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演義故事

來源:文書谷 1.95W

歷史本身是由一個個小故事組合起來的,在歷史的長河中存在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歷史故事,那麼三國演義的故事又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三國演義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三國演義故事

關於三國演義故事篇一:夏侯氏的漂亮轉身

那是東漢晚期時候,知識分子地位比較高,有一些所謂名士,佔據着相當可觀的偶像地位,常有粉絲主動撲上來,給他們高官厚祿或者自己的女兒。有個叫黃允的,就遇到了這種好事。

黃允所在的時期,政治黑暗,宦官當道,知識分子出於對社會現狀的反對,就拒絕做官出仕,以表達自己不與宦官同流合污的決心。慢慢的社會上形成了這樣一種風氣,你越拒絕,就越出名,人家就越覺得你有才和清高,達官顯貴們也就越想和你結交。純粹的名士會拒絕到底,並且保持自己作為一個在野黨和批評家的姿態。有些聰明的名士則把這種方式作為一種炒作手段,自己的身價炒高價錢合適時擇機上岸做官,只要姿態做得好,一樣會被人尊為有社會良心的清官。因此此舉可説是名利雙收、人財兩得的良方。

黃允之前的炒作一直很成功,首先他的確有才,長得又帥,因此年少即有大名。當時最有權威的人物品評大師郭林宗曾感慨説:“你要是能篤守善道,憑着你的過人之才,足成偉器。”黃允後來表現得很“守善道”,許多高官慕名拜訪他,他都自稱養病,不見賓客。高官們派人早晚到門上問候病情,他也拒絕不見。如此一來,他的名聲就更響,擁有了更多優質粉絲。其中一名“鐵絲”袁隗,官位司徒,屬於政治局委員級別,粉黃允粉得不行,非要把侄女嫁給他,就派人去提親。

這倒是個上岸的好機會,等於一步跨入太子黨行列,唯一的障礙是黃允已婚了。對袁隗來説,這不算什麼,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何況是件普通衣服,換掉就行了。而對黃允來説,考驗他的時候到了。究竟是真清高還是偽君子,就看你面對誘惑時的表現,而黃允,沒能抵抗住飛黃騰達的誘惑。他決定休妻。

他的妻子夏侯氏,此時表現出了一個知識分子出身的女人應有的風度,她沒哭沒鬧沒拒絕,僅提了個要求:夫妻一場,親戚一場。臨離開黃家前,希望能和黃家親友一起吃頓飯,也算是個送行儀式。這個要求很合理,黃允答應了。

吃飯那天,到場親朋好友共達三百人。那時候沒有電視直播、沒有無線信號,想擴大影響,只能讓人到現場來——這就是夏侯氏策劃的場景。

酒過三巡,夏侯氏作臨別發言。當全場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她身上時,她開始説話。畢竟夫妻一場,沒有人比她更瞭解黃允——不僅包括黃允的那些優良名聲,還包括黃允做過的各種齷齪事。一個能用妻子換前途的人,想必私下還幹過不少表裏不一的勾當,這一切,夏侯氏都掌握。就在這三百人面前,她將這些都數落出來,共計15件。發言結束,從容離席回家。

這個男人從此身敗名裂。10天后,黃允在一片指點聲中悄悄逃離家鄉,不知去向,他的前途完了,他炒作多年的名士身份,也結束了。

關於三國演義故事篇二:兩個謀士的廢立之謀

曹操為立太子的事拿不定主意。大兒子曹昂,二兒子曹鑠,一個戰死,一個早夭,三子曹丕勤奮聽話,各方面還不錯,按長幼順序當然應立曹丕為太子,但是,他的另一個兒子曹植才華橫溢,深得他的寵愛,立哪個為太子,曹操舉棋不定。

一日,曹操屏退左右獨留下賈詡,曹操先是長歎一聲,説出自己的心事,然後問賈詡有什麼建議。賈詡站在旁邊,眼望帳外發呆。

曹操又問了一遍,賈詡還是沒有聽見。曹操大聲喝道:“文和!”

賈詡這才反應過來,轉頭作揖,面無表情地回答:“丞相。”曹操不滿地説:“我和你説話呢,你為什麼不理我呢?”

“我在想一件事,所以才沒理你。”

“你想什麼呢,説來聽聽。”

“我在想袁紹和劉表的事啊。”(袁紹臨終前立了三子袁尚為太子,後導致自相殘殺,造成袁紹勢力的最後瓦解。劉表也是如此。)

曹操盯着他老半天,突然大笑起來,不再提此事。公元220xx年,曹操立曹丕為太子。曹丕即位後,封賈詡為太尉、魏壽亭侯,幾年後賈詡病逝,享年77歲。

幾十年後晉武帝司馬炎一心想讓自己的傻太子登上皇位,傻太子司馬衷發表了雷倒眾生的話語“饑民們沒有糧食吃,為什麼不吃肉”。太子的老師衞瓘認為此人若是做了皇帝,天下堪憂,一直伺機勸告晉武帝改換太子。

一日,晉武帝大宴羣臣,衞瓘假裝喝醉,倒在晉武帝的御座面前,他用手撫摸着座位,嘴裏含含糊糊地説:

“這個座位太可惜了!”

司馬炎馬上懂得了他説的是什麼意思,但是假裝聽不懂,説:“你在胡説些什麼,準是喝醉了吧。”接着,吩咐侍從把衞瓘扶起來送走。

司馬炎一直沒有改換太子,公元290年,司馬炎病死,太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晉惠帝即位後,皇后賈南風以“廢立之謀”的罪名,將衞瓘及全家斬殺,衞瓘享年72歲。

作為著名謀士,賈詡與衞瓘都以智謀著稱,衞瓘被稱為三國後期第一謀士,至於賈詡,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這樣評價:“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在太子人選的表達上,兩人都運用自己的機智,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可見二人水平不相上下。只可惜,一個是謀士裝傻,一個是皇帝裝傻,謀士裝傻是為了保全自己,皇帝裝傻那就沒治了。

關於三國演義故事篇三:十雙白瓷壇

東漢末年,曹操在朝中官居丞相。一日,他將家鄉美酒二十壇晉獻給朝廷。當時的皇帝是漢獻帝。獻帝品嚐之後,連稱“佳釀”,即將其中十壇賜給各位大臣。為了賞賜釀酒者,將御用二十隻白瓷壇賜給釀酒人。

曹操進貢朝廷之酒,是當時譙城北四十里減家店的減洪槽坊釀造的。減洪得此白瓷壇,如獲至寶,不敢擅用。一天,他忽然想了一個主意,決定做一件千古美事。於是就把這二十隻青花白瓷壇,全都裝上自釀的好酒,封好口,深埋地下,告訴子孫:千年後始得扒出。説此酒至千年,人喝了如飲仙丹,可以壯骨長壽。子孫們無不遵從。其實這酒究竟埋到了何處,也只有他老人家一人知道。直到他老人家去世,也沒有説出來。日子一長,也就無人提起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彈指間五百多年過去了。到了唐朝,減家槽坊的人挖井的時候,挖出一個黑瓷壇來,打開封口,你猜裏面是什麼?只有一枚竹簡。簡上有字,寫道:“御賜白瓷壇十雙,裝自釀佳釀埋於三尺地下,千年後始得出窖。大漢建安三年四月吉日,減洪窖。”

減家人看了,竟也莫名其妙,在周圍挖了一挖,沒發現有白瓷壇。消息傳到城裏,縣官感到稀罕,命將罈子和竹簡送到縣衙。縣官一看,認為是寶物,不敢隱瞞,就進獻給朝廷。當時的皇帝是玄宗皇帝。玄宗嗜酒,就下了一道聖旨給減家槽坊,命將那二十罈美酒挖出,進貢朝廷。減家着了忙,發動族人,將附近宅院全翻了一個遍,也沒找到。可是聖命不可違,怎麼辦呢?他們就暗中到城內古董店裏,買了一個白瓷壇,把自己釀的古井好酒裝了一罈,獻給朝廷,聲稱是剛從地下挖出的。

玄宗皇帝打開壇口,立刻滿殿醇香。他品了一口,立刻拍案叫絕,連説:“好酒!好酒!”即與貴妃楊太真盡情享用。一天,楊貴妃對玄宗説:“再令他們着力挖,總能挖出,不過得派欽差監視,不然,人情大似聖旨呀,怕挖出十壇也送不上來一罈呢!”玄宗覺得有理,就派欽差齎聖旨,前往亳州減家店挖取千年古井酒。可是,適得其反,在欽差的監視下,直挖了七七四十九天,幾乎把整個減家店地翻三尺,一滴酒也沒找到。欽差垂頭喪氣地回京交旨,玄宗皇帝大為掃興。不過,楊貴妃恍然大悟:“皇上,這裏面一定有人欺君枉上!能挖出一罈,為什麼那十九壇竟挖不出來呢?”於是玄宗皇帝又下了一道聖旨,派欽差前往查訊。經過審理,減家槽坊的人説了實話,説以前獻上去的那罈美酒並不是從地下挖出的,而是新釀的。欽差品嚐一下他們新出的佳釀,果然醇香無比,就帶了幾壇新釀的古井酒返回京城。

玄宗皇帝得知,又品嚐了古井美酒,非常高興,不但赦免了減家的欺君之罪,還令他們年年用此酒向朝廷進貢。古井貢酒從此就更名響了。

再説,漢朝時候減家埋的那二十罈美酒哪裏去了呢?人們議論説,當時埋於三尺地下,事隔五百多年,由於歷次黃水氾濫,層層淤積,再加上修房墊地的積土,恐怕沉沒地下三個三尺也不止了!地翻三尺如何能見得到呢?現在此酒深埋地下已將近兩千個年頭了,若能挖出,説不定比蟠桃會上王母娘娘的千年釀葡萄酒還美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