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勵志經典文章精選

來源:文書谷 1.84W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總會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東西,多看一些工作勵志經典文章就知道了,那麼工作勵志經典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工作勵志經典文章精選

工作勵志經典文章精選:內向的人在職場是不是隻有吃虧的命?

通常我們覺得,在很多人面前款款而談的交際花才能混好職場,而那些內向的人,則被貼上焦慮、自卑、不快樂、沒有幽默感等等各種標籤,但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70%以上的成功者都屬於性格偏內向的人。

香港記者説,李安就是“悶人”。

郎鹹平説,我在記者面前他很少説話,不知説什麼。

JK羅琳説,我很害羞,連跟別人借支筆都不敢開口。

如果要説起那些不善交際卻在萬人之上的人,估計要從商界一直説到政界了,內向的人或許比你更光芒萬丈。

內向的人,分心成本更小

據美國一項研究,人在處理一件事時被分心,那麼平均需要花23分15秒的時間來重新集中注意力。

也就是説,這些人不會被同事一句閒言碎語就輕易打斷自己的注意力,往往是那些“辦公室碎嘴”分心成本大。

內向的人可以不必和最慢的人保持一致

很多人在一個宂長的會議後半段就已經煩躁不安,其實是因為內向的人在安靜的環境中才是最有活力的。

比如在正事聊完的會議結尾,同事們嘰嘰喳喳得聊起家長裏短,這時候內向的人早已在心裏自己盤算好下一分鐘要幹嘛了。

內向的人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

如你所知,內向的人並不擅長社交,這往往也意味着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他們甚至會刻意在每天給自己多留出些不被打擾的時間,而這些時間往往就是用來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這些人通常都是個人主義者,他們不喜歡隨大流,而是喜歡用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只有那些外向的人才害怕孤獨

內向的人其實不害怕孤單,他們習慣並享受獨處,只有那些外向的人才害怕沒人陪,內向的人更喜歡一個人思考,解決問題,攻克難題。

所以不要小看辦公室裏每一個不吵不鬧連紅包都懶得搶的同事,或許你一直在誤解他們。

內向不代表不合羣

內向的人一般都會非常認真的對待他們為數不多的朋友,雖然他的朋友用一隻手就能數過來。如果你有幸被這樣一個人當朋友,那基本上你就是他的終生摯友了。

內向的人並不是怕陌生人,他們只是需要一個理由去交際,為了交際而交際這件事對他們來説確實很難。

內向的人不説話只是因為他們覺得沒什麼好説的,如果你讓他講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能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工作勵志經典文章精選:扔掉低價值的工作

過去,時間管理的專家都會建議你將手頭工作分成A,B,C三類。方法是先做A類工作,再做B類,最後還有時間的話,做一下C類工作。如果優先度發生改變,你就跟着調整你手頭A,B,C工作的順序。這樣,只要遵守這些簡單的時間管理原則,你就可能完成工作的各個方面。

這種思考方式在20xx-20xx年的經濟衰退中結束。從20xx年1月開始,到20xx年2月為止,總共有880萬的崗位被削減。雖然崗位被削減了,工作負荷可沒有隨之減少。老師們不得不在課堂上塞進更多的小朋友;客服代表得接聽更多的電話;經理們的管理範圍變得更大,因為團隊進行了整合。不關職位的事情,似乎每個人都更忙了。雖然自那時以後,工作效率是真的提升了,但是A,B,C任務分類法也完蛋了。過負荷工作成為了新常態。

因此,實際上這就意味着關乎你職業生涯存亡的關鍵是能否去除那部分低價值工作——那些對於客户或同事來説幾乎沒有意義的工作。你要主動出擊,為自己設計一份全新的,能幹下去的工作。以下是你出擊的時間:

開始新工作的時候。這時候你對工作有全新的認識,你能更容易地識別低價值部分。看一看你手頭的所有工作。和你的經理談一談3個月的目標,儘量去除掉和目標無關的任務。

當你有更多職責的時候。這時候你有機會重新架構你的工作內容並陳述你的計劃。給你的經理提供選項:“我要領導這個項目嗎?它會佔據掉我20%的時間,還是...?"

當組織重組的時候。你得小心不要拿太多任務。人們一般在這種時候不太能拒絕,因為擔心下一個被炒的人是自己。但是事實上,重組後留下的人對於組織的未來成功是至關重要的。這時候如果你提出對工作內容的建議反而會留下好印象。

當你工作幹得非常漂亮,大家為你慶祝的時候。這時候提要求再好不過。從公司的效率部門或是IT部門尋求幫助,來減少你工作中的低價值部分。

以下是如何做的部分:

投票去除孤島。一個聰明的財務主管發現沒有人看他所做的月度報告。他向閲讀者發了一份內容清單,讓他們對認為最重要的3或4項內容投票。他據此去除了月報上每人關心的內容。另一種方式就是詢問你的客户你能否不做一些事。就像零售店的員工詢問客户是否需要收據一樣。這種行為的背後其實就是不想花費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面。但是這樣做的前提是你得確認不會因此陷入麻煩之中。

自動化。如果是低價值的工作,很容易實現自動化。找到你IT部門裏的朋友來幫你。不管你需要的是計劃,承認或是標準的安排,都有現成的應用程序供你使用。只要你自己知道要做什麼,然後找個人幫你做就可以了。

寫下你的規則。縮小你所做的事的範圍並讓大家知道你的規則。一位教授決定只給她的指導學生和選修過她的課的人寫個人評語,並在課上宣佈了她的這一規定。這樣做讓她省下了很多時間。

每週都為自己留下相同的時間段。用這段時間來反思如何去除掉低價值的工作。只要一小時就能大不同。選取時間,並堅持不懈。關上辦公室的門,如果可能的話,為自己找一個會議室。大家可能需要時間來適應你的這種做法,但是隻要你有禮貌地堅持,最終會起作用。或者你可以採用兒科醫師的做法,設置呼叫時間,讓人們知道什麼時候他們能找你,什麼時候不可以。

重新設計你的工作,畢竟最後,這份工作是你的。讓它為你工作,扔掉你的低價值工作。

工作勵志經典文章精選:趕緊去把工作完成了再玩吧

前兩天,在一檔求職類節目裏,聽見一位求職者説出這句話:“與其提心吊膽地閒着,不如踏踏實實地忙着。”彷彿有種一語點醒夢中人的感覺。

我是一個拖延症特別嚴重的人,經常接到任務以後,要拖到Deadline將至,才開始動工,弄得生活總是慌慌張張的,好像一直很忙的樣子,實際上也沒做多少事情。

每次剛接到任務的時候,覺得時間非常充裕,可以好好地完成任務,但是真要開工的時候,總是很難開始,想着時間還長着呢,還是先玩會兒吧,於是看看微博、刷刷微信,一點一點把時間消磨到再不開始做就來不及的時候,只能開始趕工。

事實上,心裏裝着那個沒完成的任務,即便是玩,也是提心吊膽的,總想着還有那麼個事兒沒做完,心裏總裝着這麼個事兒,玩也玩得不開心。與其這樣,還不如踏踏實實把任務完成了,心裏沒負擔了,再輕輕鬆鬆地玩一陣子。

小時候,爸媽就常跟我説,放學回家先把作業寫完再去玩,學習的時候就好好學習,玩的時候就好好玩,可我總是喜歡一邊學習一邊玩,到頭來就是學也沒學好,玩也沒怎麼玩。

的確有那種踏踏實實地忙着的同學,我讀碩士的時候,室友小雨是一個北京女孩,學習成績很好,老師佈置的任務也能完成地很好,同時生活也很豐富,經常去各種有意思的地方遊玩。

那時候,總是很羨慕小雨,學習和生活兩不誤,而自己好像天天都在忙,事實上也沒做成什麼事兒,還總是沒時間出去玩。後來才發現,每次老師佈置的作業,小雨下了課就開始收集資料,着手完成,從不拖拉,任務完成之後,就能騰出時間出去約會、遊玩。是時候反省一下自身了。

為什麼我總會提心吊膽的閒着呢?

1 拖延症太嚴重。總覺得時間還長,只要能在Deadline之前完成就行了,先玩會兒也沒關係,實際上玩得過程中,腦子裏也全是那件沒完成的任務,想着是不是該開始做了,再不做就來不及了;

2 懶。不願意動腦子,不願意集中注意力,一想到要開始動腦子工作,就想往後推推;

3 缺乏動力。一個任務完成了,還會有另一個任務,完成了也不會閒着,所以沒有動力去集中精力做完一件事情。

4 缺乏自制力。雖然有一個好的願景,希望自己能在規定的時間裏盡心盡力地完成任務,但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專注去做一件事,總是想偷個懶,做點別的事情。

怎麼才能約束自己,讓自己儘快完成工作任務,然後再無憂無慮地玩呢?

1.設定一個起點

萬事開頭難,可以先放鬆一會兒再開始工作,但是一定要設定一個開始的時間點,時間一到必須開始做,無論是多麼艱難的工作,只要開始了,就不會再考慮太多可能面臨的困難。

2.設定一個激勵機制

生活總得有點盼頭,工作也是,有時候我們的確是一個任務接着另一個任務,中間沒有太多閒暇的時間,那什麼才是自己工作的盼頭呢?必須要自我激勵,想想自己喜歡什麼,有什麼想看的電影,想讀的書,完成這項任務以後可以適當地犒勞自己一下,這樣做事可能更有動力。

3.把任務分解,給自己設定多個Deadline

有些任務看上去龐雜繁重,實際上,如果將任務進行分解,就會感覺好很多,分解任務的過程也是一個整理思路的過程,讓自己的整項工作更有條理。然後,給分解後的每個小任務都設定一個Deadline,這樣會促使自己在一個個小的時間區限內完成一個個小任務,降低任務複雜程度,增強完成任務的信心,提高完成任務的效率。

最後,還是那句話,別再提心吊膽地閒着了,趕緊去把工作完成了再玩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