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説課稿模板5篇

來源:文書谷 2.1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説課稿模板5篇

説課稿 篇1

【設計理念】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因此,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獲取知識為重點,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人們要求教育提供個體發展的廣闊空間,高效率的認知新事物、獲取新知識的方法,科學的思維方式,有效地改進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徑,使他們達到能在終身學習中不斷認識自我、調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從而適應並推動社會發展的目標。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成為當今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國小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一門重要學科,其聽説讀寫領域中含有大量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培養的因素,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挖掘這些因素,進行系統訓練,不但有利於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勇於質疑、探索的品質。那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綜合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呢?2001年頒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實行語文課程改革以來,筆者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在積極開發課外資源的同時,也充分挖掘、利用“書本知識”及“現代網絡技術”,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黃山奇石》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可充分藉助網絡,讓兒童參與收集資料、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並開始學會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在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設計思路】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內容也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我在課前就讓學生與我一起去搜集資料,並整理歸類。這樣既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也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興趣。由於學生沒有彙編的能力,在網絡教材中也想設計一些新穎的東西,所以第一次由學生們邀請計算機老師協助。

2、問題是綜合性學習的核心,是凝聚、彙集、激活學生知識技能的“觸發點”。問題的產生,依賴於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語文學科的有些課文內容不是學生能直接面對的現實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在本文中,學生在提問階段便可通過閲讀網絡教材,在腦海中再現黃山的真實場景,通過網絡技術,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從而創造出足以讓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

3、探究問題階段,我通過網絡教室、教學網絡、網絡教材等,構建出一個研究的平台,開展夥伴間的合作學習,提供一個場所,實現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從而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構建。在這個環節中,着力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教材提供的資料閲讀課文、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發表出來,會受到時空和途徑的制約。所以我便在最後創造、運用階段藉助信息技術給學生虛擬一個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間。從而真正展現了綜合化學習的風采,也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5、第二次創造性的蒐集、整理、彙編作品,我放手讓學生獨立去做,教師只給適當的幫助,與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讓學生在一個較長的實踐過程中掌握“利用網絡蒐集、整理資料;將資料進行內化積累;將自己的親身體驗與蒐集的資料進行整合”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過程】

一、收集資料,齊制網絡教材

1、收集階段:

課前,教師與學生共同去搜集有關黃山的各類資料,可以是圖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錄像。

2、整理階段:黃山奇石》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一次由“書本知識”走向“綜合性學習”的典型課例,力求體現綜合性學習的四大特點: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可充分藉助網絡,讓兒童參與收集資料、發現問題、主動學習和思考、獨立判斷,養成主動性地、創造性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並開始學會思考自己生活的意義,在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由學生將所集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如:

分成怪石、奇鬆、雲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製作階段:

讓孩子們自己去邀請計算機老師幫助彙編資料,協助製成網絡教材,根據學生分類,把課文內容與黃山的資料進行鏈接,只需在分類詞上(如怪石)輕鬆一點,就進入集文字、圖片、影片於一體的豐富的網頁中。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飲一杯月光》是西師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這是一首極富生活氣息、想象新奇的兒童詩。夏夜的寧靜,月夜納涼的愜意,加之美好的想象與感悟,非常富有詩情畫意,其中藴含的愉快的心情,美好的願望,温馨的關愛,更是耐人尋味。

二、説學情

1、在學習《飲一杯月光》之前,孩子們已經接觸過《川江夜航》、《我真希望》等兒童詩,對兒童詩已有了初步的感知、體會,同時也學過不少的關於月光的古詩,如《靜夜思》、《古朗月行》,教師要着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2、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很豐富,表現欲也特強,為此,我要設計新穎的教學形式,讓孩子們樂於表現,充分展示自我,並達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詩中描繪的美好情景的目的。

三、説學習目標及重點、難點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藉助漢語拼音認識12個生字,會寫“永、寧、庭、微”等8個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情感目標:通過對月光的想象和理解,感悟詩中描繪的美好情景,使學生懂得只要用心關注和感受自己身邊的美好事物,就會永遠快樂和幸福。

重點:學習生字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難點:對文中月光的想象和理解。

四、説第一課時教學活動過程

(一)聽曲賞景引入(展示課件一)

(師生一起聽《月光曲》,一邊欣賞美麗的月夜)

師:孩子們,你們覺得美嗎?待學生回答後,讓生自由説説聽、看後的感受。

師:月光的美不但能從音樂中感受到,從月色中欣賞到,還能從酒杯中品嚐到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品讀金波爺爺的詩歌《飲一杯月光》。(板書課題)

(二)師示範讀詩歌,生認真聽,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三)初讀詩歌。

1生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詩歌。

2集體正音。

3學生把喜歡的詞、句用喜歡的符號勾畫出來。

(四)自主識字。

1分四人一小組識字。互相幫助,集思廣益,交流識字方法。

2彙報識字情況。

你會認哪些字,是用什麼方法記的?(説得好的發給小星星)

加一加:杯近鳴襯寧涼

換一換:飲

分解部件:微庭

圖畫識字:杯

表情識字:微

3遊戲鞏固識字。(摘月亮)

師先設計好美麗的夏夜圖,在其間貼上“月亮”卡片,每一張卡片背後都有一個生字。學生上台摘月亮,認對上面的字後,就當小老師教讀兩遍,評一評,誰教得好,並獎一顆小星星。

(五)引領感悟。

1夏夜的寧靜。

①自由讀第一小節,你知道了什麼?

②夏天的月夜,可能會聽到哪些聲音?(蟬、蛐蛐、蛙等)

師:我們一起傾聽夏夜動物的聲音,感受夏夜的美,夏夜的寧靜。

説課稿 篇3

我今天所説的的是出自義務教育新課程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找駱駝》。

教材內容

《找駱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第五單元的第一篇閲讀課文,主要情節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聽,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僅憑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分析判斷,指點商人找回。

學生情況分析:

教師的可設計的再好。也要符合學生的情況,在設計這節課之前,我先對本班學生的情況進行了一下簡單的分析,我瞭解到學生預習的很充分,對課文的內容有了簡單得了解,但不具體。學生再朗讀時情感投入不到位。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這節課。

設計理念:

1、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質疑探究,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通過個性化閲讀,自讀、自悟,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

3、轉換角色,顯露個性化的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的結論。練習用因果句式説話。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解決文中老人如何知道駱駝的下落的。初步培養質疑、解疑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認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峯駱駝的情況的以及他為什麼要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

教學難點:

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駱駝的方法好在哪裏。

教學流程:

一、巧設懸念,讓學生想學

1、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你對駱駝有多少了解?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跟駱駝有關的課文,讀了課文後,你們還會受到很多啟示呢?一起讀課題。通過預習,你都讀懂了些什麼呢?(學生交流)

隨機板書出示:駱駝(走失)

商人(尋找) 老人(指點)

二、質疑解疑,讓學生樂學。

《語文課程新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而且本單元的重點也是讓學生將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於是我是這樣設計的:

1、原來,讀能讓我們讀懂這麼多的問題。那麼,你們還有沒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呢?(學生質疑)

2、小結:剛才大家提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只要我們讀讀課文就可以弄清楚;有的我們在學習課文時也能迎刃而解;還有的與課文關係不是很密切的我們放着以後再討論。你們想想,這篇課文有沒有值得我們共同研究的問題呢?

3、課文中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辦法,請大家快速朗讀課文,把這句話用“____”劃出來。

課件出示:至於駱駝究竟往哪兒去了,你應該順着它的腳印去找。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這裏有沒有值得研究的問題?

三、直奔重點段,引導學生探究。

1、出示本節課研究的問題:既然老人沒有親眼看見過駱駝,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那隻駱駝的情況的?他為什麼要商人順着駱[內容來於Y-Y_課-件_園]駝的腳印去找駱駝?要研究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採用哪些方法?

2、學生自學討論。

3、交流,反饋。

①老人觀察到了什麼?書上是怎麼説的?

②隨機出示:看見 腳印右深左淺,還看見 樹葉留有齒印

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老人看見的情況。

④這裏為什麼用上“看見”、“又看見”、“還看見”呢?出示:仔細觀察

⑤老人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出示:得出結論

⑥根據回答依次出示:左腳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一顆牙

⑦用“因為……所以……”“……那是因為……”的句式説説老人根據觀察到的這些情況得出怎樣的結論。

⑧老人從“仔細觀察”到“得出結論”,中間還需要有一個思考、分析的過程。(出示:思考分析)現在請大家學着老人的樣也來思考分析一下,看看老人是怎樣一步一步想過來的?

⑨交流,結合表演左腳跛怎麼走路;觀察圖片掉落的蜜和米;辨別樹葉哪一片是駱駝啃過的。

⑩師生對讀老人分析判斷的話。

小結:老人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分析,才得出正確的結論。那麼,老人看到的情況有三個,他為什麼要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呢?

請同學們朗讀老人不緊不慢説的話。

四課外拓展,發揮個性化的見解。

我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舉一反三,進行課外的拓展延伸。我設計一個課外拓展的訓練:老人指點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現在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駱駝。如果你就是這位商人,在回來的路上又碰到了這位老人,你會説些什麼呢?讓學生重温了剛學過的推理,讓學生各抒已見,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表現的舞台,人人蔘與,成為一個個小小推理家。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堂課,你學懂了什麼?

2、還有什麼疑問嗎?

課後反思:

在本堂課中,學生的表現是非常讓我感到欣慰的,第一:預習得特別充分。第二: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

但自我反省,自己身上的不足非常明顯:

第一,自己的語言不是很豐富,一些激勵性的語言還是不夠,而且學生説過的話習慣性的進行重複。

第二,自己還不能真正投入到課堂中。

第三,自己深深地體會到“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把自己的獨特情感體驗在朗讀中體現出來。”但在具體教學中,卻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在語文教學中,將“活動”與“語文”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活動為基礎,激發起學生積極的思維,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獨立性,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覺地學語文,用語文,要敢於讓孩子各抒已見,讓那些富有個性的思維方式,獨特的思維使課堂煥發活力,還學生以真正的自我,還語文以自然的面目,張揚學生的個性。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活動《我發現的變化》。下面我將分別從教材分析、目標定位、活動準備、教學教法、活動過程及活動特色等六方面進行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1、活動內容的選擇

首先我想談談我對這個活動內容選擇的理由,《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有些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現象憑主觀臆斷,缺乏科學性。所以,我選擇和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我發現的變化》,試圖將幼兒生活中的無意探索變為有意探索,並在科學探索和生活實際之間建立初步的聯繫,使幼兒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變化無處不在。

2、活動目標:

一個活動的生成,就必須有特定的目標,圍繞活動內容的開展,我設計的這節科學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做一做,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引導幼兒相互協商、共同探討、互相交流,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依據大班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發展水平與潛在能力的差異,我確立了以下二個活動目標:

目標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處於變化之中的,學習以辯證科學的態度看待周圍事物。

目標2、引導幼兒大膽表述生活中自己發現的各種變化。

當然目標的定位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將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

3、《綱要》中科學領域指出“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本次活動中我將活動的重、難設定為:幼兒能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探究物體的變化,嘗試把科學啟蒙受活動的大目標——科學態度的養成融入其中。

4、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我從以下兩方面來談我的活動準備:

1、 環境準備:努力營造一個開放、和諧的教育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有説話和操作的機會。

2、物質準備:我準備了許多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如:海綿、礦泉水瓶、圖書、、積木、橡皮泥等,另外我還準備了一些有利於探索的材料,未充氣的汽球、水、奶粉、肥皂等目的在於幼兒通過觀察、思考,哪些物品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會發生變化,並且藉助外物可以一物多變。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為這個活動特意製作的多媒體課件,我將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貫穿在活動的每個環節中,起到了突出本次活動的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使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二、説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教材自身特點,我運用了直觀演示法、引導發現法、討論談話法、觀察指導法。

1、直觀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四季的變化“引導幼兒仔

細觀察四季變化的顯著特徵。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能形象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帶給他們視覺上的享受,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2、引導談話法:演示完畢,教師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共同討論問題並找到答案的'方法。

3、觀察發現法:幼兒動手操作後引導幼兒將可變和不可變物體進行了分類。

4、實際操作法:本次活動進行了二次操作,第一次操作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通過觀察獲得最直接的經驗,第二次操作在教師的引導分析下把自己獲得的經驗進行深化。

(二)學法: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觀察發現法、實物操作法、討論探究法。

1、觀察發現法:

科學活動中的觀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幼兒通過課件的演示,觀察了四季的變化過程,從而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2、實物操作法:

在活動第三環節,幼兒分利用教師提供的物質材料進行第一次操作,幼兒在自己現有的經驗認知上對物體進行可變和不可變分類 3、討論探究法:科學領域內容要求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參加討論,探究等方式,培養幼兒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究的過程和結果。本次活動,討論分享法主要運用於第二次操作中,把自己獲得的經難進行深化,對現有材料進行第二次分類。

4、集體分享法:在這個環節中,內容的設計不停留在知識點上,而是落在了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與開拓視野上,使本次活動主題得到深華。

三、説教學過程

1、播放課件,瞭解四季的變化

在這一環節裏,我考慮較多的是如何迴歸幼兒的生活經驗,通過演示課件“四季的變化”引導幼兒發現自然界的變化,如:當冬季來臨時樹葉會變黃,花兒會凋謝,氣温降低??等等,從而引伸到尋找生活中的變化。 那麼除了四季有變化,在老師這還有許多的物體,請你們看看這些東西它會變嗎?把疑問留給幼兒,讓他帶着疑問進入下一個環節。

2、幼兒進行操作

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注重探究過程的真實而不是結果的對錯,這也正如《綱要》所倡導的“幼兒科學教育啟蒙教育,以培養幼兒興趣和慾望為主。 通過觀看課件,面對豐富的材料,在老師的疑問中,孩子們已經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動手操作,老師適時的引導讓幼兒根據自己原有的經驗完成任務,對於第一次操作的結果,老師及時的進行了評價和分析,在孩子們咿咿呀呀的辯論中,教師通過直觀的演示法把物體發生變化條件進行演示,讓孩子在觀察中得到啟發,這時,我沒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問題都幫孩子解決,而是留有一定餘地的讓孩子再一次的操作,培養他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談話小結

在這個環節中,我盡最大可能讓每個孩子都有表達和説話的機會,增進孩子們的交流,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從中滲透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濃烈的師幼互動氛圍中,教給孩子一定的道理:很多看似不變的東西其實都會有變化,關鍵是我們必須仔細觀察和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4、活動延伸:分享我的發現

這是本次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在充分肯定孩子觀念的同時引導幼兒樂意分享別人的成果,我播放了追溯人類進化、貨幣演變及漢字演變過程到現代通迅工具及房屋變化的課件,使本次活動的主題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在豐富幼兒

知識拓展幼兒視野上得到較好的促進。

四、説活動特色

1、現代媒體的運用,能形象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觀察力,帶給幼兒視覺上的享受,使幼兒充分表述自己發現的變化。

2、活動的設計充分體現了《綱要》的精神,具有生活化、人文化的,另外,內容設計上不停留在知識上,而是落在了幼兒思維發展與開拓視野上。

3、活動的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活動的設計中體現把活動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幼兒,給予了幼兒足夠表述及想像的空間,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創造了和諧融洽的師幼氛圍。

科學教育在幼兒課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如何把握好我們的“教”與“學”呢“在這一問題裏,我很欣賞愛因斯坦的一句話,那就是:作用於人的心靈,讓幼兒得到快樂,這種快樂不是表面層次的高興而是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體驗到成就感、勝任感和自信心,當然,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肯定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因為,幼兒的變化你像流動的水,很難預料,但只要我們老師心中實實在在地裝着每一位幼兒教育,踏踏實實以<<綱要>>為行動的準則,就一定能邁出堅定的前進的步伐!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國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六課《誰的本領大》。(板書:誰的本領大)《誰的本領大》一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比本領的事。童話故事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形式,由於這個故事生動有趣,人物對話個性鮮明,是一篇朗讀訓練的好教材,因此“讀”是本課教學的重要手段。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教材特點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和兩條綠線裏的1個生字。運用多種手段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覺得”造句。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人物個性進行分角色朗讀,讀出語氣和神態。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要正確認識自己、看待他人。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來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為: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上課尹始,我首先出示風和太陽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他倆自誇的得意表情,引出課題《誰的本領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的興趣。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自讀中自學生字,瞭解課文大意。三、檢查反饋,整體感知。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對文中“碰到”、“裹”、“掛帆”、“驚訝”等易讀錯的字詞予以關注指導,並指導學生讀好長句的自然停頓。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四、自主識字,指導書寫。本課有10個生字,這節課上我將指導學生書寫“推、掛”等六個左右結構的字,寫時提醒學生注意左窄右寬的字型結構。其中重點板書“碰”,強調左邊的石字旁要稍向上提。最後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二、精讀課文,想象拓展。三、認讀生字,指導書寫。其中第二環節是本課的訓練重點。

具體過程是: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上課尹始,教師以簡煉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並鞏固認讀上節課學習的新詞,夯實基礎。

二、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首先,我將指導學生仔細聆聽教師範讀課文,思考:風和太陽為什麼要比本領?比了幾次?分別是用那幾個小節來寫的?幫助學生梳理課文脈絡,將課文分出三個教學版塊來。

其中,課文一到三小節描寫了風和太陽第一次比本領的經過。我將通過鼓勵學生自讀這一部分課文,抓住“都説自己的本領大!” 一句,想象他倆當時會説些什麼,初步感受到風和太陽的自以為是。緊接着,“他們第一次比的是什麼呢?”學生也一定能迅速的找到相關的句子來讀一讀。這樣,就自然地進入到了這一部分課文的教學重點上,那就是抓住風和太陽在第一次比賽中的語言、表現和結果來引導學生感受人物鮮明的個性特徵,並進行朗讀的指導。首先,風和太陽的兩句話“那還不容易?”“看我的吧!”能夠強烈地體現出他們的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我將通過讓學生讀一讀,談談感受,再想象一下他倆的心理活動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感悟,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練讀,將這兩句話讀出表情、語氣和神態來。然後,再引導學生抓住“呼呼地吹”和“發出強烈的光”兩句知道風和太陽的本領各不相同,而比賽結果也因為他們的本領不同而不同。

課文四至七小節描寫了風和太陽的第二次比本領的過程,結構與第一部分課文相似。我將以讓學生自讀自悟,交流體會,相機點撥引導的形式進行教學。在交流中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太陽説的兩句話“風先生,你還敢同我比本領嗎?”“這有什麼難的!”引導學生想象當時太陽説話時得意的心理活動,並結合表情、語氣和神態讀好這兩句話。然後,再抓住描寫船伕的兩句話,引導學生比較船伕的不同表現,聯繫生活體驗船伕的心情,讓學生懂得儘管風和太陽的本領沒變,可結果卻與第一次比賽截然不同。其中,“風帶着船,船帶着帆,像箭一樣飛快地前進。”的情景,我將在多媒體動畫的幫助下讓學生加深理解。最後,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説説:看到這樣的結果,風和太陽會想些什麼?讓學生的內心獲得更真切的體驗,揭示出課文的含義:原來,他們各有各的本領呀!(板書:各有各的本領)

最後,我通過出示文中的另一幅插圖,讓學生觀察此時風和太陽的動作、表情:他們微笑着向對方豎起了大拇指,在誇讚對方呢!這樣,課文最後一小節的理解與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無須多花力氣了。

理解文本後,我將以分角色朗讀的形式指導學生讀好課文。

三、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我將通過一個識字遊戲,幫助學生進一步複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趣味性強,學生學習興趣高。接着指導學生書寫剩下來的三個生字“受、本、些”,其中重點板書“受”。提醒學生書寫注意書寫筆順,不要與“愛”混淆。最後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以上是我對《誰的本領大》一課的教學預設,有許多考慮不周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