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閲讀答案

來源:文書谷 2.1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閲讀答案了,閲讀答案有助於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記》閲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1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大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詩人。(2分)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①桑竹之屬( ) ②阡陌交通()

③便要還家() ④欣然規往( )

11.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詞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B.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2.翻譯句子。(6分)

⑴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13.請用簡潔的文字補充下面對“漁人”行蹤的概括:(3分)

發現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 。

14.“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會理想,請談談你對作者這一社會理想的積極意義的認識。

參考答案:

9、陶淵明 東晉

10、代詞,這 交錯相通 通“邀”,邀請 計劃

11、B

12、其他的人又紛紛邀請他到自己家裏做客,並拿出酒菜款待他

已經出來,找到了般,便按着來時的路回去,並且處處都作上記號

13、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辭別桃花源--再尋桃花源

14、作者這一社會理想寄託了作者對和平的嚮往,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觀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願。或:作者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脱壓迫、擺脱剝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點“對和平的嚮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7、導語: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千餘華里的戰線上,衝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2

《桃花源記》選段,完成文後6—9題。(18分)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小題1】、解釋下面句中劃線字詞的的含義。(3分)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⑵悉如外人 ⑶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

【小題3】、“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表現了桃花源中人們 的特點;他們在送漁人離開時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也”是因為

。(5分)

【小題4】、世外桃源寄託了陶淵明怎樣的社會理想?(4分)

答案

【小題1】(3分)(1)類(2)都(3)請、邀請

【小題1】(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3分)(2)率領着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再沒有出去過。(3分)

【小題1】熱情好客(2分) 桃源人害怕外人破壞他們與世隔絕和平安寧的生活。(與此大意相近即可)(3分)

【小題1】(4分)表達了作者對和平(沒有戰亂)的嚮往,對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合即可。〔“和平”與“平等和諧自足”兩點每點各2分)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3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大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欣然規往( )

2.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芳草鮮美 陶後鮮有聞

B.悉如外人 悉以諮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予作文以記之

D.設酒殺雞作食 食之不能盡其材

3.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用簡潔的文字補充下面對“漁人”行蹤的概括:

發現桃花源→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離開桃花源→__________。

5.“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會理想,請談談你對作者這一社會理想的積極意義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交錯相通(2)計劃

2.B

3.(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至於)魏、晉兩朝就更不用説了。

或: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説魏、晉兩朝了。

4.進入桃花源復尋(迷失)桃花源。

5.作者這一社會理想寄託了作者對和平的嚮往,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觀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願。或:作者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脱壓迫、擺脱剝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點“對和平的嚮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4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一、詞語解釋。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2、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3、甚異之。

4、豁然開朗。

5、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6、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7、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8、問所從來,具答之。

9、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0、處處志之。

11、聞之,欣然規往。

12、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二、翻譯句子。

1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14、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15、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16、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17、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8.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19、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20、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22、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了。

23、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24、後遂無問津者。

三、選擇:

25.選出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項()

A.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

B.乃大驚乃不知有漢

C.復前行不復出焉

D.便舍船屋舍儼然

四、回答下列問題:

26、本文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

27、表現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是:

28、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

29、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説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目的是什麼?

30、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桃花源人為何歎惋不已,“皆歎惋”的內容又是什麼?

31、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你能從中聯想到那些人生啟示?

32、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寫漁人有怎樣的作用?

33、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語一直沿用至今,請寫出來並解釋。

34、假如當時的漁人是一名導遊,請你代他擬寫一段桃花源的導遊詞?

答案:

1、緣:沿着。

2、落英:落花。

3、異:詫異。

4、豁然:開闊的樣子。

5、儼然:整齊的樣子。

屬:類6、交通:交錯相通。

7、怡然:喜悦的樣子。

8、具:詳盡。

9、妻子:妻子小孩。

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

10、志:作標記。

11、欣然:高興的樣子。

規:計劃。

12、尋:不久。

津:渡口。

13、芳香的野草鮮豔美麗,落花到處都是。

14、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

15、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16、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狗叫的聲音。

17、男女穿戴,完全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

18.老人小孩都充滿喜悦之情。

帶領妻子兒女及鄉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20、(他們)問起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説魏晉了。

21、這個人詳細的介紹了自已所聽到的事。

22、這裏的人告訴他説:“這裏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説啊。

”23、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不到路。

24、此後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

25.C26、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餘人各復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27、詣太守,説如此。

28、生活幸福;民風淳樸。

29、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

虛構目的: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作者不滿當時現實,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河理想社會的嚮往與追求。

30、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皆歎惋”的內容是①世界變化大。

②時間過得快。

③外面得世界戰爭頻繁,依然黑暗腐朽。

④慶幸自己得社會和平安定。

31、圍繞“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為,必須經歷一些艱難苦難”回答。

32、漁人是一個背信棄義、不守承諾的人。

寫漁人的作用:一方面與桃花源中的淳樸好客形成鮮明對比,加深人們對桃花源外社會的認識,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

另一方面,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漁人是組織材料的需要。

33、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樂而環境幽美的世界,現在用以比喻一種空想的脱離現實鬥爭的地方。

豁然開朗:一下子現出開闊明朗的境界。

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明亮,也比喻心裏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無人問津:沒有人來問渡口了,比喻沒有人再來嘗試或過問。

落英繽紛: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34、略。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5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譯文: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文:

2、用原文語句作答:(3分)

(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橫線詞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彷彿若有光 B.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並不存在那麼,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麼用意呢?(3分)

答案:

1、(1)領着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2)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説魏、晉兩朝了

2、(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2)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3)避秦時亂

3、A

4、表達詩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的和諧生活環境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6

(一)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 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上與羣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户不閉,商旅野宿焉。

1.解詞

(1)屋舍儼然 (2)阡陌交通

(3)或請重法以禁之 (4)自是數年之後

2.下列各句中加點“之”的用法不同於其它三項的是( )

A問所從來,具答之 B民之所以為盜者

C上哂之曰 D或請重法以禁之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個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裏的話來説,起碼是因為那裏沒有 和 。陶淵明虛構這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麼?

【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1.陶淵明《飲酒(其五)》詩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描寫了自己恬淡、閒適的田園生活,選文中同樣能表現桃花源中人這種生活的句子是: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中華文學史上留下了許許多多像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樣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明清時代的四大古典名著更是不朽的豐碑請你寫出其中的一部作品和作者的名字。

作品《 》作者

4. 翻譯“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5.“黃髮垂髫”分別指代什麼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展現出一幅怎樣的生活圖景?

6.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其實並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詩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寫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麼相同的用意?

【附答案】

(一)1. (3)有的人(4)這或此2.B 3.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餘,那麼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何必要用嚴厲的刑法呢?4. 賦繁役重,官吏貪求。表達了作者對和平、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也含蓄的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二】1.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2(這裏)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3.例如:《紅樓夢》曹雪芹4.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沒有了,(在那裏)就看見一座山5.“黃髮垂髫”分別指代老人和小孩“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展現出一幅和諧安寧、自得其樂的幸福生活圖景6.陶淵明描繪桃花源這樣一種沒有剝削、沒有戰亂、自給自足的社會,與當時社會現實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表現了他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郭沫若寫牛朗織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現出詩人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憎惡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這一方面兩者是相同的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7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詞語。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3)便要還家( )

(4)不足為外人道也( )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寫到“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請你遊説村中人為什麼“皆歎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有所終”“幼有所養”是“大同社會”的特徵之一。在選文中,哪一句話具體描繪了這樣的生活畫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類;(2)交錯相通;(3)通“邀”,邀請;(4)對;向。

2.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

3.歎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變化之大,歎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歎惋外面的人們一直過着痛苦生活。

4.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8

桃花源記(選段)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下面畫線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便要還家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③屋舍儼然

④鹹來問訊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文中哪句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後,仍想繼續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為什麼不願離開?

參考答案:

1. ①通“邀”,邀請 ②與世隔絕的地方 ③整齊的樣子 ④都

2.問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説魏朝和晉朝了。(意思對即可)

3.第一問:不足為外人道也。第二問:源中生活安寧/沒有戰亂/能安居樂業。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9

閲讀文言文段,回答問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起首一段,交代了些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個“忽”字,透露出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主要寫什麼?寫山的小口與後面什麼文字呼應?同後面的描寫有什麼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寥寥數語,寫________寫________,筆墨間洋溢着一種________的情緒,展示着桃花源裏_________的景象。

5.為何“大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誰問的?誰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歎惋”的內容你能想像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足為外人道”,擔心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中劃線的兩個“志”,用法相同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為什麼“不復得路”,你對此是怎樣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後這段是不是多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漁人偶逢桃花林)

2.驚奇.驚喜的心情

3.寫源內外景色及人們的生活,寫小山口為後面的豁然開朗,源中美景作鋪墊。

4.景物 人物驚喜 欣喜 和平、富足、快樂

5.因為源中人幾百年未見到過“外人”

6. 源中人問 漁人答

7. “略”。

8.(要點)美好生活不願被破壞

9.前一個是動詞,作標記;後一個是名詞,標誌。

10.(要點)因為源中景物生活是作者理想的寄託,本不可尋,(學生能各抒道理都可以。)

11.由學生説道理,理由同上題同。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10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朝代)詩人。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桑竹之屬( )

②阡陌交通( )

③便要還家( )

④怡然自樂( )

3.緣溪而行的漁人忽然看到美麗靜謐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極大的好奇心,並讓他產生了窮盡桃林的願望。請從文中找出這處景物描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漁人穿國山洞,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請你談談漁人從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世少有隱者。面對當時的社會,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難釋懷的複雜情感下,隱居山林並描繪出儀真儀幻的“桃花源”。請你説説作者創作此文的目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陶淵明 東晉或“晉”或“晉代”

2.①類;②交錯相通;③通“邀”,邀請;④愉快的樣子。

3.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4.圍繞“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們生活,社會風尚”回答。或圍繞“美麗富足,和平安寧,自由快樂,尊老愛幼,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回答也可。

5.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對黑暗現實的否定與批判,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意願。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11

〔甲〕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乙〕房玄齡①奏:“閲②府庫甲兵,遠勝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備,誠不可缺;然煬帝④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選自《資治通鑑》)

〔注〕①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 ②閲:查看。 ③上:指唐太宗。④煬帝:指隋煬帝。 ⑤乂(yì):安定。

7.用自己的語言回答:(甲)文村中人來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論述治國更需重視民生時舉的事例是 。(2分)

8.解釋下面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還家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誠不可缺 (4)卒亡天下

9.哪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 )(2分)

A.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B.遂與外人間隔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為壇而盟

D.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吾聞二世少子也

10.用現代漢語説説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2)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11.甲乙兩文都傳達着使百姓安居樂業的願望。如何實現這一願望呢?選一個角度舉例説説你從古文學習中獲得的啟示。(3分)

〔幫幫你〕:可聯繫《治水必躬親》、《陳涉世家》等文章內容回答。

答案:

7.祖先躲避戰亂; 隋煬帝失天下(2分,每空1分)

8.(4分,每小題1分)

(1)同“邀”,邀請 (2)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3)確實 (4)終於

9. D

10.(4分,每句2分)

(1)這個漁人一一地為(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述説,他們聽了都很驚歎。

(2)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這是我的武器裝備(或盔甲兵器)。

11.

示例1:我認為關注民間疾苦可以使百姓安樂。(1分)《陳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失期當斬”……等句,讓讀者看到秦王朝的暴力統治是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1)因此,減輕賦税,關注民生,這才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的關鍵。(1)

示例2:我覺得為官者親歷親為、廉政愛民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1分)《治水必躬親》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時親臨現場,風雨無阻,不苛扣百姓錢糧。(1)像他這樣才可以真正造福於百姓。(1)

譯文:

房玄齡上奏説:“我看過朝廷府庫的兵械,遠遠超過隋朝。”太宗説:“鎧甲兵械等武器裝備,誠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煬帝兵械難道不夠嗎?最後還是丟掉了江山。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12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釋詞。

①屋舍儼然________________②便要還家________________

2.解釋劃線詞的古今義。

①阡陌交通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欲窮其林欲與天公試比高

B.初極狹,才通人 阡陌交通

C.便舍船 屋舍儼然

D.漁人甚異之 水陸草木之花

4.有些成語出自本文,寫出其中的兩個。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5.翻譯下列句子。

①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整齊的樣子。②通“邀”,邀請。

2.①古義:指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②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

3.A

4.世外桃源、豁然開朗、與世隔絕、無人問津、怡然自樂、雞犬相聞、落英繽紛等等。

5.①老人和小孩,都顯得安閒快樂(心滿意足)。

②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所魏朝和晉朝了。

(意對即可)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13

閲讀下面文段,完成問題。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聞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太守既遣人隧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在括號裏給下面句中加粗字注音,並將它的意思寫在橫線上。

①便要還家( )____________

②詣太守,説如此( )____________

2、下列各種説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聞之,欣然規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漁人發現桃花源這件事。

B、選文前兩段寫了漁人的行蹤:進入桃花源辭別桃花源尋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了桃源人的淳樸、熱情、好客。

3、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什麼桃源人見漁人,乃大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yāo 邀請 ②yì 拜見

2、C

3、①(祖先)領着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②(漁人)救沿着舊路(回去),處處做了標記。(意對即可)

4、桃源人與世隔絕久遠,對陌生人到來感到很驚異。(意思正確即可)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14

閲讀《桃花源記》選段,回答問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 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思。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__________

(2)餘人各復延至其家____________

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①不足為外人道也/為天下唱

②村中聞有此人/不求聞達於諸侯

③從口人/民弗從也

④漁人甚異之/或異二者之為

3.翻譯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説的桃花源美好的地方體現在哪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類

(2)請

2.①

3.①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處處可以聽到。

②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聽罷都感歎起來。

4.桃花源的美好體現在:自然環境優美,社會和平安寧,人民生活快樂富足。(意對即可)

《桃花源記》閲讀答案15

【甲】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乙】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全錯的一項是

A.今亡(逃跑)亦死

無論(不論)魏晉

B.今或(有時)聞無罪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沒有出路的境地)

C.為天下唱(通倡,首發) 便要(通邀,邀請)還家

D.楚人憐(愛戴)之

此中人語(説)雲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陳勝、吳廣乃謀曰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扶蘇以數諫故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不足為外人道也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D.吳廣以為然

父利其然也

10.下面各句是對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甲文中陳勝提出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口號,説明陳勝充分把握了人心動向,為起義成功奠定了基礎。

B.乙文中乃大驚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到來的驚異,顯示了桃源與外界隔絕久遠;餘人各復延至其家體現了桃源民風淳樸。

C.甲文中導致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乙文中桃源人來到桃源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躲避秦朝的戰亂。

D.甲文是紀傳體,生動地描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乙文以敍述為主,是作者虛構的故事,寄託了作者的社會理想,也是對現實社會的一種否定。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

[參考答案]

8.B(A:一正一錯,無論:不要説,更不必説;B:全錯,或:有的人,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C:全對;D:一正一錯,語:告訴)

9.B(A:前乃:於是,就;後乃:竟然;B:兩以:因為;C:前為:向;後為:為了,表目的;D:前然:正確;後然:這樣)

10.C(直接原因應是:失期,法皆斬)

11.(1)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了。(關鍵詞會、度譯錯一個或兩個,均扣1分,語意連貫1分) (2)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罷),他們都感歎起來。(關鍵詞具譯錯,扣1分,語義連貫1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