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全攻略之寫作方法(四)

來源:文書谷 1.44W


[有言在先]
“寫作方法”是現代文閲讀考查時的熱點和難點。談到“寫作方法”,同學們總有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感覺,而且在做這類題時找不到規律,無從下手。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可能是不知道“寫作方法”到底是什麼。下面請讓我帶着你們,從透析“寫作方法”入手,進行富有大體特點的“寫作方法”考點訓練,讓大家掌握常見的“寫作方法”,瞭解特殊的“寫作方法”,學會對“寫作方法”的辨識和理解,從而達到能準確解答此類考題的目的。
第一關
科學無價
①科學價值幾何?這個問題太難回答。
②在喜馬拉雅山海拔某0多米的納木耶尼冰川上,科學家取回了我面前的一小瓶冰芯樣品,只有6毫升,重量不過幾克,它價值幾何,日後能從中研究出什麼,現在還沒人知道。
③為了冰川科學,許多人付出良多。一名22歲的美國博士,為了夢想中的冰川,在西藏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曾經勇闖南極的秦大河,考察珠峯冰川時得了可怕的“腦水腫”,在差點“光榮”之後,依然堅持工作;被人稱為“冰人”的姚檀株,每年算下來,上冰川的時間甚至比陪家人的時間還要多……
④在現代科學中,冰川科學只是眾多科學中的一門,只是浩瀚的科學海洋中的一個“角落”。在冰川科學中,那個小小的只有6毫升的塑料瓶也只是一個“角落”,但它所藴含的科學精神卻光芒四射,遠遠超越了它本身所代表的時間和空間概念。
⑤經過幾百年的飛速發展,現代科學已經進入了一個無限延伸、無限細分、無限交叉的嶄新境界;人類探索的目光也已經超越了身邊簡單的自然現象,投向了更為廣闊的地層深處、地表奇景和地外空間。獲取新的知識,探尋新的規律,不斷向極限挑戰,已經成為現代科學前進的巨大動力。當然,人我們依然明白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雖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還只是整個世界的一個微小的角落,未知的東西還很多很多。
⑥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人類依然面臨着巨大的挑戰。能源危機愈演愈烈,氣候變暖持續不停,新型疾病層出不窮……這許許多多問題的解決,最終都只能依靠科學。歷史告訴我們,通向科學世界的道路沒有捷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地積累,才能一步一步地提高。魯迅曾經説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科學發展的歷史麼是如此,長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積總會結果.雖然結出的“果實”可能和煤一樣,只有一小塊。但是這一小塊一旦點燃,它發出的火光卻可能照亮蒼莽大地。
⑦許多科學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時候,並不曾想到它會改變世界: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的時候,怎會想到電在日後的人類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發明二進制的時候,更不會知道它竟在幾百年之後成為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科學前進的一小步很可能成為人類前進的一大步。不只是那些成功者,就是那些失敗者,也在不斷地證明自己實踐的價值:明朝的萬户坐着自制的火箭上天的時候,不曾想到幾百年後讓他付出生命代價的夢想會變成現實;沒有拉馬克創立的“用盡廢退”學説,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説”的誕生也許會晚幾個世紀……
⑧科學無價!
1.結合全文談談為什麼説“科學價值幾何”這個問題太難回答。
2.舉例説明本文在論證方法上的顯著特色。
3.第⑥段引用魯迅先生的話是為了説明什麼問題?”
4請仿照第⑦段畫線句的句式,再説一句話。
5.第⑦段中“許多科學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中的“這一點”是指哪一點?
6.請你任選角度説説這篇文章的語言言特點。
7.讀了這篇科學的頌歌,你有什麼感想?
[闖關提醒]
第1題考查粗讀選文後整體感知文本的能力,概括要點即可;第2題考查對論證方法的理解與把握;第3題從理解論據作用的角度來考查,用名人之語引出亙古不變的真理;第4題重在考查知識積累和知識過程能力,並且用規定的句式進行表達;第5題重在訓練學生理解文章的照應藝術;第6題是一道開放性試題,應從形式上抓住“語言”的特點答題;第7題也是一道開放性試題。意在培養學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抓住一個感受點暢通表達即可。
第二關
滑梯
①母親頂着如血的殘陽,頂着如雪的白髮來找我。我知道.母親一定是為哥哥的事兒來的、世界上一件最難辦最叫人頭疼的事兒落到了我頭上。
②我説:“媽,您是不是為……”
③“我只想讓位陪我遛遛彎兒。”母親打斷了我的話語。
④雖然母親乾瘦,年輪和滄桑為刻在了臉上,但我從記事兒起就知道母親的脊樑永遠是筆直的。
⑤我和母親又來到了我兒時常來的那個兒童公園。母親是不猶豫地爬上了那個有63級台階的滑梯。母親站在滑梯的最頂端,任颯颯秋風吹拂她那如雪的白髮。我也爬了上去。我這個年輕人卻沒有母親那麼從容,我爬得很吃力,爬到最項端時已是呼哧帶喘雙腿發軟。我已遠遠沒有兒時爬得輕快。那時母親常在閉暇時帶我和哥哥來玩。這個公園的一切都變了,這個世界的一切也都變了,只有這個滑梯沒變。
⑥第一次玩滑梯時,我母親和哥哥都摔倒了。只是母親和哥哥摔在了地上,我摔在了母親懷裏。哥哥摔得很慘,左額角上至今還有個疤。母親説,當時她只能抱一個孩子,要是能抱兩個就好了。
⑦哥哥雖然比我大三天,那時卻遠遠沒有我胖。母親説,她剛把我撿回去時我還沒有一隻貓崽大,能裝在一隻大人的鞋裏。後來我懂事了,就問母親:“為什麼我白白胖胖,哥哥卻黑黑瘦瘦?”哥哥搶着説:“奶水都讓你吃了,我喝米湯怎能有你胖?”母親不説話只是在一旁笑。
⑧嫂子昨天已來找過我。嫂子説你哥的事兒你不能不知道吧,這事兒正歸你們檢察院管,説大就大説小就小,怎麼辦就看你這個大檢察長講不講良心了。嫂子扔下這句話就走了。我卻很尷尬地晾在了那兒。哥哥辛辛苦苦奮爭了半輩子,好不容易爬到了財務科長的位置上,卻因重大的經濟問題被隔離審查……我學的是法律,我知道法律的莊嚴性是不容一絲私情褻瀆的。可直是哥哥供我上的大學學的法律呀……
⑨母親對我説:“二胖,你玩滑梯有什麼感覺?”
⑩我説:“滑下去如曇花一現,很快很輕鬆很愜意。爬上來很慢很艱辛很吃力……”
(11)母親説:“辛辛苦苦地往上爬.就是為了那曇花一現地往下滑嗎?二胖,咱不能再往下滑了,和媽回家……”
(12)我這堂了母親的心,我的淚已到了眼眶邊兒上卻沒有流下來。此刻天邊出現了彩虹,是那種很豔很美的虹。
8.請用一句話概括這篇小説的故事情節。
9.第④段中,“我從記事兒起就知道母親的脊樑永遠是筆直的”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10.小説為會麼用很多筆墨交代往事?
11.作者在描寫母親和嫂子時着墨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12.“滑下去如曇花一現,很快很輕鬆很愜意。爬上來很慢很艱辛很吃力……”這句話包含着什麼哲理?
13.“此刻天邊出現了彩虹,是那種很豔很美的虹。”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14.綜合全文看,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闖關提醒】
第8題考查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小説情節的能力;第9題要結合母親的做人來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第10題考查小説鋪陳技巧的理解;第11題考查的是小説中詳略處理的藝術;第12題是要求在充分了解小説內容的基礎上,在具體語境中理解文章的主旨;第13題是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理解小説中景物描寫的作用;第14題是一個很有文學特點的題目,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關
印度洋海嘯裏的“蝴蝶效應”
①“巴西亞馬遜河叢林裏一隻蝴蝶扇動了幾下翅膀,3個月後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引發了一場龍捲風——美國氣象學家洛侖茲這個形象的比喻,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説的‘蝴蝶效應’,2004年12月26日‘蝴蝶效應’真的在印度洋裏闖下大禍!”
②由於眾所周知的地殼板快運動,印度洋板塊以每年大約6釐米納的速度向歐亞板塊擠壓,擠壓過程中所積聚的壓力通過板塊邊界的地震得以消解,這導致爪哇海溝一帶地區成為非常活躍的地震帶,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大地震。這次導致海嘯的蘇門答臘島地震,在學術上屬於板塊邊緣的“逆衝型”地震。具體來説,蘇門答臘以北地區位於印度洋板塊邊緣,這個長距離的破裂帶通過長時間的積累蓄積了巨大能量,最後這些能量集中釋放出來,使地層斷層的上部上移(即地層“邊衝”),直接導致大地震的出現。
③地層斷層移動時,還會導致斷層間出現一處狹長空間;當海水填充這個空間時,產生巨大的海水波動,就像一支巨槳,一下“劃”動重量高達數十億噸的海水,這種波動從深海傳至淺海,海浪陡然升到十幾米高,而且傳播的速度很快,海嘯向外擴展時速度可達每小時700—800公里。印度洋的範圍相對來説又比較小,所以雷霆萬鈞的海嘯襲擊東南亞和南亞時,10米高的巨浪席捲斯里蘭卡、印度、印尼、泰國、馬來西亞。馬爾代夫和孟加拉國7國,連4500公里外的非洲國家索馬里和塞舌爾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④這次地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得多,相當於30億噸TNT炸藥的威力。這提示人們:相對較小的地震也會因為引起巖體滑動而引發巨大海嘯,造成的災害遠遠超過科學界以前的認識。
⑤強烈的海嘯,給受災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甚至一舉改變了亞洲的版圖。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來看,印尼旅遊勝地尼亞斯島附近的幾個小島沉入海中,蘇門答臘島西北端可能已向西南移動了約36米,西南岸某些小島嶼或許已向西南移動了20米。連地球本身也被“輕輕地推了一下”:地震瞬間的地球質量變化,導致地球自轉週期縮短3微妙、地球軸心傾斜大約2釐米……
⑥巨大災難給人們帶來恐慌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建立災害預警系統的討論。若在這次海嘯前,有一個全球性的預警機制,那麼。海嘯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就會大大減少。
15.文章用一個比喻句開頭有什麼效果?
16.説説這篇科技説明文的行文思路。
17.結合文章第②段,具體説説這次印度洋大海嘯中的“蝴蝶效應”。
18.舉例説明本文使用的最典型的説明方法。
19,説明文語言講究準確。第⑤段中有這樣一句:“蘇門答臘島西北端可能已向西南移動了約36米”,你認為句中的“可能”一詞有準確説明的效果嗎?
20、文章的第⑥段刪去好嗎?為什麼?
{闖關提醒}
第15題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考查學生的審美能力;第16題要求整體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線索,把握文章結構;第17題要求結合全文對具體段落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地表達;第18題很具有文體特點,考查辨析説明方法的能力;第19題是對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的探究;第20題考查對重點段落的作用的理解;第21題是富有人性化的一道開放性試題,要求拓展思維,進行有個性地自由表達。
攻關啟示錄
要想闖過以上三關,首先要從整體上進行感知,瞭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理順文章思路,然後進行文本閲讀,特別是要對文章的寫作方法進行探究。第一關的選文是篇議論文,在寫作方法上很有特色、我們要掌握靈活多樣的論證方法,要提職典型、豐富而又準確的論據,要學會多角度且全面地論證中心論點,使論證更為縝密。第二關的選文是篇小説。在寫作技法上頗為講究,我們要體會小説的懸念藝術、鋪墊藝術、烘托藝術、剪裁藝術等,學會從人物的語言、動作、肖像、神態等角度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解讀小説主旨。第三關的選文是篇科學事理説明文,在寫作技法上也很有特色,我們要掌握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説明,運用多種説明方法生動、形象、準確地説明事物的方法,能夠從文段中提取關鍵信息,從而瞭解其“寫作方法”。

閲讀全攻略之寫作方法(四)

參考答案:
1.因為科學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無法估算的,人類為科學的進步所付出的代價也是無法估算的。2.引用名言講道理的論證方法:“魯迅曾經説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運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時候,並不曾想到它會改變世界……沒有拉馬克創立的‘用盡廢退學説’,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説’的誕生也許會晚幾個世紀……”3.只有長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積才會實現科學的發展。4示例:沒有愛迪生尋找鎢絲過程中的一次次失敗,人們擁有明亮的燈光也許還只是夢想。5長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積總會結果,雖然結出的“果實”可能和煤一樣,只有一小塊,但是這一小塊一旦點燃,它發出的火光卻可能照亮蒼莽大地。6.從文章抒情式的議論、大量的事例論證等方面來回答。7.可從要努力學習、勇攀科學高峯、獻身科學事業等方面來回答。8.母親用滑滑梯的事例告訴“我”處理哥哥事件的辦法9.母親一直是正直堅強的,能經受住任何生活風浪的打擊。10.往事是為了下文表現母親深明大義、不詢私情的可貴品質作鋪墊。11.詳寫母親,略寫嫂子;因為有關母親的事能很好地突出中心。12成功來之不易,墮落卻像坐滑梯一樣快。13.“我”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終於知道了如何處理“世界上一件最難辦最叫人頭疼的事兒”,心裏頓時輕鬆了很多,這段景物描寫含蓄地表明瞭這種愉悦的心情(亦可理解為:象徵母親的美好品德)。14.母親是一個充滿愛心、深明大義、正直堅強。不徇私情的人。15.既準確地説明了這場海嘯的成因,又使枯燥的事理説明有了吸引力。16先説現象,後分析原因,再引發思考。17.印度洋板塊以每年大約6釐長的速度向歐亞板塊擠壓,蘇門答臘以北地區位於印度洋板塊邊緣,這裏是一個長距離的破裂帶,這個破裂帶通過長時間的積累蓄積了巨大能量,最後這些能量集中釋放出來,使地層斷層的上部上移(即地層“逆衝”),於是發生了大地震,海底的地震造成巨大的海水波動,就引發了大海嘯。18.列數字;如”地球自轉週期縮短3微秒,地球軸心傾斜大約2釐米”。19.有準確説明的效果;“可能”一詞表明實際的情況還不太確定,這個詞體現了説明文要求實事求是的特點。20.不好;這一段是作者在災難過後的一種“自然”的思考,凸現了人類敢於戰勝自然的勇氣和力量。也讓讀者看到了人類戰勝這種困難的希望,這一段既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邏輯規律,又給人以鼓舞,所以不能刪去。21.可從“災難是人類不可擺脱的命運”“災難表現了人類的脆弱”“災難中人類也不可以放棄希望”“要攜手共建家園”“發展科學,抵禦災害”等方面來回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