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讚》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3.0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白楊禮讚》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楊禮讚》説課稿

《白楊禮讚》説課稿1

一、説教材

《白楊禮讚》具體編排在國中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本單元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散文敍事、記人、寫景、狀物等靈活多變的寫法,進一步提高欣賞、寫作的能力。

《白楊禮讚》的語言很有特點,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尤其是反問、排比運用得極為成功,值得反覆誦讀,這樣,才能更切實地感受到散文的藝術魅力。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徵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閲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説案只説明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徵手法。

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象徵手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五、説學生

我班是農村班,班級中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較差。《白楊禮讚》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巨大幫助的。

六、説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具體採用朗讀式、討論式、“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作為主要教學方式。

七、説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實施朗讀訓練。

1、把握基調

2、讀出感受

3、讀出節奏

八、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單調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着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小白楊》作為背景音樂。以及結合窗外的白楊樹的觀察,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第二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

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激情。

第三步,深情朗讀。

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四步,課堂提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説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讚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並説出很多句子,以此瞭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後可以知道,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

第五步,再次指導朗讀。

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後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裏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裏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後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第六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

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後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後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這裏採用了象徵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那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形成板書。

第七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覆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覆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八步,課堂小結

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

第九步,佈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三。

九、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我的説課內容可能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白楊禮讚》説課稿2

一、説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走進西部”的第三課。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想這樣寫的好處。草原這課的重點是體會優美的語言,本課的重點就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文章以白楊為線索寫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謳歌了邊疆建設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新、撫摸”等詞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重點: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説學情

學生進入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已經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找重點句來理解課文,初步有了朗讀、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所藴涵的道理還有一定的難度,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個別差別,有的放矢,讓每名學生在本節課各有所獲。

三、説教法

根據學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

1、讀書指導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誦讀課文,從讀中學,從讀中悟,讓學生在讀書聲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優美文字的薰陶。

2、談話法:在教學過程中,多次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自主討論,彙報自己的.收穫。

3、直觀演示法:在教學過程中,出示白楊樹圖片,直觀形象的展示,有且於學生對白楊樹特點的理解。

四、説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自讀自悟法、朗讀感悟法、圈點批註法、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五、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內容,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細讀課文,感受風景美與人情美;

(四)總結拓展

〈一〉談話激趣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通過談話的方式,問學生“在廣袤的大西部生長着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樹,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樹嗎?”(板書課題)然後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白楊樹的資料。通過師生的談話,激發學生了解白楊樹的興趣,做好學文的情感鋪墊。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語言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因此,教學中首先出示生字。書寫上的疑難字“疆”,“陷”。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讓學生選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按什麼順序寫?寫了什麼事?理清文路為下一步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在這一環節,所以我分了以下幾步完成教學任務:

(一)體會白楊樹特點

《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就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提出主線問題:

1、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並將自己的體會在旁邊做上批註。課程標準要求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此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圈畫批註”。如:重點詞語,動作,外貌、神態、語言、心理等描寫,批註可以一兩個詞即可。

2、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彙報環節,引導學生抓住“高大挺秀,從來,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重點詞語理解白楊樹“高大”“筆直”外在特點。進而從這些外在特點體會它“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著”內在品質。這樣本課的重點也就突破了。最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白楊樹特點的這段話。通過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出自己對作者及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二)體會人物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討論: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只是在説白楊嗎?爸爸沉思些什麼,為什麼嘴角會露出微笑?找出課文的有關詞句加以體會。

引導學生理解邊疆建設者也要有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和堅強執著的品質,這與白楊樹的內在品質不謀而合。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邊疆的工作者。從而領悟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這樣“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個難點也突破了。有了上述鋪墊,理解了課文最後一句的含義,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起來,想到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一定會像小白楊樹那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最後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使人物形象鮮活起來,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運用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通過寫白楊樹的品質來讚美邊疆建設者,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

孩子寫一寫“我心中的白楊”,讓學生把所思所感表達出來,由讀到寫,讀寫結合有利於遷移內化所領悟的寫作方法,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白楊禮讚》説課稿3

一、説教材

《白楊禮讚》是統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本文以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歌頌了共產黨領導下抗日軍民奮發向上、堅強不屈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眾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烈,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本文語言質樸、構思新穎,集抒情和議論為一體,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意藴深遠。

二、説學情

語感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的文字的一種基本能力。學生在七年級一年學習中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八年級在此基礎上增加閲讀量,並加強對學生語感的培養。《白楊禮讚》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很大裨益的。

三、説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

1、講授法,運用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這種教法以探究、體驗和發現為核心,注重啟發性和趣味性,着力體現課標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這一理念,還給學生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提問權和評價權,體現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

3、朗讀法,本文作為一篇散文,運用自由讀、小組展示讀、齊讀多種朗讀形式,更便於學生體味情感,感知文章主旨。

四、説學法

“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自主學習,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閲讀習慣。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説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讀白楊形象。

2、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進而運用象徵手法。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品讀白楊形象。

教學難點:象徵手法的理解與運用。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小白楊》,營造課堂氛圍。

大家可知歌中吟唱的是什麼樹?有詩云“北方有佳樹,挺立如長矛,葉葉皆團結,枝枝爭上游”(圖片播放)。著名文學家茅盾先生第一次看見白楊樹的時候,他就被其深深折服,並滿懷激情的為此寫了一篇文章《白楊禮讚》。

二、解題

1、何為禮讚?

“禮”是敬禮、致敬。(以禮待人)“贊”是讚美。

“禮讚”的含義是崇敬而讚美。題目的意思是以高度的敬意讚美白楊樹。

2、作者為什麼要極力讚美白楊樹?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三、整體感知

(一)品白楊

默讀第5段,思考下列問題:

1、本段從哪些方面具體描寫白楊的“不平凡”?體現了白楊哪些“不平凡”內在氣質?

從幹、枝、葉、皮四方面寫白楊樹的外形,突出其正直、進取、團結、樸質的特點。其中“力爭上游”是白楊樹外貌形態上的基本特徵,寫出了白楊樹的倔強挺立、不折不撓的內在美。

2、小組合作,自由朗讀並展示。

3、教師指導朗讀(節奏、停頓、重音),全班齊讀

(二)思白楊

1、作者僅僅是在讚美白楊樹嗎?你是如何知曉的?(解讀三個反問句,作者由樹及人)

2、思考:為何是北方的農民、是敵後土地上的哨兵?(講解寫作背景,體悟文章主旨。明確指出作者本文借白楊形象歌頌對象是共產黨領導下解放區的的抗日軍民)

3、學習象徵(根據“思白楊”引導學生體會象徵的特點)

(1)概念: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相似點),藉助某種具體形象來暗示另一事物或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的藝術手法,從而使表達具體化、形象化。

(2)想一想,寫一寫(學生展示)給出四幅圖畫,仿照示例,寫寫所列事物的象徵意義。

四、拓展延伸

《題白楊圖》茅盾

《白楊禮讚》説課稿4

一、 教材的處理

《白楊禮讚》是省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要求是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其作用,初步學會應用這兩種表達方式,提高寫作能力。這一單元要求是第三冊“散文中的記敍和描寫”的深化。國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國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白楊禮讚》這篇散文以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眾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烈,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質樸的語言,新穎巧妙的構思,成功地運用象徵、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徵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閲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説案只説明第一課時。

據此,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徵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藴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國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説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説:“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醖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壯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促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白楊禮讚》一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讚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反覆句從“那”到“這”的變化,品析排比句、反問句逐層擴展的象徵意藴(可以用替換的方法,換成陳述句加以體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三、説 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實施朗讀訓練。

1、把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藴情感,必須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導學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熱情讚美的感情基調。

2、 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以後,還要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並由此獲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理解。

3、 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覆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 説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單調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着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於節奏變化的、雄健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第二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課堂提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説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讚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並説出很多句子,以此瞭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後可以知道,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後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裏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裏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後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後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後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這裏採用了象徵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那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形成板書。

第六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覆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覆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後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佈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五、 板書設計

白楊禮讚

茅盾

(雄壯、偉大) 生長環境 農民(質樸、嚴肅、堅強)

(力爭上游) 外部形象 白楊樹———(象徵)———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強挺立) 內部氣質 (託物) (言志) 精神和意志(團結、上進)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我的説課內容可能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附錄: 説課的幾個環節

(一)、説教材:

1、首先講清楚説課的課題。

2、教材的重點,教材的主要思想內容、在單元和書本中的地位、作用。(包括知識點、能力培養、思想教育);教材的難點:從學情、教材內容或教學進度等方面去確定。

3、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説明白清楚。

(二)、説學法:如分析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學內容傳遞方式、學生的智力結構、學習的方法等。

(三)、説教法:如範例教學法,是以知識的遷移為依據,一掌握知識為目的;問題探究法;歸納法;討論法等,要説明自己採用某種方法教學來教的原因(如:我選擇這種教法的優點是……有利於……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可以複習舊課、錄象、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小黑板等);

2、抓住重點,把教學過程條理説清楚,把重點、難點、教學方法説清楚(為什麼這樣安排、運用?);問題的設置(為什麼這樣設置、安排問題的順序?);針對重點難點鞏固訓練,並説説練習的意圖。

3、課堂小結:充分利用板書,突出重點難點。

4、佈置作業。並説説作用。

(五)、結束語設計:(如:我的説課內容可能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白楊禮讚》説課稿5

一、 教材的處置

《白楊禮讚》是省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要求是懂得散文中抒情和討論的特點及其作用,初步學會利用這兩種抒發方法,提高寫作能力。這一單元要求是第三冊“散文中的記述和描寫”的深入。國中語文教學綱要要求,國中階段,學生學習古代文除“能體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意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備必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擁有觀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白楊禮讚》這篇散文以讚揚白楊樹的“不平常”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歌唱了全部中華民族發奮向上的精神,同時嚴格叱責了一些賤視大眾的固執分子。愛憎明顯,感情熾烈,有着一種特別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純樸的語言,新鮮巧妙的構思,勝利地運用象徵、比方、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驚歎。

我的教學假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觸作者的感情,初步懂得文章內容及象徵伎倆。第二課時以探討和對照瀏覽為主,充分理遣散文中的抒懷和談論的特色及作用。本説案只闡明第一課時。

據此,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的肯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懂得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徵手段。第三,感觸中華兒女樸質、剛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藴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國中生還是第一次碰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説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籌備採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非常強調情感對人的意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説:“不人的情緒,就素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諦的尋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換是嚴密接洽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醖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干的情感與情感。如上課時,採取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渾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破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增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實質是始於情感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本人的感情表白出來,他的目標——不論是有意識仍是無意識的——老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而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領導朗誦,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活潑地再現作者的思維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述的景和物、人跟事,所傾訴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識。

《白楊禮讚》一文構思奇妙,感情濃烈,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誇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領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重複句從“那”到“這”的變更,品析排比句、反詰句逐層擴大的象徵意藴(能夠用調換的.方式,換成陳説句加以領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三、説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闢,朗讀能力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準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習,朗讀才會有正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實行朗讀訓練。

1、掌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存在很主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藴情感,必需掌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誘學生以作者之心感想熱忱謳歌的感情基調。

2、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當前,還要細心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並由此取得自己的逼真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加強對文章的理解。

3、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個別法則告知學生,讓他們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本事。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覆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琢磨感受,怎麼讀才最可能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説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枯燥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着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於節奏變化的、雄壯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踴躍融合,發生強烈而深沉的情感反映。

第二步,配樂默讀,激發興致。通過配樂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惟感情,以情豪情。

第三步,課堂發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説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讚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並説出良多句子,以此瞭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本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後可以曉得,是從成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運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後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狀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窗讀第二層,要讀得豪放、有陽剛之氣。在哪裏分層,同學們自己去磋商,怎樣才幹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由於這裏的層次很清楚,學生完成應當沒問題。之後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回升一個檔次。

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後去朗讀,看後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是否更換順序。讓學生明確,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刻的。之後再追問:文章的標題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餘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這裏採用了象徵手法。先生扼要先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差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形狀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在朗讀、體會。明白,那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形狀的詳細象徵意思,構成板書。

第六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覆句呈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覆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密意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測驗全部學生對朗讀技能的把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形,激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供給一個充分表示自己才幹的機遇。而後老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蜜意朗讀全文。

第八步,安排功課,請求學生實現訓練一,以及訓練五。

五、板書設計

白楊禮讚

茅盾

(雄壯、巨大)生長環境農夫(浮華、嚴正、頑強)

(爭先恐後)外部形象白楊樹———(象徵)———人哨兵(傲然矗立)

(頑強挺拔)內部氣質(託物)(言志)精力和意志(團結、長進)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點思想是內容和情勢同一。設計的準則是:求實、求新、求精。我的説課內容可能有很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白楊禮讚》説課稿6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白楊禮讚》。本次説課我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學方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分析,下面是第一個:

一、説教材

《白楊禮讚》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單元是以“詠物抒懷”為主題。《白楊禮讚》是茅盾的一篇散文,本文以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眾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烈,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本文語言質樸、構思新穎並運用了象徵、比喻等手法。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對於7-9年級的閲讀要求中有一條是“在閲讀中瞭解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本文是集抒情和議論為一體的文章,正好適合國中生學習。根據課文的地位和課標的要求我為本文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瞭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能力目標: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徵手法。情感目標: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藴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教學難點為指導學生體會文章中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文章所要表達出得精神。

二、説學情

學生在七年級的一年學習中主要注重培養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八年級在此基礎上增加閲讀量,並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白楊禮讚》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很大幫助的。語感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的文字的一種基本能功。

三、説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

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

1、講授法,運用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這種教法可以精心設計活動,以探究、體驗和發現為核心,注重啟發性和趣味性,着力體現課標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這一理念,還給學生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提問權和評價權。

3、情讀體驗法個性化的朗讀展示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可以是情感認同之後的屬於自己的獨特理解。和學生一起與課文對話,和學生一起在知識中詩意的安居,一起體驗。

4、朗讀法,本文作為一篇散文,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説學法

“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自主學習,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説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1、導入。我打算以圖片導入,出示一張在高原上的白楊樹圖片和一張在江南的楊柳圖片,讓同學們挑喜歡的一張,説為什麼喜歡,在不同的回答中突出白楊樹的筆直向上,導入到對白楊樹另一種美的讚美。

2、整體感知。播放課文的範文朗讀,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的整體風格,在範文朗讀結束後讓學生試着劃分文章段落,總結個段落的大意。

3、研讀賞析。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接下來讓學生分組朗讀,一起找出課文中描寫白楊樹外表的詞和句子,總體感受白楊樹的形態和生存環境。在學生朗讀到文章的第五段時,討論感受白楊樹的外表,感受它的形體美。接下來以問題“作者在文中還有哪裏是描寫白楊樹外表的?”引入第7小節,先有學生默讀,自己感受,課標中對默讀有規定“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閲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在學生默讀完了後,提問“文中的反問句可不可以改為陳述句,為什麼?”讓同學們在分好的組裏討論,總結出自己的答案,這裏就可以體現課標中“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然後,讓同學們一起朗讀第7小節,在比較和朗讀的過程中體會白楊樹的內在美。接着問學生“讀到這裏,難道同學們還覺得本文僅僅是寫白楊樹嗎?”

引出象徵這個寫作手法並解釋。再根據第7小節的朗讀,讓同學們思考白楊樹象徵的是什麼?兩者有什麼是相同的,這樣寫是反映了什麼?可以讓同學們自由討論並回答,老師總結白楊樹象徵着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讓同學們銘記於心並且努力學習這樣的精神,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4、課外拓展。尋找其他運用象徵手法的文章供學生欣賞,進一步加深對象徵手法的理解。

5、佈置作業。選擇一樣事物運用象徵手法寫一段短文

6、板書設計。

白楊禮讚

茅盾

(雄壯、偉大)生長環境、農民(質樸、嚴肅、堅強)(力爭上游)外部形象、白楊樹———(象徵)———人哨兵(傲然挺立)(倔強挺立)內部氣質(託物)(言志)精神和意志(團結、上進)

《白楊禮讚》説課稿7

今天我説的課是《白楊禮讚》,它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國中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一.新課程標程標準對國中語文閲讀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課文特點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白楊禮讚》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於1941年3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茅盾以這篇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徵手法和託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

八年級的第四冊教材已經涉及到了議論文的教學,同時以編入了小説、詩歌、散文等教學單元。第六單元的學習目標就是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從編者的意圖來看,出於以下幾種考慮: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散文閲讀,在瞭解散文中記敍和描寫的基礎上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提高閲讀散文的能力和寫作記敍文的能力。

2.結合第二篇《醉翁亭記》,第三篇(寫作訓練)《在那顆星子下》引導學生體驗美好的思想感情,感受中華民族的精神意志,感受山水之美,感受師生之間純真的情感。

3.教材注意到整冊的特點,在學習枯燥的議論文的同時欣賞優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散文,學習語言,薰陶情感。

在教學在要把握好這幾意圖。馬卡連柯説:“做教師的決不能沒有表情,不善於表情的人不能做教師。”對學生進行語言教學,開發智力,薰陶情感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班級中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的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較差。七年級的一年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八年級在此基礎上增加閲讀量,並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從七年級開始教師已重視學生閲讀能力的訓練,增廣學生的閲讀面。《白楊禮讚》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巨大幫助的。語感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的文字的一種基本能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將採取以讀為主的三層次閲讀教學。

四.教法設計

葉聖陶説“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但語文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複雜例子,從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用途;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將這一個例子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言”和“荃”對我們也非常重要。

“練讀”、“悟讀”、“品讀”是我上這一節課的指導思想。“練讀”是仿照朗讀示範對朗讀進行有效的練習;“悟讀”是邊讀邊領悟、體會;“品讀”是對用詞、語句、修辭等的品味和鑑賞。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也要體現這一思想。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通過聽和朗讀從整體上感知,用課文中的詞句説説作者讚美了什麼樣的白楊樹,然後教師根據學生所講來整理板書白楊樹從內到外、由表及裏的“三美”,即景象之美、形神之美、象徵之美。再接下來則讓學生找表現“三美”的句段加以三層次練讀、悟讀、品讀,感悟句式美、用詞美、語段層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訓練語言、培養情感都落到了實處。“練讀”、“悟讀”、“品讀”實則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精讀,而且這是精讀的深入,它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要求在“讀”法上產生了一些變化,由淺入深地訓練學生的閲讀和感悟能力。《白楊禮讚》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法指導要注重以下幾點:

1.用普通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方法;

2.誦讀時注意課文的用詞,修辭方法的運用,語言的錘練;

3.要指導學生切實感受白楊樹的美。

五.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a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初步學會分析帶有抒情和議論的散文。

b學習生字,領悟一些詞語的使用。

c學習該文的象徵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徵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其中a和b是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結合,c是情感目標的培養,三個目標的`確立從總體上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思想。)

2.教學重點:

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對錶達主題的作用。

3.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以三層閲讀法體會文章中的語言美、意境美。

六.教學程序的設計

本課教學時數為二個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劉國顯在《開講藝術》中説:“它起着從舊知到新知的誘導作用,起着誘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導入的好壞顯得致關重要。

本節課的導語這樣設計:

以圖片導入。出示一張蒼勁盤結的古鬆圖片和一張嫵媚的楊柳圖片從反面引出白楊樹的筆直向上,導入到對白楊樹另一種美的讚美。這樣的導入可以讓學生預先了解美的多種形式,為理解文中先抑後揚的手法打下基礎,同是也在學生心中種下了直觀美與語言表達美相結合的種子。

(二)順着導入的情緒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通過聽錄音來進一步瞭解白楊樹的美,初步感受語言的美。

習慣上教學時總是喜歡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但是當學生沉浸在美感享受中時,以提問方法或教師介紹的方法插入作者和時代背景,會大大打亂學生的思緒,得不償失。另外學生對茅盾的瞭解已經較多,時代背景在註釋中也有介紹,所以這節課就直接進入了聽錄音的過程。

(三)聽完錄音之後,教師出示一張白楊樹的圖片,再給學生以直觀刺激。

接下來學生輕聲讀課文,並回想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麼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們的學生最薄弱的也是這一點。是順其自然呢,還是改變這種情況?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的發展期就在國小和國中階段。所以我認為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應重視朗讀,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的培養。)

在這一過程之後教師以提問並提示的方法幫學生理清本文的抒情線索——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四)請學生找出能表現白楊樹之美的相關語句,並反覆誦讀。教師可以如此引導:(教師提問)作者給文章取標題為“禮讚”,為什麼要讚美白楊樹呢?從而引導出學生回答“因為白楊樹美或不平凡”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那些能表現白楊樹美或不平凡的語句來麼複誦讀,體會作者讚美的情感。

這一點其實就是本課教學思路中的“練讀”。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誦讀會發現白楊樹的美主要集中在景象之美——第二段,形神之美——第五段,象徵之美——第七段。一些能具體表現白楊樹美的語句、詞語也就隨之被發現,自然而然地就轉到了下一個環節“悟讀”。

教師可以在這個基礎上佈置以下作業:

(五)課外作業

1.完成練習一表格的填空,瞭解象徵手法和託物言志是本文寫作上的顯著特點。

2.在第二、五、七等幾段中分別找到能具體表現白楊樹美的詞句,思考為什麼這樣寫。

第二課時

(一)結合上一課時佈置的作業做好練讀與悟讀的過渡。

1.請學生分別朗讀能體現景象美、形神美和象徵美的語段,教師板書“三美”。

2.進一步要求學生根據作業誦讀能表現“三美”的詞、句,簡述作者用詞或句的好處。

(二)教師指導、點撥這些詞句的讀法,正音、正氣、正情,讓學生進一步領悟這些詞句的表達作用。

以下列問題引導,師生共同探究。

1.第二段作者描繪黃高原體現了它的什麼特點?(雄偉)

2.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描繪?(色彩、幅員、地勢)用到了哪些詞語?(黃綠錯綜、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3.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詞語你認為比較好?好在哪裏?(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教師根據學生的看法而提示點撥)

4.作者表現黃土高原雄偉的目的是什麼?(為白楊樹的出現設計好背景,最終讚揚它的不平凡)

分析完景象之美后請學生朗讀該段,加深理解。第五段也可以提相類似的一些問題來幫學生悟讀。

5第五段中用到了哪些詞語來描繪白楊樹?最能體現它精神特點的是哪個詞?(力爭上游)

6.這一段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白楊樹的“力爭上游”?(枝、幹、葉、皮)

7.結合寫作背景深入分析此段中另外一些詞句的表達作用。(學生暢所欲言,讀與思相結合,學生的主體性特徵充分體現。)

分析完白楊樹的形神之美后請學生朗讀該段,並自然過渡到對象徵之美的感悟和理解。

8.為什麼先説白楊樹不是“好女子”,再説它是“偉丈夫”?這是一種什麼寫法?(先抑後揚)白楊樹有哪些品質?

9.教師指導學生理解四個排比句所體現的層次之美象徵意義。

以上設計的一系列問題應建立在學生悟讀的基礎上,這不是普通的問,而是提示性的、探究式的。教師在指導學生練讀之後,與學生一起悟讀,與學生在平等的原則上共同領悟、探究。巴班斯基曾説過:“如果沒有學生積極的、自覺的學習任何教也不會產生預期的教養效果。”所以在課堂上教師的角色只是他們的一個大朋友。有些問題學生可以在悟讀的環節中自行解決,有些則需要教師提示,共同探究之後才能解決。也中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教師根據學生的領悟整理板書。(見附1板書設計)

(四)由悟讀到品讀

在練讀、悟讀的基礎上學生仔細品味這篇散文的語段層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學生低吟淺誦,沉浸在對文學的品味和鑑賞之中。一節課很自然地結束了。品讀不僅僅是課內“品”,更多的應是在課外“品”,這是課內到課外的自然延伸。

(五)作業佈置

1.發下一張講議,完成第七段的一些練習。(這一作業起到課外鞏固的作用,見附2。)

2.課外閲讀茅盾的《風景談》。(這一作業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的閲讀面得到拓展,同時進行比較閲讀,更進一步瞭解託物言志的散文。)

附1:鞏固練習

①它沒有婆婆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②也許你要説它不美。③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④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⑤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覺得它只是樹?⑥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⑦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做然挺立的守衞他們家鄉的哨兵?⑧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徵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1.本文段選自寫的《白楊禮讚》,該文是一篇託物言____的散文。

2.對第③句中“好女子”的“好”的解釋,恰當的是哪一項?()

A.美B.婆娑C.旁逸斜出

3.本文段的四個反問句的順序能否顛倒?()

A.不能,四句是遞進關係B.能,四句是並列關係

C.不能,四句是因果關係D.不能,第一句總括後三句,後三句是因果關係

4本文段層次劃分最恰當的是哪一項?()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5.對本文段讚美白楊樹的思路的理解,正確的是哪一項?()

A.先揚後抑作鋪墊,然後逐層深入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B.先抑後揚作鋪墊,然後逐層深入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C.揚抑結合作鋪墊,然後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D.先揚後抑作鋪墊,最後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答案:1.茅盾志2A,3A,4B,5B

《白楊禮讚》説課稿8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白楊禮讚》是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可以説是進行學生人文薰陶的基礎,在本單元學習結束時,學生對“借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要能做到靈活運用。

教學內容:

《白楊禮讚》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於1941年3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茅盾以這篇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徵手法和託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

二、學情分析:

心理學告訴我們:國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具體形象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認知的發展。

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如能主動預習課文、課後複習課文等。已經學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學生對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

三、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徵,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自習生字,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課文準確、優美、富有感情的語言。

學習該文的象徵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徵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第1、2條作為能力訓練目標,第3條作為德育訓練目標。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藴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國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誦讀法

對於國中生來説,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錄音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發現點拔教學法

對於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並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採用仿説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生對白楊樹也不瞭解,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優美的畫面,輕鬆活潑的學習散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七、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

誦讀品味法

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閲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品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嚐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悦。

八、教學過程

由於教材規定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練習,再進一步的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妥善處理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收集有關茅盾的介紹和白楊樹的圖片。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塊:導入新課。出示白楊樹的圖片,簡要説一説畫中白楊樹的特點,並適當展開聯想,説説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自然地就過渡到茅盾先生在課文第五段對白楊樹外形描寫的學習,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並指導朗讀。

第二塊:整體誦讀。

1、錄音範讀。根據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麼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

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並思考: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然後分析問題,小組討論。

第三塊:問題點撥。

1、要求學生將第七段中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能否調換位置,並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並歸納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教師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層次美和象徵美。

2.請學生用上節課所學《海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文章開頭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以及最後對貴族化的楠木的描寫有何作用?並體會白楊樹的生活的環境美。

3.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

第四塊:品讀賞析。再次自由朗讀課文,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用詞美:

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温和;堅強不屈,挺拔。句式美:難道A;難道B;難道C;難道D。段式美:

抑;揚。情感美:淺;深。象徵美:物;人;神。

第五塊:拓展延伸。

結合課文,仿寫抒情句:

2.讓那些人們去讚美的牡丹,去鄙視這的蓮花我要高聲讚美蓮花!

(三)課外作業:

選擇課文中喜歡的語段熟讀並背誦。

課外閲讀茅盾的《風景談》。

就生活中的某種植物,學用象徵手法學寫一段話。

九、説課小結

學“現的理生髮”語清的現文段學本學”章層生節習既的次容課積沒特之易的極有色美接內性限。受容,制發情的較讓,現感路多學又的之子,生沒,美。有根有可、重些據止以意點問自是境放題己。疑之在學的教問美學生切師,生可身只也做的能體作可到品較會適以一味難去當是學精把感的心一彩握悟點得的,拔;語教從,可在句師而讓以老和不加學是師對必深生內的全強對真容點文求正的撥主學成把之旨生為握下的面認閲也,理面識讀可同解俱。的以時上到主是鼓,體詞勵品而。句學味是充的生這以分揣去篇點調摩“散及動。

《白楊禮讚》説課稿9

一、説教材

1、在課程標準與教材體系中的地位

《白楊禮讚》是語文版國中語文第六冊第一單元的一篇優美散文,作者茅盾主要採用象徵手法,借白楊樹的品質熱烈謳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北方廣大人民羣眾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抒發作者對他們的崇敬和讚頌之情。文章不僅思想博大精深,而且結構嚴謹完美,從白楊樹賴以生存的“景美”,説到白楊樹自身的“形美”,又進而揭示白楊樹內在的“神美”,寫盡了白楊樹的不平凡,具有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編排在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一課,有很重要的範本作用。“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感悟文本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一定的語言審美感悟能力,能自主、協作、創新地學習。

2、課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生字、積累預習提示及註釋下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通過細讀、略讀、交流等方式學習該文的象徵手法,理解文章是怎樣表現白楊樹的不平凡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和學習白楊樹緊密團結、力求上進、不屈不撓的精神。

課外培養目地:

a 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初步學會分析帶有抒情和議論的散文。

b學習生字,領悟一些詞語的使用。

c學習該文的象徵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徵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其中a和b是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結合,c 是情感目標的培養,三個目標的確立從總體上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思想。)

3、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

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對錶達主題的作用。(理解象徵手法及文章是怎樣表現白楊樹的不平凡的)

難點:指導學生以三層閲讀法體會文章中的語言美、意境美。(在寫白楊樹之前,為什麼先描繪西北高原的景象)

二、説學生

在國小學生們最先接觸到的就是看圖寫話,一直以來學生們在作文中用的最多的手法還是描寫。《白楊禮讚》是一篇既有描述又有抒情的散文。學生們在以往的寫作基礎上,可以從這篇課文中學到怎樣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描寫之中,將自己今後的寫作水平提高。《白楊禮讚》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巨大幫助的。語感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的文字的一種基本能功。

三、説教法

1、品讀法: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要多讀才能理解課文內容,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略讀、速讀等方式來初步感知課文大意,然後再要求學生細讀、精讀來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學生反覆品讀,在品讀中品析文本的語言美、韻律美與意象美。

2、習慣培養法:在學習過程中,我也注意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如讓學生養成圈點勾劃的讀書習慣,要求學生在品讀課文內容時圈點、批註記下自己在品讀中的思考與感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並注意吸收、借鑑,課後及時複習和總結等。

具體教法如下:

1、講授法——講解要點,理解把握。

2、品讀法——品讀文本,對話交流。

3、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4、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5、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白楊禮讚》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法指導要注重以下幾點:

1.用普通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方法;

2.誦讀時注意課文的用詞,修辭方法的運用,語言的錘練;

3.要指導學生切實感受白楊樹的美。

四、説教學程序

第一步,以情激情,導入課文

提問(對學生):“大家見過白楊樹嗎?在你們的印象中白楊樹有着怎樣的一個形象?”請幾位同學回答,然後放映幾張白楊樹照片激起同學們的興趣。

第二步,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先請幾位同學談談他們印象中或者是自己所瞭解到的茅盾,然後從補充的角度展開對作者茅盾及這篇文章背景的介紹。

第三步,探究文本,整體感知

在學生們已經瞭解了文章的寫作背景下,接下來由學生輕聲讀課文,並思考該怎樣讀,為什麼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們的學生最薄弱的也是這一點。是順其自然呢,還是改變這種情況?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的發展期就在國小和國中階段。所以我認為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應重視朗讀,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的培養。)

在這一過程之後教師以提問並提示的方法幫學生理清本文的抒情線索——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第四步,細讀課文,深入探討。

讀一讀課文,思考並回答,這篇散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麼?全文的.中心又怎麼概括?

1.答:全文可分成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點題,直抒對白楊樹的讚美和崇敬之情,領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4自然段)轉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境、從正反兩面寫人對高原景色的感覺,襯托出白楊樹,用肯定的語氣再度讚揚白楊樹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運用先總後分的寫法,具體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強調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

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先用欲揚先抑,虛抑實揚的手法,讚美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然後用排比句,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地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運用對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於頑固派的觀點,又一次直抒對白楊樹的讚美和崇敬之情。與文章開頭相呼應。

中心大意是:本文采用象徵手法,抓住白楊樹的外形特徵,借白楊樹的不平凡的形象,讚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抗戰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質樸、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抒發作者對他們的崇敬和讚頌的感情。

2.看一看文中多處出現的`“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説一説它“不平凡”的含義。

答:課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極普通”,偉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偉大寓於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不平凡”就是偉大,極普通就是很平凡。白楊樹是一種“極常見”和“極易生長的樹,它當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內在美來説,它是不平凡的。

3.全文抒情線索是什麼?

答: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

4.課文第二部分寫高原的目的是什麼?

答:寫白楊樹前先寫高原,目的有兩個。其一交代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襯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其二暗寫陝甘寧邊區這個抗日根據地,為後文揭示象徵意義作鋪墊。

5.動手在第三部分文中找一找體現白楊樹外形、色彩,風格的詞,並把它們標記下來。想一想其中最關鍵、最重要的詞是哪個。它的含義又是什麼?

答:外形:幹:“筆直”;

枝:“絕無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絕不旁逸斜出”;

葉:“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

色彩:“銀色”“淡青色”;

風格:“倔強”,“直”“不折不撓”“力爭上游”。

最關鍵、最重要的詞是“力爭上游、倔強挺立”它表現了白楊樹不僅外形美,內在的精神更美。

6.讀一讀第四部分,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動手畫出文中排比句,反問句。看一看句法有何變化。

答:句法變化是①只覺得②不想到③竟一點也不聯想到④又不更遠一點想到。句法中有異。點破象徵意義。

(2)這四句排比句和反問句連用,意思怎樣加強?

答:①讓人由樹聯想到什麼,反問使人深思②從性格出發,讓人由白楊樹的樸質、嚴肅、堅強,聯想到有相同特點的北方農民。③從形象出發,由白楊樹的堅強不屈聯想到傲然挺立、守衞家鄉的抗日軍民。4,從品質出發,由白楊樹枝枝葉葉緊靠團結,力爭上游的精神,聯想到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精神和意志。四個反問句由外向內,層層深入。

(3)第7自然段用擬人和對比給白楊樹以高度的評價,這是先抑後揚的寫法。具體説説怎麼抑又怎麼揚?

答:兩個“沒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楊樹的美,這是欲揚先抑。“但是……偉丈夫”筆鋒一轉,則是變抑為揚。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偉丈夫”兩詞一對比更突出了白楊樹與眾樹的不同。先抑後揚,讚美由樹到人。

(4)白楊樹象徵了什麼?

答:白楊樹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7.讀讀第五部分,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1)“楠木”象徵了什麼?作者寫它的目的是什麼?

答:“楠木”象徵了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諸如國民黨反動派)作者寫它的目的是為了,以樹比樹.(白楊樹和楠木),人比人(北方農民和國民黨反動派),以達到藝術效果的一致、諧調和完整。

(2)“那也是直挺秀頎的”意思是什麼?

答:這句話形褒實貶,意思是楠木雖也有高高挺立的風姿,卻自居高貴,缺乏內在的美,一語雙關,指樹實指人——“賤視民眾”(國民黨反動派)的人。

(3)把白楊樹和楠木進行對比用意如何?

答:這對比①表達了作者對賤視民眾的頑固倒退的國民黨反動派,表示憤慨、鄙棄之情②深化了散文的主題③以高昂的讚美白楊樹,形成首尾呼應,結束全文。

8.課文語言運用的特點是什麼?舉例説説。

答:特點是語言凝練優美,富於變化。尤其是譴詞用字更注意形象貼切。如用“無邊無垠”寫高原的“大”;用“坦蕩如砥”寫高原的“平”;用“黃綠錯綜”寫高原的“色”;用“偉岸”“挺拔”“參天聳立”寫白楊樹的高大等等。

9.寫高原的目的?

答:(1)交代白楊樹的生長環境以及雄壯偉大的背景,從正面襯托出白楊樹的不平凡(2)寫了高原的單調令人懨懨欲睡,從反面為白楊樹的不平凡做了鋪墊(3)暗示陝甘寧邊區抗日根據地,為後文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表達思想做鋪墊。

第五步,課堂小結。

1、再次快速瀏覽,學習課文中的抒情方式。

2、學習課文中生字詞的字音字形及註釋

3、用的好的詞的同義詞辨析(例如:卑鄙和輕視)

4、分析寫得好的句子(修辭手法、請學生髮揮想象造句)

第六步,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的思考題。

2.課外閲讀茅盾的《風景談》。(這一作業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的閲讀面得到拓展,同時進行比較閲讀,更進一步瞭解託物言志的散文。)

《白楊禮讚》説課稿10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辛集鎮第三中學的一名語文老師。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白楊禮讚》。下面我將從三個維度,六個層次展開本次説課。

一、説教材

《白楊禮讚》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借讚美“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揭示了白楊樹所象徵的當時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鬥爭精神,抒發了對白楊樹由衷的讚美之情。

二、説學情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瞭解學情,可以幫助我們的教學更有針對性。本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感知,欣賞能力,能夠自主梳理課文情節。但本篇文章,距今時代久遠,要深入瞭解課文內涵比較困難。

三、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針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我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設計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託物言志,象徵手法在文章中的運用。

2.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由白楊樹體會中華兒女的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其中教學重點是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體會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教學難點是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瞭解本文由景及樹,由樹及人的思路。

四、説教法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採用語句品析法、示範朗讀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和交流討論進行學習。

五、説教學過程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為第二課時夯實基礎。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語文課程應該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因此,上課伊始,我會利用“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節目,引導學生分享課前蒐集的感人事蹟。我們中華兒女向來無私無畏,由此導入《白楊禮讚》。本環節的設計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培養學生聽説讀寫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2.反覆朗讀,體會情感

首先,我將利用多媒體播重點段落的`朗讀錄音,指導學生體會句子的語氣和語調,邊讀邊勾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其次,我將組織學生兩兩一組閲讀自己勾畫的句子,體會文章內容,之後請學生進行朗讀展示,並談一談自己對這些句子或者詞語的感受,以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3.品詞悟情,探究主旨

我將引領學生帶着問題再次瀏覽課文,邊讀邊思考多媒體上的兩個問題,文中説白楊樹是“極普通",卻又是“不平凡"的樹,矛盾嗎?為什麼?

我會引導學生再次走進課文,通過朗讀來領悟明確答案。

在此基礎上,我將順勢提出第二個問題,文章是怎樣揭示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的?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將組織學生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我也將巡視其中做適時的點撥指導,並必將就此展開討論,最後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如我會引導學生分析文中四個反問句的意思,反覆朗讀,體會語氣,體會作者由淺入深的強烈情感;引導學生分析“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進而明確作者由樹到人,再到精神意志,一步步揭示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的描寫手法。

六、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此時我會播放《抗日戰爭》中有關軍民互助的影視片段,之後讓學生以xx禮讚為題,説一段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讓白楊樹般堅強不屈的的精神永駐學生心中。

七、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我會引導學生從知識技能、情感多方面來談一談本節課自己的收穫,並佈置如下作業,請你運用象徵手法,以禮讚不平凡之人為題寫一篇小短文,300字左右。

最後説一説我的板書,本節課我將採用多媒體與黑板板書相結合的形式,多媒體展示重點句子以及視頻,黑板板書設計如下。這樣的板書簡介明瞭,重點突出,便於學生理解。

尊敬的各位評委,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您的聆聽。

《白楊禮讚》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白楊禮讚》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它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於1941年3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茅盾以這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爭、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文中主要運用象徵手法。

根據該單元:“在誦讀中提高品味優美語言的能力,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感受和體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發的情懷,並在品讀中陶冶情操,學習根據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掌握聯想的基本方法,通過聯想豐富寫作內容”的總目標,以及本文特點,我定下了本文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2、學習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安排,結合新課程“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創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積累重要字詞,理解象徵手法。

(2)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分析在記敍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散文的語言之美。

(3)情感目標

感受中華兒女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3、學習重點

品味散文的語言之美。

4、學習難點

理解象徵手法。

二、説教法、學法

羅素説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意識,在體驗學習和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根據該課文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採用的教法是:在創設的情境中,反覆朗讀,問題導引,研讀探究,合作交流,感悟提升。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在研討探究中主動去獲取知識。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國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能運用已有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主要採用:主體思維法,研討探究法,和拓展練習法。

三、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樹是大自然中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我們欣賞過“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上綠”的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鬆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這節課,我們將走近白楊樹的生命。接着多媒體出示一張奇崛盤結的梅花圖片和一張婀娜的楊柳圖片從反面引出白楊樹的筆直向上,導入對白楊樹的另一種美的讚美,這種導入可以讓學生預先了解美的多種形式。為理解白楊樹的形象打下了基礎。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順着導入的情緒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通過聽錄音來進一步感受白楊樹的美,初步感受課文語言美、意境美。

2、自讀。出示自讀要求,大聲朗讀,勾畫出重要的語句,熟悉課文內容。

3、速讀。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並歸納白楊樹的美,它的不平凡。讓學生整理思路。

(三)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1、作者給文章取題目為“白楊禮讚”,作者為什麼要禮讚白楊樹?禮讚是什麼意思?

2、文章反覆強調:白楊樹是“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極普通”和“不平凡”是否矛盾?為什麼?

3、作者花較多的筆墨寫黃土高原的景色,這與全文禮讚白楊樹有什麼關係?這是否遠離了主旨?

4、最能體現白楊樹特點的是哪個詞?(力爭上游)那麼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白楊樹的“力爭上游”?

5、“白楊禮讚”所讚的不僅是白楊樹,説一説白楊樹有什麼象徵意義?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學習的過程應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課文閲讀要立足於文本,調動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體會課文的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與回答、教師鼓勵、積極引導、適時點撥,真正落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四)尋讀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準確、優美,富有感情。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你認為文中哪些詞語、句子用得最貼切,生動而又富有表現力呢?

請尋讀課文,採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並説一説這些句子好在哪裏?學生可能找出的'句子有:

1、表現景美的句子

描寫黃土高原的句子。“汽車在望無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望不到邊”、“黃綠錯綜”準確生動地寫出了黃土高原的特點,“一條大氈子”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土高原廣闊而平坦的形貌。

2、表現神美的句子

描寫白楊樹的句子。如:“……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

“參天聳立”形象寫出了白楊樹的高大,“不折不撓”生動地寫白楊樹的性格特點。

3、揭示象徵意義的句子

四個以“難道”開頭的排比句。以反問強化了內容的表達,以排比增強的語言的氣勢,以層遞深化了內容。

此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品析用詞的傳神之處,以及比喻,排比,

反問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在體會文章主旨的基礎上探尋、品味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拓展昇華,心靈對話

白楊樹是普通的,在你身邊是否有一些和白楊樹一樣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能發現他們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是什麼?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的精神,此設計將課內知識延伸,拓展到課外,聯繫生活學習語文,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有利於學以致用和學文育人。

(六)板書:

白楊禮讚

茅盾

生長環境象徵農民

外在形象﹜————→﹛哨兵

內在精神樹————→人精神、意志

板書設計原則是既要簡潔、形象、直觀,又要體現教學內容的要點,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白楊禮讚》説課稿12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國中語文三年級的一篇教讀課文,矛盾所寫的抒情散文《白楊禮讚》。

一、説教材、學情。

《白楊禮讚》具體編排在國中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從編者的意圖來看,本單元意在引導學生體會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散文敍事、記人、寫景、狀物等靈活多變的寫法,進一步提高欣賞、寫作的能力。對於國中學生來説,閲讀、欣賞散文應着眼於散文所藴含的情感,借鑑散文所運用的語言。《白楊禮讚》的語言很有特點,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尤其是反問、排比運用得極為成功,值得反覆誦讀,這樣,才能更切實地感受到散文的藝術魅力。我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語言感悟能力較差。《白楊禮讚》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對於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徵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閲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説案只説明第一課時。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學情的把握以及教學的設想,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徵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藴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通過朗讀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考慮到國中生在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徵手法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據此,我準備採用朗讀式、討論式作為主要教學方式。

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現代教學理念,根據目標和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靈活多樣的朗讀,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把他們的主體意識培養起來,把他們健康的個性發展起來。當然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合格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當作某種馴服的自然力來驅使,而是當作主體來看待。教學中我還會引導他們領悟和掌握學習的方法,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於以上考慮,根據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學的基本思想,我準備用“配樂朗讀,整體感知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兩個步驟來達到教學目,這兩個步驟個相互緊扣,循序漸進,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説教學程序

<一>、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按照這個思路上課開始,我便直接板書課題,對“禮”、“贊”進行釋義,並簡要地介紹作品的寫作背景。然後,我會對學生説:“白楊禮讚”猶如一首結構謹嚴,渲染得力,旋律激昂的抒情音樂小品。一般音樂作品總有一個主旋律貫穿其中,它有時略有變換,復沓重現,昭示着深化着主題。那麼,《白楊禮讚》的主旋律是什麼呢?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課文朗讀錄音,在頭腦中展開聯想想象,用心去感悟,聽出“白楊禮讚”的主旋律來。

接下來,我便播放以鋼琴曲為音樂背景的配樂朗讀錄音。列寧曾這樣説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知識、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促進了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這樣,我便能順利地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旋律,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了作者熱情讚美的感情基調。。

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後,我還會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我設置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説一句話嗎?(以此引導學生了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通過啟發、點撥、討論後,讓學生明確作者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

<二>、精讀品味,賞析深化。

1,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然後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裏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裏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後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2,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後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後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

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這裏採用了象徵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形成板書。

3,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覆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覆句、排比局、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4、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後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佈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環境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外形

性格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白楊禮讚》説課稿13

一、國中語文大綱要求:

根據國中語文大綱要求,國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教材地位、作用的確立:

《白楊禮讚》所在的這一單元是散文單元,本單元目標:

1、欣賞所選的散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散文敍事、記人、描景、狀物的寫法。

3、品味文中精妙的語言。

《白楊禮讚》這篇散文以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眾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熱,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質樸的語言,新穎巧妙的構思,更是令人讚歎

三、學生情況分析:

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必不可少《白楊禮讚》面對的學生羣體是一羣13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年代,受經歷和知識水平所限,對本文中作者要表達的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學生羣體中按學生能力區分又有幾個不同層次,所以老師必須靈活設置教學過程,精心安排問題,做到兼顧全體——“優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飽,次等生吃了”對於簡單的問題,由全體學生同步完成;稍難的學生間討論,教師點撥;難點的則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探討

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以上對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將本課教學目標定位為:

知識目標:

1、瞭解白楊樹的生活環境和形狀姿態、風格品質。

2、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3、體會本文的陽剛、雄壯之美。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概括、歸納能力。

2、培養學生聯繫實際,給身邊景物賦予象徵意義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學生是學習的主題,在向學生傳播知識的同時,應考慮到教學對象原有的知識基礎,有針對性確立重、難點。

重點:

1、理解抒情與描寫、議論的關係(本單元的編排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散文中的抒情,議論、記敍、描寫的特點及其作用,提高閲讀能力,同時提高寫作能力)

2、環境描寫對錶現白楊樹的作用(文章第二段環境描寫,從結構上看,似有扣題不緊之嫌,從內容上看僅僅理解為白楊樹的出現做鋪墊也顯得有些膚淺為了讓學生理解這段對烘托白楊樹形象的作用,需要加以重視,因此定位為教學重點)

3、文章第五段對白楊樹的外形到內神的精心描繪是託物言志的基礎,第七、八段是作者思維發展飛躍,由物到人的聯想過程,象徵手法在這裏得以完成,故這兩部分是全文的重點。

難點:象徵手法的理解其中第八段象徵手法的理解,由於學生對散文接觸不多,知識能力侷限大,思維方式比較單一,要引導他們認識這些難度較大因此定為難點。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就要制定合適的科學的教學方法。

五、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通過教師適時、恰當的引導講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積累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也決定了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雙主原則”。

本文思想內容深刻豐富,謀篇佈局苦心經營,抒情方式靈活多變,用詞造句精緻講究,是一篇散文精品,具有代表性和典範性鑑於上述原因,教學本文的指導思想為: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有意注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激發學生思維,熱情參與。

具體作法:

1、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通過視覺、聽覺的感知,促進思維,帶動對內容的理解。

2、採用截取中間的辦法,以突破重點為契機,帶動全篇的學習。

3、採用摘錄、朗讀、討論、比較等方法使學生動腦動手。

六、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節課十分注重以下幾點:

1、用普通話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運用摘錄的方法。

3、學會運用替換法。

4、學習討論、歸納、總結的方法。

以教師的教法,指導學生的學法,讓學生以後遇到此類問題,會運用朗讀、質疑、討論、比較等方法解決問題。

七、教學程序:

預習新課:

①、字詞方面的知識掌握

②、課文背景的瞭解

③、教材內容的熟悉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感受作者的創作思想)

2、課文分析。

(1)解題:何為禮讚?(要求學生在相互討論的基礎上,各抒己見,並達成共識:表示崇敬和讚美)

(解題,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初步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調,另一方面為了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自信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2)結合預習,並速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①為什麼白楊樹值得崇敬和讚美?(因為白楊樹不平凡)

②白楊樹的不平凡體現在哪些地方?(它的外在形態和內在氣質)

③課文哪個段落重點描寫白楊樹的外在形態和內在氣質?(第五自然段)

(這些問題的設置,關鍵在於讓學生明確本文的抒情線索——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並初步感受白楊樹的不平凡之處通過速讀回答問題,不僅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教給學生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3)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賞白楊樹的插圖,同時播放第五自然段錄音,並要求在不看課文的情況下,摘錄有關白楊樹外在形象特徵的詞

(本環節的設置,是讓學生利用視覺、聽覺功能,變文字為圖像,走入課文的情境之中這一變式處理不僅為了激發興趣,使學生切實感受白楊樹的形象特徵,還訓練學生快速地把握重點的能力同時教給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聽課文錄音的方法,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4)分析白楊樹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結合屏幕上白楊樹的插圖)

①課文抓住白楊樹哪些外部形態描寫的?(幹、枝、葉、皮)

②分別抓住什麼特徵進行描寫?根據摘錄的詞句及課文中的詞句,找出重點詞語(幹:筆直,絕無旁枝;枝:筆直,緊緊靠攏;葉:片片向上;皮:光滑,淡青色,有白色暈圈)

③又是如何描寫白楊樹的內在氣質的?(倔強挺立,不折不撓)

④從它的形象、氣質,我們感受到這是怎樣一種樹?(力爭上游的樹)

⑤力爭上游是何意?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努力奮鬥,爭取先進,這裏形容白楊樹奮發向上的精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對於這段內容的學習,在前面摘錄的基礎上,結合白楊樹的插圖,形象、直觀地理解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並能感受到白楊樹的不平凡和白楊樹藴含的意義)

(5)分析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由“這樣不平凡的白楊樹生長在哪裏?”一問轉入到分析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即黃土高原)部分的內容,並放映有關黃土高原的圖片要求一朗讀較好的同學朗讀此部分內容,其餘同學觀看畫面並思考下列問題:

①黃土高原具有什麼樣的特點?摘錄關鍵詞。(黃綠錯綜,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②從環境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黃土高原壯美的景色是如此不平凡,作者為何着意描寫高原?(用雄壯、偉大的黃土高原正面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用單調的黃土高原反面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是為了給白楊樹的出現設好背景,是不平凡的環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楊樹)

③運用的表達方式主要有哪些?這是哪種抒情方式?(描寫、抒情相結合,這是借景抒情主要採用了描寫的方式,描繪西北高原“雄壯”、“偉大”的景色,描繪白楊樹“傲然聳雲”的英姿,這些描寫包含作者強烈的感情:讚美不平凡的高原和不平凡的白楊樹)

(本班學生朗讀,可產生一種親切感讓其餘學生邊聽邊觀賞黃土高原雄偉、壯美的景色,展開聯想的翅膀,想象黃土高原壯美的環境中那些傲然聳立的白楊樹的形象,從而進一步理解白楊樹的`不平凡,理解借景抒情的寫法)

(6)分析課文七、八兩自然段,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①作者寫黃土高原的景色,讚美白楊樹不平凡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僅僅是為了讚美白楊樹嗎?(讚美白楊樹,更是為了讚美像白楊樹一樣的人)

②討論分析“樹中好女子”和“樹中的偉丈夫”的含義。(前者指婀娜多姿的秀麗美,後者指高大雄偉的陽剛之美)

③作者欣賞的白楊樹具有哪種美?這是什麼方法?(陽剛美;欲揚先抑或先抑後揚)

④作者對兩種美的表述主要運用了哪種表達方式?屬何種抒情方式?(議論;融情入理)

(此問題的設置,是要學生明白抒情和議論的關係就表達方式而言,此處主要運用了議論這種方式,但在議論過程中,飽含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讚美之情,故此種抒情方式為融情入理)

⑤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A、用“替換法”:理解反問句的作用。(如改為陳述句,與原句進行比較,語氣就軟得多了反問句寓答於問,以反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加強語氣)

B、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這組反問句的意思是怎樣逐步加深的?(由樹及人的過渡—→從氣質出發,點明象徵北方農民—→由形象進行聯想,指出象徵在敵後堅強不屈守衞家鄉的哨兵—→從品格出發,象徵意義由具體的“人”上升成為整個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C、理解“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這些語句的作用(這些詞句提示內容一層一層擴展深化,一句比一句迫近主題思想)

D、有感情地朗讀反問句,再深刻感受句子所藴含的感情和意義。

E、齊聲朗讀第八自然段,明確主要內容及抒情方式。(直接點明作者讚美白楊樹的原因,使文章題意更明確抒情方式為融情入理)

(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是個難點,所以在授課時,主要採用討論法、替換法及有感情朗讀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概括和歸納而對“欲揚先抑”方法的理解,重在引導理解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重在找出白楊樹和北方的農民、守衞家鄉的哨兵及整個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的共同點,讓學生在特定的聯繫中,深刻體會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F、學了課文的寫法,同學們能不能也在日常所見景物中尋找一個對象,賦予象徵意義,使它從平凡到不平凡。

3、課堂小結。(屏幕顯示)

(1)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線索。

(2)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是課文顯著的特點。

(3)運用多種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融情入理。(抒情、描寫、議論的關係)

(課堂小結有利於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系統地梳理、掌握)

4、佈置作業。

(1)根據各自的學習需求,背誦有關段落。

(2)在記敍、描寫的基礎上,運用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寫一個片段,內容不限,字數200字左右。

(作業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加強語言的積累作業2: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説明:因利用多媒體教學,板書分散在各個片斷中,故板書不再列出)

本節課教學,我沒有改變常規的各個環節,各項設計是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能夠充分發揮了他們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預計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白楊禮讚》説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白楊禮讚》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詠物抒懷”,是一組描寫大自然動植物的文章。與第二單元“道德修養”、第五單元“人生體驗”、第六單元“精彩演講”共同組成了人文色彩濃郁的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本單元可以説是進行學生人文薰陶的基礎,在本單元學習結束時,學生對“借物抒情”這種表現手法要能做到靈活運用。蘇教版語文課本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人文性強,語文工具性的強調相對較少,所以要求我們在教學時應靈活一些,也不可忽視語文的工具性。

2、教學內容:《白楊禮讚》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寫於1941年3?月,當時抗日戰爭正進入最艱苦的時期,北方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強不屈,團結抗戰,建立了強大的抗日根據地,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茅盾以這篇散文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抗戰、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在散文中主要運用了象徵手法和託物言志的手法,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抒情和議論。

二、學情分析:

1、心理學告訴我們:國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具體形象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認知的發展。

2、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如能主動預習課文、課後複習課文等。已經學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學生對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

三、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1、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徵,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2、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將教學目標界定為以下三條:

1、自習生字,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2、準確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課文準確、優美、富有感情的語言。

3、學習該文的象徵手法,理解白楊樹所象徵的革命品質,感受中華兒女的奮發向上的精神。第1、2條作為能力訓練目標,第3條作為德育訓練目標。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藴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國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對於國中生來説,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錄音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發現點拔教學法對於形象思維,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形象,並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內涵。

3、練習法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採用仿説練習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學生對白楊樹也不瞭解,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優美的畫面,輕鬆活潑的學習散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七、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誦讀品味法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閲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品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嚐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悦。

教學過程由於教材規定的教學課時是一課時,所以要充分利用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練習,再進一步的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妥善處理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3、收集有關茅盾的介紹和白楊樹的圖片。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四大塊組成:

第一塊:導入新課。出示白楊樹的圖片,簡要説一説畫中白楊樹的特點,並適當展開聯想,説説應用哪些詞形容白楊樹比較適合。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之上,自然地就過渡到茅盾先生在課文第五段對白楊樹外形描寫的學習,感受白楊樹的形態美,並指導朗讀。第二塊:整體誦讀。

1、錄音範讀。根據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麼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

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並思考:作者對白楊樹還做了哪些描寫?然後分析問題,小組討論。第三塊:問題點撥。

1、要求學生將第七段中四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能否調換位置,並比較、朗讀、感受白楊樹的內在美。並歸納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教師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層次美和象徵美。

2、請學生用上節課所學《海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文章開頭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以及最後對貴族化的楠木的描寫有何作用? 並體會白楊樹的生活的環境美。

3、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第四塊:品讀賞析。再次自由朗讀課文,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用詞美: 偉岸 ,正直,樸質,嚴肅;温和;堅強不屈,挺拔。句式美:難道A;難道B;難道C; 難道D。段式美:抑;揚。情感美: 淺;深。象徵美:物;人;神。第五塊:拓展延伸。結合課文,仿寫抒情句:

1、當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過,難道……難道……難道……難道……

2、讓那些 人們去讚美 的牡丹,去鄙視這 的蓮花 我要高聲讚美蓮花!

(三)課外作業:

1、選擇課文中喜歡的語段熟讀並背誦。

2、課外閲讀茅盾的《風景談》。

3、就生活中的某種植物,學用象徵手法學寫一段話。

八、説課小結

本節課的內容較多,有些問題學生可能較難把握,教師不必強求學生面面俱到,而是以點及面,理清學生容易接受的路子。重點放在學生的品味精彩的語句和對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品味這篇散文的語段層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做到一學一得。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同時鼓勵學生去“發現”文章的特色。發現的,可以是疑問,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內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詞句的揣摩。“發現”既沒有限制,又沒有止境。教師只作適當的點拔,讓學生真正成為閲讀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感悟,從而加深對主旨的認識。

《白楊禮讚》説課稿1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您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魯迅的《白楊禮讚》,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設計意圖、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等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1、地位作用

《白楊禮讚》是部編語文教材八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單元體現了散文的多種樣式,或敍事或描寫或抒情或表達人生思考或描繪風土人情。但均是作者內心獨特的感受。本單元的要求是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應用這兩種表達方式,提高寫作能力。國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國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教學內容

《白楊禮讚》是矛盾散文的代表作,這篇散文以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眾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烈,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質樸的語言,新穎巧妙的構思,成功地運用象徵、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意識。已初步養成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2、 《白楊禮讚》是一篇文情兼美的散文,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有巨大幫助的。語感是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領悟力,是實際運用語言的文字的一種基本能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將採取以讀為主的閲讀教學。

三、設計意圖

本文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思想原則:

1、力求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

2、通過精心設計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以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過朗讀、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感知,探索求真,展現自我。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通過朗讀,讓學生自主品析語言,瞭解文章寫作背景,把握文章內容。第二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象徵手法。第三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閲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説案只説明第二課時。

四、説目標

我把第二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徵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藴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國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五、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説:“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醖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壯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促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白楊禮讚》一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讚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反覆句從“那”到“這”的變化,品析排比反問句逐層擴展的象徵意藴(可以用替換的方法,換成陳述句加以體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六、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實施朗讀訓練。

1、把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藴情感,必須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導學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熱情讚美的感情基調。

2、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以後,還要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並由此獲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理解。

3、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覆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七、教學媒體的使用:

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

八、説教學過程

1、第一步,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單調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着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於節奏變化的、雄健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2、第二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3、第三步,課堂提問。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説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讚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並説出很多句子,以此瞭解白楊樹的特點感受美。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後可以知道,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4、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然後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裏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裏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後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5、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後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後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這裏採用了象徵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這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形成板書。

6、第六步,感受對比,深化理解。本文寫的是白楊樹,寫楠木有什麼作用?表明態度作者怎樣的態度?學生小組討論,班內交流,理解寫楠木是為了反襯白楊樹的不平凡,表明作者對賤視民眾的人的憤慨鄙棄,深化文章主題。

7、第七步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後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8、第八步,佈置作業,要求學生運用象徵手法寫一段文字。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主要運用誦讀品析法、合作探究法,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探究精神。)

九、説板書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精。簡單而又突出本課重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