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來源:文書谷 2W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説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説課稿 篇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正態分佈》。下面我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來彙報對教材的鑽研情況和本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正態分佈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選修2-3的第二章《隨機變量及其分佈》的最後一節內容,前面學習了離散型隨機變量,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取值是可列的。今天我們會學習連續型隨機變量,連續型隨機變量是在某個區間內可取任何值。其重要的代表——正態分佈。《正態分佈》該節內容通過研究頻率分佈直方圖、頻率分佈折線圖、總體密度曲線,引出擬合的函數式,進而得到正態分佈的概念,然後,分析正態曲線的特點和性質,最後研究了它的應用——隨機變量落在某個區間的概率。

教材利用高爾頓板引入正態分佈的密度曲線。更直觀,更易於解釋曲線的來源。正態分佈是描述隨機現象的一種最常見的分佈,在現實生活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二、目標分析

本節課是一節概念課教學,應該讓學生參與討論、發現規律、探索並總結出性質和特點。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正態分佈和正態曲線的概念、意義及性質,並會畫正態曲線。

2、通過正態分佈的圖形特徵,歸納正態曲線的性質。

3、會用函數的概念、性質解決有關正態分佈的問題。

能力目標:能用正態分佈、正態曲線研究有關隨機變量分佈的規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並探究規律,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數形結合,函數與方程等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歸納正態分佈曲線的性質特點,掌握3σ原則。

教學難點:正態分佈的意義的理解和性質的應用。

三、教法分析

1. 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教學方法:本節課主要採用“引導發現”與“討論探究”等方法組織教學。

3. 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學會類比、觀察、分析、歸納。

4.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總體密度曲線:樣本容量越大,所分組數越多,各組的頻率就越接近於總體在相應各組取值的概率.設想樣本容量無限增大,分組的組距無限縮小,那麼頻率分佈折線圖就會無限接近於一條光滑曲線,這條曲線叫做總體密度曲線。

2、它反映了總體在各個範圍內取值的概率.根據這條曲線,可求出總體在區間(a,b)內取值的概率等於總體密度曲線,直線x=a,x=b及x軸所圍圖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本節用到總體密度曲線的概念,因此先複習概念,方便引入新課。

(二)講解新課:

1、由高爾頓板試驗(教材P70面的圖)導出正態分佈密度曲線(正態曲線)。

2、觀察總體密度曲線的形狀,它具有“兩頭低,中間高,左右對稱”的特徵,具有這種特徵的總體密度曲線一般可用下面函數的圖象來表示或近似表示:

式中的實數 、 是參數,分別表示總體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的圖象為正態分佈密度曲線,簡稱正態曲線。

3、正態分佈

一般地,如果對於任何實數 ,隨機變量X滿足 ,

則稱 X 的分佈為正態分佈。正態分佈完全由參數 和 確定,因此正態分佈常記作N(μ, σ2)。如果隨機變量 X 服從正態分佈,則記為X~N(μ, σ2)。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演示高爾頓板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類比、歸納,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發生過程,並探究得出正態曲線和正態分佈的概念。

例1、給出下列四個正態分佈的函數表達式,請找出其均值μ和標準差σ

(1) (2)

(3) (4)

答案:(1)0,1;(2)1,2;(3)-4,0.5;(4)1,

【設計意圖】進行實例演練,鞏固概念,進一步加深對定義、概念的認識。

4、經驗表明,一個隨機變量如果是眾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結果之和,它就服從或近似服從正態分佈.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隨機變量都服從或近似地服從正態分佈.例如

(1)長度測量誤差;

(2)某一地區同年齡人羣的身高、體重、肺活量等;

(3)一定條件下生長的小麥的株高、穗長、單位面積產量等;

(4)正常生產條件下各種產品的質量指標(如零件的尺寸、電容器的電容量、電子管的使用壽命等);

(5)某地每年七月份的平均氣温、平均濕度、降雨量等;一般都服從正態分佈.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到正態分佈在實際生活中佔有的重要地位。同時加深學生對正態分佈的印象。

5、正態分佈N(μ, σ2)是由均值μ和標準差σ唯一決定的.分佈。通過固定其中一個值,討論均值與標準差對於正態曲線的影響。

歸納出正態曲線的性質:

(1)曲線位於x軸的上方,與x軸不相交 。

(2)曲線是單峯的,它關於直線x=μ對稱 。

(3)曲線在x=μ處達到峯值 。

(4)曲線與x軸之間的面積為1。

(5)當x<μ時,曲線上升(增函數);當x>μ時,曲線下降(減函數)。並且當曲線向左、右兩邊無限延伸時,以x軸為漸近線,向它無限靠近 。

(6)μ一定時,曲線的形狀由σ確定。σ越小,曲線越“瘦高”,總體分佈越集中;σ越大,曲線越“矮胖”,總體分佈越分散。

進一步,若X~ ,則對於任何實數a>0,概率

為區間 內的面積。如圖。

思考:對於固定的u和a,當σ變化時,P(u-a<X≤u+a)的大小如何變化?

當固定μ和a後,P(u-a<X≤u+a)隨着σ的減小而變大。即X落在區間 的概率變大,X集中在μ周圍概率越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討論探究正態曲線的性質,探究過程中,指導學生明確圖象性質主要包括“位置u”與“形狀σ”兩大內容,在推導曲線性質的過程中,可以鍛鍊學生觀察、猜測、歸納的能力。

練習1:右圖是當 分別取值 , , 的三種正態曲線N (0, )的圖象,那麼 , , 的大小關係是( D )

A. >1> > >0 B.0< < <1<

C. > >1> >0 D.0< < = 1<

練習2、某正態總體函數的概率密度函數是偶函數,而且該函數的最大值為 ,求正態密度函數。(即標準正態曲線)

解:正態分佈的概率密度函數是 ,它是偶函數,説明μ=0, 的最大值為 = ,所以σ=1,

【設計意圖】加深對性質、公式的理解。

6、小概率事件的含義(3σ原則)

對於正態總體N(μ, σ2),隨機變量X取如下區間內的值時的概率為:

P(u-σ<X≤u+σ)=0.6826,

P(u-2σ<X≤u+2σ)=0.9544,

P(u-3σ<X≤u+3σ)=0.9974,

因此可以看到,正態總體幾乎總取值於區間(μ-3σ,μ+3σ)之內,而在此區間以外取值的概率只有0.0026,通常認為這種情況在一次試驗中幾乎不可能發生。在實際應用中,常認為服從正態分佈N(μ, σ2)的隨機變量X只取(μ-3σ,μ+3σ)之間的值,這稱之為3σ原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3σ原則,小概率事件。掌握常見的計算問題。

例2、工廠製造的某零件尺寸X~N(4, ),問在一次正常的試驗中,取1000個零件時,不屬於區間(3,5)這個尺寸的零件大約有多少個?

分析:不屬於區間(3,5)的概率為:

P(X 3)+P(X 5) =1-P(3< X<5)

=1- P(4-1< X<4+1)

=1- P(u-3σ<X≤u+3σ)

=0.0026 0.003

即不屬於區間(3,5)的有1000 0.003=3個

練習3、已知一次考試共有60名同學參加,考生的成績X~N(100,52),據此估計,大約應有57人的分數在下列哪個區間內?( A )

A. (90,110] B. (95,125] C. (100,120] D.(105,115]

練習4、已知X~N (0,1),則X在區間(- ∞,-2)內取值的概率等於( D )

A.0.9544 B.0.0456 C.0.9772 D.0.0228

【設計意圖】實現講練結合。常見的計算題都3σ區間有關,該例題和練習題體現了3σ知識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學生對公式的理解。

小結:1、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佈規律用分佈列描述,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佈規律用分佈密度函數(曲線)描述.

2、經驗表明,一個隨機變量如果是眾多的、互不相干的、不分主次的偶然因素作用結果之和,它就服從或近似服從正態分佈,正態分佈廣泛存在於自然現象、生產和生活實際之中.

3、對於求正態分佈在某區間內取值的概率,一般轉化為在σ鄰域內取值的概率求解.

練習作業:書本第74頁 1、3

課後作業:書本第75頁 習題2. 4 A組 1 , 2 B組 2

【設計意圖】深入地鞏固所學知識。通過學生練習、作業批改,及時反饋,鞏固所學知識,並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檢查教學目的的實現程度。

【板書設計】

正態分佈

一、正態分佈與正態曲線

高爾頓板試驗

定義

例題1

二、生活中的正態現象

三、性質和特點

四、3σ原則

例題2

練習

小結

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綜合活動《有趣的蘿蔔》,這是我園園本課程——農村綜合主題教育“蔬菜營養好”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

一、説教材。

1、教材:此活動選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蘿蔔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蘿蔔在農村菜場等地隨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有白蘿蔔、胡蘿蔔、卞蘿蔔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它營養豐富,吃法繁多,可煮湯、可涼拌、可紅燒、可醃着吃,有的還可生吃呢!民間還有“十月蘿蔔小人蔘”的美稱。

然而幼兒雖然知道蘿蔔,但對蘿蔔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等還不太瞭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現幼兒不愛吃蘿蔔的現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蘿蔔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蘿蔔的特徵、用途等的理解,激發幼兒愛蘿蔔的情感。我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説,“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幼兒在感知蘿蔔的基礎上,能表達蘿蔔的特徵及用途,並能按蘿蔔的特徵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瞭解蘿蔔的生長過程,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

(3)幼兒樂於探索,能大膽表述,在活動中感受蘿蔔的有趣,產生愛蘿蔔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知蘿蔔的有趣,主要是蘿蔔的特徵、用途及生長過程。通過探索發現、多媒體、歌曲引路、遊戲體驗及品嚐蘿蔔製品,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的難點是:根據蘿蔔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主要通過小組商量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意識到分類標準及分類結果,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通過集體評價,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枱6張呈半圓形擺佈在前面和側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兔子絨玩具、各種蘿蔔、籃子每桌一套、創編歌曲、多媒體、蘿蔔食品、輕音樂

3、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

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推拙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

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蘿蔔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對蘿蔔進行分類。幼兒分類是指幼兒把具有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徵的物體聚集在一起的活動,分類活動是觀察活動的延伸和應用。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第三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蘿蔔籽,共同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由於我利用了節奏快的旋律巧填歌詞,編成了一首《蘿蔔歌》,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蘿蔔的生長過程,更是創造了一個個可愛的蘿蔔形象。教師的適時賞識,把幼兒的創造之花點燃,顯示了無窮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蘿蔔的生長過程”,讓幼兒對蘿蔔生長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4、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本次活動的全過程,我就引入了幼兒喜歡的兔子形象,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看蘿蔔、分蘿蔔、品嚐蘿蔔的情境中,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蘿蔔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蘿蔔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動中我們就鼓勵幼兒分蘿蔔,引導幼兒按蘿蔔的特徵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着不同的分法。當然,幼兒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們不斷以動作調節自己的分類標準。伴隨着動作,幼兒的思維就會靈動起來,因而就有了更豐富、多樣化的分法。通過介紹性評價,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深化了各自的認識,拓展了分類面。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蘿蔔的生長過程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操作分類——遊戲體驗——品嚐交流——審美延伸

(一)激發興趣(情境:小兔的蘿蔔豐收了)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小兔形象,為幼兒創設了“小兔蘿蔔豐收”的語言情境和物質(蘿蔔)情境,引發幼兒觀察蘿蔔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兔作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蘿蔔)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們為每組提供了充足的蘿蔔,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幼兒比比、摸摸、説説各自看到的蘿蔔的特徵。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為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蘿蔔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可結合實物進行,避免了空洞性。為了拓寬幼兒對蘿蔔的認識,教師還結合收集到的圖片和實物蘿蔔作了一個概括,點到了課題中蘿蔔有趣的含義。

(三)操作分類(情節:幫小兔分蘿蔔)

分類活動是前一次觀察探索活動的應用,而幼兒分類往往根據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進行,分類標準(依據)也在不斷改變。因此,我們要求幼兒通過説一説、分一分、在嘗試和自我糾正中完善各組的分類。這裏主要是按蘿蔔的自然屬性——形狀、大小、顏色等進行分類。由於中班幼兒還不具備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故分類要求不是十分嚴格標準。我們允許產生錯誤和爭論,引導幼兒在多次操作、反覆嘗試中積極思考,自己修正,學習到科學的態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兒分得有理,他們就完成了幫小兔整理蘿蔔的任務,就可以把分好的蘿蔔送到小兔家,這樣幼兒就有了成功的體驗。

在第二、第三個環節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徵和操作分類的目標(目標1),同時目標三也得到了一定的'體現,主要是探索態度和樂於表達方面。

(四)遊戲體驗(體驗蘿蔔的生長過程)

幼兒感受知蘿蔔的特徵後,很自然地就會聯想到其生長過程。因此,及時設問“你們知道蘿蔔是怎麼長大的嗎?幼兒通過聯繫實際經驗的交流,結合多媒體,幼兒真切地理解蘿蔔怎樣由一粒蘿蔔籽慢慢長大的過程,其動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為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全體幼兒又在一曲《粉刷匠》旋律中自編自演了《蘿蔔歌》,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成長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這一環節落實了目標2。

(五)品嚐交流(情節:小兔請大家品嚐蘿蔔食品)

在討論交流蘿蔔的用途後,大家一定很想品嚐了,為了滿足孩子嘴饞、控制能力弱等特點,我就及時安排了小兔請大家品嚐蘿蔔的情節,,很自然地引導幼兒進行品嚐交流蘿蔔的吃法,我們在每組提供的食品有:(生吃的、醃製的、紅燒的、炒的、涼拌的)。大家吃吃講講,在興奮的狀態之中,幼兒也逐步意識到多吃蘿蔔(蔬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使身體長得更捧。在這一過程中蘿蔔的吃法也全面體會,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活動。到這環節,目標3就自然完成了。

(六)審美延伸(蘿蔔小製作展示)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蘿蔔產生興趣。小朋友知道了蘿蔔不僅有趣,它還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製作玩具,使幼兒在審美心理、創作慾望上得到滿足。教師通過幾件小製作,引發幼兒對蘿蔔的創作慾望,使審美心理得到愉悦,進而為孩子有意願投入下一個非正規性的自主活動奠定基礎。同時,請幼兒把小兔和蘿蔔帶走,既是為兔子幫忙的表現,又是為可能進行的製作創造條件,相信孩子會對蘿蔔產生持續的興趣,或許還可以從中生成更有價值的活動。

中班綜合活動:有趣的蘿蔔

一、設計意圖:

秋天是蘿蔔豐收的季節,在農村蘿蔔隨處可見,取材方便。它是我園“農村綜合主題教育”這一園本課程中的一個鄉土資源。蘿蔔的品種豐富,有長長的白蘿蔔,有桔黃色的胡蘿蔔,有圓的紅色的卞蘿蔔,還有綠綠的水蘿蔔等。平時,孩子們雖然都認識了蘿蔔,但對蘿蔔的種類不太注意;對其營養也不甚瞭解;好多孩子不太喜歡吃蘿蔔,針對這些問題,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看看、摸摸、比比中感受蘿蔔的特徵;分一分蘿蔔,表達分類的過程;演一演,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嘗一嘗,感知蘿蔔的味道和用途。通過小兔請大家看蘿蔔、分蘿蔔、吃蘿蔔等情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從而獲得新的感悟。

二、活動目標:

1、幼兒在感知蘿蔔的基礎上能表述蘿蔔的特徵及用途,並能按蘿蔔的特徵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瞭解蘿蔔的生長過程,體驗蘿蔔生長的快樂。

3、幼兒樂於探索,能大膽表達,在活動中感受蘿蔔的有趣,從而產生愛蘿蔔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信號音樂;小兔絨玩具一隻;實物蘿蔔、空籃子、蘿蔔食品每桌一份;教師小結用的蘿蔔一份;“蘿蔔的生長過程”;蘿蔔食品每桌一套,蘿蔔小製作2—3件。

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驗。 對《粉刷匠》旋律有所熟悉。

空間準備: 幼兒座位呈框字型擺放,操作枱呈半圓形放置於幼兒視線前面。

四、活動過程:

活動流程: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操作分類→遊戲體驗→品嚐交流→審美延伸

(一)激發興趣(情境:小兔帶來蘿蔔豐收的喜訊) 1、師利用小兔絨玩具宣佈小兔帶來的喜訊。 2、簡單介紹觀察蘿蔔的要求

(二)自由探索(情節:看小兔的蘿蔔)

1、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探索蘿蔔的特徵。

2、圍繞問題交流發現:你看到的蘿蔔長得是怎樣的呢? 3、拓展幼兒對品種的認識。

4、利用準備好的各種蘿蔔小結蘿蔔的有趣。

(三)操作分類(情節:幫小兔分蘿蔔)

1、要求:小兔收了那麼多蘿蔔,想請小朋友幫忙分一分(小朋友按蘿蔔的特徵來分一分、説一説)。

2、操作指導:允許幼兒嘗試錯誤,自覺糾正,並用語言表達分的過程。

3、評價:小組代表介紹,集體評價,然後把蘿蔔送到小兔家。

(四)遊戲體驗(情節:幼兒扮演蘿蔔生長)

1、商量討論:蘿蔔是怎麼長大的呢?

2、結合:“蘿蔔的生長過程”,讓幼兒瞭解蘿蔔從小到大成長的過程。

3、利用《粉刷匠》旋律,欣賞編好的《蘿蔔歌》,再通過唱一唱、演一演體驗蘿蔔生長的樂趣,用身體的形態、動作創造一個個可愛的蘿蔔形象。

(五)品嚐交流(情節:小兔請大家吃蘿蔔食品)

1、聯繫實際商量講講蘿蔔的用途(吃法及營養)。

2、幼兒品嚐蘿蔔食品: 邊吃邊講蘿蔔的味道及加工法等。

(六)活動延伸(情境:看蘿蔔製成的玩具)

用蘿蔔製成的玩具使幼兒產生審美愉悦,激發幼兒動手嘗試製作的願望。

5 O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塑造人生》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二個框題內容,在學習了文化影響的特點基礎上,進一步瞭解文化對人的影響,從個體角度,學會利用文化塑造人生。它是本課知識的落腳點。同時,也為下一單元學習作準備。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習好這堂課能進一步明確學習《文化生活》的目的意義,對現實生活具有指導意義。因此,該內容在第二課甚至説在全冊教材中有着不可忽視的地位。

【教學目標的確定】

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賞析優秀文化產品,感悟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對於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的意義,確信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課程標準基本要求出發,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二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擬定如下具體“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賞析優秀文化作品,感悟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對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的意義,確信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理解優秀文化如何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

2、能力目標:結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展現優秀文化作品帶來給人們的精神享受,感受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體驗優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塑造健全人格的過程。端正對文化活動的態度,體認先進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巨大鼓舞作用,樹立不斷追求自身全面發展的遠大理想,形成正確的個人發展觀。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

依據:從《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看,這是本課重要的教學目標,明確文化對人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從學以致用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看,學生真正從情感上接受、認同並實踐這一觀點,會使學生受益終生。對於文化的意義,高二學生已經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有些學生甚至可以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進行分析,但是要把這種認識內化為一種情感認同,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並踐行文化生活的必要性就成為要突破的難點所在。

【教材處理】

由於教材教學內容的編排順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原則上遵循教材的原有結構,結合我校、我市文化活動開展探究,所以對教材部分探究活動進行適當的取捨與調整。

二、學法指導

【學情分析】

針對高二學生普遍具有視野開闊,思維敏鋭,接受性強的特點,已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分析歸納綜合能力,他們對文化的作用有一定的認識,但這些認識都還停留在淺層次,必須引導他們全面的瞭解文化對個人成長有深刻的影響。因此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在文化的重要性,能積極去體驗優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塑造健全人格的過程,從而使自己全面發展。

【學法指導】

運用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法,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重點理解社會主義條件下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的重要性。對於增強精神力量這個重點,主要從文化的作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作用把握。用辯證的.觀點掌握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對於人的全面發展這個知識點,可從原因、表現、結果、作用綜合把握。

【學法設計】

本堂課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以下學法:

(1)小組合作學習法。(2)討論法:把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存在的誤區加以討論交流,達到明辨是非,提高認識。(3)賞析法。(4)實例分析法。運用典型事例引導學生分析、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5)反思評價法。

依據:①“教會學生學習,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創造條件”,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師的職責。②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個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想覺悟的提高,反映在課堂上就是要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學”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三、教學手段及方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依據:恰當使用,會給教學帶來活力,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動漫、圖片資料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地去解決認知發展的不平衡,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2)合作探究法。圍繞本課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成長的實際、關注校園社會熱點問題,組織探究活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探究知識的同時形成了豐富的情感體驗。

(3)明理導行法。政治教學的最終落腳點還是要教會學生“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格健全的人”。在學習中,使學生相信文化塑造人生的觀點,並外化為行為。

依據:(1)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2)學生的實際。學生經過一年多的高中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學科分析和概括能力,適合採用“探究”的教學模式和討論的方法;學生的發現和認知活動離不開一定的情境(3)教學的實際。沒有無教育的教學。要發揮教學過程中的教育功能,堅持教書育人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

【教學用具與相關準備工作】

1、班級佈置:張貼兩副書法作品:一本好書可以改變若干人的命運,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實現(席勒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目的:增強教室文化氛圍)

2、學生準備:學生製作有關“廉潔文化進校園”的格言卡;分組收集校園廉潔文化活動的相關照片資料;擬定倡議書。

附:板書設計(教學提綱)

二、文化塑造人生

(一)文化豐富精神世界

1、文化與人的關係:人創造文化,文化塑造人

2、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1)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途徑

(2)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是對真善美的追求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豐富了我國人民的精神世界

(二)增強精神力量

1、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增強了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

(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

2、人的全面發展表現為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3、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以我校就近開展的“廉潔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為主線與切入點,從身邊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提升到晉江市慈善文化的影響,從某些側面體現出優秀文化對人全面發展的塑造作用。由點到面,從小到大,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並引導學生積極傳播優秀文化,力爭使學生在愉快中得到發展,在發展中獲得愉快。力爭突出思想政治課堂的“三性”:時代性、生活性、實踐性。擬訂為按“情境感知――合作探究――點撥昇華――體驗交流――拓展深化”的環節來開展教學。

五、教學小結與反思

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把教學的內容和學生身邊的“校園文化”,“慈善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以小見大,由近及遠,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思維活躍,做到了動眼看、動口議、動耳聽、動腦思、動手做;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得到了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立足於課堂開展探究式的教學;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思路,拓展思維,真正做一名學習的“主人”。注重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的把握,運用多媒體手段,但又不拘泥多媒體,有板書、探究活動等;科學地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令人感動的情義世界——<最後一頭戰象>》。

説教學內容

《最後一頭戰象》是人教版國小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第23課,這是一篇悲壯感人動物小説。作者以時間為序,講述了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在生命終結以前,再次披掛戰甲,重回戰場憑弔,莊嚴埋葬自己的故事。抓住戰象嘠羧的神態和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記敍了嘎羧生命歷程最後的輝煌和莊嚴。

説教學理念

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是在高年級階段提出來的閲讀要求,也是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長的,因此我這次努力做到的是對長文有所取捨,有所側重,體現長文短教的嘗試。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中創設學習情境,充分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説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以及教材,我確立了這樣的目標:

1、繼續練習用較快速度閲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2、從課文的相關語句感受戰象嘎羧的重情義的情懷;

3、學習作者具體、細緻的表達方法。

説教學重點

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實際要求,我安排了這樣的教學重點:抓住動作和神態描寫的語句,品析語言,體會課文的相關語句之間的內在聯繫,感受戰象的形象,指導感情朗讀。

説教學特色

從整節課來看,這節課的設計基本上照顧到了語文基本能力的綜合培養,課堂設計的特點最主要體現在兩點:

1、在對三個場景學習的時候分別採取了自由讀、老師範讀、引讀的不同類型的朗讀指導方式,課堂上進行聽説讀寫互相結合、相互滲透的學習。

2、三個場面的學習用一根情感線索作為紅線把幾個片段聯繫起來,基本遵循熟讀之後把握文本深層含義,進而提煉中心、總結寫作手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規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礎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達方法,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説教學過程

由於文本較長,我安排了兩課時的內容,這次具體來談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第一課時

做到對課文的熟讀以及字詞等基礎性任務的掌握,找出來自己感動的地方,讀一讀,概括嘎羧在生命最後時光做了哪三件事。複述課文。

【設計思路】這樣來安排,目的是為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熟悉和情節的充分把握,能夠整體來了解內容之間的聯繫,也為下節課進行語言品析打好基礎。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真情導入

老師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在音樂的襯托下,回顧的背景、脈絡,奠定整節課的情感基調。

老師:(配樂)在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凜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雙版納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戰鬥結束後,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屍體,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只有一頭戰象倖存下來了——這就是“最後一頭戰象”(板書課題)

接着引導學生概括出來嘎羧預感到自己生命將盡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戰甲、憑弔戰場、莊嚴歸去。(板書)然後通過學生上節課的'學習,對戰象品質的理解回答,總結得出這是一頭“重情重義”的戰象。

第二環節:品讀感悟(出示)

1、問題:速讀課文思考,在戰象最後做得三件事中,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重義?畫一畫,讀一讀,品一品,説一説。

2、學生速讀課文,選擇自己感動的一個場景進行學習討論,老師巡視,相機指導。

3、對三個場景的學習、探討、交流:

場景一:重披戰甲

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抓住戰象嘠羧見到象鞍時“一下子安靜下來”“吹去灰塵、摩挲”“ 淚光閃閃”(板書:摩挲、淚光)等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來體現對象鞍的重視和珍惜,分析得出這是一頭“重情重義”的戰象,讀出自己的感受。

場景二:憑弔戰場

1、在學生談了自己對這一部分的理解之後,老師配範讀。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此時你就是嘎羧,重新回到戰場,你“凝望”(板書)的目光中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範讀文段: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盪漾的江面。然後,它踩着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着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時,它身體膨脹起來,四條腿皮膚緊繃繃地發亮,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吼聲激越悲壯,驚得江裏的魚兒撲喇喇跳出水面。)

學生展開想象,補充空白,進行表達訓練。

2、引導學習一個關鍵的詞語,戰象嘠羧的叫聲“歐——”(板書:吼叫),因為這個叫聲中包含的含義可以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進行多角度的體驗,充分的感受到嘠羧內心所不能言的那種情懷。(預設:二十六年來,它只能把的思念、傷心、孤獨深深地壓在心底,可是此時此刻再回戰場,終於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吼叫,這吼叫是在訴説什麼?是啊,這叫聲表達了對戰友的思念,這是在呼喚戰友的英靈,在告訴戰友我即將陪伴你們了,這更是和鄉親們最後的告別啊!)

3、學生進行朗讀練習,老師指導,感悟這是一頭“重情重義”的戰象。

【設計思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應該能夠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文中的有關語句的內涵,體會表達效果。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自身身份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理解和感悟,表達自己的感受,目的在於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場景三:莊嚴歸去

1、老師引導到這一個場面,重點通過對“挖”(板書)字的反覆出現和一些動作細節的體會,你能從中讀出什麼?理解是什麼支撐着他這樣挖下去的,學生總結出來是他的對戰友的思念,是他堅強的毅力,讓學生感受這是一頭“重情重義”的戰象。老師緊接着引讀,讀出來他的疲憊,他的堅強,他的思念,他的重情重義。

2、學習完三個場景,讓學生理性的回顧總結,作者是通過怎樣的細節描寫來體現戰象嘠羧的“重情重義”的。(通過動作和神態的細節描寫。板書:動作、神態。)

【設計思路】這個環節目的在於把對人物形象的感性學習上升到對的理性學習上,總結寫作方法。

第三環節:情感昇華

1、讓學生齊讀最後兩個自然段,感受戰象死去時候的莊嚴。老師接着進行引導寫話練習。

老師: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嘎羧走了,平靜的走了,寨子從此也將恢復平靜,可是我們的心卻無法平靜,此時此刻,你想説些什麼呢,請把你最深情的語言寫下來吧。

學生寫。學生練習展示——

老師總結:浴血衞國得幸存,垂暮不忘生時恩。歲月匆匆如流水,心似卵石沙中沉。這正是:山水依舊,我心依舊。與友長眠,英魂永存。

2、最後由作者的一句話,提升對文本的理解和昇華,引起我們更多更深層的思考。並推薦閲讀沈石溪相關作品。

【設計思路】語文閲讀教學“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推薦學生課後閲讀沈石溪的其他動物小説,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讀書習慣。

説板書設計

後 戰 重披戰甲:淚光、摩挲

憑弔戰場:凝望、吼叫 重情重義(動作、神態)

一 象 莊嚴歸去:挖

板書體現出來的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主人公的核心品質和寫作技巧的提升,簡潔明瞭,線索清晰,中心突出。

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新樓蓋好了,小動物們一心想把方便讓給別人,都爭着住頂樓的事。寫小馬、小狗、小兔、小猴之間關於“誰住頂樓”的談話,課文篇幅較長,但內容淺顯易懂,語言也貼近孩子們的生活,適宜兒童閲讀。第二課時,重點指導書寫。

學生分析

學生在識字與讀文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礎,尤其是識字,學生完全有能力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自學。在指導書寫方面,老師重點講筆畫、規則。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的特點。本着這一特點,本課繼續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加強識字訓練,在書寫方面,多觀察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學目標:

1.認識“住、等”13個生字;會寫“户、住、休、體、等”8個生字。學習3個新部首:“八字頭”、“牛字頭”和“父字頭”。

2.練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件,直奔主題交流:在生活中如果大家遇到困難應該怎麼辦?通過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識字、在分步指導書寫的基礎上重點説説重點筆畫的位置。

教學重難點:

1 、能正確認讀生字,並能正確書寫。

2、學會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並能互相交流。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交流,在生活中如果大家遇到困難應該怎麼辦?

三.識記生字。

1.學習課文,這些生字朋友你還認識嗎?出示本課生字,請學生認讀。

2.我該怎樣記住這些生字朋友呢?你有什麼好方法嗎?

3.請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4.請學生彙報,説説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四.指導書寫。

1.出示要求書寫的生字卡片,請小老師帶讀。

2.請學生認真觀察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觀察筆順書寫表,然後描紅,邊描紅邊體會一下那個字難寫,提出來請大家幫助。

3.學生提出比較難寫的字,老師給予指導,觀察重點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重點指導“休”“體”説説你的發現。

(2)老師範寫,範寫時與學生共同説説重點筆畫的位置。

(3)學生獨立寫第一個字。

(4)反饋學生的書寫,進行展示,指出優點,提出不足。

4.認真書寫其他的字。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九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和列表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用“倒推法”的策略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倒推法”是一種應用於特定問題情境下的解題策略。教材首先通過兩道例題讓學生解決具體的問題,體會適合用“倒推法”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的特點,初步掌握運用這一策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和過程 ;再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安排了不同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進一步體會“倒推法”的策略意義及其適用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倒推法”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方法。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推法”的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學生學會運用“倒推法”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根據具體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教具準備:為了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具;

二、説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力求借助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相結合的手段再現具體的生活情境,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觀察比較法、啟發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教會學生學會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瞭解並掌握用“倒推法”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三、説教學過程

在整個教學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定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自學質疑,建立模型

導入課題我是這樣設計的:用多媒體出示老師從學校回到家的路線圖,同時提問:老師是怎樣從家回到學校的呢?通過説回家的路線,使學生體會“倒推法”的策略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隨之引出例1的教學,讓學生自學質疑,對於例1的內容,學生還是有一定的能力去完成的,所以讓學生先自己去學習,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你準備先怎麼辦?再怎麼想?怎樣推算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二)交流展示,初步感知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在交流展示中説出自己的想法,也在聽取別人意見的同時梳理自己的思路。這樣能幫助學生再次理順問題思路,初步感知倒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例1是通過在兩個杯子之間倒果汁這樣一個操作性強,過程清晰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初步理解並感悟“倒推法”的策略和列表格解決問題的方法。此時的學生並沒有真的掌握倒推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於是要進一步設計類似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感知的方法嘗試自主探究這一策略,這一部分以學生的分析為主,讓學生相互補充,力求説具體,説完整。

(四)精講點撥,突破難點

引導通過比較解決這兩個問題過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再次體會倒推的策略以及明確什麼樣的情況下適合用倒推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在學生充分理解後,我還設計了讓學生檢驗答案是否正確。從而比較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檢驗的思路又什麼不同。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從現在到原來,是倒推的策略;檢驗的思路是從原來到現在,是按題意進行順推。

(五)矯正反饋 ,拓展延伸

俗話説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通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非常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倒推”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 六)課堂總結,課外運用

學生説一説本節課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一下本節課的內容,再次重申學習的解決問題的倒推策略。

四、説板書設計(略)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能學不教”;練習體現了層次性,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體驗成功的喜悦。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枱曆掛曆的設計》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國小美術第八冊第6課的內容。

本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不僅具有實用性,同時還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能啟迪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引發學生對生活用品的設計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當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啟發和引導學生運用造型,圖案,色彩等設計要素,通過構思,設計,製作出一個式樣新穎,生動有趣的枱曆和掛曆。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內容和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枱曆和掛曆設計方面的知識,學習製做方法。

2.嘗試運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設計製做枱曆和掛曆。

3.通過收集,欣賞,討論等綜和實踐活動,增強學生關注生活與設計的意識,培養審美情趣。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特點,我把了解枱曆設計的基本方法定為教學的重點。而相對學生如何設計出一款具有新穎美觀的作品來説,在構思,設計製作過程中會有一定難度,因此我把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將設計的美觀與實用性相結合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

《美術課程標準》強調“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巧的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困此,本課教學我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中我主要採用了“觀察演示法”,“討論交流法”,“評比展示法”等教學方法,採用“觀察演示法”,讓學生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分析和借鑑來獲取枱曆,掛曆的知識。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欣賞分析歸納,總結及合作學習的能力,我採用了“討論交流法”對學生收集的作品進行交流,讓學生從中探究枱曆,掛曆的多元文化,瞭解其製作方法。最後進行評比展示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大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的快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

五、説教學過程

生動地導入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我以談話式的導入“同學們,你知道今天是幾月幾號麼?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是如何設計出來的嗎?今天就讓我們做個小設計師,設計自己喜歡的枱曆或掛曆”自然的導出日曆,引出課題,這樣簡單的導入不僅聯繫生活實際,更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接着瞭解認識枱曆,掛曆的知識以及製作方法,這個教學環節我分兩步進行,首先讓學生知道枱曆、掛曆和我們生活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枱曆、掛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過欣賞圖例,讓學生知道可以運用不同的設計計形式和不同的裝飾設計方法進行製作。

枱曆和掛曆的設計是人性化很強的設計,我以設計製作一款簡單的造型式的枱曆為例,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和愛好設計出有個性的作品,應避免設計千篇一律。出示作業要學,學生開始動手製作。在學生製作過程中,如發現有創意的作用品,我會給予肯定與鼓勵,如果視有學生在製作中出現的問題,我會指導並示範正確製作方法。

在欣賞評述這個環節,我按排了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總結的方式進行。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生動性,有效地提高的教學質量。

在教學的最後環節,我用一句話“我們設計的是枱曆和掛曆,我們還可對生活中其他物品進行巧妙裝飾,來美化生活環境,讓我們用火眼金睛去發現,去創造美吧!”來結束本課。

説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冀教版國小英語第五冊第十課“China”。

從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學習興趣和天真、活潑、好奇的求知慾考慮,每個年級的教學內容都是以學生的互動,師生的互動為出發點的。本單元主要講的是我們的祖國和幾個説英語的國家,而本節課主要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日常用語,瞭解了一些國家知識的基礎上,以中國的相關知識為背景,學習描述我們可愛的祖國,並在此基礎上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擴展和延伸,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激發更加濃烈的愛國之情。

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大綱提出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會説新單詞,掌握新句型,並能熟練運用新句型進行交流。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利用工具探求新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相互協作意識。

3.情感目標: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在交際活動的過程中能聽懂會説重點句型“WhatisthecapitalcityofChina?It’sBeijing.Doyouknow…?”難點為重點句型的實際運用及相關知識的表達。

【教學對象分析】

國小生知識形成的特點是:通過親自動手實踐,體驗感知,形成表象,構成新知。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情感體驗。國小階段英語教學屬於基礎教育,要努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使人的主體精神得到自我完善,發展所必需的英語語言能力和文化素質。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想象力豐富,喜歡幻想,對事物充滿好奇,樂於參加表演,喜歡做遊戲,急於得到別人特別是老師的肯定。所以在本節課教學中,首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其次,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交際的能力。最後,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意識,以發展學生的思維,着眼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這節英語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能力的培養為宗旨。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要努力創設多種多樣的方式和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注重教與學的互動和生生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給予激勵性評價(包括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和自我評價的方式);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獨特的.感受,將集體學習與小組學習結合起來。教學方法主要是採用聽説法、任務驅動法、交際法和全身動作反應法等,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實踐、參與和合作等學習方法完成任務,感受成功。

【教學過程設計】

按照上面的教學思路,結合國小英語的教學特點,根據現代英語教學理論,體現學生主體,關注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進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開發個性潛能,使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都能發現自己個性才能發揮的領域和成功點。我們倡導建構式的學習,努力運用學生主動參與、感知體驗、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語言實際運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調整學習英語的情感和策略,熟練語言技能,發展語言能力,使課堂真正形成“樂説”“會説”“能交際”的氛圍。本節課分為以下五個環節。

1、引入新課

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自然引入新課“China”

2、主動探索,掌握新知

新課程標準建議英語教師的教學行為要從面向部分學生向面向全體學生轉變;從重傳授向重學生主動學習轉變;從重語言知識講解向重學生參與、感知語言學習過程轉變;從重教師單向的輸出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向信息交流轉變;從重單一的課本教學向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轉變。為此,在新授課部分,我利用看地圖逐步瞭解新單詞及新句型的表達方式。然後,出示教學內容,在情境中出示新單詞,使學生們掌握新單詞發音。與此同時,進行新句型講解:“WhatisthecapitalcityofChina?ThisisTian’anmenSquare/thePalaceMuseum.”合作式練習,加深學生對單詞及句型的理解與記憶。在這種情境練習中,教師給了學生實踐的空間,使學生的知識不斷鞏固,技能逐步形成,同時,突出了語言的交際特點,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及創新品質。

3、合作交流,語言交際

英語教學不僅是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更主要的是要把知識靈活運用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培養一定的綜合運用能力。所以,在新課後為學生安排了不同類型的練習活動。一是自由合作“Talkingingroup”;二是全員參與的課後留言,在活動中強調組員的相互合作,在小組練習的過程中,給學生創造了相互交流、相互指導合作的機會。幾個小組同時進行交際訓練,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口語交際,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4.課堂小結

為了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我讓學生扮演小老師,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這樣不僅能瞭解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還達到了總結本節課的目的,同時還鍛鍊了學生歸納、總結課堂所學知識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5.佈置作業

用所學的國家知識寫幾句關於中國的英文介紹,並與同伴共賞。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力求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以活動為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整節課教學設計的宗旨是為課堂教學服務,讓學生成為直接的受益者,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實際能力,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最後使學生“樂説”“會説”“能交際”,感到學英語“It’sfun.It’seasy!

説課稿 篇9

各位專家、老師們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建立統計圖表。我主要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環境、教學過程這 6 個板塊説起。

一、説教材

(1)本節課內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課《建立統計圖表》部分。屬於信息素養中信息加工範疇的內容,是信息素養中極為重要的內容。信息加工的內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體信息加工。表格是處理數據的一種有效辦法,而表格數據的圖形化處理,則更加直接和簡潔。圖表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將那些看似關係並不十分密切的數據,以直觀的形態展現在人們面前,增強信息的可讀性、可比較性,為人們解決問題、決策或預測發展提供幫助,因而是數據分析過程中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見本節內容是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另外也為以後學習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礎。

(2)説教學目標:

主要從新三維目標説起。

知識與技能目標 :

1、會根據指定的表格中的數據按給定的要求(如按每月份的手機銷售數量製圖表)畫出指

定的圖表(如柱狀圖、餅狀圖等等)。

2、並能根據圖表分析數據。

過程與方法目標:

信息技術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對於信息技術教學,我注意更新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化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學習。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先學後教,“兵”教“兵”、 任務驅動法、提問引導法、協作學習。目的在於運用現代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協作學習,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教學理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團結協作的作風。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悦和“學有所用”的快樂,以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説重點難點:

難點:1、圖表的製作方法及步驟。 2、圖表的分析及應用。

重點:1、圖表類型、數據源、圖表選項的選擇與修改。 2、圖表的分析及應用由此可見對圖表的分析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三、説教學理念

本次課的設計中我遵循以下幾個理念:

講練結合,在課堂上精講多練。

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合作學習,互幫互助

交流經驗,分享竅門,減少錯的做法,讓學生少走彎路。

四、説學情

對教學對象的分析上我主要從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學生已有基礎兩方面入手。

學生認知水平方面:

七年級的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充滿了好奇,學習態度認真,肯學敢問,並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本節課的學習將從生活實際出發,據其已有知識水平、認知水平、興趣等,設計出一定趣味的,略有難度的任務來吸引學生主動探索。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充滿興趣,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會專心致志,學習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

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1。會利用 EXCEL 製作電子表格

2。會對錶格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如對錶格中的數據排序等)

五、説教法

本課採用任務驅動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應用了講授法,邊講邊練法等。逐步深化,教師適當啟發,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讓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同時增強成就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探索的精神。

六、説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帶着任務在一種生動、直觀、活躍的氣氛中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實際操作和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逐步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提升自我的實踐操作技能與水平。在探索過程中學生可以扮演老師的角色幫助其他同學。目的在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七、説教學環境

本次課的教學是在學生人守一台電腦、擁有多媒體教學平台的實驗室進行的。課前教師備好了課的。

八、説教學過程

主要分導入、探索、講解、實戰、回顧與總結幾個環節。

導入:

師:同學們平時喜歡聽音樂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最喜歡哪首歌?

生:七嘴八舌説最喜歡的歌。

師:你們知道在我們學校最受你們學生歡迎的是哪首歌嗎?

生:……

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有嚴謹的意識。提醒學生:對於這個問題不能靠猜測,需要用數據來説話。

展示課件,讓學生觀察比較,哪個能更直觀、美觀的反映問題,通過對比,很明顯可以看到利用圖表來表示數據更直觀、更能讓人理解。“那麼這樣的圖表是怎麼做出來的呢?”通過提問,自然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明確了學習任務,並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自學與探索:

國中學生有自學能力,所以“將表格轉化為圖表的發法和步驟”內容中採用的方法是自學法。學生自學“將表格轉化為圖表的發法和步驟”,自學時思考並探索課前的那個圖表是怎麼做出來的(自學時可以看書、也可以看老師的 PPT)。

學生完成課前的那張圖後之後讓某一位同學在講台上演示。邊演示邊説步驟,老師做補充並適當提問引導大家。並在此過程中示意學生觀察在插入圖表嚮導中有很多圖表類型(如餅狀圖、柱形圖等)。引導學生思考可不可以把之前的那個表格用其他的圖表表現出來。以組為單位讓學生繪製上面那個表格的不同的圖表(老師在分配任務時讓各個小組繪製不同的圖表)。據學生繪出來的圖引導他們思考:

是不是同一個題目要求這幾種類型的圖都合適。

(例如剛剛大家畫的哪個圖表最適合表現哪首歌最受學生歡迎?哪個圖表更能直觀得表現這幾首歌在該校的受歡迎程度的比例圖?哪個圖表最適合表現這些歌在該校學生中的受歡迎趨勢……)

然後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常見的三種圖表的特點。

為了讓學生掌握剛剛總結的知識,我設計了一下幾個思考題:

1)要生成“中國各省人口比例圖”應採用哪種圖表類型?為什麼?

2)要生成“歷年來北京旅遊的人口增長趨勢”應採用哪種圖表類型?為什麼?

僅僅會判斷是不夠了,還要學會去如何去評價,鑑於此我設計了圖文並茂的任務 3。

實戰:

通過剛剛學生的學習,他們已經會插入圖表了,為了對這一知識進行鞏固,我設計了一下任務 1:

將歷年來北京旅遊的外國遊客人數做成折線圖,繪製好圖標後給生成的圖表加標題。讓學生留心圖表標題如何設置學生完成探索,基本可以弄清以上問題,但是製作的圖表會有很多問題,而且每位同學出現的問題不完全相同,如何讓學生弄清出現問題的原因呢?方法是:利用電子教室,將某個學生具有典型問題的圖表展現給所有學生,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學生提出圖表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和修改意見,採用學生集體智慧,完成圖表的製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幫助修改圖表的很多方面,如有的同學指出加上 X 軸 Y 軸標題,還有的同學指出圖表的大小和位置不能遮住表格數據,還有的指出給數據加上單位等,更有些同學提出將圖表區加上圖案或設置字體等,教師要對學生的探索精神加以肯定;另外還會發現學生存在的不足之處或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教師精講,例如:某位同學做出的圖表是空的,這樣的問題正好教給學生如何選擇數據源。還有的同學不會在已有的圖表的基礎上修改,只會刪掉圖表,從頭做,這樣的問題正好教給學生利用鼠標右鍵選擇命令修改圖表。

這種學生髮現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使學生全部投入學習討論中,發揮了集體的智慧,並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掌握了圖表的製作方法及修改方法。僅僅會繪製圖表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分析圖表。

因此我設計了任務 2:

通過剛剛建立的統計圖表你能得到什麼信息?

通過簡單的分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統計圖表的直觀性,任務二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其藴含的信息。

為了增強學生知識聯繫實際的意識。

我設計了任務 3:

分析其中高谷(或低谷)期遊客明顯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如×× 年來北京旅遊的外國人數增多是由於奧運會等)。這個任務的設置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即讓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析圖表,從圖表中提煉數據反映的.問題,並思考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讓學生學會將學到的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

回顧與總結: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回顧的時候用 PPT 展示相應的知識點),讓學生對本次課的學習有一個系統性的把握。

結束部分:

首先我會給大家介紹圖表的功能(表格是處理數據的一種有效辦法,而表格數據的圖形化處理,則更加直接和簡潔。圖表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將那些看似關係並不十分密切的數據,以直觀的形態展現在人們面前,增強信息的可讀性、可比較性,為人們解決問題、決策或預測發展提供幫助,因而是數據分析過程中的有效手段)然後告訴他們建立圖表的其他方式作為拓展(我們不僅可以用 excel 建立統計圖表而且還可以在 powerpoint 中來建立。還可以建立出立體的圖表。此外我們還可以將 excel、powerpoint 中的圖表插入到 word 中。此外我們還可以做出立體狀的圖表來。請大家下去以後自己去試試 。)

九、説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內容不多,我在教學結構的設計中主要以學生自主發現、探究學習為主,通過自主練習、展示交流等環節的設置,培養和提高學生觀察、應用、評價、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優點有:

1、本節課教學內容難度不大,教學過程清晰。先用在國中生中最受歡迎的歌曲的調查的圖表和表格進行對比引入主題,學生自主發現本課學習內容。學習自主探究圖表的插入方法,由於內容較簡單,因此在學生探索之後,有一個實戰環節。在次環節中通過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圖表的插入方法,並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學以致用能力。

2、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思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最終是學會自主學習的過程,在課堂上則更要主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以學生的興趣為基點,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使教學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不足:

1、由於時間有限,在課堂練習中不能解決所有同學的疑問。解決辦法:可以利用課後的時間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2、由於有些學生家裏沒有電腦,學生可能沒有機會嘗試插入立體圖表或在 POWERPOINT中插入圖表。解決辦法:利用下次課知識講完後的時間讓學生嘗試。

3、在教學過程中,語言稍顯呆板,不夠風趣幽默。解決辦法: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與培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