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數學説課稿範文彙總十篇

來源:文書谷 3.02W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説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數學説課稿範文彙總十篇

數學説課稿 篇1

一、關於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4、教學重點: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5、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説明的一點

數學説課稿 篇2

我説課的內容是江蘇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第35頁例4,“試一試”及相應的“練一練”,練習七的第1—3題。教材安排了一個例題(97÷32)和一題試一試(20xx÷51),本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用整十數除的基礎上出現的把除數個位上的數“四舍”看做和他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不需要調商)的兩位數除法。這部分內容由於在除的過程中不需要調商,學生容易掌握,在基本掌握了試商的方法後再學習在除的過程中需要調商的,就有利於難點的突破。因此學好本課內容是學好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基礎。根據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理念,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學生的實際制定以下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用“四舍”法試商,進一步鞏固除法筆算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的筆算這一部分的試題;

2、在學生體驗“四舍”法試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運用能力,在比較小結試商方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歸納能力;

3、結合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學貴在思,激勵學生養成認真思索的好習慣。本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四舍”試商法比較熟練的進行試商,順利正確的進行筆算。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活動,讓學生“説、思、議、練、評”,在實踐中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為了實現目標,我主要安排以下幾個活動。

一、説説做做,作好知識準備:

1、説一説。説説下面的各數最接近哪一個整十數。通過這一個説一説,讓學生能夠準確地找出一個數與它最接近的整十數,為“四舍”法試商作好準備。説説一個數裏面最多有幾個幾十(如:92裏面最多有()個30等)先讓同桌互説,然後口答。通過這一個説一説,訓練學生的試商思考方法,有利於學生迅速準確地進行試商。

2、做一做。列豎式計算(97÷30、3800÷60),讓學生獨立做題後交流説説試商方法和結果。讓學生重温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有利於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遷移。通過這一部分的知識準備,為學生自主學習新知樹立強有力的支撐。讓學生感悟到研究新知的思索方向。

二、例4的探索。

教師通過改變複習題97÷30出示例4:97÷32,鼓勵學生自己來試一試,和旁邊的同學説一説你是怎樣來思考計算的,然後和全班同學説説。在練習和交流中讓學生髮現把32看作30來試商這一方法比較好,鼓勵學生用剛才發現的試商方法來試一試:20xx÷51,學生解題後説説試商方法和計算結果。通過改變數字出示例題讓學生嘗試做一做,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新舊知識的聯結點,讓學生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嘗試解題,運用已有知識進行遷移,在解題中發現試商方法:可以把除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在嘗試成功中感受學習的快樂。鼓勵學生馬上運用發現的'試商方法試一試,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四舍”的試商方法。然後組織學生把剛才的題目和學過的題目比一比,讓學生説説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過比較發現新知識的生長點,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可以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能力和表述能力。

三、運用知識。

1、説説下面各題的除數分別看作幾十來試商。教師出示題目後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説一説,然後口答。通過全班學生都能説一説這一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四舍”這一試商方法。

2、結合情境算一算:教師出示三題相關這一部分計算的一步應用題,讓學生進行解答計算。通過這一結合實例的練習,讓學生在計算中運用“四舍”這一試商方法,讓學生在解題中體會到計算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存在,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確立想學好數學的思想。

3、教師創設情境:王老師帶着500元錢去買玩具,機器人每個21元,小熊每隻32元,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並且算一算。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討論並解答,讓學生運用知識解答問題,鼓勵學生有多種結果,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有用性。

在這節課中,為學生構造探索新知的知識基礎後讓學生獨立嘗試,發現“四舍”這一試商方法,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輕鬆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學到知識,能力得到發展。

數學説課稿 篇3

本節課是高中數學第二冊第七章《曲線和圓的方程》第五節《曲線和方程》,這是一節教學研討課,是在大力提倡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益、開發學生智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前提下開設的,目的是努力尋求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讓信息技術和數學課本知識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讓學生知道,學習數學,不僅僅是做題目,而且是研究題目,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教材分析

《平面動點的軌跡》這部分內容從理論上揭示了幾何中的“形”與代數中的“數”相統一的關係,為“作形判數”與“就數論形”的相互轉化開闢了途徑,同時也體現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軌跡問題具有深厚的生活背景,求平面動點的軌跡方程涉及集合、方程、三角平面幾何等基礎知識,其中滲透着運動與變化、數形結合的等思想,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年大學聯考數學考查的重點之一。

二、對數學目標的闡述

“以知識為載體,注重學生的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質及合作學習精神的培養”是本教學設計中貫穿始終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為此本課的知識目標設定為三條:

(1)瞭解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明確它所研究的基本問題

(2)瞭解用座標法研究幾何問題的有關知識和觀點

(3)初步掌握根據已知條件求曲線方程的方法,同時進一步加深理解“曲線的方程、方程的曲線”的概念。

三、對學生能力目標的培養

本節課的設計着眼點是讓學生集體參與、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多向思維、積極活動、勇於探索。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提高是同步的,從本課的設計不難看出對學生能力目標是:通過自我思考、同桌交流、師生互議、實際探究等課堂活動,獲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強化數形結合、化歸與轉化等數學思想,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對學生個性品質和情感教育的培養

設計者試圖利用動畫演示軌跡的形成過程,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感受動點軌跡的動態美,使課堂教學內容形象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教學的信心。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樹立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感受合作交流帶來的成功感,樹立自信心,激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勇氣則是本節課要達成的個性品質和情感目標。

五、關於教學方法與教學法手段的選用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教師要由傳統意義上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改變成為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基於此,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採用的是引導發現法和計算機軟件——《幾何畫板》實驗輔助教學。

六、、關於教學程序的設計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平面解析幾何的核心是“座標法”,用代數的方法研究幾何圖的性質。主要包括兩個部分:求曲線的方程;通過研究方程研究曲線的性質。在傳統的教學中,動點並不動。《幾何畫板》的特點是“動”。可以在動態中觀察數學現象,探究幾何圖形的`性質。在《幾何畫板》支持下,“動點”真的動起來了。在動態中觀察,觀察變動中不變的規律觸及到問題的本質,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動手操作,發現數學規律。

例 1、已知點P是圓上的一個動點,點A是X軸上的定點,座標是(12、0)當點P在圓上運動時,線段PA的中點M的軌跡是什麼?

第一步:讓學生藉助畫板動手探究軌跡

第二步:要求學生求出軌跡方程、驗證軌跡

解法一:設M(x,y)則,由點p是圓上的點得,,化簡得:

2、問題提出,引入新課

例2、已知B是定圓A內一定點,C是圓上的動點,L是線段BC的垂直平分線。交點為P,M為L與直徑CD的交點,當點C在圓上運動時,探索直線L上哪個點的運行時橢圓?

設計意圖:藉助數學實驗,把原本屬於教師行為的設疑激趣還原於學生,讓學生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疑問,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他們主動發現、主動學習。

第一步:分解動作,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

問題1:當點C在圓上運動時,直線 圍成一個橢圓,上哪個點在這個橢圓上?(為什麼)注意觀察點P與點M

問題2:CD是圓A的直徑,直線L與CD交於M,求M的軌跡方程。

問題3、改變點B的位置,當點B在圓外時,你的結論該做怎樣的修改呢?

學生活動:第一步:利用網絡平台展示學生得到的軌跡(教師有意識的整合在一起)

第二步:課堂完成學生歸納出來的問題1,問題2和3課後完成。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四個統一:既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實踐的統一、書本學習與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的統一、書本知識與資源拓展的統一、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的統一。本節課學生精神飽滿、興趣濃厚、合作積極,與教師保持良好的互動,還不時產生一些爭執,給我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折射出我不足的方面,促進了我的進步與提高,師生間的教與學就像一面鏡子,互相折射,共同進步。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動點軌跡的求法,而且通過作圖掌握了《幾何畫板》這個軟件,通過方程的推導,更加熟悉了動點軌跡的求法,而且通過作圖掌握了幾何的基本思想“以數論形,數形結合”,提高了運用數形結合、等價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思路的探索和軌跡方程的推導,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以優化,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享受了數學的美。

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今天我的説課內容是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乘法第一課時一位數乘三位數的筆算乘法。

2、教材簡析:教材呈現了樂樂書店售書的情景圖,給出了書店新到300本《保健小常識》,每本4元,及書店前三週每週的銷售本數的統計表,讓學生選擇圖表中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並進行計算。一位數乘三位數的計算方法與一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所以這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關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上,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讓學生在運用已有的知識自主學習,和與同伴的交流過程中學習新的計算方法。本節課也正為進一步學習其他乘法打下了基礎。

3、教學目標: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擬定為:

(1)經歷瞭解信息、選擇信息提出問題,並自主嘗試一位數乘三位數的計算方法。

(2)會筆算一位數乘三位數的乘法。

(3)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算法,獲得積極的體驗。

4、教學重點:探究一位數乘三位數豎式的計算方法;

5、教學難點:計算過程中的連續進位。

二、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單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誠然,計算本身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內容又常常是現實的,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新課程注重計算的現實意義,適當讓學生經歷一些現實情境,使學生通過活動體驗、感受和理解運算的意義。

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我在本節課的教、學法上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即現場招聘銷售經理,引出售書的問題,給學生一個愉悦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情感投入,使他們自主積極地投入學習。我在本節課首先通過新華書店售書情境的展示,在實際情境下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然後由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我們應該轉變教師的角色,開展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本節課學生提出問題後我就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先給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探索的時間,小組同學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後全班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策略及算法,為學生學習一位數乘三位數的筆算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要注意的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只能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不強加給學生,讓他們自然而然的接受。課中學生在求三週一共收入多少?時,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解決方法,我們一定要尊重他們,鼓勵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三、説教學流程:

設計一位數乘三位數這一課時,我以學生親身參與的自主探索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情境引入(啟發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合作交流(內化整理)嘗試應用(解決問題)為模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主動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環節設計如下:

一、檢覆:

通過口算複習一位數乘兩位數,並複習其筆算的計算法則以及怎樣判斷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積是幾位數,同時此複習為下邊學習一位數乘三位數做了鋪墊。

二、新課引入: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即現場招聘銷售經理,引出售書的問題,要求學

生觀察已知條件,瞭解信息,提出問題並解答。(如下)

新華書店新到300本《健康小常識》,每本4元。

新華書店前三週的銷售情況表:

生説出瞭解到的信息後,小組合作提出問題並計算

在這個環節中我立足讓學生探索發現,在合作交流中獲得新知。在引入的基礎上,以數學活動貫穿始終,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使學生能主動探究。

教學中學生可能會提出:

第一週收入多少元?

第二週收入多少元?

第三週收入多少元?

前兩週的收入是多少元?

後兩週的收入是多元?

三週的收入一共是多少元?

讓學生針對每個問題説出計算結果,並説説是怎麼計算的。由三週的收入一共是多少元?引出一位數乘三位數。

2、探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重點討論、交流怎樣計算三週一共收入多少元?

首先給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探索的時間,小組同學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後全班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策略及算法。

在解決怎樣計算三週一共收入多少元?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算法:

(1)先計算出每一週的收入,然後再把三週的收入加起來。

(2)先計算三週的銷售情況,然後再計算三週的收入是多少。

讓學生彙報自己的算法,然後在班內進行交流。在這一環節,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問題,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問題,也是促進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像剛開始解決一位數乘三位數時,很可能有的同學用口算,2594,有的同學可能把259看成(200+59)4,先用20xx,再用594,然後把兩個得數加起來。也有的同學對一位數乘兩位數進行遷移,試着用豎式計算。在數學課上我們允許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另外在交流時,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恰當予以肯定,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體驗算法的多樣化。但注意本節課的重點是用豎式來計算,要抓住時機做好點撥。

通過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計算的方法,注意計算中的進位問題。連續進位是本課的難點,很可能出現差錯。讓學生從一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中產生遷移。即一位數乘三位數的算法,實現知識整和。讓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實踐。

和學生一起進行豎式計算:

2 5 9 ①數位要對齊

4 ②從個位乘起

③哪一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之後,提出問題不計算,你能判斷積是幾位數嗎?出示試一試。判斷道題的積是幾位數,對一位數乘兩位數中判斷積是幾位數的方法進行遷移。

四、鞏固練習,在玩中學。

新的學習成果的強化,主要是通過練習實現的。

回到開頭,解決招聘銷售經理的問題上,分男女兩組各派一個代表進行習題比賽,看誰做的又快又準確,最終選出銷售經理,讓學生有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練習,鞏固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特別需要指出的時,在學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確算法後,不必馬上去解決實際問題,因為這時正是計算技能形成的關鍵階段,應該根據計算技能形成的規律,及時組織練習。最後再讓學生面對實際問題,即:練一練第2題,掌握相應的策略。

讓學生沉浸在急迫解決問題和快樂當中,從而鞏固與強化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也許看不到步調一致的和諧,聽不到整齊劃一的聲音,但我們可以聽到來自不同角落的聲音,聽到了來自兒童心靈的聲音。

文、作業:課時訓練65頁

本課的整個動態過程,力求做到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中心,課堂中的一切活動都在為學生服務。

數學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___________。首先,介紹下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____________》是國中數學新教材第___冊(__)第___章第____節。在此之前,學生 已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因此,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佔據_______的地位。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 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2、能力訓練目標:

3、創新素質目標:

4、個性品質目標: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______________突出重點

難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______________突破難點

關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 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於本 節課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應着重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學方法。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 指導。

1、理論:

2、實踐

3、能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 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證明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 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對於本題:

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講解例題。

我們在講解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為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 維能力。在題中:

4、能力訓練。

課後練習______

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 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

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 反三的效果。

7、板書

8、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 減負”的目的。

結束:説課是教師面對同行和其它聽眾口頭講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根據的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以上,我僅從説教 材,説學情,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上説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為什 麼這樣教”。説課對我來説仍是新事物,今後我也將進一步説好課,並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説課提出寶貴意見。

數學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圓柱的認識是西師大版教材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幾何立體圖形,這部分內容包括圓柱的特徵,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圓柱側面展開圖。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學習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解決實際問題打好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掌握圓柱的特徵。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想象、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創新的能力;同時滲透轉化的思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運用課件提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直觀感受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初步滲透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的辯證觀點。並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的特點。

二、教法、學法

由於六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相互探討,本課我採用了適時點撥、引導啟發、歸納總結、課件演示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等相關的教法。教師只是以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在互動的過程中充分地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來獲取新知識。並利用多媒體課件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三、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打開多媒體課件,出示正方體和長方體使學生重新認識幾何體為以下認識圓柱體做好鋪墊。

2、出示教學主題圖,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圓柱和圓錐,導入新課。

3、出示圓柱體實物,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

通過以上教學,讓學生初步接觸圓柱,從生活實際感知圓柱,感受數學同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課題,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瞭解圓柱

1、學生自主學習,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徵。

教師引導:拿出自己準備的實物,結合教材,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圓柱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都有什麼特徵?

2、生彙報,師訂正。通過學生的語言,描述出圓柱各部分的特徵,師課件演示加以驗證。

針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我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學材料,這樣能迅速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準備,並運用課件驗證了自己的想法。對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進行了演示,讓學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一目瞭然,更加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知

1.小組合作探究,()動手動腦。

(1)學生分組動手操作:把圓柱模型底面剪下,觀察形狀後再比較。

(2)圓柱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你有什麼方法證明?

(3)學生操作後彙報,教師通過課件驗證和補充。

該環節是精心設計的,力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意識。同時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展示了圓柱側面剪法的演變過程,淺顯易懂,讓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圓柱側面的特徵。

(4)用直尺量一量圓柱體的高發現了什麼?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圓柱體的高都相等。

(5)課件出示圓柱體的畫法

2、通過觀察幾何體練習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特徵的認識,對新知加以昇華。

3、同伴互助,尋求發現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得到展開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2)教師課件演示展開圖加以驗證,輕鬆的突破本課的難點。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乘以高。

讓學生在合作中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同時通過形象的課件演示,輕鬆的分散了本課的難點,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鞏固拓展,延伸應用

課件首先出示:

1、讀出下面各圓柱體的有關數據,進一步瞭解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和高。

2、判斷

3、出示課後作業對本節所學新知進行適當拓展。練習的設計,既有對剛剛學過的圓柱認識的運用,也有圍繞易混易錯之處,讓學生用手勢判斷,使學生在寬鬆的氛圍裏,勇於發言、敢於辯論。訓練説理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思維也得到訓練。

(五)自主小結,提升理念

我們初步認識了圓柱,誰能告訴老師,對於圓柱你都知道了什麼?

這既是課堂小結,也是對學生的人文培養重要體現。讓學生在自主發揮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多媒體的應用

多媒體作為一種教育手段,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但能創設一定的情境,而且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加的凸顯教學效果。上課伊始,我對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進行了課件演示,讓學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讓學生在開課的時候,就對本課產生一種興趣。課中展示了圓柱側面剪法的演變過程,淺顯易懂,讓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圓柱側面的特徵,輕鬆的突破了難點,同時,在此基礎上展示圓柱側面展開後與展開前的關係,讓學生一目瞭然,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評價和反思

課程標準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要關注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本課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通過想象、描述、合作交流,從實物觀察、到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來認識圓柱,並運用多媒體課件,及時有效的分散了難點,突破了重點,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紮實的掌握了所學的知識,突出"做數學"這個數學理念。也使學生在合作中國共產黨同進步,體驗成功。

數學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地位和作用:

“比例尺”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十二冊“比例”這一單元第一小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在對比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學好這部分內容,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更好地理解地圖。

2、教材的編排特點:

教材通過例4首先讓學生明確把實物畫在圖紙上,一般要縮小後畫,從而引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就是比例尺。通過例4和例5,使學生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進一步鞏固比例尺的定義。

3、預想達到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通過組織學生畫出教室的平面圖,使學生體會到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知道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就是比例尺,並能正確求出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過程與方法方面:學生通過小組觀察、思考、動手、討論等合作學習,進一步發展了畫圖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協調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與人交流、溝通,互動、互助的學習品質。

4、重點和難點: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確根據比例尺的意義解決問題。

二、教法、學法

1、充分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這節課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兩次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機會。在這兩次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由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解決方法,然後全班交流,此過程讓學生的個性思維方法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每個同學都能從同學們的彙報交流中獲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這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處理,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育。

在整堂課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獨立思考的開放空間,尊重每一個學生,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為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機會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創新學習的成功喜悦。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義,學會了求平面圖的比例尺與根據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獨立發展的空間,既有情感的體驗、交流,又能培養學生蒐集、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

3、本課我準備採用以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經歷觀察探索、概括概念、應用概念、理解概念、拓展深化的學習過程。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畫平面圖,引入比例尺

1、出示學校平面圖,問:誰來幫老師介紹一下我校的各種建築物的佈局?

2、設計我們教室的平面圖:教室長8米,寬6米。師:能照原來的長度畫到紙上去嗎?該怎麼辦?

3、討論引出學習要求:⑴確定圖上長和寬的長度;⑵作出教室的平面圖;⑶寫出圖上長和寬的長度;⑷寫出圖上長、寬與實際長、寬的比,並化簡。

4、提出小組學習的具體要求:根據要求個人作圖,完成後四人小組交流(重點交流你是怎麼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選擇你們組認為最好的圖貼在黑板上。

5、學生小組學習。

6、根據圖片組織彙報:⑴選擇不同方法的平面圖;⑵討論反饋:你是怎樣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圖上的長和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各是多少?(小組代表回答)

板書: A 、4釐米:8米=4:800=1:200

3釐米:6米=3:600=1:200

B、 8釐米:8米=8:800=1:100

6釐米:6米=6:600=1:100

……

(二)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1、教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2、認識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比例尺。

3、揭題 ,回顧:

⑴這幾幅平面圖的比例尺 分別是多少?

⑵怎麼求比例尺?它是誰與誰的比?比的前項是什麼?

⑶怎樣理解比例尺 ?(把實際距離縮小100倍畫在圖紙上;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圖上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100釐米……)

4、師:①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個比,不應帶有計量單位;②求比例尺時,前項、後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同級單位;③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比,有時由於機器零件比較小,這時的比例尺要寫成後項是“1”的比。

(三)求比例尺、求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1、求比例尺。

例: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是120千米。在一副地圖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離是2釐米,那麼這副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⑴學生獨立作業,反饋訂正;

⑵小結:單位要統一;比例尺的前項一般都是1。

2、求實際距離。

⑴出示例題: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圖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離是15釐米。南京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⑵組織同桌同學各用一種方法來解答(算術方法和用方程解),並互相交流。

⑶彙報交流並總結。

師強調:①把1:6000000化為分數形式來解答;②解答時要注意單位的化聚。

3、求圖上距離

⑴出示例題:一個長方形操場,長110米,寬90米。把它畫在比例尺是1/1000的圖紙上,長和寬各應畫多少釐米?

⑵學生獨立作業,反饋訂正。

(四)鞏固練習。

1、照片上的比例尺。

⑴估計照片的比例尺;

⑵量一量,算一算比例尺;

⑶彙報:你是怎麼做的?算出的比例尺大概是多少?

2、操作發展練習:

出示學校平面圖,各小組分別選擇一個建築的平面圖,根據有關的數據,求出這個建築的實際佔地面積。(教學樓、操場、司令台、傳達室、噴水池)

⑴引導討論出求實際佔地面積必須知道實際的長、寬或直徑;

⑵小組分工進行合作學習;

⑶彙報交流,講評。

師強調:求實際佔地面積,就是實際的長乘以實際的寬;通過公式“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可以求出實際的長或寬。

(五)課堂延伸。

“同學們,在周圍的生活與學習中,還有沒有其他形式的比例尺呢?細心的同學可以去留心一下。”

數學説課稿 篇8

目的要求

1、能從數、形兩方面深刻理解線與線之間的位置關係,並會用方程法討論直線與兩類(封閉與非封閉)曲線的位置關係。

2、弦長公式的理解與靈活運用。

3、通過曲線焦點的弦的弦長問題的處理,能運用圓錐曲線的第二定義以求簡化運算,使解題過程得到優化。

本節重點:

1、直線與曲線的位置關係。

2、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

本節難點:

1、非封閉曲線,尤其是雙曲線與直線位置關係的討論。

2、充分運用新舊知識的遷移,從數與形兩方面深刻理解相關結論,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3、在掌握共性的(方程法)基礎上,注意個性(距離法),防止負遷移,做到特殊問題能特殊處理。

教學過程

一、要點歸納:

如何解決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係問題,方程法是通用的方法,

相應方程組的解的個數就是二者交點的個數,若有兩個交點,則交點連線的長度就是相應的弦長。基本內容包括:

(一)、位置關係的分類討論:

1、直線與封閉曲線(圓與橢圓):

以直線與橢圓為例:

因為,所以可以直接討論判別式:

直線與曲線相離(0個交點)。

直線與曲線相切(1個交點)。

直線與曲線相交(2個交點)。

注意:對於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的討論,除此之外,我們常

通過圓心和直線的距離與半徑的大小關係來判定。

2、直線與非封閉曲線(雙曲線與拋物線):

以直線與雙曲線為例:

(1)、即時,方程有唯一解,直線與漸近線平行,位置關係是相交,且只有一個交點。

(2)、時,討論判別式:

直線與曲線相離(0個交點)。

直線與曲線相切(1個交點)。

直線與曲線相交(2個交點)。

歸納指出:對於非封閉曲線,直線與其僅有一個交點,只是二者相切的一個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二)、直線與曲線相交——弦長問題:

設直線與曲線相交於,兩交點座標的唯一來源

是方程組,下面的弦長公式很顯然:

(消元后是關於x的方程)

或(消元后是關於y的方程)

結合圖象,弄清楚公式的導出方法,是為至要!

特別指出:拋物線的焦點弦性質豐富多彩,以為例,若直線過焦點,關鍵是注意兩點:

(1)、巧設直線方程:

(2)、根據定義求弦長:

數學説課稿 篇9

指導思想:

新課程改革中非常注重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當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結合問題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經歷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用數學的樂趣,發展初步的觀察、比較、概括能力和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識,使學生願意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材解讀:

一年級數學實驗教材第58頁的“用數學”是學生學習了6、7加減法“用數學”以及8、9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學生喜歡的事物設計了“用數學”的情景。教材用同一幅情景反映幾個不同的數學問題,並巧妙的構成了一幅生機昂然的自然風景畫,這更加有利於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美麗的大自然、可愛的小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最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教材資源,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等人文教育。

由於學生在前面已經解決過這樣的數學問題,他們對這樣的內容已不陌生,也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經驗,這就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學設計:

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教材、學生的具體情況,本節課的教學力圖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動畫展示、激發興趣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第58頁的內容製成動畫,把靜態的畫面動態化,這樣既直觀形象,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上課一開始,就牢牢抓住學生,使學生處於興奮中。並能根據學生所選的研究對象隨時放大課件內容,以有利於學生觀察。

(二)、改變呈現方式,激活學生思維

用數學這部分內容是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學

生學習的數學知識要在生活中運用,這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目

的之一。為了能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知識素材,我改變了教材的呈現方式,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尊重教材的完整性。教材中的兩個例題與做一做的兩個題目渾然成為一體,構成一幅秀麗的風景畫,因此,我不忍心打破教材的完整,就把整幅畫全交給了學生,為學生創設了一幅美的學習的情景,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思維素材,給學生以美的薰陶。另外,鑑於書中題目的表現形式學生已不再陌生,因此我把課本中的大括號和問號去掉,這樣設計主要是想給學生一個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供他們探究交流。如果和課本上的呈現方式一樣,學生無需合作探究和交流,而是一眼就看出怎樣列式解答,這樣就縮短了學生的思維進程,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就是一句空話。當然,整個過程,放得出去,也應該收的回來。為此,我在後面又出示課本提供的素材,主要是想讓學生再次明確大括號和問號所表示的意義,明確怎樣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去選擇有用信息解決問題。

(三)、尊重學生、合作探究

在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根據他們所喜歡的動物選擇研究對象,放手讓學生觀察,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合作探究,讓他們學會合作,並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分享,在合作中成長。引導學生依據具體情景提出問題,研究問題,相互解決數學問題。培養了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他們經歷了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環節中,我把練習、評價溶入其中,尊重學生的感受,傾聽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質疑,以平等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對於學生的`每次發言,我都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聯繫生活、培養應用意識

在第二個大環節中,我充分利用周圍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去發現並提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讓學生觀察周圍環境,聯繫自己的生活,來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增進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體會到用數學的樂趣。

當然,我也沒有忽視教師導的作用。因為學生年齡小,在語言表達上會有一些不合適的地方,我都及時的徵求學生意見,提出我自己的想法,進行引導,補充。總之,這節課,我想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開放、積極參與的活動情景,讓學生從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努力讓學習過程變成學生的活動過程,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以上這些,是我自己對這節課的一些認識和體會。我想努力的把新課標的理念體現在教學中,但實際中亦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我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您的想法和建議,不吝賜教,我熱切的等待着,這將是對我教學的最大幫助。

數學説課稿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分析正確認識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並理解隨機事件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隨機事件的特點辨別哪些事件是隨機事件。

3、情感與態度: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獲得成功的體驗。在體驗中去感受數學,喜歡數學。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隨機事件的概念並掌握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的變化規律。

難點:1、判斷現實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隨機事件。

2、探究隨機事件可能性的變化規律。

教具準備:課件、口袋、小球、撲克牌、骰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籃球比賽前,有這樣一位新裁判員想以抽籤方式決定兩支球隊的進攻方向,他準備了三根形狀、大小相同的紙籤。上面分別寫有1、0、0,在看不到紙簽上的數字情況下,讓其中一方隊長從三根紙籤中任意地抽取一根,抽到數字是1的紙籤則擁有選擇權,抽到數字是0的紙籤則選擇權給對方。

[師生行為]結合圖片引發學生思考:如果你是隊長會去抽嗎?讓學生憑藉自己的經驗談談想法,教師引導學生學完本節課內容後用嚴謹的數學知識可以解答。

[設計意圖] 從籃球比賽中創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二、活動1:猜牌遊戲

1、展示四張紅桃A,然後洗牌抽出一張,讓學生猜這張是什麼A?問可能是黑桃A嗎?

2、展示紅桃A、黑桃A、方塊A、梅花A各一張,然後洗牌抽出一張,猜是什麼A?

[設計意圖] 通過師生互動遊戲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並歸納出在一定條件下判斷事件發生的結果有三種情況:可能、不可能、一定。

三、活動2:投擲一個質地均勻的正方體骰子,骰子六個面上分別刻有1到6的點數,每位學生擲10次並記錄每次向上一面骰子的點數。

問:(1)通過實驗推斷老師任意的投擲一次骰子而向上一面可能出現哪些點數?

(2)出現的點數大於0。

(3)出現的點數會是7。

(4)出現的點數會是4。

在(2)(3)(4)三種結果中哪些是必然(一定)發生的,哪些是不可能發生的,哪些是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的?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共同遊戲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解決數學問題,引出三個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

四、活動3:我説你判斷

在一個袋中有4個黃球,2個白球,任意摸出一個球是白球,它是隨機事件嗎?

[師生行為] 實驗論證:

(1)袋中每個白球都變了形的前提下摸白球是必然事件。

(2)在形狀、大小、質地等相同的情況下,讓學生看到並摸出白球,也是必然事件。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中發現原題中存在的問題,並不斷完善題目,得出一個結論:隨機事件必須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發生,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活動4:我能説

讓學生在生活中舉出隨機事件的實例。

[師生行為]教師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判斷舉例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在舉例與判斷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隨機事件的概念。

六、活動5:

(1)袋子中裝有4個黃球,2個白球,這些球的形狀、大小、質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條件下,隨機地從袋子中摸出一個球是白球。

(2)袋子中裝有4個黃球,2個白球,這些球的形狀、大小、質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條件下,隨機地從袋子中摸出一個球是黃球。

[師生行為] 教師讓一部分學生動手操作並把摸出的白、黃球分成兩類。讓學生通過它們數量差異歸納結論: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

[設計意圖] 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所感知的知識,有利於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知識的生成過程,並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出結論:隨機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可能不同。

七、活動6:練習

1、説一説: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隨機事件?

(1)在地球上拋向空中的球會下落。

(2)度量三角形的內角和,結果是360度。

(3)經過城市中一有交通信號燈的路口,遇到紅燈。

2、想一想:已知地球上陸地面積與海洋面積之比為3:7,如果宇宙中飛來一塊隕石落在地球上,可能性大的是落在海洋裏還是落在陸地上?

3、議一議:在[活動1]中為了使抽籤公平,你能幫助裁判改進方法嗎?

[師生行為]學生口答,教師要注意學生分析問題的過程。

[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判斷,鞏固新知,同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八、 活動7:砸蛋遊戲

在三個蛋中隱藏一幅田園風光圖,讓學生積極參加活動:

蛋1:小結談談這節課學到了什麼

蛋2:一幅田園風光圖

蛋3:一幅漫畫

作業:P138練習

[師生行為]讓學生自由選擇每個蛋,在砸蛋遊戲中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

1、小結使學生知識系統化。

2、結合田園風光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陶冶情操。

3、在漫畫中隱藏了一個數學問題,把課堂引申到課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板書設計:

25.1隨機事件

定義:在一定條件,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的事件

性質:一般地,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

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能不同。

探究:機會均等

關於教案設計的説明

教學思想:

數學教學要聯繫實際,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打破純數學知識教學給學生帶來與生活脱節的現象,在教師創設的籃球比賽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通過猜牌遊戲、投擲骰子活動、摸球遊戲讓學生輕鬆地掌握新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種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師安排的砸蛋遊戲中進行知識的梳理,通過田園風光圖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同時在一幅漫畫中引發思考把課堂引申到課外。

教學流程:

1、通過一幅籃球比賽的圖片引出一個數學問題,讓學生憑生活經驗進行解答,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可以更準確地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在猜牌遊戲中得出判斷事件發生結果的三種情況:可能、不可能、一定。

3、讓全班學生動手操作投擲骰子,在活動中通過合作交流引出三個定義: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

4、在教師安排的摸球遊戲中讓學生不斷完善題目,從而逐步完善隨機事件的定義。

5、讓學生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例舉出生活中隨機事件的實例,讓數學知識為生活服務。

6、再次通過摸球遊戲讓學生在輕鬆的師生活動中自主構建數學知識,得出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的變化規律。

7、在練習中讓學生鞏固新知,提升技能。

8、在砸蛋遊戲中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在一幅美麗的鄉村油菜花圖片中陶冶情操(環境很美,我們要用心呵護它,因為它可以讓我們心曠神怡;數學不難,我們要努力學好它,因為它可以為我們生活服務)。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把學生從課堂引申到課外,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