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4篇

來源:文書谷 2.69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4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圓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他是曲線圖形的開始,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園的特徵,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二、説教學目標

1、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圓的特徵,初步學會畫圓。

2、在認識圓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享受思維的樂趣。

教學重點: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學會畫圓。

三、説教學設計

1、情景中創造圓

課的開始,創設情景:“正確答案離小胖右腳3米處”以右腳為點,3米長的範圍上去尋找,這一環節,讓學生獨立去思考,並在不完整的交流中,引出各個點,逐步形成圓。

2、比較中初步圓

出示已認識的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等平面直線圖形,讓學生去比較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慢慢地引出圓是由一條圍成的平面圖形。

3、緊緊扣住圓的特徵

通過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中的中心點到各個頂點之間的距離相等,讓學生去尋找相等距離的條數,慢慢演變成,圓的中心到圓上各點的距離處處相等,並且有無數條這一圓的本質特徵,引用墨子的一中同長,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一中同長是圓的本質特徵,這一教學重點。

4、畫圓中感受圓

讓學生嘗試畫圓,處處感受畫圓的困惑,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感受到畫圓的步驟,定點,定長,繞一圈,正確掌握圓的畫法。

5、解釋生活中的圓

汽車輪胎為什麼設計成圓的?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圓的一中同長本質特徵

6、迴歸情景問題,延伸突破圓

迴歸情景問題,並出示籃球與圓,讓學生比較認識到圓是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他們的共同特徵是一中同長,從而完整正確答案在以右腳為圓心,3米長為半徑的球體上,圓的認識又有以重大突破。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温度》,這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的內容,是《生活中的負數》的第一課時,屬於“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數的認識範疇。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自然數的知識,並有了一定的數感,教材在編排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從學生熟悉的温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負數的學習。掌握好這一內容,為學生下節課學習用正負數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正確讀寫温度計上的温度,會用正負數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能在具體情境當中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經歷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是能正確讀寫温度,難點是比較兩個零下温度的大小。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基於以上認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談論法進行教學。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側重關注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實際中,感知負數

課的一開始,我給學生播放一段天氣預報,讓學生在紙條上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北京和哈爾濱的温度。記錄完成後,我讓學生找出最簡單明瞭的表示方法,從而揭示課題《生活中的負數》。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有趣的記數活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在這一環節,我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懂得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從實踐活動中,認識負數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觀察活動:學生分組觀察温度計並通過合作交流回答:1、温度計的用途?2、它由幾部分組成?3、温度計上的刻度怎樣排列?通過實物與投影結合來加強直觀性,通過彙報結果突出教學的關鍵點。

(2)、實踐活動:將兩支温度計分別放入温水和冰水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温度計的變化情況,並請學生來讀出度數,同時讓學生用雙手體會兩杯水温度的差異,體驗温度的高低與讀數的大小的關係。

(3)、畫圖活動:讓學生在温度計圖片上畫出北京和哈爾濱的刻度,並比較兩個温度的高低。讓學生從直觀形象上理解温度的高低。

通過上述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温度的表示方法的認識,同時深化了温度的讀寫,也充分體了温度的差異與讀出度數的差異。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強化了教學的關鍵點。

三、回到生活中,理解負數

“生活中除了氣温,你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負數嗎?你知道它們表示什麼意思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馬上會聯繫生活説出見到的負數。通過交流,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負數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實用性,開闊了視野,對負數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四、在分層練習中,運用負數

為鞏固知識,發展技能,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 基礎練習,反饋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情況;

2. 綜合練習,防止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 延伸練習,開闊視野,增長才幹

這三個練習設計主要體現層次性,實用性,生活性,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從質疑問難中,暢談收穫

課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提問:“同學們對負數還有什麼疑問嗎?你們還想知道有關負數的什麼知識呢?“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於探索。

葉聖陶老先生説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本課的教學中,我從生活實際中創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誘導學生觀察,討論,比較,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點燃智慧的火花。

我的説課完畢,請專家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3

簡析教材 :

本單元《億以內數的認識》是國小數學人教版教材第七冊的起始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

本單元將億以內數的認識分為兩段教學:億以內數的認識和億以上數的認識。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讀寫大數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同時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也是不容易掌握的。學生在讀、寫大數時常常出現錯誤,這往往與數的概念不清楚、數的感受不豐富有關。本冊教材在調整教材編排的同時,提供了第五次人口普查這一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為學生認識大數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也為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最重要的一點,讀、寫數的法則教材上不給出現成的結論,而是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到,教學內容的呈現留給學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

經過第一學段數的認識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大量的關於數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尤其對萬以內數的組成和計數單位等有了較深的瞭解,這就為將數的知識擴充到萬級、億級做好了鋪墊。本課時《億以內數的讀法》是本單元第2課時,是對萬以內數讀法的擴展,是學習億以內寫法的前提,更是將數的讀、寫知識擴充到億級的基礎。本課時的知識將為後面學習提供直接經驗、奠定良好的基礎,本課時的學習方法將為後面學習提供遷移類推的思路。

教法學法: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於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創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萬級數與個級數讀法的聯繫與區別,並遷移類推掌握萬級數的讀法,再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後,通過獨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經過觀察對比、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鞏固練習等過程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識

為新課學習奠定基礎,特別注意萬以內數中0的讀法。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景:當播音員播報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數據,從中感受數太大,不易讀出、讀準,設置懸念。

2、學習讀數: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在此環節分兩層進行教學。

(1)學習讀整萬數。教授時在數位順序表下將數1925、407、460變成19250000、4070000、4600000,試讀後讓學生説一説與原來的數相比①現在的數有何變化?②在讀法上有何不同? 通過對比觀察從而溝通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的聯繫與區別,突破萬級數該如何讀這一教學關鍵。再提出:怎樣讀者幾個數又快又準。讓學生自然地想到先分級再讀數比較方便,並鞏固練習了讀整萬數,為下一層次的學習作好鋪墊。

(2)學習讀含有兩級的數。①先試讀不含零的數, 學生獨立或在同伴互助的情況下讀出這一組數,使學生再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悦。②再讓學生試讀85003000、85000300,讀後思考:①數位上出現 0又該怎麼讀?通過學生結合讀書的體會,探討這個問題,掌握0在什麼位置上要讀,在什麼位置上不讀。

在教學這兩個環節時,對教材中所給的數據進行了適當補充,並分層教學目的就是要突破兩點① 萬級數如何讀②分清大數中的0 哪些該讀,哪些不讀。學生掌握了這兩點,也就學會了讀億以內的數。萬級數如何讀,通過讀整萬數、溝通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的聯繫與區別來實現,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萬級數按照個級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萬字;接着通過讓學生試讀兩級數、爭辯。劃一劃、思考並回答問題等一系列自主活動,使學生探究得出在讀大數時,每級末尾的0不讀,其他數位上的0要讀,並且連續幾個0只讀一個0。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探索新舊知識聯繫,找到知識生長點,運用知識正遷移掌握新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樂於探究、善於總結的好習慣。

3、反饋鞏固:第5頁 做一做 :先觀察數的特點再讀。

三、思維拓展

用8、5、3、0、0、0、0、0按要求組數,通過組數將本節課推向**,進一步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數位上有0該如何讀?

四、全堂總結

運用歌謠幫助理解記憶。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有趣的算式》,我準備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三個部分完成説課。

一、説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探索與發現(一)》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會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後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和分配率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使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並並運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4~6學段數與代數中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3、 情感與態度目標:感受數學的奇妙,養成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鼓勵學生對算式及其結果的特點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數學規律。

教學難點定為:培養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 教學中,我將通過談話來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 觀察分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過程。

3、 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4、 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力求突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創設有趣的情境——挖掘寶藏。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根據國小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有趣的闖關遊戲活動,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通過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獲得探索規律的體驗,懂得應用規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通過四次闖關,在每一關中經歷“計算、觀察、思考、交流、歸納”這一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探索規律。

第一關:奇妙的寶塔。在每個同學都想一想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議一議、全班交流、老師板書等啟發引導。

第二關:奇怪的142857。通過計算,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疑問,進行討論總結出規律。

第三關:神奇的9。通過設置“9999999×9999999=?”的難題,經歷解決問題的挫折,激發尋找新辦法的探索慾望。

第四關:尋找神祕的數。通過“賣關子計算得到的最後結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

好孩子,否則就不是好孩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的學習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環節:聯繫生活,深化應用。讓學生學以致用,從山腳到山頂有2222222層,每一層有5555555級台階,要走多少級台階才能到達山頂?解決22222222×5555555=?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