,讓小朋友對"介紹"這個詞有了初步的概念,為後面的活動作了鋪墊)

二、遊戲:躲雨

1、T:他們在一起玩得多開心呀!突然,發生了什麼事?(雷聲)可能要下雨了,怎麼辦呢?

2、誰會來幫助他們呢?這是一把什麼顏色的小傘呢?小結:這是一把小紅傘

3、聽一聽,小紅傘是怎麼説的?

(我是小紅傘,會飛的朋友你們好!向我介紹你自己,你就可以飛進來。)

4、小紅傘請怎樣的朋友來躲雨呢?會飛的.朋友是誰呀?小鳥會怎樣來介紹自己呢?

(我是小鳥會唱歌)

小朋友一起聽一聽、學一學

小紅傘聽了小鳥的介紹會讓小鳥來躲雨嗎?按一下按紐,聽一聽小紅傘是怎麼説的?(你還能介紹自己的本領呢,真不錯!請你飛進來躲雨吧!)

5、 小鳥已經找到地方躲雨了,可還有小動物沒找到小傘朋友呢!又有誰來幫助他們呢?(小綠傘和小黃傘)猜一猜:小綠傘會請誰進雨傘呢?聽聽小綠傘是怎麼説的?

(我是小綠傘,會爬的朋友你們好!向我介紹你自己,你就可以爬進來。)

3、 提問:小綠傘剛才邀請了誰? 會爬的朋友是誰呀?那烏龜會怎樣介紹自己呢?請小朋友先猜一猜

聽一聽烏龜到底是怎樣説的。小朋友學一學

烏龜的介紹怎麼樣?誰來按一下按紐打開雨傘,聽一聽小綠傘是怎麼説的?

(你真棒!你還能介紹自己長得特別的地方呢,真不錯!請你爬進來躲雨吧!)

小烏龜小綠傘介紹了自己長的特別的地方,那小烏龜還可以怎樣介紹自己呢?

4、教師:還有青蛙沒有躲進雨傘呢,聽一聽小黃傘是怎麼説的?

5、教師:如果你是青蛙,你會怎樣來介紹自己呢?( 提示幼兒可以介紹青蛙的本領、它特別的叫聲或長的很特別的地方)

6、教師:打開小黃傘,聽聽小黃傘是怎麼説的。(你説的真棒,跳進來吧!真不錯,跳進來躲雨吧!好的,快快跳進來。)

三、幼兒與教師開展遊戲

1、教師:小朋友,現在所有的小動物都找到雨傘躲雨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一玩"躲雨"的遊戲呢?請四位小朋友找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看一看,你是誰?想一想,雨傘請誰來躲雨,可以怎樣介紹自己。

2、四位教師扮傘,一半幼兒表演動物躲雨。

(表演遊戲,提升推進:表演遊戲分為兩次進行,第一次是讓一部分小朋友聽清楚別人的要求然後再自我介紹,同時也是起一個示範的作用,第二次則是讓另一部分小朋友看清楚標記主動的向他人介紹。讓小朋友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拓展思維,大膽創編,個性化的表達,再次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四、延伸活動

教師:小動物們玩得開心麼?外面天晴了,太陽出來了,我們和小傘朋友一起去外面做遊戲,好嗎?

【活動反思】:

一、活動中的"同中求異"

其實大家都能發現,活動的主要環節也就是三個小動物與三把雨傘的對話,如果依次聽一聽、學一學、演一演,如此這般的活動流程,也許也能達到教學目標,但孩子們會覺得索然無味,因為他們也是喜歡變化的,因此我覺得在活動設計中,越是同樣的內容,越要着意設計,刻意求變,注重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第一環節:小鳥與小紅傘的對話是教師給出的範例,第二環節在烏龜自我介紹前先讓小朋友猜一猜小烏龜會怎樣介紹自己呢?最後讓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會怎樣來介紹自己呢?"三個相同的環節,設計不同的提問形式,在"同中求異"中提升推進。

二、不斷地否定自我

首先,要藉此機會感謝我們小班年級組的全體老師以及莊潔老師,尤其是我們幼兒園的課件專家鬱老師,不厭其煩地將課件修改了無數次,最後,還要感謝我們的園務領導,在給我機會的同時也讓我有了許多收穫。

通過多次試教,我們認為要設身處地的從幼兒的角度考慮,認可現場觀察到的問題,及時捕捉問題背後的原因,根據幼兒的現有水平不斷地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原先的目標定位在固定的句式中準確的運用相關的動詞,如"我是小鳥飛進來,我是烏龜爬進來"等,通過試教發現:這樣目標定位太低,達不到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於是,再次調整,將目標定位在運用固定的句式,創編在特定情境中的對話。所以,為幼兒實現力所能及的學習目標我們需要不斷地否定自我,提供積極有效的幫助和支持。

當然,我們的活動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在雨中讓小朋友要介紹一下才能去躲雨,這不符合幼兒的第一情感需要,雖然有所調整,但還是比較牽強。其次,吳老師也給了我們許多的寶貴意見,例如將目標定位在一些重疊詞的掌握和運用上,大家也認真進行了討論,覺得把這一目標放在小班上學期是否更合適?另外整個活動目標定位是否偏向於科學而忽略了語言的元素,由於時間和課件修改等層面的因素,使得這些有價值的問題沒能深入探討和領悟,但是吳老師的引領無疑為我們今後的研究指明瞭方向,

最後,我想説的是我們小班年級組的老師一向堅持一種理念:那就是允許教研課的失敗,但是不允許其中沒有創新。所以,我們今天展示的絕不是一節成功的示範課,但如果能給大家帶來思考的空間,促成有質量的研討焦點,那就是我們本次活動的意義和核心價值所在,請大家多替寶貴意見,謝謝!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説學生

(一)教材的地位和特點

《養母》是北師大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散文。本篇課文放在“親情歌吟”為主題的第三單元,其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體驗生活,感受濃厚親情,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而又懂得回報的人。結合七年級學生“在國中學段是起始階段,新學年翻開了人生新的一頁,多了一份憧憬,一份思考,一份成熟”的心理特徵及“語文課要有語文味”的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並積累“拮据、兄姊、剜、庇護、煞”等詞語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例:“……而我如今身處都市文化圈,卻很難見到您這樣純粹的人。”

2.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平實的語言和傳神的細節描寫。

(2)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對養母的深情。

3.情感目標:

感悟現實生活中的母子關係,學習作家對親情的思考所得到的啟迪。(設計依據: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不但要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要讓學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啟示。)

(三)教學重點:

對養母“小氣”“自私”等形象描寫的效果與作用。

(四)教學難點:

如此平凡的養母為什麼依然震徹人心。

二、結合教法和學法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母愛的震撼)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設計了一個有關母愛的情境。通過對偉大無私的母愛故事的傾聽,喚起學生對《養

母》這一課學習的熱情,“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誤以為這又是一篇震撼人心的偉大的故事,從而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一個伏筆。

(二)整體感知

1.先是教師範讀課文。然學生自然而然地被課文講述吸引,進而熟悉課文。《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課堂上很有必要讓學生自己談談自己的見解。同時《語文新課程標準》還強調“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節要讓學生盡情發揮個人的感受,教師只要適時運用點撥引導法在精彩段落的寫作上稍作指導,對於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於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梳理課文內容,我還設計了一系列小問題。通過問題得出:養母的愛全給了家人,正是她在艱苦年代的“小氣”和“自私”才讓我們擁有了最真切的幸福。他在親人面前何曾小氣過一點點?她其實只是對自己小氣。

3.接着回顧課文,再現課文部分對養母的評價。這樣讓學生對課文的感受進一步加深,同時感悟到養母對作者的那份沉甸甸的愛。從而點撥得出:母愛的表現形式也許不同,但它的內涵都是一樣的.。我們不能説轟轟烈烈獻身的愛是愛,平凡瑣碎的愛就不是愛。如果你用心靈去感悟,就一定會感受到那整日包裹在身邊的,已經成自然的濃濃的母愛。

(三)情境體驗(抒寫心情)

最後通過一連串的質問引起學生對自身實際的反思:

1.你是否像母親記得你的生日那樣記得母親的生日?

2.你是否對母親近乎瑣碎的愛已失去了耐心?

3.你的房間懸掛着媽媽的照片?全家福?還是自己的?或是明星的?

4.你是否還像小時候一樣賴在媽媽身旁向他訴説自己的小祕密?

思考完這一系列問題,假如讓你對媽媽説些什麼,你會怎麼説?

(四)課堂小結:(感悟生活)

無需抱怨媽媽這一點不行,那一點不好。雖然她不是完人,她卻能撐起我們的一片晴空,是我“純粹”的,真實的媽媽。

(五)課後作業(深化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教育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

機會。”因此我在課後作業裏設計了這樣的題目:

1.為媽媽親手做一張賀卡,寫下最想對媽媽説的話,悄悄放在媽媽枕邊。

2.觀察媽媽對此事的反應,把它寫進你的日記裏。

這是學生通過課前故事、課文感知、情境體驗,對作者和老師所設定的親情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再通過合作交流的方法把課堂完全還給學生,讓學生們簡單談談感受,就能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平凡瑣碎的愛也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精神。愛因斯坦説“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成果展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佈置此項作業,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並將已經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寫賀卡,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

説課稿 篇4

(一)整體感悟,熟悉內容

學生自讀課文,準備複述。

1、 自讀以前,提問:複述這個故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待學生明確因為這篇是記敍文,所以我們應該講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以後,學生再讀課文就能有意識地記住一些相關內容。

2、 複述前,提問:複述的重點應放在哪兒呢?讓學生明白,本文敍事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3、 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中相互複述 。

4、 指名學生面對全班複述,並進行評價。

5、 設置這一教學環節,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為下一教學環節作好鋪墊。同時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二)研讀理解,培養能力。

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學習。我打算提出如下一些問題:

1、 在攀爬懸崖的整個過程中,“我”總共哭過幾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嗎?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2、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寫“我”在攀爬時複雜的心理狀態的語句並加以分析。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

3、 在“我”爬下懸崖的過程中,父親是怎樣指導的?“我”的信心有什麼變化呢?為下一環節對主旨的領悟打下基礎。

4、 這段爬懸崖的經歷雖然已過去很多年,但對於“我”來説是難以忘懷的,因為“我”從中獲得了“永遠忘不了的經驗”。這“經驗”指的是什麼?進一步領會主旨。

因為七年級的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故老師的“導”顯得猶為重要,而以何種方式作為切入點就比較關鍵了。我之所以設計問題1,就是因為我覺得此問題可以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引發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內容,深入思考。同時在此過程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告訴學生朗讀不但要做到字正腔圓,讀音準確,而且要做到停頓恰當,讀出語氣語調,注意抑揚頓挫。

(三)聯繫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作者的經驗僅僅針對爬山而言嗎?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從中得到的啟示。設置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使學生理解“我”在攀爬懸崖的過程中悟出的道理它對生活的意義,讓他們受到啟發和教益。

(四)質疑問難

學生再讀課文,發現並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設置這一教學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精神。

(五)反思總結,談收穫。

(六)結束語

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後提出希望。

説課稿 篇5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美術四年級下冊第12課——《愉快的春遊》。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來談一談對這一課的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這一課旨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感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識和方法進行感性表現。從而培養學生對春天對生活的觀察力、記憶力和表現力。本課正值春遊的大好時機,綠色的春天萬物復甦,春遊中的美景美不勝收,令學生印象深刻,是引導學生進行繪畫創造的有利時機。這個課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大的創作空間。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對春遊的體驗和感受、對畫面的構思創作,從而培養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引導學生感受生活,表現生活,熱愛生活,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達到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所需課時一課時。

2、教學目標:

整個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課堂評價的主要依據,根據《九年義務教育美術教學大綱》我對本課的教學設立了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感受春遊的樂趣。鼓勵學生大膽地、有個性地用繪畫、剪貼等多種形式創作一幅“愉快的春遊”作品。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能力、創作表現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及春意盎然的景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表現美好生活的情感。

3、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在本課中,用繪畫等形式表現一個春遊的場面是重點。

春遊中有意義情景的構思與表現,這是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本節課採用情境教學貫穿課堂始末,利用直觀的多媒體演示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採用互動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快樂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表現力。

三、説學法: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能力,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地瞭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對生活感受能力較強,隨着他們洞察力的逐步加強,很多學生願意通過畫面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美術素養,他們能夠通過老師的引領,自主地感受和表現。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運用各種學習手段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讓他們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我的指導下,本課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交流,積極探索實踐,大膽表現,培養學生的繪畫造型表現能力。

四、説教學流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説、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感受春天

1、歌唱春天:《春天在哪裏》

2、尋找春天:師生交流,春天在哪裏

3、感受春天:用詞語或成語來描述春天。

【本環節設計意圖】《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用歌曲導入課題,引入新知,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調動學生勇於表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

二)、引領探究,走進春天

1、整理行裝,走進春天——愉快的春遊

2、探討分析畫面組織

“春”:風景,色彩—— 畫中色彩以“綠”色調為主,加以適當的鮮花、小鳥、綠樹作點綴,使畫面呈現出春天綠色的勃勃生機。

“遊”:人物,活動——人物的動態表現,使畫面非常的生動形象,並能表達愉快心情。

小結示範,分析畫面構圖,正確處理人物和風景的關係,學生操作練習。

3、聯繫生活,啟發回憶。

出示春遊圖片,啟發學生談談成長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春遊活動,春遊中發生的快樂的場景。

學生小組交流:愉快的春遊

4、作品欣賞:欣賞同齡學生的作品,看看他們是怎樣表現的。

【本環節設計意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我先用激勵的語言帶領學生走進春天,表揚學生的探究精神,正當學生情緒高漲,產生積極的探究動機的時刻,我提供大量的信息,引導學生尋找答案,鼓勵他們根據圖片啟發提示,相互交流,積極互動,講解自己的發現和想法,瞭解不同的方法,並大膽地展示出一個構思與眾不同的畫面。通過這種安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合作、探討,使重、難點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創作實踐,表現春天

1、小組交流:進行討論,綜合小組意見,把自己的創作方法、表現形式,反饋給老師。

2、作業要求:用繪畫等形式,表現一幅春遊的情景,看哪個小組最有新意。

3、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同學合作,幫助遇到困難的小組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分組活動是為他們營造一個輕鬆、自由、和諧的交流空間和平台,讓他們在美術體驗活動中增強友誼和合作,去自主探索和發現事物的能力,培養學生互相交流、協作發展、合作學習的能力。作業時播放兒童歌曲《春遊歌》,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畫面的組織、人物的表現、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

四)、反饋交流,互動評價

1、學生相互展示評價,展示自我,介紹自己的作品,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樂趣。

2、教師帶領大家集體評議。

【設計意圖】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設計了“交流、互動評價”這一環節,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體現“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而進行評價”的教學理念,既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又注重對學生學術活動表現的評價。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評判能力,同時有助於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和諧發展,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悦。

五)、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師生交流: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

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科學精煉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這節課,哪一點給你帶來了快樂”,使學生學會從創作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合作的快樂,甚至會從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體會到快樂。——對快樂的回顧,既加深了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印象和體驗,同時又是對這節課的總結和梳理。

五、教學效果

整節課為學生創設了一種輕鬆愉快,活躍的課堂氣氛,這一課旨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感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方法進行感性表現,充分宣泄他們的快樂情緒。培養學生的對運動形象的觀察力、記憶力和表現力。

我認為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比較清晰,課堂結構的設置比較緊湊,知識點的滲透也較深入,課題導入、課堂滲透、課堂秩序、學生的互動、多媒體的運用都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設置,課堂上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創造。注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積極思考,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助、參與合作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我相信一句話:只要教師大膽的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説的特點,相信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的。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的地位作用:

《交往講藝術》是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框的教學內容。屬於道德板塊的內容。第二單元的主題是學會交往天地寬,設置這一單元的目的是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交往禮儀,提高交往能力,使學生能夠有效擴大交往範圍,在人際關係中受歡迎,最終實現課程標準——使學生能過有意義的生活,健康快樂的成長。而《交往講藝術》一課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後一節,是讓學生在明白交往基本知識和禮儀的基礎上,把握交往的技巧,營造出和諧、温馨的人際空間,從而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更加順暢、更受歡迎。所以《交往講藝術》是本單元的落腳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二、説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善於與人交往,在交往中學會傾聽、表達、讚美他人,努力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

【知識與能力】掌握人際交往中傾聽、表達、讚美的技巧,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素質。

【過程與方法】

1)採用小品表演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達到教學效果。

2)用案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引出對下文的學習。

3)採用自學與展示和質疑形相結合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三、説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交往講藝術”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因為:

1.交往是一門學問,要成功的與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掌握基本的交往藝術。而要引導學生把握人際交往的規律,勢必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

2.從中學生的交往狀況看,因為缺乏交往技巧,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遇到了不少障礙。

所以在教學和訓練中,我根據學生的交往狀況,設計了情景劇表演,選取了小故事以及小組展示和班級大展示等課堂活動,深入淺出的對學生進行交往技巧的教育。使學生不僅掌握了交往的三種技巧,而且能夠在課堂上,真誠的把讚美施予同學和朋友。

【教學理念】以生為本理念和有效教學理念

【教法】創設情景法、引導點撥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情景感悟法、合作交流法、問題歸納法、小組展示法、質疑評價法、課堂互動法

【教學流程設計】

一、創境導新課

1. 教師談話導入新課——交往講藝術

二、互動學新課

1、通過預習,大家知道交往的藝術有哪些呢?

2、學生自學、對學,對子互查對導學案的完成情況,給對方予以恰當的評價。

3、學生羣學,根據組內情況,確定人員分工,積極預演,為小組展示做好充分準備。

三、合作來展示

(一)學會傾聽(一組展示)

1.學生展示: 傾聽有什麼意義?應如何傾聽?(學生自問自答合作完成)

2.質疑評價。(四組質疑)

3.教師點撥引導歸納,應如何傾聽。(認真仔細聽別人講話。要耐心、要虛心、要用心、要會心)

(二)學會表達(二組展示)

1.聽故事 談啟示:

2.小組展示 :善於表達有什麼意義?應怎樣把握表達的藝術?

3.學以致用 :看看以下情境,這樣做會_______,應該_______。

(1)、王浩沒完沒了地嘮叨一些別人根本不想聽的事,儘管別人已明顯地表示出厭煩,他卻堅持要人聽到底。

(2)、張立與人談話時老愛插嘴,搶着替他人把話説完。

(3)、小明與同學交談時十分留意他人的發言,總是糾正他人發言中的錯誤,令人尷尬。

(4)、菲菲總喜歡與人嘀嘀咕咕、竊竊私語。

4.質疑評價。(四組質疑)

(三)學會讚美(三組展示)

1.學生表演:愉快的小麗

2.學生展示:學會讚美他人有什麼作用?怎樣學會讚美他人?

3.質疑評價。(四組質疑)

4.慷慨讚美給小組(同學):

請你真誠的對優勝小組説一句讚美之詞,讓他們體驗被讚美的温馨。

四、效果隨堂檢

1.我來選擇: (PPT)

2.作業我能完:完成一份交往講藝術的手抄報。

五、收穫我來談

1.學生一句話談這節課的收穫

六、結束新課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所在地位、特點和作用

本文是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的第四課,在此之前我們已學了三篇關於老師的文章,但此文卻不同與前幾篇,它所描述的不是一個普通的教師完成對一個普通兒童啟蒙、開化過程,而是一個特教人員運用獨特的教育方法,取得了特殊教育成就的一個典型範例。可以説是“一曲人性的頌歌”。海倫堅忍不拔的意志,莎利文崇高的獻身精神都會給讀者以深深地震撼,側面表現人物的寫法、細膩的心理描寫同樣起了典範作用,都會給學生以啟迪。

(二)本課教學目標的確立

1、知識目標:

把握文中的生疏的詞語,掌握記敍文中先敍後議的好處,體會文中細膩的心理描寫;領悟用側面描寫表現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從課文中準確獲取信息並進行語言概括的能力,能進行對比閲讀。

3、德育目標:學習安妮莎利文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以及學習海倫·凱勒發憤圖強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4、創新目標: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的確立

重點:先敍後議的作用;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

與魏巍的《我的老師》對比分析

難點:學生與海倫·凱勒及莎利文的換位思考。

二、教法、學法分析

(一)學情分析:

(二)教法設計:

1、教學方法:

以自讀討論為主,結合設疑提問法,對比分析法。

2、總體構想:採取“總體----局部----總體”的方法,先通覽全篇,瞭解概貌(包括內容與形式),再深入局部(細部),仔細揣摩,最後又回到全文,綜合理解與消化篇中精華。

(三)學法指導:因為本文作者的身份很特殊,因而開始以模仿遊戲的形式與角色換位思考,並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接着教師提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彩速讀,再精讀片繼的方法,邊看邊想,邊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利於新聞記者時注意力的集中。再討論兩篇同名文章的異同時,鼓勵學生大腦發言,讓生自己分析歸納和總結,教師只起適當點拔的作用。

(四)教具的選擇

運用POEWERPOINT顯示作者簡介及教學目標並顯示板書設計,使複雜的內容簡約化,便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三、教學程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導----讀----悟----賞----結的模式。

1、導(激情引趣): “‘假如給我三天的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親愛的老師。’這個盲童是誰?她對老師的感情為何如此強烈, ”以此引出海倫和莎利文。此時用多媒體展示作者簡介。

我們可能對海倫的不平凡感到震驚,那麼莎利文是怎樣幫助海倫由殘疾人成為一個偉人的。

學生做模仿遊戲,切身體會角色的感受,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2、讀: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及問題,生帶着問題讀文。

(1)莎利文教海倫哪些知識,用的是什麼方法。

(2)和魏巍的《我的老師》有何異同。

3、悟:同學們先思考再分組討論,再選代表表述本組的觀點與大家交流。教師此時只是在適當的時候進行稍微地點撥。(解決教學重點)

4、賞:讓同學們根據作者所描寫的感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莎利文老師的形象。

5、結:讓學生總結一這節課自己的收穫(從情感,寫作借鑑,創新意識等方面入手)並總結常見的寫教師的方法。

補充説明:時間安排

導:5分鐘

讀:5分鐘

悟:25分鐘

賞:5分鐘

結:5分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