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與學作文

來源:文書谷 2.37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與學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與學作文

教與學作文1

"教學"是兩個不同的層次和對象,我們不難理解。"教"是高層次,對象是教師;"學"是低層次,對象是學生。這兩者之間有一條最關鍵的紐帶,那就是知識。知識把二者捆在一起,成為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果二者分割開了,那兩者就不融洽了,也就違背了教與學的規律和意義。

比如,在課堂上,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回答正確的同學,老師應該鼓勵。但回答錯誤的同學,老師也應該"鼓勵",給他一個安慰和講解。如果老師給予他嚴厲的批評和指責。當時該學生的心裏一定很難受。而且全班的同學都會用異樣的目光注視着該學生。這樣的結果有二:其一,能夠回答問題的同學和成績好的同學,會驕傲自滿,鄙視這位同學;其二,回答不上來的同學和成績差的同學,這時心裏就很害怕,恐懼,不敢抬頭,不敢説話,更不説舉手回答問題了。

如果一個學生連續三次都遭到老師這樣的對待,我敢肯定,在上課的時候,無論老師在講台上怎麼講,他在下面的座位上始終沒有聽進去,更談不上聽懂了。因為他根本就沒有聽。如果你感覺他聽的很認真,那也只是在做學習的"舞蹈"。因為他心裏全在祈禱老師別"抽到自己",如果抽到自己了,我該用什麼樣的理由和藉口去應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越是這樣想,他就越是聽不懂,聽不進;越是聽不懂,聽不進,他就越是想理由來對付老師。就這樣反覆的惡性循環着。直到最後,學習一落千丈,甚至厭學,逃學,這樣的結果,就違背了教學的路徑和目的。

那麼,希望老師在對待這類同學的時候,一定要用不同的方法走進他們的心靈,因才施教。用對待同事的'方法去處理難題,用對待朋友的語氣去講解難題,用對待自己子女的方法去關心他們的成長。只有用這些方法,學生在心裏上才不會產生恐懼感和壓抑感。一個學生偶遇一個老師時,他們像是遇到一個同學或朋友的心情,你説這樣的師生關係能不融洽嗎?他們之間的教學質量能不提高嗎?他們的教學目標在計劃的時間內能不達到嗎?這樣的教學才是積極的教學,才是健康的教學,才是現代的教學。

當然,人都是情感動物,遇到一個問題講數十遍都聽不懂的學生,這時老師肯定要發怒,這是很正常,如果遇到這樣的學生,我同樣也會發怒。但是,這時老師只是發怒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換位相處,把自己換回到當年的學生時代,回憶自己當年的學習心態,回憶自己當年遇到這樣的問題,最希望老師用那種方法給我講解,自己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聽懂,聽明白。老師就用自己當年最希望聽到的那種方法,語氣和態度,給他講解,我想這位同學一定能夠聽懂,聽明白。

總之,教與學是相互的,缺一不可。老師不但要做到換位教學和思考,還應教會學生換位學習和理解。我想這樣的教學,才是現代的教學,才是當今的教學,這樣的教師才是時代的教師,才是合格的教師。在此我敬祝所有的靈魂工作者,在教育的大道上,不斷創新,一帆風順!祝各位同學們,在尊師的教悔下,勇攀高峯!闊步向前!

教與學作文2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無類”,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有權利受教育。在《論語》的閲讀中,我時常感到孔子的一些主張和思想間存在矛盾相斥。例如孔子在談“教”與“學”時,提出“因材施教”“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但也有提到“不復也”。在孔子的言論中,學生是可以由一個好老師塑造的,如果一個老師足夠優秀負責,就沒有“壞學生”。相反,如果一個學生無法做到舉一而反三,那麼老師就不要再教他了。我因這兩個相斥的觀點而疑惑,常常感到兩個觀點都有其可靠性和依據,但將兩個觀點同時比對,又彷彿無法同時成立。

當我們深入研究孔子對教育的看法時,心中的疑惑往往可能就會迎刃而解,孔子在“不憤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不復也”這則論語中的觀點隱含着孔子對學生求學的看法。孔子認為“我求學”和“求我學”是本質不同的兩種求學形式,其差別在於學生是否有學習的慾望。只有學生自身存在對學習的慾望、思考的慾望、想要求知,老師才有必要啟發他。以孔子的這個態度作為橋樑,以上的疑問便有了解答。

因此,孔子對於某一方面的觀點由於具有多面性,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兩個表面上看似背道而馳的觀點拼接在一起,説成是矛盾。就像“作文”,有“作”才有“文”。“思考”同樣,有深思才會有所得。

三慮而後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