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除法估算》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82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除法估算》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除法估算》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除法估算》教學反思 篇1

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難把握的,也是學生最難掌握的,因為除法估算不單單是把其中的一個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幾百幾的數而已,它還要考慮到除數,考慮到能不能整除,因此對學生而言加大了一定的難度。所以本節課的重難點都應該放在如何進行估算上面,並讓學生多實踐,在練習中進行鞏固。在實際教學中我有四個生活中的情境入手,在估算時讓學生體驗到應該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估算,讓學生掌握並熟練除法估算的方法。

1、複習引入,提出問題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是國小三年級第二學期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法估算以及乘數是一位數乘法估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雖説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減法估算以及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數是一位數的估算這一教學內容有它的的特殊性。教學開始,我讓學生練習了幾道加、減法和乘法估算題,並讓學生歸納它們的估算方法。緊接着我提出能不能用加、減乘法的估算方法來進行除法估算呢?這樣通過複習,拋磚引玉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和學習興趣。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深入,學生很快發現346÷9≈?如果按照以前學習的估算方法,把346估成350,350÷9除不盡,有餘數。也就是説,在除法算式346÷9中346不能按照四捨五入的方法來進行估算,那麼把346估成多少合適呢?通過小組討論有的認為把346估成360,有一小部分學生認為估成270。怎樣估最合理,同學們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討論起來。很快討論結果出來了,把346估成360最合適。沒想到把要解決的問題交給學生自主探索能產生這麼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思維進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學生的智慧得以昇華,自然而然解決了本堂課的重難點。

3、注重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

教學中,我努力給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合作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參與交往,引導學生一起去探索、去體驗,學生在課堂交往中將學習活動看作是自己主動參與、自我發展的活動,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促進。教學中,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只有傾聽,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導學生帶着尊重和欣賞去傾聽別人的發言,要學會合理的評價別人的觀點和想法,要學會接受別人的優點,並要從中受到啟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交流的過程成為大家共同發展的過程

三年級數學《除法估算》教學反思 篇2

[片段一]組織討論,總結方法。

(學生自主探索250÷6的估算方法,巡視中發現所有學生都能估算。彙報中只出現了教學設計中的1、2、4三種方法。)

師:這三種方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生1:第一種,因為它很好算。

師:這是聰明人的選擇。

生2:第二種,因為它不僅好算,而且與實際結果非常接近。

師:他用了不僅...而且,什麼意思?

生3:第一種方法只是好算,與實際結果相差較遠,第二種方法既好算,又接近實際結果。

生4:第一種方法只具備估算的第一個條件,而第二種方法具備了估算的2個條件。

(這時我又請了5、6個同學説説自己喜歡的方法,有的喜歡第一種,有的第二種。)

師:為什麼沒有人喜歡第三種,他可是最接近實際結果的?

生:因為他不好算。

師:看來每個同學都是聰明人。好現在就請大家用你最喜歡的方法解決第二個問題(289÷20)。

(學生獨立思考後板演出現了280÷20=14300÷20=15260÷20=13200÷20=10四種方法。)

師:你有什麼話要説?

生1:第四種方法離準確值太遠了!

生2:估算應該不但好算還要儘可能接近準確數。

師:三種估算的方法都合理,為什麼結果有差別?

生:因為第2種方法把289看作300,估大了;第1種和第3種方法都估小了。

師:估算時有時會估大,有時會估小,只要符合估算的兩條原則,都是好方法。

師:因為下半年我校要擴大招生,規定每個寢室住20人,289人要安排幾個寢室?

生:15個,14、13估小不行。

師:剛剛説估大、估小都是好方法,現在為什麼不能估小?

生:如果估小就有一些人沒地方住。

師小結:生活中的問題有時估大更合理,有時也會出現估小更合理的情況,這就要求同學們解題時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地估算。

......

[片段二]結合情境,靈活估算。

鞏固練習二出示信息①討論如下:

生1:把9元4角看成9元,110×9=990元,所以應該付10張百元幣。

生2:把9元4角看成10元,110×10=1100元,所以應該付11張百元幣

生3:我覺得這兩種都可以。因為他們具備估算的2個條件。

生4:我認為把9元4角與9元比較接近,所以應該付10張百元幣。

生5:付10張不夠,這種情況估大比較合適,所以應該付11張。

生6:王老師如果跟老闆討價還價,付10張就夠了。

生7:都已經是批發價了,恕不還價,所以應該估大,付11張。

生8:如果王老師還有零錢,可以先付10張百元幣,再付零錢。

師:剛才同學們結合自己購物的實際情景,對王老師付錢的方法進行了具體的分析,都很有道理,如果王老師沒有零錢,應該估大更合理,付11張百元幣。下面這種情景又該怎樣分析呢?(出示信息②)

生1:7張百元幣,700×11=7700,7700與7533接近。

生2:只有7533元怎麼可以看作7700元,這樣錢會不夠分的。所以應該把7533看作6600,,6600÷11=600(元),每個紅包放6張百元幣。

生3:我同意生2的説法,這種情況估小更合適。

師:真好!與王老師當時的想法一樣。2月30日,帶着禮物和紅包,我們就出發了。(出示信息③)

......

六、教學反思。

十來歲的孩子精算長於估算,不願意也不習慣估算,在再三提示的前提下,仍然會出現精確計算的情形,更不知道怎樣才合理。而上述案例,學生不但願意估算,還會估算,而且會合理估算,究其因,以下兩點至關重要。

1、精彩的生活

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整堂課,我始終把握住“生活中學數學”這一新理念,擷取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的畫面,提煉出學校安排餐廳、寢室,小手拉小手活動,購物等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數學問題,組成“走進校園”情境串,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估算的必要和價值,從而杜絕了為估算而估算現象的發生,把發展估算意識這一目標落到實處。熟悉的生活畫面,親歷過的實際問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估大”、“估小”兩個策略的理解和選擇,培養了應用意識。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聯繫生活講數學,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2、簡單的數學

學生並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對估算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估算的本質已有所瞭解。或許除法的估算與加、減、乘法有些不同,但他們的本質是一樣的。所以教學中,我以“對於估算,你是怎樣理解的?”這一問題打開學生的話匣,引領他們先看看估算這片“森林”,然後再帶領學生在這片“森林”中尋找除法的估算這棵“樹木”。實踐證明,學生在把握估算原則的前提下,探索、學習除法的估算變得更自主,更輕鬆,這種先見森林再見樹木的做法,起到簡約數學知識的作用。是的,我們應該多給學生一些原則而非細則,還學生一個簡單的數學。

值得注意的是,估算決不能僅僅出現在估算課上,我們要把它落實在數學教學全過程之中,真正實現三算結合,以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培養估算意識。

三年級數學《除法估算》教學反思 篇3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除了除法計算是本單元的重中之重以外,利用估算作為一個有效策略來解決問題也是本單元的一大特色。在新修訂的教材中,估算已然成為計算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從低年級開始對於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但本單元除法的估算和以前的四捨五入的估法有一些區別,以前的估算以乘法為主,藉助乘法口訣或者整十整百數的好算的特點,將其中的'乘數估成比較接近的整十整百數再進行計算,如49×8,將49估成離它最近的整十數50,然後再計算50×8=400。

但是除法的估算不能只考慮離被除數比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數,還有整除與否的關係,例如,401÷7,如果按照乘法估算的原則估成接近的整百數,那就得將401估成400,再計算400÷7,可是根據具體的情況看,400÷7不能整除,這樣估算的結果並不簡便,估算的意義也就相應的不大了。再比如500÷7,500本身就是個整百數,按照以前估算的方法就不用再估了,可是500並不能被7整除,所以要將500估成490,再計算490÷7=70。

因此,在本單元關於除法估算的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兩個原則:一是要比較接近被除數;二是要能夠整除,只有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除法的估算才能順利進行,才能體現出估算的意義。

三年級數學《除法估算》教學反思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6頁例2及“做一做”第1、2題,練習三第3、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瞭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估算習慣。

教學重難點:

瞭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説出下列各數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

二、親身體驗,學習新知

1、引入新課

(1)有124箱貨物,李叔叔三人開了三部車,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車行駛了4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行多少千米?

(3)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讓學生根據除法的含義列出各題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問:請學生逐一説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説算式意思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來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書第13頁主題圖,同時出示例題2。

教師:要求“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師:大約是什麼意思?

教師:怎樣進行除法估算?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後彙報討論結果。

第一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約運40箱 剩下的4箱每人還可運1箱,每人大約運41箱。

引導學生對以上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

①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都正確的。

②兩種結果雖然有微小的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問題的合理解決,可以説,這樣的差異在本題的解決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3、讓學生獨立進行估算。

第一種 第二種 第三種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時約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師:以上3種結果都對,説明汽車的速度每小時在50~60之間,當然以55最佳,因為它更接近準確值。

小結:歸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數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前幾百)的數,除數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4、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

①在解決第一題的時候,能將100估成120嗎?為什麼?

②在解決第二題的時候。將182估成160合適還是估成200合適?

5、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討論,讓大多數人明白:在第一題中,只有100元錢,所以估算時不能將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題中,已知災民182人,在考慮所需帳篷數時,應將182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帳篷讓災民度過困難期。

三、鞏固運用

完成教科書第16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怎樣進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

五、課堂作業:

教材練習三的第3題和第4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選擇合理的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本節課在教學新課之前,我先練習了幾道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題,接着又複習了幾道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從複習題的練習中,學生已經知道今天學習的內容一定和“估算”有關,我順勢引出並板書出課題。了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接近準確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學做一做第1題260÷4時,我也重點增加了這種方法的訓練。通過改進了教學方法以後,本節課的教學效果明顯好於第一節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