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75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白楊》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白楊》説課稿

《白楊》説課稿1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是09級1班26號江倩,今天我講的是《白楊》這一課。我把本課分為六個塊板,一、説教材,二、説學情,三、説教學法,四、教學結構,五、説板書,六、説練習設計。下面是我對本課的分析。

一、説教材

1、位置

這篇課文是人民教育出版國小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的語文文章,它位於本書的第十頁至第十三頁。十頁至十二頁是課文正文,十二頁是生字以及作業,十三頁冂閲讀鏈接。

2、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的課文有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白楊》是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是講祖國邊疆——西部,我們通過本單元去親近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而本課主要講: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寫火車外的白楊;第二部是4——11自然段寫兒女對白楊樹的爭論;第三部分12——16自然段講父親為兒女講解白楊。

3、編排意圖

學習這篇課文,讓國小生熱情歌頌邊疆,熱愛祖國、瞭解西部,立志建設西部。同時在學習這篇課文也可以教會學生要熱愛大自然。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六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新疆"等詞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那段話。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以及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5、本文重點: 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以及正確讀寫的生字、詞。

本文難點: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文。

二、説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愛國之情,只要稍加引導就能讓大家對西部充滿熱情。五年級的學生已有預習能力,在課堂上讓同學們積極提出不懂的問題,更深入的瞭解本文。在五年級上冊時同學們學過《落花生》一文對偷物喻人有初步的認知,所以我準備在教《白楊》的借物喻人時由《落花生》引入,讓學生更快的理借物喻人的特點。

三、説教、學法

1、説教法

根據本課對話多,學生生活環境與西部形成鮮明的對比,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啟發法、對話法來讓學生理解本文文意。

2、説學法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語言文字為主線。教師為學服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在上課時讓學生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的祖國邊疆的熱情。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

·講授法。然後師生共同討論去體會西部的建設和發展,同時這樣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説教學結構

根據本課的內容來看,我把本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對本文內容進行熟悉,掃清生字·詞的阻礙,今天我講的是第二課時。

(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上課時拿出西部圖片,問同學們知道這是哪兒?對它瞭解有多少等問題來吸引同學們的眼球激發興趣。讓同學們想對西部進一步瞭解。

(二)·品讀課文,理解文意

1·研讀對話,領悟白楊的.精神品質

我讓學生朗讀全文找出文中的好詞好句。這時學生找出"渾黃一體·高大挺秀·戈壁·邊疆"等詞。我讓學生讀出帶着些詞的句子後解釋詞語並且把詞語放入句子中去理解。()讓學生明白這些詞是講邊疆的環境突出白楊的品質。並板書:白楊·高大挺秀。(意圖:讓學生積極思考深刻理解白楊的品質。)

2·默讀課文,深入理解白楊

閲讀全文找出爸爸讚美白楊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白楊在邊疆紮根的辛苦。板書:紮根邊疆(意圖:讓學生對白楊的特點理解,對全文打下基礎。)

3·討論研究爸爸的的神態

讓全班品讀12——16自然段,讓學生找出爸爸神態變化的句子。當學生找出:"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和"爸爸摟着孩子,望着車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有浮起一絲微笑。"後讓學生分組討論爸爸的神態為什麼變了?學生大膽揣摩後告訴老師。我在趁熱打鐵引導孩子們:爸爸之所以失去微笑是因為想到了邊疆的建設者,後來笑了是因為兒女像小白楊一樣茁壯成長很欣慰。板書:建設西部者·建設西部。(意圖:開放學生思維,讓學生大膽思考。)

4·深入課文,體會爸爸的心願

讓學生快速瀏覽12——16自然段,問學生爸爸僅僅在誇白楊嗎?當學生思考回答後,再由五年級上冊所學的《落花生》引入今天所學的《白楊》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讓學生明白作者借白楊讚美西部建設者。並總結白楊與建設者的共同處。此時板書:借物喻人,堅強不屈,無私奉獻,兒女和小白楊正在長大。(意圖:讓學生由淺到深學習更多知識。)

五·説板書

意圖:從板書中可以讓人一目瞭然,知道本文借物喻人,借白楊紮根邊疆,為西部做貢獻的美贊西部建設者。爸爸希望兒女也為做貢獻。

六·説練習設計

1· 仿造文中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句子。

2·閲讀閲讀鏈接中《帳篷》,使用借物喻人寫一篇文章。

(意圖:仿句能讓學生對白楊品質加深印象,五年級以寫作為主,讓學生用借物喻人寫作文能讓學生學以致用。)

《白楊》説課稿2

一、説教材

《白楊》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講讀課。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國小的兩個孩子,在返疆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本篇課文,一、是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培養學生認真閲讀、思考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見解的能力,並能把自己的見解説出來。因此,我擬定了以下幾個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4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紹、新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

3、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説出自己的見解。

課文重點、難點,是要了解白楊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二、説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達含蓄,意義深刻。在課文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變化描寫和人物對話描寫,突出了人物的不同個性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幫助理解,並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投影、放錄像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

在指導朗讀時,可分角色朗讀,讀書時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動揭示出來,如爸爸的神態變化;兩個孩子的對話要讀出天真和稚氣來,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個性特點;爸爸説的那段話,因為是對孩子説的,嚴肅中又不失親切和循循善誘。本文的教學以讀為主,通過朗讀一理解一朗讀,並結合多媒體等方法教學本課。而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做適當的提示或點評,讓學生當學習的主體,老師則起主導作用。

三、説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為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直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四、説教學程序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講列車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駛,車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第二部分從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講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第三部分從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講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爸爸希望孩子們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課文重點是二、三、四段,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我計劃兩課時授完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初步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並學習第一部分內容,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精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在不停的設疑、釋疑中,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表白了什麼樣的心,從而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從小要樹立個人要服從祖國需要的人生觀、價值觀。現在我單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複習新詞:導入新課,直奔重點。

一上課我將投影出以下詞語:“戈壁、界限、介紹、新疆、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然後提問哪個詞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

(渾黃一體)此時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車窗外閃過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並配上兄妹倆的爭論錄音。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疑。

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二至四部分的內容,琢磨出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接着分角色朗讀。讀完後,讓學生談談他們從朗讀中知道些什麼,不理解的是什麼?我再把他們有價值的問題歸納出來,估計有:①白楊有什麼特點?②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借白楊表白什麼樣的心?③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④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最後嘴角會露出微笑?

(三)討論、釋疑。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通過反覆朗讀,學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內容大概講的是什麼,接着我重點組織引導他們逐步釋疑,深入地學習課文,體會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1)我重點讓學生朗讀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的話,提示:讀時要體現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然後請他們討論爸爸的三句話説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根據他們的回答,板書:高大直立、生命力強、堅強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楊與風沙、雨雪搏鬥的情景,觸景生情,老師引導全班齊讀這些話,讀出對白楊的讚美之情。

(2)學生了解了白楊的特點,由樹及人,逐步加深,讓他們自學第15至17小節,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麼共同之處。

完成練習:

①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在邊疆不管遇到,還是,他總是那麼,,也。

②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裏紮根。邊疆需要,就在這裏紮根。

完成練習後,我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並點評: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

(3)學生領悟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寫法,就不難明白最後一小節中,大白楊是指爸爸,小白楊是指孩子們。然後重點討論,課文中爸爸兩次沉思,思些什麼,最後為什麼會露出微笑?

學生明白了爸爸是因為相信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發出心底的微笑。這時我深情地轉述在邊疆建設者中流傳的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板書(無私奉獻)。

(四)總結課文,激發情感,教育學生。

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後面貌,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裏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在《小白楊》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五、説板書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板書設計(略)

《白楊》説課稿3

一、説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一單元第一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以白楊為線索寫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謳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的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作者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對父子三人進行了語言描寫和神態刻畫,在心理描寫上則是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敍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通過神態的變化來感情的波瀾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對西部的瞭解。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新、撫摸”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三、教學設想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課標的訓練重點,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精心創設情境,通過師生、生生互動,讓學生帶疑讀書。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潛心會文、披文入情,既積累豐富的語言又感悟高尚的思想感情。

教法上:採用以讀促學的方法,利用電教、討論、合作等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解文悟情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型、積極性,使他們更好地深入地把握課文的內容。

學法上: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畫、説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四、教學程序

〈一〉談話激趣

1、師:在廣袤的大西部生長着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樹,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樹嗎?(板書課題)

2、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白楊樹的資料。

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課始通過師生的談話,激發學生了解白楊樹的興趣,做好學文的情感鋪墊。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

把課文讀通、讀順,畫出不理解或不會讀的字詞

思考:課文按什麼順序寫?寫了什麼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閲讀。因此本環節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通、讀順,理清文路為下一步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因此本環節我是這樣設計:

1、默讀課文畫出直接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

2、把所畫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

3、(播放課件)這裏常年乾旱,經常有沙塵暴出現,風沙一起遮天蔽日,可就在這大戈壁上卻有一點新綠,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楊。再讀爸爸的介紹。用“不管…不管…總是…”想像白楊還可能在什麼地方生長。

4、指導分角色朗讀。(讀出孩子的天真稚氣,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

〈四〉品詞析句,體會人物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討論: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只是在説白楊嗎?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嘴角會露出微笑?找出課文的有關詞句加以體會。(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服從祖國建設的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並小結: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從而領悟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

〈五〉朗讀課文、昇華情感。

讓學生在解文悟情之後再回歸整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領悟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建設的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並使這種情感在朗讀中得以昇華。

〈六〉總結課文,教育學生。

白楊的精神可貴,邊疆建設者們的精神更可貴,他們為建設祖國奉獻自己的光和熱。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七〉拓展延伸,推薦書目。

語文教師應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注重將課外的學習資源納入課堂。讓學生超越課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閲讀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料,這些對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學習這篇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閲讀詩歌《帳篷》並向學生推薦:矛盾的《白楊禮讚》,楊朔的《荔枝蜜》。

〈八〉説板書。

板書是文章內容的加工和提煉,是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結合。因此板書要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和語文教學的思想性。

以上就是語文網小編分享的人教版《白楊》説課稿的全部內容,此分享對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幫助,小編祝教師朋友們工作順利!

《白楊》説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朱自清先生的《白楊禮讚》,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白楊禮讚》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詠物抒懷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詠物抒懷”,是一組描寫大自然動植物的文章。本單元可以説是進行學生人文薰陶的基礎,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徵手法和託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在本單元學習結束時,學生對“借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要能做到靈活運用。

第二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1、自習生字,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課文準確、優美、富有感情的語言。

3、學習該文的象徵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徵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藴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國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

1、心理學告訴我們:八年級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具體形象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認知的發展。

2、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如能主動預習課文、課後複習課文等。已經學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學生對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

三、説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

對於國中生來説,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錄音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發現點拔教學法

對於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並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採用仿説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4、多媒體 輔助教學法

學生對白楊樹也不瞭解,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優美的'畫面,輕鬆活潑的學習散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四、説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

誦讀品味法

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閲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品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嚐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悦。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由於教材規定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練習,再進一步的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妥善處理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3、收集有關茅盾的介紹和白楊樹的圖片。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塊:導入新課。出示白楊樹的圖片,簡要説一説畫中白楊樹的特點,並適當展開聯想,説説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自然地就過渡到茅盾先生在課文第五段對白楊樹外形描寫的學習,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並指導朗讀。

第二塊:整體誦讀。1、錄音範讀。根據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麼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並思考: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然後分析問題,小組討論。

第三塊:問題點撥。1、要求學生將第七段中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能否調換位置,並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並歸納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教師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層次美和象徵美。

2、請學生用上節課所學《海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文章開頭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以及最後對貴族化的楠木的描寫有何作用?並體會白楊樹的生活的環境美。

3、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

第四塊:品讀賞析。再次自由朗讀課文,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用詞美: 偉岸 ,正直,樸質,嚴肅;温和;堅強不屈,挺拔。句式美:難道A;難道B;難道C; 難道D。段式美:抑;揚。情感美: 淺;深。象徵美:物;人;神。

第五塊:拓展延伸。

結合課文,仿寫抒情句:

1、當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過,難道……難道……難道……難道……

2、讓那些 人們去讚美 的牡丹,去鄙視這 的蓮花 我要高聲讚美蓮花!(三)課外作業:

1、選擇課文中喜歡的語段熟讀並背誦。

2、就生活中的某種植物,學用象徵手法學寫一段話。

白楊禮讚 茅盾

象 徵

樹 人

北方農民 哨兵

上進的精神

《白楊》説課稿5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浙江省義務教材第十二冊第四課學唱歌曲《校園裏的小白楊》。

2、分析教學對象及教材的地位、作用

正處於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完國小階段音樂理論的所有新授知識,並懂得運用樂理知識來學唱歌曲,而且早在四年級學生也已接觸過一些簡單的二聲部合唱歌曲,已經初步建立了合唱的聲音概念。綜上所述,《校園裏的小白楊》是學生對國小階段歌曲學唱一次小小的總結,為今後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自學歌曲打下了更紮實的`基礎。

3、教材分析

《校園裏的小白楊》是一首深受廣大少年兒童喜愛的一首歌曲,單二部曲式,兩部分均有兩個變化重複的大樂問組成。A部分為齊唱部分,樂句以xxxx|xxxx|xxx|xx|反覆出現,曲調歡快、跳躍,表現了少先隊員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B部分與之形成時,以優美的旋律,舒展的節奏,特別是二聲部的美妙的和聲效果,更是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充分表達了少年兒童對少先隊組織,對母校依依不捨,眷戀的感情。

4、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複習、鞏固有關音樂知識,掌握歌曲中速度變化的基本方法及作用。

(2)指導學生用真摯的情感,正確的歌唱方法和甜美的、和諧的合唱,表達學生對少先隊組織,對自己母校的深切感情。

5、課時安排與教學重、難點、關鍵點

通過以上的教材分析及目標確定,結合六年級下學期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由一教時完成,且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準確和諧的合唱聲部演唱,以表達真摯的情感,這也是本課的難點之所在,那麼要突破難點,解決重點,問題的關鍵在於歌曲B部分二聲部的學唱訓練。

二、説教法

情感體驗是一切音樂能力發展的前提,又因為音樂教學具有情感性的特

徵。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由“情”手入,“以情激趣”調動各種有關的方法、手段,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歌曲,產生共鳴,從而學唱歌曲,抒發感情,將學生積極參與各項音樂活動,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受學習與表達。

教具準備:鋼琴錄音機電腦課件

學具準備:音樂課本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音樂教學以聽為基礎,以唱為中心,以表現為手段,結合在教學中必

須遵循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我為本課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交談導入,創設情境。

2、欣賞歌曲,產生共鳴。

3、學唱歌曲,品味歌曲。

4、處理歌曲,抒發感情。

5、課堂小結,情感延伸。

在此我……

(一)交談導入,創設情境。

讓學生説説自己在學校親身經歷過的事情。

[人們往往熱忠於……]

(二)欣賞歌曲,產生共鳴。

提問:1、歌曲表現內容?

2、歌曲的結構特點?

(三)學唱歌曲,品味歌曲。

A部分:“歌曲接龍”分小組接龍學唱各樂句。

[以學生現有的認識水平,學生能較快學唱A部分。]

B部分:[採用分聲部學唱,再組合練習。]

具體作法:

1、高聲部學唱。

2、低聲部學唱。

3、欣賞歌曲合唱部分。

4、高聲部唱旋律,低聲部共鳴。

5、低聲部唱旋律,高聲部共鳴。

6、組合練習。

(四)處理歌曲,抒發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歌曲。

2、欣賞結尾。

問:速度變化對情感的表達有什麼作用?

教師範唱,學生對比。

[通過親自償試,獲得更直接的感受,從另一角度説,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課堂小結,情感延伸。

讓學生自己小結……説説打算。

[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時間安排

(一)2’-3’(二)4’-5’(三)10’-15’

(四)10’-15’(五)2’-3’

《白楊》説課稿6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國中語文三年級的一篇教讀課文,矛盾所寫的抒情散文《白楊禮讚》。

一、説教材、學情。

《白楊禮讚》具體編排在國中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本單元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散文敍事、記人、寫景、狀物等靈活多變的寫法,進一步提高欣賞、寫作的能力。對於國中學生來説,閲讀、欣賞散文應着眼於散文所藴含的情感,借鑑散文所運用的語言。《白楊禮讚》的語言很有特點,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尤其是反問、排比運用得極為成功,值得反覆誦讀,這樣,才能更切實地感受到散文的藝術魅力。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語言感悟能力較差。《白楊禮讚》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於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徵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閲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説案只説明第一課時。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的把握以及教學的設想,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徵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藴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通過朗讀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考慮到國中生在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徵手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據此,我準備採用朗讀式、討論式作為主要教學方式。

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根據目標和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靈活多樣的朗讀,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把他們的主體意識培養起來,把他們健康的個性發展起來。當然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合格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當作某種馴服的自然力來驅使,而是當作主體來看待。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學習的方法,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於以上考慮,根據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學的基本思想,我準備用“配樂朗讀,整體感知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兩個步驟來達到教學目,這兩個步驟個相互緊扣,循序漸進,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説教學程序

<一>、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按照這個思路上課開始,我便直接板書課題,對“禮”、“贊”進行釋義,並簡要地介紹作品的寫作背景。然後,我會對學生説:“白楊禮讚”猶如一首結構謹嚴,渲染得力,旋律激昂的抒情音樂小品。一般音樂作品總有一個主旋律貫穿其中,它有時略有變換,復沓重現,昭示着深化着主題。那麼,《白楊禮讚》的主旋律是什麼呢?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課文朗讀錄音,在頭腦中展開聯想想象,用心去感悟,聽出“白楊禮讚”的主旋律來。

接下來,我便播放以鋼琴曲為音樂背景的配樂朗讀錄音。列寧曾這樣説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知識、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促進了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這樣,我便能順利地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了作者熱情讚美的感情基調。。

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後,我還會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我設置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説一句話嗎?(以此引導學生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通過啟發、點撥、討論後,讓學生明確作者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

<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

1,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然後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裏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裏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後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2,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後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後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

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這裏採用了象徵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形成板書。

3,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覆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覆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4、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後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佈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環境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外形

性格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白楊》説課稿7

一、説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國小的兩個孩子,在返疆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本篇課文,一是引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設置裝備部署者的崇拜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力。二是培養學生認真閲讀、思索課文內容,明白寄義深刻的句子,形本錢身看法的本領,並能把自己的見教學出來。因此,我制定了以下幾個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4個生字,準確讀寫“沙漠、清楚、高峻挺秀、先容、新疆”等詞語。

2、有情感地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散了”到課文結束。

3、開端培養學生準確的人生觀和代價觀以及獻身故國設置裝備部署的高貴抱負。

4、明白寄義深刻的句子,能在明白的底子上説出自己的看法。

課文重點、難點,是要相識白楊有哪些特點,領會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什麼樣的心,意會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要領。

二、説教法

本文接納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達藴藉,意義深刻。在課文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樣子容貌形狀變革描寫和人物對話描寫,突出了人物的差別本性特點。在教學中重要通過朗讀資助明白,並得本地聯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投影、放錄像等要領資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明白。

在引導朗讀時,可分腳色朗讀,唸書時要把人物的生理運動展現出來,如爸爸的樣子容貌形狀變革;兩個孩子的對話要讀出靈活和稚氣來,要細緻哥哥和妹妹的差別本性特點;爸爸説的那段話,由於是對孩子説的,嚴峻中又不失密切和諄諄教導。本文的教學以讀為主,通過朗讀一明白一朗讀,並聯合多媒體等要領教學本課。而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本領,課堂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題目,頒發自己的看法,我做得當的提示或點評,讓學生當學習的主體,老師則起主導作用。

三、説學法

由於教是為學辦事的,教的目標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為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閲讀中提出題目和看法,為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看法的慾望,我偏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直觀、自己提題目,大家配合研究等要領來讀懂課文,領會西部設置裝備部署者的博大胸襟。

四、説教學程序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講列車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駛,車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第二部分從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講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第三部分從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講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爸爸希望孩子們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課文重點是二、三、四段,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我設計兩課時授完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初步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並學習第一部分內容,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精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在不停的設疑、釋疑中,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表白了什麼樣的心,從而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從小要樹立個人要服從祖國需要的人生觀、價值觀。現在我單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複習新詞:導入新課,直奔重點。

一上課我將投影出以下詞語:“戈壁、界限、介紹、新疆、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然後提問哪個詞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渾黃一體)此時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車窗外閃過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並配上兄妹倆的爭論錄音。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疑。

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二至四部分的內容,琢磨出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接着分角色朗讀。讀完後,讓學生談談他們從朗讀中知道些什麼,不理解的是什麼?我再把他們有價值的問題歸納出來,估計有:①白楊有什麼特點?②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借白楊表白什麼樣的心?③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④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最後嘴角會露出微笑?

(三)討論、釋疑。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通過反覆朗讀,學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內容大概講的是什麼,接着我重點組織引導他們逐步釋疑,深入地學習課文,體會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1)我重點讓學生朗讀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的話,提示:讀時要體現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然後請他們討論爸爸的三句話説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根據他們的回答,板書:高大直立、生命力強、堅強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楊與風沙、雨雪搏鬥的情景,觸景生情,老師引導全班齊讀這些話,讀出對白楊的讚美之情。

(2)學生了解了白楊的特點,由樹及人,逐步加深,讓他們自學第15至17小節,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麼共同之處。

完成練習:

①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在邊疆不管遇到,還是,他總是那麼,,也。

②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裏紮根。

邊疆需要,就在這裏紮根。

完成訓練後,我再讓學生回首課文,思索: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憑據學生答覆,老師相機板書:紮根邊疆、設置裝備部署邊疆,並點評:爸爸稱讚白楊樹,現實也是在稱讚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設置裝備部署邊疆的事情者。

(3)學生意會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寫法,就不難懂的最後節中,明白楊是指爸爸,小白楊是指孩子們。然後重點討論,課文中爸爸兩次覃思,思些什麼,末了為什麼會暴露微笑?

學生明確了爸爸是由於信賴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發展,成為故國有效之材而感觸欣慰,發出心底的微笑。這時我蜜意地轉述在邊疆設置裝備部署者中傳播的一句話:“獻了芳華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力?板書(無私奉獻)。

(四)總結課文,引發情緒,教育學生。

同硯們,在茫茫的大沙漠隨處留下白楊高峻挺秀,剛強不平的身影,使人為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情況中那千萬萬萬的邊疆設置裝備部署者,為了轉變邊疆的落伍面目,他們紮根邊疆,設置裝備部署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邊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肯定會茁壯發展。老師也信賴,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發展,成為有效之材,到故國必要他的地方去,設置裝備部署故國。

在《小白楊》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白楊》説課稿8

一、説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走進西部”的第三課。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想這樣寫的好處。草原這課的重點是體會優美的語言,本課的重點就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文章以白楊為線索寫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謳歌了邊疆建設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新、撫摸”等詞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説學情

學生進入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已經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找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初步有了朗讀、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藴涵的道理還有一定的難度,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個別差別,有的放矢,讓每名學生在本節課各有所獲。

三、説教法

根據學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

1、讀書指導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誦讀課文,從讀中學,從讀中悟,讓學生在讀書聲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優美文字的薰陶。

2、談話法:在教學過程中,多次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自主討論,彙報自己的收穫。

3、直觀演示法:在教學過程中,出示白楊樹圖片,直觀形象的展示,有且於學生對白楊樹特點的理解。

四、説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自讀自悟法、朗讀感悟法、圈點批註法、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五、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內容,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細讀課文,感受風景美與人情美;

(四)總結拓展

〈一〉談話激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通過談話的方式,問學生“在廣袤的大西部生長着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樹,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樹嗎?”(板書課題)然後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白楊樹的資料。通過師生的談話,激發學生了解白楊樹的興趣,做好學文的情感鋪墊。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因此,教學中首先出示生字。書寫上的疑難字“疆”,“陷”。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讓學生選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按什麼順序寫?寫了什麼事?理清文路為下一步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在這一環節,所以我分了以下幾步完成教學任務:

(一)體會白楊樹特點

《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就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提出主線問題:

1、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並將自己的體會在旁邊做上批註。課程標準要求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此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圈畫批註”。如:重點詞語,動作,外貌、神態、語言、心理等描寫,批註可以一兩個詞即可。

2、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彙報環節,引導學生抓住“高大挺秀,從來,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重點詞語理解白楊樹“高大”“筆直”外在特點。進而從這些外在特點體會它“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著”內在品質。這樣本課的重點也就突破了。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白楊樹特點的這段話。通過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出自己對作者及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二)體會人物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討論: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只是在説白楊嗎?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嘴角會露出微笑?找出課文的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引導學生理解邊疆建設者也要有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著的品質,這與白楊樹的內在品質不謀而合。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邊疆的工作者。從而領悟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這樣“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個難點也突破了。有了上述鋪墊,理解了課文最後一句的含義,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起來,想到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一定會像小白楊樹那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最後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運用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通過寫白楊樹的品質來讚美邊疆建設者,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

孩子寫一寫“我心中的白楊”,讓學生把所思所感表達出來,由讀到寫,讀寫結合有利於遷移內化所領悟的寫作方法,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白楊》説課稿9

一、説教材

《白楊》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願。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二)、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三)、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説教法和學法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中,教法學法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三、説教學程序

一、板書課題

1、用三種不同的字體板書課題,讓學生選擇用哪一種字體合適,並説出為什麼?

2、挑學生來讀課題,要讀出感情,讀出白楊的高大挺秀。

[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導入能調動學生學習《白楊》這一課的積極性,併為深入理解白楊的特點做下鋪墊。]

二、學習12—16自然段。

(一)學習第12自然段。

過渡:我們還記得上節課哥哥問的最後的一個問題嗎?大家齊讀一下。(學生讀文中哥哥最後的問話。)那我們現在來看一看當哥哥問出這樣一個問題後爸爸是什麼樣的表現呢?大家齊讀第十二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十二自然段。

2、同學們,你們再自己好好地讀一讀這一自然段,讀着讀着在你的眼前浮現出了一棵什麼樣的白楊呢?

3、挑學生起來回答,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指導朗讀,完成填空説話練習,並在這個反覆誦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背誦這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加以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要培養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經過有實效的切實訓練,更能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過渡:

師: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這是引讀)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三)、學習第14自然段。

1、教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他們只知道————

他們只知道—————

板書:只知道

只知道

只知道

2、但他們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

板書:不知道 為什麼?

不知道 為什麼?

不知道 怎麼樣?

3、師:同學們,那你們能回答這個問題嗎?(挑學生回答。)

[通過教師的引讀和引申,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

(四)、再學第12自然段,明白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1、師:同學們,學到這裏,我們再回過頭來細細地讀一讀第十二自然段, 我們讀着讀着,就會發現這裏白楊哪是樹啊!它其實就是———。他們會是什麼樣的人呢?

2、學生讀書思考,最後教師總結,板書:借物喻人 託物言志

3、同學們,我們想一想我們的邊疆建設者在那個地方會遇到些什麼困難呢?用“哪兒 哪兒”和“不管 還是 不管 還是 總是”誇誇這些邊疆建設者。

4、總結:同學們,在這一自然段中,表面上是在寫白楊,其實是借白楊在表達作者的一種志向、是在寫一種人。那麼在最後兩個自然段中也寫到了白楊,那麼,那裏的白楊又是指什麼呢?請大家在最後兩個自然段中找一找寫有白楊的句子,説一説這些白楊指的是誰?

[通過教師的誘導,讓學生明白借物喻人和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並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理解最後兩個自然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1、學生讀、思,小組交流。

2、教師組織交流,總結。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生先通過讀文自主探究,但學生獨自的見解往往比較片面,於是便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共同探討問題的答案。]

三、教師總結

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後面貌,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裏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這樣的結語一方面總結了課文,另一方面也給學生起到很好的鼓動作用。]

《白楊》説課稿10

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説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白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文寫了在開往新疆的火車上,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楊,讚頌了邊疆工作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本篇課文是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極好教材,在本單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晰、新疆、戈壁”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體會無私奉獻的精神,瞭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 説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國小五年級學生,他們擁有了一定的字詞知識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但在正確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強,學生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國小五年級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好動、愛模仿,學習積極性強,渴望受到老師的肯定。這些都將成為我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的因素。

三、説教法

教師的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朗讀體會法。通過默讀、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和體會。同時,輔以問答法,通過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與回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説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是隻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啟發者,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的地位,因此,在學習方法的制定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課程伊始,我將運用多媒體導入法。運用多媒體展示戈壁灘上白楊樹的圖片,同時播放歌曲《小白楊》,讓學生對本節課要學習的白楊樹有一個清晰的瞭解。這樣,通過圖畫與聲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融入本堂課的學習中來。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將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同桌相互幫助等方式,解決課文中的字詞障礙。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2、再讀全文,深入探究。在這一環節,我將向學生提出問題:在父親的話中,那些詞是課文的重點詞?這些詞又體現了白楊怎樣的特點?帶着這兩個問題,我將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並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總結髮言。無論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我將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導。通過這樣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父親話語中重點詞語為"直"、"堅強"、"不軟弱"、" 不動搖",這些詞語表現了白楊高大筆直、不擇環境、不懼災難的特點。

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我將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並提出如下問題:這篇課文是寫白楊樹的嗎?如果不是,那白楊樹又象徵了什麼?本篇課文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學生自己探究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相關段落,反覆閲讀,小組交流,仔細推敲,得出答案:白楊樹象徵了邊疆工作者,作者通過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達了對邊疆工作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精神的讚美之情。

同時,我將引導學生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然後,我將提問學生:在最後,父親為什麼笑了?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父親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體會白楊的象徵意義。在此環節,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三)鞏固練習

在這一部分,我將讓學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長大之後會紮根新疆嗎?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長大以後,你會為新疆做些什麼?讓學生自己思考後,談一談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難點。

(四)小結在這一部分,我將以學生自主進行小結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強化新知,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作業佈置

讓學生蒐集邊疆建設者的相關資料,在課下以語文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西部邊疆的瞭解,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六)説板書設計

3、白 楊

借物————————→喻人

|直 |紮根邊疆

白楊〈適應力強 建設者〈建設邊疆

|堅強 |無私奉獻

板書是一種無聲的教學語言。我的板書形象直觀的展示了我在本節課的授課內容,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

《白楊》説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白楊禮讚》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詠物抒懷”,是一組描寫大自然動植物的文章。與第二單元“道德修養”、第五單元“人生體驗”、第六單元“精彩演講”共同組成了人文色彩濃郁的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本單元可以説是進行學生人文薰陶的基礎,在本單元學習結束時,學生對“借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要能做到靈活運用。蘇教版語文課本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人文性強,語文工具性的強調相對較少,所以要求我們在教學時應靈活一些,也不可忽視語文的工具性。

2、教學內容:《白楊禮讚》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於1941年3?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茅盾以這篇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徵手法和託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

二、學情分析:

1、心理學告訴我們:國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具體形象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認知的發展。

2、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如能主動預習課文、課後複習課文等。已經學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學生對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

三、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1、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徵,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2、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1、自習生字,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課文準確、優美、富有感情的語言。

3、學習該文的象徵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徵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第1、2條作為能力訓練目標,第3條作為德育訓練目標。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藴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國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對於國中生來説,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錄音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發現點拔教學法對於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並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採用仿説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學生對白楊樹也不瞭解,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優美的畫面,輕鬆活潑的學習散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七、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誦讀品味法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閲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品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嚐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悦。

教學過程由於教材規定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練習,再進一步的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妥善處理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3、收集有關茅盾的介紹和白楊樹的圖片。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塊:導入新課。出示白楊樹的圖片,簡要説一説畫中白楊樹的特點,並適當展開聯想,説説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自然地就過渡到茅盾先生在課文第五段對白楊樹外形描寫的學習,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並指導朗讀。第二塊:整體誦讀。

1、錄音範讀。根據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麼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

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並思考: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然後分析問題,小組討論。第三塊:問題點撥。

1、要求學生將第七段中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能否調換位置,並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並歸納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教師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層次美和象徵美。

2、請學生用上節課所學《海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文章開頭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以及最後對貴族化的楠木的描寫有何作用? 並體會白楊樹的生活的環境美。

3、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第四塊:品讀賞析。再次自由朗讀課文,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用詞美: 偉岸 ,正直,樸質,嚴肅;温和;堅強不屈,挺拔。句式美:難道A;難道B;難道C; 難道D。段式美:抑;揚。情感美: 淺;深。象徵美:物;人;神。第五塊:拓展延伸。結合課文,仿寫抒情句:

1、當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過,難道……難道……難道……難道……

2、讓那些 人們去讚美 的牡丹,去鄙視這 的蓮花 我要高聲讚美蓮花!

(三)課外作業:

1、選擇課文中喜歡的語段熟讀並背誦。

2、課外閲讀茅盾的《風景談》。

3、就生活中的某種植物,學用象徵手法學寫一段話。

八、説課小結

本節課的內容較多,有些問題學生可能較難把握,教師不必強求學生面面俱到,而是以點及面,理清學生容易接受的路子。重點放在學生的品味精彩的語句和對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品味這篇散文的語段層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做到一學一得。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同時鼓勵學生去“發現”文章的特色。發現的,可以是疑問,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內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詞句的揣摩。“發現”既沒有限制,又沒有止境。教師只作適當的點拔,讓學生真正成為閲讀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感悟,從而加深對主旨的認識。

《白楊》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一)説教學內容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願。

結合本單元“走進西部”的主題,本篇課文,一是要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要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採用的是交融式目標的擬定方法。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理解“清晰、茫茫、渾黃一體”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句話。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二、説學情

五年級學生求知的慾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也更為廣泛。但是他們在語言的積累方面有點欠缺,課堂上的知識內容能舉一反三,但延伸、擴展、深化方面不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還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在難度較大的地方加於點撥,以啟發、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説教法和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遵循三個原則為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

一是以“三為主”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為主線;二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三是文道統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學習邊疆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增強其愛國主義情感。

在這樣的前提下,本課的教法我主要運用誘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導法。從整體着眼,以疑為主線,讀思結合,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培養創新能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中,教法學法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情景教學法。採用各種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品悟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四、説教學過程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主要從以下六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設置情景,導入課題

課件出示樹木的圖片,認識白楊樹,導入課題

(二)初識白楊,擬定學習目標

1、瀏覽課文,讓學生直接找出課文中介紹白楊的一段話,初步感知大戈壁白楊的特點。

2、朗讀文中爸爸介紹白楊的一段話,引導學生質疑並擬定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在此,老師先設疑:文中是誰在介紹白楊啊?讓學生能放開思維,大膽質疑。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和自己課前對課文的梳理,整理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細讀課文,感知白楊的生長環境。

1、自由朗讀課文,批劃重點詞語、句子;

2、交流、感知戈壁灘的環境的艱苦;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茫茫、渾黃一體”等詞語感受大戈壁的荒涼和環境的惡劣。至此,白楊的生長環境已在學生的心中根植。為加深體驗,引發探究興趣,緊接着出示課件——荒涼單調的大戈壁。老師用激情的語言“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是什麼讓它富有生機和希望?”迅速喚起了學生對白楊的崇敬之情。

3、“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長的白楊是什麼樣子的呢?”隨着認識的深入和教師的有機引導,學生很快找出“高大挺秀”一詞,並加以體會和理解,為什麼用“高大挺秀”而不用“高大挺拔”呢?讓學生體會“秀”的含義,經過教師的點撥明白之所以説它“秀”是因為在毫無生命的荒漠裏,白楊的一抹綠色是戈壁灘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能不美嗎?並由此進入到下個部分的學習中。

(四)研讀對話,領悟白楊的精神品質

1、在瞭解了白楊的“高大挺秀”以後,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學習兄妹倆的談話,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細細品味,再説説兄妹倆對白楊的認識。

2、研讀相關段落,緊抓關聯詞語,通過填空和師生問答的方式體會白楊高大、適應能力強以及堅強的特點以及由此產生的隊白楊的敬意。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昇華認識。

設計意圖:此時的學生,在認真閲讀,大膽揣摩,積極思考和探究,在自讀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感悟,深刻領悟白楊的品格——(“白楊從來就是這麼直,這麼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茁壯的樹幹。不管是風沙還是雨雪,不管是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在組織交流時,始終引導學生以讀為本,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利用音調的高低緩急,抑揚頓挫復活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同時抒發自己心中的激情,綻放個性。

(五)深讀課文,體會爸爸的心願

1、引導學生思考體會:爸爸僅僅在讚美白楊嗎?爸爸這樣説的目的是什麼?

2、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理解爸爸的心願;

3、談話小結。

設計意圖:有了上述教學環節的鋪墊,再讓他們回味爸爸話中的深意,層次分明地引導他們切近主題,教師在學生述説的基礎上,激情過渡:一代又一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就是戈壁灘上那一棵棵白楊,而他們的孩子,正是那迎着風沙茁壯成長的小白楊。既讓情感得以昇華,又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課文最後一句的含義: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起來,也成了具有“白楊精神”的人。邊疆建設後繼有人,這是多麼令人欣慰啊!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出示今日西部地區的圖片,隨音樂感受邊疆工作者取得的豐碩成果。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本課的板書設計我是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而定,將白楊的特點呈現在黑板上,再板書“表白心”,讓學生明白課文是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以突破重難點。

六、説預期效果和教後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始終認為,教師應該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引領學生自主質疑定標,通過有效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研讀,課堂中,如果注重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積極調動學習積極性,就能使學生在興味盎然中樂於學習,主動學習,來完成教學目標。

但上課過後,我更加明白一節成功的課不僅要有縝密的教學環節,更要求教師能充分地瞭解學生,因材施教,課堂上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對學生給予適時恰當的啟發和鼓勵,因為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在師生互動中才能生成,它不僅是源於精彩的設計,更來課堂上生成的精彩。

《白楊》説課稿1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國小語文組5號考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白楊》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白楊》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組第3課,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學生能夠學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並且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二、説學情

關注學生,以學生為本是新理念所倡導的,所以進行教學設計之前,需要先了解學生的情況。本課教學對象是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在之前已經學習過《落花生》此類借物喻人的文章,初步具有了閲讀理解能力,但是對於本課來講,由於學生生活的時代距文章背景時代較遠,學生可能對當時祖國邊疆的環境、邊疆建設者為什麼要到邊疆去工作、建設這對於祖國建設的貢獻等不理解,這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要補充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國小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能力上我設置了目標為掌握本課6個生字,以及如“清晰、插嘴、分辯、撫摸”等詞語,並能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在過程與方法維度上我設置目標為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為體會白楊的特點和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四、説教學重難點

我結合本課及學生的一些特點,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瞭解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是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以及對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的歌頌。

五、説教學方法

依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能自己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所以我會採用多方式朗讀法,質疑問難、合作探究等方法來進行教學,以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六、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一)導入

第一環節:預習導入。我將展示關於邊境建設者的圖片,設置邊境工作者辛苦,環境惡劣的情境。激起學生同情邊境工作者的心態,然後讓學生分享預習時查找的關於西部現狀的資料,最後師總結引入新課學習。預習導入既可以檢查學生預習的結果,也能適時指導學生信息搜索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節:新授環節。課堂的核心環節,在這個環節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新授第一步:通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大家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讀後先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鍛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然後讓學生通過文章的描寫,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在學生自由發言中總結荒涼、寸草不生、貧瘠……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新授第二步:反覆朗讀,深入體會。在本步驟,主要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首先:採用默讀式,並圈點勾畫出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段落,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找出描寫白楊樹的詞句,概括了白楊的什麼特點。學生可以自由回答。接下來引導學生體會到白楊是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等介紹白楊樹的話語。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本步驟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説説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其次:指導朗讀,體會感情。充分利用朗讀帶動理解這一作用,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之後指導學生朗讀。比如説朗讀需要注意重要語句的節奏、感情基調等。如“大戈壁這麼荒涼,環境這麼惡劣,白楊卻長得那麼高大挺秀,像衞士一樣守衞着鐵路。”指導生讀出讚美、驕傲的語氣。最後齊讀加深體會,爭取背誦朗誦。

再次:對比品析,掌握重點。我將採取對比讀的方式,給出具體段落,讓學生默讀16和14節,思考爸爸要表達什麼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引導學生體會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研究。3分鐘後小組代表彙報結果,請組內的每一位都發揮自己的角色,勇敢的説出自己想法。注意時間的把握。最後總結出服從需要、紮根邊疆、無私奉獻。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三環節,拓展提高。我將通過引導學生背誦,積累本篇文章的好詞好句,然後讓學生談談對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的理解。我將適時的指導補充。這樣會更加利於學生對於本篇文章的深刻內涵以及把握借物喻人的手法。從而實現拔高的目的!

第四環節,作業小結。最後我將會讓同學們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寫一段簡單的文字為作業來結束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用寫的方式鞏固知識,還可以完成本階段語言文字運用的目標要求。

最後,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以白楊樹和爸爸為主線,以白楊樹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為輔助,貫穿本文讚頌西部無私奉獻精神的思想情感,提綱挈領、一目瞭然。

以上就是我今天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白楊》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白楊》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中的一篇講讀課。《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鍊,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來讚美在新疆紮根落户的建設者,熱情歌頌他們不但把自己奉獻給新疆,還為邊疆培育下一代建設者的精神。50年代,數以萬計的各式人才湧向新疆,甚至把自己的子女帶到新疆,紮根新疆,開始了艱苦創業,建設者多達1330多萬。《白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那個年代,那種熱情,對於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來説,或許都有些陌生,更何況是生長在現代社會的孩子們,“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所以,如何通過文本,讓他們瞭解那種精神、又如何把那種精神和現代社會聯繫起來,讓他們所接受都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就《白楊》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説目標

本篇課文,一是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培養學生認真閲讀、思考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見解的能力,並能把自己的見解説出來。因此,我擬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A類目標:

1.學會本課六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B類目標:

1.認真讀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2.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C類目標:

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説教學重難點

閲讀教學要落到實處、紮實有效,就必須從最根本的朗讀上多下功夫。教師的任務是營造一種氛圍,用靈活多變的形式激活學生朗讀的慾望,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感悟,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了自己什麼樣的心情,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説學情

經過上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對閲讀要求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關於“借物喻人”的`文章,學生在上個學期也已經接觸過了,比如説《落花生》,文章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上個學期的要求比較簡單,就是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明白文章深藴的道理,但是這個學期的要求提高到“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就是在理解文章的含義之後,還要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並由此延伸開去。

五、説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達含蓄,意義深刻。在課文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變化描寫和人物對話描寫,突出了人物的不同個性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幫助理解,並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投影、放錄像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

在指導朗讀時,可分角色朗讀,讀書時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動揭示出來,如爸爸的神態變化;兩個孩子的對話要讀出天真和稚氣來,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個性特點;爸爸説的那段話,因為是對孩子説的,嚴肅中又不失親切和循循善誘。本文的教學以讀為主,通過朗讀--理解--朗讀,並結合多媒體等方法教學本課。而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做適當的提示或點評,讓學生當學習的主體,老師則起主導作用。

六、説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為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直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七、説教學程序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講列車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駛,車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第二部分從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講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第三部分從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講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爸爸希望孩子們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課文重點是二、三、四段,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我計劃兩課時授完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初步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並學習第一部分內容,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精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在不停的設疑、釋疑中,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表白了什麼樣的心,從而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從小要樹立個人要服從祖國需要的人生觀、價值觀。現在我單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複習新詞:導入新課,直奔重點。

一上課我將投影出以下詞語:“戈壁、界限、介紹、新疆、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然後提問哪個詞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渾黃一體)此時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車窗外閃過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並配上兄妹倆的爭論錄音。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疑。

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二至四部分的內容,琢磨出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接着分角色朗讀。讀完後,讓學生談談他們從朗讀中知道些什麼,不理解的是什麼?我再把他們有價值的問題歸納出來,估計有:①白楊有什麼特點?②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借白楊表白什麼樣的心?③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④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最後嘴角會露出微笑?

(三)討論、釋疑。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通過反覆朗讀,學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內容大概講的是什麼,接着我重點組織引導他們逐步釋疑,深入地學習課文,體會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1)我重點讓學生朗讀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的話,提示:讀時要體現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然後請他們討論爸爸的三句話説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根據他們的回答,板書:高大直立、生命力強、堅強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楊與風沙、雨雪搏鬥的情景,觸景生情,老師引導全班齊讀這些話,讀出對白楊的讚美之情。

(2)學生了解了白楊的特點,由樹及人,逐步加深,讓他們自學第15至17小節,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麼共同之處。

完成練習:

①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在邊疆不管遇到還是,他總是那麼,那麼不,也不。

②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裏紮根。

邊疆需要,就在這裏紮根。

完成練習後,我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並點評: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

(3)學生領悟到作者借物喻人的寫法,就不難明白最後一小節中,大白楊是指爸爸,小白楊是指孩子們。然後重點討論,課文中爸爸兩次沉思,思些什麼,最後為什麼會露出微笑?

學生明白了爸爸是因為相信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發出心底的微笑。這時我深情地轉述在邊疆建設者中流傳的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板書(無私奉獻)。

(四)總結課文,激發情感,教育學生。

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後面貌,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裏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接着引導學生大膽想象40年後當今的爸爸如今的爺爺的第三次沉思,引導學生展望在邊疆建設者的努力下西部美好的前景。

在《小白楊》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八、説板書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

板書:

高大挺秀

紮根邊疆

白楊 生命力強 無私奉獻

建設邊疆

堅強不屈

《白楊》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國小的兩個孩子,在返疆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這篇課文,一、是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培養學生認真閲讀、思考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見解的能力,並能把自己的見解説出來。因此,我擬定了以下幾個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紹、新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

3、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説出自己的見解。

課文重點、難點,是要了解白楊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二、説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達含蓄,意義深刻。在課文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變化描寫和人物對話描寫,突出了人物的不同個性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朗讀幫助理解,並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投影、放錄像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

在指導朗讀時,可分角色朗讀,讀書時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動揭示出來,如爸爸的神態變化;兩個孩子的對話要讀出天真和稚氣來,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個性特點;爸爸説的那段話,因為是對孩子説的,嚴肅中又不失親切和循循善誘。本文的教學以讀為主,通過朗讀一理解一朗讀,並結合多媒體等方法教學本課。而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做適當的提示或點評,讓學生當學習的主體,老師則起主導作用。

三、説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為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閲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直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四、説教學程序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講列車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駛,車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第二部分從第四自然段到第十二自然段,主要講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第三部分從第十三自然段到第十五自然段,講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爸爸希望孩子們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課文重點是二、三、四段,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我計劃兩課時授完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初步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並學習第一部分內容,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精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在不停的設疑、釋疑中,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表白了什麼樣的心,從而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從小要樹立個人要服從祖國需要的人生觀、價值觀。現在我單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1、複習新詞:

導入新課,直奔重點:

一上課我將投影出以下詞語:戈壁、界限、介紹、新疆、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然後提問哪個詞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渾黃一體)此時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車窗外閃過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並配上兄妹倆的爭論錄音。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疑:

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二至四部分的內容,琢磨出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接着分角色朗讀。讀完後,讓學生談談他們從朗讀中知道些什麼,不理解的是什麼?

我再把他們有價值的問題歸納出來,估計有:

⑴ 白楊有什麼特點?

⑵ 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借白楊表白什麼樣的心?

⑶ 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

⑷ 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最後嘴角會露出微笑?

3、討論、釋疑: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通過反覆朗讀,學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內容大概講的是什麼,接着我重點組織引導他們逐步釋疑,深入地學習課文,體會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⑴ 我重點讓學生朗讀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的話,提示:讀時要體現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然後請他們討論爸爸的三句話説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根據他們的回答,板書:高大直立、生命力強、堅強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楊與風沙、雨雪搏鬥的情景,觸景生情,老師引導全班齊讀這些話,讀出對白楊的讚美之情。

⑵ 學生了解了白楊的特點,由樹及人,逐步加深,讓他們自學第13至15小節,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麼共同之處。

完成練習:

① 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在邊疆不管遇到( ),還是( ),他總是那麼( ),( )也( )。

② 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裏紮根。

邊疆需要( ),( )就在這裏紮根。

完成練習後,我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

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並點評: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

⑶ 學生領悟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寫法,就不難明白最後一小節中,大白楊是指爸爸,小白楊是指孩子們。然後重點討論,課文中爸爸兩次沉思,思些什麼,最後為什麼會露出微笑?

學生明白了爸爸是因為相信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發出心底的微笑。這時我深情地轉述在邊疆建設者中流傳的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4、總結課文,激發情感,教育學生:

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後面貌,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裏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在《小白楊》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五、説板書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通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