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課稿範文十篇

來源:文書谷 3.06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説課稿範文十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學內容的説明:(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對小數和分數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知識的開始,同時又是學習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

信息窗呈現了三個同學用遊標卡尺測量綠毛龜蛋長徑和寬徑的情境,通過學生質疑測量同一個蛋的長度,為什麼兩人讀數不一樣的問題,引入對小數的近似數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體現數學學習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據本節課的具體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把一個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後再求它的近似值。能正確區分改寫和保留的要求以及各自的方法。

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的方法。使學生理解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度就越高。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情境圖引出怎樣求小數的近似數,學生在教師 的指導下探索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和區分改寫和保留的不同要求和方法。

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遷移到新知,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利用已掌握知識探索新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體會知識間的緊密聯繫,體驗獲取新知的樂趣。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會利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理解保留位數越多,精確度就越高。

教學難點是:

理解保留和精確之間的區別與聯繫以及保留位數越多,精確度越高。

三、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教法:教學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學法: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難點,按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為了全面、準確地引導學生探索發現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實現教學目標,我努力抓住學生的思維生長點組織教學,設計了複習舊知,探索新知,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複習導入

這一環節我設置了兩個習題:

1、把下面各數省略萬後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

986534 58741 32100 398210

2、下面的裏可以填上哪些數?

32( )64532萬 47( )05047萬

在此環節重點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麼想的,四捨五入是什麼意思,為後面的學習做好知識遷移的準備。

第二個環節: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有兩個知識點:求小數的近似數;把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求小數的近似數:我先出示課本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從圖中能獲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問題,為什麼小華、小明兩個人説的不一樣?教師可以説明由於兩個學生對測量結果要求的精確程度不同,就會出現同一個小數的不同近似數,然後引導學生説一説小華説的是幾位小數?小明説的是什麼數?

通過學生的回答師作説明:近似數的結果是一位小數就是將原小數保留一位小數,結果是整數就是將原數保留整數從而引導學生仿照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四捨五入法)來求小數的近似數:

出示:3.94保留一位小數是多少?3.94保留整數是多少?

學生分組討論,自主探索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再通過學生的彙報,總結出:求小數的近似數和整數一樣也可以用四捨五入法,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求近似數時,的數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個位,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十分位,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百分位。

小組討論:比較3.9和4與精確值3.94比較誰更接近3.94。總結出: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度越高,保留的位數越少,精確度越低。

再出示:綠毛龜蛋(2.04釐米)的寬徑是多少釐米?(保留一位小數)並讓學生思考:末尾的0可不可以省略,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時保留位數不同,精確度也不同,而且0在這裏也起到了佔位的作用。為了鞏固這一知識,我設計了一個動手測量課桌的活動,比一比誰的結果更精確,説明理由。

第二個知識點:把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出示課本71頁材料,引導學生閲讀材料,説一説能獲得哪些信息,並提出相關問題。

(1)把175400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什麼?

先讓學生嘗試改寫,根據學生的情況,如果有正確的改寫可以先讓學生講解他的方法,如果沒有,老師可作説明:改寫時在萬位後面點上小數點,寫上萬字,去掉小數末尾的0就可以了。

(2)20xx年全國禽蛋類產量約是多少億千克呢?(保留整數)把28795000000改寫成用億

作單位的數,讓同學們獨自探索方法,同桌交流,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用四捨五入法求出287.95億的近似數。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

在這一環節安排了自主練習的4個小題。

1-3題是用多種形式鞏固求小數近似數的基本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關注有困難的學生,切實鞏固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

4題用把大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重點讓學生説一説是如何改寫的。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

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我讓學生共同回憶本節課研究了哪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你有哪些收穫?自己在學習上有哪些提高?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感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同時增強對遷移推理的數學思想的認識。

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的差異佈置適當的作業,既能使學生掌握知識,又能使有餘力的學生得到提高。

板書設計:

板書作為課堂教學語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具有啟發性、藝術性、實用性,所以本節課我注重發揮其引導功能,做了一下設計:

求小數的近似數

保留整數:3.944

保留一位小數:3.943.9

2.04釐米2.0釐米

1754000=175.4萬

28795000000=287.95億288億

這樣安排有利於學生觀察、比較。全面系統瞭解本節課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線描畫: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用勾線筆、鉛筆、油畫棒、鋼筆等,利用點、線、面來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既可以進行造型訓練,亦可作為藝術家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幼兒在簡筆畫的訓練基礎上,再進行線描畫的練習,會使其繪畫的精細方面和手眼協調方面有很大發展,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同時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幼兒在欣賞、發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開展線描畫教學,能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一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針對本學期美術特色活動的要求,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二、説目標

1、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黑白對比來裝飾魚。

2、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發展幼兒的初步的創新能力。

3、向幼兒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教育。

活動重點:學習用線條的形狀變化和黑白對比來裝飾魚。

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作。

三、説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海底世界》

2、畫好的線描畫作品、其他小朋友畫的線描畫魚3、白紙,黑色水彩筆

四、説教學方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1、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則更為簡潔、生動,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魚寶寶身上線條的紋樣美、圖案美;2、觀察比較法。觀察法即運用觀察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觀察,幼兒既形成了準確的形體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細節特點。而在觀察中進行比較,則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不同的創作手法帶來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直接感受點、線、面的疏密變化和規律性對裝飾效果的影響,我採用了觀察比較的方法,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三幅特徵明顯的`線描畫作品中,發現裝飾過於繁雜、無規律,裝飾手法單一、缺少變化都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3、欣賞評價法。欣賞評價法指的是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在本次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採用了欣賞評價法,在欣賞的同時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點評:

問題1、"你最喜歡哪個魚寶寶?為什麼?"使幼兒在審美的同時自然地習得經驗,為下次經驗遷移做準備。

問題2、"你是用怎樣的線條和圖案來裝飾魚寶寶的?"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裝飾意圖表達出來,達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同伴的欣賞與評價能讓幼兒體驗到活動帶來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説活動程序:

共有5個環節:

1、觀看多媒體課件:欣賞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的花紋,引導幼兒説出魚兒身上花紋的特點。

(導入活動,觀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賞各種各樣的魚。)(1)教師語: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着許多快樂的魚寶寶,他們和魚媽媽自由自在的在海洋裏嬉戲玩耍,一會兒在珊瑚裏捉迷藏,一會兒在比賽遊戲,一會兒又湊在一起説着悄悄話,可幸福了。然後請幼兒講講自己最喜歡哪條魚,它是什麼形狀的?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以及身上的花紋是什麼樣的?特別是對形狀怪異的魚,啟發幼兒儘可能講詳細一點。

説課稿 篇3

教材簡析: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簡單口算、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和乘法中常見的數量關係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除數是不接近整十數的筆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數是整十數或接近整十數的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的內容是整數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階段。這部分內容為今後繼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除法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具體情境中,探索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

經歷提出問題、探索、交流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多樣化,合理進行算法優化,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驗算和靈活選擇合理的方法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筆算除法的試商方法。

教法學法:

1、説教法。

本節課根據“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主線,先以談話引入,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討論,從而發現靈活的'試商方法,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説學法。

根據學情我設計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的學習方法。在算法交流,分析比較這一環節中,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討論:把除數看做哪個數試商?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各自的想法,掌握靈活的試商方法,從而達到算法的多樣化和優化的目的,並在後面的練習中進行實踐應用。

教學流程:

這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導入:你知道有哪些農作物是在秋天成熟的?直接引入信息窗4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找出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現數學和生活的聯繫。

(二)解決問題,探究算法

理論依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在這一環節充分放

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掌握靈活的試商方法,充分體現“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原則。

1、紅點問題的教學。這是本節課教學的重要環節,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學生先學。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120÷24=(板書算式)

教師提出問題:你會算嗎?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想一想,做一做。

課前預設:學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估算:120÷24≈

(2)根據口算求商:24×(5)=120 120÷24=5

(3)把24看作整十數20試商

(4)把24看作中間數25試商

第二步:集體交流

教師提出問題:誰能説説你是怎樣做的?

學生回答,師依次出示並及時評價學生的方法。

如果學生想到把24看作25試商的方法要及時鼓勵,如果學生沒有想到這種方法,師可以出示第4種方法,讓學生研究這種方法的道理和好處。

(在學生説出第(3)、(4)種方法的時候相機板書:整十數試商、中間數試商)

第三步:小組合作討論

(1)觀察比較:把24看作20或25來試商這兩種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簡便?為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把24看做20試商需要調商,看作25試商不需要調商,計算簡便。(板書:調商 大↓)

(2)根據學情深入討論:還有什麼數可以看作25來試商?22和28看作什麼數試商快?

引導學生髮現:24、26這樣與25相差1的數可以看作25來試商,22、28應看作整十數試商。

第四步:小結

通過同學們的自學與討論,我們發現了:像24、26這樣的數看作25來試商比較簡便。

【設計意圖】本環節體現了“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原則。先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讓他們相互交流,在自主學習中發現數學算法多樣化的特點,發展學生的思維。根據學情引導學生深入討論比較幾種試商方法,從而體現計算策略的多樣性,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試商方法。

2、綠點問題的教學。(出示)

教學方法同上。在學生獨立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指着板書36)把除數看作40試商,商小了,需要調商(板書:小↑),體會把36看作35試商不需要調商,學會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具體問題。

3、想一想: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如何試商?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比較口算、估算、把除數看作整十數或中間數試商的方法,鼓勵學生選用簡便的方法計算。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整數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階段,本單元教學的難點就是試商方法,通過學生回顧總結,便於學生理順方法,鼓勵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簡便方法計算,體現算法的多樣化和優化。

(三)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設計意圖】本環節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分層次練習設計,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

1、( )裏最大能填幾?

( )×25<180 14×( )<72

2、□裏能填幾?

□04÷32 (商是一位數) □04÷32 (商是兩位數)

3、第81頁自主練習3

4、分層練習,劃線的題目要驗算。(學生任選一組完成)

(1)84÷14 450÷25

(2)336÷24 546÷26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土木並完成,教師根據學生的做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予以糾正。通過驗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拓展練習。

相同品牌包裝的大米:A超市364元14袋,B超市650元26袋。去哪家超市購買大米划算?

【設計意圖】這一練習為能力較強的學生設計,使他們學會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作業

A、第81頁自主練習1

B、第81頁自主練習4、5

C、計算下面各題,並探索試商方法。

128÷24 362÷72 210÷42 191÷38 335÷64 273÷52

【設計意圖】本環節體現了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分層次練習的教學原則。C組練習想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發現商是5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板書設計: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整十數試商 大↓

調商小↑

中間數試商

【設計意圖】本節課重點講了靈活的試商方法,並把這種方法與整十數試商方法進行比較,使學生能發現這兩種方法的不同,並靈活選擇進行計算。板書簡潔明瞭,突出重點。

説課稿 篇4

一、學情分析

孩子們天生都願意親近水,喜歡水,對水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們在玩水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自由和快樂,情緒變得放鬆而愉快。通過主題《有趣的水》的學習,孩子們對水的認識不再是一些感性的經驗,而是更多的關注水的性質、水的用途等多方面。經過一段時間對水的探索,我發現幼兒對水的特性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與深入的分析後,又把對水的關注轉移到水和周圍的事物的關係上。許多幼兒除了玩水之外,還藉助石頭、水管、水桶等輔助物與工具,進一步探索水的特性。此外,幼兒還開始運用小實驗的這種方式進行觀察、發現和探究,以獲取經驗。

二、教材分析

《烏鴉喝水》的故事代代相傳,家喻户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裏的水量太少,即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一次無意的科學小實驗,孩子們有了新的發現。我們給幼兒講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後,請孩子回家做這個實驗。第二天,有個孩子告訴我,他做了實驗,結果水沒有到瓶口,烏鴉還是喝不到水。為了驗證他的發現是否正確,我親自進行了實驗,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裏的水量多少有關係,另外我還發現烏鴉是否能喝到水的影響因素還有很多。為此,我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孩子自己發現的現象,設計了本次具有很強操作性、探索性和嘗試性的學習活動--烏鴉喝水。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兩個:

1、理解《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過實驗,瞭解水位升高與實物的大小、水的多少之間的關係。

本次活動主要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通過《烏鴉喝水》故事,引出話題,讓幼兒瞭解將石子放入水中,水面上升,烏鴉就能喝到水。並讓幼兒通過實驗驗證烏鴉的辦法確實能行。第二環節,先出示兩張圖片,第一張圖片中,石頭一樣,但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第二張圖片中,水一樣多,石頭數量一樣,但大小不一樣。讓幼兒觀察圖片,找出圖片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並猜想如果烏鴉把石頭放入上面的四個杯子中,這四個杯子裏的水烏鴉都能喝到嗎?然後讓幼兒分組動手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並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實驗後,每組派一名幼兒根據實驗記錄講述他們的實驗結果。第三個環節是遊戲。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實物放入水中都能使水面上升。

整個活動體現了分層第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本着兒童是學習的主人,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兒童主動積極的'參與次實驗,體驗與同伴合作做實驗,交流實驗結果的樂趣。

三、活動目標

1、理解《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過實驗,瞭解水位升高與實物的大小、水的多少之間的關係。

四、活動準備

1、事先聽過故事《烏鴉喝水》。

2、每組一張記錄表和兩個托盤。一個托盤中放有兩堆相同的石頭,兩杯水(其中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另一個托盤中放有兩杯一樣多的水,兩堆大小不同數量相同的石頭。

3、水桶,磚塊,石頭,硬幣,剪刀,塑料玩具,木塊,泡沫球,橡皮球等。

五、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談話引出

提問: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烏鴉最後是怎麼喝到水的呢?

為什麼把石頭放入瓶子中烏鴉就能喝到水呢?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吧。

操作:提供一個有水的杯子,請一名幼兒將石頭放入杯中,觀察是否真的能否喝到水。

小結:原來在把石頭放入杯子中,石頭佔據了水的地方,使水面上升到瓶口,烏鴉就順利喝到水了。

提問:那是不是有水的杯子裏放入石頭烏鴉都能喝到水呢?

(二)分組實驗,驗證猜想

1、ppt出示圖片,請幼兒猜猜圖片中瓶子裏的水都能喝到嗎?(兩張圖片,第一張圖片中,石頭一樣,但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第二張圖片中,水一樣多,石頭數量一樣,但大小不一樣)

(1)出示圖片1

提問:請小朋友們找一找這張圖片上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結:圖片上兩邊的石頭是一樣的,但是杯子裏的水不一樣多,一杯水多,一杯水少。

(2)出示圖片2

提問:小朋友們再找一找這張圖片上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結:圖片上兩杯水是一樣多,但是石頭不一樣,一邊石頭大,一邊石頭小。

提問:如果烏鴉把石頭放入上面的四個杯子中,這四個杯子裏的水烏鴉都能喝到嗎?

2、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並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提出要求:先小組討論,選出一個小朋友做實驗,一個小朋友觀察,另外一個小朋友做記錄。一個托盤裏的瓶子是一組實驗,做完一組實驗並記錄好之後再做另一組實驗。另外做第二組實驗時還需要記錄下投放石頭的數量。

操作:給每組幼兒提供一張記錄紙和兩組實驗的水和石頭,幼兒操作時教師在一旁給以指導和提醒。

3、請每組派一名幼兒根據自己小組的記錄講述實驗的結果。

提問:你們通過實驗發現什麼了?請你把你們的實驗結果告訴大家吧。

小結:通過第一組實驗我們發現,如果瓶子裏的水太少,石子放的再多也沒有用。通過第二組實驗我們發現瓶子裏放大石子,小烏鴉喝到水了。因為大石頭把水的地方佔據了,水就滿上來了。而小石頭小,佔的地方少,水沒有辦法滿上來。

(三)遊戲:哪些材料能幫助水溢出來?

材料:裝有水的水桶,大小石頭,硬幣,泡沫球,木塊,塑料玩具等

內容:運用烏鴉喝水的原理,通過投放各種材料,使水桶中的水溢出來。讓水先溢出來的小組為勝。

提問:有哪些材料投放進去能幫助水溢出來?

放哪些材料能讓水更快的溢出來?

説課稿 篇5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代數式的值。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分析、教學過程及説明五個方面對本次課題進行分析。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代數式的值”是浙教版七年級上冊4.5節的內容,是國中代數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它是學生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之後的後續內容,又可貫穿於國中代數學習的始終。所以,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代數的核心問題——代數式的概念,也能讓學生為將來的函數學習作一個鋪墊。

(二) 教學重難點

基於教材的這樣一個地位以及作用,那麼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是求代數式的值的方法,教學難點是理解用字母表示數與求代數式的值的關係。

二、 學情分析

接下來我從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分析學生的基礎、優勢和不足。在本堂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和概念,掌握了會用字母來表示一些實際問題,但是求代數式的值上還會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有相當的興趣和積極性,願意與老師、同學進行探討交流,相信他們一定能在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數學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有所發展。

三、 教學目標

在對教材與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以下三個:

知識目標:(1)經歷具體情境讓學生抽象求代數式值的過程,體會用數值代替代數式裏的字母,並會求出代數式的值。

(2)通過求代數式的值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進一步增強符號感。

(3)通過對實際例題的體驗初步瞭解整體思想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從特殊到一般,又從一般到特殊的辨證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 教法分析

根據以上的分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實現策略為“三個一”,即創設一個情境;採用一種反饋模式;貫徹一個自主探索的理念。具體來説,本堂課採用引導探究式學習方法,使學生在一個生活情境的引導下,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通過反覆技能演練去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與獨立思考相結合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教法的設計,不僅重視了知識的結果,更重視知識的發生,發展和解決過程,貫徹新課程的理念。

五、 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具體講解教學過程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教學流程分為情境引入——例題講解,概念建構——技能演練——小結與作業四個環節。

(一)情境引入

首先我們來看情景引入。

在情境引入上,我着重思考的是如何使我們的數學貼近我們的生活,激起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因此,我挑選了一個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身高預測。在課前,我首先讓學生了解了父母親身高的相關信息。在課上,在給出以下一段文字材料後,

“據某報紙報道,一位醫生研究得出由父母身高預測子女成年後的身高公式:兒子的身高是父母身高和的一半再乘以1.08;女兒的身高是父親身高的0.923倍加上母親身高的和再除以2”

我給出了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1)已知父親身高是a米,母親身高是b米,請同學們用代數式表示兒子和女兒的身高

第一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同學們學過的列代數式的知識的一個回顧,同時也讓同學初步感受到今天所學的知識是原來知識上的`一個深入,學習的台階就會相對來説低一點。

在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以後,我給出了第二個問題

(2)七年級女生小紅的父親身高是1.75米,母親身高是1.62米,七年級男生小良的父親身高是1.70米,母親是1.62米,試預測小良和小紅成年後的身高

第二個問題的設計,是今天所學的新知識。由於放入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同學們必然會容易得出答案。

那麼,在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之後,同學們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必然想對自己的身高預測一下,因為我就設計了第三個問題:請同學們預測自己的身高。

那麼,在第三個問題的時候,由於每個學生父母親身高的差異性,那麼教師又不可能逐個去算,因此,為解決課堂效率與學生個體差異的矛盾上,我設計製作了一個VB軟件,只要相應的輸入相關數字,結果就能得出。一個小的細節,讓學生體驗到現在教育技術的巨大作用,同時又激起學生學習相關信息知識的興趣。

(三) 概念建構

在體驗了以上生活情境的過程之後,那麼自然而然引出了本堂課的課題:“求代數式的值”。在這個概念建構上,主要從引導自學,感知認知和師生互動,理解知識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其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學會”為“會學”。

(四) 技能演練

在技能演練上,我主要採用了“演——練——拓——求法”四位一體的循環教學模式,用三個例題,層層深入。

第一個例題是:

(一)求解代數式的值

1、當a分別取下列值時,求代數式3-5a的值

(1)a=2

(2)a=-4

(3)a=

(4)a=

(2)解:

當a=-4時,……當

3-5a ……抄

=3-5×(-4)……代

=7 ……算

例一的設計,主要是用不用的數值求同一個代數式的值,從整數,負數,分數,無理數等,力求涉及到數的領域,並通過教師示範,總結出“當,抄,代,算”口訣,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例二:

在例一學生學會了求單字母代數式的基礎上,我給出了例二,是求多個字母的代數式問題。那麼從知識的深度上來説,又加深了一步。但是,學生很容易想當將其代入,但是在求法上,教師着重強調格式問題。

例三:

在學會了用單字母以及多字母求解代數式的基礎上,我將給出例三。例三實際上是涉及到數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整體思想。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要解決這類問題還是有點難度的,但是,基礎稍微好點的學生會容易做出來,基礎差點的在教師以及周圍學生的幫組下,相信也能理解。

那麼,以上是三個例題的設計,那麼為了鞏固學生的訓練,我在每道例題後面都相應的設計了配套練習。

尤其,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

我們知道,學生的反饋模式多種多樣,可以有學生出現問題教師指正等多種形式。那麼,我們在這裏就是採用了錯誤教育這樣一種反饋模式,讓學生在錯誤教育中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

(五) 小結與作業

(1)閲讀作業

(2)書面作業

(3) 彈性作業

作業分為三種形式,體現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原則。閲讀作業中的問題思考是後續課堂的鋪墊,而彈性作業不作統一要求,供學有餘力的學生課後研究。同時,它也是新課標裏研究性學習的一部分。

六、 我的板書設計是:

我就講到這裏,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6

學情分析:

學生從四年級升到五年級後的第一堂美術課,狀態還沒完全到位。表現為課前準備不足,課堂紀律有點渙散,心思還沒回到課堂等。寫生基本功較弱亦需進一步引導練習,進行一定的強化訓練。

指導思想:

本課是一節集中欣賞人物肖像的“欣賞評述”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初步瞭解肖像藝術的特徵,認識肖像藝術形神統一的藝術表現力;通過欣賞不同表現方法的藝術作品,感受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以及與作品的和諧統一,認識藝術風格的多樣性,從而瞭解美術語言與作品表現力的關係。

教材版面分析:

本課兩個頁面,共展現藝術家作品5幅,學生作品3幅。藝術家作品中涉及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速寫,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欣賞的方法,瞭解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

教學目標:

1、欣賞用各種繪畫工具畫出的肖像作品,感受它們的不同。

2、在欣賞的過程中注意把“形”和“神”結合起來。

3、結合人物的外表和神態向同學描述自己喜歡的肖像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在欣賞的過程中注重“形”、“神”互相結合。

教學準備:

圖片、繪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

1、出示肖像作品,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體會不同的工具和畫法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2、出示圖片〈蒙娜麗莎的微笑〉,這是一幅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畫。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的作品。畫家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脣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特別注重刻畫,也特別着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含義無窮,具有一種神祕莫測的千古奇韻。很多人都説這是一種神祕的微笑。

3、小結:肖像藝術重在傳神,“以形寫神”是我國古代畫家總結出來的一個重要經驗。“形”我們都知道是指的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優秀的肖像作品中,形神是皆備的,兩者缺一不可。

二、學生討論

如何才能把人物的形象和神態很好的結合起來呢?

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人物外貌的基礎上再去想象人物的思想感情。去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猜一猜

讓你的同桌根據你的神態猜一猜你當時的心情。並想一想如何進行創造性的表達。

四、畫一畫

選擇自己喜歡的同學,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畫一幅半身肖像。並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上背景。

五、課後拓展

從課外書上,網上,雜誌上去觀察更多的人物肖像,並向同學描述人物的外表和神態。

教學反思:

人物肖像畫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表現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人物畫教學中學生,常常存在“不敢畫”和“觀察不仔細”的毛病,針對此,本節課教學以趣激學、以情促學,把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原則。

本課以“尋找打開肖像畫大門的兩把鑰匙”為線索,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通過懸念引入課題,通過角色遊戲吸引學生去觀察、分析、尋找畫人物的第一把鑰匙:人物寫生要仔細觀察,抓住特徵。這樣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存在問題:學生在繪畫時線條不流暢,不能很好的表現人物特點。這部分應是今後訓練的重點。

學生特別對作業要求、作業時間性這個基本要求還不大明白。第一輪作業明顯達不到要求,作業也交不齊。

改進措施:反覆提示,進行一個週期的強化訓練。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折扣》是六年級上冊數學課本中第五單元中的一節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使學生理解折扣意義,懂得求折扣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根據教材的要求和目的,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折扣的含義,並用所學的知識解答問題。

二、説學情

因為我授課的學生是鄉鎮學校的六年級學生,與城市中的學生比較,他們的知識面較窄,不夠大膽。但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喜歡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的事物,直觀認知能力較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多采用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親身體會,多讓學生動口討論等方式來進行教學。這將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三、説教法

針對學生的特點,為了更好地傳授本節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依據教學規律,我採用了“指導——自主——合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討論中學到知識、在練習中鞏固知識。

四、説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合作為橋樑”的教學思想進行學法指導,採用了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學生演示、練習等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知識的目的。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突破重點、難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分成五大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引入:用我給女兒買自行車的`情境來切入課題。既明確本節課學習的知識點,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生活需要數學的道理。

第二環節是例題教學:到商場買衣服,打七折。讓學生算一算現價是多少錢?掌握了已知原價和打幾折,求現價的問題。接着,通過計算買的獎品中的大繩的原價是30元,打七五折後,便宜了多少元的問題,讓學生列出兩種不同的算式解答。進一步鞏固百分數的知識。

第三環節是拓展延伸:學生已經學會了已知原價和打幾折,求現價的問題了。還要讓學生學會已知現價和打幾折,求原價的問題,我把書中的練習2改變了一下,“有優惠卡打八折,花了40元,求這個玩具的原價是多少錢?”繼續拓展求打幾折的問題:就是我去菜場買菜的情境,“相當於打幾折?”

在學生掌握了原價、現價和打幾折之間的關係之後,出示去兩家學習用品商店買彩筆的練習,目的是使學生明確購物時不能只看打幾折就去消費,還要認清原價的,要做個有知識的消費者。最後,綜合運用本節課的知識來解決一道習題:當小經理設計打折廣告。使學生學有所用,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會服務於生活。

第四環節是歸納小結:通過與本節課所學的“折扣”比較,其它幾種促銷方法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説,哪種獲得的實慧更多呢?留給學生課後思考、探究的空間,讓學生走向社會,瞭解社會。

六、本節課的教學理念

創設情境,讓學生學習有趣的數學;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讓學生學習思考的數學;體會數學源於生活,生活需要數學的道理。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擺一擺,想一想》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100以內數的認識》單元的最後一課時。教材設計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把某一數量的圓片分別擺在數位表的個位和十位上,得到不同的數,比如説有兩個圓片,可以把這兩個圓片放在個位上,那麼這個數是2,都放在十位上,那麼這個數是20。一個放在十位上,一個放在十位上,這個數就是11。通過實際的操作,進一步鞏固數位及位置的概念,還能通過讀一讀這些數,説一説數的組成來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擺一擺,想一想》這個活動設計的相當巧妙,這樣用不同數量的圓片擺出來的數,在數的個數和數的組成上還有一定的規律:如從1個圓片到9個圓片,擺出來的數的個數是一個一個多起來,十位上和個位上的數之和等於圓片的個數等等。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與理解,結合實踐活動課可以稍微提高數學要求的這一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 通過動手擺一擺的實踐活動,得出不同的數,鞏固100以內數的認識。

2、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關擦黑每一組數的特點,探索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能力。

3、 通過找規律,直接寫數,發展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二、説教法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思考,給學生留有一個比較充分的探索空間。在這節課中,我想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擺出不同的數)——整理數據(由學生説,師板書擺出的數)——分析數據(觀察擺出的數)——解釋數據(找出一些規律)——假設,預測——(不擺,直接説出可以擺出哪些數)這樣一些環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數學地思維。

三、説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先通過動手實踐擺出不同的數,再對這些數進行分析研究,找出規律,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生在玩中通過自悟,感受了許多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如:排列組合的思想,有序的思想,並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了十進位、數位和位值的概念。

四、説教學流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 複習數位表。

前邊我們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誰能告訴大家,在數位順序表裏,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哪位,第二位是什麼位?第三位呢?

2、 猜一猜

老師手裏有2個圓片,準備擺在十位或者個位上,猜一猜,我會怎麼擺?表示哪個數?

為什麼2個圓片可以擺出不同的數來呢?

3、 那麼更多圓片能擺出哪些數呢?

(由於擺圓片這個活動要求學生對數位和位值的概念比較熟悉,所以在活動開始前,我先對數位表的相關知識進行復習,再通過猜一猜這個遊戲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不同數位的位值概念,也激起了學生用更多圓片擺數的興趣。

(二)、動手實踐,找出規律。

根據我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我把這一過程分成三個活動。

活動一:用3個圓片擺,找出擺圓片的方法。

1、 請小朋友們拿出3個圓片,把它們擺在十位或者個位上,看看能擺出哪幾個數?把數寫在紙上,讀一讀。

2、 你擺了哪幾個數?你是怎麼擺的?

3、 你覺得怎樣擺,才能使擺出來的數不遺漏呢?

(在這個活動中,要讓學生找到按一定順序擺圓片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後面的活動中,正確不遺漏的擺出各個數,對學生能從這些數中找出規律有很大的幫助。)

活動二:用4個、5個圓片擺數,觀察這些數,找出一定的規律。

1、 請你用4個圓片,用剛才的方法,擺一擺,寫出這些數。

2、 你擺出了哪些數?

3、 觀察用2個、3個、4 個圓片擺出來的數,你發現了什麼?

4、 不擺,你知道5個圓片可以擺出哪些數嗎?你是怎樣想的?

(在擺4個圓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觀察這些數,讓學生主動去發現規律並大膽地説出來,用5個圓片擺數在這裏起過渡的作用,在學生初步找出規律後,鼓勵學生不擺,直接寫出可以擺出的數,為後面直接寫出用6個、7個、8個、9個圓片擺出的數作鋪墊。)

活動三:四人小組合作,寫出用6個、7個、8個、9個圓片可以擺出的數。

1、 自由選擇任意6至9個圓片,直接寫出可以擺出的數。

2、 四人小組交流,我用幾個圓片擺出了幾個數,分別是哪幾個數?

3、 討論:你是用什麼方法寫出這些數的,怎麼來驗證寫得對不對?

(活動三是要求學生在知道規律後,不用擺,直接寫出可以擺出的數,讓學生利用歸納的方法來得出答案,獨立思考後小組合作。這樣的三個活動,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發現規律,並能利用發現規律。

(三)、課後拓展。

1、 剛才我們發現多一個圓片,擺出老的數就多一個,9個圓片可以擺出10 個數,那麼10個數可以擺出幾個數呢?

2、 11、12、13、……個圓片可以擺出幾個數呢?

(學生髮現的規律只適用於1~9個圓片擺數,不具有普遍性。每個數位最多可以擺出9個圓片,所以10個圓片也只能擺10 個數。這個練習的用意是想進一步激起學生對用圓片擺數的興趣,課後對用圓片擺數的規律進行研究。)

説課稿 篇9

(第一教時)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第一教時,下面我從七個方面説這堂課的設計: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人教版中職規劃教材語文(基礎版)第一冊第三單元首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是説明文單元。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在國中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如何抓住特徵説明事物,使學生體會到只有抓住特徵,才能有可能將事物説明白。那麼《南州六月荔枝丹》作為説明文單元的起始課,它除了具有一般説明文的特點外,還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紹科學常識的文藝性説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對後面的説明文教學有着領啟、示範作用。

2、教學重點: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和本文自身的特點,我將第一教時的教學重點定為以下兩點:

①通過認真閲讀,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

②理清本文説明順序和結構。

本文屬科學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講析時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學生的實際和大綱要求出發,有取有舍,突出重點。

3、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水平,確立本教時的難點是:

理清本文説明順序和結構。(也是教學重點②)

本文善於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荔枝的特徵作具體的説明,內容較多,通過理清順序和結構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明確本文的學習思路。

4、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和本文的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瞭解文中介紹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

B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抓住特徵説明事物的寫法。

C掌握課文先主後次,由表及裏的説明順序。

(2)能力目標

①訓練學生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習慣。

②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閲讀説明文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德育目標

瞭解作者仔細地科學研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專業的感情。

二、説學情

我認為制約職專一年級學生學習本文的兩點不利因素是:

①客觀因素:學生普遍反映不喜歡上説明文課,認為説明文是一種枯燥無味的文體。

②主觀因素:“荔枝”對閩南地區的學生來説,已經太不新鮮了。三、説教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更好的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説明文的積極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一)教法的選擇

1、自主與合作探究法:自主與合作學習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學習過程由制導向自主和自由學習拓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文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有利於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同時還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2、點撥法:根據教學重、難點教師設計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回答,後教師點撥,讓學生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可以説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火花,提高學習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開闊學生的視野。

(二)選擇以上幾種教法的依據

1、依據現代教育學理論:根據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打破教師以教為中心,單向灌輸的陳舊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幾種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學生讀寫聽説能力的提高。

2、依據教材自身的特點:本文是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富有詩意的科學小品,又是説明文單元的首篇,利用直觀教學法使學生享受説明文教學帶來的樂趣,達到認知水平提高與情操品德教育雙重目的。

3、依據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這一年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渴望被人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儘可能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創設寬鬆的民主氛圍,把學生擺在主動探求者的位置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所以自主與合作討究法是新世紀語文教學的必然選擇。

三、説學法

學法指導:

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在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技能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到“會了”。現代教學論提出要轉變教學觀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強調學生自主的主體意識。在職專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要始終體現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

1、觀察法或課外閲讀法:課前佈置學生認真觀察荔枝或時令水果的構造或者查閲有關荔枝資料的書籍。

2、朗讀體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詩文、資料,通過反覆朗讀,仔細品味本文富有詩意的語言風格,在情感得到滿足和愉快後能更加深刻獲得知識。

3、練習法:結合本文課後練習題一、二、三讓學生自主學習本節課重難點,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

五、説課堂教學程序:

素質教育提倡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強調“以生為本”,一切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都應首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掘學生學習説明文的潛力,提高學生學習説明文的效率。因此,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的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説明文的學習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和新課標理念及職專生的感知水平,我確立以下教學程序:

1、課前預習,掃清障礙

①準備工具書,自查生字詞,培養學生獨立使用工具書的能力。

②參照書上“閲讀提示”,自讀課文,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

2、導入新課,激起興趣(10分鐘)

①導語:你們對荔枝真的很瞭解嗎?你們知道吃進肚子裏面並非是荔枝的果肉,而是種子外面的一層膜嗎?

②明確文體:

科學小品:是一種以靈活的形式通俗簡短地介紹科學知識的説明文。

特點:科學性、文藝性

③多媒體展示有關荔枝生態知識(為學習知識目標打好基礎)

④作者簡介(完成德育目標)

⑤處理生字詞(鞏固基礎知識)

(這樣安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説明文的興趣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做好鋪墊。)

3、提出問題,朗讀課文(17分鐘)

思考:①標題給我們提供了荔枝的幾點信息?有何創意?(完成課後習題一)

②作者筆下的荔枝與白居易《荔枝圖序》的荔枝異同點?(完成知識目標A、B和德育目標)。

③概括文章內容,完成課後習題三(突出教學重點①)

(朗讀課文品味科學小品語言為第二教時分析比較平實性説明文與科學小品做鋪墊。提出問題以小組形式討論、探究激發學習興趣。)

4、自主學習,理清結構(突出重點②,突破難點)(15分鐘)

師質疑:練習冊上的輔導要點和課後習題三對本文的結構劃分是否正確(如把荔枝的花歸為荔枝的果實內部)?

讓學生獨立理清説明順序、結構,並畫出本文結構圖,然後找不同程度的幾個同學講自己的分析結果,其餘的同學則認真聽並結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選擇!根據學生的討論和闡述,老師點撥並給予明確的答案,但不是標準答案,因為本沒有標準答案。

(充分啟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敢於質疑和發表不同意見,課堂氣氛活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完成教學目標。)

5、總結本節課(3分鐘)

本文是一篇生動的説明文,介紹荔枝是按照從主到次,由表及裏的順序來寫的,主要介紹荔枝果實的形態特徵,次要介紹荔枝其他知識,如生產情況。

總之本課教學程序的設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進行自主學習,有利養成學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學習慣的形成,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拓充知識,更好學習鍛鍊歸納表達能力。

六、説練習設計

根據單元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我要求學生抓住特徵,用文藝性筆調寫一篇自己熟悉的某種植物或動物説明文;並請個別同學在上《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築》時進行口頭交流。

練習設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

《南州六月荔枝丹》

賈祖璋

一、設疑問,攝全文(1)

二、作説明,講知識(2—13)

外部形態

生態—果實

果實內部

説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

古典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隨着新教材的使用,古典詩文在教材中所佔的比值增大了。古典詩文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構思,啟迪着,開拓着人們的思維,它對青少年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確地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詩文佳作,可以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訓練。所以,古典詩文的教學,在國中階段佔有重要的地位。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王灣的一首《次北固山下》。這一部分用一個課時完成。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主題思想,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引導學生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過程與方法:理解詩歌內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重難點分析:1、 頸聯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2、 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三、教法積學法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2誦讀法(反覆誦讀)3、討論法(交流體驗)4、競賽法(提高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以言志”,確實,在春秋戰國時代,不會吟詩,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場合你都無法表達自己的願望,因為所有的人都必須吟唱《詩經》中的詩句來和對方交流。因此,在詩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詩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在唐朝,這種傳統的表現形式一般以抒發詩人的情感、志向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講究理趣的`詩歌,所以這種古已有之的傳統就主要體現於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上了。

我們國小早已學過的《登鸛雀樓》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燈片1:河、樓、太陽等。文字:《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誰來説説這首詩所包含的哲理含義?

學生髮言。師點撥:這裏藴含着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想要看得更遠,那麼他必須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千古傳頌的藴含深刻哲理的詩。讓我們合着悠揚的音樂一來朗讀這首詩吧。

二、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在學習詩歌之前,應先了解有關詩歌的常識。通常所説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海》。而把唐朝新出現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定有三(《錢塘湖春行》中幻燈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中間兩聯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以《次北固山下》為例説明:(幻燈片2重現,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聯:(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綠水前。

頷聯:(3)潮平兩岸闊, (4)風正一帆懸。——對偶聯

頸聯:(5)海日生殘夜, (6)江春入舊年。——對偶聯

尾聯:(7)鄉書何處達? (8)歸雁洛陽邊。

三、鑑賞詩句

1、 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後説一説你的感覺。

學生髮言。教師點撥: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七言律詩。詩人王灣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愁,它既寫了作者客遊他鄉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2、 如果説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中有沒有體現?

分析:首聯以對偶句發端,寫詩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此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裏行間。

3、 此聯寫的是什麼?古來很多人稱讚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分析:此聯寫春潮湧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齊了,船上之人的視野也隨之開闊。“潮平兩岸闊”,這一句寫的恢弘闊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懸”是端端正正地高掛着的樣子,可見這是風順且和,這樣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穩航行,也是因為此地的長江正是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的時候。

4、 從字面上看,頷聯所寫之景全是大景緻,似乎表現的是寬闊博大的情感,那麼怎麼理解此聯與首聯的聯繫?

分析: 此聯最妙的地方在於它的構圖,我們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表現這一聯詩所寫的景緻,也許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們將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景色看成一幅畫,那麼這副畫的構圖如下:因為“潮”水漲滿,幾乎平了兩岸,所以其實可以將“潮”與“岸”看成一條水平面,而這就是這副畫中的主體——“面”,它幾乎佔據了畫面的絕大部分;而“帆”其實是一葉扁舟,由於風的順和正,所以帆取直線造型,不過這一條直線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個點。同學們可以嘗試想象,詩人正在這艘船上,他倚靠着船欄,極目遠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蕩蕩,茫無際涯,岸在很遠的地方,而家鄉更是杳無音訊,越發覺得自己在這個世間的渺小了,怎能不產生思家戀鄉的漂泊之感呢?

5、 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這一聯詩到底藴含着怎樣的哲理呢?

分析:此時詩人想起正值歲暮臘殘之時,而連夜行舟,天邊太陽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無限感慨。明代胡應麟説“海日”一聯“形容景物,絕妙千古”:當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還妙在無意説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藴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敍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6、 尾聯是否與思鄉有關?

分析:此聯既是最後一聯,則必須既總結全詩,呼應開頭,又必須要留有餘地,讓人讀完後浮想聯翩,餘味無窮。此聯正是如此。這裏寫的是一羣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是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傳説,還是託雁兒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裏的人吧。這兩句緊承第三聯而來,遙應首聯,使全篇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鄉思的愁緒中。

四、總結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詩,在這堂課的最後,讓我們在隕的美妙音樂聲中,背誦這首詩吧!(該課文封面出現,背景音樂是隕的樂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