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65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1

史記》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文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其中寥寥數字的人物語言,鮮明的人物性格,尖鋭的矛盾衝突,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高中語文粵教版必修五中,只有《鴻門宴》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對於這樣一個千古名篇,我們可以管中窺豹,以一斑而知全貌。進而感受到《史記》給後人帶來的藝術魅力。

文言文是高中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如果單純的翻譯課文,學生不會產生興趣,相反會很牴觸,很厭倦,因此我把這節課設置為以討論為主,從課文內容,情節入手,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整節課的教學流程為:一、學生演繹課文片段;二、同學評論表演情況;三、把人物分成不同的陣營;四、談談對劉、項人物的喜惡,分析人物性格。

在分析劉、項性格這一環節上,同學們非常積極踴躍,概括出了很多有個人見諦的東西,從而也引發了大量關於楚漢之爭的歷史資料,可見課下下了不少功夫進行查找,最主要的是把查閲的'相關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整合信息的能力,應該算是本節課的一大收穫,每位同學都想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發表出來,與其他人共同分享,但是課堂的時間有限,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武斷地阻止了這個環節的進行,造成了各別同學沒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些失落,打擊了學生的熱情,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現在回過頭想一想,其實完全可以放開手讓學生充分地表現,哪怕是教學任務完不成,超碼學生得到了鍛鍊,這也是一種收穫。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吸取這樣的經驗,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興趣,激發學習熱情,這樣才會形成良好的教學循環。

此外,還有一點讓我感觸頗深,其實學生的表達能力是一個急待挖掘的寶藏,隨時隨地都會湧現出驚人的奇思妙想,同時會激活教師的思維,生成很多事先無法設計的方案。而教師這個時候就應該及時地總結和記錄下來本節課的心得體會,為今後的教學積累經驗。

由於工作繁忙,上完這節課後,沒有馬上把心中所想如實地寫下來,以致於現在回想起來,缺少了很多當時的激情,不過我會把這節課當作一次經驗,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地完善

45分鐘很快過去了,留下的是我不盡的反思。我要不離不棄,再接再厲,在教學一線上鑄就成功的豐碑,圓自己一個美好的夢。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2

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是古文單元,第二課《荊軻刺秦王》。學生剛升入高中,這是他們第一次遇到這麼長的古文,如果是傳統的逐字逐句翻譯,效果肯定不是很好,也會影響到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所以這一刻至關重要。

所以,在講課時,我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讓每位學生去研究文本,提出問題,由小組長進行總結,全班一起解決遇到的疑難問題。然後由我對重點難點進行強調、總結。在每個問題的探討上,注重讓學生去説、去總結、去評價,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學習文言文興趣方面,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學生在分析荊軻刺秦王一系列動作“取-奉-發-把-持-揕-逐-提”以及秦王“驚-引-起-拔-走-擊”這些驚恐、狼狽、無奈的動作上,非常到位,讓我覺得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而教師的引導更為重要。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的潛能與興趣才會被激發出來。

存在問題:學生對課文分析理解太依賴參考書,沒有和文本直接交流,因此,對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如何評價荊軻刺秦行為,缺乏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另外多媒體教學增大了課堂教學容量,但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改進方法:首先要提高學生閲讀能力,其次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從多個角度來理解文本,直接與文本對話,瞭解文本所表達的寫作思想和意圖,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

在一個多媒體應用的度的問題,確實很難把握,我想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慢慢去摸索,去改進。

提高學生文言文興趣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課題。這也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在備課時多做一些教法的設計。像本課《荊軻刺秦王》,故事性較強,文言現象也是較常規的,學生可以參考教輔資料獨立完成。由於文本本身有一定的.吸引力,學生興趣較好激發,所以課堂上採用小組學習、課本劇等教學方法。而對於《離騷》《屈原列傳》這類文章,故事性不強,其中的語句晦澀難懂,很多文言現象是特殊的,不常見的,學生參考教輔資料也很難完成對文本的理解,所以,這時就不能採用小組合作或課本劇的方式,而應該引入多媒體,使學生對屈原生平、愛國憂民的高尚情操、香草美人的象徵手法有了深入瞭解之後,再由學生自讀文本,教師指導的方法完成教學。針對不同的文言文,選擇最適合的教法,這也是教學中需要注意的。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3

《荊軻刺秦王》這篇課文我計劃用三個課時來完成,前兩個課時完成對字詞句的梳理、故事情節的熟知、文本結構脈絡的把握,第三個課時重在分析荊軻這一人物形象,賞析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0分鐘的展示確實能展現一個人的素質,通過評委老師的`點評、自己聽課後跟同事的比較,我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很大的不足:

1、授課語言欠斟酌:這是我這次講課最大的缺點,如果是一個新登講台的老師犯這錯誤還能原諒,而對於我來説,我真的無法原諒自己,

在講塑造人物的手法時,用到了“對話、表情”這樣的詞眼並寫到了黑板上,我無法原諒我的以訛傳訛和粗心大意。幸虧秦老師提醒,讓我恍然、讓我頓悟。確實,這樣的低級錯誤是不應該犯的。

3、樹立文本關,要有強烈的文本意識:在分析人物形象時,要時刻聯繫文本尋找答案,不能遊離於文本,這樣緣木求魚的結果傷害的是學生,因為這樣做讓學生學會了不切實際。今後在教學中一定要樹立起文本觀念。

4、教態拘泥,不夠大方:很多次不管評委也好、同事也罷,都曾對我説起過,我應該怎麼才能把它徹底克服呢?看看新聘的幾位老師,從容不迫、落落大方,在他們面前既殷羨又慚愧。如果是靠實踐的磨練能克服,我真的期待這一天早日實現。

荊軻刺秦王原文欣賞: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奉獻秦王,秦王必説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樊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即秦舞陽,在史記中為“秦舞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wǔ視。乃令秦武陽為副。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wèi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羣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羣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4

今天的課主要是分析秦廷行刺和荊軻的形象,以及對荊軻刺秦王這一事件的評價。

秦廷行刺是我昨天留了作業重點看的,但是從今天學生的反應來看,他們大多沒有仔細地研究這一部分,三班四班都一樣。所以我用課堂的時間給他們講了一遍。對於他們來説,作業如果不留到明面上,不交不檢查,那麼就容易偷懶不做或者不思考直接看答案。我忽視了這個因素,因此又佔用了不該佔用的時間。

今天四班是第一節。每次第一節總是感覺課堂效果不是特別好,今天也不例外。不過好在四班的課堂氣氛好,我的狀態慢慢調整過來了。四班的課主要問題是我備課時沒有根據四班的`實際備課(荊軻的形象昨天他們分析的差不多,今天又分析了一遍),重複了不該重複的問題,效率不高。

三班的課相對就從容些了。今天三班學生的積極性很好,原來沒有主動發言的學生。學生積極性高了,我的情緒也更好了。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5

本節課,用了將近五個課時,比原計劃多了一個課時。

通過本節課的講解,發現學生們對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積累的或者掌握的並不是很好,這説明一個問題,就是大部分學生在課後沒有進行復習和反思,只是依託自己在課堂上的所得。而且,還發現大家的壞習慣依然存在,老師講解的知識點,喜歡記在書上,而沒有整理到單獨的筆記本上,供以後總複習使用。大部分學生都比較隨意,認為語文不用學,照樣可以拿到高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沒有一定的.積累,怎麼會有質的飛躍呢?

本節課,個人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第一、對本文的第二、第三段進行了分角色朗讀。從學生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大家對這一模塊的設置,很新奇,也有很多學生想要嘗試着表演。我也把機會留給要表演的學生,這樣做,級可以發現學生們的優點,又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對待枯燥無味的文言文,教師採用必要的手段,還是很有作用的。

第二、知識點的歸納更加詳細了。在講解第一篇的時候,採取的是學生為主體,老師為綠葉。由學生找出自己不懂得地方,老師講解的方式,事後有的學生和我反映,説找不到重點,不知道哪裏應該掌握?所以本節課調整了戰略,由老師提出重點,再讓學生來分析,這樣的話,學生知道了重點,也會按照老師的思路,去尋找重點,這對於初學文言文的高一新生來説,很重要。

當然,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

第一、在激發學生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方面有待加強。

第二、對學生們的啟發這一塊需要耐心。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6

今天第一節課,上《荊軻刺秦王》,同組的老師來聽課,上了一堂很失敗的課。

文言文教學怎麼辦,昨天備課時,我所定的目標是:理清課文思路,梳理1-7段重要文言知識點。

一堂課下來,光從目標來看,就遠沒有達到預定目標,講完第二段時間就不太充分了。我反思一下,至少有以下幾個可以改進的地方。

1、開頭的檢測預習,不如用填空題的形式,直接問“對於《戰國策》我們應當掌握哪些內容”,學生不知所云,根本無法把握重點;

2、第一段還可以簡略一點。想讓學生在學文言文的過程中多誦讀,但是對朗讀缺乏有效指導,不如簡單處理,騰出時間重點理解第2、3段;

3、對學情缺少了解。高一的學生對文言知識掌握太少,在分析第二段時,不應該讓學生提出自己在字詞上的問題,太多的疑惑,讓學生不知道從何説起,似乎什麼都有疑惑。教師的.問題沒什麼價值,雖讓想通過質疑的形式工,突破重點字詞,但實際還是把第二段所有的知識點都講了一遍,倒是浪費了時間。

還記得上個星期的集體備課,我們就討論過如何進行文言文教學的問題。印象較深的是劉姐提出來的“做死地擂”,我當時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認為既要讓學生掌握文言知識,還得重視對這一單元的三篇文章的人物、情節進行賞析,以調動高一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現在看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做到兩者兼顧,真的很難。龍其是《荊軻刺秦王》與《鴻門宴》,要掌握的文言知識點太多,也是學考、大學聯考比較青睞的文章,光是讓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就得兩三節課。

從我今天這節課來看,我起初是想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讓文言文的課堂多一點活力,也讓學生在朗讀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在文言知識這一板塊,抓住學生問題重點攻破,沒想到,最後還是糾纏在了文言字詞的教學中,不能自拔。

課間問了一下學生,國中文言文都學了些什麼,他們告訴我,主要是背誦,文言知識講得不多,所以到了高中,講這麼多知識點讓他們一時很難接受。其實,反思我們的文言文教學,我覺得國中老師的這種做法比之我們,更能體現古文味。我們在文言知識這一塊,都是花了大力氣的,以往每屆都是如此。因為大學聯考,學考這兩根指揮棒在文言文閲讀上重在考查學生文言知識的積累,重點在“言”的層面讀懂文言文,對於文章中的古人的智慧與思想,涉及的較少。於是我們就很“怕”,怕學生不能掌握常考的文言知識,怕“誤人子弟”,怕學生在考試中拿不到分,於是文言文教學就很難瀟灑起來。

哎,文言文,究竟該怎麼上呢?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7

1.主題明確。

把經典的閲讀教材與寫作教材《人性光輝寫人要凸顯個性》相結合,讓學生領悟要想寫出個性鮮明的人物,首先要抓住能表現人物個性的細節,還要善於描繪個性化的語言、動作、肖像、心理等,有時還有運用側面描寫,才能塑造出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2.詳略得當。

授課也像寫文章,同樣講究詳略。這課可把握的人物形象較多,如:太子丹、樊無期、秦武陽、秦王等。本課只抓住荊軻這一這要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在文章內容的把握上,只詳解“刺之備”中的“易水送別”的片段和“刺之時”,詳解不僅要求疏通字詞理解文意,而且要求學生對藝術手法和人物形象有所瞭解。

3.文言並重。

文言文教學首先不能放棄字詞教學,只有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全面的理解作品的含義。是不是教師必須一字一句的串講?我以為講文言字詞是為了不講,可以訓練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課堂上更有針對性加以解決。如果文言文一味講字詞學生會覺得很枯燥,教師還必須注重挖掘作品所藴含的豐富的人文性,以及文本對學生有何意義。

4.一課一得。

不少教師急於讓學生一口氣掌握所有的文言知識點,所以一篇文章常常面面俱到。其實不必,可以讓學生一課對一個知識點留下深刻的印象,積少成多,還愁學生的`文言功底不紮實?例如:《燭之武退秦師》解決如何將單音節詞翻譯成雙音節詞;《荊軻刺秦王》解決古今異義;《鴻門宴》解決詞性活用。所以碰到知識點我不急於告訴學生,而是隻求會翻譯,過後學過知識點後可將已學過的內容全部串聯,形成知識鏈。

聽課教師點評:

陳學斌:總體上很滿意,課堂飽滿,突出實效性。教師對國中的教材比較熟悉,在課堂上始終注意“温故知新”,能將疏通文字與文本解讀相結合,這種教學方法很好,不讓學生感到枯燥。整個課堂在對話中前行,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精彩。讓學生質疑,學生能問多少,老師接着問,通過預習,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水平。

鄭曉:對課文的朗讀指導很到位,發揮了教師個人的特長。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對舊知識的回顧讓學生不怕文言文。

陳影:教文言文不單調,將朗讀運用得很好,與寫作相結合,不僅理解知識而且能學有所用。

林芝:引領學生,讓學生進入文本所創設的情境。高一學生注意知識銜接。

可忱:去年到十一中聽過楊老師的《我有一個夢想》,學生朗讀很有激情,我們覺得這是學生素質好。但沒想到今天我們二中的學生也能讀得這麼好,説明是老師指導到位。

江孝勇:整節課給人留下了幾個印象很深的畫面。其一,教師朗讀聲情並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誦讀十分投入。其二,常用文言詞彙指導得紮實,如“為”的讀音和詞性之間的關係。其三,注意培養學生的文言文概括能力。總之,一篇文言文要講解的內容都講到了。

麗珍:老師上課富有激情。

黃欽:朗讀的指導特別細緻,可操作性很強,文言文課上得像現代文一樣棒。

薛玉芳:上課時教師很投入,有表情,有動作,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情境。

黃錦晶:提問的方式平民化,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8

在高一7班和學生共同學習了《荊軻刺秦王》第二課時,主要內容是關於文中主要人物的分析和“荊軻刺秦王”的結局為什麼不成功兩個問題的探討。

因為最開始準備課的時候就把它定義成一堂常規課,所以就根據之前第一課時的故事情節,把第二課時內容梳理為對於人物及其性格等的分析。

作為高中階段語文課本必修1學生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教師講授方面,需要一點一點、不慌不忙的整理好後先告訴學生,這樣逐漸建立起學生對於高中文言文知識梳理的點滴印象及相關步驟,隨後學生才能在之後的高中學習中形成獨立學習、歸納整理的能力。而對於課文內容梳理方面,學生在國中階段已經建立起一些思維方式,教師只需要在內容角度稍微點撥即可。

這節課針對的是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形象分析。首先給學生3分鐘獨立思考的時間,從文中一系列人物中找出自己喜歡或欣賞的,説明原因,並指出課本中是如何刻畫人物的。基於前一節課故事情節的輸理和確定,學生能很好的把握人物形象,並且在語言表達上能夠做到準確到位。他們的這一點倒是讓我很吃驚。因為總覺得很長的`一篇文言文,學生理解起來可能難度會很大,但是我忽略了一點:關於荊軻的故事,孩子們在國中階段肯定已經聽過很多,或多或少會形成自己的一些理解。之後在討論完人物性格,剩下的時間共同探討了一個現在依舊被人們提到的問題:荊軻刺殺秦王為什麼不成功?學生站在當下角度,思考已經過去千年的問題。自然而然在考慮時會有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想法,都可以言之成理。最後的一點時間,教師利用學生的回答,綜合歸納並指出“荊軻刺殺秦王,試圖用一個人的力量去改變歷史車輪的滾滾碾過,是不可能的。這是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學生在歸納之後更好的懂得了這個道理。

上完這節課,坐下來思考關於新課標下語文課該如何開展的問題。我承認,新課標中更多的把課堂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手上,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是知識的真正吸納者。作為新課標指引下的語文課堂,此時應該更多的還權利於學生。但是在面對這樣一篇剛剛開始接觸的文言文的時候,我有些茫然。到底教師該不該有些引導,並且引導的度該如何恰當把握。寧老師聽完課,對課堂把握沒有提出意見,而是針對文言文教學中的朗讀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他提到的這一點,是我在上課時忽略的一點,或者説沒有完全引起注意的一點。

高中階段的第一節課,尤其又是文言文,應該更多的給學生以朗讀的時間,讓他逐漸的形成對於文言文文字的語感,逐漸的學會句讀停頓,逐漸的通過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點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注意。

關於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的開展,我依然有些迷茫,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建立起清晰的脈絡分析,逐漸的清醒一些吧!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9

《荊軻刺秦王》這篇課文我計劃用三個課時來完成,前兩個課時完成對字詞句的梳理、故事情節的熟知、文本結構脈絡的把握,第三個課時重在分析荊軻這一人物形象,賞析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初步設計如此。既注重語文的工具性,又考慮語文的人文性。另外,在設計分析荊軻人物形象這一環節時,我考慮到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什麼要分析他的形象,為此我曾苦惱了好長時間,在導入的涉及上確實花了功夫,正如韓淑華老師在評價説我的導入經過精心設計的,確實是。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探求荊軻這一人物獨有的魅力、荊軻作為英雄經久不衰榮耀史冊的原因。我在想,為何逢到作品只要涉及到人物的總要分析他的形象、他的性格特徵,分析來分析去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只是為了瞭解他、認識他麼,或許意義遠不止此。我們每做一項工作都要明確我們的目的何在,不要只是跟風只是一昧做,而不清楚我們為什麼這麼做。如果説這節課最大的亮點在哪,估計是導入的`設計上。

20分鐘的展示確實能展現一個人的素質,通過評委老師的點評、自己聽課後跟同事的比較,我發現了自身存在的很大的不足:

1、 授課語言欠斟酌:這是我這次講課最大的缺點,如果是一個新登講台的老師犯這錯誤還能原諒,而對於我來説,我真的無法原諒自己,

在講塑造人物的手法時,用到了“對話、表情”這樣的詞眼並寫到了黑板上,我無法原諒我的以訛傳訛和粗心大意。幸虧秦老師提醒,讓我恍然、讓我頓悟。確實,這樣的低級錯誤是不應該犯的。

2、 情感不充沛,講課沒有氣勢:韓老師的諄諄告誡我銘記在心。我清楚感情這個東西是語文課堂上或者一個語文老師最不可少的一個因素,有情的投入才會有好的互動、有愛的投射才會有共鳴、有氣勢的課堂才會招人喜歡。有誰會喜歡乾巴巴的、索然無味的課堂。既然自己都鄙視這樣的課堂,那麼今後就要努力讓自己的課堂生動起來。自己要積蓄自己的情感,並適當的釋放,以此感染學生,這是我最需要用功的地方。

3、 樹立文本關,要有強烈的文本意識:在分析人物形象時,要時刻聯繫文本尋找答案,不能遊離於文本,這樣緣木求魚的結果傷害的是學生,因為這樣做讓學生學會了不切實際。今後在教學中一定要樹立起文本觀念。

4、 教態拘泥,不夠大方:很多次不管評委也好、同事也罷,都曾對我説起過,我應該怎麼才能把它徹底克服呢?看看新聘的幾位老師,從容不迫、落落大方,在他們面前既殷羨又慚愧。如果是靠實踐的磨練能克服,我真的期待這一天早日實現。

秦老師、韓老師的評課讓我感懷在心,她們的讚美、她們的懇切鼓勵使我深受鼓舞,儘管我知道我還十分的不盡如人意、離學校的期待還差很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一定會努力:努力學習、努力上好課,爭取早一日成為語文教壇中的奇葩,擔起為一中發展效力的使命。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10

教學過程其實是教師知識細雨向學生無聲傾注的過程,在《鴻門宴》的教學實踐中,我有兩點感觸比較深:

(一)教師要認真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因此身為教師,必須從嚴要求自己,認真做好備課施教的準備,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數,惟其如此,教師才能正確把握課程進度,最大限度的輸出知識。在本次備課過程中,我努力為自己“充電加水”,認真歸納了文學常識、常見實虛詞、古今異義、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通讀了《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呂太后本紀》,查閲了大量的評論資料,對項羽的為人和性格有了新的認識,同時認真研究借鑑了同事們給出的無私的的教學建議,使我在翻譯方法指導、人物性格分析和多媒體處理上掌握了不少方法和技巧。這堂公開課讓我有了一個對自身素養全面審視的好機會,在備課和上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讓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更為深入的瞭解。比起年長的一輩,我知識深度和廣度的缺乏、文化底藴的相對淺薄,使我在演繹一堂環節比較合理的課程時顯得有些稚嫩;隨機應變能力的缺乏,使我在課堂上顯得不夠靈活;而不夠合理的注意力分配,使我不能兼顧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回答。這些問題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不僅需要多方面的修煉駕馭課堂的能力,還要訓練“聽、説、讀、寫”這些基本功。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語文教師,設計幾個合理的.教學環節是遠遠不夠的,高瞻遠矚的教育眼光和淵博的學識,必須在實實在在的教學工作中培養。

(二)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通過備課施教,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習方法的傳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堂語文課,不應該只讓學生了解一篇課文,而應通過這篇文章,使學生能夠解讀更多的文章,因此要重視學習方法的傳授,讓教材成為真正的教材,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閲讀鑑賞能力,如《鴻門宴》小結課既是對課本知識的一個小結回顧,更是讀本《烏江自刎》的導入,是指導學生閲讀《史記》一個信號。因此在備課時,我充分認識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瞭解學生認知的薄弱環節和障礙點,預測學生理解問題可能的偏差,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環節,做好針對性準備,依據教學坡度,給學生適當的台階,幫助學生登上知識的高峯;在授課時,對學生的回答、討論結果和觀點進行合理的評價,及時點撥和指正學生的欠缺和不足,及時捕捉學生的精彩表現,通過適當的表揚來引導和影響學生的思維傾向,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11

今天開《荊軻刺秦王》第一課時,一上課就給學生講了“四大刺客”其中三位,學生聽得很專注,個個都豎着耳朵去聽,然後我們又分析了刺客的共同點,他們共同追求的是“士為知己者死”這一信條,接着又講到荊軻,他行刺的場面應該更讓我們驚心動魄,因為他刺殺的是秦王這位不尋常的人物。“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他在行刺前的慷慨悲歌,已讓他的形象在歷史的天空包括文學的世界裏定格為永恆。接着學生自由朗讀,根據剛講過文言文考試時先把傳主找出來,再把與傳主有關的人物照出來並分類的方法,學生找得很好,又讓學生複述故事情節,他們複述的`真的很完美。真為自己的學生驕傲,也為自己

傳授給學生的方法他們能牢固地掌握而欣慰,當然也為自己的這節課喝彩。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12

今天上午開了《荊軻刺秦王》第二課時,剛在七班上完第一節課我就感覺效果很不理想,。我讓學生分組朗讀課文,目的是看看他們的斷句和字詞讀音掌握情況,可是學生對這篇文言文讀的不夠好,並且有個別同學因為不習慣讀,導致整體效果不好。接着我們又聽了朗讀,想讓學生能跟着朗讀走進文本意境,身臨其境的感到跟着荊軻一塊兒去刺殺秦王的刺激,讓學生聽過之後,把自己最有感觸,印象最深的地方給同學們複述出來,這個環節做得還行,再往下就是理文章思路,根據行刺前的準備、訣別、行刺,把文章分三部分,學生能做到。

很遺憾的是在講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時,因為這句話課文下面有註釋,昨天備課的時候我也沒太在意,可今天講的時候,這句話裏的“謁”字跟同學之間發生了分歧,同學們説是“拜會,前往”而我的`註釋是“請”,我還急着説他們沒好好看註釋,我們應該按課本走,正在這個時候下課了。學生拿來他們的課本,下面註釋的確是”拜會,前往”。我的課本是前年的,跟他們的產生了出入,我為自己的專制懊悔。正好今天在圖書館裏面看到一篇教育文章是講有關“東方明珠”的一篇文章,老師的課本也是老教材和學生新教材發生了分歧,他就讓學生比較出現分歧的兩個句子哪個更好,學生的回答很讓老師滿意,當然也是老師正確的引導,可見我的教學機智還不過關,我為自己感到羞愧。但我知道明天上課應該怎麼做了。

荊軻刺秦王教學反思13

學習目標

1、瞭解文學常識《戰國策》;

2、掌握《荊軻刺秦王》文章前兩段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3、用析讀法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設計

一、導課

傳説中,在神馬還不是浮雲的年代,有兩種人最寂寞。一種人是高居於廟堂之上,享有九五之尊,每天被人山呼萬歲的君王;另一種就是行走江湖,晝伏夜出,臉如嚴霜,眼若寒冰的刺客。那麼我們今天的課堂,穿越歷史的千年,去看看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當他遭遇了和他同樣有名的刺客——荊軻後,這兩位歷史上的巨星相互碰撞,是否可以打破彼此的`寂寞,譜寫出一段動人的傳説呢?

二、文學常識

《戰國策》

回憶《戰國策》相關知識。《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由西漢劉向整理成輯,共33卷。屬於先秦歷史散文行列,以記敍為主。

三、正音

結合導學案學習準備第二題進行。(由學生回答)

四、分析全文脈絡

由題目入手,看全文的中心事件是“刺”,圍繞着刺字展開的有行刺緣由,行刺準備,行刺過程,行刺結果。分別對應文章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五、重點學習文章的第一部分

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讀,並圈點出解決不了的字句

2、教師答疑,並在此過程中強調一些重點詞語

如:進兵北略地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詞作狀語)

雖欲長侍足下 豈可得哉 微太子言 誠能得樊將軍首

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狀語後置

金千斤 行而無信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傷長者之意 (古今異義)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卒惶急無以擊軻 固定搭配

秦王必説見臣 通假字

此時文意已經疏通

六、分析文章內容

問:文章第一段非常的短小,讀起來卻非常的有氣勢,為什麼?

(即:分析6個動詞的好處)

説明了秦軍所向披靡,燕國形勢岌岌可危,使全文一開始就籠罩在緊張的氣氛之中,同時也奠定了主人公後面的悲劇命運。

七、利用析讀法,分析人物在開端部分展現出來的部分性格

太子丹:急躁

荊軻: 講信用(“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此句體現他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

心思沉穩,慮事周密(行而無信,要樊頭與督亢之地的地圖),

果敢(對應太子的“不忍”)

胸有成竹(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八、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故事的開端部分,明白了刺秦的原因。但是由於太子丹的不忍,會把事情推向那種發展地步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析。請同學們課下自行預習文章的第二部分——行刺準備!

板書設計

荊軻刺秦王

《戰國策》

開端 行刺緣由(1-2)

發展 行刺準備(3-9)

高潮 行刺過程(10-17)

結局 行刺結果(18 )

太子丹:急躁

荊軻: 講信用;心思沉穩,慮事周密;果敢;胸有成竹

教學反思

當今中學生有三樣害怕的東西:寫作文、周樹人和文言文。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講得過多,以至於原本學生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在課堂上我也並沒有給他們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揚自己的自主性,自己解決!比如讀音問題,在他們讀不出來的時候,沒有讓他們當場自己查字典,而是直接告知答案;翻譯問題,在學生自行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進行翻譯後,不會的問題,沒有給予時間讓他們小組內解決;在總結文言現象的時候,並沒有按照一定的類別進行,而是一段過去,所有的種類包括在內,這樣不能使學生反覆熟悉文章內容。所以較好的方法應該是——分類別進行:如分為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類別,先讓學生自己查找,然後小組間討論,加上組與組之間相互補充,最後再師生共同完善。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反覆熟悉文章,而且還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