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閲讀答案

來源:文書谷 1.36W

春日閲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時常需要做些閲讀題,而與閲讀題如影隨形的則是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大家知道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規範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日閲讀答案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日閲讀答案

春日閲讀答案 1

春日郊行

袁 枚

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帶雨畫清明。

雜花香自空中至,野草根從舊處生。

小鳥啼咽催布穀,老牛牽犢學春耕。

勞勞官走江城北,爭怪長條日送迎。

(1)本詩寫景很有特色,請從手法上加以分析。

答:

(2)比較“野草根從舊處生”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揭示的不同哲理。

答:

42.(1)詩人緊扣“春日”二字,採用了由遠及近的手法,通過嗅覺、聽覺與視覺的轉換,將青山、花香、野草、小鳥、老牛等意象組織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清新、明快、生機盎然的春日畫面。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揭示的是野草頑強的生命力。“野草根從舊處生”揭示的是一切復活的.事物都是藉助了舊的基礎。

春日閲讀答案 2

春 日 [南宋] 吳錫疇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畝園私涑水翁③。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吳錫疇:南宋末年詩人,死後第三年南宋滅亡。

②濂溪老:即周敦頤,晚年定居於廬山,世稱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指司馬光,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

(1)簡要賞析頸聯中“逆”“私”二字的精妙之處。(4分)

(2)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歌所表達的“幽情”。(4分)

10.(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愛的意思。(2分)頸聯使用擬人手法,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其主人的親暱之狀,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

(2)“幽情”在本詩中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傷春之情。(1分)一是憂國之情。(1分)盛春已經過去了,而南宋也是國運衰微,盛景不再,大勢已去,故這“幽情”從表面看似是傷春,從全詩看它暗含着憂國傷時的隱痛。(2分)

春日閲讀答案 3

春日登樓懷歸

寇準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舊業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注:①此詩約作於980年,詩人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②舊業,這裏指田園家業。清渭,指渭水。

大學聯考試題及閲讀答案

(1)從首句的“聊”到末句的“驚”,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變化?請聯繫全詩進行分析。

答:詩人登樓遠望,本是閒情,卻觸景生情,聯想起家鄉,當他從鄉思中醒悟,發現自己身在異鄉,心中不由一驚,這前後感情的變化,突出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2)北宋翰林圖畫院曾用“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作為考題,奪魁者畫的是“一船伕睡舟尾,橫一孤笛”。你認為這幅畫能表現這兩句詩的內容嗎?請説明你的理由。

答:畫上只有小船和船伕,而沒有行人,表現了“野水無人渡”的情景;而船伕睡在船上,襯托出過客稀少,凸顯出小船“盡日”等待的漫長和寂寞。從畫面可以揣摩,船伕邊吹笛邊等渡客,久久無人過渡,睏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這幅畫傳神地表現了詩句的內容。

賞析:

首聯首句即點明登樓。聊,姑且。引,長,引伸為“遠”。次句至頸聯寫望中之景。次句寫詩人登高遠眺,放眼所見的是一片廣袤無際的平野。

頷聯俯瞰,寫樓前景色,一條河流,一條渡船,四野空曠無人,不見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盡日只有那條孤零零的渡船橫躺在水裏飄蕩。此聯明顯化用了韋應物的“野渡無人舟自橫”句,兩者意境相近,寇詩着一“孤”字及“盡日”一詞,尤其後者,更強調了其持續時間之長,再加上“野水”的意象,其意境比韋詩要來得更為豐厚些。

頸聯寫抬眼所見。靄,輕煙。斷靄,謂煙時起時沒。詩人登高覽景,當目光投向荒村時,已近黃昏,村裏人家大約已在點火做飯了,故冒出縷縷輕煙。不遠處的古寺那邊,不時傳來黃鶯婉轉清脆的啼鳴聲。

眼中所見的“野渡”、“炊煙”之景,耳邊所聞的“流鶯”之聲,引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尾聯寫詩人不由地懷念起故鄉來:在那遙遠的地方,有自己的田園家業(故業)、自己的親人,迷離恍惚中,詩人彷彿置身故鄉,看到了家鄉的流水,家鄉的渡船,家鄉的村舍……詩人陷入了沉思之中。末句則寫詩人從對故鄉的沉思遐想之中驚覺的情狀。

律詩要求中間兩聯即頷聯、頸聯要對仗。本詩的頷聯、頸聯對仗工整,意象鮮明,寫景生動形象。頷聯“野水”對“孤舟”、“無人渡”對“盡日橫”,渾然天成;頸聯以“荒村”對“古寺”、“生”對“語”、“斷靄”對“流鶯”,嚴謹工整。

從詩人思想感情的變化看,首句“聊”字表明其並非因懷歸而登樓,而後由登樓見聞引發懷歸之情,進而進入沉思遐想,末句一“驚”字,生動地揭示了詩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驚覺的心理變化過程,藴含着遊子對故鄉的依戀之情。

論:如果光看正史裏的寇準,是斷然想不出他會寫出這樣的詩,宋初詩壇分三種體,一是白體,二是晚唐體,三是西昆體。寇先生則是晚唐體的盟主,也是其中的一個異類,因為他官做的大,而愛好寫這種詩的人大抵都是和尚和隱士。比如宋初的“九僧”,比如林和靖隱士,還比如魏野隱士。他們的本來就是“我是清都山水郎,幾曾着眼看侯王”的那種tease。終日介的閒着,所以就愛在狹小的空間裏苦吟出一些清新自然的景色。尤其喜歡把功夫用在中間兩聯上,句式大抵是前兩句為二一二,後兩句為二二一,還把單音節處作為“詩眼”,嘔心瀝血的加以琢磨。象寇公這首詩,中間兩聯就歷來受人追崇,北宋翰林圖畫院還曾“野水”這一聯作為考題來品評考生畫畫水平的高低,可見這一聯確為寫景之佳句。

全詩前三聯全是寫景,後一聯由景生情,做到了交融。首聯點明地點,古人大抵一登樓就感觸良多,曾在帥哥劉表手下工作的王粲同志就是力證。又如古來那些恨恨不平的人們總要喝酒一般,陶淵明先生又可算做一個具體的例子,陶先生曾歎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就解印綬去職。誠然可敬可佩,雖則陶先生一不買**,二沒有“低保”可吃,三更沒有加入工會,然而家中卻還有“奴子”,由此足可見他“不折腰”的底氣所在,不然餓死與南山之下怕也是情理之中。

頷聯就是化用韋蘇州《滁州西澗》的名句了,黃魯直每每引以為自傲的就是他所創的“脱胎換骨大法”和“點石成金大法”,古代雖不講究知識產權,然而儒家學派的學風卻是不容於抄襲的,寇老西兒這一聯乃從樓上的視角來看,所以野水和孤舟的描寫要虛,但結合整詩來讀,則意境更為豐厚。頸聯所寫的景物則更抬眼所見,最後一聯則化景為情。“驚”字為眼,情卻沒有表露,含不盡於意外本是宋人所追求的境界。宋初追隨晚唐賈島、姚合路線的晚唐體,寇公的這首詩實可算個一個代表。北宋翰林圖畫院曾以“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為考題,奪魁的人這畫的是“一船伕睡在舟尾,橫一孤笛。”

春日閲讀答案 4

閲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8—9題。

[南呂]一枝花·春日送別

劉庭信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逐柳條疏。春事成虛,

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①;誰肯與鶯花②做主?

[註解]①東君:傳説中的司春之神。②鶯花:鶯啼花開,泛指春天的景物。

1.本曲題目為“春日送別”,曲中是如何表現別春之情的?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2.請賞析“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中“絲絲”“點點”兩詞的表達效果。(5分)

參考答案

1.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現。(1分)前兩句寫楊柳拂風、梨花帶雨,後兩句寫梨花瓣落,柳條稀疏。春景由繁盛轉衰敗,隱隱透露出送別的傷感之情。(2分)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現。(1分)以“無奈春歸去”點明春將離開,以“春日何太速”直寫春歸得快。最後的“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實指春去則鶯不啼、花難開,從而表現了對春去的惋惜之情。(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2.①“絲絲”指風輕,“點點”指雨柔。(2分)②“絲絲”“點點”兩個疊詞,把春天特有的風輕雨柔的'美好韻味盡情透出,同時暗含了柳搖若風、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美妙畫面。(2分)③為下面的抒情做好鋪墊。(或疊詞還起到了音韻和諧的效果。)(1分)(共5分,意思對即可)

春日閲讀答案 5

閲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後面的問題。(8分)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清新瘐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①春天樹,江東②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注】①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②江東:指李白正在漫遊的江浙一帶。

(1)這首詩的首聯、頷聯對李白的詩進行了熱烈的讚美,請説説這兩聯主要讚美了李白詩的哪些特點。(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對頸聯借景抒情的手法給予了高度評價,説它“寫景而離情自見”,你認為如何?請結合作品內容加以賞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超凡脱俗;清新俊逸。(3分)

(2)頸聯兩句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地的景物,看起來沒什麼奇特之處。然而作者把它們組織在一聯之中,卻自然有一種緊密的`聯繫。也就是説,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李白也在江東思念着渭北的作者;而作者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雲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自然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天樹”“日暮雲”,也帶着深重的離情。這兩句,語言非常樸素,含藴卻極豐富,是力來傳送的名句。由此可見,沈德潛這樣稱頌它是無可非議的。(5分)

春日閲讀答案 6

閲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日閒居 徐通

草閣春方暮,檉①陰日未斜。

蝸涎分斷壁,鶯語並鄰家。

曲塢藏修竹,輕雲覆落花。

卑棲②有至性,長此卧煙霞③。

【注】①檉(chēng):即柳樹。②卑棲:居於低下的地位。③煙霞:山水勝境。

1.第二聯寫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詩人是如何寫的?(4分)

2.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蝸牛爬過的斷壁上,留下銀白色的蝸涎,深黑的牆壁被劃分為二。院內院外,一片鶯啼之聲。這是一幅美妙靜謐的山村暮春圖景。(2分)此聯使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先寫“蝸涎”之靜,後寫“鶯語”之動,以靜顯動,以動襯靜。(2分)

2.尾聯用“卑棲”“至性”“長此”“卧煙霞”等表達自己甘於淡泊、出塵拔俗的志趣和願意永遠過悠閒自在的隱居生活的情感。(4分)

春日閲讀答案 7

春日田園雜興

連文鳳

老我無心出市朝,東風林壑自逍遙。

一犁好雨秧初種,幾道寒泉藥旋澆。

放犢曉登雲外壟,聽鶯時立柳邊橋。

池塘見説生新草,已許吟魂入夢招。

1.這首詩是怎樣描繪春日田園生活圖景的?請結合頷聯、頸聯簡要分析。(4分)

2.請簡要概括這首詩中作者“自逍遙”的原因有哪些。(4分)

參考答案:

1.這首詩的頷聯、頸聯運用白描手法,選取春日雨後插秧、引泉澆藥、登高放牛、柳下聽鶯等富於春天氣息的場景,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地描繪了一幅其樂融融的田園勞動生活圖。

2.遠離官場的權勢名利之爭,沒有世俗煩擾,內心清淨;自然風光清新自然,作者沉浸其中;田園勞動生活忙碌充實、其樂融融。

【試題分析】

1、這裏的“景象”略同於“意境”,即先抓住詩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再點明“怎樣描繪”,也就是所用的手法。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等,最後還要有點概況行的內容,這樣才完整規範。

2、感的把握是以真正讀懂詩歌為前提的,根據首聯,可以讀出“遠離官場的權勢名利之爭,沒有世俗煩擾,內心清淨”的思想內容,根據頷聯,可以體會到詩人“田園勞動生活忙碌充實、其樂融融”的意思,根據頸聯,可以感受到“自然風光清新自然,作者沉浸其中”的情感。尾聯用了謝靈運“池塘生春草”的典故,還能看出詩人要用詩歌來表現美好自然風格的風雅情致,這也是詩人“自逍遙”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考慮到學生未必有這個積澱,不一定能體會到,所以答案上給略去了。但同時,卻也給賦分增加了困難。

賞析:

詩歌首聯追敍自己棄官歸隱的行跡,開宗明義表示了自己寧老死林壑也不乞祿於當朝統治者的態度,從東風、林壑等景物之中可體味其脱離樊籠、復返自然的感受。無心出市朝,就是堅決不與征服者合作。在亡國的創痛中,人們理性而剋制地表達了自己的獨立追求。

中間兩聯正面描述田園生活,通過好雨、寒泉、秧、藥、犢、鶯、雲、柳等意象,展現出一種生意盎然的春日秀麗風光。

尾聯化用謝靈運“池堂生春草”之意,以“生新草”這一具體事物來體現整個自然界一片萬象更新、蓬勃滋長的生機。然細讀就會發現,“生新草”是“見説”,以顯示這一片生機與自己的感情是有隔閡的;又用“入夢”二字,更見這一片生機對自己來説是恍恍惚惚而遊離於現實之外的。

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敍寫,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即含蓄委婉表達出自己對故國的深深思念和不願與新朝合作的心態。同時也使整個南宋遺民羣體那種寧願老死林壑也不肯邁進蒙元“市朝”的共同心聲得到了完整巧妙的表述。

春日閲讀答案 8

春日[唐]李鹹用①

浩蕩東風裏,裴回②無所親。

危城三面水,古樹一邊春。

衰世難修道,花時不稱貧。

滔滔天下者,何處問通津。

【註釋】①李鹹用:唐末詩人,生卒年不詳;因唐末亂離,仕途不達,遂寓居廬山等地。②裴回:“徘徊”。

21.從詩歌的體裁來看,這是一首,“古樹一邊春”讓人聯想起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詩句。

22.全詩表達了詩人複雜深沉的情感,請聯繫詩句對此加以簡析。

【參考答案】

21.五言律詩,病樹前頭萬木春。

22.“徘徊、何處”等詞表達了詩人因個人仕途不達的失意、對未來的迷茫之感;“衰世”等詞與結尾兩句道出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與深深的憂思;“三面水”、“一邊春”等句表現了詩人雖身處衰世,憂思失意,但仍懷抱希望,並未消極絕望到底的振奮情感。

【解析】

【21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了解文學常識和名句背誦情況。答題前,先通讀詩歌,瞭解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這首詩,是五言律詩。律詩共八句,四聯;絕句一共四句。律詩和絕句都有五言也有七言,言是字的意思。“古樹一邊春”能讓人想起《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病樹前頭萬木春”。考生可以先背全詩,然後確定詩句。

【22題詳解】

該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題前先通讀全詩,對詩歌有整體性的理解和把握,讀懂詩歌寫了什麼,然後抓住詩句中的關鍵詞句進行細細品讀,體悟其中藴含的情感。有時詩中還會有直接抒情的詞句。本題要求理解整首詩歌的情感。“何處問通津”,“何處”表達了詩人仕途失意的迷茫。“衰世難修道”表達詩人對身處衰世的憂思。“古樹一邊春”,表明詩人仍懷抱希望。

春日閲讀答案 9

春日憶李白

唐代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清新庾開府①,俊逸鮑參軍②。

渭北春天樹③,江東日暮雲④。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⑤。

相關介紹: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出生於鞏縣(今屬河南)。早年南遊吳越,北遊齊趙,因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後入長安,過了十年困頓的生活,終於當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為叛軍所俘,脱險後赴靈武見唐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來棄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嚴武任成都府尹時,授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職。一年後嚴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後來出三峽,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死於舟中。杜甫歷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註釋

①庾開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司徒、司空),世稱庾開府。

②鮑參軍:指鮑照。南朝宋時任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

③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長安一帶,當時杜甫在此地。

④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當時李白在此地。

⑤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稱詩為文

(上四稱白詩才,下乃春日有懷。才兼庾、鮑,則思不羣而當世無敵矣。杯酒論文,望其竿頭更進也。公居渭北,白在江東,春樹春雲,即景寓情,不言懷而懷在其中。王嗣奭《杜臆》曰:公懷太白,欲與論文也。公與白同行同卧,論文舊矣。然於別後另有悟人。因憶向所與言,猶粗而未精,思重與論之。此公之篤於交誼也。)

作品譯文

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地超出一般人。俗話説的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他的詩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時兩位著名詩人庾信、鮑照的作品一樣。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獨對着這無語的春之綠樹,你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雲,天各一方,只能遙相思念。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同桌共飲,再次探討一下我們的詩作呢?

作品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李白的讚譽和懷念之情,同時也充滿着對李白詩文深深的懷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寶五年)或747年(天寶六年)春杜甫居長安時所作,主要就是從這方面來落筆的。

(1 --4)句,一氣貫注,都是對李白詩的熱烈讚美。首句稱讚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説明,是説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於他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接着讚美李白的詩像庾信那樣清新,像鮑照那樣俊逸。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時的著名詩人。這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首聯的“也”、“然”兩個語助詞,既加強了讚美的語氣,又加重了“詩無敵”、“思不羣”的分量。可以見出杜甫對李白的詩作十分欽仰。這不僅表達了他對李白詩的無比喜愛,也體現了他們的誠摯友誼。清代楊倫評此詩説:“首句自是閲盡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讓一頭地語。竊謂古今詩人,舉不能出杜之範圍;惟太白天才超逸絕塵,杜所不能壓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詩鏡銓》)這話説得很對。這四句是因憶其人而憶及其詩,贊詩亦即憶人。但作者並不明説此意,而是通過第三聯寫離情,自然地加以補明。這樣處理,不但簡潔,還可避免平鋪直敍,而使詩意前後勾聯,曲折變化。

(5--6)三聯表面看來,第三聯兩句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遊的江浙一帶地方。“春天樹”和“日暮雲”都只是平實敍出,未作任何修飾描繪。分開來看,兩句都很一般,並沒什麼奇特之處。然而作者把它們組織在一聯之中,卻有了一種奇妙的緊密的聯繫。也就是説,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時;而作者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雲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雲”,也帶着深重的離情。故兩句詩,牽連着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回憶在一起時的種種美好時光,懸揣二人分別後的情形和此時的種種情狀,這當中有十分豐富的內容。這兩句,看似平淡,實則每個字都千錘百煉;語言非常樸素,含藴卻極豐富,是歷來傳頌的名句。”《唐詩別裁》稱它“寫景而離情自見”,《杜臆》引王慎中語譽為“淡中之工”,都極為讚賞。

(7-8)上面將離情寫得極深極濃,這就引出了末聯的熱切希望:“什麼時候才能再次歡聚,像過去那樣,把酒論詩啊!”把酒論詩,這是作者最難忘懷、最為嚮往的事,以此作結,正與詩的開頭呼應。説“重與”,是説過去曾經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悵恨更為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願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尾餘意不盡,迴盪着作者的無限思情。

這首詩在內容和結構上的特點。全詩以贊人寫起,接着論詩,進而思人最後期盼見面,當面以“論文”結,轉折過接,極其自然,通篇始終貫穿着一個“憶”字,把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寫得深厚無比,情韻綿綿。

大學聯考題:

(1)這首是的開頭四句從哪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做出了什麼樣的評價?

從詩壇地位,無人可比;詩的思想情趣,灑脱不凡;詩歌的風格,清新俊逸

(2)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一聯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

表達雙方翹首以望的思念之情:杜甫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他。用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的手法。虛實結合的手法。

(3)説説這首詩的思路脈絡

立足於詩,懷念李白。首先讚美李白的詩歌,轉而對李白的思念,最後表達自己渴望想見,切磋詩藝的願望。

春日閲讀答案 10

春日秦國懷古

周 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數裏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裏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陝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賞析表現手法】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係的?(6分)

【解題點撥】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該題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通讀全詩圈定景物---分析景物歸納特點--依景品情據情賞景---判斷情與景的關係

這是一首懷古詩,首句統攝全篇,點明作者的情感極其哀愁,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看到這荒涼的景色,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於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詩歌用了觸景生情、寓情於景的手法,借涇水、春草、古碑、蒼山、殘陽、綠樹、黃沙等淒涼敗落的景物,表達了自己的懷古傷今之情。在情景關係的處理上,用極富特徵的荒涼景物抒發了對唐王朝國勢日衰的悲歎。頸聯採用擬人,寫景細緻入微。

春日閲讀答案 11

寂寂多愁客,傷春二月中。

惜花嫌夜雨,多病怯東風。

不奈鶯聲碎,那堪蝶夢空。

海棠方睡足,簾影日融融。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開門見山,以疊詞開頭,刻畫出一個傷春悲愁的閨中女子形象,“傷春”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B、頷聯描寫詩人憐惜夜雨吹落繁花,由花及人,“怯”字寫出了生命的脆弱,暗含朝不保夕的沉痛之感。

C、頸聯化用莊周夢蝶的典故,表達了詩人不辨夢境和現實的恍惚迷離之感,“空”字寫出詩人悵惘和孤獨。

D、這首詩寫景生動,情景交織,借尋常物象傳達出抒情主人公的真實感受,呈現出清新明快的藝術風格。

15、本詩尾聯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其精妙之處。

參考答案:

14、D

D項,“清新明快”錯誤,本詩選用了“夜雨”“東風”“鶯聲”“蝶夢”“海棠”“簾影”等意象,運用疊詞、擬人、寓情於景等多種表現手法,抒發傷春之感、孤獨之苦以及對生命脆弱的感傷,風格應是婉約細膩或者哀婉纏綿。

15、①以樂景反襯哀情,“睡足”的海棠容光煥發,光彩照人,簾外春日的.日影暖融,然而這些詩人都無心欣賞,獨留孤獨傷感。

②運用擬人手法,“方睡足”寫出海棠的慵懶美麗,別出心裁,引人遐想。

③疊詞的照應(運用)。尾聯以疊詞“融融”結束全詩,語意舒緩,與首聯開頭“寂寂”相照應,以春日的暖融與詩人的孤寂形成對比,更突出其悲苦。

④以景結情(借景抒情),詩歌以海棠睡足、春日和暖的景色描繪作結,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委婉,耐人尋思。

春日閲讀答案 12

春日臨池

(北朝) 温子昇 光風動春樹,丹霞起暮陰。嵯峨映連璧,飄颻下散金。 徒自臨濠渚,空復撫鳴琴。莫知流水曲,誰辯游魚心。

⑴ 嵯峨、 飄颻這兩句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色?請加以説明。(4分)

⑵ 詩歌后四句拿古人自比,以抒胸臆。請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0 ⑴.【參考答案】:這兩句詩描繪了春日傍晚時分池中絢麗壯觀的景色。嵯峨句寫出漫天雲霞映照在碧玉似的.池水中,猶如山峯的倒影崢嶸多姿;下一句寫雲霞逐漸四散,池中的倒影也不斷變化,在粼粼波光中,萬千光點閃爍不定,猶如片片碎金令人迷醉。

【評分標準】:手法1分(應答出比喻才得分);總寫壯觀景色1分;對兩句詩的描寫各1分。

⑵.【參考答案】:句中徒自臨濠渚、誰辯游魚心用莊子和惠施在濠梁之上爭辯魚之樂的典故;自比莊子,而無惠施,只一個人站在濠渚,沒人去體會游魚之心;而 空復撫鳴琴、莫知流水曲 用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典故;自比伯牙而無鍾子期,只好一個人獨自彈琴;表達了詩人好友不遇,知音難覓的悵惘和失落。

【評分標準】:分析兩個典故內容或自比對象,2分,指出胸臆1分。

春日閲讀答案 13

亂後春日途經野塘

韓偓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裴回。

船沖水鳥飛還住, 袖拂楊花去卻來。

季重舊遊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1.詩歌的頷聯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社會觀實?(5分)

2、結合詩歌簡要概括詩歌表達的主題(6分)

參考答案

1.以樂景寫哀情(對比、反襯)的手法。頷聯描寫了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實際上是通過對環境死寂狀態的描寫,側面呈現戰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鋭減的現實;詩句並用水鳥的飛還住和楊花的去卻來表現詩人的悲怨憂慮。

2.詩歌通過描繪赤地千里的淒涼景象,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末動亂和人民陷於深重災難的現實,揭露了戰爭的罪惡,透露出人生如夢的感歎。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赤地千里的淒涼景像,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末動亂和人民陷於深重災難的現實,揭露了戰爭的罪惡,透露出人生如夢的感歎。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詩一開頭,便點明瞭世亂這樣一個大的背景。見落梅而人在他鄉,便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家鄉的梅花。南方他鄉的梅花已落,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韓偓為京兆萬年人)梅花恐怕剛剛綻放吧。由此又想到故鄉是否依舊,親人們是否還都平安。然而,這一切卻無從得知。此時詩人在這荒涼的野塘之畔獨自徘徊。接下來二句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雖是寫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實際上卻通過環境的死寂,側面地呈現出戰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鋭減的現實。飛還住、去卻來又恰恰代表着詩人的悲怨憂慮,表現了剪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拂之還來的煩惱思緒。

季重舊遊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來敍述自己的痛苦境遇。季重是三國時代吳質的字。他和曹丕、曹植兄弟以及徐幹、陳琳、應瑒、劉楨等人交誼很深。徐幹等四人均於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死於瘟疫。曹丕後來在給吳質的信中提到此事,表示痛心。子山是庾信的字,他出使西魏,被迫留仕北朝。曾作《哀江南賦》來抒發國破家亡之感,極為感人。賦序説:不無危苦之詞,惟以悲切為主。詩人這裏以季重、子山自比,説舊遊之處許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來所作詩文極盡悲哀。這兩句,用典極為貼切、恰當,從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到具體的感情脈絡,典故與現實都息息相關。因而,不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豐富了語言的容量。

最後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朝市,朝廷與市肆。陵谷高岸、深谷。劫灰佛家用語。佛教認為,天地經過一段時間,劫火延燒,萬物都變成灰燼,然後再從頭開始,謂之一劫。據傳,漢武帝開掘昆明池,在池底發現許多黑灰。到東漢明帝時,胡僧竺法蘭來中國,説: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這二句是説:我親身經歷了戰亂眼看着繁華的都市化為灰燼,夷為荒涼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確是劫灰,天地確是由成而毀。從眼看到始信,不僅説明了變遷之大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其中藴藏着人生如夢的深切悲傷和無力迴天的哀訴。有着痛定思痛的徹骨之恨。語雖淡,但情至深。

這首詩在藝術上最大的特點,是情感脈絡清晰、連貫,節奏性很強,使聲音韻律與心緒的律動和諧統一。首聯是引子,觸景生情;頷聯主要表達一種情緒,創造出濃郁的悲愴氣氛。頸聯直切主題,鏤刻入骨,鮮明而深沉。尾聯寫所思所悟,言有盡而味無窮。

春日閲讀答案 14

春日山中對雪有作

杜荀鶴

竹樹無聲或有聲,霏霏漠漠散還凝。

嶺梅謝後重粧蕊,巖水鋪來卻結冰。

牢系鹿兒防獵客,滿添茶鼎候吟僧。

好將膏雨同功力,鬆徑莓苔又一層。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貧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散”“凝”二字準確凝練,將春雪“時散時凝”的特點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

B、頷聯寫春雪到來時的山中景色:嶺梅似乎再次開放,巖石上融化的雪水也開始結冰。

C、頸聯“鹿兒”“吟僧”可見詩人情趣的高雅,身處山中苦寒之地,卻閒適寧靜、恬淡自適。

D、詩歌尾聯寫春雪和春雨發揮了同樣的作用,使得鬆間小路上的青苔又密密覆蓋了一層。

15、這首詩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簡要概括並加以分析。(6分)

答案解析:

14、D(理解有誤,漏掉了“好將”,詩句意思有所不同。尾聯是説,希望這春雪和滋潤大地的春雨一樣,發揮同等作用,使萬物更加生機勃勃。)

15、①視聽結合。霏霏雪花時散時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樹上,時不時發岀沙沙的聲音,形象地描繪了雪落春山的場景;

②巧用擬人修辭手法。將因雪而成的霧凇景觀想象成梅樹上重新裝扮上的花朵,新奇形象;

③虛實結合。後兩句由實入虛,希望春雪與春雨一齊發力,讓萬物早日復甦;

④融情於景。通過春山雪景的描繪,抒發了對山中雪景的喜愛之情。(每點2分,共6分,答岀三點即可得滿分,答比喻修辭手法也可酌情給分。)

春日閲讀答案 15

立春日感懷原文

于謙①

年去年來白髮新,匆匆馬上又逢春。

關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孤懷激烈難消遣,漫把金盤簇五辛②。

注:

①于謙,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②五辛:指五種辛味的菜;《本草綱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葉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

1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聯扣 “立春日”有感而發,春天到來,白髮新添,詩人感慨時光匆匆飛逝,年華易老。

B.頷聯緊承首聯,但情感更為強烈,且超越了個人之歎,為明朝河山邊關的安危擔憂。

C.頸聯詩人丹心一片,只想報效祖國,但一想尊親便雙淚直流,暗含對朝廷的絲絲不滿。

D.全詩和曹操的《短歌行》一樣通俗易懂,自敍心事,都能充分地表達對人生的感慨。

18.本詩看似“激烈”,其實略顯低沉,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17.C“暗含對朝廷的絲絲不滿”理解有誤。“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是説,因為把所有心思都撲在了報效國家的事情上,所以才常常流出思念親人的淚水,表現了詩人以國事為重而常常忍受思親痛苦的情狀。故頸聯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一片忠心報效祖國,但想起尊親來便不禁雙淚直流,流露出忠孝不能兩全的.矛盾心理。沒有對朝廷的“不滿”。

18.①全詩情感複雜而矛盾,有對國事的擔憂,更有自身遭遇的感慨,但較少發圖強的志氣;②直接抒發的情感多不止於個人,且不昂揚向上,頷聯有羈旅邊關的惆悵,頸聯有報國與思親的糾結;③細節描寫中的情感多無奈,首聯慨歎春日之時白髮又增,尾聯“漫”“簇五辛”有聊應新春節景時的心不在焉之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