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人物歷史故事

來源:文書谷 5.81K

歷史故事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也能培養學生的史學思想與歷史思維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明朝的人物歷史故事,希望能夠幫到你!

明朝的人物歷史故事

明朝的人物歷史故事篇一:朱元璋冷麪殺附馬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謂是“鐵腕反腐”的先鋒,他制重典,用酷刑,嚴厲打擊官員腐敗行為,使明朝初期出現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為了懲治腐敗,朱元璋竟然連駙馬都殺了。

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飽受元朝官吏的盤剝敲詐,對官員貪污腐化、魚肉百姓的行為深惡痛絕。大明王朝建立後,朱元璋便開始大舉反腐。他制定出台了《明大誥》等律令,發明了“剝皮楦草”的酷刑,使官場風氣為之一清,吏治清朗達百餘年。

之所以取得這樣顯着的反腐成就,與朱元璋“鐵腕反腐”是分不開的。在整治吏治過程中,朱元璋始終堅持鐵腕冷麪,絕不手軟,甚至連皇親國戚也不放過!他親自下令斬殺駙馬歐陽倫便是其反腐歷程中最精彩的一筆。

朱元璋共有16個女兒,其中他最寵愛的便是聰明伶俐的安慶公主。因此,朱元璋在為愛女遴選駙馬上費了很大心思。最終,朱元璋看中了歐陽倫。史書對歐陽倫的記述不多,只介紹他是進士出身,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材,深得朱元璋的喜愛。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做主,將愛女安慶公主嫁給歐陽倫。歐陽倫做了皇家的駙馬後,對公主温柔體貼,百般恩愛,所以深得公主的歡心,加之他官至駙馬都尉,於是,便仗着皇親國戚的權勢和威望,生活開始腐化起來。他先是花巨資裝修了駙馬府,裝得比皇宮還富麗闊氣;接着又到處蒐集奇珍異寶,一時間門庭若市,各地官員爭相登門“獻寶”。但是歐陽倫對錢財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他很快就發現了一條“暴富”之路,那就是走私茶葉。

明朝初期,朱元璋為了控制西蕃少數民族地區,就用中原地區產的茶葉去交換西蕃地區的馬匹,因此茶葉便成了明帝國的戰略物資。朱元璋頒佈了《茶馬法》,嚴禁走私茶葉。但在利益驅使下,歐陽倫倚仗自己的特殊身份和手中的特權,開始委派家奴周保,私下裏動用官府車輛和徵集民間車輛,大肆走私茶葉,“數遣私人販茶出境”,從中牟取暴利。周保仗着主人的權勢,驕橫異常,指揮着龐大的走私茶葉車隊擅闖關卡,不納税、不下馬,但凡有地方官員阻攔,非打即罵,其主子歐陽倫更是蠻橫無理,甚至親手暴打藍田縣河橋司巡檢税吏。被打官員氣憤不過,便將駙馬走私茶葉之事告了“御狀”。

朱元璋聞訊大發雷霆:“朕才行一法,乃首壞之!”——我剛剛頒佈一部《茶馬法》,你作為駙馬就帶頭違犯,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朱元璋命人將歐陽倫捉拿問罪。馬皇后和安慶公主母女倆一聽朱元璋要斬殺女婿、駙馬,急急忙忙跑進宮來,為女婿和駙馬求情。

對於駙馬歐陽倫的罪行,朱元璋已經全部審清,地方官員所奏情況全部屬實,歐陽倫也對自己走私販茶、違反國家法令一事供認不諱,所以朱元璋決定依法處死歐陽駙馬。朱元璋深知處死駙馬的後果——愛女安慶公主將成為孤苦伶仃的寡婦,他和馬皇后也將失去愛婿,皇家的臉面也將丟失。但他冷靜下來一想:不殺駙馬,何以服眾;駙馬不死,國祚怎安?於是,朱元璋毅然決然地處死了駙馬歐陽倫及周保一干人等。此舉令全國震驚!官吏們從朱元璋處死駙馬一事中看到了皇帝反腐的決心,於是,全國震悚,腐化貪污之風驟然遏止。

朱元璋大義滅親,不但鞏固了明初的基業,也成為朱元璋依法治國、鐵腕反腐的一則範例,流傳後世。只是到明中後期貪腐盛行,從這一點上來説,反腐最終還是需要制度和監督來徹底解決。

明朝的人物歷史故事篇二:中國唯一隻有一個老婆的皇帝明孝宗朱祐樘

説到中國的皇帝,就會聯想到三宮六院,嬪妃、貴人、佳麗三千,也許這就是中國皇帝的一大特點老婆多。其中佼佼者倒要數唐玄宗和晉武帝之流,其後宮佳麗數量足可組建一個女兵整編師都有餘。即使像倒黴的光緒也有一後二妃,在人們的心中,所謂一夫一妻似乎永遠跟皇帝們無關。其實不然,中國的幾百位皇帝中還真有一個一生只娶一個老婆的皇帝,他就是明孝宗——朱佑樘,其唯一的妻子就是張皇后。也許,朱佑樘這樣是和他的苦難童年有着莫大關係。

朱佑樘(1470-15O5)是明朝的第九代皇帝。憲宗朱見深的第三個兒子。憲宗在位20xx年,生前寵幸貴妃萬氏。這萬貴妃比憲宗大了十多歲,自小侍候憲宗,萬妃生的並不美,史稱其是腰如水桶,面貌活拖拖一個大媽。可在憲宗面前卻是“三千寵愛在一身,六宮粉黛無顏色。”萬貴妃受憲宗之寵愛的原因,説是憲宗患有疝氣病,而萬貴妃擅長按摸,憲宗所以離不開她。萬貴妃年輕時曾經懷孕過一次,可惜流產掉了,以後因為年齡的問題再也未能生育。萬貴妃因此傷心欲絕,把一腔憤怒都發泄到了其它妃子身上,凡懷孕的都被她暗中下毒或找罪名殺死,連太子也未能逃出毒手。成化三年,憲宗曾寵幸過一個身分低微的宮人紀氏。紀氏懷孕後被萬氏得知,派人加害,紀氏的人緣很好,派來的宮人不忍下手,回報萬妃時就謊稱是肚內長了瘤子而不是懷孕,這樣紀氏偷偷生下了後來的皇子朱佑樘。在一眾宮女的呵護下,小皇子長到了6歲,這件事在後宮廣為流傳,可萬貴妃始終恍然不知。

憲宗的兒子接連死去,直到成化六年,連一個子嗣都沒有,憲宗為此神傷不已。憲宗九年的一日,年已三十的憲宗召太監張敏替自己梳理頭髮,憲宗望着鏡中自己憔瘁的面龐,憂慮的對張敏説年紀大了,可還沒有太子。張敏馬上拜服於地,講出了紀氏生子的事。一旁的司禮監太監懷恩也為張敏作證。憲宗聽罷大喜,即召人迎取小皇子。

小皇子十分乖覺,見到憲宗即叩首稱父親。憲宗隨即傳喻內閣,告知皇子出生之事並大赦天下。萬貴妃聞訓哭的死去活來,恨的牙跟緊咬,發誓報負並很快下毒手害死了紀氏,太監張敏知道自己最終定然不免,也吞金自盡了。年輕的佑樘卻命大福大,很快(1475年)被立為太子並被周太后抱回後宮撫養,萬貴妃幾次欲加害均未得逞。佑樘在周太后的呵護下茁壯成長,讀書寫字,講經研武,終於為以後成為一代名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次萬妃請太子去其宮內玩,進上點心若干,佑樘不食,曰恐有毒。萬妃大恐,思忖憲宗百年後自己定然難逃一死,便大肆在憲宗面前抵毀佑樘。這時憲宗已有好幾個皇子了,在廢立太子上還是遊刃有餘的。在萬妃和太監樑芳的一再勸説下憲宗終於決定易儲,召來司禮太監懷恩擬旨,不料懷恩以頭碰地,死拒不從,憲宗無奈,罷了懷恩的司禮監掌印,欲繼續易儲。風雨飄搖之際,東嶽泰山地震,欽天監奏報地震與太子有關,憲宗迷信,怕惹得天怒人怨,總算擱下了易儲的念頭。

萬妃謀奪儲位不成,於憲宗二十三年春一病不起,不久就鬱鬱而終了。憲宗得信,頹然歎道,萬妃去了,我也活不長了,是年四月,憲宗果然患病,七月召太子輔政,八月憲宗駕崩,追隨他心愛的萬妃於地下去了。孝宗佑樘繼位,年號弘治。

孝宗自幼經歷坎坷,九死一生。所以即位後廉潔而賢明,尤其是在私生活方面,終其一世身邊只有張皇后一人,再無一個嬪妃。孝宗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朝夕與共。這不經意間的舉動,創造了古往今來一個特殊的紀錄,也算是朱佑樘作為一代明君的佐證之一。

明朝的人物歷史故事篇三:被歷史埋沒的英主

明英宗正統皇帝朱祁鎮,你要説他是昏君,還真有點冤枉他了。

就拿土木堡之變來説,他敬天法祖、御駕親征,運氣不好進了蒙古人的戰俘營,他有骨氣,寧死不降,當囚徒還當出水平來了!日子沒多久,從蒙古人的看守,到那些跟他打過交道的許多蒙古將軍,甚至到瓦剌首領也先的弟弟伯顏,全和他成了好朋友,一個個對他死心塌地。甚至那位伯顏將軍,多次為了放不放他回國的問題竟然和親哥哥也先吵得臉紅脖子粗。他被接回京城時,伯顏將軍親自相送,一直走了幾十裏才灑淚而別。這份凝聚力,哪像個昏君,分明是明君的氣度嗎!

再説到個人私生活問題,明英宗朱祁鎮和他的正宮娘娘錢皇后,真稱得上中國歷史上一對有名的患難夫妻。他被抓到蒙古的時候,錢皇后哭壞了眼睛,把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蒐羅出來送到蒙古那邊去贖他。為了説服朝臣迎回英宗,她以死相爭,結果摔瘸了腿。到了朱祁鎮被放回來後,兩人被幽禁在南宮,生活困苦,更是靠錢皇后紡紗賣錢,貼補家用。錢皇后情深,明英宗朱祁鎮也專情,重登皇位以後,對錢皇后依舊禮遇有加,夫妻恩愛一生,既能同患難又能共安樂,這份模範,換做今天,試問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氣度不凡,人品也不差,智商問題呢?你不能不承認,經歷過土木堡之變的明英宗朱祁鎮,有時候讓你聰明的難以置信。被囚禁瓦剌的時候,他身邊的太監喜寧反了水,投靠到蒙古人門下當了漢奸,日日出壞主意,幾次都差點置他於死地。可英宗皇帝朱祁鎮騙瓦剌説自己給大明朝寫親筆信,要大明接受瓦剌的要求。條件只有一個:叫喜寧去送信。當喜寧樂顛顛的進了大明地界,早已準備好的明軍將士一擁而上,將其五花大綁,不久就被碎屍萬段。原來,明英宗朱祁鎮暗地派隨從跟着喜寧,並給大明邊關將領送去了要擒殺喜寧的親筆信。一張紙條就解決了問題,這份聰明,你能説他糊塗?

再就是後來的“奪門之變”,一夜之間取代了自己的弟弟景泰皇帝重坐了江山,還有天順年間,石亨、徐有貞、曹吉祥三位權臣相繼亂政,明英宗朱祁鎮拉一個打一個,不出幾年就將他們統統收拾掉。這種人,説他是糊塗蟲?任誰都不信。

另外,他在位的時候也做過一些好事,最着名的當屬“優老之政”。規定全國百姓,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政府每年發放糧食錢帛,九十歲以上的加倍供給。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可免服官府差役。這大概是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國家福利政策”了。如此看,這位英宗皇帝,還是很有人情味的。

明英宗朱祁鎮與北京的城垣建設

明英宗朱祁鎮(1427—1464年),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宣宗長子,前後兩任為帝,年號“正統”和“天順”。他9歲即位,在他即位之初,即決心定都北京,並且用前後20xx年的時間,大規模地修建北京城垣,這確是一個值得稱道的決策。

老北京內城的城牆與城門,在明代曾先後有3次大規模的修築,第一次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第二次是在明永樂四年(1420xx年),第三次是在明正統年間。其中,第三次的修築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終明一代內城城垣最後一次修築。至此,北京內城城垣才初具規模,基本定型,直到清代晚期,再沒有過大的修築與變動。實際上,明正統年間對北京城垣的這次大規模修建,不僅是北京城建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對於明代最終定都北京,也具有重要意義。

自明永樂皇帝朱棣決定從南京應天府遷都北京始,朝廷內外一直存在着激烈的反對意見。明永樂二十二年(1420xx年),永樂帝崩後仁宗皇帝朱高熾即位,即下旨,詔令北京各衙門行文時,俱於名前加“行在”二字,意欲復都南京。然而,仁宗皇帝即位不到一年便崩,但宣宗皇帝朱瞻基即位後,也鋭意復都南京,北京的“行在”之稱在其在位的20xx年間,一直未變。宣宗崩後,其皇長子朱祁鎮[即英宗皇帝]登基。出人意料的是,他一反父、祖之意,正式定北京為京師,決意定都北京,並利用前朝所積材料,大規模修建北京城垣。明正統元年(1436年)十月,詔令太監阮安,都督同知、少保工部尚書吳中,率領軍夫數萬人,修築京師9門城樓。至明正統四年(1439年)竣工。落成之日,奉明英宗諭旨,將京城9門中的5座城門更用新名——即將南城垣的麗正門、文明門、順承門分別改為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東城垣的齊化門改為朝陽門;西城垣的平則門改為阜成門,其餘東直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4門仍舊。

明英宗所更5門之名,都有所取義。如更麗正門為“正陽”,取“積陽為天,天有九重”和《左傳》裏説的“天子當陽”而立之意,故名大明天子出入京城南面的正門(亦稱“國門”)作正陽門。又帝王治國離不開左輔右弼,亦離不了“文治武功”,所以更原文明門為崇文門,順承門為宣武門。另外,朝陽門取“朝”字,其意為文武百官,天天要朝拜皇帝,所以改齊化門為朝陽門。阜成門取“阜成兆民”意,寓意朝中百官,都要以身作則,才能為民立範、國泰民安,故更易平門則為阜成門。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決定違背祖制,永遠廢除殉葬。

大明天順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朱祁鎮在病榻之上,召見了他的兒子[即成化皇帝]朱見深,將帝國的重任交給了他。然後,這位即將離世的英宗皇帝思慮良久,對太子朱見深説出了他最後的遺願,正是這個遺願,給他的人生添加了最為亮麗的一抹色彩。

“自歷朝以來,但逢帝崩,總要後宮多人殉葬,我不忍心這樣做,我死後不要殉葬,你要記住,今後也不能再有這樣的事情。”

在我看來,他是一個好人,更是一個好皇帝,他比那些雄才偉略的帝王們更像一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