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説課稿錦集九篇

來源:文書谷 1.88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説課稿錦集九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説教學內容:《春筍》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開篇之作,它描寫春天到來之際,春筍破土而出,向上生長的情景,熱情讚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春筍被春雷喚醒後,紛紛出土的情景。第二自然段寫春筍出土以後,頑強向上生長的情景。課文語言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語言簡潔、明快、節奏感強。和後面四篇課文共同描繪出一幅春景圖,是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閲讀的美文。

2、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1) 知識目標:認識1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學會4個偏旁部首;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春筍頑強向上的生命力。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春天之美。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春筍的熱愛,對春天和大自然的讚美。

3、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目標,將全課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難點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春筍頑強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春天之美。

教學難點:如何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春筍頑強向上的生命力,感受春天之美。

二、説教法:

1、情境教學法。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在本節課中,我創設情境,讓學生演一演春筍破土而出的情景,讓學生想象春筍在春天裏生長的樣子,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讀書有感而發。

2、讀書指導三步走: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一方面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讀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在指導讀書時分三步:

(1)重視初讀指導。在正確、連貫的朗讀課文上下功夫,要留出時間耐心指導,保證全班絕大多數學生都能讀的琅琅上口,使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一目標落到實處。

(2)創設情境,啟發想象,點燃情感。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要讀進去“必須驅譴我們的想象,才能夠通過文字,達到這個目的。”啟發想象,就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內心視像”,它能使課文內容像放電影一樣,在學生頭腦中浮現,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教學《春筍》的課上,,讓學生來“聽範讀,想畫面”,從而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接着,我又針對學生愛表演的特點,讓他們扮“春筍”,角色得到轉換,想象也就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自然,他們的表演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春筍的頑強品質深深地烙在了他們的心裏。對春筍的喜愛、讚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因此,感情朗讀非常到位。

(3)鼓勵欣賞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朗讀中,教師應注重情感地投入,以友善的微笑,真誠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通過簡短、恰當地評價,讓學生品嚐成功的歡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同時能以委婉、幽默的措辭指出學生的不足,充分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如“你讀得真流利!”“你讀得比老師還好。”“你的進步太大了。”

“他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春筍在歡快地笑,使勁地長呢!”朗讀過程中的評價,不僅有教師的評價,還應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評價,包括互評、自評。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勇敢自信的品質,又培養了他們的分析、判斷能力,從而確立了主體意識。教師及時鼓勵點評,激勵學生充分的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三、説學法:

1、讀一讀 。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難點,達到預期目標,得到知識能力的提高。

2、演一演。演一演春筍衝破泥土,掀翻石塊的樣子。這樣變換角色,獲得一種真切地體驗,使學生再讀中感悟,演中提高。

3、畫一畫。課文圖文並茂,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春筍破土而出的樣子,畫一畫美麗的春天,感受春筍旺盛的生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春筍的熱愛,對春天和大自然的熱愛。

四、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詞語幻燈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師:小朋友,通過識字1的學習,我們知道當春天到來的時候,氣候變暖,小草、樹木都發芽了,百花竟相開放,春姑娘給萬物帶來了生機,帶來了希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另一種植物在春天是怎樣生長的。請看大屏幕,這是什麼植物?(多媒體出示春筍實物圖)學生齊答

2、板書課題:1 春筍(學生認讀,正音)

誰能説説春筍的樣子?

你説的真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春筍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初讀課文

(1)師範讀課文(配樂)。想一想:春筍是怎樣出來的?又是什麼樣子的?

(2) 生自讀課文

要求:看清拼音,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標好自然段序號。

(3)讀好了以後,同桌識讀生字表內的'生字和綠線內的生字。

2、檢查初讀。

(1)、幻燈片出示生字。

Sǔn huàn xǐng xiān mào hè wá zhǎng

筍 喚 醒 掀 冒 褐 娃 長

shēng chōng pò kuài wài yíng xiào jié zài

聲 衝 破 塊 外 迎 笑 節 再

A、自由讀。

B、指名認讀,相機正音。 指名認讀後提醒以下幾個生字的讀音。

“筍”:是讀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後鼻音。

“聲”、“衝”:也是翹舌音。

“塊”、“外”:注意聲母之間的區別。

“長”:是個多音字,還有一個讀音是“zhǎng”、既是翹舌音,也是後鼻音。你能用“長”的兩個讀音分別來組詞嗎?

C、小老師領讀。

(2)去掉拼音認讀詞語

春筍 喚醒 掀翻 冒出 淺褐色 娃娃 衝破 石塊 迎着 笑聲

A、 自由讀。B、指名認讀,相機正音。C、開火車讀 D齊讀

3、再讀課文,逐句讀通。

(1)、 把生字詞帶入課文中再讀一讀。

(2)、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聽:是否讀得正確、流利。評議、正音。

過渡:大家讀得真棒,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春筍出來了嗎?

(三)、精讀課文,入境入情

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段,師生評議,正音。其他小朋友邊聽邊看這一段有幾句話。

2、(媒體演示春筍從地裏鑽出來的情景)學生觀察,教師述説:“轟隆隆“的春雷喚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筍娃娃醒來了!覆蓋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筍把它們衝破了!壓在身上的石塊多重啊,可春筍把它們掀翻了!春筍一個一個,你追我趕,終於冒出了地面,這是多麼強大的生命力啊!

3、誰來做春雷爺爺叫醒小春筍?(指名錶演)

4、(播放有雷聲的音樂)師指圖説:春天來了,小春筍在春雷爺爺的呼喚中醒來了。想想,春雷還會喚醒誰?

5、小春筍是怎樣鑽出來的?(指名説)板書: 衝破 掀翻 冒

指導學生演一演春筍破土而出的動作。小春筍睜開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麼?會説些什麼?(指導學生同桌互相説一説,演一演)

[巧妙創設交際情境,把自己當作小春筍,喚起情感體驗,人人動腦,動口,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説話訓練中去。]

6、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1)教師範讀,全班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嘗試想象畫面。

師(充滿激勵的語氣):“小朋友們已經在學習‘一邊讀課文,一邊想畫面’的本領。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誰的這個本領強?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聽老師讀,並努力想畫面。”

(2、)指名嘗試用自己的話描述腦海中的畫面,教師適時點撥。

(3)、教師再次感情朗誦§1,學生扮“春筍”再現春筍破土而出的情景。

師:“小朋友,你們現在就是春筍。但春雷沒來之前,你們在幹什麼?

(師:“春天還沒來到,地面上還找不到可愛的春筍娃娃。他們在哪裏呢?奧,他們在地下睡覺。噓——別吵別吵,讓他們安靜睡覺。”

(教師巧妙的描述讓全班同學進入了角色,教室裏一片寂靜。)

師(過了片刻,再聲情並茂地朗誦§1):“一聲春雷,喚醒了……”(略)

(學生們都用動作形象地再現了春筍破土而出的情景。

(4)、齊聲感情誦讀§1。

(二) 、細讀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

(2)、多媒體出示春筍圖: 誰來説説它的樣子?書上是怎麼寫的呢? 指導學生讀一讀書上的句子。

筍娃娃多可愛呀!(引導學生感知“裹”、“淺褐色”、嫩生生“)

(3)、指導朗讀:你看到這樣一個白白胖胖的娃娃,你會感到怎樣?讀讀看。

(4)、多媒體演示。

春筍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它們咧着嘴笑得多開心啊!它們彷彿在高興地説什麼?

指導朗讀第二句(讀出開心的語氣)板書:迎着笑

(5)、指導朗讀第二、三句。A、學生自由讀。B、指導讀,師提示:朗讀時,一聲比一聲讀得高昂,且富有節奏感,師生從語態、表情、情感等方面進行評價。C、齊讀。

(三)、迴歸整體,指導誦讀。

想象:假如你就是一個春筍娃娃,你會怎樣破土而出?你如何在春風中縱情歡笑,在春雨中放聲歌唱,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1)、指導背誦。A、媒體演示畫面,教師範背,學生小聲跟背。B、同桌互相演誦。C、指名試背。D、配樂齊背。

(四)、總結

讀了課文,你覺得春筍怎麼樣?你想對春筍説些什麼?板書:不怕困難 頑強生長

是啊!春筍就是憑着頑強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衝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地冒出來。在陽光下繼續堅強而又健康的成長!長成高大的竹子,供人們使用。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指名認讀生字詞。

2、齊背課文(不熟的可以看書)

二、指導書寫。

1、出示全課生字認讀。

2、請學生自己説説生字寫時的注意點。

3、根據學生髮言,教師歸納:

(1)“節、聲、笑”都是上下結構的字,上小下大。節:草字頭。“節”的橫折鈎的下面部分不能與豎筆齊。

笑:竹字頭。第七筆是撇。,“聲”的上部分是“士”不要寫成土,師範寫

(2)“外、衝、塊、破”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教學新偏旁:

衝:是兩點水旁,注意與“氵”的區別。跟讀兩遍。

破:是石字部,跟讀兩遍。

外:是夕字部,跟讀兩遍。師範寫

(3)寫“再、迎”時要注意筆順。師生數筆順 。師範寫

4、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讀寫姿勢。

三、遷移練習

(1) 用春字組成詞語並抄下來

(2) 填空:

一聲春雷,喚醒了( ),喚醒了( ),喚醒了( )……

四、實踐活動

根據書上的插圖,畫一畫春筍的樣子,也可以畫一畫春天的小草,麥苗,樹林等,也可以試着在畫面上寫幾句話。

説板書設計:

1、春筍

衝破 掀翻 冒

迎着笑

不怕困難 頑強生長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先打出幻燈片1)

大家好。我是安達市第六中學語文教師範偉華,説課的題目是《松鼠》。

(打出幻燈片2)愛默生説:“思想是行動的種子。”有怎樣的教學思想就有怎樣的教學實踐。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法國作家、博物學家布封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蘇教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起提綱挈領的作用。(着眼於國中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整體感知、閲讀賞析,掌握抓住特徵描述事物的方法。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前者為教學重點,後者為教學難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閲讀簡單説明文的能力,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的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樹立科學求實的價值觀。

二. 説學法與教法

(説明文的寫作目的是給人以知識,“作者思有路,緣路識斯真。”遵循作者的寫作思路,結合教學目標,我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1. 説學法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先整體感知--再閲讀賞析--後遷移訓練。閲讀賞析環節,我採用導讀引路法,重點賞析第二段,導讀點撥第三段,放手自學四、五段,從而突出教學重點,即學習抓住特徵説明事物的方法。為了分散難點,每一段文字的閲讀,都輔之相應內容的幻燈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描述觀察到內容。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懂得細緻觀察是準確説明事物的基礎,而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揭示被説明事物特徵的關鍵所在。

2.説教法:

由講讀到導讀再到自學,學生始終處於學習主體地位。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幫助老師改錯誤,動手幫助小松鼠搭窩,編寫小松鼠兒歌等教學過程和方法。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製作了十多幅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幻燈片,放映松鼠的錄像,遷移訓練中放映長頸鹿的錄像,這樣更有助於生動,形象,直觀地進行教學,有助於創設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説程序

1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這樣一首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這首兒歌從兔子的外形、習性等方面進行描述,語言生動、形象。你想學習這種抓住特徵描述事的方法嗎?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活潑,喜歡新奇事物的特點,採用兒歌導入法。激發學習興趣,營造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為後面編寫小松鼠的兒歌作鋪墊。)

2.整體感知:(1)作者介紹:

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思想的先驅者,從小受教會

教育,愛好自然科學。用40年時間著成36卷《自然史》。

(2)明確文體:科學小品文

(3)檢查預習:讀準字音並解釋詞語。

馴良xùn:和順善良。馴,順服的。

矯健:強而有力。矯,強壯。

蟄伏:zhé 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吃不動。(有督促自學的效果)

(4)思考題:

你認為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劃分的?

{作者為什麼説松鼠是“討人喜愛”的一種小動物?

(整體感知課文,瞭解作者文體,學習詞語,理清文章脈絡,為進一步學習作準備。)

3. 閲讀賞析

l 精讀賞析

先指導朗讀,再觀看四幅幻燈片,讓學生在原文找到相對應的説明文字,然後選擇其中一幅做簡要描述。(於漪老師曾説“誰想成材,誰就要千方百計地學會用語言去分析課文這一基本方法。”)在分析松鼠“漂亮”的特點時,抓住“清秀”“矯健”“翹起”等極富表現力的詞語,學習抓住特徵進行生動説明的方法。

(這樣設計可以突出教學重點。閲讀與觀察相結合,學習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理解形象化描述對於揭示事物特徵的作用,為下文的導讀和自學提供範例。)

l 導讀點撥

請學生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閲讀,再觀看幻燈片,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圖片內容。然後聽老師用“反串法”講有關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內容就是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活動時間,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説,並串編成一個故事。讓學生説説松鼠的“馴良”表現在那裏,並改正故事中的錯誤,用幻燈片輔助教學,顯示本段要點。(“反串法”故事促使學生更認真的閲讀課文,記憶更紮實,理解更深刻。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

l 放手自學

速讀課文,觀看幻燈片,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給每一幅圖片擬題。説説松鼠的“乖巧”表現在哪裏。重點學習描述松鼠搭窩的一段文字,圈點描寫松鼠搭窩的動詞,讓學生用簡單的道具模擬松鼠搭窩的動作,以小組為單位用“先”“再”“然後”等表示動作先後的詞語做簡要複述。

(觀看松鼠的圖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擬題訓練,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模擬松鼠搭窩,學生既動手,又動口,更動腦,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領會松鼠“乖巧”的.特點。)

4.歸納總結

觀看松鼠的錄像,歸納觀察的注意事項;要細緻、要全面、要持久。鼓勵學生從知識點、能力點、思想教育點上進行一課一得的總結。最後,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準確、生動的説明語言進行總結。

(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細緻的觀察是説明事物的基礎,而準確、生動的語言是揭示被説明事物特徵的關鍵。)

4. 遷移訓練

學習貴在學以致用,先讓學生觀看資料片《長頸鹿》,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頸鹿的外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特點。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口語訓練,達到了由“內化吸收”轉為“外化表達”的目的。)

6.結束:我和學生一起為小松鼠編寫兒歌,兒歌舉例:

學生一:小松鼠,乖又乖, 學生二:小松鼠,討人愛,

長長的尾巴翹起來, 面容清秀,尾巴長,

當傘使,當被蓋, 吃松果,摘栗子,

樹上搭窩真可愛! 巧手搭窩真能幹!

(詩歌編寫,打破文體束縛,寓教於樂。益於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7.佈置作業:觀察並收集你所喜愛的動物資料,寫成介紹性文字,以小組為單位辦一份圖文並茂的手抄報。

(將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

四.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抓住特徵描述事物的方法,大多數學生能用較為準確的語言分析課文,生動地描述觀察到的事物。對於部分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我採用學生出自測題、和他測題的方法,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強化能力點,完善思想教育點。)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

大家好。請允許我對《細胞》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課標解讀説明】

《課程標準》中提出: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根據課標要求,從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三個方面制定了年級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

【教材分析説明】

《細胞》這一課為青島版國小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常見的動植物生命基本特徵的基礎上編寫的。本單元的學習能夠豐富學生對生命世界的認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生命科學的內容奠定基礎。

本單元課與課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5課內容的核心科學概念是生命的基本特徵,即生命由細胞構成,能夠生長,能夠繁殖,可以遺傳和變異,有一定的生命週期。第1課《細胞》是後4課內容研究和認識的基礎。

【評價設計説明】

按照《課標》要求,我從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科學知識等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重點評價學生動手操作顯微鏡觀察細胞的興趣、技能、思維水平和活動能力。評價他們是否主動積極的參與到科學學習活動中。在操作時能否持之以恆;畫圖時是否實事求是;在交流感受時,表達是否清晰,交流是否為雙向或多向的;蒐集、整理信息、進行合理解釋的能力怎麼樣,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興趣是否濃厚,學習動機是否強烈;同時注重學生對“生物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生物體生長髮育的過程中細胞不斷的生長、繁殖、衰老、死亡”的理解進行評價。

【教學目標説明】

1、能利用顯微鏡對細胞進行較細緻的觀察,並能用圖示的方式描繪觀察到的細胞;能製作簡單的細胞模型;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獲取有關細胞的信息。

2、願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3、知道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

【教學重、難點説明】

重點:通過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對細胞有較為深刻的瞭解,知道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細胞與生物體息息相關。

難點: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胞。

【教學準備説明】

1、教師佈置學生蒐集有關細胞的圖片和資料。

2、教師準備:洋葱鱗片葉、解剖針、鑷子、顯微鏡、洋葱表皮細胞裝片、血液細胞裝片、其他動植物細胞圖片等。

【教學設計説明】

一、談話導入

首先通過觀看植物生長視頻,讓學生體會植物生長,然後通過自然界中三個奇妙的現象:小朋友在長大、爺爺奶奶在變老、寵物狗也會死亡,並提出問題:為什麼會發生如此神祕的變化呢?激發學生對生物體生長、發育的好奇心,通過提問:生物體到底存在哪些祕密呢?激發學生的求知和探索的,也為後邊揭示細胞與生物體之間的關係埋下伏筆。通過,這要從生物體的構成説起了,引出課題。時間預設:3分鐘。

接下來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與細胞相關的資料,包括:草履蟲材料、細胞的結構、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大小等資料。通過交流資料,使學生對細胞進行初步的感知和了解,交流資料的過程也是對學生能否查閲資料、能否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進行檢驗的.過程,為後邊的學習奠定基礎。時間預設:3分鐘。

二、探究活動

1、觀察洋葱表皮

組織學生觀察洋葱表皮是為了使學生感受到洋葱表皮就是一層薄薄的膜,但是沒有看到細胞,使學生感受當觀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的物體時,需要藉助於科學儀器——顯微鏡,複習顯微鏡的各部分名稱和使用方法,同時也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觀察,也為觀察之後的對比做好鋪墊。時間預設:1分鐘。

2、用顯微鏡觀察洋葱表皮細胞和人體血液細胞裝片並交流

組織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目的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顯微鏡,進行科學探索的能力。同時教師強調要一邊觀察一邊用語言描述或用畫圖的方法描繪觀察到的細胞的樣子,養成邊看邊説,或者邊看邊畫的好習慣,培養用畫圖的方式描繪記錄觀察到的物體的能力。在此過程中,觀察學生能否願意小組合作交流,以便做出正確的評價。同時,使學生感受包含動植物在內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以及感受細胞的多樣性。時間預設:觀察15分鐘,交流5分鐘。

3、組織學生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通過比較使學生感受到不同細胞的大小、形狀不同;通過觀看“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視頻,使學生感受到不同細胞在結構上基本相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區別。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夠較完成的認識到:動植物的細胞具有多樣性,不同生物體細胞的結構、大小、形態不一樣;由於功能的不同,同一生物體的不同部分的細胞也不同。時間預設:3分鐘。

4、走進細胞世界,欣賞不同的細胞

教師向學生展示各種動植物細胞的圖譜,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細胞多種多樣,形成“細胞是多種多樣的”這一認識。

欣賞能夠用肉眼看到的細胞,如:西瓜瓤細胞、棉花纖維細胞、青蛙卵細胞、雞蛋、鴨蛋、恐龍蛋、鯨魚神經細胞等,避免學生產生“細胞都很小,都需要通過顯微鏡觀察”這種錯誤的觀念,完善學生對細胞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細胞的概念,使學生對細胞的認識進一步深化。時間預設:3分鐘。

三、製作細胞模型

通過製作細胞模型,提高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形成互相合作、人人蔘與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激發學生對細胞的濃厚興趣,使學生產生繼續研究細胞的動力。時間預設:3分鐘。

四、談收穫

通過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明確細胞和動植物之間是息息相關的,做到首尾呼應,掌握細胞的變化就是生物體發生變化的祕密。通過談收穫,幫助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結構,完善對細胞概念的構建。時間預設:3分鐘。

四、拓展活動

拓展活動中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蒐集細胞成長的資料,瞭解細胞是怎樣生長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查閲資料或採用其他研究方法,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指明方向,把對細胞的研究引向深入。同時也鼓勵學生繼續研究,意識到科學探究是無止境的。時間預設:1分鐘。

教學設計説明到此結束,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由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是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我先安排了數的組成的複習,這一方面是為了鞏固數的組成,另一方面為學習口算和筆算做準備。學生對 20 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已掌握,在此基礎上學習整十數的加、減法是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二、説教學目標

1、 結合數的認識,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

2、鞏固數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滲透加法交換律。

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口算方法,並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能夠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進行口算。

説教學思路: 先通過複習“數的組成”和口算上學期學過的計算,導入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通過主題圖展示將學生帶入生動的生活情境中, 激發學習興趣,要求他們根據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從中選出:求一共有多少本?還剩多少本?逐一引導學生列出算式並解答。 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要進行加法計算和減法計算,將 30 和 2 合起來,計算 30+2 的結果,是依據百以內數的組成:3 個十和 2 個一組成 32。把 30+2 改成 2+30 那又怎樣算呢?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在 4 人小組中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由學生髮表意見, 進行全班交流。運用實踐操作,鞏固練習。先通過擺一擺,再算一算,請學生仔細觀察後,擺出相應的算式,再列式計算, 並由學生説説是怎樣算的。接着比較練習口算。讓學生知道把加數的位置交換時,它的結果是不變的。

然後分組遊戲:做一 做的第 2 題:誰先吃到玉米?通過這個練習,可檢驗學生對本課知識掌握的程度。口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最後做誰錯了,請你幫他 改過來,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的自我檢查能力。

五、教具、學具準備

有關例 10 的主題圖、口算卡片、小棒等。

六、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知: 師生進行“數的組成””的練習。3 個十和 2 個一是( ) ,5 個十和 8 個一合起來是( ), 46 裏面有( )個十和( )個一? 28 裏面有( )個十和( )個一、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師創設情境,同學們老師看見大家特別愛練字,利用主題圖進行演示:老師給大家發練字本,你看到了什麼數學信息,請問同學們: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將學生帶入生動的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這樣的`問題設計主要是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他 們經常思考、提問的意識。從而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收集學生提出的問題。 (1)教師表揚學生愛動腦筋,真是一個愛提問題的好學生。 (2)選擇一個問題問:一共有多少本?應該怎樣計算? (3)學生口頭列式,教師板書:30+2=32 (4)請學生説説是怎樣想的?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同桌的討論) (5)反饋討論結果。 [讓學生看圖列式,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要進行加法計算,將 30 和 2 合起來,計算 30+2 的結果,是依據百以內數的組成:3 個 十和 2 個一組成 32。]

3、教師問:現在我們知道老師有 32 本練字本,拿走2本,還剩多少本?請學生列出算式,學生口答,教師板書:32—2 =30。你能告訴大家是怎樣計算的嗎? [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進行減法計算,再依據減法的含義,從 32 裏去掉 2,計算 32—2 的結果,可以依據數的組成知識,32 裏面有 3 個十和 2 個一,去掉 2 個一還剩 3 個十,就是 30;還可以這樣想: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3 個十和 2 個一加在一起 就是 32,從 32 中減去 2 個一,就剩下 3 個十即 30。]

4、如果老師把 30+2 改成 2+30 那又怎樣算呢? 教師板書:2+30= 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在 4 人小組中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由學生髮表意見,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義來計算,也可能是交換 30 和 2 的位置來算,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通過交流,起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作用。]

(三)運用實踐操作,鞏固練習

1、做一做的第一題。 先擺一擺,再算一算,並説説自己是怎樣算的。 請學生獨立擺小棒,擺出相應的算式,再列式計算,並由學生説説是怎樣算的。 [運用操作,讓學生嘗試練習,是注重“動手實踐”的過程。]

2、做一做的第 2 題:誰先吃到玉米?(分組遊戲) 教師先創設情境:熊媽媽帶着她的熊寶寶來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媽媽架起烤爐,烤起寶寶們最愛吃的玉米。熊寶寶聞到香味, 口水都快流下來了,真想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 可是熊媽媽卻一點都不着急, 她要求她的寶寶開動腦筋, 就可以吃到玉米。 (遊 戲規則:四人一組,小組長做熊媽媽,其他同學做小熊,熊媽媽分給小熊 3 張口算卡片,誰能答對了就可以吃到玉米。) [通過有趣的故事,把學生帶入遊戲情境之中,利用遊戲進行口算練習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愉 快的活 動中。通過這個練習,可檢驗學生對本課知識掌握的程度。]

(四)小結。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麼?(學生自己起來説一説) 本節課教學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中提出數學問題,符合國小中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認識規律,還培養了學生觀察、聯想,思維能力。 開展小組討論,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培育了學生的自信心,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是人教課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着深情回憶“我”爸爸出征前後的情景,在悲痛中懷着自豪和崇敬,並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衞和平;最後,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本文情感強烈,課文飽含着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起來催人淚下。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繫起來,引起讀者的共鳴。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和的觀念。

二、説教法:

這是一篇書信體文章。信中飽含着一個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摯情感,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繫起來。語言樸實,情感強烈,讀之催人淚下。但長期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孩子,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我在教學時注重:

(一)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首先是利用下載的圖片資源,為學生創設情境(課件展示)。因為學生們均來自農村,信息資源渠道狹窄、閉塞,對於世界局勢可謂是一無所知。教師把遠程教育資源經過選擇、整合、加工後再現情景,讓學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勢,從內心深處先喚起他們對戰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據新課標理念、教材和學生實際,對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進行適當選用:利用圖片、數字、音樂等資料為學生提供鮮活的大量系統的事實資料,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世界並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準確地理解“世界並不太平”,更易激發學生情感與作者達到共鳴,從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維和觀念。

(二)引導學生多揣摩,從作者的失父之痛中體會和平之可貴。

教學中,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教師梳理出三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特別是含義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籲重點理解體會、感悟交流。教學中還採用換位體驗:假如你是雷利,你和爸爸相約時心情怎樣?假如你是雷利,當看到爸爸的遺體躺在靈柩裏時,你的心情會怎樣?等問題引起孩子們情感的共鳴。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運用了多種手段,儘可能再現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張着,彷彿在呼喚什麼”,讓學生去想象:爸爸會呼喚什麼,你有什麼感受。又如“但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並補充一些材料如:《地球的呻吟》、關於戰爭的數據統計、《地球的呼喚》等,通過閲讀課文和補充材料,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世界並不太平。

(三)加強指導多讀,讓學生在反覆地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情感。

當學生真摯情感急於表達時,讀書是最好的表達方法。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尤其是重點語句,讓學生讀出感悟,並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緬懷”着一感情基調,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與小作者一起傾訴、懷念、同悲、同恨。如,“全家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錶浸滿了凝固的血”,應用低沉、緩慢的語調讀,表達悲痛的心情。爸爸臨上飛機前説的話“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應用堅定的語氣讀,表達爸爸的堅定信心。“我”彷彿聽見爸爸的“呼喚”一句是個長句,層層遞進,朗讀時語調應逐漸提高,特別是連用三個“和平!”更要重讀,以表達強烈的感情。介紹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以及爸爸“為和平而倒下”這部分,應帶着自豪、崇敬的感情來讀。使本課的教學情感達到高潮。

三、説學法: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語句較多,作者的情感學生從無體驗,他們對此難以理解。因此我設計這樣讓學生去學習:

(一)觀看圖片,進入情境。

要讓學生能體會作者情感,為他們創設一個催人淚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學生通過觀看畫面,聽師解説,初步形成一種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戰爭的意識,也為課文的重點語句的理解學習打下了情感基礎。

(二)質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抓住含義深刻的重點語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畫、批註、體會、朗讀),並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補充大量的事實資料(圖片、數據等),讓學生從作者的字裏行間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並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一步從內心深處強烈地樹立維和觀念。

(三)昇華情感,拓展練筆。

在深入感悟課文內容後,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除了從讀文中傾吐自己的感情外,還有千言萬語要傾訴,讓學生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符號等盡情抒發自己此刻的心情,讓學生的情感一瀉千里,一吐為快,從而維和的信念更為堅定,並將化為今後的行動:如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或給戰亂地區的兒童獻愛心等。

(四)説教學程序: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的遠程教育資源和教學資料,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後,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書信的主要內容及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從而樹立維和觀念。

(3)技能目標:讓學生結合遠程教育資源理解重點詞句和體會情感,以及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這樣,教學目標明確了,上課也就能有的放矢,較圓滿地完成預期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程序的設計上,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儘量使課堂每一分鐘能得到合理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取捨、使用均要與教學內容相融合,使它們的配合使用盡量能達到天衣無縫,為教學過程服務,使課堂教學因此而生輝添彩,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用圖片和哀婉的背景音樂帶領孩子入情入景,為本文的學習定下“基調”,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做好鋪墊。

然後:提出三個有利於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便於學生對課文大意的瞭解。

再進行小組彙報和全班彙報的方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這部分用教師“引”和學生“找”的方法,為後文“突出重點” ——感情朗讀做一些準備。)

接着:進行重點段落和重點句子的指導朗讀,並利用“換位”的問題,“假如你是作者,你會?”,並展示“萬人送英雄,鮮花贈英模”的畫面。加上背景音樂和孩子們對爸爸緬懷深情的朗讀,使課堂氣氛變得凝重、熱烈。

再:理解“世界並不太平……”一段的同時教師出示戰爭中的有關數據幫助學生理解,進而引出課外閲讀材料《地球的呻吟》,引發孩子們呼籲的渴望,自然過度到第八自然段的教學中。瞭解作者為什麼呼籲?呼籲什麼?將課文教學引到一個小高潮。這時孩子們對和平的渴望非常強烈,再自然過度到課外閲讀《地球的呼聲》,讓孩子在盡情抒發情感的同時,理解我們要呼籲什麼,我們可以為世界和平做些什麼?讓孩子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將全文教學推向高潮。

最後:多媒體出示:讓和平永駐人間,讓世界充滿愛!(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全體教學人員一齊表達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祝願,使本課教學達到高潮,並結束教學,留給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間,進一步使“和平”的理念在孩子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五)説板書:

隨機抓住學生交流中出現的“閃光點”及“相約”、“如約”、“失約”三條線索板書,使板書提綱列挈領,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容、理清文章層次、重難點,起到引領、啟發等作用。

説課稿 篇6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小攝影師》, 下面我就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 《小攝影師》是一篇講讀課文。它寫的是高爾基工作繁忙,不接受任何記者來訪,卻特許一名少先隊員進入他的辦公室,為他照相的事,反映了革命前輩對少年一代的關懷與愛護。也表現了小攝影師所代表的少先隊員所具有的誠信,聰明,有禮貌的品格。 本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我安排兩課時來完成。今天我要説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學生年齡特點及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瞭解課文內容,感受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愛護和小男孩兒對高爾基的.崇敬和熱愛。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單元教學要求,我把高爾基接受少先隊員照相的經過行為本課學習的重點,把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定為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説學情 對於剛升上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文章篇幅較長,把握重點、體會文章內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難。

三、説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材這樣的理解,本課我遵循“以讀帶講,以演促悟"的基本思路,主要採用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讀寫結合,整體把握等方法。

四、教學流程

第二課時我預設了以下幾個環節:一、複習導入、二、精讀課文,品讀感悟三、昇華情感。四、拓展延伸 一、複習導入。出示圖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我運用了複習導入法,這樣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在複習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體會課文內容。 二、品讀感悟。 首先由突然一詞引出問題,小男孩是怎樣請求高爾基允許為他照相的? 學生能比較容易回答出小男孩通過扔紙團的方式,請求高爾基允許為他照相的。 教師引導: 小男孩為什麼要通過這種方式,請求為高爾基照相?(引導學生體會因為高爾基工作很忙,他一般不接受記者的採訪) 然後問學生:紙團上寫着什麼?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通過紙團的內容體會小男孩,聰明。(2)小男孩是怎樣為高爾基照相的? 這個問題,學生能較順利找出相關段落,讓學生學會通過體會文章關鍵詞句揣摩人物內心,從而深入體會人物品質的讀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一輩革命家對青少年一代的關懷、愛護。) 然後引導學生以演促悟體會高爾基對孩子的關心愛護。 。 四、拓展延伸。 小男孩兒會再來嗎,為什麼?請學生展開想象,接着往下編寫這個故事(設計意圖:續寫課文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好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習作的慾望。)

反思:學情預設不足,對學生的期望過高,以致不能達到預期。比如學生對小男孩的印象,通過紙團內容悟得不夠。 學生演的環節指導不準,方法欠缺。教師説話不夠精煉,環節不夠緊湊,時間把控不好。總之,整節課目標達成沒能達到預期。

説課稿 篇7

【説教材】

《桂林山水》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四單元中的第2課。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説、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是本單元重點訓練用段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説教學目標】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2)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按提綱背誦課文。

(3)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寫景物。

【説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報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説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生字,理解部分詞語和課文的意思。學習課文第一段。完成課堂作業本第1、2題。

第二課時:李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本第3、4、5題。

第三課時:學習課文第三段,總結全文。按課後練習題3的提綱背誦課文。完成第7.6題,聽寫詞語。

【説教學準備】

小黑板一塊,寫有重點句段投影片若干張、投影儀、《桂林山水》錄像帶、錄像機。

【説教學策略】

1.直觀教學法:教學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三、説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要帶大家到一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桂林去玩。我想,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迷濛雲霧,那裏的綠樹紅花,一定會使你以為走進了迷人的畫卷。同學們,想不想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呢?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I.請同學們看《桂林山水》的錄像,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課文語言的優美。

2.提出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

(2)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3)課文可分幾段?依據是什麼?

3.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4.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根據疑難歸納有價值的問題)。

(三)舉一反三學課文,品詞賞句悟感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問:“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

麼意思?它和全文有什麼關係?在一定的語境中辨析近義詞“觀賞”與“欣賞”。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

出寫灕江水的特點的詞語。②用“~~~”劃出具體描寫特點的句子。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清綠

(3)檢查思考題②,投影出示句子: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讀讀比比它們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灕江的水真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②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這組句子,體會灕江水奇異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

④教師設計—組舉—反三的句子訓練,投影出示句子:

ɑ.公園裏的花真香啊,香得( )。

b.教室裏真安靜啊,安靜得( )。

(4)課文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美在哪兒?

這一段寫灕江的水,為什麼還要寫大海、西湖?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5)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方法學習的?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自悟學法,使學法得到真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運用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藉助板畫老人山、駱駝山、巨象山,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點。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4.學習第四自然段。

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想象整幅畫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5.指導朗讀,激發情感。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再次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運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複習閲讀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出示段意。(課後題2)

3.學生歸納、講評。

(五)總結全文,指導背誦。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

2.運用課後思考題3提供的提綱,指導背誦課文。

學生練習背誦。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説板書設計】

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形象直觀,新穎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説課稿 篇8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室裏製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探索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和實驗裝置,

2、初步獨立的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初步體驗化學實驗的方法的科學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求實、創新、合作的科學品質。

2、體驗探究成功樂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形成持續不斷的學習化學的興趣。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4、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

教學重點難點

1、二氧化碳的製取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3、書寫製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質的化學方程式

一 説教法

1、學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學生熟悉的物質,但學生還不能系統的瞭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眾多重要作用,所以本節課要引導學生在更高、更深的層次上系統的認識二氧化碳。

2、教法的選擇

我在教學設計中不僅注重了學科知識的獲取,更注重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在教學中多次採用學生討論交流、實驗探究、多媒體演示、網絡搜索、知識競賽、互動教學等多樣化形式和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科學思維方法、表達和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交流意識與協作精神;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將一些枯燥和晦澀難懂的問題寓教育於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中,高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注入了精神動力。對實驗現象及生活現象的分析能做到由淺入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説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學法上重在指導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體會到獲取知識的一般途徑,所以我在課的設計中注重指導學生:聽――聽得明白、思――敢思會思、説――表達完整、觀――觀察仔細、議――學會交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難易不同的問題,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均得到最大的收穫。

三、説教學實施

我將本節課內容分為四大環節來進行

(一)導入新課(3分鐘)

新奇適當的導入是保證學生良好學習氣氛形成的重要方法。在這個環節我發揮多媒體和網絡的優勢,蒐集了多副關於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圖片和有關“屠狗洞”的小故事視頻錄像等,從中暗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從而也激起學生學習的渴望。

(二)二氧化碳的製法(17分鐘)

本環節我改變了以往“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並得出結論”的`一問一答模式,我認為那不利於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思維,所以我在學生學過氧氣的實驗室製法的基礎上大膽的放手,給學生提供足夠多的儀器和藥品,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出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之後,親自動手隨意選擇可行的藥品進行實驗探究,初步按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得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裝置、藥品以及收集方法。再通過各小組辯論的形式得出最好的方案。

在學生交流出各種實驗裝置時,教師組織學生針對每種裝置的優缺點進行評價,採用靈活的多媒體讓學生在電腦上操作把一些基本元件(儀器)通過簡單的拖動組合成一套套實驗裝置,從中選擇出最好的供實驗所用。

而藥品的得一般很少小組能夠説出完整的理由,我們可以相互取長補短,最終通過3組小實驗得出結論:(1)大理石和稀硫酸(2)大理石和稀鹽酸(3)碳酸鈉粉末與稀鹽酸。

我設計本環節的根本意圖很明顯,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三)二氧化碳的性質(18分鐘)

對於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生不易產生探究衝動。尤其本環節實驗比較多,老師説一個學生做一個,重複多遍同樣的小環節就顯得本節課了無生機。為此我特意設計了一個角色扮演的活動情景:讓學生扮演成一名醫生,需要探究的解決的問題(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有哪些)就是一個急症病人。通過學生個體和集體的努力,讓學生在一種快樂、新奇的感受中找到解決病症的藥方(即正確結論)。我將這一步分為疑難雜症—專家坐診——把脈問藥—藥到病除四個小環節來進行。

1、疑難雜症(4分鐘)

同學們非常熟悉碳酸飲料,我就以探究碳酸飲料為活動線,以獲得二氧化碳性質(物理性質或者化學性質)為知識主線,將二氧化碳的性質等知識搭上了趣味、愉悦、競爭的載體,再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各種用途的圖片以及有關信息資料或者小故事等,讓學生以最快最準確的方式理解問題,為後面的猜想及探究方向做好了準備---即科學探究的提出問題階段。

(意圖)培養學生從身邊事物發現化學問題,增強探究的意識。

2、專家坐診(4分鐘)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每個小醫生都提出一個相對的藥方,這樣可以放飛學生的思維,鼓勵他們多做假設,多做猜想,同時多提出探究的實驗方案——做出猜想並設計實驗方案

通過交流活動,使學生在發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的探究方案的過程中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鑑別,從不同的角度改進自己的經驗和認識,克服原先獨立探究方案中的片面性和侷限性,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意義的完整建構。

3、把脈問藥(8分鐘)

專家坐診的結果造成了一個百家爭鳴的形式。如何讓學生統一思想,還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呢,實驗是最科學最有説服力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自實驗,來推斷自己的藥方是否準確——實驗驗證階段

通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並學會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悦。

4、藥到病除(2分鐘)

通過專家坐診的良好互動及把脈問藥的實驗探究,學生得出了正確的藥方,通過交流歸納總結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交流反思得出結論。

這種設計方法打破了以往教材沿襲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或者化學性質一條一條往下驗證,而我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讓學生自主探究得出各種各樣的性質,最後讓學生將所獲得的性質分成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類。學生真正參與了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5分鐘)

生產生活實踐中二氧化碳的用途非常多,沒有必要當做重點給同學們講解,我先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各抒己見,然後同學之間相互補充。教師最後以拓展昇華的形式對同學們進行檢測,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化學的緊密關係,知道二氧化碳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造福於人類,又會因“温室效應”的加劇而給人類帶來災難,體會到性質決定用途。所以利用好、控制好二氧化碳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小結

最後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以自由發言的形式完成,暢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穫。(2分鐘)

結束語

本節課按照新課標“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這一教學宗旨,緊緊圍繞三維目標的達成展開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很大提高。我的説課結束了,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從知識結構來説:空氣對學生來説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氣體,教材選擇了空氣作為國中化學中接觸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承接了國小對空氣知識的介紹,更重要的是它與人類的生活關係最為密切,是人類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通過對它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祕。而且,選擇以空氣為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的。

從能力培養來説:從看圖瞭解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開始,到做仿照實驗來測定空氣裏氧氣的含量,再到看圖片認識空氣的主要用途和保護空氣,可以説教材深入淺出,為以後的學習提供一個合理的思維方式。

從感情培養來説: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使學生又一次認識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方法基礎,可以開始嘗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現時的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調控能力還不夠,學習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的嚴格要求。

國中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可以藉助實驗或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是上好本課題的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初步認識純淨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一些常見的純淨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標

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標

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並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空氣的組成、各成分的用途,並認識空氣污染的危害。

難點:如何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的方法。

五、學法指導

1、收集有關材料,對有關知識有初步瞭解。

2、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如何觀察、描述實驗現象,並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內容的安排既不能與國小自然課中的知識重複,又應以此為基礎。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由什麼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繫,並逐步深入。

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

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

保護空氣(污染與保護)

總的來説,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

所以,本節課題採用自主學習和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1、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可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題,並以仿照實驗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2、讓學生事先收集資料和圖片,並根據收集的資料歸納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

3、讓學生收集有關空氣污染的照片、漫畫、短文等資料,完成有關空氣污染的調查報告,並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收集本地的空氣質量日報,繪製圖表。

我把本課題分為兩節課,下面主要講述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

→→→

(空氣)説課稿,標籤:國中化學説課稿模板,化學説課稿,

七、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內容: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並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

提出問題: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現氣體減少1/5的?

2、通過搶答,鞏固舊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內容: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裏氧氣的含量。

展示實驗所需的儀器,並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説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並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3、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範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內容: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麼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由於紅磷燃燒消耗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4、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討論與思考下列問題

(1)、該實驗裝置中,如果燒杯中的水足量,請問水會充滿整個集氣瓶嗎?為什麼?由此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2)、根據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佔1/5,如果實驗時集氣瓶中的水面小於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個問題的結果:不會,因為空氣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燒的氣體存在。

第二個問題的結果:水面上升不滿1/5的原因有:①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等;②當氧氣含量低時,紅磷不能繼續燃燒。

5、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閲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6、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淨物?

小結: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這樣的物質叫做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於純淨物。

7、作業:完成課本有關練習。

板書設計

課題1空氣

(第一課時)

一、空氣的組成

1、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現象:集氣瓶中有大量的白煙產生,並放出熱量,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氣瓶中,並上升至約1/5的地方。

(2)文字表達式: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3)小結:

名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

化學式N2O2CO2

體積分數78%21%0.94%0.03%0.03%

2、混合物與純淨物(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説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並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3、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範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內容: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麼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由於紅磷燃燒消耗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4、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討論與思考下列問題

(1)、該實驗裝置中,如果燒杯中的水足量,請問水會充滿整個集氣瓶嗎?為什麼?由此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2)、根據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佔1/5,如果實驗時集氣瓶中的水面小於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個問題的結果:不會,因為空氣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燒的氣體存在。

第二個問題的結果:水面上升不滿1/5的原因有:①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等;②當氧氣含量低時,紅磷不能繼續燃燒。

(空氣)説課稿,標籤:國中化學説課稿模板,化學説課稿,

5、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閲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6、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淨物?

小結: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這樣的物質叫做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於純淨物。

7、作業:完成課本有關練習。

板書設計

課題1空氣

(第一課時)

一、空氣的組成

1、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現象:集氣瓶中有大量的白煙產生,並放出熱量,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氣瓶中,並上升至約1/5的地方。

(2)文字表達式: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3)小結:

名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

化學式N2O2CO2

體積分數78%21%0.94%0.03%0.03%

2、混合物與純淨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