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總結

來源:文書谷 2.7W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總結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總結1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校本課程開發總結,歡迎您來閲讀並提出寶貴意見!

校本課程開發總結

校本課程之一:信息技術

XX國小自20xx年9月開始在2、3、4年級中開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現將教學情況彙報如下。

一、校本課程的基本內容:

1.覆蓋範圍:

我校信息技術校本課程使用的範圍是(2-4)年級其中四年級校本暫時使用《兒童學flash》,將在今後調整到使用《易語言》教學中。

2.教學內容簡介:(介紹內容均為上學期)

二年級:主要學習畫圖軟件認識畫圖軟件。認識畫圖軟件的界面、菜單、填色工具、畫直線、曲線的方法。學生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掌握基本的構圖方法,認識色彩的對比,彩度等基本概念。

三年級:(1)系統學習windows20xx的操作如桌面的設置,背景的修改主題的使用。(2)IE瀏覽器的使用學習登陸校園網。(3)文件的建立和修改方法。

四年級:主要學習flash軟件的操作,向學生介紹基本的動畫如逐幀動畫、漸變動畫、遮罩動畫的製作方法。學生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可以獨立製作喜愛的動畫。

三. 教學效果:

通過近一個學期的教學XX國小的信息技術校本的教學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學生通過學習信息技術,低年級的學生可以熟練的使用計算機打字、繪畫上網查找資料,下載圖片,音樂等操作。中年級的學生可以繪畫、書寫文章、上網查找資料,製作動畫片等。

2.為其他學科的.信息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礎,現在課程整合已經成為了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而學生的信息素養直接關係到整合教師上課的質量,由於學校校本課程的實施,不少教師可以不費力地開展網絡整合課程的嘗試。

信息技術的校本課程依然在實驗階段,還會有許多不足,這要求信息技術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區體驗和感受,探索和研究新的方法、新思想、及時總結經驗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思路,完善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之二:砂紙畫

本學期,是我們歷時近四年的砂紙畫展示的一個學期。

偶然一節美術課,啟發了我們要對砂紙畫進行一系列的嘗試的想法。因此,我們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與探究。

一、初步嘗試

1.課外小組內進行少數人的興趣性的學習,如何才能用油畫棒在砂紙上畫出能吸引人的畫面:(1)題材新穎;(2)構圖飽滿;(3)設色大膽,進行了不斷的嘗試,最終便達到了我們所希望的結果。

2.走進課堂

將課本上適合的內容表現在砂紙上,就這樣砂紙畫在課堂上也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歡。

1.發展探究。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有趣的題目,如《金色的童年》、《五彩的煙花》、《我的朋友》等,為他們的創作打開了無限的空間。

2.材料、方法的拓展。

在已有經驗有的基礎上,利用水粉顏料、紙、石子、幹樹葉、蝸牛殼、幹樹枝等材料進行繪製。

我校的美術老師將部分砂畫作品送出參賽,尤其在全國少兒美術畫展中獲一、二、三等獎。同時在教研室及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精選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整理成冊,形成極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材料。它是師生在校學習與實踐的結晶,今後我們將吸取各方的寶貴意見,將砂紙畫在形式與內容上進一步填充,使其更加完善。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開發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總結2

學校育人最主要的載體是課程。一個學校能否提供優質教育,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規定課程與自選課程,滿足學生健康發展、多元發展的需求。2015年以來,我校自主開發的“我讀我誦我寫”校本課程,為學校的社團活動課提供了教材支撐;讓學生在快樂的閲讀中得到了閲讀力的提高、表達力的發展、表現力的提升;讓童年因系統、生動的讀寫活動而熠熠生輝;讓每個教師在課程開發與實施中充分展示了才華,拓寬了專業研修的新空間;讓每位家長在孩子溢滿書香的童年裏收穫了希望。學校的“亮我教育”辦學特色,在“我讀我誦我寫”課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下面從三個方面做具體的總結與反思。

一、齊心開發,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近年來,我校以“讓每個人成為最好的自我”為辦學理念,呼應課程改革大時代的倡導,以“上好社團活動課”為目標,全體教師心往一處想,齊心着力於開發“我讀我誦我寫”的校本課程。

1.自上而下的核力。學校領導班子認為,只有優秀的文化才能孕育出優秀的學校教育,針對我校留守兒童較多、缺失良好家庭閲讀教育氛圍的現狀,決定以開發“我讀我誦我寫”課程為抓手,着力塑造學校形象,打造學校課程力,努力使學校教育更深層次地、更持久地影響師生、感染師生,沉澱着學校彩虹似的教育夢。

開發初期,XX校長親自掛帥,成立了學校“我讀我誦我寫”教材研發小組。副校長XX擔任副組長,帶領核心組員XX、XX、XX師參加各級有關閲讀校本課程開發的培訓與學習,請專家到校現場指導。

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確定了教材研發的“指導思想”、“實施目標”、“實施原則”、“開發背景”、“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管理及保障措施”等綱要內容。

研發小組確定“我讀我誦我寫”教材以“詩歌誦讀篇”、“美文賞析篇”、“好書共讀篇”三個篇章呈現。XX主任牽頭打造“詩歌誦讀篇”,姚海燕、張小燕老師分別負責“美文誦讀篇”、 “好書共讀篇”的指導研發。做到一切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接受能力出發,以發展學生的閲讀、語用能力貫穿各學段,兼顧一到六年級的螺旋上升要求。

2.自下而上的合力。研發小組發動全校語文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培訓,保證了語文教研組全員參與的良好研發氛圍。並以“我讀我誦我寫”教材中的三個主題篇章為參考,依據每位教師的個性特長,劃分出了三個具體研發的活動小組。老師們積極參與培訓與研討,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最先進的校本課程研發理念,欣然領取研發任務,潛心鑽研、匠心編撰。積極提交稿件後主動與負責人聯繫,並能與同組成員共同研討,確定修改方案,反覆修改。

老師們在各年級每學期的“詩歌誦讀篇”中編排了3首古詩,1首現代詩。古詩來源於國小階段必背古詩,按年級分別安排了風景詩、送別詩、田園詩、愛國詩、以及現代名家的詩歌,並做了相關題材的鏈接。旨在通過這樣的引領,不斷地提高孩子的文化修養、淨化孩子的靈魂、開闊孩子的視野。通過“相關注釋、古詩譯文、賞析引導、誦讀提示、相關鏈接、牛刀小試”等模塊進行訓練。在創編的過程中,老師們做到了版面設計明晰有趣,鮮明的板塊設計、形象的插圖和對話框,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閲讀的興趣;誦讀練寫有分層區別,中年級要求讀得正確、有節奏,會吟誦古詩;理解並會背誦所學及拓展古詩;瞭解相關作者和相關題材的知識,體會其情感;會按一定的格式臨寫古詩,寫正確、美觀。高年級要求讀得正確、有節奏、有韻味,會吟唱古詩;理解並會背誦所學及拓展古詩;瞭解相關作者及相關題材的知識,體會其寫作情感;會用多種形式臨寫古詩,寫正確、美觀。練寫要求中年級能模仿現代詩歌的格局寫話,做到文從字順,表達內心想法。高年級要求能仿寫詩歌,做到語句通順,感情真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並在誦讀要求、相關鏈接中,設計了亮星的不同層級,讓孩子們自主選擇完成,讓每個孩子學得開心,練出了信心。

美文賞析篇中,老師們每學期選擇五篇美文,根據國小階段學生的閲讀特點,涵蓋人、物、景、事以及想象科普類美文,關注名家名篇,題材多樣,富有兒童情趣。編寫中不僅引導學生閲讀經典美文,還指導學生藉助於美文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學習閲讀方法,培養閲讀能力,享受閲讀的精神愉悦,經歷閲讀的情感體驗,激盪讀寫的學習興趣。通過賞析引導、誦讀提示、邊讀邊聊、相關鏈接、牛刀小試等板塊進行訓練。老師們在“牛刀小試”中設計“同伴評價”、“老師評價”、“家長評價”,讓學生在亮星中獲取信心,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讓學生熱愛閲讀,熱愛寫作。

好書共讀篇的編寫老師們,每學期從縣推薦的課外必讀書目裏選取兩本進行教材編寫,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涵蓋了神話、童話、故事、成長小説、探險小説、經典名著等。旨在通過這樣的教材,引領學生在閲讀翻轉中,享受閲讀的精神愉悦,經歷閲讀的情感體驗,激盪讀寫的學習興趣。老師們設計的“走進作品、閲讀熱身、共讀鏈接、拓展延伸”等模塊,激發的是興趣,習得的是方法,體驗的是愉悦。形象的圖片、有趣的練寫框、活潑的提示格等穿插安排在文字指引間,點亮了孩子閲讀的'眼。根據不同學段的閲讀要求,在相應學段設計的讀、説、辯、寫、繪等活動,關注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徵,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讀寫練習中彰顯閲讀個性。在相關的讀、練中設計了“自我評價”、“同學評價”、“老師評價”、“家長評價”、“綜合評價”,讓學生在亮星中獲取信心、反思不足、你追我趕,讓每個學生讀寫的路走得更寬、更遠。

每一篇章的研發都是老師們辛勤與智慧的結晶,每一篇章的研發都是老師們通力合作與彰顯個性的成果,每一篇章的研發都承載着老師們彩虹般的繽紛教育夢。

二、有效實施,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1.翻轉課堂,點亮童心。“我讀我誦我寫”教材的形象生動,給“我讀我誦我寫”課程的翻轉課堂奠定了良好的可行基礎。各篇章中的活動型學習單,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上課前他們早已掌握了誦讀、閲讀的基本方法、瞭解了相關背景、理解了文學作品的意義、萌發了創作的思路,課堂成了他們質疑解難、深入探究、展示表現的舞台。

翻轉課堂的有效先學,不僅體現在教材內容的社團活動課學習,還滲透到了學生的日常讀寫生活中。每週一課的社團活動課,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閲讀願望,教材中的鏈接與延伸成了學生津津樂道的課餘活動內容。他們應用活動課上學到的方法,自主設計學習活動單,合作探討閲讀收穫,在疑惑不解處辨析、註釋,並帶到課堂上繼續研討。

2.多彩活動,閃亮童年。“我讀我誦我寫”課程需要課堂的引領與指導,更需要給兒童營造良好的課程學習氛圍,搭建課程活動的舞台。學校每學期都會開展“我讀我誦我寫”校本課程教學研討活動,全體語文老師均能積極參與聽課、研討,每學期的教師校本課程課堂教學評價見證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校本課程也正一步步走進學生的心坎,成為XX國小生最喜歡的課程之一。學校每年都會以年級組為單位或全校參與的方式,開展作文競賽、講故事比賽、美文誦讀、讀書筆記展評、好書推薦、班級讀書成果彙報等活動,讓學生在讀、誦、講、演、寫、繪、書中應用展示了自己的讀寫誦才華,在主題活動自評、互評、家長評價中拾級而上。“書香少年”“閲讀之星”“閲讀黑馬”稱號的評比活動,燃起了每位學生讀寫誦的激情,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讀寫誦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收穫讀寫誦的幸福體驗。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了兒童讀寫誦的積極性,給兒童帶來了滿足感與成就感,讓XX國小生走向了更智慧、更自信。

3.豐碩成果,擦亮夢想。辛勤的耕耘迎來了豐碩的成果。學校在縣教育局組織的2020年、2021年中國小網絡讀書活動中獲優秀組織獎;在2020年XX縣打造書香校園方案評比中獲二等獎;在第八屆“新華杯”未成年人讀書節系列活動中,我校獲“兒童吟誦”比賽一等獎、“未成年人經典誦讀”比賽一等獎;2021年學校被評為“XX縣優秀學習型組織”、“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工程基地校”;學校語文教研組被評為“南通市優秀教研組”。與校本課程相關的市課題《如何引領國小生進行古典詩詞之旅》於2018年順利結題,《以書信作文為載體培養中年級學生“讀者意識”的研究》2021年被省立項。經統計,本學年度全校老師共在各級各類雜誌發表文章50多篇,交流獲獎論文70多篇,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獎60多人次。XX校長在縣課外閲讀推進會上作了《農村國小課外閲讀推進的實踐與反思》專題講座;XX老師的論文《國小生課外閲讀指導有效策略談》發表於《國小教學研究》,《以書信體作文喚醒學生“讀者意識”的實踐與思考》獲市第八屆教師專業成長優秀論文評比一等獎;XX老師在省第五屆中國小網絡讀書活動中獲優秀指導老師獎;XX、XX等老師在指導學生參加縣讀書節活動中獲優秀指導獎。學生在市第六屆未成年人讀書節中有4人次獲得等級獎;在市第八屆“新華杯”讀書節系列活動中XX、XX分獲一、二等獎;XX獲市首屆“悦讀”大賽優秀獎;XX、XX等5人獲縣第三屆《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一、二等獎;每學年均有50多篇學生習作參賽獲獎或在省級報刊發表。成績的取得是對XX小“我讀我誦我寫”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肯定,更是激勵XX小人朝着辦好校本課程新夢想進發的源源動力。

 三、積極反思,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1.讓研修制度在細化中更有效。校本課程要納入到學校發展性評價、教師量化考核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定中,建立學校領導有指導,年級組長有敦促,科任老師人人蔘與的運行機制,堅持把我讀我誦我寫的開發與實施作為常規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認真組織開展專項檢查,及時通報進展情況,交流經驗,推動課程的深入開展。

2.讓教師團體在培訓中更專業。教師是課程開發與實施的一線思維力量與執行力量,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提高課程開發與實施質量的主要任務。除了利用每週四的校內業務研修時間進行專業培訓外,學校還組織教師走出校門向先進學校、先進地區學習,並能在學習彙報中帶動整個團隊不懈向上。從校本課程實施的實際出發,對教師進行各種模式的培訓,加強校本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的探索與研究。

3.讓課程方案在修訂中更先進。針對學校實際和學生認知的水平,分層次、分階段有效地修訂課程方案。實現“我讀我誦我寫”課程的系統化、規範化和趣味化,使課程方案在不斷修訂中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學習,能支撐學校特色辦學目標的實現。

4.讓實施過程在更新中更規範。堅持把我讀我誦我寫與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與實施素質教育相結合,與提高教學質量相結合,充分發揮文化經典的育人功能,讓學生時時處處都接受經典的薰陶,體味閲讀的無窮魅力。堅持“人人蔘與、普及提高”的原則,積極組織多種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地促進我讀我誦我寫校本課程的健康發展,並逐步形成以學生帶動家庭,以家庭輻射社會的良好格局和全民閲讀、終身閲讀的濃厚氛圍。

5.讓全體學生在發展中更優秀。蘇霍姆林斯基説“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閲讀。不要靠補課,也不需要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閲讀、閲讀、再閲讀”。我讀我誦我寫課程開發的宗旨是讓每個學生髮展成最好的自我,學生的閲讀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我們不要求學生齊步走。在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基礎上,在充分調動學生閲讀興趣的前提下,我們在每個年級設立了“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對閲讀效果好的同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對閲讀效果不盡如人意的同學降低要求,讓他們通過努力、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閲讀、閲讀、再閲讀,發展、發展、再發展。

“我讀我誦我寫”是傳統的,更是新鮮的。它是我校傳統校本課程“經典閲讀”,結合課改語用新元素重新開發的課程。幾年來,我們在開發和實施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定的經驗,“我讀我誦我寫”的校本課程真正成為了國家和地方課程的有益補充和輔助,它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以及推進學校的特色發展各方面都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尤其在促進我校師生的綜合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升我校的特色發展和綜合辦學水平方面,功效顯著。撐一支思維的篙,向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深處漫溯,我們堅信我們的研發與實施之路會越走越敞亮,學生的童年會越讀越閃亮。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總結3

一、開發校本課程的原因:

學區通過問卷、訪談等各種形式,對各校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後發現,學生的需求具有一致性的特點,他們的興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

2、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

3、對中國文化悠久的歷史有興趣。

因此學區從學生的需求、興趣入手,決定從這三方面入手開發校本課程。

二、校本課程的內容:

1、“我與自然”系列校本課程

2、“我與文化”系列校本課程三字經、古詩誦讀、書法

3、“我與社會”系列校本課程

三、校本課程的實施辦法:

1、“我與自然”系列校本課程

讓學生關注身邊的小事,從小事做起,對周圍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行為、習慣等環保問題進行調查,探究、訪問,認識到人類的生活和自然環境息息相關,認識到地球母親正面臨着嚴重的生態危機。結合校本材料的學習,帶着對大自然的熱愛,觀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的自然科學活動,在活動中增長知識、學會合作。

2、“我與文化”系列校本課程

讓學生誦讀三字經、古詩。“古詩誦讀”則讓學生懂得朗誦是一門藝術,培養學生對文學的喜愛,在朗誦中提高文學素養;書法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燦的明珠,我們要從小打好每一個孩子的寫字基礎。

3、“我與社會”系列校本課程:

“我愛我家”告訴我們:祖國、社會是大家,學校、班級是小家,我們共駐一個愛的家。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家的温暖,親情的關愛,同學的友愛,用愛心去愛家及家裏的每一個人。

生活離不開口語、離不開交際,“口語交際”重視一至六年級學生的學習,不單單是會讀、會聽,而且知道自己怎樣讀和為什麼讀,成為有能力的`交流者。

“安全教育”旨在安全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安全知識學習,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防患意識。

四、校本課程得到的收益

隨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的實施,新的課程改革給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每個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從學校的發展來説: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將逐步把學校建成辦學上的高標準、教學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長上的高質量、社會上的高信譽為標誌的特色學校。

從教師發展方面來説:通過校本課程的實施促使教師走向複合型、專業型人才。使教師參加課程的開發,贏得繼續教育的良機,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素質,更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家長和學生的需要,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從學生方面來説: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教育價值觀,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關注文化課教學,促進了學生全面素質的完善和個性的發展。實踐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體驗活動意義的省思中增進對自己的瞭解,發現人生的意義。

五、校本課程的困惑: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確實產生了很大影響,但總是感到效果不是那麼好,學生的興趣不是那麼濃厚。

六、存在的問題:

1、校本課程的實施力度不大,實效性不高;

2、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對學生、教師的評價機制不完善。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總結4

一、對校本課程設置工作的思考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當地逐漸鋪開,已把我們推向了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平台。“綱要”明確指出:“課程現行政策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新課程計劃具體規定:學校和地方課程佔總課時數的10%至12%。非但不折不扣,而且創造性地落實兩個“全面”給我們基礎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期,同時也給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極具挑戰性的新課題。

之所以説我們步入了發展期:

(一)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計劃的同時,依據地方課程方案開發或選用校本課程,把辦教、育人結合點的主動權迴歸學校,收縮了國家硬性規定成分,為地方和學校提供了選擇的餘地,便於當地優勢發揮和教育資源充分利用,有利於學校自主發展,形成特色。

(二)三級課程管理改變了“大一統”的課程規劃和一刀切的具體要求,密切了社會實際,滿足了不同區域對人才的需求,有利於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三)校本課程開發,學校和教師是主體,我們自主進行、總體構想、課程設計、實施與評價,有利於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新課程管理的彈性與靈活性,有助於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課程,更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便於把學生學習融入社會活動中,有利於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需求選擇學習,使更多的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之所以説我們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一)從傳統上,我們主要從事着教材的傳授任務,扮演着“教書匠”的角色,把“編書”看作異想天開,高不可攀,校本課程開發意識薄弱;

(二)從習慣上,學校

和教師完全執行指令性的課程計劃,天南地北一綱,城市鄉村一案,受其影響不敢超凡脱俗,唯恐有染超綱離本之嫌,對校本課程開發缺乏應有的主動性;

(三)新一輪課程改革在當地還是學習、探索、試驗階段,尚未全面鋪開,其意識形態還沒有被新課程思想、理念所換,新課程理論與實踐匱乏;

(四)既然是校本課程,現在尚沒有,也不可能有可行度高、可操作性強的外來模式和成功經驗,對習慣使用“拿來主義”的教師來説,在校本課程的目標確立、體系建構、內容設、學習方式、過程評價上感到茫然無助,不知所措。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原國家教委提出“合理設本校任選課和活動課”近10年,我鎮同其它單位一樣,學校課程開發與實施工作舉步維艱,成效甚少。

二、構建校本課程所做的主要工作

鎮教育辦公室一班人鑑於以上認識,於去年底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思路,這就是:帶領全體教師搶抓機遇,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迎接挑戰,通過學習、實踐、研究、完善、提升,努力開發出極具本校實情的校本課程,以課程改革促進我鎮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我鎮主要開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豐富理論、營造氛圍、健全機制,使學校課程開發進入快車道。開學初教育辦責成教研室就各單位校本課程開發的潛能、現實情況,以及制約該項工作開展的各種因素作深入細緻的調研,形成書面材料。然後,有針對性地制定出了本年度《孫耿鎮教育辦公室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方案》。

為了使教育幹部、教師進一步明確課程三級管理政策的實質、內涵及重要性,豐富課程改革理論,教育辦進一步完善了學習制度,把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管理作為主要內容充實於三個學習日中(週一教委人員學習日,週五校長學習日,週六教師全員學習日)。為了廣泛吸納先進的課改思想和經驗,在不足三個月的時間內先後有近百人次外出學習、觀摩或考察。為了保證校本課程堅持課程改革的正確方向,為了將先進經驗得以及時推廣,鎮教育辦教研室先後於3月2日、3月18日兩次舉辦各學校業務幹部培訓班。通過多種形式的理論學習,使廣大教育幹部、教師面對課改樹立一種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意識,進一步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內容、遵循原則等重要環節。

為規範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鎮教育辦設有該項工作的領導小組,負責宏觀管理,提供業務服務,搭建交流互動平台,檢查評估與指導等。各校設有工作小組,具體調查研究、試驗探索、確立方案,構建本單位的校本課程;任職教師圍繞本單位的學校課程,自主確立試驗課題,重過程、求實效,及時總結經驗、推出成果。通過完善的“層級管理、平等交流、全員參與”,為各單位儘快形成自己的任選課程和校本課程奠定了基本條件。

(二)嚴格貫徹課程改革精神,合理構建校本課程。我鎮各校在開發校本課程過程中,基本採用“實際調研實踐評估科學構建實驗調整”的模式,實施“問題解決”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滿足社會、學校、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因此各校形成的課程均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和參與性。

例如:大路民族國小是市級綠色學校,縣級全方位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師生愛校如家,都有一份責任感,他確立的課程主題是“學校是我家,我愛我的家”。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高家國小近臨環保局垃圾場,環境污染嚴重,周邊羣眾深受其害,每一位學生也渴望迴歸藍天清水,這個學校確定了“環保手工製作”的課程。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於探究、善於創造、服務社會的良好品質。

xx國小以“我是校園文化的建設者”為主題,將校本課程滲透到學生活動的方方面程,使學校充滿文化氛圍,學生無時無處不沉浸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

xx國小把書法練習作為校本課程,一、二年級練鉛筆字,三至六年級練鋼筆字,四年級以上練軟筆字。既可抄寫課文,也可抄寫古詩,不但培養了學生特長,也促進了閲讀教學。

鎮中學把中語委“十五”規劃課題《作文三步法》整理、編制為學校任選課程;整合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開設了“網絡閲讀”作為校本課程。用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和貼近生活、善於採集、學會學習的良好習慣。

各單位所設的校本課程均體現了兩點:

一是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以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充分發揮當地及學校教育資源的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努力創建學校的教育特色。

二是體現以學校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成長需求,注重課程的開放性、民主性、參與性,強調交流與合作。

(三)加強校本課程設的交流,使其在實施中不斷優化,日臻完善。3月26日鎮教育辦就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召開了經驗交流會,會上各單位解讀了自己的“方案”,介紹了落實過程中的經驗、做法和困惑。與會人員相互交流、評析,甚至出現了分岐與爭辯,但通過

各抒已見,相互指正與借鑑,定會促進我們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研究進一步深化,相信校本課程的內涵會更加豐富,結構更加科學,更趨於實際和富有活力。以後這樣的交流會我們將形成制度。

三、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面對基礎課程改革的提速,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凸顯薄弱。應通過某些機制,提高教師自主學習的效益和單位組織培訓的質量,鼓勵教師參與實踐、樂於試驗,使其儘快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及管理出經驗,出成果。

(二)某些校本課程應增強科學性和規範性。譬如:有的課程以課題形式呈現,大而空,學生的參與興趣和主動性大大打折;有的課程缺乏調研,脱離學生實際,體現不出本校特色、優勢,一味追求知識性,失去了校本課程本質;有的課程分解不具體,欠銜接,不能形成教育網絡和培養體系。

(三)重課程構建輕評價機制。評價是校本課程中的一個主要環節,應以激勵性評價為主,重教師、學生的參與過程及過程中的相對發展,力求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

教育在發展,課程在改革,作為課程的組成部分校本課程,也將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資源的變化而不斷提升、優化。我們將加大探索研究力度,不懈追求,努力使我鎮各單位的校本課程既豐富多彩,又富有實效,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創造寬鬆而優越的教育環境。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總結5

當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本質和核心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和優良個性。“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國小階段是學生健康人格和優良個性重要的奠基時期,國小生向師性強,可塑性大。我校的“知行統一”校本課程,緊密結合學校的傳統與優勢,按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從學生的興趣和成長需要出發,克服長期以來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努力凸顯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點滴育人,文化育人,注重在實際生活中,積極引領學生內省體悟、情感昇華,培養學生在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的良好習慣,積極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和優良個性,追求學習知識、明悟道理和學以致用、身體力行的和諧統一,正如《中庸》所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一、循序漸進梯度設置課程開發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

我校知行統一課程把養成教育抽象的內容具體細化,追求“近、小、實”,按照年級、學段,循序漸進,梯度設置,編寫出了5冊教材,分別是一年級的“入學篇我是國小生了”、二年級的“安全篇安全記心間”、三年級的“美德篇美德在我心”、四年級的“環保篇爭做環保小衞士”和五年級的“勵志篇名人引導我前行”。教材內容編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入學禮儀、常識等到安全警示、學會自我保護,從誠實守信、仁愛善良、勤儉節約、堅強勇敢等美德學習到關愛地球母親、樹立環保意識,再到立志奮發,百折不撓的個性品質的

培養,這一切都源於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易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樂學探究,勤學篤行。

二、以德治校文化育人課程設置彰顯學校特色

我校知行統一課程致力於彰顯學校特色,立足學校實際。“美德、環保、勵志”教育不僅充斥於我們的校本課堂,更散佈於我們的校園環境。校園文化不僅是我們的校本教育載體,也是我們潛移默化的校本教育內容。

我校一貫堅持德育為先,始終將德治思想和德育工作置於學校突出地位,努力構建寬鬆環境,創新學校德育工作,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把德育工作與落實行為規範相結合,與學生行為養成相結合,與學校文化環境相結合。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毋庸置疑,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為此,我校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注重言傳身教。廣大教師以身作則,身正為範,用精神鼓舞精神,用人格帶動人格,讓學生不斷地受到良好的薰陶和教育。為規範教師行為,我校制定了“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師德建設規範,重新修訂了教師行為“十不準”、“十禁語”、“十注意”、“教育教學文明用語”,擬定了“教職工守則”、“領導幹部十要求”等規章制度,建立完善了教師職業道德評議、考核、獎懲制度,實行了教師職業道德“一票否決制”,這一切有力地促進了師德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讓教師成為學生文明行為養成的楷模,知行統一的標兵,也

促成我校贏得了“區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我校是泰安市校園文化建設AAAA級單位。學校注重發揮校園文化這一隱性教育因素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對校園文化進行整體設計和規劃建設,凸顯習慣養成教育的校園文化要素,給師生自主發展營造一個高標準、高品位、和諧而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給養成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我們教學樓內設立了培養良好習慣的名言警句標語牌、具有特色的壁報欄、師生寄語、黑板報等。樓內走廊60幅名人肖像、傳記及名言警句,圖文並茂,字字珠璣,時時以榜樣的力量影響着成長中的國小生。校園內,十餘畝的綠色植物帶,130多平方米的植物園使得校園內一年三季繁花爭豔,四季蒼翠欲滴。“小草正成長,勸告君莫踏青”,“讓生命綠色與我們同在”,無時不在提醒學生愛護花草,保護環境,成為習慣養成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載體。自然景觀石上雕刻有“勤、精、誠、恆、修身、明理、博學、求是”在給校園增添人文內涵的同時,向學生昭示着做人、做事、學習的行為準則。校風、校訓、校長寄語,“今天我以校為榮,明天學校以我為榮”、“遵守社會公德,做文明孩子”、“不扔紙屑,文明與我永相隨”、“和聲細語,舉止文明受人敬”“師以育人為本,生以成才為志”;“在家做個好兒女,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養成良好習慣、鑄就美好人生”等激勵用語規範着學生的行為,鼓舞學生奮發進取的熱情。精心設計的校園文化,真正達到了時時處處皆教育、每面牆壁會説話、每個景點育人心的境界,師生陶冶了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高標準的德育陣地建設、優美的物化空間、

良好的育人環境,潛移默化影響師生的`品行和觀念。我校正是深挖這些學校教育資源,不斷提升改進,開發出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

三、學思結合知行統一課程實施貴在踐履

以知助行,以行促知,學思結合,知行統一,課程實施貴在踐履。學生經過不斷學習,反覆體悟,內化昇華,最後落實行動。目前,學校的各類安全演習逐漸制度化、規範化,廣大師生警鐘長鳴,學生逃生秩序井然,動作迅速。學校建立健全常規值周檢查和班級評比考核制度,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監督、檢查、記載,對全校學生日常行為進行檢查評比並定期通報、講評,增大學生參與管理的機會,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為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監督,學校面向全體學生招聘義務監督員,和學校少先隊成員一起組成行為習慣監督團,制定《監督員職責》,對監督員進行專門培訓,提高責任心的同時進行工作方法的指導,及時制止不良行為,維護校園文明和諧環境。

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給孩子樹立優秀的榜樣,用榜樣的力量感召他們,為他們指點方向和迷津,更有利於習慣的形成。為倡樹典型,提攜進步,學校每月都會評出行為習慣標兵。學校專門還設計了“小題大做-----勿以善小而不為”校園良好行為習慣表揚欄,鼓勵學生髮現美好的人和事,學生自發地撰寫稿件表揚身邊的良好行為習慣和標兵。這一專欄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進取心,為他們自覺養成良好習慣、提高個人修養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學生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爭取早日實現“榜上有名”,我們不僅在校本課堂加強正面

引導,教育學生活學活用,我們還把教育的觸角伸向了社會的角角落落。學生在家學做家務,為社區打掃衞生,時時處處踐行所學,提升自我。

總之,我校知行統一校本課程結合學校實際,着眼學生興趣,關注學生髮展,完善學生人格,培養學生個性。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的課程實施在諸多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立足長遠着眼發展課程提升改進策略

1.提升評價水平,評價方法多樣。隨着對校本課程開發的不斷推進,如何能更有效地評價校本課程,目前我們還在摸索,有待下一步研究。

2.增強校本課程的內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實效。

3.加強教師隊伍培訓,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提高我校教師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的能力。

4.擴展引入更多社區資源。

當前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新的教學資源迅速湧現,教學情境千變萬化。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課程觀,大膽探索,敢於開拓,勇於創新,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使“校本課程”多結碩果。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總結6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學校自主決定,教師及有關人員廣泛參與,在上級行政和業務部門指導下合作探索,共享開發成果的一種應用性課程研究。幾年來,我校在校本課程實施中,激發了教師的創造性,提高了教師課程意識,滿足了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實現了學校的課程創新。

一、明確目標,開發適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我們的設想是:加強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建設,努力建設優質課程;開發並完善校本課程,努力建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體現學校辦學思想的特色課程;鼓勵教師創造性地運用統編教材,並能自行編制多種形式的教材。學校根據校本課程實施的特點,立足於本校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內外的課程資源,為校本課程的情境化實施創造條件。學校在開發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長愛好轉化為課程資源,並注意發揮家長和社區資源的作用。學校為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經費保障,為開發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

二、校本課程的開發情況

一個人的學生時代,除了課堂學習之外,閲讀書籍應占重要的位置。因為書籍為我們構造了一個繽紛的知識王國、生動的情感世界。古人云:“鬆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至清者,而讀書聲為最。”而今,時代的飛速發展使知識經濟已見端倪,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讀書的重要。因為,讀書是積累、是儲藏,是汲取前人認識生活,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精華。為了幫助學生有選擇的閲讀,領略我們祖國五千年來的燦爛文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受到情感的薰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激起他們對書籍的渴望,我們特按年級選編了一套“賞讀”教材。所選文章以童謠諺語為主,按年級分為愛國篇、生活篇、校園篇、幽默篇、諺語篇。這些都作為語文課堂的一陣補充閲讀和課外延伸。為了更好地落實這門課程,我們還組織一些相應的活動,如“朗讀比賽”“我和好書交朋友”演講比賽和徵文比賽,還有“古詩默寫”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也受到了一定的美的薰陶,語文素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在實施校本課程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1、一定程度上,我校的校本課程實施還缺乏規範性、制度化管理,學校沒有就校本課程的執行提出具體而明確的要求,活動輔導教師還沒有系統的有計劃的備課,一定程度上還表現出隨意性;

2、還沒有形成系統有效的評價和鼓勵制度,因此使得教師們在實施工作持續開展上顯得信心不足;

3、管理經驗缺乏。由於對校本課程的實質把握不夠準,儘管我們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但由於是新的問題,缺乏實踐經驗的積累,故而在執行過程中,雖有校本活動課的展示,但總體而言尚未形成系列化、制度化;相對有效的實施經驗。

四、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準備採取以下一些措施:

1、進一步明確校本課程的內涵。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具體實施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特點及學生的需求進行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自身的資源而開發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而校本課程開發則指的是學校根據本校的教育哲學;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採用選擇、改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並在校內實施以及建立內部評價機制的各種專業活動。開發校本課程的要義在於它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具體體現,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校園文化品位,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和辦學特色的形成。

2、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的課程,這就要求必須立足學校的實際,從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出發,立足於學校及社區擁有的課程資源優勢。認真做好調查、分析、研究和論證工作。校本課程作為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補充,體現出學校的精神和文化,強化教師、學生、教材、環境與活動等多因素的整合,實事求是與勇於創新的精神不可少。

3、注重實踐過程的研究與反思。

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來,甚至形成我們所期望的特色。關鍵是行動,知識只有在親身經歷中才能獲得。比如課程目標如何設計,活動方案如何創造的執行以及課程評價的方式等能力,只有在做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在實施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學習教學理論、課程理論、貫徹課改精神、激發和培養師生自主開發課程的興趣和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個性化的校本課程只有立足於實踐探究才能夠逐步形成。當然,我們曾經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興趣小組活動經驗,再加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必將有助於我們理性的、合規律的校本課程的建設。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校本課程的專題研究,納入學校整體發展的思路,在行動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與合作中促進我校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樹品牌辦名校,提高教育質量,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熱門標籤