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中班説課稿模板集合7篇

來源:文書谷 1.1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説課稿模板集合7篇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選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中班下冊科學教育活動《我愛大樹和小花》。《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樹和花,對於孩子來説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户外活動時孩子總會不經意地去看看、摸摸,有時還會説一句,如:這顆樹好大哦,這朵花好漂亮哦,有時候還會進行追問,如:這顆叫什麼樹,這叫什麼花……然而隨着社會的進步人類慢慢淡化了對身邊花草樹木的愛護,甚至親手破壞身邊的環境,如:亂砍樹木,亂摘花朵……結合中班建構式課程中的主題教學《大樹和小花》的內容,我設計了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我愛大樹和小花》,引導幼兒要保護身邊的花草樹木,清楚花草樹木與人類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的作用。通過掛圖與教材的閲讀理解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從而萌發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引導性的作用。根據《新綱要》在科學領域中提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制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1.目標一:欣賞圖片閲讀教材,理解圖片內容知道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

2.目標二:欣賞圖片並根據生活經驗,説出幾種花草樹木的名稱和作用及其保護方法。

3.目標三:瞭解花草樹木與人類的依存關係,萌發幼兒保護花草樹木及環境的意識,產生愛樹愛花的情感。

(目標定位:通過欣賞圖片閲讀教材來了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瞭解花草樹木是怎樣為人類服務的,萌發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

三、説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中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該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和幼兒的角色都是教學活動的主人翁,主要是以幼兒為主。讓幼兒在教學活動中享受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快樂。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圖片觀察法”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進行欣賞,引導幼兒理解圖片內容及其意思。“遊戲法”通過遊戲讓幼兒親身體驗怎樣愛護花草樹木讓幼兒更深一層的瞭解愛護花草樹木需要做的事情,在遊戲中讓幼兒學會愛護花草樹木的深刻內涵。

四、説活動準備

活動中準備:掛圖四幅、幼兒用書第37-38頁、五幅環保畫(例如:樹木被破壞、花朵被摘……)、製作花朵大樹頭飾幼兒人數各一半

五、説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瞭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依存關係。(主要提高幼兒自身的認知能力)

活動難點:幼兒理解什麼是光合作用,願意講述花草樹木的好處,用“樹真好,……或者花真好……”的句式表達。(提高幼兒的表達方式能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一段有含義的話。)

六、説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四大部分:導入活動;基本活動;遊戲活動;延伸活動。

(一)導入活動:(問題導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幼兒園裏面開了很多花,種了許多樹呀,那你們喜不喜歡呢?為什麼?幼兒討論:為什麼喜歡幼兒園裏面的花草樹木?通過此問題來引出接下去的基本活動。)

(二)基本活動:

讓幼兒欣賞、理解圖片內容及其意思,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並與同伴討論自己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

教師:

1.請小朋友把教材翻到最後一頁(37-38頁),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幼兒互相討論,教師找一部分小朋友講一講看到了什麼,對圖片的瞭解有多少)

2.逐一出示掛圖並分析每張圖示的意思,當出示掛圖(四)的時候着重向幼兒解釋光合作用對人類的重大作用。(第二次看掛圖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瞭解圖示內容,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教材內容,明白教材的教育宗旨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萌發幼兒喜愛花草樹木的情緒情感。)

3.逐一出示花草樹木被破壞的.照片,幼兒進行觀察並説出自己的感想,提出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通過反面的例子來提升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並深刻體驗到愛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

(三)遊戲活動:

“我是大樹、小花”遊戲,幼兒體驗怎樣保護花草樹木,學會用自己的方法保護花草樹木。

教師示範:

1、教師示範扮演花朵帶上花朵的頭飾,讓幼兒扮演花朵的主人並讓幼兒為花朵天天澆水等等最後教師將花朵開心的心情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讓幼兒從直觀上發現愛護花草的好處。

2、教師組織幼兒玩以上游戲。(教師組織幼兒玩遊戲並帶上相應的頭飾,互相輪換玩遊戲。)

教師組織幼兒總結活動:

我們的小朋友都很不錯想了那麼多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我們的花草樹木們都很高興。小朋友們在遊戲中感受到花草樹木的快樂和難過了所以懂得怎麼去保護他們了,那麼我們以後應該怎麼去做呢,老師請我們小朋友自己説説看以後你應該怎麼做,怎麼去保護我們的花草樹木們,怎樣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的美麗。(幼兒互相總結自己的觀點,互相討論自己的想法並將自己好的想法付諸於行動。)

(四)延伸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為幼兒園的花草樹木們貼上愛心標籤。

2、教師選擇合適的時間,帶領幼兒為花草樹木們澆水、鋤草……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簡析

我説課的內容是自選課題口語交際《可愛的小動物》。本課有三幅圖,圖上分別畫着小男孩喂小兔子、小女孩餵雞、小男孩觀看金魚。圖下有兩個討論題,第一題要求學生回答有沒有養過小動物,最喜歡哪種小動物;第二題要求學生回答喜歡這種小動物的原因。

2、學習目標

根據新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本課學習目標如下:

(1)能力目標:

A、學習觀察畫面內容,培養觀察能力。

B、能用幾句話説出自己喜歡哪幾種小動物,為什麼喜歡,並通過問答、評議、補充等,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2)情感目標:

A、培養喜愛小動物的感情。

B、與別人交談時注意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建立表達的自信心。

(3)知識目標:

A、瞭解一些有關小動物的知識。

二、説教學方法、教具準備

1、教法、學法

針對學生和本課的特點,我認為應以形象思維為主,談話教學法貫穿始終,並輔以情境教學法、愉快教學法。引導學生主要採用提問法、小組交流法,鼓勵學生加強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

2。教學準備

根據兒童心理學的提示,低年級學生的無意注意佔優勢,為了刺激學生的無意注意,我在課前準備了CAI課件。

三、説教程

如果説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和基礎,那麼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養過小動物嗎?喜歡它們嗎?你瞧,小哥哥、小姐姐和它們多親密啊!

(播放由課本中三幅插圖製作的動畫片)

教師:這節課,你們就把自己喜歡的可愛的小動物介紹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板書課題:可愛的小動物

(二)依據課件,指導説話

1、請小朋友看圖畫,畫面中的小動物你最喜歡哪一個?你為什麼喜歡?

(學生説話時可播放相關的動畫)

2、指導學生説話

(學生可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表達自己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如小動物可愛的外形、動作、叫聲、生活習性、與人的關係、為人類所作的貢獻等)

(教師利用教學條件,再現學生喜歡的小動物形象)

(三)小組交流,練習説話

小動物是多麼可愛呀!每個小朋友都想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説給別人聽,是嗎?請同學們按共同的愛好自願結合成小組,互相説一説。(自由組合,靈活的練説形式加強了學生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每個小組的同學可以利用課件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四)集體交際,反饋説話

1、在黑板上貼“小動物展覽會”的字樣,請學生根據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圖片、照片、錄音、錄像)或者把沒有危險的小動物帶來,進行展示,自己擔當講解員。提醒學生注意説出介紹的是哪種小動物,為什麼喜歡它?

2、小朋友根據展出的小動物互相質疑(如:對小動物不瞭解的方面),展示的同學要做出回答。同學之間也可以針對討論互相質疑答疑。

(五)動物欣賞,擴展説話

1、“小動物展覽會”多熱鬧呀!你要評選誰做最佳講解員?為什麼?

2、説一説你又瞭解了哪些小動物呢?

(六)趣味練習,鞏固説話

播放“動物世界”的生動錄像,學生以搶答競猜形式指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形象,並説明理由,教師獎勵表達優秀者小動物頭飾。

(七)擴展活動

請爸爸媽媽在節假日裏帶你到動物園去參觀,並在參觀過程中向爸爸媽媽介紹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新《綱要》指出幼兒教育目標:“初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大自然中美的欣賞力。”因此我們從孩子實際出發,聽到孩子們談論星期天去紅梅公園看梅花,突然意識到現在正值梅花開放季節,由於梅花在我們生活中很少有見過,孩子們更缺乏瞭解,於是我根據課程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初步認識梅花,並能學習運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來表現梅花的特點,在創作的過程中既能體驗其中的樂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

二、説活動目標:

我根據教材內容,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學會從觀察中獲得梅花的基本特徵。

2.學習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美,體驗吹畫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預設為:學習吹畫的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手指點畫、彩筆添畫等輔助手段表現臘梅花的基本特徵。

三、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作了如下準備:

黑顏料、紅印泥、白紙、餐巾紙、範例、梅花的課件

四、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主要採用:

觀察法:通過播放梅花課件,直接讓幼兒進行觀察和學習。發揮傳統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幼兒對梅花有直觀形象的`認識。

示範法:通過教師的示範作畫讓幼兒感受吹點畫的有趣,達到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的目的。

另外將提問法、語言激勵法、討論法、貫穿在活動中的每個環節中,以輔助教學。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教師出示梅花,引導幼兒觀察梅花的基本特徵。

教師:春天來了,梅花露出了美麗的笑臉。你們看梅花漂亮嗎?説一説你看到了那幾種顏色的梅花?説一説梅花的基本特徵?

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一個新的本領,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來畫梅花。

二、引導幼兒學習吹畫的方法。

教師出示並分析範例:這張畫上的梅花樹樹幹和樹枝是用黑色黑顏料吹出來的,等顏色幹後再用手指蘸紅顏色點上梅花。

教師示範講述吹畫梅花方法:先滴幾滴黑顏料在作業紙下部適當位置,對着黑顏料往前吹,並稍稍改變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樹枝的形態。吹好樹枝後稍等一等,待幹後用手食指蘸上紅印泥,在樹枝的適當位置點畫出梅花。要注意畫面乾淨、整潔,點畫好後要在餐巾紙把手擦乾淨。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幼兒在畫面上練習吹畫梅花。幼兒操作時,教師重點幫助幼兒掌握吹樹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強的幼兒多吹幾棵梅樹,能力弱的幼兒掌握吹的方法。儘量使每個幼兒完成作業,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總體評價,結束活動。

讓每個幼兒把梅花貼在牆上組成梅林,供大家欣賞。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4

活動活動目標:

一、學習以自身及客體為中心,認識和區分前後。

二、通過活動使幼兒形成初步的空間概念,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 趣。

三、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前、後。能用方位詞正確完整地表述,並 讀準字音。

準備活動:

一、黑貓警長頭飾一個,白貓警士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一 只耳”老鼠頭飾一個。

二、紙做的老鼠若干個(數量與幼兒中男幼兒的人數相同)。

三、玩具若干個(數量與幼兒中女幼兒的人數相同)。 四、讓每位幼兒知道黑貓警長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一)談話導入遊戲,分配遊戲角色。小朋友,你們都聽過黑貓警長 的.故事嗎?你們都喜歡誰?今天,老師來做黑貓警長,小朋友都扮演白 貓警長,現在我們一起來做遊戲。

(二)電話鈴響,警長聽電話。警長:剛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來的電 話,有許多老鼠到我們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請白貓警士幫 助把玩具找回來。聽警長指揮。能不能完成任務?

二、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

(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個地方,我們先要去偵察一下敵情。輕輕地 走過去仔細看老鼠藏在什麼地方然後記住了, 回來報告在什麼地方發 現了老鼠。

(二)警長示範。

(三)請個別警士偵察,要求會説:在什麼的前面(後面)發現了老鼠。

三、引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

(一)請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邊觀戰。要求記住是在哪裏捉到了 老鼠。捉住後告訴妹妹警士在什麼前面(後面)抓到了老鼠。(對的肯 定,錯的糾正)。

(二)老鼠抓到了,現在請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來。找好玩具,告訴 大家是在什麼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導幼兒正確運用方位詞前或後)

(三)、進一步理解和運用方位詞。剛才白貓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 務,特別表揚 XX、XXX 警士但是最大最壞的老鼠“一隻耳”逃走了。 你們想把它抓住嗎?“一隻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練好本領。

(一)聽命令行動請警士躲到椅子後面; 走到椅子前面來; 向前走一步; 向後退一步;男白貓到警長前面來;女白貓警長到後面。

(二)開三輪摩托車去現場。三分之一幼兒做摩托車司機。另外幼兒聽 警長指揮按命令排在司機前面或後面。三人一輛車開赴抓鼠現場。

(三)佈置任務。某些警士躲在椅子後面;某些警士在鋼琴前;某些警 士在房子前面。警長躲在門櫃子後面。請警士各就各位,不説話。

(四)抓“一隻耳”其他老師扮演的大老鼠“一隻耳”出現了,東張西望。警長一聲令下“不許動”,警士們撲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 軍事法庭去。

(五)、遊戲結束。特警隊勝利完成任務,在音樂中休息。結束遊戲。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葡萄熟了》選自西安出版社《幼兒活動課程用書》教材中班的一節美術活動。該教材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導思想,"尊重幼兒的人格和現實需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尊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兒童觀為啟示編寫的一本適合幼兒教材。

《葡萄熟了》是一個有趣的手工製作活動,讓幼兒在通過看、摸、嘗等各種方式來了解葡萄的特點,為接下來的手工製作做準備。我用了《蝸牛與黃鸝鳥》律動導入活動,為幼兒創建了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氛圍。在活動材料的指導下為幼兒製作了一個葡萄架背景牆,幼兒完成作品後,自己親手掛葡萄,將自己製作的葡萄展示出來,體驗秋收的快樂,並與同伴分享。

二、説學情:

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説,他們會對觀察到的事物會產生相應的聯想,而且會大膽的運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所見所想。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葡萄實物的展示必不可少,讓幼兒通過觀察葡萄實物而產生聯想。

中班的幼兒對手工製作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們已經具備了一些基本的手工製作能力,而且我班的幼兒在動手操作上的能力比較強,能夠運用老師提供的材料隨心所欲的製作物品,以此來表現自己的情感與感受。

三、説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指南》藝術領域學習的核心教育價值,即,感受與欣賞,表現和創造,以及《幼兒園和諧教材》的指導思想,充分挖掘《葡萄熟了》手工活動對幼兒情感、知識、能力發展的教育價值,基於幼兒學情提出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及重 難點:

目標:

1.學會用皺紋紙團紙的方法;2.學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怎麼樣團紙,怎樣粘貼葡萄,這是一個新的知識,也是一項技能)3.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學會分享,這是幼兒情感上的昇華。)《指南》中指出感受與欣賞、表現和創造是幼兒藝術學習的重要方面,所以 :

1、學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2.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都是該活動重點。

而對於手指不太靈活的中班孩子來説,在製作葡萄時可能會有點困難,因此,活動的難點即:學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四、説活動準備

1、幾串葡萄實物;(讓幼兒在通過看、嘗、聞等多感官的方式瞭解葡萄的特性)

2、紫色和綠色皺紋紙若干;(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多樣的製作材料)

3、膠水、硬紙板,每個幼兒一份;(保證每一位幼兒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

4、音樂《蝸牛與黃鸝鳥》;(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

5、葡萄架背景牆;(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裝飾背景牆,大膽的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説教學的方法

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還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的輔助 :

1.表演法:在音樂的指引下與幼兒一起律動引入活動的主題。為幼兒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參與到活動中,同時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進入到學習的狀態。

2.觀察法:出示葡萄實物以及已完成的作品,通過對比觀察,瞭解葡萄的.形狀、顏色,以及葡萄串的特點。讓幼兒對所觀察的事物的特性產生聯想並進行簡單的講述,然後在品嚐葡萄,真實的瞭解葡萄。

3.示範法:向幼兒介紹這次活動的材料和方法,引發幼兒的製作興趣。在觀察的過程中幼兒已經瞭解了葡萄以及葡萄串的特點,這時候幼兒會有想通過手工製作來表現自己所觀察到的葡萄的樣子。

4.作品展示: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掛在葡萄架上。

六、説教學過程

1.活動導入。用《蝸牛與黃鸝鳥》的音樂律動導入活動。秋天來了,讓我們跟着小蝸牛一起去旅行吧。(設計意圖:為幼兒創設一個愉快輕鬆的活動氛圍,同時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中並進入到學習狀態,讓幼兒瞭解我們今天活動的主題是有關於葡萄。)

2.觀察實物,討論葡萄的特點。

出示葡萄,讓幼兒觀察葡萄的形狀,顏色;(圓圓的、有紫色,有綠色。)請幼兒觀察葡萄串,發現其特點:上寬下窄、上密下疏、像一個倒放的三角形。

3.向幼兒介紹製作葡萄的材料,引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教師: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結滿了葡萄,你們想不想讓咱們班的葡萄架也結滿葡萄?(想)教師:皺紋紙能變成葡萄嗎?怎麼變?引導幼兒發現把皺紋紙揉成一個小球后很像葡萄的樣子。

教師示範製作葡萄,引導幼兒把皺紋紙團揉成一個很像葡萄的樣子。

請個別幼兒示範,教師進行指正。

4. 幼兒自己製作,教師指導。

(1)幼兒自取皺紋紙,團揉成球。並提醒幼兒用雙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團,用力把紙團緊,要從上往下粘貼。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每個幼兒團揉10顆葡萄粒。

(4)教師引導幼兒把葡萄粒粘在硬紙板上做成葡萄串。(提醒幼兒要從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緊,下面要鬆,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5、作品展示。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掛在葡萄架背景牆上。

引導幼兒共同欣賞,體驗豐收的喜悦。

七、説教學效果評估

手工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門課之一,手工課能夠提高幼兒的想象能力,也可以為孩子們創造練習技巧的能力。在活動中,我拿出葡萄吸引了幼兒的觀察,通過觀察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瞭解葡萄的特性,葡萄串有什麼樣的規律。但部分動手能力較差的幼兒,在我要求觀察時注意力不集中,覺得有點難,高興的是,在有些幼兒的幫助下完成了自己的手工製作。

再教思考:在活動會考慮到幼兒對組合葡萄串有困難,可以提供給幼兒三角形的紙板做底板,以方便粘貼;要提醒幼兒團葡萄粒時儘量團緊實一些,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教材比較貼近幼兒生活,幼兒學習10以內數的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粗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目標:

(一)、使幼兒會按10以內物品的數量進行排序。

(二)、能比較兩個數的多與少,進一步體驗自然數列的等差關係。

活動的重點是使幼兒會按10以內物品的數量進行排序。這個重點貫穿於整個教育活動,是本次活動的主線。首先,通過比較兩數的多少,發現10以內自然數列排序的規律。然後通過遊戲開火車,動手操作活動撲克牌接龍,以及數海魚進一步引領幼兒學習排序。

活動的難點是使幼兒按從10-1的順序進行排序。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在遊戲活動開火車,動手操作活動撲克牌接龍中,多安排一些時間按10-1的順序排序,並引導幼兒排序。

二、説教法

在第一環節比較兩數的多少中,我運用直觀教學法,讓幼兒觀察事物圖片比較兩數的多少。再運用引導發現法,使幼兒發現自然數列的等差關係。

在第二環節遊戲開火車中,我運用了遊戲法,使幼兒在玩中學習10以內數的排序,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運用示範講解法講解怎樣玩遊戲。

在第三環節撲克牌接龍中,運用動手操作法,為每個幼兒創造了動手參與嘗試的機會,使教師及時發現幼兒的問題,並運用個別指導法,指導個別幼兒解決問題。運用示範講解法講解如何玩撲克牌接龍。

在第四環節數海魚中,運用直觀教學法讓幼兒觀察掛圖數海魚。

三、説學法

在第一環節,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法和比較法,觀察實物圖片比較兩數的多少。

在第二環節遊戲開火車中,通過玩開火車的遊戲,激發幼兒學習排序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體驗遊戲的快樂。

在第三環節撲克牌接龍中,幼兒運用操作法和小組合作法進行學習。

在第四環節中,幼兒運用觀察比較法,對海魚進行排序。

四、説過程

第一環節:比較兩數的'多少。我運用直觀教學法,讓幼兒觀察實物圖片,比較兩個相鄰圖片數量的多少,引導發現自然數列的等差關係。

第二環節:遊戲開火車。通過玩開火車的遊戲,激發幼兒學習排序的興趣,引導幼兒學習排序。

第三環節:撲克牌接龍。通過全體幼兒參與嘗試,分組動手操作,教師及時發現有問題的幼兒,並進行個別指導,引導幼兒學習排序。

第四環節:觀察教學掛圖,數海魚。並按順序給海魚排序,進一步感知10以內自然數列的等差關係。

活動的環節設計從引導發現自然數列的規律,到遊戲開火車,動手操作撲克牌接龍,最後數海魚,各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緊緊圍繞活動目標開展教育活動。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幼兒中班語言課《小兔子開鋪子》。

首先我對本教材進行分析:

一、説活動教材

《小兔子開鋪子》是幼兒中班一首具有較多量詞、非常富有童趣的傳統兒歌,以兔子、猴子這些可愛的形象,桌子、椅子、襪子、瓶子、帽子等有趣的物品,通過買東西的形式,組成了一首富有動感的、具有濃濃生活情趣的兒歌。活動過程通過“小兔子開鋪子”這一情節,將一、二、三、四、五等數詞與一些約定俗成的量詞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兒歌整體節奏明快、韻律優美,語言琅琅上口,非常適合誦讀。《小兔子開鋪子》這節活動課我認為最大的亮點是能讓幼兒通過開鋪子來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幼兒在開鋪子的遊戲活動中感受遊戲帶給他們的快樂!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兩個目標:

1、嘗試根據圖夾文的提示,學習和記憶繞口令,感知繞口令的格律和押韻。

2、能正確掌握兒歌中出現的一些量詞,並在遊戲中學習接觸新的量詞。

三、説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兔子、猴子頭飾

2、小兔子、小猴子手偶、數字卡片

3、為仿編兒歌準備的相應物品圖片、購物清單等。

四、説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有節律地進行誦讀兒歌。

難點:能正確掌握兒歌中出現的一些量詞,感知數量詞的運用。

五、説教法學法

根據我班幼兒學習情況,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運用瞭如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我提供大量的有關仿編內容的操作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學習仿編兒歌及感知量詞。

2.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喜歡的遊戲方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聽聽、看看、講講、讀讀等多種方式的.參與,學習、朗誦、創編兒歌。

六、説教學過程

結合幼兒學習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以看圖片猜謎語的形式引出小兔子,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二)、看看講講:小兔子的鋪子開張啦出示小兔子鋪子圖片直接切入主題,“小兔子的鋪子開張啦”!

(三)、認認數數:小兔子鋪子裏都有什麼東西?每樣東西有多少?

帶領幼兒逐一認識鋪子的東西,並在認識了小兔子鋪子裏賣的東西后,和幼兒一起數一數:每樣東西有多少?如:一張小桌、兩把小椅子、三雙小襪子、四個小瓶子、五頂小帽子,目的是學説量詞,初步感知量詞的運用。在這一環節中,量詞的準確運用是個難點。

(四)、看看説説:誰來買東西了?買走了什麼?引出小猴子購物單,根據清單內容帶領幼兒有節奏的誦讀兒歌。

首先,我會完整的朗誦一遍兒歌,一邊朗誦一邊看着清單表演示範,讓幼兒對於整首兒歌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併為接下來的自由表演做鋪墊。接着,我通過:“你記住小猴子要買什麼了嗎?”這一問題,勾起幼兒表演興趣。在讀的過程中讀到數詞、量詞時我會特別注意聲音可以大一點,繼而引起幼兒的注意。

七、活動延伸

為小兔子進貨通過課件、圖片,指導幼兒遊戲,出示一些兒歌中沒有的物品,引導幼兒用“我要買××的句式”並能正確使用量詞來參加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操作要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