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作文精選15篇

來源:文書谷 1.62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淵明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陶淵明作文精選15篇

陶淵明作文1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清高的。陶淵明多次辭官,厭倦勾心鬥角的官場,而嚮往靜謐的田園生活。

陶淵明早年沒有做官,二十九歲時,因為親人衰老、家道貧困的緣故,他出仕做祭酒,由於不能忍受官場的腐敗和黑暗,沒過幾天便辭職不幹了。州里又召他做主薄,他也是“辭不就”,在柴桑過起了自給自足的隱居生活。七年之後,陶淵明又出任桓玄鎮軍的參軍。母親去世後,他辭官奔喪,守制兩年。

後來,陶淵明又做了彭澤縣令。

陶淵明當上彭澤縣令沒多長時間,有一天,潯陽郡郡守派一個督郵到縣裏視察,縣吏告訴他:“您應該穿好衣服,束好衣帶前去拜見。” 陶淵明聽後,歎了口氣説:“我豈能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鄉里小兒卑躬屈膝?”當天便辭了彭澤縣令這個職務,迴歸故鄉。

陶淵明只當了八十五天的彭澤縣令,從此就沒有再做官,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

陶淵明是生活的積極者,他不追求名利,不向往金山銀山,始終保持一顆快樂的心,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讓自己處於一種主觀美好的境界。我佩服陶淵明的毅然決然,他不被名利所誘惑,雖然他在事業上沒有取得成功,卻在後世留下良好的口碑。

陶淵明作文2

事態萬千,有多少人,試圖想埋沒於世間滾滾紅塵中,惟留一方心靈的淨土。可走出去的又有幾個人?只有你,陶潛。右手可有千年無人能懂得丹青墨巷,左手可有令你悟已往之不諫的醇香良液,悠悠靠着南窗,扶孤鬆眄庭柯,字斟自飲,傲然自得。

在那個亂離的時代,無人能懂你超脱的思想,也無人知道你究竟看盡多少血淚縱橫、離亂痛苦。你放棄了,帶着失望,帶着無奈,離開了那個少年時代想要“大志濟於蒼生”的現實社會。可你卻得到了,帶着欣喜,帶着解脱,回到了鬆菊猶存,撫松盤桓的簡居。你得到真正屬於心靈的真實,放棄的是對外物的一時悲喜;得到的是最潔淨、永恆的心靈,放棄的是爾虞我詐的黑暗。

你可知,當事無知音後世懂你者的含義?你一定想不到北宋歐公評價你的《歸去來兮辭》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你一定想不到顏延之説:“賦詩歸來,高蹈獨著,亦既超曠,無適非心”。你更想不到,淵明,千百年後的今天,你這樣撫松養菊的老人,早已帶去我心中的一瓣菊香。

時至今日,你這壺卷於手,尋壑經丘,舒曉賦詩的隱逸傳説依舊存在我們深深的腦海裏,不曾離去。淵明。我們,懂你。

陶淵明作文3

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一個影響着自我,推動着自我前進的偶像。或許,他就像天使,在前方為我們指路。或許,他就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讓我們獲益匪淺。我的偶像就是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誰呢沒錯,他就是陶淵明。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向傳為美談。他堅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品格,成為後世之正直文人的人生標杆。

五柳先生,他閒靜少言,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物。

是的,他就是周敦頤筆下的蓮一般的君子!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證明君子不會在黑暗、醜惡的現實中與權貴同流合污;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説明君子是正直的人,不會被世俗與權勢所折服。君子他只想永遠的像蓮花一般清純,不被環境所染指。君子對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獨特想法,更證明自我要在黑暗的現實中保留尊嚴而不被踐踏。

君子對蓮的態度和認知使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人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能低頭,做人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則,在困難面前應昂起頭,挺直腰勇敢的往前走,要活得有尊嚴。

先生“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更讓我明白了擁有金錢不等於擁有一切,金錢,名利,富貴並不代表一切,唯有學識才是我們的全部。

陶淵明作文4

晉陶淵明是一位聞名於世,名留青史的詩人兼隱士,他的精神及他的詩作,一直為後人所傳頌。但今天,我,一個普通中學生卻對其略有疑問。當時,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而折腰”而辭官隱居,這種剛烈的性格確實值得讚頌,但也有一句話叫:“大丈夫能屈能伸”。

如果世人皆學陶淵明,在官場中因不願與奸臣同流合污而歸隱田園,過着舒心的生活,固然自在,但清官忠誠一旦辭官,那奸臣豈不如魚得水,更加橫行霸道?那麼岳飛、韓世忠豈不是也可以歸隱田園,任秦檜奸賊一手遮天,任金賊侵佔中原?

郭子儀、李光弼豈不是也可以過自在生活,任李林甫、楊國忠當道掌權,任安祿山、史思明推翻唐朝嗎?眾所周知的紀曉嵐也不是能辭去官職,任和珅大貪特貪嗎?非也非也,陶淵明當與朝中奸賊小人鬥爭,即使是一個小縣令,也可為一縣百姓剷除惡霸,幫助百姓。另外,他的《桃花源記》説明了他對黑暗社會的厭惡、憎恨,希望生活在沒有壓迫,沒有戰爭,人人平等,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世外桃源中。此處固然令人嚮往,但這種生活有返古現象,人人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幸福快樂,人人滿足,那社會怎能進步呢?人類怎能發展呢?諸君,不要認為名留青史的名人偉人就毫無缺點錯誤啊!

陶淵明作文5

陶淵明,一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注: 流:流俗;污:骯髒。指跟壞人一起幹壞事。],不願為五斗米折腰的鄉里小兒,做了80多天彭澤令就棄鄉歸隱,躬耕田園的偉大人物。

他喜愛恬淡自然的田園生活,他厭棄官場政治的腐敗、門閥制度深嚴而對現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他歸隱田園後家鄉遭焚,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安貧樂道[注: 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與世隔絕。

駘蕩的江風,吹得他衣袂漂浮,如仙人一般——籠中的鳥兒此時重返自然了。他的快樂又有誰能體會呢?人生的美好難以企及時,便在於心靈的自然與悠然;人生的永恆瞬間,也常常緣起於那片刻的安閒:只不過是輕輕飄過的一縷雲煙,便有了難言的滿足;只不過是閒敍幾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温暖。在那個並不富足的田園裏,他欣然開懷,灑脱自在一如那朵無心出岫的白雲。其實,田園處處可尋,千載難逢[注: 一千年裏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極其難得。]的是那般快樂而滿足的心。

陶淵明作文6

放下顧慮,便與自由接近了一點,放下顧慮,便與光明靠近了一點,放下顧慮,便與快樂走近了一點。信的話,就向前邁一大步!

排比手法,增加了文章的氣勢。

你看,那無人山谷間的平地上,伴有落日餘暉,茅屋一間,獨影一人,在那……悠然見南山處,與鳥兒雲兒為友,與菊花山澗為伴,失意又如何?失敗又何懼?即使不被重用,就算不能為百姓造福,也並未動搖他內心堅定的信仰,沒有改變他那高潔的靈魂。當他已經放下了那些塵世紛爭的顧慮,所有的失意和不滿已然沉寂,而他那顆為蒼生的心早已化為不朽的文字,譜成了千古佳作,永世流傳。因為放下了顧慮,才有了陶淵明自己,也是因為放下顧慮,才有了那麼多流傳於世的陶潛佳作。

運用想象和聯想的手法,再現了陶淵明的歸隱生活畫面;語句中流露出高度的.讚揚之情。

陶淵明作文7

踏進古詩文的天地,邁着輕快的步伐,呼吸着新鮮的空氣。頓覺神清氣爽,慢慢地放慢了腳步。思緒開始無限飛揚。在沒有喧囂,沒有爭吵,沒有污穢的這裏,我要追隨你,接受你的洗禮,享受着你帶給我的一切。

桃花源的那次相識讓我難忘。那是一個神祕而又美麗的地方。在天空的映照下桃花源顯得更加美麗。炊煙繞過鳥兒剛剛停息的枝頭。到處可以聽到的鳥鳴犬吠是一天幸福生活的開始。在這裏,人人安居樂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姓熱情樸實,為每一位客人備上美酒佳餚。他們在這裏過的安逸,幸福,不願外人打擾。也許你早已厭倦了官場中的阿諛奉承,明爭暗鬥,也許桃花源就是你心中嚮往的天堂。

在你心中,永遠保留着對自由和安適的渴求,你願做一個安貧樂道,不熱衷於榮華富貴,心中堅守自己信念的隱士。儘管環堵蕭然,短褐穿結,但仍安然自若。

陶淵明作文8

人生在世,始終一帆風順是天方夜譚的,面對挫折堅信,我們絕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積極者,應像陶淵明一樣為自己的志向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於濁世中,潔身獨立。

在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中,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寫出了他不涉官場的爾虞我詐,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嫻靜少言,不慕容利,點點風骨,躍然紙上,從不為五斗米折腰到嫻靜少言,不慕容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

陶淵明在歸隱田居後寫了許多以山水田園為題的題材的詩作,他應該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寫的每一首詩或詞,語言都讓人感到很質樸、簡練。

陶淵明,他的一生不知該用怎樣的詞去描述,或悲或喜吧,這隻有他本人所能領悟到的,但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給後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財富——文學。

他的成功和喜悦讓我們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敗和悲傷讓我們一同陪他承擔;至於他的一生中的遺憾,就讓後人來彌補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卻活着”。我想:陶淵明也在其中吧!

陶淵明作文9

歡這冷冷清清的山林中?”“非也,非也”,陶先生邊走邊扇着扇子説:“我們坐下説話。”於是指了指前面的凳子,我扶陶先生坐下來,“我十分喜歡清靜之地,然而這個地方既有令人眼花繚亂的桃花林,又有我喜歡的花中四君子,以至於説我不喜歡熱鬧,看來你還沒有享受山林中的哎!

你自己親身體會一下呢,才會感覺到動物們的言語,清新的空氣…”“哦,對了。陶先生,在您喜愛的事物中,您最喜歡。”陶先生打開酒壺,喝了一口酒,回答道:“老朽當然喜歡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四君子中您最喜歡哪兩種植物呢?”“這個,我最喜歡菊和梅”陶先生摸了摸鬍子接着説:“老朽為什麼喜歡他們呢?正是因為菊花可供人們賞用,供人們欣賞,它盛開的爛漫,凋謝時菀轉,老朽所以説‘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嘛,至於梅花,我喜歡它樂觀謙虛,凌寒獨放的品格,這做人哪,也就要有菊花和梅花的品格,在逆境中生長,在逆境中愈戰愈勇,子禎,你説對不對?” “哦!”“哎”陶先生長歎一口氣,説道:“雖然在這深山野林中生活,城市,我也想去呀!”

“禎兒——醒醒”我掙開眼睛,原來是一場夢,不過陶先生説的話,我會銘記在心,並且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陶淵明作文10

從“不為五斗米折腰”到“閒靜少言,不慕榮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超凡脱俗,是我給陶淵明的定義,他是安貧樂道,他自得其樂,他淡泊名利,他不願與世同流合污,他寧願過清貧的生活,也不願生活在世俗中,他寧願“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願無違”。我崇尚陶淵明的精神境界,我向往陶淵明的生活方式,但是我註定不可能如同陶淵明一般,放棄紅塵,捨棄所有,隱居深林,因為這隻有心境自然平靜的人才能做到,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像陶淵明一樣呢?

現在是21世紀,當然不能同很久很久前那個社會相比較,現在處處需要競爭,而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在當今社會,不競爭是不行的,然而在競爭中卻要做到像陶淵明一樣的不慕榮利,在競爭中,不僅要為自己想,也要為他人着想,做到共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

不過,每天生活在百花間,看百花齊放,聽百鳥共鳴,觀日出日落,又是何等的享受呢?

永遠的陶淵明,永遠的五柳先生,永遠的活在我心中,永遠是我心中的天枰。

陶淵明作文11

刀劍,是冷情的,是多變的。即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而在我心中,陶淵明就像一把利劍。

一方面,我比較崇敬他。“不為五斗米折腰”一直到“閒靜少言,不慕榮利”陶淵明正是以一個遠離官場世俗之外的形象立足。不拘小節,超凡脱俗是對他的評價。我崇拜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物我兩忘的境界;也崇敬他“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我更加讚賞他“但使願無違”寧可躬耕田園,受苦受累也不願參與到世俗現實中。體現了他不與世俗同流污的高尚情操。

同時,我也對他心存怨恨。他是一位對一切事物不負責任的人。“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看出他對生活不會搭理。原來有的“草屋間”也因他的不搭理一點點消失殆盡。本身作為一名五尺男兒肩上不擔着任何責任,這種消極的態度是不允許的。至少在今天不可以。我們需要拼搏,抓住一切機會要競爭。而逃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心中的陶淵明,如同那傲骨凌風的秋菊。高潔傲岸,不向現實低頭但也遇事躲避,消極而對。一個人永遠都是存在兩面性,沒有盡善盡美的人。因此他是我心中的一根標杆,時刻衡量着我的道德素養!

陶淵明作文12

身居鬧市,心在山林。把鬧看作虛無,把靜看作享樂。不為官場,不要名利,只為快樂放蕩不羈。幽靜的山,湛藍的天,碧綠的湖,搭配掩映着金黃的葉,黃葉姍姍落下,緩緩入水,他醉了,沉醉其中。

累了,歇息在牆下,看見那金色的菊花,忽覺心頭一陣,便笑了,正在入微欣賞時,不經意間,眼睛朝前望去,本想感知其菊,悠然見南山,南山勝景,使我倍感精神,天空飛鳥結隊而歸,這真是令人感慨啊,沒有了華市的喧鬧,有的只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般的清新脱俗,累了去睡,餓了去食,渴了喝酒,這是一個多麼真實的,多麼自由的。淡泊是一種心境,一種無止境的心境。 遠眺高山,瞻望歸鳥,那將是多麼的自由,心遠喧鬧,是對的,不必歎息,棄離官場,不必可惜。清靜、自然,永遠是不開心時,給予心靈的方向。

陶淵明作文13

陶淵明,這個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記》讓我認識了他,讓我知道了他內心的所向往;《歸園田居》讓我瞭解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及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説明他是一位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詩人;《歸去來兮辭》讓我讀懂了他遺世獨立,心胸獨曠的樂觀精神。

陶淵明帶給我的都是積極的影響,給我的感覺總是那麼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應該人人皆有耳聞,這也充分地體現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質。

然而,我又覺得他的一生是那麼的不如人願,因為“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於是便有了“遂見用小邑”,做官並非是他自己的心願,但是,由於這些外界因素的所驅使,他是別無選擇。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果讓我們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種心情該是多麼的難過。

陶淵明作文14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眾所周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從陶淵明的詩中,我們可見他鄙棄名利,喜愛田園生活的高尚情操。

有理有據。

幽幽菊香與他為伴,下地耕耘給他自足,“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寫出了他辭官回鄉的無怨無悔,鄙棄名利,歸隱田園而終一生。

首句簡練工整,體現出作者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但有人認為他逃避現實,官場的黑暗讓他無法接受,而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性格不得不讓他這樣做,也有人説他不適應這個社會,放着高官不做卻要去種地,因此遭人唾泣。

對比列舉不同觀點,反襯陶淵明。

不管官場生活也好,田園生活也罷,他都堅守自己的信念。

可惜沒有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隱隱約約間,耳邊似乎迴盪着: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結尾很有詩意,意藴悠悠。

陶淵明作文15

從"不為五斗米折腰"到"閒靜少言,不慕榮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超凡脱俗,是我給陶淵明的定義,他是安貧樂道,他自得其樂,他淡泊名利,他不願與世同流合污,他寧願過清貧的生活,也不願生活在世俗中,他寧願"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願無違"。我崇尚陶淵明的精神境界,我向往陶淵明的生活方式,但是我註定不可能如同陶淵明一般,放棄紅塵,捨棄所有,隱居深林,因為這隻有心境自然平靜的人才能做到,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像陶淵明一樣呢?現在是21世紀,當然不能同很久很久前那個社會相比較,現在處處需要競爭,而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在當今社會,不競爭是不行的,然而在競爭中卻要做到像陶淵明一樣的不慕榮利,在競爭中,不僅要為自己想,也要為他人着想,做到共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

不過,每天生活在百花間,看百花齊放,聽百鳥共鳴,觀日出日落,又是何等的享受呢?永遠的陶淵明,永遠的五柳先生,永遠的活在我心中,永遠是我心中的天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