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作文15篇

來源:文書谷 1.43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淵明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陶淵明作文15篇

陶淵明作文1

陶淵明,魏晉風流的代表,以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古流芳的道化詩人。

那清高耿介,在仕與隱的選擇中依然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灑脱真率,他為後世的士大夫們築了一個巢,一個精神的家園。我向往陶淵明的恬淡人生,辭彭澤令對他而言,顯得清水劃痕,了無印跡。

本就“少無世俗韻”的他終究“羈鳥戀舊林”,開荒南野之際,守拙田畝之間,因為在他的骨子裏,自然之天地萬物早已與之化而為一。在一種或玄境或佛禪的藝術化世界中,陶淵明自己也陶醉了。

酌酒本就是詩人之一大嗜好,酒之於文人,似乎有着一種解不開的情結。李白能“斗酒詩百篇”,陶淵明飲酒卻也真乃陶冶性情,物我同化爾。“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人生終歸幻化與孔物,吁嗟身後之名,對他只是過往煙雲罷了,可是,歷史終歸與他開了一個玩笑,因為他的詩,他的`性情,早已沉醉了後代無數文人。

在陶淵明的精神世界中,一直詩意般棲居着的,是他的桃花源,他的仙境世界中,有着不與外人往來,我自任行東西的自由,有着一種“此種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參悟禪境,還有一種歸去來兮,逍遙無待的幻化道玄。生活在這樣一種詩意的境界生涯中,不用説陶淵明,我已經沉迷不返了。

晉陶淵明獨愛菊,菊之氣節與陶淵明的人生感悟以及理想稟賦恰恰不謀而合,即使面臨悲境,他依然故我,依舊平淡揮毫“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一個清高灑脱,怡然自得,瀟灑俊逸的

陶淵明作文2

陶淵明,這個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記》讓我認識了他,讓我知道了他內心的所向往;《歸園田居》讓我瞭解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及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説明他是一位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詩人;《歸去來兮辭》讓我讀懂了他遺世獨立,心胸獨曠的樂觀精神。

陶淵明帶給我的都是積極的影響,給我的感覺總是那麼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應該人人皆有耳聞,這也充分地體現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質。

然而,我又覺得他的一生是那麼的不如人願,因為“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於是便有了“遂見用小邑”,做官並非是他自己的心願,但是,由於這些外界因素的所驅使,他是別無選擇。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果讓我們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種心情該是多麼的難過。

陶淵明在歸隱田居後寫了許多以山水田園為題的題材的`詩作,他應該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寫的每一首詩或詞,語言都讓人感到很質樸、簡練。

陶淵明,他的一生不知該用怎樣的詞去描述,或悲或喜吧,這隻有他本人所能領悟到的,但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給後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財富——文學。

他的成功和喜悦讓我們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敗和悲傷讓我們一同陪他承擔;至於他的一生中的遺憾,就讓後人來彌補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卻活着”。我想:陶淵明也在其中吧!

陶淵明作文3

悠悠古今,有誰能掙脱名韁利鎖的羈絆?滾滾紅塵,又有誰能拒絕高官厚祿的誘惑?但在中國文學史上就有這樣一個人,他有官不做,樂居田園。他就是陶淵明。

陶淵明是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作為一個文人寒窗苦讀十幾年,他也想在官場上展現自我的風采。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文人從政時進與退的原則。換句話來説,得志的時他們選擇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入世,失意時他們要做的是“笑看花開花落,靜觀雲捲雲舒”的出世。

但陶淵明走的卻是另外一條路。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使他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更無法“為五斗米折腰”,於是他便毅然辭官退隱。

也許有人會説,陶淵明是一個政治上的棄兒,選擇歸隱是無奈之舉,至少,歸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消極態度。但我個人並不認同,他“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可見他嚮往的是田園生活,心之所向,就跟從內心走,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完美!

他像一個離家的.孩子投入母親的懷抱一樣“載欣載奔”地迴歸田園。褪去官服,他只是一介草民,他卻拒絕平庸,即使躬耕于田野之間,也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佳句。

古代詩人都喜歡飲酒作詩,他也不例外,常常“引壺觴以自酌”。於是酒成了他的朋友,菊造就了他的品性,詩涵養了他的靈魂。

陶淵明作文4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叩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蘇軾如是説。

的確,陶公性格率直,卻悲其生於東晉,為污濁世道所不容。

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人津津樂道,卻不曾談及他曾在劉裕府上當過幕僚。劉裕就是後來的'南義帝。他初時認為劉裕是個值得投奔的忠義之士,便欣然前去。那曾想,劉裕竟同桓玄一樣推翻東晉王朝,當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他知道後憤然離去,從此歸隱。

這並不能怪劉裕,只是志趣不同而已,有人可能會説此之説。

可若當時世道稍微好點,又何以至此呢?《陶潛傳》中記載陶公性嗜酒,當彭澤縣令時,便想種二公頃的高粱,因妻子的反對便勻了50畝來種稻。他自己也説過:“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飢凍雖切”,表明他經過了極度的心理鬥爭,終是做了歸隱之決定。即使自己嗜酒,也終勺了50畝種稻,養活一家老小。由此可見,他知道自己有着養活一家人的責任,並非置妻子兒女不顧之人。可他竟寧願生活貧寒。讓家裏人跟着自己受罪,也不願跟着當皇帝的劉裕享盡榮華富貴,那世道究竟是着到何等程度?

陶公選擇堅守本心,寧願“草盛豆苗稀”,寧願與農夫道“桑麻”,寧願“飢則叩門乞食”,也要享受這“復得返自然”的喜悦與“飽則雞黍延客”的淳樸。或許正如斯言,“原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所以我喜歡陶潛,也想和他交朋友。

陶淵明作文5

衣袂飄飄,你悄然離開,脱離官場,躲避世俗的塵埃。淡如菊,傲似鶴,自由的性靈如天上的閒雲,不受拘束。

看似從容,看似孤傲,其實你的一生都只是逃避——做官時遇到困難,隱居在家,不甘寂寞,又去做官,因為看不慣,仍是隱居。你根本就沒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更沒有面對困難的魄力。

所以你只能是菊——逃避春天,孤芳自賞於秋日的菊。而不是梅——斬開風霜,以錚錚傲骨迎來春天的梅。

既然從仕,就應該認認真真做一個好官,官場的黑暗不足以作為逃避的理由。如果它是一灘骯髒的泥潭,一池絕望的死水,你何嘗不能做一枝清蓮,閃耀其中,給後世留下一縷意味深長的幽香?

不甘於隱居的'寂寞,不服於之前的逃避,你再次出山,踏上征途。不久後,卻又敗北於家中。既然下定決心,為何做的不決絕一些?最後還是淪為“逃”。不論怎樣,但你一定要堅信,一切都會有的,你會官場上大大小小的失敗,但通過努力,最終還是會實現造福於人民的願望。

從此你便一蹶不振,沉沒在自己的“桃花源”裏。“桃花源”是不存在的,而且任何事物的不存在必定都有它的理由——“桃花源”是你理想中的樂土,或許對他人來説就是一個小富即安,不思上進之地。殊不知光明是黑暗褪盡後的底色。

步履輕盈,你悄然離開,告別夢想,放棄最初的方向。不驚起一絲波瀾,但我想對你説,世事並不黑暗,而逃避只是怯懦的選擇,心存希望,總有一天夢想會實現。

陶淵明作文6

長河滾滾,歲月依然,依舊是秋菊佳色,依舊是那個陶淵明……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豁達的。我採擷一支菊花,輕嗅那與世隔絕的芳香,我看到了他。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望着山光雪水色,威風撩過,撩起了他滿頭的白花,他似與田園融為一體,他帶月荷鋤,踽踽獨行,種豆南山。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問心之所向,唯天地之間,自然之中,潺潺流水,巍巍南山,依依垂柳,淡淡菊芳,是我。望着他的身影,如同南山上的一棵蒼松。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恬淡的。榮辱不驚,閒看庭間花開花落,他心懷大海,淡泊如水。他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荒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源是他的心之嚮往。他想去訪黃髮垂鬢,與之怡然自樂,他醉户户農家,他忘花開花落,雲捲雲舒……面向田園,他目光灼灼,盡寫澄澈與通透,世間興衰榮辱,都在恬淡中凝住了。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安靜的,他為保持高潔而隱入田園。於是他便辭去一身官袍,帶着堅定,瀟灑離開了讓他痛苦的`地方……歸田園,賞秋菊,耕禾地,登高望遠,俯望煙柳畫橋,觀日出日落,手持一壺清酒,再拾一片芬芳,而後捧一股清流……這便是他的田間生活,他將自己置身於田園中,在一貧如洗的清澈之中,安靜的做着自己。

在黛煙迷濛的山水之間,在落英繽紛的桃林深處,白衣老者在踽踽獨行,他便是濁世之清菊——陶淵明。

陶淵明作文7

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着蓑衣的老人正在踏着歌兒回家。

夜如此靜謐,月如此明亮。這位老人的心情如此暢快,他執著於對田園的嚮往,對自然美好風光的追求。

“菊,花之隱逸者也”

他也曾帶着夢想走向官場,想盡自己的力量為國盡忠報效,但他終於看清官員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心寒了,毅然選擇了歸隱於南山下過着自己的'田居生活,也許無寬牀暖枕,也許無山珍海味,但他不後悔,依然平靜淡雅地生活着。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選擇,學會了放棄。我也更執著於自己的夢想和追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眼中的陶淵明過着讓人羨慕的生活:早晨伴着晨露去鋤草耕作,傍晚又伴着餘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採菊品茶,悠閒地抬頭遠望南山,享受着採菊的快樂,享受着欣賞南山美景時的閒適,享受着鳥兒結伴回巢時的温馨。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欣賞身邊的景色,用心去體味快樂與幸福,熱愛大自然美好的風光。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

我心中的陶淵明雖然過着幸福的田園生活,但他沒有忘記社會的黑暗,也沒有忘記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難民,他也時時在牽掛着社會,他常用詩句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愫,表達對貧民的同情對戰爭的憎惡。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關心他人,不能只顧自己的快樂幸福,更懂得了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心繫民生。

陶淵明作文8

陶淵明早年沒有做官,二十九歲時,因為親人衰老、家道貧困的緣故,他出仕做祭酒,由於不能忍受官場的腐敗和黑暗,沒過幾天便辭職不幹了。州里又召他做主薄,他也是“辭不就”,在柴桑過起了自給自足的隱居生活。七年之後,陶淵明又出任桓玄鎮軍的`參軍。母親去世後,他辭官奔喪,守制兩年。

後來,陶淵明又做了彭澤縣令。

陶淵明當上彭澤縣令沒多長時間,有一天,潯陽郡郡守派一個督郵到縣裏視察,縣吏告訴他:“您應該穿好衣服,束好衣帶前去拜見。”

陶淵明聽後,歎了口氣説:“我豈能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鄉里小兒卑躬屈膝?”當天便辭了彭澤縣令這個職務,迴歸故鄉。

陶淵明只當了八十五天的彭澤縣令,從此就沒有再做官,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

陶淵明是生活的積極者,他不追求名利,不向往金山銀山,始終保持一顆快樂的心,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讓自己處於一種主觀美好的境界。我佩服陶淵明的毅然決然,他不被名利所誘惑,雖然他在事業上沒有取得成功,卻在後世留下良好的口碑。

陶淵明作文9

何必像牡丹一般齊爭芳鬥豔?又何必似睡蓮一樣濯清漣不妖?你當然有你文雅高潔的一面。做好平淡、真實的自我,這就是你,一個當之無愧的君子——陶淵明。

在黑暗的官場苦熬了十三年,想必你很早就已徹夜不眠,憧憬着那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吧!天不負有心人,你終於辭官隱居,不為那五斗米、幾斤肉而喪失了對自然地追求與真實的自我。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大概,這裏才是你內心的歸宿。

我多麼羨慕你的田園生活!雖然沒有奢華典雅的宮殿,雖然沒有那滋味鮮肥的魚肉,雖然沒有那高高的位置、豐厚的俸祿,但是,你卻擁有着瀰漫詩香的屋舍、泥土芬芳的農田、高尚深韻的志趣。正可謂“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你有自己的.思想。黑暗的官場中,百官大臣們多以物質操控思想,而你是以思想操控物質、環境、以及生活。雖然桃花源只是你想象中的,但在我看來,你早已邁進了自己創造的“世外桃源”,——此乃一片靜謐、聖潔的土地啊!

種豆南山,同友人吟詩作對,好不快活!你完全擺脱了世俗的壓力,活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雖不如宮廷奢華豔麗,而這裏的一角淡粧濃抹總相宜。不注重高貴的名利,不沾染官場的煙燻霧氣,這就是你,好一個脱俗的五柳先生!

然,也許你若生在現代這個社會,那樣的生活大概會更艱難吧……

陶淵明作文10

我心中的陶淵明是清高的,驕傲的。陶淵明多次辭官,厭倦勾心鬥角的官場,而嚮往幽遠靜謐的田園生活。

陶淵明早年沒有做官,二十九歲時,因為親人衰老、家道貧困的緣故,他出仕做祭酒,由於不能忍受官場的腐敗和黑暗,沒過幾天便辭職不幹了。州里又召他做主薄,他也是“辭不就”,在柴桑過起了自給自足的隱居生活。七年之後,陶淵明又出任桓玄鎮軍的參軍。母親去世後,他辭官奔喪,守制兩年。

後來,陶淵明又做了彭澤縣令。

陶淵明當上彭澤縣令沒多長時間,有一天,潯陽郡郡守派一個督郵到縣裏視察,縣吏告訴他:“您應當穿好衣服,束好衣帶前去拜見。”陶淵明聽後,歎了口氣説:“我豈能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鄉里小兒卑躬屈膝?”當天便辭了彭澤縣令這個職務,迴歸故鄉。

陶淵明只當了八十五天的'彭澤縣令,從此就沒有再做官,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

陶淵明是生活的進取者,他不追求名利,不向往金山銀山,始終堅持一顆歡樂的心,堅持一種進取的態度,讓自我處於一種主觀完美的境界。我佩服陶淵明的毅然決然,他不被名利所誘惑,雖然他在事業上沒有取得成功,卻在後世留下良好的口碑。

陶淵明作文11

在語文課上,語文教師用了落寞兩個字評價他辭官歸隱後的心境,我有不一樣的理解。陶淵明從小就深受儒家和道家兩大學派的影響,逐漸的思想產生了達則兼濟天下和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在家人及朋友的鼓勵下,他五次出仕。然官府的黑暗,兵禍連年不斷,根本無法實現心中的.夢想。

十三年的宦遊生涯,對陶淵明來説,僅僅是一場噩夢,他的《歸去來兮辭》寫得再明確可是了。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這是心性與出仕的矛盾;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這是心性與世俗的矛盾;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這是心性與時代的矛盾。既然如此,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更何況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呢!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不是一時的感情衝動,而是深思熟慮後的理性抉擇。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告別仕途,戡破宦海,歸隱田園,是情之所致,性之必然。所以即便是晚年的窮苦潦倒,但內心仍是甘之如飴。所以他是幸福的。

陶淵明作文12

“開卷有益”。酷愛讀書的我,像一隻小蜜蜂遇見了一片花海似的,一頭扎進書籍的海洋。其中,《陶淵明授學》這個民間故事像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了我。這個故事很樸實,篇幅頁不長,但藴含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我覺得我很像故事中那個誠懇求教的讀書少年。平時,我就有一大堆問題經常請教老師、長輩甚至身邊優秀的同學,直到自己理解為止。我的身邊不乏優秀的`小夥伴,他們多才多藝,品學兼優。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這其中有什麼祕訣呢?讀了這個故事,我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學習有沒有捷徑呢?沒有。古語有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爸爸也經常告誡我:勤學則進,懶惰則退。“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在學習上,我們知識的增長是靠每天的日積月累,我們要每天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讀着讀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自己。升上五年級之後,隨着學科知識難度的遞增,加上自己平時沒有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我的學習成績出現了波動。更令我家人擔憂的是,我出現了偏科現象,語文成績退步比較明顯。為此,語文老師也找我談心,給我開小灶,幫我輔導功課……這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平日的刻苦精神不夠,遇到一些難題就想到放棄。我慶幸這本書讓我再一次把我喚醒:學習貴在堅持,只要有恆心,加上科學的學習方法,我堅信一定會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讀書使人明智。小夥伴們,讓我們一起努力,遨遊書海,收穫進步吧。

陶淵明作文13

他建造房屋在深山裏,有一次他邀請我去他家玩,因為在深山裏,我找了很久也沒找到,後來他拄着木棍,在野花叢中緩緩走出,他很瘦,那小眼珠中流露出一絲絲喜悦,我跟隨着他漫步在那花海中,花隨着風擺動,一絲花香飄出,我發現這裏聽不到遠處的車馬喧鬧,感受不到喧囂擾攘,這是寧靜卻不失一種大自然的活力。

到了他家,他的家在一處不深的小湖邊,周圍有幾隻牛在散步,陶淵明的家門外放着幾壇他自己釀的酒,屋後有一棵桃樹,開的.正燦爛,一片桃花瓣飄到我的手心,一股香味流入心田,我隨他進入他的屋中,屋子不大,裏面卻陳列齊全。陶淵明提議一起去摘菊花,我慢慢地走到東邊的籬笆下,我抬頭遠望,南邊的山映入眼簾,真美。

傍晚,我與陶淵明飲完酒後便告辭,他卻堅持要來送我,我拗不過他,只能與他一起走。傍晚山間的雲氣十分美麗,若隱若現,幾隻飛鳥結伴歸巢,在巢穴中是他們的孩子在等他們。

在這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我想要直觀地告訴其他人,卻忘記了該如何表達這一切。

陶淵明作文14

曹操尊鑑:

感謝您給我的來信,也感謝您對的誠意。是啊,戰亂導致民不聊生,身為士人的我應當於您一樣征戰南北,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創立一個為後人敬仰與稱重的帝國。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不遠萬里的戰場上,用自己的豐功偉績為歷史的長河中添上燦爛的一筆。這是每個統治的願望,也是士人的願望。

可是對於閣下的遠大志向,我卻覺得:以安然平靜的心態去面對黑暗的社會,以平和的心情去,獨守自己的本分,難道不是更好嗎?亂世不是一個人所造成的,而和平的背後,也許是無盡的泥潭深淵。幾層何時,我也如您一樣,為理想奮鬥過,追逐過。可當我懷着一顆赤誠之心時,統治者如何呢?當數百年前楚漢之爭後的.韓信下場又是如何?我十分欣賞閣下的才華與勇氣,可是誰又能抓住那虛幻不定的命運呢?年少的時光是多麼的寶貴呀,天真而又淳樸。而歷經十餘年的黑暗官場生活的我,也早已厭倦了俗世的明爭暗鬥與束縛。如今終於得以重返自然,在田野山林之間追尋着自己的理想與目標。迴歸自然,感受淳樸才是我真正的理想。而對您來説,戎馬一生,統一中原是你的目標。兩者性情本就迥然不同,又何必彼此為難彼此呢?我只是一介平民,不過是平常喜愛山水罷了,不值得讓閣下費心。如果閣下有幸來訪寒舍,我願與閣下一同共賞這平淡恬靜的田園生活。

陶淵明作文15

如悄然飄落的冬雪如淅淅瀝瀝的春雨如夏日濃蔭裏沙沙而過的風如輕輕隨風舞動的秋葉陶淵明?你化作世間萬物從我身旁走過,蹁躚如蝶,輕盈如風。陶淵明?我眼中你最美。憶往昔……有你飲酒東籬的悠然遐思有你歸隱田居的辛勤忙碌有你銜觴賦詩的忘懷得失有你視如仙境的世外桃源每每品味着你,陶醉在浩渺的知識海洋中,我總感到心曠神怡、受益匪淺。疲憊時,想想“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忙碌。

悠閒時,品品“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貧困時,想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的艱苦。讀書時,品品“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忘我與痴迷……此人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多少次夢迴歸園田居,與君理荒穢……多少次與君飲酒共樂,體味“顧影獨盡,忽然復醉”的痴迷……多少次置身於世外桃源,與君往來種作之景時時映入眼簾……你那與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不如“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魄力讓我肅然起敬。你那與其“同流合污”,還不如“但使願無違”的意願讓我內心強大。你那與其“衣食住行不用愁”,還不如“種豆南山下”的辛勤讓我佩服。你那與其“追求功名利祿”,還不如“心遠地自偏”的勇敢讓我歎服。

陶淵明,你所擁有的魄力與清高真的讓晚生欽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嗚呼!陶淵明,在此我為你頌歌、為你沉醉、為你瘋狂……我將用我的真心去品味你、咀嚼你、體味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