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歷史人物

來源:文書谷 4.08K

歷史故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七八年級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徵,將歷史故事引入國中歷史課堂,不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實用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宋朝的歷史人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宋朝的歷史人物

宋朝的歷史人物篇一:宋真宗趙恆和澶淵之盟

北宋自雍熙北伐慘敗後,對遼朝就一直心存畏懼,逐漸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相反,遼朝對宋朝卻是步步緊逼,不斷南下侵擾宋朝。自鹹平二年(999年)開始,遼國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雖然宋軍在楊延朗(又名楊延昭,即楊六郎)、楊嗣等將領率領下,積極抵抗入侵,但遼朝騎兵進退速度極快,戰術靈活,給宋朝邊防帶來的壓力愈益增大。

景德元年(1020xx年)秋,遼朝承天太后蕭綽、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威脅北宋的都城東京(汴梁)。警報一夜五傳東京,趙恆問計於羣臣。當時宰相王欽若、陳堯叟分別主張遷都於江南及蜀地,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説:“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説,如果放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家就難以保全了;如果皇上親自出徵,士氣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擊退敵軍。趙恆同意御駕親征,由寇準隨同指揮。到了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趙恆聽説遼兵勢大,又想退兵。寇準嚴肅地説:“如今敵軍逼近,情況危急,我們只能前進一尺,不能後退一寸。河北我軍正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將使我河北諸軍的士氣壯大百倍。後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趁機進攻。陛下恐怕連金陵也保不住了。”趙恆才同意繼續進軍,渡河進入澶州城,遠近各路宋軍見到趙恆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真宗在寇準的要求下上城牆鼓舞士氣,使得宋軍士氣大振。寇準指揮宋軍出擊,個個奮勇衝殺,消滅了遼軍數千,射死了遼軍主將蕭撻凜。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便要求議和。

趙恆派使者曹利用去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之際,告訴曹利用説:“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就算要百萬也可以!”寇準知道後,卻指着曹利用憤怒地説道:“如果超過30萬兩,就提人頭來見。”

經過曹利用和遼使者的一再討價還價,兩國制定瞭如下條約: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宋為兄,宋尊蕭太后為叔母,後世仍以世侄論,使者定期互訪。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隍城。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即歲幣)。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置於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在互市貿易中,北宋所賺的錢遠遠多於歲幣,每年宋朝收益為所供歲幣的2.5倍左右,且低價購買許多馬匹用於軍隊裝備,在經濟上拖垮了遼朝,以致其之後的幾十年未能發兵北宋)。

曹利用回到宋朝之後,趙恆急問金額,曹利用不敢直説,只豎起3根指頭,趙恆以為是300萬兩,大驚失聲脱口道:“太多了。”過了一會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結也好。”等知道是30萬時,如釋重負,轉憂為喜,對曹利用大加賞賜。

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於戈”,同時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納歲幣換取和平的開始。此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並使宋朝節省了鉅額戰爭開支,歲幣(30萬)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3000萬)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長年戍邊的造成的過量徭役和朝廷賦税壓力,以極少的代價換取了戰爭所難以獲取的效果(不是教科書所云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失去的錢宋又可以通過外貿賺回)。北宋在邊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縣)、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設置榷場,開放交易,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宋遼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融合。

宋朝的歷史人物篇二:宋真宗趙恆與劉娥的故事

劉娥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女人,本是山西太原人,她老爸曾任地方部隊的軍官和市長,後來在戰爭中死了。一歲時,她老媽也因病去世。無依無靠的她在苦難中長大,困苦的人生經歷使她比一般的女子有更多的慾望和心機。長大後的劉娥開始學戲,不僅聲音甜美,而且很聰明,再加上容貌出眾,在幾次戲曲擂台賽上成了明星擂主,很快就紅了起來,成為女明星。

18歲時,嫁給了一個銀匠為妻。為了做生意賺錢,銀匠帶着劉娥來到當時的京城開封。誰也沒有想到,劉娥的開封之行直接改變了她的人生。

在開封,劉娥依然活躍在戲曲舞台上。開封非常繁華,有錢人很多,戲迷也很多。劉娥一出場,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炮走紅,不久,她的名氣越來越大。此時,後來成為皇帝的趙恆才14歲,被封為襄王,還沒有被立為太子。

趙恆也是一個戲迷,他聽説了劉娥的名字後,就帶了幾個保鏢,穿了便裝去看劉娥的演唱。一見到劉娥的花容月貌,趙恆這個早熟的皇家少年就被迷住了,他呆呆地看着劉娥那暗中傳情的大眼睛,不禁心猿意馬,立即就把劉娥帶回他的別墅裏。趙恆的奶孃對來歷不明且出身卑賤的劉娥十分不滿,就到趙恆的老爸宋太宗的面前告狀,説少爺小小年紀便沉溺於女色,不是好事。宋太宗聽了勃然大怒,勒令趙恆立即把劉娥送走。趙恆只好暗中將劉娥送到自己的一個親信家裏,偷偷去和她見面。

沒想到,劉娥離開趙恆的別墅後,開始勤奮讀書,並研習琴棋書畫。這樣一來,趙恆對劉娥更是刮目相看。可以説,劉娥是趙恆第一個真正愛上的女人,這份愛極為難得地保持了一生。

至道三年(997年),趙恆即位做了皇帝,是為宋真宗。劉娥進宮,立即被封為美人,不久便被封為貴妃。因為趙恆的寵幸,劉娥的地位不斷提高。但劉娥深知女人的美色不能長久,唯一的希望就是給趙恆生一個孩子。然而,劉娥當時已經不會生育了,於是,她想出一個移花接木的計策,把自己的丫環李氏送給了老公趙恆。

年輕美麗的李氏不久就懷孕了,後來順利產下一個男孩。趙恆喜出望外,給孩子取名為趙受益(即後來的宋仁宗趙禎)。劉娥也很高興,她設計立即將李氏生下的孩子佔為己有,並嚴禁皇宮裏的人向孩子説明真相。趙恆寵愛劉娥,也默許她抱養李氏生下的孩子。不久,劉娥被趙恆立為皇后,史稱“劉皇后”。趙恆死後,劉娥垂簾聽政。

劉娥將李氏生的孩子佔為己有的事情,後來被演繹成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這反映出古代皇宮裏以孩子為砝碼來爭奪皇帝寵愛的真實內幕。

宋朝的歷史人物篇三:宋太祖趙匡胤並非猝死

宋太祖趙匡胤之死,是困擾史學界的一個千年之謎,歷來有“燭影斧聲”之説,甚至有人把他的死與宮闈緋聞聯繫起來。總之,普遍認為趙匡胤死於非命,是一夜暴死。

作為一代傑出帝王,趙匡胤的死,着實讓人惋惜,所以,不少正義文人和好事者懷揣疑竇,翻箱倒櫃,引文摘句,窮追猛打,一定要找出個罪魁禍首來才肯罷休;而作為趙匡胤死後最大受益者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無疑成為人們重點懷疑和批判的對象。

拋開諸如《湘山野錄》、《燼餘錄》等含糊其辭的野史不提,正史中也有對趙光義非常不利的記載,如《遼史·景宗紀》中就有“宋主匡胤卒,其弟炅(即宋太宗)自立”的字眼,一個“自立”,就讓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覺得趙光義難逃干係,至少與趙匡胤之死有關聯。

趙光義是趙匡胤的胞弟,是“陳橋兵變”的重要謀劃者和執行者。趙匡胤能順利登上皇位,開基創業,趙光義功不可沒。建隆二年(961),也就是趙匡胤稱帝后的第二年六月,生母杜太后病危,臨終前遺命趙匡胤“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即趙光義)”,同時命趙普“於榻前為約誓書,……藏之金匱”(《宋史·后妃傳》),這就是歷史上着名的《金匱之盟》。

杜太后為何要讓趙匡胤傳位於趙光義?筆者認為有兩個原因。其一,杜太后最疼愛的兒子是趙光義,兄終弟及,讓趙光義繼承皇位,這是出於私心;其二,杜太后認識到,自五代以來,中原皇帝執政皆短命,在位最長的也不過十年,難保趙匡胤不會步其後塵,為保大宋國祚延續,防止留下幼子寡婦遭人欺,讓年富力強的趙光義繼承皇位,這是出於公心。

趙匡胤是個明白人,也是個厚道人,故一口答應。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趙匡胤至孝,母命不可違;其二,當時大宋根基還不牢固,統一大業尚未完成,趙匡胤之子年紀尚小,確實需要趙光義這樣一個“工文業,多藝能”(《宋史·太宗紀》)的成年儲君以壯陣勢。所以,趙匡胤聽從母命,於杜太后病亡一個月後即任命趙光義為開封府尹,後又封其為晉王。

開封府尹是五代、宋朝的一個重要官職,是國都駐地開封府的最高長官。五代以來,已經形成一種不成文的默契,凡皇族擔任開封府尹,就基本確立了其儲君的地位。趙光義利用這一特殊地位,聚集了一大批文武幕僚,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趙匡胤晚年,政權穩固,兒子成人,在皇位傳承問題上曾有過動搖,但考慮到趙光義“威望隆而羽翼成”(王夫之《宋論》),兒子不是弟弟的對手,所以未立太子,而是依照《金匱之盟》將皇位傳給了趙光義。

有人會説,《金匱之盟》是趙光義即位六年後,為了澄清“搶位”風波才公佈於眾的,涉嫌偽造,這種説法經不起推敲。其一,趙光義登基六年,時局穩定,朝野臣服,根本沒有必要再去偽造一份沒有價值的《金匱之盟》為自己正名;其二,趙光義繼承皇位,是因為“太祖(趙匡胤)……受命於太后,其傳位於晉王(趙光義)之意固已素定”(《宋史·王繼恩傳》),不僅名正言順,而且有趙匡胤的《遺詔》作證,完全沒必要出示那份《金匱之盟》。

《宋史·太祖紀》和《宋史·太宗紀》中雖未提及遺詔,但正史中有多處提及趙匡胤遺詔之事,如宋代官修《國史·馬韶傳》稱“太宗踐遺繼祚”,《宋史·程德玄傳》稱“內待王繼恩馳至,稱遺詔迎太宗即位”,《宋史·禮二五》中也有“羣臣敍班殿廷,宰臣宣制發哀畢,太宗即位”的記載。此外,《文獻通考》中也明確記載了“開寶九年十月太祖崩,遺詔……太宗奉遺詔即位,就殿之東楹號泣以見羣臣”。可見,趙匡胤臨終前確實留下了遺詔。

趙匡胤《遺詔》有何交代?據《宋史·禮二五》記載,“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太祖崩,遺詔:以日易月,皇帝三日而聽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七日大祥。諸道節度使、刺史、知州等,不得輒離任赴闕。諸州軍府監三日釋服。”此外,《宋會要輯稿》也記載,“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太祖崩於萬歲殿,遺制曰:修短有定期,死生有冥數,聖人達理,古無所逃,朕生長軍戎,勤勞邦國,艱難險阻實備嘗之。定天下之襖(妖)塵,成域中之大業,而焦勞成疾,彌國不瘳。言念親賢,可付後事。皇弟晉王(趙光義)天鍾睿哲,神授莫奇,自列王藩,愈彰厚德,授以神器,時惟長君,可於柩前即皇帝位。……將相協力,中外同心,共輔乃君,永光丕構。”另外,《宋大詔令集》中也收錄了趙匡胤遺詔的全文,唯紀年有誤。

有《遺詔》,就説明趙匡胤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有思維和活動能力,並非來不及囑託後事、指定繼承人就突然死去,也不是深夜猝死或一夕暴死;至於説他死於趙光義之手,更是無稽之談。那麼,趙匡胤究竟怎麼死的?死前又有什麼事情發生呢?且聽筆者道來。

趙匡胤之死,《宋史·太祖紀》中只説“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壓根就沒有説明死因,讓人覺得趙匡胤死的很突然;但在宋代李燾所着的《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七·開寶九年十月》中卻明確記載“上(即趙匡胤)不豫,驛召守真至闕下。壬子,命王繼恩就建隆觀設黃籙醮,令守真降神。”另據《楊億談苑》記載,“開寶中,有神降於終南道士張守真,……言禍福多驗,……太祖(即趙匡胤)不豫,驛召守真至闕下,館於建隆觀,令下神。”

《續資治通鑑長編》中提到的“壬子”,即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也就是趙匡胤死的前一天;“驛召”,即通過驛站傳詔;“守真”,即終南山道士張守真。《續資治通鑑長編》和《楊億談苑》兩份史料,都透露了趙匡胤生病後,曾命人通過驛站火速前往終南山詔道士張守真進京,並通過“設醮”、“降神”等手段祛病,但無濟於事。終南山距離開封六百多公里,驛卒無論是“六百里加急”還是“八百里加急”,往返都要花費三四天。這就説明,趙匡胤從發病到死亡,至少有四五天的時間,有一段“不豫”的日子,並非暴死或猝死。

事實上,趙匡胤的死,與其肥胖、酗酒有關。從流傳下來的畫像來看,趙匡胤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胖子,加上他平日很愛喝酒,並時常搞一些酒場政治(如杯酒釋兵權、雪夜定策等),和大臣們喝酒聊天(如趙普、王彥等),動輒喝得大醉,甚至“或因宴會,至醉經宿”(《宋史全文》),時間長了,難免會得一些心腦血管疾病和肝病。趙匡胤雖然偶爾做些體育鍛煉(如射箭、蹴鞠等),但他“勤勞邦國”,心力交瘁,身體漸漸支撐不住,在情理之中。

中開寶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凌晨,趙匡胤駕崩,享年五十歲,雖然壽命短了些,但屬於正常死亡。當年夏天,趙匡胤曾在洛陽盤桓了一個月。臨別時,趙匡胤到父親的安陵祭拜並大哭,説了一句“此生不得再朝於此矣!”隨後,他“即更衣,取弧矢,登闕台,望西北鳴弦發矢,矢委處,謂左右曰:即此乃朕之皇堂(即墓地)也”(《玉壺清話》),就很有些“知命當終”的意思。人死前,總會有些徵兆的,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歷史故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七八年級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徵,將歷史故事引入國中歷史課堂,不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實用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宋朝的歷史人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宋朝的歷史人物篇一:宋真宗趙恆和澶淵之盟

北宋自雍熙北伐慘敗後,對遼朝就一直心存畏懼,逐漸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相反,遼朝對宋朝卻是步步緊逼,不斷南下侵擾宋朝。自鹹平二年(999年)開始,遼國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雖然宋軍在楊延朗(又名楊延昭,即楊六郎)、楊嗣等將領率領下,積極抵抗入侵,但遼朝騎兵進退速度極快,戰術靈活,給宋朝邊防帶來的壓力愈益增大。

景德元年(1020xx年)秋,遼朝承天太后蕭綽、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威脅北宋的都城東京(汴梁)。警報一夜五傳東京,趙恆問計於羣臣。當時宰相王欽若、陳堯叟分別主張遷都於江南及蜀地,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説:“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説,如果放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家就難以保全了;如果皇上親自出徵,士氣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擊退敵軍。趙恆同意御駕親征,由寇準隨同指揮。到了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趙恆聽説遼兵勢大,又想退兵。寇準嚴肅地説:“如今敵軍逼近,情況危急,我們只能前進一尺,不能後退一寸。河北我軍正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將使我河北諸軍的士氣壯大百倍。後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趁機進攻。陛下恐怕連金陵也保不住了。”趙恆才同意繼續進軍,渡河進入澶州城,遠近各路宋軍見到趙恆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真宗在寇準的要求下上城牆鼓舞士氣,使得宋軍士氣大振。寇準指揮宋軍出擊,個個奮勇衝殺,消滅了遼軍數千,射死了遼軍主將蕭撻凜。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便要求議和。

趙恆派使者曹利用去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之際,告訴曹利用説:“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就算要百萬也可以!”寇準知道後,卻指着曹利用憤怒地説道:“如果超過30萬兩,就提人頭來見。”

經過曹利用和遼使者的一再討價還價,兩國制定瞭如下條約:

一、遼、宋為兄弟之國,宋為兄,宋尊蕭太后為叔母,後世仍以世侄論,使者定期互訪。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隍城。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即歲幣)。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置於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在互市貿易中,北宋所賺的錢遠遠多於歲幣,每年宋朝收益為所供歲幣的2.5倍左右,且低價購買許多馬匹用於軍隊裝備,在經濟上拖垮了遼朝,以致其之後的幾十年未能發兵北宋)。

曹利用回到宋朝之後,趙恆急問金額,曹利用不敢直説,只豎起3根指頭,趙恆以為是300萬兩,大驚失聲脱口道:“太多了。”過了一會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結也好。”等知道是30萬時,如釋重負,轉憂為喜,對曹利用大加賞賜。

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於戈”,同時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納歲幣換取和平的開始。此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並使宋朝節省了鉅額戰爭開支,歲幣(30萬)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3000萬)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長年戍邊的造成的過量徭役和朝廷賦税壓力,以極少的代價換取了戰爭所難以獲取的效果(不是教科書所云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失去的錢宋又可以通過外貿賺回)。北宋在邊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縣)、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設置榷場,開放交易,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宋遼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融合。

宋朝的歷史人物篇二:宋真宗趙恆與劉娥的故事

劉娥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女人,本是山西太原人,她老爸曾任地方部隊的軍官和市長,後來在戰爭中死了。一歲時,她老媽也因病去世。無依無靠的她在苦難中長大,困苦的人生經歷使她比一般的女子有更多的慾望和心機。長大後的劉娥開始學戲,不僅聲音甜美,而且很聰明,再加上容貌出眾,在幾次戲曲擂台賽上成了明星擂主,很快就紅了起來,成為女明星。

18歲時,嫁給了一個銀匠為妻。為了做生意賺錢,銀匠帶着劉娥來到當時的京城開封。誰也沒有想到,劉娥的開封之行直接改變了她的人生。

在開封,劉娥依然活躍在戲曲舞台上。開封非常繁華,有錢人很多,戲迷也很多。劉娥一出場,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一炮走紅,不久,她的名氣越來越大。此時,後來成為皇帝的趙恆才14歲,被封為襄王,還沒有被立為太子。

趙恆也是一個戲迷,他聽説了劉娥的名字後,就帶了幾個保鏢,穿了便裝去看劉娥的演唱。一見到劉娥的花容月貌,趙恆這個早熟的皇家少年就被迷住了,他呆呆地看着劉娥那暗中傳情的大眼睛,不禁心猿意馬,立即就把劉娥帶回他的別墅裏。趙恆的奶孃對來歷不明且出身卑賤的劉娥十分不滿,就到趙恆的老爸宋太宗的面前告狀,説少爺小小年紀便沉溺於女色,不是好事。宋太宗聽了勃然大怒,勒令趙恆立即把劉娥送走。趙恆只好暗中將劉娥送到自己的一個親信家裏,偷偷去和她見面。

沒想到,劉娥離開趙恆的別墅後,開始勤奮讀書,並研習琴棋書畫。這樣一來,趙恆對劉娥更是刮目相看。可以説,劉娥是趙恆第一個真正愛上的女人,這份愛極為難得地保持了一生。

至道三年(997年),趙恆即位做了皇帝,是為宋真宗。劉娥進宮,立即被封為美人,不久便被封為貴妃。因為趙恆的寵幸,劉娥的地位不斷提高。但劉娥深知女人的美色不能長久,唯一的希望就是給趙恆生一個孩子。然而,劉娥當時已經不會生育了,於是,她想出一個移花接木的計策,把自己的丫環李氏送給了老公趙恆。

年輕美麗的李氏不久就懷孕了,後來順利產下一個男孩。趙恆喜出望外,給孩子取名為趙受益(即後來的宋仁宗趙禎)。劉娥也很高興,她設計立即將李氏生下的孩子佔為己有,並嚴禁皇宮裏的人向孩子説明真相。趙恆寵愛劉娥,也默許她抱養李氏生下的孩子。不久,劉娥被趙恆立為皇后,史稱“劉皇后”。趙恆死後,劉娥垂簾聽政。

劉娥將李氏生的孩子佔為己有的事情,後來被演繹成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這反映出古代皇宮裏以孩子為砝碼來爭奪皇帝寵愛的真實內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